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专题复习之活动方案设计教案【祝壮】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小说有什么不同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强调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2.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说明对象、说明顺序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说明文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感悟文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2. 说明文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说明文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常见说明方法,如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列数据等。

中考专题复习信息提炼与概括教案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信息提炼与概括教案设计
[解析] 这是以记人写事为主的叙事类语段,要按照新闻具备的要素,理出信息要 素。时间:3 月 31 日中午 12 点 40 分左右;地点:马路上;人物:殷雪梅、学生;事 情: 殷雪梅以身躯挡车勇救学生;事由: 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就要撞到学 生。然后可以按照“人物(或事物 )+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 的顺序(或适当 调整顺序)组成一句话。可概括为“殷雪梅老师 3 月 21 日中午 12 时 40 分左右以身 躯挡车勇救学生而壮烈牺牲”。题目要求不得超过 16 个字,因此对信息再次提炼, 删去一些次要的,如时间,地点,提取它的核心事实“殷雪梅老师 勇救学生壮烈牺 牲 ”,也可概括为“殷雪梅老师 用爱谱写生命赞歌” 。(意思对即可)
泗洪县界集中学课堂教与学方案
备课人:祝壮 总计第 课时 2018 年 月 日备 月日投放
课题
中考专题复习之信息提取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提取主要信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表 述。 2.通过探究和练习,掌握信息提取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3.提取信息, 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 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这千千 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例外,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却突然重新出现;仿佛某种长
-2-
期被抑制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体就出现了一部分不 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现象”。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 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 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

2018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2018议论文专题复习教案【祝壮】
【比喻论证】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道理的方法。
一般情况,是运用人们比较熟悉、比较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论证人们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巧喻而理至。”运用比喻论证法,能使文章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作用主要是突出强调观点。
【题型】
【1】文章(某段落)中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一、认识议论文:读下面两段文字,思考:这两段文字都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小仙女失去双眼,一步也不能挪动了。原来那串珍珠是她腾云驾雾的宝物,失掉它,就更无法回到天庭去了。她只得站在那里,让风吹雨淋太阳晒,慢慢地停止了呼吸,又慢慢地僵化,最后变成了一座石峰。但是她仍然保留着一个优美善良的少女模样:面朝东方,整天祈祷,迎接太阳和月亮轮番出来,好让它们照亮大地。【—满族民间故事《日月峰》】
【五】看标志词,诸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标志词语。
【思考】思考我们学习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课文的论点及引出方法
【1】《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⑴标题揭示。
【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⑵开头提出。
【3】《敬业与乐业》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4】《论美》“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⑷结尾归纳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
【2】作者(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4】本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5】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怎样引出的。
【6】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把握论点的形式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不能是词语,也不能是疑问句或比喻句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祝壮】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祝壮】

二、
-3-
【二】【4】月迹【5】社戏【6】繁星【7】海燕 【8】背影【9】枣核【10】散步 【三】【11】老山界【12】变色龙 【四】【13】最后一课【14】我的老师【15】伟人细胞【16】父母的心【17】 都市精灵【18】我的母亲【19】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20】十三岁的际遇【21】三颗枸杞豆 【22】甜甜的泥土【23】紫藤萝瀑布 【24】童年的朋友 【六】【25】我的叔叔于勒 【词语类题目】 【一】【1】窗【2】草【1】【3】春 【二】【4】月迹【5】社戏【6】繁星【7】海燕 【8】背影【9】枣核【10】散步 【三】【11】老山界【12】变色龙 【四】【13】最后一课【14】我的老师【15】伟人细胞【16】父母的心【17】 都市精灵【18】我的母亲【19】我们家的男子汉 【五】【20】十三岁的际遇【21】三颗枸杞豆 【22】甜甜的泥土【23】紫藤萝瀑布 【24】童年的朋友 【六】【25】我的叔叔于勒 【师生互动,探究结论】 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与表达效果 【1】点明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3】暗示文章的主题(主旨)。 【4】点明(暗示)人物性格(事物、景物特点) 【5】点明(暗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6】点明(暗示)全文的写作思路。 【7】点明(暗示)记叙的线索。 【8】点明(暗示)记叙的顺序(顺叙) 【9】题目语言风格凸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 【10】题目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一】解题思路:
-5-
内容) 【4】结合文章主旨(文章首尾段中的抒情、议论文字) 【答题格式】 文章***(题目)运用***修辞手法,题中“***”一词字面意思 是***,也指文章的***内容(事情)题目揭示***主题(抒发人物***感情,刻 画人物***性格。点明事物或景物**特点) 【课堂练习】牛刀小试 【说说下列题目的含义】 【1】伟人细胞 【2】父母的心【3】我们家的男子汉 【4】三颗枸杞豆【5】海燕 【6】《中考指南》 【7】《中考指南》p108“低到尘埃的愿”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一】记叙文标题作用 【1】点明记叙的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 【3】暗示文章的主题(主旨)。 【4】点明(暗示)人物性格(事物、景物特点) 【5】点明(暗示)全文的感情基调。 【6】点明(暗示)全文的写作思路。 【7】点明(暗示)记叙的线索。 【8】点明(暗示)记叙的顺序(顺叙) 【9】题目语言风格凸显(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 【10】题目悬念顿生,引人入胜。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取这些题目?从题目中我们明白了文章什么内容? 【1】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地点、情节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共48页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共48页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考语文活动方案专题复习【祝壮】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2018 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祝壮】

2018 中考复习仿写专题教案【祝壮】
三、认识仿写。
【一】明确“仿写”的含义: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这种考查往往同对修辞手法考查结合在一起。
【二】仿写原则:仿写句子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
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三】中考仿写要求
2、想:联想、想象一些与句子阐述意义相关的事物。学会“就近联想”,如给的是“树”,你应能想到“花”“草”等;如给的是“泉”,你应能想到“雨” “风”等,以提高答题速度。例如,鲜花可以奉献它的芬芳,太阳能够奉献它的温暖,绿草能奉献它的绿意等等。
3、连:把前两个步骤连接在一起。最后把这些内容组织成语意通顺的句子。
三、要注意仿句的内容与例句语境相契合,句式、句意、修辞、语气、语调与原句相协调。
四、要语言表达规范合理,力求简洁、精辟、有一定的文采,富有独创性。
总而言之,仿写要尽力做到形神兼备,意达文雅。简言之,仿句的要领就是:“形似”、“神似”,做到“一仿二扣”。
仿写句子是一种创造型训练,同时也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定能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2】中考链接:
(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的细雨,_____;它是_______的阳光,_____。有了谅解,人与本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答案示例】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一抹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结构2分,内容2分)
作业布置
完成专题练习《中考仿写专题复习训练》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

2.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3. 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明确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作用。

3. 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筛选信息、抓关键词、分析逻辑关系等方法阅读说明文。

4. 讲解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分析常见题型,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并传授解题技巧。

5. 实践练习:为学生提供若干篇说明文文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

2. 复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课后练习中。

3. 针对课后练习中的文章,进行阅读和答题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次小型测验,检验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加深对说明文特点的理解,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写作手法2. 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技巧3. 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说明文概念与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常见写作手法,如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

3. 讲解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的技巧:指导学生运用筛选信息、抓关键词、分析逻辑关系等方法提取信息,概括文章要点。

4. 讲解说明文题型和解题技巧:分析常见题型,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并传授解题技巧。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祝壮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题型。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提高答题准确率。

3. 通过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

2. 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概念题、是非题、排序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常见题型。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说明文阅读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3. 讨论法:分组讨论阅读技巧,分享解题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说明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和常见题型(概念题、是非题、排序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

3. 练习:布置说明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5. 讨论:分组讨论阅读技巧,分享解题经验,互相学习。

7. 作业:布置课后说明文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关注答题准确率和答题速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深化对说明文阅读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提升学生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

3.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方法。

2. 说明文内容理解的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说明文段落,提升理解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方法,内容理解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具
准 备
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
方案修改及随感
一、课前热身【名句背诵与默写】
1.__________,君子好逑。
2.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
4.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5.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2分)走进东方湿地,。
【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3分)
1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二、直面中考,感知题型
【2017南通中考】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8分)
活动一:合作交流(3分)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白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泗洪县界集中学课堂教与学方案
备课人:祝壮总计第课时2018年月日备月日投放
课 题
中考专题复习之实践活动设计
课 型
复习课
教方案”题型。
二、把握中考“活动方案”考试内容。
三、掌握中考“活动方案”考试题型的一般说来与方法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掌握中考“活动方案”考试题型的一般说来与方法
【4】活动目的。
【三】拟写标语。
【四】给活动建议
教后感
【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2分)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示例解析】
四、解题指导
五、解析总结。
作业布置
完成《中考指南》相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方案。
【1】活动形式。
【2】活动栏目(板块)。
【3】活动步骤。
活动二:组内辩论(3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span>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活动三:成果展示(2分)
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2017盐城中考】.综合性学习(7分)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你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7.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
9.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3._______ 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