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随笔美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的随笔美文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在这分享一些关于清明节的随笔美文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记得有位画家朋友曾跟我提起,他说二十四节气中最堪入画的当数“清明了。

我很赞同他的说法,其实,清明本身就是一幅淋漓的水墨,亦浓亦淡,或在眼前展现,或在心底流连。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

每到清明时分,杏花带雨而开,梨花伴露而眠,垂柳随风而舞,浮萍逐波而行……驻足在春天的旷野,映入眼帘的是长河落日,是群山尽染,是野渡横舟,是炊烟袅袅,伴着纯朴的鸡鸣、犬吠和牛哞,还有那麦苗拔节的声音……那种美是质朴的美,原始的美,自然的美,美中还透着一股子灵性,承载着心灵的归宿,承载着岁月的研磨。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是淡雅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洗去了尘世的铅华,它不需要多少浓艳色彩,一个牧童、一个酒家,甚至只要一抹轻烟或几笔墨柳便

可勾勒出它的轮廓。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

油画画的是眼中的画,水墨画的却是心中的画,心的灵动就是水墨,虚实在心,浓淡在情。

浓,源自纠结;淡,出于释怀。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亦是浓酽的,有时也需要浓墨重彩,因为清明节还是一个祭祀祖先、扫墓怀古的节日。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

“清明雨打湿了衣服,清明雨打湿了脚步。

撑一把小伞,踏上了小路,默默地走向你的住处,野花缀满那座土丘,多么美丽又寂寞的小屋……一首《清明雨》,又何尝不是一幅经典的水墨?它打湿过我的脸,也打湿过我的心,让我在那凄美的旋律中独自燃起一炷心香,默默怀念那些已逝去却永远刻在风中的名字,有我们的先烈,有我们的亲人,也有我们的故友。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

淡,到了极致;浓,也到了极致。

当你的思绪如行云流水般涌现,自己的心田就是一张宣纸,每个人都能挥洒出自己的情感,你可以寄托哀思,也可以诉说离愁。

朝廷还往往在清明这一天赐给近臣“新火。

这是因为寒食禁火,到清明节重新起火的缘故。

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记载:“……唐时,惟清明取榆柳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

说的是,清明的时候,钻榆木柳木的“火种来赐给大臣。

所以,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诗里对唐代的清明习俗描述道:“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在清明的习俗中,都牵涉到插柳的活动。

插柳,也称“戴柳,就是把柳枝攀折下来插在屋檐下或门窗上,或者是把柳枝插在头上、鬓上,或者编个柳叶圈戴头上。

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和“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等俗语。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呢?这还得从寒食节说起。

据说,寒食那天,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等到了第二年,晋文公和群臣去祭奠介子推,却见柳树上柳枝飘拂,柳芽萌出。

晋文公就编了一个柳条圈戴在头上,因此演变成民间年年插柳的习俗。

有传说认为,插柳的习俗是缘于歌妓对北宋词人柳永的悼念。

柳永风流倜傥,与歌妓们交情深厚,为她们写了许多词。

他死后,歌妓们每逢清明相约去他墓前致祭,又折路边杨柳插在头上以示悼念,逐渐成为习俗。

但是插柳的风俗应早于宋代,这也只是文人的逸闻罢了。

有人认为清明插柳是因为柳树生命力强,寓意长寿、祛邪。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古人认为柳树还是“击鬼的利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这似乎又和扫墓有关了。

活人去扫死人墓,又怕鬼魅附身,于是折柳抵挡一阵。

为大家熟识的观音菩萨就是用柳枝挥洒甘露为人间祛邪消灾的。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

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

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

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

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

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

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

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

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

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

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

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近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