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具体污染物

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具体污染物

含有 的大部分抗生索类药物没有明显 的去除效果 , 同样 导 致 水环 境 中药物 残 留 量超 标 ,这是 当前 农 村
地 区生 物 性 污染 较 严重 的重 要原 因。 这种 污 染 破 坏 了人 们 生 活环 境 的同 时 ,可 能 已经 深 深地 危 害 了或 正 在 危害 着人 类 的身 体健 康 。
畜 禽 饲 养
养 殖 场 对 环 境 污 染 的 危 害 及 具 体 污 染 物
杜 凤 珍 ( 吉林 省德 惠市环境 监察 大队 1 0 0 3 3 0)
1污染 危害

下 水 源 和地 表水 源 的污染 。粪便 中还含 有 大量 对 环
当前 , 牧 业 生产 向现代 化 、 约 化 和规 模 化 发 畜 集 展 的 同 时 ,也 给 环境 带来 了不 可估 量 的损 失 。兽 药
活动 , 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 其后果不容忽视 。
大 多数 兽 药 不 能被 动 物 体充 分 利 用 ,而是 随着 排泄 物 进 人 污水 或 直接 排 人 环境 ,如果 动物 的排 泄 物未 经 无 害 化处 理 排放 自然 界 中 ,会 造 成部 分 兽 药 持 续 性 蓄 积 , 重 污染 环境 。另外 , 剂量 的抗 菌 药 严 低
畜 禽 粪便 污 染 物不 仅污 染 了地表 水 ,使 地 表 水 中的 硝 酸盐 含量 超 出允 许 范 围 ( 0毫 克 / )其 有 5 升 , 毒 、有 害成 分还 易 进入 到地 下 水 中 ,严 重 污染 地 下 水 。一 旦污 染 了地 下水 , 难 治理 恢 复 , 极 将造 成 持 久 性 的污 染 。同时养 猪场 在污染 周 围环境 的 同时 , 污 也 染 了 自身 的环境 ,严重 地影 响 了畜牧 养 殖业 的 自身 可持 续 发展 。被人 畜粪 便和生 活 垃圾污染 的水 体 , 能 够 引起 病 毒 性肝 炎 、 菌性 痢 疾 等传染 病 , 细 以及 血 吸 虫 等寄 生虫疾 病 。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

养猪安全自查自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养猪行业逐渐兴起。

养猪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肉类食品,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养猪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本文将从养猪场的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饲料药品安全和员工安全等方面展开自查自纠。

一、养猪场的环境安全1. 场地卫生:应保持养猪场的环境整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避免滋生细菌和危害猪只健康。

2. 饮水卫生:猪只饮用的水源应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水质污染引发疾病。

3. 空气质量:养猪场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对猪只及员工造成危害。

4. 防护措施:应加强围栏、防护网和安全门等设施的维护,确保猪只不会逃脱或伤害到员工。

二、设施设备安全1. 猪舍结构:养猪场的猪舍结构应坚固耐用,确保猪只不会因舍内设施倒塌或猪舍漏水受到伤害。

2. 照明设备:猪舍内的照明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因照明不足或短路引发事故。

3. 水槽防护:水槽、喂食槽等设备应设置完整的防护措施,避免猪只被困或误食异物。

4. 电气设备:猪场内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无漏电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三、饲料药品安全1. 饲料质量:应购买正规渠道的优质饲料,避免购买劣质或过期饲料引发疾病。

2. 药品使用:使用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兽医指导进行,避免因过量或错误使用引发药物残留或药害等问题。

3. 检测监控:定期对饲料和药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危害猪只和人体健康。

四、员工安全1. 培训教育:员工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掌握养猪技巧和安全常识,避免因不懂得操作规范引发事故。

2. 防护装备: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相关防护装备,并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3. 应急预案: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在养猪过程中,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不断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确保养猪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猪只和员工的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各位养猪场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能够更加重视安全问题,共同为养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解决措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畜牧养殖过程中,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污染、或对大气的污染等问题,是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因素。

标签:畜牧养殖;环境保护;保护措施1 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制定了防止和控制畜牧养殖污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无人区规划。

在农村工业中,畜牧养殖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促进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养殖环境”绿色”,促进畜牧养殖的环境转型。

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保护环境的措施。

2 畜牧养殖污染中的主要问题2.1 粪便污染动物粪便是畜牧养殖中重要的污染源。

如果畜牧禽类养殖过程中排出的大量粪便没有妥善的处理,那么将会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因此必须对养殖场畜牧产生的粪便进行系统的处理,才能降低污染的发生率。

比如,一头猪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至少为2.5t。

按照这一比例,养猪场每年将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由于大多数养殖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粪便处理系统,因此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产生的粪便,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的水源、空气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粪便产生的大量的有毒微生物还会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

2.2 药物残留污染虽然采取注射疫苗或者消毒的方式,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为动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但这些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过度依赖于抗生素对畜禽进行保健防病,往往造成畜禽产品及其排泄物残留的抗生素药物超标,一方面会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普通药物对疾病失效;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畜、禽、水产品的质量,这些药物残留超标的粪便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水源、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3 畜禽饲料污染畜禽喂养所使用的饲料含有大量的植酸磷,如果畜禽不能及时将其吸收,那么就会造成磷污染问题的发生。

养猪场中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

养猪场中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

养猪场中的恶臭及其营养控制技术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出大量畜禽产品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恶臭物,如硫化氢、氨气、挥发性脂肪酸、三甲胺、甲烷、粪臭素、硫醇类等,混杂在一起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严重危害畜禽的健康,降低畜禽的抗病力,阻碍生产性能的发挥:还会危害到人尤其是饲养人员的健康:其释放进入大气还有可能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养殖场的恶臭是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将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危害及其营养控制措施概述如下。

1 养殖场恶臭的产生养殖场除粪尿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外,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养殖场的空气污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恶臭,是空气中各种有味气体混合而发出的一种难闻的气味,养殖场恶臭主要是来自畜禽的粪尿、污水、垫料、饲料残渣、畜禽的呼吸气体、畜禽皮肤分泌物、死禽死畜等,并与养殖舍的通风状况和空气中的悬浮物密切相关。

其中畜禽粪尿和污水是养殖场恶臭的主要发生源。

畜禽粪尿和冲洗养殖舍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这些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来源,厌氧条件下.碳水化合物分解生成甲烷、有机酸和醇类。

蛋白质、氨基酸等经细菌的消化降解作用生成氨、乙烯醇、二甲基硫醚、硫化氢、甲胺、三甲胺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

消化道排出的气体,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畜体的外激素及黏附在体表的污物也会散发出不同畜禽特有的气味。

此外,养殖场空气中的粉尘与恶臭气体的产生关系密切,粉尘是微生物的载体,吸附有大量具有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和氨,同时微生物又不断分解粉尘有机质而产生臭气。

2养殖场恶臭的主要成分养殖场的恶臭气味源于多种气体,其组分非常复杂。

鉴于此,研究者对畜禽场恶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发现臭味化合物有168种,其中30种臭味化合物的阈值0.001 mg/m3。

这些恶臭物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①含氮化合物,如氨、酰胺、胺类、吲哚类等;②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醚类、硫醇类等;③含氧组成的化合物,如脂肪酸;④烃类,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⑤卤素及其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
首先,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控制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猪舍内的空气应该保持清新,避免过高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这可以通过定期通风和清洁来实现。

其次,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限,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猪舍内的温度需要根据猪只的年龄和季节进行调节,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第三,湿度也是需要控制的要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增加猪只患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暖湿的环境中。

因此,猪舍内的湿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通风是猪场环境控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确保猪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最后,照明也是猪场环境控制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适当的照明可以影响猪只的行为和生长,对于繁殖母猪来说,光照的控制也会影响它们的发情和生殖周期。

综上所述,猪场环境控制的5个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和照明。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猪只的生长和健康,因此在猪场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调控这些要素,以确保猪只能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

养猪场对环境污染和应对策略1、养猪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

养猪产业的发展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

1.1动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会排泄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污染,包括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1.1.1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一些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据初步计算,1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 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 kg,磷达6.5 kg。

并且每克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

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

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l 000~3 000 mg/l,COD 高达2 000~3 000 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 mg/l,COD l50~200 mg/l)。

此外,在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残留及为提高猪生长速度而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的超量部分也随猪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

而养殖场数目和饲养密度的增加,造成很小的土地面积承载大量的粪尿,粪尿中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营养素,进而造成营养物质的富集。

粪尿中氮、磷等其它营养物质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引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中有毒成分增多、超标,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1.1.2对空气的污染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恶臭主要来自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消化道排出气体、皮脂腺、汗腺、外激素分泌物等。

粪便排出后,里面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短键脂肪酸和其它挥发性含氮、含碳、含硫化合物,会立即散发出来。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猪场要这样做好环境保护措施猪场的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一是爱护猪场环境,防止猪场受到外界的污染;二是防止养鸡场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形成猪场环境污染的核心问题有2个:马雷科猪粪尿的污染,二是空气的污染。

猪粪尿污染不为有毒污染,主要是有机富营养化污染。

工厂化养猪因其乳牛工厂化频度高,规模大,寄生虫及污水排放量也很大。

猪只的排污能力超强(见表1、表2)。

对于一个万头猪场而言,其日产鲜粪8t、产污水26t,每小时向大气中排放15.9kg氨气、1.5kg硫化氮、2.6kg饲料粉尘,随风可传播0.45~0.5km远。

如果污染物质处理不当,聂昌林等认为,养猪业产生的污染物和浪费的饲料造成的污染主要有3个方面: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猪场对状况的污染是全方位的、立体式的。

通常猪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见表3)。

一般情况下粪尿可以痰迅速发酵而腐败,产生氨、硫化氢、胺、挥发性有机酸、粪臭素、乙醛等恶臭物质,这些物质和猪舍的二氧化硫、微生物一起污染圈舍的空气。

经污染的气体随风向四周扩散,危害猪群和现代人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引起疫病传播,同时场内的粪污滋生大量的蚊蝇,也可以传染疾病。

其排放的污水可以令水体“富营养化”、变黑发臭;猪场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残留的药物或香精、消毒药等也会随降水或污水流入水体和土壤;泉水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跳蚤和各种有害物质,对人和其他生物构成或多或少的威胁。

2粪尿的处理工厂化猪场的粪尿处理系统由、排水系统、清粪系统和粪尿处理设备等痰构成。

2.1供水系统工厂化养猪场均应釆用集中式给水。

集中式给水用取水设备从水源取水,经灭菌消毒处理后,进入贮水设备,再经水管网配送到各用水点。

取用方便、卫生、节约劳力,但投资大、耗能多。

猪舍此外水管的配置可依据排列和走向来进行,舍内则根据猪栏的分布及饲养管理的需求合理设置。

北方舍外水管烟道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的深度,舍内可以浅埋,气候严寒地区还应设置回水装置,以防水管冻裂。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生猪产业对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一、当前生猪产业养殖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一)空气污染在生猪产业养殖实践中,经常会产生大量难闻恶臭气味,这些污染源大多都是来自于分解的污水、粪便、垫料、饲料以及生畜尸体等,并且猪只所排放的气体和腺体分泌物中也带有猪所特有的难闻气味。

总体来看,养猪场污染气体有很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已经统计到的猪场恶臭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已经高达三百多种类型,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有机酸类、粪臭素、硫化物、苯酚等。

这些恶臭气体给养猪场和养猪场的周边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假如人畜长期处在恶臭环境中,不仅会给其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慢性中毒,进而严重降低动物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二)污染水质生猪产业养殖中还会产生诸如粪便、食物残渣、清洗水以及尿水等污染物,通常对这些污染物都是采取直接外排的措施,有的即便是用粪尿沉淀池存储,但是有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最终还是被排放到河沟中,进而给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质中经常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有的还存在着药物残留超标的现象,进而导致水体出现了发臭变黑的现象,进而给人畜的安全饮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威胁,有的甚至还会引起人畜传染病的传播。

(三)污染土壤生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铜、砷、锌等病源微生物和微量元素,这些都会造成土壤污染。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生猪养殖区经常排放过量的氮、磷、钾之类的营养物质,这些严重超过了土壤自身的自净能力,进而导致出现了厌氧腐解、分解不完全等现象,这些带来的有害物质改变了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使土壤原有的功能遭到严重的破坏。

土壤一旦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时还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针对生猪产业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措施(一)切实做好粪污排放的处理工作要想切实做好生猪产业养殖中的粪污排放工作,首先应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选址,通常应将猪场选择在那些离人口密集区较远的远郊,同时还应鼓励开发利用荒山荒坡、滩涂之类的低效闲置的土地来兴建养殖场,应尽量避开生活水源。

养猪场的三大注意事项

养猪场的三大注意事项

养猪场的三大注意事项养猪场的三大注意事项是:猪舍环境的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

首先是猪舍环境的管理。

一个良好的猪舍环境对于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

首先,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以减少传染疾病的发生。

其次,猪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疾病的滋生,而清洁的环境能够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另外,猪舍的温度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们的食欲和生长发育。

其次是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供给、饲喂技术和饮水管理。

饲料供给是猪饲养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

饲料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以及性别来配制,并且要保证饲料的品质和新鲜度。

饲喂技术也是饲养管理中的重要要素,猪的饲喂应定时定量,防止过度饲喂或饿饥。

此外,定期清理饲喂设备,确保其干净卫生。

饮水管理也是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稳定的饮水供给能够促进猪的饮食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也预防了猪因缺水而引发的不良健康状况。

最后是疾病预防与控制。

疾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问题,其对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养猪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保持猪舍的卫生干净,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清除危害疾病传播的垃圾和死亡猪只。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免疫计划,及时给猪注射疫苗,并做好疫苗的保管和使用,以增强猪的免疫力。

另外,养猪场要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此外,饲养时要做好隔离管理,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防止引入疾病。

总之,养猪场的三大注意事项是猪舍环境的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最大化。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以达到最好的养猪效果。

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及疫病防控措施

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及疫病防控措施

2024.01 39陕西省生猪全产业链生产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

相比于传统个体户结构,无论是养殖环境、品种选择、饲养技术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养殖户积极适应现代化养殖业发展,遵从绿色环保、可持续化的生态养殖理念,提升生猪规模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1.1 空气污染在生猪养殖中所排泄出的粪尿物,其中含有大量氨气、硫化物等刺激性气味,而其中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又会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性气体,这些气体对空气环境具有较强的污染性,并且这些气体流入空气中后,还会使气候变暖,并引发酸雨。

同时,养殖过程中的生猪饲料在不合理处置期间也将产生大量粉尘,伴随阳光照射,在一些流通性较差的猪舍内部可见大量的颗粒悬浮物,对于养殖户身体损害极大。

1.2 水体污染同上述空气污染一样,皆由排泄粪尿物所引起,在饲料转化率低下的情况下,粪尿物中将含有重金属、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如果养殖户未对这些粪尿排泄物加以无公害处理,而直接对外排放,将导致被排放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重金属超标现象,进而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使得该水体区域内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如果这些污染物质渗透进地下水,也将严重危害人们的饮水安全。

1.3 土壤污染生猪规模养殖对土壤污染主要体现为粪污还田利用,因其规模化饲养,造成养殖场内粪尿堆肥和渗透高出周边土壤的环境容量,对土壤造成污染。

同时,一些养殖场中养殖户生态环保意识较差,污水排放前没有进行处理,导致排放污水中金属元素严重超标,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使其出现土壤透水性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致使农作物大量死亡。

而其中所携带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也增加了生猪疫病传播风险。

2 生猪规模养殖中疫病防控措施2.1 生长环境防控养殖场地选址:养猪场址的精挑细选尤为重要,既要确保场址处于地势平坦、附近水源充足的地区,还要综合考虑养猪场周边交通、风向等影响因素。

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控措施1规模化养猪场排放物的采样2021年10青海省月受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委托,承担了监测点基本应该承担资料的收集,试验动物的选择、饲养,动物粪便、垃圾和饲料的采样,实验室制样和分析化验。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产污系数、排污系数的测定设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种猪场,收集的样品分为九个季节:2007年秋季和2021年冬、春、夏季(见表l和表2)。

养猪场对环境的影响办法及调控措施按试验进度、采样方法和样品标记新规定.在各季节的有关规定时间段内开展了试验动物的选择、分组、预饲、正试。

在采样前,严格实施了采样严密器具的清洗。

1.1采样点在生猪采样点:每个季节,选3个生理阶段的猪群所(保育猪、育肥猪、妊娠母猪),每个生理阶段选5头(体重接近、采食正常、健康),每头每天收集6个粪样(上、下午各3个),污水4个(上、下午各2个),尿样4个(上、下午各2个),饲料样每天2个,采样时间为5天。

1.2粪便采样及处理收集到的新鲜粪便,采样点人员及时进行了称重和记录,并混合均匀使用四分法取3个样品.样品重量500g以上.装入自封样品袋中,其中1个样品没有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用于含水率的测定,另外2个样品或进行了预处理,即每100g新鲜粪便加入了4.5mol/LH2S0420mL.用于测定粪便中其它指标和用户端。

按照NY525—2002《有机肥料》标准中规定研磨过0.5mm筛,不能过筛的样品屡次粉碎并最终全部过筛,最后均匀混合.将粉碎完毕的样品200—500g装入自封袋里保存。

1.3尿液采样及处理采取尿样时,采样人员直接在尿液收集桶中进行,按每100mL加入4.5mol/LH2S042mL和4滴甲苯,搅拌均匀:然后用尿液润洗样品瓶3次,将混合均匀的样品收集在准备好的样品瓶里.每次采集2个样品。

1.4污水采样及处理污水采样在量水槽内进行,检测四组期内每天上下午分别采集2个混合样品,每个样品量为500mL。

养猪场环境整改报告范文

养猪场环境整改报告范文

养猪场环境整改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养猪场环境整改报告范文养猪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对我所负责的养猪场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检测,发现存在一些环境问题,现将整改情况进行报告如下:首先,我们对养猪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

发现原有的处理设施存在老化和堵塞现象,无法正常运行。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改。

我们对设施进行了清理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增加了处理设备的数量和处理效果,确保了生活污水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我们发现养猪场的饲料储存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饲料的储存不当,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对养猪场的生产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我们对饲料储存库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消毒,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对饲料的储存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并建立了日常检查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最后,我们对养猪场的粪便处理进行了全面检查。

发现原有的粪便堆肥设施存在运行不畅和异味扩散的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

我们对粪便堆肥设施进行了清理和修缮,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加强了粪便的收集和处理,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养猪场的环境整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养猪场的环境质量和生产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领导对我们养猪场环境整改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此致敬礼!。

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作者:孙玉红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1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养猪业在我国也快速发展,由原来的农户散养向集约化养殖方向发展,集约化养殖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外,其产生的粪污污染也成为了农业中的主要污染源,部分地区的粪污治理、资源利用比较落后,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本文介绍了养猪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望给相关人员带来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养猪业;土壤污染;水体污染;有害气体污染;防治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养猪产业向着产业化方向积极发展,正从传统散养户养殖向现代规模化养猪方向转换。

目前多数的养猪场粪污处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污水排放到周围环境中,规模化养猪场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外,却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粪污也是一些传染病的诱因,危害着公共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养殖户要高度重视粪污处理,积极做好粪污处理工作,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养猪业的繁荣可持续发展。

1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1.1土壤污染目前,多数养殖户或企业处理粪便的主要途径就是将其作为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供农田进行使用。

一些不合格的饲料也会含有高铅、铜、锌等微量元素,有些无良商家将大剂量的铜锌加入到饲料中,促进猪的生长,但不能完全代谢吸收,不仅影响了猪肉的品质,也会造成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金属元素长期富集会污染土壤,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到达老百姓的餐桌[1]。

有些养殖户或者企业还会在猪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生长抗生素,这部分药物被生猪吸收一部分,排出一部分,吸收的抗生素会沿着食物链危害老百姓,排出的药物会随着粪尿对土壤造成污染。

1.2水体污染集约化养猪场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生猪排出的污染物主要以含氮、磷的有机物为主。

一些规模化的养猪场会将没有进行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中,使得污染物在水中扩散,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会造成水质的不断恶化,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危害了水产业的发展,通过食物链将鱼类的有害物质传递到百姓的餐桌。

养猪环境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及防治

养猪环境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及防治

环境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及防控养猪产业开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和空气。

养猪产业的开展在带动了经济开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但是环境的污染对养殖生产也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加,怎样利用和控制养猪环境成了现在养猪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和开展养殖规模化的政策带动下,全国各地各大中小型猪场层出不穷,产业逐渐的走上了科学、现代的规模化道路,猪肉年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随着行业的开展,环境的问题也日趋明显,环境对养猪产业所带来的影响也成了规模企业开展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环境对养猪生产的主要影响专家评论说,环境的控制对养猪开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专家王林云介绍,目前中国内养猪企业,最害怕的就是猪病,猪病的危险性最大,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存亡。

然而猪病的起因大多和养殖环境相关,怎样通过环境的控制和改进来到达控制猪病的目的,成了目前许多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企业在开展过程中,怎样防治和控制猪病是企业开展最主要的问题。

猪病中最可怕的是传染病,而传染病一般都是需要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据专家研究分析,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最主要的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而传播途径占有主要危害性,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接触性、食入性和吸入性,还有就是母婴传播。

接触性:主要就是接触了传染源或者是感染体,而直接导致本体被感染。

食入性:主要是病从口入,食用了被感染或者是被污染的食物,饲料等。

吸入性:主要是通过空气,水,食物等媒介,传播了病原体,而导致本体被感染。

母婴传播:即母体和胎儿之间的营养物质交换等直接导致的病原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有效的隔离了传染源并切断了传播途径,猪病的开展及蔓延就能及时的得到控制,企业的养殖开展就能有序的进行。

控制养猪环境,控制猪病综合养猪生产而言,猪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切断传播途径的工作,即从接触性、食用性、吸入性、母婴传播等四个方面出发,归纳总结最终主要和养猪环境的控制息息相关。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模版(三篇)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模版(三篇)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模版畜禽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1.加强政策法规制定。

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强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保护责任。

2.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推广先进的畜禽养殖设施和技术,提高养殖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

建立健全的畜禽养殖业环境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和评估养殖场的环境质量,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行动。

对污染较严重的养殖场加强整治,推动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培训和宣传教育。

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模版(二)____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的地位和规模逐渐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养殖废水、粪便、饲料残渣等排放物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目标与任务本方案的目标是在____年实施环境友好型畜禽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1)加强污染源头控制,降低养殖废水和粪便的排放量;(2)推广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物净化效率;(3)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形成严格的监管措施;(4)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升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水平;(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养猪场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物含 量 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水 中有 机物
生 活 饮 用 水 水 源 保 护 区 等 环 境 敏 感
区 。 合环 境 保 护 、 医防 疫 要 求 。 符 兽
栏 生 猪 为 10 的规 模 猪 场 、 产 生 的 0头 年 猪 粪 尿 可达 20t 如 此 大 量 的 粪 尿排 5 放量 在 不加 处 理 的情 况 下 .对 环 境 的

治 理 环 境 污 染 的 对 策
21 重 视 猪场 建 设 .
有 句农 谚 . 养 猪 不 赚 钱 .回 头看 “ 看 田” 这 指 的 是传 统 的个 体 养 猪 . 猪
粪尿还田. 是很 好 的农 家 肥 . 没有 污染
规 模 化 养 猪场 选 址 时 .要 从 保 护
环境 的观 点 出 发 .必 须 考 虑 猪 场 与 周
所 和 人 1 密集 区5 0 m以上 : 离 动 物 7 1 0 距
自于粪 尿 、 污水 、 害气 体 、 声 、 尘 有 噪 烟 等 。 些污 染 源 会 对猪 场 周 围的 空气 、 这 地 下 水 、 壤 产 生 污 染 , 动 物 、 物 土 使 植
的生 存环 境 遭 到 破 坏 .周 围 居 民 的 生 活 环 境 和条 件 恶 化 。 11 对 空气 的 污 染 。 由 于猪 场 内 饲 养 的猪 只 ( 别 是 特
污 染 程 度 可 想 而 知 猪 场 对 空 气 所 造
22 严 格 消 毒 制 度 及病 死尸 处 理 . 建 立严 格 的 消毒 制 度 . 做好 环 境 、 场 地 、 员 、 施 等 的 严 格 消 毒 , 病 人 设 对
高 者 可 达 1 0 5 0 m ,而 鸡 舍 内 硫 5 ~ 0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害人和动物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 1.3 对土壤的污染 当今畜牧生产中大量使用促进生长、提高饲
料利用率、抑制有害菌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 铜、砷等金属元素,而这些无机元素在畜禽体内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我们奔跑在青石板铺的路上,手里拿着红艳艳的糖葫芦,追赶着走街串巷的卖糖人
的消化吸收利用极低,在排泄的粪尿中的含量都 相当高。这些粪污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 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施入 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力(土壤自净能力),便会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尤其是 养猪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场越来越 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解决了大量农村 富余劳动力就业。但同时,规模化养猪场对周围 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峻。据统计,每头猪每 天大约生产 5.5L 排泄物,每年大约排泄 9.53kg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我们奔跑在青石板铺的路上,手里拿着红艳艳的糖葫芦,追赶着走街串巷的卖糖人
测,一个年出栏 10 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 气排出近 148kg 氨气、13.5kg 硫化氢、24kg 粉 尘和 14 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 5 公里,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 30 公里以 上。
中的微生物降解,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产生 多种有害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水 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另外,养殖场粪污中 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它们随粪尿进入水体后, 以水为媒介进行传播和扩散,可引起一些传染病 传播与流行,如猪瘟、猪副伤寒、猪肺疫等,危
0c12f3c 易博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
以生存的环境。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
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
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
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
污染。

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
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
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
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
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

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水质就会发生恶化。

另外,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随粪污排入水体后,会通过水进行传播和扩散,
会引起疫病发生,危害人畜的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有的猪场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某种
抗生素、违禁药物等,这些物质也会排入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

1.3 对土壤的污染
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可以作为良好的肥料使用,可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结构。

但是,如果猪场的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施入土壤,会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土壤
的基本功能。

并且粪污中还常含有一些高浓度的物质,如重金属等,会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过高,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到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人和动物的健康。

2 养猪场环境的控制措施
2.1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
降低猪场粪污的排出量主要采取的是营养调控法,是在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的前提下,进行营养的调控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在日粮中使用高效添加剂或饲喂消化率高的饲料,来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到环境中的量。

粪污中氮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目前在配制日粮时可以通过平衡氨基酸的方法来减少生猪排泄物中的氮含量。

因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与氨基酸的组成有关,要想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需要改善饲料的氨基酸的组成。

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不但不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还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粪便中氮的含量。

氮的排入量减少了,则养殖场空气中氨的浓度和臭味也会减轻,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酶制剂,以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帮助消化吸收饲料中那些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到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如植物饲料中的磷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极低,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帮助猪消化吸收植酸磷,使粪便中的磷含量减少。

2.2 粪污资源化利用
将生猪的粪污进行合理的利用不但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将粪污变废为宝。

未经处理的养殖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质、其他的营养物质,还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未经处理施入农田,不但起到不良好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此在施入农田前应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在养殖实际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法,是利用发酵产生的高温将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杀死,并且还可使粪便中大分子有机物可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冲冼畜舍,节约养殖用水。

对污水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处理法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目的是将污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去除;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其中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以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