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微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有成竹——完全理性、有限理性与过程理性的平衡
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与胸有成竹相同的成语是胸有成马。我们知道,胸有成竹比胸有全马更有名,影响更大,但我们是否知道,胸有成竹为什么比胸有成马更有脍炙人口?我想,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牧马的国家。俗语说,马上得天下,就是因为中国人从来没驯服过马,驯马的还是蒙古人、西亚人。驯马导致这些民族有很强大的生存能力。猪打不赢马,农民打不过牧民,所以中国的历史,就是北方人不断入侵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所以说驯马就是一种创新。而中国就是一个“四合院”,东边是海洋,西边和南边是崇山峻岭,北边是沙漠,就形成了封闭的“四合院”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民族缺少创新的环境。所以,中国人熟悉胸有成竹,而不熟悉胸有全马。
其次,为什么中国人提出得成语是胸有成竹而不是胸有成石呢?就是应为中国人生存的环境主要是竹,而西方人生存的环境主要是石。1948年,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提出早期人类存在着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区,他认为在旧石器时代,位于该线以西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是以西方的石器为主要工具,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竹器为主要工具。他认为东亚地区广泛生长着可以用作工具素材的竹子,竹器在这些地方是史前人类工具的主角,石器多用来加工竹器,因而其技术与形态不足以反映古人类的技术和智能;他认为东亚古人类面临石器原料先天性不足的难题,难以将石器技术发挥到极至。中国是世界上竹类的分布中心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竹种资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而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有30余属,500余种。丰富的竹子资源,自然,中国人就地取材,以竹器为主。根据专家考证,在距今一万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的原始人类就已开始利用栽培竹类。1前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有竹席等竹制品,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竹编织物的印迹,龙山文化的陶器上的篮纹,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竹编织器物,等等。都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竹类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联,开发利用竹类植物,制造竹器物,用于改善生产和社会生活条件。我国先秦时期的捕渔业工具很多是取竹制成的。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
1张之恒. 中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J]. 农业考古, 1984(02).
发现有竹制的捕鱼工具“倒梢”。《诗•邶风•谷风》也有“毋逝我梁,毋发我笱(gǒu 捕鱼竹笼。)”,《诗•小雅•鱼丽》有“鱼丽于罶(捕鱼的竹篓子,鱼能进去,不能出来。)”,《诗•小雅•南有嘉鱼》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诗•卫风•竹竿》有“籊籊(tìtì,长而细)竹竿,以钓于淇”句,等等,都是对当时竹制捕鱼具的真实描述。先秦时期的竹简是记录文字的主要载体。在商代就得到了使用,西周中期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开始了竹简文化时代,直至南朝时止,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流行了二千余年。孔子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是说三次把竹简上的丝绳磨断了。先秦诸子百家着书立说,都是书写于竹简上的。
中国人爱拿竹子说事,西方人则用石头表达理念。中国人爱竹,把竹和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国古代,凡是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去的人,皇上总要赐他一根竹杖,上面有一块玉石,以激励臣子“竹可焚而不改其节,玉可碎而不改白”,也就是说激励臣子不辱国家使命和民族尊严。郑板桥说,“未出土时先有节,及至凌云总虚心”。也爱其材质雅俗共赏,竹子可以俗到给使力气人当扁担,当抬杠,又可以雅到给文人做笔杆,做笛、萧;竹子枝条,叶子既可做成粗俗的扫帚,又可以包成高雅的粽子。竹丝既可以编制成清洁垃圾的粪箕,又可编织成礼盒和贡品的托盘。雅俗共赏正是竹子的最好特点。
西方拿石头说事的莫过于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以石头为例的哲学阐述。贝克莱大主教与信徒散步时,踢到一个石头,信徒问大主教,我没有提踢到这个石头时,这个石头存在吗?大主教说:我承认一块大石头存在,是因为我感觉到大石头的存在。言外之意,我并不知道大石头真的存在不存在。西方人对石头有着特殊的爱好。古代希腊神话中,遭遇大洪水的人类,是通过石头再造出来的,石头是创造人类的物质,石头建造最重要的建筑。中世纪的学徒之人,被看作是未经雕琢的石头,而学成有为之人,被看作是柱石之材,因此可以推测,在西方人的文化象征谱系中,石头处于较高的层位,如西方神庙与教堂中的圣坛,都是用石头雕琢的。
胸有成竹是说做事之前思考透彻,做事有计划。管理学的甘特图、鱼骨图、曲线图都是让工作更有成效的手段,就是让管理变得更简单的手段,也是胸有成竹的表现。再如,现在政府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顶层设计、应急预案都是胸有成竹的体现。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术语,本义是指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其特征,一是自上而下“系统谋划”的一个过程,二是一个谋划全局、带动长远的过程。正如孙子曰:“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
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就是胸有成竹思维定势的体现。胸有成竹成语背后的核心假设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确定性的,是可以以确定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但我们知道,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不确定的。
人类的历史就是面对不确定并克服不确定的历史。为什么中国人常说一个人很苦时说是做牛做马?为什么牛与马是苦难的代表符号呢?关键就是牛与马面对的是确定性的环境,或者说牛与马选择的是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性的应对,最为典型的应对就是只食草,这反应的是确定性导致主动性的丧失。而人类则不同,又食草(青菜)、又食肉,体现的是面对不确定性的积极应对。也就是说,只有面对不确定性才能获得主动性与主宰。所以,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不确定性的,胸有成竹是不够的。再如,为什么企业家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成为市场的主宰,原因就是克服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到企业打工的人算是胸有成竹,到一辈子只能打工,为什么,就是胸有成竹,而不是面对不确定性与克服不确定性。
胸有成竹成语与西方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是一致的。或许理性人假设从学科体系构建出发是对的,但从人的行为方式看不对的。人的行为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与过程理性的。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环境是复杂的,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其次,信息也就越不完全,所以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再次,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情境的影响,理性在这里根本就未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人是有理性的,但理性是有限的。也可以说,仅仅画竹或许可以胸有成竹,但是把这个思维方式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不对称的社会、自然就不可能胸有成竹了。
人不仅是有限理性,而且是过程理性的。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过程理性,就是对计划经济的完全理性的一个扬弃。一个人在事先不知道这条河详细情况下,就只能以身试水摸索着河里的石头,以较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况并想办法安全涉水。如同改革开放之初,不知道怎样改革、改革向何处时,就应该摸着石头过河,就在于过程理性。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的设计者们像工程师一样事先为经济转型规划出一整套包括主要构成要件的宏伟蓝图,然后按图实行转型。这种转型轨迹可以归纳为:确立目标模式——制定蓝图——选择路径——列出步骤——具体推行。这种思路透出一种浓重的理性主义气息,是中国文人胸有成竹在俄罗斯的翻版。胸有成竹的理性主义否认人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