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合集下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颁布时间:1996-6-1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一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第二节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第三节会计工作交接第三章会计核算第一节会计核算一般要求第二节填制会计凭证第三节登记会计帐簿第四节编制财务报告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五章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各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第四条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管理本部门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一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人员。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二)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三)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四)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六)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对会计核算岗的要求

对会计核算岗的要求

对会计核算岗的要求
对会计核算岗的要求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专业知识:具备会计专业背景和知识,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

2. 技能能力: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包括会计凭证的录入、账务处理、凭证的汇总和核对等。

3. 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对账的比对,发现异常或错误,及时做出调整。

4. 细致认真:对待工作细致认真,能够仔细审核和核对所做的会计处理,确保准确性。

5. 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部门沟通配合,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及时沟通处理会计问题。

6. 时间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所负责的会计核算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

7. 法律法规意识:熟悉会计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保证财务处理的合法合规。

8. 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发挥个人的作用。

9. 熟练使用财务软件:掌握并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能够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10. 继续学习能力:会计核算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会计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

有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对会计核算岗的要求可能因企业的大小和行业的差异而略有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的要求总结。

精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

精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

第十讲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五节 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预算项目预算标准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预算编制的依据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预算差异的分析和控制及其改进措施
第十讲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六节 定额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的内容定额管理的范围要求定额制定和修订的依据、程序和方法定额的执行、考核和奖惩
第九讲 会计监督
第三节 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 财政机关、审计机关、税务机关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第九讲 会计监督
第一节 加强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强化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必须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单位领导人要保障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原始凭证的附件原始凭证的注销原始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原始凭证的遗失或破损
第四讲 填制会计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日期、编号、摘要、科目、附件等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错误的更正
第十讲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三节 授权批准制度授权批准制度的内容授权批准制度的基本要求审批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设置审批和审核的范围、权限审批和审核的程序审批和审核的责任承担
第十讲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四节 内部会计制度内部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记账凭证的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指标体系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稽核方法会计档案保管办法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程序制度
第三讲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2.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 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是记录会计核 算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评价经营业绩、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资料同 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
1st.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6)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 易或者事项。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 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 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 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 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 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 适当简化处理。
1st.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因此,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的规定。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统一性, 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会计资料进 行规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用于规范会计 资料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主要有:1996年6月 17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8 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 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 则——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企 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 计制度》等。
1st.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手段。 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会计核算是现代科技 技术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有机结合,是今后会 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会计基础错题集

会计基础错题集

会计基础一、总论会计概述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会计要素营业外收入包括:处置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政府不准利得、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得到的捐款利得。

营业外支出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盘亏;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错,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销售材料一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价款2万元,增值税0.34万元,款项收妥存入银行。

销售材料取得的收人应记入()科目。

A.主营业务收入B.其他业务收入C.营业外收入D.投资收益15.下列各项应记人一般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的有()。

A.出租汽车的收入B.出售废料收入C.出售自有房屋收入D.出售股票收入15.AB【解析】出售自有房屋记入“利得”、出售股票收入记入“投资收益”。

例题:16.下列各项中,对固定资产处置损益有影响的因素有()。

A.累计折旧B.营业税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D.清理费用16.ABCD【解析】以上四选项均会影响处置损益。

17.下列各项中,不应记人“商品销售收入”的有()。

A.已经发生的销售折让B.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C.收取的代垫运费D.实际发生的商业折扣17.ABCD【解析】四个选项均包括在内。

19.下列各项中,只影响营业利润而不影响利润总额的有()。

A.将罚款支出记入“主营业务成本”B.将投资收益记入“其他业务收入”C.将定额内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D.将出售的原材料记入“营业外支出”所有者权益是一种权利。

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可供利润分配的来源有:本年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入。

资本公积转入主要用于转增资本。

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是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等。

(错,是为了弥补亏损、转增资本。

)企业所有的力的和损失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错,当期损益即企业在一定时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表现为利润或亏损。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

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它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

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

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第二讲会计核算与监督1

第二讲会计核算与监督1

会计核算
思考: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不予
受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 )报告。
A.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 B.本单位负责人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总会计师
思考:会计人员对不真实原始凭证,应当( )
A.有权不予受理; B.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C.向司法机关举报
D.请求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会计核算
(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会计账目的核对:保证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会计核算
思考:登记账簿要遵守的规定有( ) A.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
B.不得隔页、缺号,必要时可以跳行;
C.记录发生错误应当依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 负责人在更正处盖章
D.记录发生错误应当依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

一张原始凭证所列的支出需要由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负担时,应当 由保存该原始凭证的单位开具原始凭证分割单给其他应负担的单位 。
会计核算
案例:2007年8月,甲公司收到一张应由甲、乙 两公司共同承担费用的原始凭证,甲公司会计
人员以该原始凭证及应承担的费用进行了账务
处理。应乙的要求,将原始凭证的复印件给了 乙做账务处理,对否?
会计核算
(四)会计年度的规定
以年度为单位的时间区间。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与我国的财政、计划、统计和税务等年度保持一致。 判断:我国的会计年度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 (五)记账本位币的规定 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
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讲
会计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讲解

会计核算讲解

《会计法》讲解三会计核算三、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分布情况、使用效果、经营风险、经济责任进行科学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最终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可比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服务的一项会计活动。

《会计法》第二章“会计核算”共十五条。

主要规定了八个方面的问题:(1)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要求;(2)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3)会计年度;(4)记账本位币;(5)会计核算的要求、一般程序和方法;(6)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政策变更;(7)会计电算化;(8)会计档案管理。

(一)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依法进行,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都应按照会计法规的规定进行。

会计核算必须合法,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条基本准则。

《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都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法》第十六条还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有的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以及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为应付检查,做假账,甚至提供假的原始凭证,按照正常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账真算”,转移资金,另设账外账。

或者对单位的收入不入账,设置“小金库”。

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应当严格禁止。

(二)会计核算的内容修改后的《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与内容(精美版)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与内容(精美版)

第三节会计核算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考点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1.真实性要求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真实性要求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相关性要求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为评价或者预测。

3.明晰性要求明晰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判断)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要求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判断)6.重要性要求重要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判断)(1)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2)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判断)7.谨慎性要求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核算12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12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是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的要求;四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

一、总体性要求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2、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的。

3、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一贯性原则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便于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可比性原则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强调的是纵向比较。

从总的方面来说,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

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信息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要求企 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 支出,将资本性支出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反映, 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列于利润表 中,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这主要是因为,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几个连续的会计期 间发挥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当期发挥作用。
1.1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
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提 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就必须做到 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会计核算中坚持此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 算中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 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不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没有如实地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 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的失误。
1.3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2.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
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核算方 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 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 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1.2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没有正确划分资本 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原本应计入资本 性支出的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 和当期收益;将原本应计入收益性支出的 计入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 益;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 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成本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成本会计是一种用于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成本的方法,通过对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本文将介绍成本会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成本会计是为了提供有关企业成本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

因此,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 记录精确:成本会计需要准确地记录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以及各项间接费用。

只有准确的记录,才能得出准确的成本数据用于决策。

2. 指标明确:成本会计需要明确各项成本的核算指标,例如单位产品成本、单位生产成本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企业评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

3. 预测准确:成本会计需要提供准确的成本预测信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预算和计划。

4. 比较可行:成本会计需要提供可比较的成本数据,以便企业进行内部和外部比较,评估业务单位的经济效益。

5. 可靠可审计:成本会计需要确保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审计性,以便内外部审计机构对成本数据进行验证。

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各项成本进行记录和计算,生成可用于管理决策的成本信息。

下面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 成本元素划分:在成本核算开始之前,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分类和划分。

常见的划分方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2. 成本收集和归集:成本会计需要收集和归集各项成本数据,包括原始凭证、发票、费用报告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

3. 成本分配:成本分配是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部门的过程。

常用的成本分配方法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直接材料成本比例法、机时法等。

4. 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计算各项成本的过程,包括单位产品成本、单位生产成本等。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5.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会计核算的具体原则和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十三项。

这些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规范,是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的地位,它为整个会计准则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发挥指导作用。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这一原则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会计记录应当真实可靠。

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在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时,应当认真地审核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于记载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或更正。

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应实事求是,真实地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2)计算应正确无误。

这是指在账务处理过程中,所记录的账户、登入的账户应当无误,数字计算应正确,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

(3)会计报告的反映应是真实完整的。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和反映的真实性,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账实相符;提交的会计报告,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故意地歪曲,或者只报喜不报忧,这些都是不符合客观性原则要求的。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

会计经验: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经验: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原则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项: 1.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或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会计核算要以经济业务的客观实在为依据,不可伪造、编造经济业务。

对于一些无法准确计量的经济业务,要按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会计分配和核算方法来计量。

 2.会计核算相关性原则 会计核算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必须与会计信息的使用相关联,满足企业的相关需要。

同时,会计信息应当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关联,也应当与企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联。

 3.会计核算可比性原则 会计核算可比性原则又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因此,不同企业的同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方法和程序要基本一致,从而规范整个行业,以便对不同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

 4.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以便对同一企业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与可比性原则相对而言,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会计核算的原则。

 5.会计核算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讲究时效,业务处理应当及时进行,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6.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 会计核算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选用。

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前提下,运用语言应当通俗易懂,只要可以表达信息的内容即可。

 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企业的支出与会计年度的收益有关系,则确认为资本性支出。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一般要求有:
1、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并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即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处理的事项确保合理性和准确性。

3、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即会计核算应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4、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即会计核算应按时取得会计处理的记录和计算数据。

5、确保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即会计核算应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

6、确保会计核算的合法性与一致性:即企业应按照规定的且前后各期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的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一、真实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向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与进行决策无关,不仅对决策者毫无价值,而且有时还会影响他们作出正确决策。

所以会计核算的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才行。

四、一致性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这样才便于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定企业在必要时对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变更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但要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表批注中加以说明。

五、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一个企业才可以同本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比较,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指明一点,一致性和可比性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1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1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款项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车库券企业债券等证券是企业资产k 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的增减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 和损失支出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依的费用 ,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成本收入、支出 、费用 、成本的计算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二进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诈,编制财务会计报告3. 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几秒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4. 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5.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 ,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具体要求看(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 )6. 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合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胀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车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 、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要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3、可比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

可比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一致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也就是说,同一会计信息不仅要求在企业之间可以比较,而且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也要保持一致性。

一致性与可比性一样,都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

5、谨慎性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

它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办法是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应当考虑企业风险,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与收益,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则要算足。

谨慎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实行谨慎性原则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企业的财务决策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6、相关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7、及时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8、清晰性原则。

它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清晰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核算要尽量使会计信息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9、重要性原则。

它是指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会计核算的精确程度及会计报表内容的详略程度,进而决定核算的工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日期: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第三节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国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都对会计核算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本节主要结合《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对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的法律法规作简要介绍。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一)依法建账建账是如实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前提。

依法建账,是建账的最基本要求。

(1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应当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不具备建账条件的应当实行代理记账。

(2)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具体要求应当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也称经济业务事项)应当统一进行核算。

不得违反规定私设会计账簿进行登记、核算。

(二)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求。

其具体要求是:(1)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

(2)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三)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会计资料,主要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成果,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因此.《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规定 ,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凭证和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主要是指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同单位实际发生 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其结果相一致。

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构成会计资料的各项要素都必须齐全,以使会计资料如实、全面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便于会计资料使用者全面、准确地了解 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各 单位必须保证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

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相对的是会计资料的不真实、不完整。

造成会计资料的不真实、 不完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是重要 手段之一"o 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前提编造 不真实的会于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旨在以假充真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是指用涂改、挖补等手段来改变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内容、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即篡改事实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是指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或直接篡 改财务会计报告的数据,使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地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借以误导欺骗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行为。

即以假乱真。

《会计法》对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弄虚作假行为 了禁止性规定。

(四)正确采用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通常包括:收入确认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 方法、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外币折算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 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做出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以便于会计资料使用者了解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其会计资料影响的情况。

(五)正确使用会计记录文字会计记录文字,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为记载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和辅助说明会计数字所体现的经济内涵而使用的文字。

会计记录文字的使用必须规范。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张起访[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科学。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管理核心的子系统,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伴随产生较低的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引言的发展,但在财务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工作职责划分不清、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循环缺乏严格的财产牵制、会计记录缺乏复核监控措施等,其结果往往造成企业无章可循、违规操作、财产流失、营私舞弊等现象发生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需构筑一个较完善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2001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基本规范》中给内部会计控制下的定义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内部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和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包括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而实行的控制,也包括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实施效果的控制环境。

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保护企业资产,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为企业获取最大利润服务。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一)所有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中小企业通常投资主体不多,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等。

(二)管理人员少,组织结构简单。

中小企业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比较简单。

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

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导致职责分工不明确。

(三))岗位设置不尽合理。

一些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也没有在相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出现销售人员一人销售商品又记账的现象;还有些企业虽然没会计机构,但岗位职责不分,将本不相容的岗位交织在一起,如出纳人员一人管钱又管往来帐,等等。

(四)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制度建设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调: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五)经营规模较小。

经济业务简单。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

经济业务简单,企业的会计资料少。

会计核算简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低,造成会计信息因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质量不高。

(六)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新问题。

有的企业计算机系统缺少操作日志和规则,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的授权操作。

以致计算机信息失控。

破坏情况日趋严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深入,此类问题会更加突出。

以上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还是从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来看,都迫切需要中小企业尽快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四、构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则(一)突出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分清主次,针对中小企业的薄弱环节、对企业成败有直接影响的方面,如影响盈亏、成本的重要事项,应严格控制:次要的事项,根据中小企业的能力限制,可简单控制或不控制。

(二)科学系统性原则。

所谓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中小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同样必须从会计核算和会汁监督的角度。

渗透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不能留有死角。

(三)成本效益原则。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任何分工、审核、制衡,都必须考虑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分工和制衡的成本高于其效益,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断定一项控制是否有效,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

尽管一些控制方法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

(四)相互制约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五、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一)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依据。

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来讲,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会计机构设置一般比较简单,会计人员也较少,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机构兼管财务管理工作。

会计人员往往一身兼多职,如果要求他们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依据,按照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会计控制,二是管理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

(二)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贯彻落实各项内部会计制度,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在岗人员的会计培训,其对象包括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

为了提高企业领导者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水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人才业务培训班,广泛宣传新出台的会计法规、会计政策,使领导者了解会计知识,读懂会计报表,以便进行财务分析并做出科学的理财决策;同时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的职责,用专业知识判断自己和会计人员的俞法与非法行为,真正承担起会计责任主体的责任,考核不合格者待岗或下岗。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会计人员也不能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1、建立严密的财务控制制度。

(1 )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中小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

(2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中小企业明确规定涉及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3)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中小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