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第2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地下水并非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运动着的。

地下水的运动不仅与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与工期、工程投资以及工程长期使用都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若对地下水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研究。

本章重点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对土性质的影响。

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透水层中自由水。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土体能够产生毛细现象的性质称为土的毛细性。

土的毛细性,是引起路基冻害、地下室过分潮湿的主要原因,在工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土层中的毛细水带土层中由于毛细现象所湿润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

毛细水带根据形成条件和分布状况,分为正常毛细水带、毛细网状水带和毛细悬挂水带三种,如图2-1所示。

1.正常毛细水带(又称毛细饱和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下部,主要是由潜水面直接上升而形成的,与地下潜水连通。

毛细水几乎充满了全部孔隙。

正常毛细水带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而变化。

2.毛细网状水带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中部。

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时,它也随之急速下降,这时在较细的毛细孔隙中有一部分毛细水来不及移动,仍残留在孔隙中,而较粗的毛细孔隙中由于毛细水的下降,孔隙中会留下气泡,毛细水便呈网状分布。

毛细网状水带中的水,可以在表面张力和重力作用下移动。

3.毛细悬挂水带它位于毛细带的上部,是由于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悬挂在土颗粒之间,不与中部或下部的毛细水相连。

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上述三个毛细水带不一定同时存在,这取决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当地下水位较低时,可能同时出现三种毛细水带;当地水位很高时,可能就只有正常毛细水带,而没有毛细悬挂水带和毛细网状水带。

在毛细水带内,土的含水量随着深度而变化,自地下水位向上含水量逐渐减少,但到毛细悬挂水带后,含水量反而有所增加,如图2-1所示。

第二章 土的水的运动规律2

第二章 土的水的运动规律2
土石坝坝基坝身渗流
防渗斜墙及铺盖 不透水层
土石坝 浸润线
透水层
渗流量 渗透变形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概 述
板桩围护下的基坑渗流
板桩墙 基坑 透水层
不透水层
渗水压力 渗流量 渗透变形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水井渗流 Q
概述
天然水面
不透水层
透水层
渗流量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概 述
v k i ib
密实粘土 i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1.常水头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
适用于透水性大(k >10-3cm/s)的土,例如砂土。
二 渗透系数
时间t内流出的水量
Q qt vAt kiAt k h At L
k QL
Q
hAt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突涌 非渗透破坏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3 渗透力与渗透变形四 动水力及流砂
3、防治措施
1)水工建筑物渗流处理措施
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工程措施一般以“上堵下疏”为原则——上游截渗、延长 渗径,减小渗透压力,防止渗透变形
①垂直截渗 主要目的:延长渗径,降低上、下游的水力坡度,若垂直截渗能完全截断透水 层,防渗效果更好。垂直截渗墙、帷幕灌浆、板桩等均属于垂直截渗
管涌 原因:
内因—— 有足够多的粗颗粒 形成大于细粒直径的孔隙
管涌破坏
外因——渗透力足够大
§2 土中水运动规律 §2.2土的渗透性
2.渗透变形
流砂与管涌的比较
四 动水力及流砂
流砂 现象 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PPT课件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PPT课件

一、农田水分存在形式
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表水、土壤水 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地表水:地表积水。
•土壤水: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汽态水、吸着水 汽态水、吸着水、薄膜水 毛细带表面 毛细水为主 地下水面(潜水面) 潜水土壤水分形态
质地 名称
重 吸湿 系数 — 1~2 1~2 2~3 2~3 — — — 凋萎 系数 — 4~6 4~9 6~10 6~13 15.0 12~17 —
量(%) 田间持 水量 16~22 22~30 22~28 22~28 22~28 28~32 25~35 30~35
紧沙土 沙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轻粘土 中粘土 重粘土
0.1-0.3个大 气压
吸湿系数(Ws):干土壤在水汽
相对饱和的环境中(相对湿度 100%)吸持水分子可达到最大量 ,此时土壤的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 或吸湿系数(大概有15—20层水分 子)。
31个大气压
不同土壤吸湿系数不一样: 一般,粘土 >壤土>砂土, 另外吸湿系数大小还 与测定时温度有关,温度高,吸湿系 数小。
土壤三相体示意图
2、土壤水分常数
(2)土壤水分常数
土壤饱和含水率(θs) :当土体孔隙完全被 水充满时的土壤含水 率叫饱和含水率(也 称全持水量)。
VW s V
土壤三相体示意图
2、土壤水分常数
田间持水率(θfc):悬着毛管水
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叫田间持水 率。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 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叫田间持水率。 一般为饱和含水率的50%左右。
土粒
2、土壤水分常数
凋萎系数(wp):当作物产生 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叫 凋萎系数。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2)考虑竖直向渗流时(水流方向与土层垂直)
总的流量等于每一土层的流量,总的截面积等于各 土层的截面积,总的水头损失等于每一层的水头损失之和 h h h 。 k q q (h h ) q (h h ) q (h h ) h h h FI F H F (H H ) F q h q h k k k Fk Fk

v k (I I 0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工 程 兵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 •
三、土的渗透系数 土的渗透系数可由经验参考数值确定,也可通过室 内试验、现场抽水试验测定。 • 1、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 • 试验装置见图3-7。由试验测得的结果计算如下: • • • • 2、变水头渗透试验 Ql k HFt 试验装置如图3-8。由此可求得渗透系数: al h1 3、现场抽水试验 k ln Ft h2 现场抽水试验见图3-9。从而求得渗透系数为:


多年冻土:冻结状态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土层。
冻土的危害:冻土由冻结及融化两种作用引起。在 冻结时,由于水结成冰体积要膨胀9%,引起土体膨胀, 使地面隆起,称为冻胀现象。冻胀引起路基开裂、路面鼓 包、开裂,建筑物上抬、开裂、倾斜,甚至倒塌。融化时 ,土中冰融化成水使土的含水量增加,强度下降,冰水积 聚,容易引起路面翻浆冒泥,使路面破坏、建筑物也融陷 。
z0 0.28
T
m
7 0.5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工 程 兵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The End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工 程 兵 工 程 学 院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土壤水水分移动和循环PPT讲稿

土壤水水分移动和循环PPT讲稿

K(m)为非饱和导水率,d/dx
为总水势梯度
(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非饱和导水率是土壤基质 势的函数。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八页,共四十页。
非饱和条件下土壤水流的数学表达式 与饱和条件下的类似,二者的区别在 于:
饱和条件下的总水势梯度可用差分形 式,而非饱和条件下则用微分形式:
“冻后聚墒”的多少,主要决定于该土壤的含水量和 冻结的强度。含水量高冻结强度大,“冻后聚墒”
就比较明显。一般对土壤上层增水作用为2-4%左 右。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第三节 土壤水循环、平衡及有效性
一、农田土壤水分循环及平衡
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示意图,据此可列出其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页,共四十页。
二、分子扩散与溶质弥散 (一)分子扩散
扩散是指由于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引 起的运动,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扩散作用常用费克第一定律来表示:
dC J s D0 dx
式中Js为溶质的扩散通量,mol·m-2s-1或kg·m-2s-1;D0为溶质的有效扩散系 数m2·s-1;dC/dx为浓度梯度。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第六节、土壤水的调控
一、水分高效利用的途径:
合理开采、分配和管理;
减少输水损失; 提高灌溉效率。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
二、土壤水的调控措施 主要包括土壤水的保蓄和调节。 1、耕作措施 秋耕 中耕 镇压等
2、地面覆盖 薄膜覆盖 秸秆覆盖
3、灌溉措施 喷灌、滴灌、渗灌 4、生物节水
W=P+I+U-ET-R-In-D
田间蒸腾和蒸发很难截然分开, 常合在一起,统称蒸散ET。 (evapotranspiration)-一定时间内一 定面积上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 。

精品课件-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精品课件-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三、毛细水上升高度
1、理论计算公式 • 假设一根直径为d的毛细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会沿毛细管上升。其上升最大高度
为:
• 式中:水的表面张力(见P32表2—1); • d----毛细管直径,m; • γw-----水的重度,取10kN/m3。 • 从上式可以看出,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毛细管直径越细时,毛细
水上升高度越大。
• 2、经验公式
• 在天然土层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是不能简单地直接采用上面的公式的。这是 因为土中的孔隙是不规则的,与园柱状的毛细管根本不同,使得天然土层中的 毛细现象比毛细管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例如,假定粘土颗粒直径为d=0.0005mm 的圆球、那么这种均粒土堆积起来的孔隙直径
dφ1×10-5cm,代入上式可得毛细水上升高度为dmax=300m,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实际上毛细水上升不过数米而已。
68
82
60
165.5
112
239.6
120
359.2
180
• 由上表可见,砾类与粗砂,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小;细砂和粉土,不仅毛细水高 度大,而且上升速度也快,即毛细现象严重。但对于粘性土,由于结合水膜的 存在,将减小土中孔隙的有效直径,使毛细水在上升时受到很大阻力,故上升 速度很慢。
四、毛细压力(自学)
• 土层发生冻胀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水分冻结成水时其体积要增大9%的缘故,而主 要是由于土层冻结时,周围未冻结区中的水分会向表层冻结区迁移集聚,使冻结区 土层中的水分增加,冻结的水分逐渐增多,土体积也随之发生膨胀隆起。
(2)融陷现象:当土层解冻时,土中积聚的冰晶体融化,土体随之下陷,这种现象 称为融陷现象。
• 3、毛细悬挂水带
• 它位于毛细水带的上部。这一带的毛细水是由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水 悬挂在土颗粒之间。当地表有水补给时,毛细悬挂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 移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图文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二章土的渗透性图文

2h x2
2h y 2
0(各向异性:kx
2h x2
ky
2h y 2
0)
上式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它是描述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式。
二、流网及其特征
就渗流问题来说,一组曲线称为等势线,在任一条等势线上各点的总水 头是相等的;另一组曲线称为流线,它们代表渗流的方向。等势线和流线交 织在一起形成的网格叫流网。
得出:流量Q与过水面积A和水头 (h1-h2)成正比与渗透路径L成反比,
即达西定律: Q kA h1 h2 vA kiA l
达西渗透实验装置
二、达西渗透定律
达西定律是由砂质土体实验得到的,后来推广应用于其他土体如粘土和具有细 裂隙的岩石等。
①砂土、一般粘土
②颗粒极细的粘土
细粒土的v-i关系
经验估算法
●1991年 哈森提出用有效粒径d10计算较均匀砂土的公式:
K d2 10
●1955年,太沙基提出考虑土体孔隙比e的经验公式:
K 2d 2 e2 10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补充)
天然沉积土往往由渗透性不同的土层所组成。对于与土层层面平行和垂直的 简单渗流情况,当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为已知时,我们可求出整个土层 与层面平行和垂直的平均渗透系数,作为进行渗流计算的依据。
v k h ki l
是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土截面积的水量,
i—水头梯度或水力坡降。
k—渗透系数,cm/s。
由于土体中的孔隙一般非常微小,水在土体中流动时的粘滞阻力很大、流速
缓慢,因此,其流动状态大多属于层流。
二、达西渗透定律
达西渗透实验
装置中①是面积为A的直立圆筒,其侧壁装有 两支相距为L的侧压管。滤板②填放颗粒均匀 的砂土。水由上端注入圆筒,多余的水从溢 水管③溢出,使筒内的水位维持恒定。渗透 过砂层的水从短水管④流入量杯⑤中,并以 此来计算渗流量Q。

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发生部位:土体内部或渗流逸出处
上游
下游

2 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二、渗透变形的判别方法及防治措施
(1)流砂
• 流砂可能性判定
Ie Icr Ie Icr Ie Icr
土体处于稳定状态
土体处于临界状态 Ie
土体发生流砂破坏
要求:渗流逸出处 I I Icr
K
渗流逸出处水力梯度
5.土中气体
土中封闭气体多,渗透性低,k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2.3 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一、渗透力
渗透力GD:
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 其反力为土颗粒对水流阻力T。
1、渗透力计算 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防洪堤坝的抢险等
取土柱体ab,以土柱体内的水作为隔离体,分析受力
h1
H1
T
P1 a z1
基准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P2
b
l
W=W1+ W2
•重力: W1 W lA
•a点水压力 P1 wh1 A
h2
•b点水压力 P2 wh2 A
H2•流土方粒向对相流反水的阻力,方向与水
z2
•土体上下两面与流动方向垂直 的水压力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沿水流方向建立平衡方程(以水流方向为正)
I 容许水力梯度
安全系数 可取2~2.5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流砂防治原则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 如采取基坑外的井 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水下挖掘;
• 2.增长渗流路径 如打板桩; • 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
压重以平衡渗流力;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课件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课件

土中水的运动过程
1
影响因素
土壤的孔隙度、渗透性和毛细管吸力等因素影响着土中水的运动。
2
达西定律
土中水的运动遵循达西定律,即水分自高到低压力梯度的方向流动。
3
水分循环
土中水通过渗透、吸引和扩散等过程,完成水分在地下的循环。
土中水的利用
在农业中的作用
土中水对农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农田灌溉提 供水源。
在城市中的应用
土中水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饮用水等多种用途的 供水。
结论
1 重要性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具有重要意义。
2 深入研究土中水
合理利用土中水需要对其运动规律进行深入 研究,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降雨入渗到土壤
降雨水分通过入渗作用进入土壤,开始形成土中水。
2 蒸发和吸附
部分水分会被土壤蒸发,另一部分则被土壤吸附或结合。
3 剩余水分的渗透剩余Leabharlann 水分会向下渗透,并逐渐形成土中水。
土中水的运动特点
1 缓慢的地下水运动
土中水的运动速度非常缓慢,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生明显变化。
2 受地表水影响
土中水的运动受到地表降水和蒸散发量的影 响,形成一个复杂的水文循环系统。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是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管理 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概述
1 土中水是重要组成部分
土中水是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 影响着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2 对资源管理和利用有意义
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土中水的形成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PPT课件
抽水试验开始前,先在现场钻一中心抽水井,根据井底土层情况 可分为二种类型: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第27页/共63页
(a) 试验井 2 0 观察孔 1 2 地面 水位
2 1
不透水层
(b)
20
地面
水位
R
0
不透水层
(a)
试验井
2 0 观察孔
1
2 地面
水位
2 1
不透水层
(b)
20
地面
水位
R
0
不透水层
1 2
0
H 1 2 0 H
第20页/共63页
三、渗透系数的确定
•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
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
(1) 土体颗粒的粒度成分(形状、大小等)和矿物 成分;
(2) 土的结构构造; (3) 水的粘滞性。
• 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可通过
在无实测资料时,还可以参照有关规范或已建成工程的资料来选定k值,有关 常见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如下表 。
土类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粉砂 细砂
表2-1 土的渗透系数参考值
渗透系数k (cm/s)
10-7 10-5 ~ 10-6 10-4 ~ 10-5 10-3 ~ 10-4
10-3
土类
中砂 粗砂 砾砂 砾石
第16页/共63页
二、达西(Darcy)渗透定律
1. 达西渗透实验与达西定律
• 达西(1856年)分析了大量实验资料,发现土中渗透的
渗流量 q 与圆筒断面积A及水头损失△h成正比,与断面 间距l成反比,即 q kAh kAi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估算毛细水上升高度的经验公式
C hc ed10
碎石类土,无毛细作用;砂性土,hmax=0.2~0.3m; 粉性土,hmax=0.9~1.5m;而粘性土的hmax不及粉性 土,上升速度也较慢。对于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 毛细现象较显著,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上升速度快。
互交错的现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A、B两点,测
得A点的水头为H1,B点
h1
的水头为H2,水自高水 H1 zA
头的A点流向低水头的
0
B点,水流流经长度为L,
A
B L
基准面
ΔH
h2 H2
zB 0
可得水流的渗透速度

v ki k H
L
水力坡降:
i ΔH L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q q1 q2 A A1 A2 H H1 H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h1 h2
kv
hi hi
ki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粒径级配
各粒径成分在 颗粒大小 土中占的比例
影响土性质 的主要因素
狭义的粒径级配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四、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 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粒度成分: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则k 砂土中粘粒和粉粒含量多,则k 矿物成分:对粘土影响大。 亲水矿物、有机质含量多,则k 2.结合水膜厚度
T
P1 a z1
基准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P2
b
l
W=W1+ W2
•重力: W1 W lA
•a点水压力 P1 wh1 A
h2
•b点水压力 P2 wh2 A
H2•流土方粒向对相流反水的阻力,方向与水
z2
•土体上下两面与流动方向垂直 的水压力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沿水流方向建立平衡方程(以水流方向为正)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二、毛细水压力
1、毛细水上升高度 若毛细管内水柱上升到最大高度hmax,根据平衡条件 知道管壁与弯液面水分子间引力的合力S等于水的表 面张力σ,若S与管壁间的夹角为θ,则作用在毛细水 柱上的上举力P为P=S•2πrcosθ=2πrσcosθ
毛细管内上升水柱的重力G为: G=γwπr2hmax
wlAcos wh1A wh2 A T 0
cos z1 z2
l
T
w
h1 z1 h2
l
z2 w
H1 H2 l
wI
力T的反力即为所求的动水力
h1
H1
T
P1 a z1
基准面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P2
b
l
W=2
GD wI
z2
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野外试验测定方法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注水试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测定
1.室内试验测定
• 常水头试验
试验过程中水头保持常数
测得: 时间t内的流量Q
a、b两点水头差 H
土样的横截面积A
则: k Ql HA t
❖ 适用于透水性较大的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 变水头试验
试验过程中渗透水头差随时间而变化
5.土中气体
土中封闭气体多,渗透性低,k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2.3 渗透力与渗透变形
一、渗透力
渗透力GD:
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 其反力为土颗粒对水流阻力T。
1、渗透力计算 应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防洪堤坝的抢险等
取土柱体ab,以土柱体内的水作为隔离体,分析受力
h1
H1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毛细压力 两个球状的土粒A和B,
接触面上有毛细水存在,在 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上有弯液 面产生的表面张力沿着弯液 面切线方向作用,它促使两 个土粒互相靠拢,在土粒的 接触面上就产生一个压力P, 称为毛细压力,由毛细压力 产生的土粒间的粘结力称为 假内聚力或毛细粘聚力。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渗透变形形式及临界水力梯度
(1)流砂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在上图3点处取单上位游体积土体为对象分析受力: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第二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1 土的毛细性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能沿着细小 空隙向上或其他方向移动的自由水. 毛细现象:途中具有毛细水的现象称为土的毛细现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一、土层中的毛细水带
土层中由毛细水所 湿润的范围称为毛细水 带。根据毛细水带的形 成条件和分布状况,可 分为三种,即正常毛细 水带、毛细网状水带和 毛细悬挂水带。
适用范围
• 砂土 V-I成线性关系,符合达西定律
• 粘性土 v kI I0
• 砾类土 V-I成非线性关系,土中水的流动状态为紊流, 不适用达西定律
v 砂土
v k(I I0)
粘性土
I0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I0—起始水头梯度
I
二、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常水头试验法
室内试验测定方法
变水头试验法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天然土层多呈层状
✓确立各层的ki ✓根据渗流方向确定等效渗流系
等效渗透系数 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水平渗流
q1 q
q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k1 k2
I I1 I2 q q1 q2 A A1 A2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A1
h1
A2
h2
kh
kihi hi
垂直渗流
H1 H 2
q
F k1 k2
k al ln h1 Ft h2
❖ 适用于渗透性小的粉土与粘土 优点:设备简单,费用较省 缺点:不能反映现场土的实际渗透性
❖ 渗透性与土的结构有关,水平方向性的 渗透性与竖直方向的渗透性不同
❖ 取土过程中易造成扰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现场抽水试验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三、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结合水膜越厚,则k 3.土的结构 黄土:竖向有大孔隙, kz> kX 层状粘土中夹有粉砂层, kx> kz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4.水的粘滞度
温度高,水的粘滞度降低,k
非标准温度10c 测得的渗透系数kt须经过温度修正
k10
kt
t 10
tc 时动力 粘滞系数
10c 时动力 粘滞系数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2.2 达西定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一、达西定律的表达式与适用条件
水透过土孔隙流动的
现象,称为渗透或渗流。 土可以被水透过的性 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 透水性。
h1
H1 zA
A
B L
Δh
h2 H2
zB
层流:地下水在岩土的孔隙 0
基准面
0
或微裂隙中渗流,流线互不
相交.
湍流:地下水在岩土的裂隙或洞穴中流动,流线有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