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与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高三学生需要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潮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些高三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9世纪40年代初,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体制开始被瓦解。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通过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社会秩序。

此后,中国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但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从中国朝廷的失败到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土和利益割让给英国等西方列强。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的领土和利益的丧失,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软弱和落后,激起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觉醒的浪潮。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起义。

此后,起义逐渐发展成为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的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逐渐蔓延至全国范围,最终到达江浙一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下去,但其影响深远。

运动过程中提出的平等、民主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起因是清朝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中国社会各界对于维新的呼声。

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在中国朝廷内提出变法方案,试图推动改革。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归纳一、晚清时期:国家衰弱、社会动荡1.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民族斗争和社会不平等2. 政治制度腐败:封建专制、官僚腐败和外族势力侵略3.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商品经济低下和农业危机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开启民主政治1. 革命思潮兴起:启蒙思想传入、爱国主义觉醒和反对不平等条约2. 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朝和建立中华民国3. 民主改革探索:宪政制度建设、选举制度实行和法治观念培养三、民国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1. 北洋政府统治: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国家分裂2. 国共合作与分裂: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国共两党矛盾激化3.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科学思潮兴起四、抗日战争:民族抗争、国民经济发展1. 日本侵华:侵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和残酷战斗2. 全民抗战:国共合作、游击战争和抗战胜利3. 国民经济恢复:战时经济调整、工业发展和农村合作运动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探索1. 中共夺取政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社会主义建设:土地改革、计划经济和大规模工业化3. 对外开放与改革: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六、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变革1. 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外资引进2. 社会变革与思潮兴起:文化大革命结束、知识分子解放和新时代思潮3. 国际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成果显现、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改善1. 科技创新:航天事业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和高速铁路建设2. 社会福利提升:教育普及、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3. 国际交往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交流和文化输出八、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国家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和党的建设新时代要求2. 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3. 人民生活改善:脱贫攻坚、教育优先和健康中国建设以上是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归纳,从晚清时期的国家衰弱、社会动荡开始,到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探索。

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揽

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揽

高三近代史知识点总揽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中国近代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与衰落。

2.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3.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封建势力的衰败。

4.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与挫折。

5.五四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重要事件与历史人物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清朝的封建统治与衰落: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时期的繁荣,以及嘉庆、道光等时期的衰败。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保护国内封建经济。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开启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华,进一步扩大了侵略权益。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洋务运动(1861-1895年):清朝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暴露了清朝的腐败与虚弱。

•戊戌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试图进行改革,但遭到慈禧太后的镇压。

•义和团运动(1899-1901年):反帝反封建的民间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挫折: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以及袁世凯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军阀割据、政治腐败、民众疾苦。

•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倡导民主、科学、民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五四运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国共合作,试图推翻北洋政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共产党领导的反围剿、长征等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线索及阶段特征
文化:极“左”思潮泛滥。“双百”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知识分子受到伤害,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十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之后)
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重心的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思想: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军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个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并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击败侵缅日军,开辟国外战场;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中共在军事上坚决回击。
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1927年)(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十、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1976年】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高考中国近代史总结

高考中国近代史总结

晚清时期时代特征1.政治上(1)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

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沦丧。

(2)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发展现代化的阻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2.经济上(1)列强通过武力获得特权,并依此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冲击着中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甲午战争后,更是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些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及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3.思想文化上(1)从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到维新思想、民主共和的传播,从学“器物”发展到学“制度变革”,这是晚清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2)先进中国人将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结合,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现代化的进程。

1、社会生活:西方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影响中国,在衣食住行、交通运输、社会观念、大众传媒等领域出现了中西并存、中西融合的趋势。

知识梳理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掌握好每次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二、政治上:民主化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影响: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廷统治的崩溃,减轻了发展现代化的阻力;客观上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壮大;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维新思想的传播。

影响: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背景: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上,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与掠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坚持专制独裁,预备立宪的骗局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思想上,三民主义等革命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了国家的崩溃与复兴、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在高考中,近代史的考察往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总结高考近代史的知识点。

一、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革频繁的一个时期。

首先是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主要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

洋务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但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接下来是戊戌变法,这是光绪皇帝的改革举措,旨在改革官僚制度、兴办学堂、设立议会等。

然而,由于清朝内外的阻力和动荡不安的局势,改革最终宣告失败。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的失败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也为后来的变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一次的改革尝试,旨在建立一个民主、进步的新中国。

然而,由于清朝内外的阻力,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百日维新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关系的转折点,它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除了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还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对外侵略。

这些事件体现了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无力与脆弱,也为中国爱国主义的兴起和反帝爱国运动提供了动力。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与共产主义思潮近代中国的思潮变革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主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崛起的重要动力之一。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年)重大史实政治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经济住宅传入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领域: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领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现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现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现代近代史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从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掌握近代史的必背知识点,对于应对高考历史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近代史的时代背景近代史一般指从16世纪中叶开始直到20世纪末,涵盖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此时期出现了科学技术的革新、工业化的兴起、帝国主义的扩张、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工业革命使得机械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力、蒸汽机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化学、生物学等科学的快速发展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资本主义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商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本主义模式的出现使得经济活动逐渐走向市场化和全球化。

四、帝国主义的扩张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扩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

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上层资产阶级国家通过殖民化和控制他国资源来获取更多利润。

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

帝国主义在激化国际矛盾的同时,也对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五、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各国人民开始觉醒,并且积极参与到争取独立的运动中。

其中,印度的独立运动、中国的辛亥革命、拉美国家的独立等都是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

这些民族独立运动对于改变国际格局和民族自决具有重要意义。

六、两次世界大战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两次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崩溃,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最具规模的一次战争,导致数千万人死亡,改变了世界格局。

七、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和竞争被称为冷战。

《中国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重点列条

《中国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重点列条
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
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7、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8、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
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
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2、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3、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
----------------------- Page 9-----------------------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等。
1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
阶级局限性。
2、洋务派及总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䜣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
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7、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

高三历史 02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 02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近代中期,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1894—1919):觉醒与探索 2、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甲午战后:初步发展; (2)民国初期:较快发展(一战期间为“黄金时期”); (3)丝、茶等商品的生产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4)社会生活的变迁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 (5)风俗习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6)国人办报情况日益普遍;
近代中期,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1894—1919):觉醒与探索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 (1)向西方学习突破器物层,进入制度、文化层; (2)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 化运动; (3)清政府近代意识的进步; (4)资产阶级救国纲领:新、旧三民主义; (5)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救国思潮层出不穷; (6)马克思主义的逐渐传播; (7)广大农村、内地,旧的思想、旧传统仍根深蒂固。
近代前期,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1840—1894):沉沦与转型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潮。 (1)“天朝上国”、传统“夷夏观念”观念逐步破产; (2)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魏源; (3)中体西用思想的诞生; (4)《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5)早期维新思想的诞生:王韬、郑观应等; (6)教育近代化起步:新式学堂、留学生等;
(3)国人抗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4)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收复新疆(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新疆建 省(1884年)、台湾设省(1885年);
近代前期,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1840—1894):沉沦与转型 (5)清政府权力结构:汉族地主的势力上升; (6)政府治理的近代化倾向:近代军队、国际规则、总理衙门等。 (7)中外反动势力逐渐勾结:“借师助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8)新阶级力量的诞生: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买办阶层。

历史2020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2020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2020高考的知识点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考生必须要掌握的科目之一。

2020年历史高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等古代帝王的治理事迹;2.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及重要历史事件,如夏朝的禹治水、商朝的商汤、西周的周公旦等;3. 春秋战国时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立、诸侯争霸等重要历史事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的思想。

二、近代史知识点1. 1840年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启示;2. 辛亥革命:认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3.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凡尔赛条约》割让德国在华权益给日本;4.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影响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新中国建设的初期。

三、现代史知识点1. 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2. 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四、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世界史:了解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 近代世界史: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等;3. 当代世界史:了解冷战时期、全球化、国际组织等现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以上是2020年历史高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根据历史教材的指导,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学科注重考核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阅读、历史案例的分析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合理规划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在高三学习过程中,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我深知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于高三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于正在备考中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通过这场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封闭造成的弱小,以及开放引进外来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以及百日维新是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下的一次挣扎与努力。

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列强的入侵以及社会的不稳定,这使得中国不得不寻求变革。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展示了中国思想家们追求自强的决心和愿望,然而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改革的道路必然是艰难曲折的。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具标志性的一次革命,它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民主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还为中国注入了新的思想观念。

同时,辛亥革命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主张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四部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激烈和残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

抗日战争不仅是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更是一次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展示。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不仅彻底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英勇。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紧随而至,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予中国新的发展机遇。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①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①政治:●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政治上:●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①政治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走工农武装据的道路,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到联共抗日。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总结(全)本文总结了高中历史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帮助高中学生复历史课程。

1. 近代史的起点与特征- 近代史起点:以16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标志。

- 近代史特征:工业化、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经济等。

2. 欧洲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成为近代工业化的标志,主要特征是机器工业和工厂制度的兴起。

- 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制度,特点是私有制、市场经济和利润追求。

3. 近代国际关系与殖民扩张- 亚洲殖民地历史:亚洲国家在近代遭受殖民侵略,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和反侵略斗争。

- 非洲殖民地历史:欧洲列强在非洲进行了殖民扩张,拓展了殖民地帝国。

-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开展了殖民争夺战,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 世界战争与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间的冲突演变为全球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国际联盟的成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侵略引发了全面战争,盟军最终取得胜利,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5. 近代中国的历史- 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运动,但没有成功实现根本性转变。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抗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6. 冷战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意识形态对抗和军备竞赛。

- 联合国的成立:二战后,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成为国际组织的核心。

7. 近代史的其他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发端于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独立的原则。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近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是其表现。

以上是高中历史近代史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的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的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的近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涵盖了从1500年至今的世界历史。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近代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学科内容。

一、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殖民主义的发展以及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二、欧洲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并在19世纪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全世界。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机器工业的兴起、劳动力的机械化、交通和通信的革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三、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近代的欧洲列强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强化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力。

他们通过殖民地化和经济剥削获取了资源和市场,并且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地帝国。

这一时期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行为成为全球历史中的重要一笔。

四、民族主义运动与独立运动近代史中,民族主义思潮在许多国家兴起,人们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众多的民族主义运动催生了各国的独立战争和解放斗争,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

五、世界两次大战近代史中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和社会动荡,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

这两场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并促使了联合国的成立。

六、冷战与冷战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出现了冷战格局,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个阵营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斗争。

这一时期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不稳定和紧张,最终在20世纪末苏联解体而告结束。

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变革近代史中,社会主义思潮兴起并在苏联、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和发展成为近代史的重要议题,其中包括苏联的斯大林时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全民族抗战:日本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两个战场、两条路线同时并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正面战场先后发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四次大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既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百团大战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抗日战争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国民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制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建立,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工农武装割据: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城市中心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经济
(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2)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方向发展。
文化
(1)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
(4)社会生活变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西装、西餐、新式住宅、铁路、公路、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新式礼仪与传统礼仪并存,中西文明碰撞与交融。
文化
(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洋务派:“中体西用”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3)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向西方学习提高到制度的层次,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
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年)
领域
核心知识
特征
政治
(1)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5)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决定开展土地革命;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中共逐渐走向成熟。
(6)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华北事变使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从对抗走向合作,从内战走向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20
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
领域
核心知识
特征
政治
(1)列强侵华:虎门销烟打击了列强侵略,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分别破坏了中国的关税、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勾结;火烧圆明园,造成中华文化的极大破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违背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天京事变集中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明农民阶级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改革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三、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1949年)
领域
核心知识
特征
政治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失败,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息。
(4)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9)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命运面临抉择;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重大努力;内战爆发后,经过防御、反攻、决战,1949年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0)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土地革命路线,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半殖民地特征特别明显。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由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变
经济(Leabharlann )列强侵华: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洋务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军工企业、近代民用企业、新式海军、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但民族工业因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造成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分布不平衡;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为口号,投身资本主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