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三个自信”读后感
“三个自信”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我觉得报告的核心和基石是: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报告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战略思想。
在“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不仅表达了我们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坚定与自信,而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不断拓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明确的任务。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坚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个自信
浅谈对三个自信的认识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1102班于悦201115031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后,总书记又提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梦”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国人脚踏实地去实现,我们的梦需要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奋力拼搏地去创造,因此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三个自信托起中国梦一、坚定道路自信,“中国梦”是一场不同跑道的赛跑。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方向决定后,人就成了决定因素”,这都足以说明:选择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赢得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和30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笔者认为,我们有理由坚信无论是照搬欧美的发展道路还是照搬“老大哥”前苏联模式,都不能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问题。
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这是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道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信条”。
二、坚定理论自信,“中国梦”是一场理论的自我实践。
我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要求,并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伟大品质。
实现“中国梦”本身是理论的一次自我实践,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建设方面,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自觉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
“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才能使真理具有更加旺盛的活力和生命。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谈谈对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
谈谈对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我们要自觉坚持这条道路,并且对这条道路充满信心和自豪。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社会现实的国家,传统文化、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因此,中国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特点。
我们应该有信心,相信这条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带领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他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艰难的选择和改革。
这条道路得到了亿万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不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对党的领导和这条道路有坚定的自信,相信他们能够引领中国坚定前行。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国际形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要始终坚持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能够引领我们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要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同时,我们也要坚守道路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能够带领我们实现伟大的复兴。
只有坚定地信仰和信心,我们才能够在新时代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把握好“三个自信” 实现好伟大中国梦
把握好“三个自信”实现好伟大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我们呼吁实现伟大中国梦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随着中国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注意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然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首要条件是抓住“三个自信”,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自信的第一个层面——民族自信民族自信是中国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之一。
民族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特点、实力和担当的自信。
民族自信坚定了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并且让中国能够自信地面对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变的世界。
为了增强民族自信,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要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华,弘扬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要注重历史教育。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历史来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同时,还要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奋斗。
•要提高国际影响力。
通过扩大和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的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认同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道路选择。
自信的第二个层面——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独立自主地探索出来的一种制度,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
处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制度自信,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现有的制度。
为了增强制度自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加快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充分优越性,打赢反腐败斗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这一道路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自信的第三个层面——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越强,其影响力也就越大。
对三个自信的理解
对“三个自信”的理解W.K.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国已经建国60余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生活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经济发展水平急速腾飞。
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有精神上的冲击,国外的观念、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上,我国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
学习国外是通过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来增强自身,是一种选择性的学习,同时这种学习应当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在学习中迷失了自我。
不少人只看到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成功,就否定了我们的公有制经济,盲目的崇拜市场经济,这是不科学的,这种想法并没有事实的依据,也未基于我国的国情,仅处于理想的层面,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从我国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找到答案,近几十年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我国一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前进,去掉这个前提国家能否强大,人民能否安康都将是一个问号,所以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这些根本的问题。
发展必然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面对问题时,最积极的态度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改正,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这样,从国家层面上看也应如此。
我国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很多的问题或隐患,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做的是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加以改进,而不是遇到困难就自我质疑,从根本上否定自己。
科学发展观、从严治党等的提出,可以看到党和国家政府是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当今的问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粗而精、日臻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每个人应当有信心,相信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个体而言,积极和消极在解决问题时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自信、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国家而言也是如此,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坚持“三个自信”的最根本原因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认为树立这三个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三个自信,才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才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有些发展中国家曾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示范,结果非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福音,反而自吞苦果,经济停滞倒退,社会动荡不安。
国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和推测。
对“中国道路”的探讨之所以形成新的国际学术热点和争论点,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显赫一时的西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地区也陷于困境。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只能会导致灾难的产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
过去我们照搬苏联传统模式不能成功,今后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成功。
解决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还要靠深化改革,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2019-三个自信的内容和要求-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个自信的内容和要求篇一:三个自信“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01X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是201X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
[2]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前景。
来源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意义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作文350字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作文350字第一、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客观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追求。
我们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形成于实践,又对实践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靠的是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同样必须依靠改革开放。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发展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学习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这一重要内容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打造文化强国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自己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理解与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走向强盛的重要条件。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所具有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认同感。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传统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核心地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思想精华。
我们要学习和弘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发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此外,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响亮。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文化产业、传媒传播、人文交流等,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的文化,增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和军事强大的基础上,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品对外输出,获得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企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通过发展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今天带来学习三个自信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自组建以来建设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更名大学的建设过程,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中心全体同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参加到现代大学的建设中来、深化改革创新,在信息化建设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培养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局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在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网络越来越多涉及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的状况下应运而生的;而工程训练中心则是为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手段创建的校内实践基地。
这两个中心的建立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教学手段,甚至对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无疑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随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随着教育教学质量日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工程训练,其发展都受到了强大的背推力和遇到了多方面的瓶颈,为此唯有认准方向看清道路,坚信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的原动力,保持“三个自信”的良好精神状态,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一段时间以来的改革实践,尽管尝到了酸甜苦辣,但最终改革带来的实惠却依然鼓舞着我们继续去尝试、去探索。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迎难而上,坚定改革的信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为建设现代大学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
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中华复 兴之路进行了艰难困苦的探索。 在近代 史 的 前 80 年 里 ,先 进 的 中 国 人 以 前 仆 后 继可歌可泣的精神, 向西方寻找救国救 民 的 方 案 ,先 有 “师 夷 长 技 ”、“中 体 西 用 ” 的 洋 务 运 动 ,继 有 “君 主 立 宪 ”、“中 西 会 通 ”的 戊 戌 变 法 ,后 有 “推 翻 帝 国 ”、“民 主 共和”的辛亥革命。 其间还发生过轰轰烈 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其结果都表明,在 西方曾经行之有效的种种资产阶级学说 和理论都不能帮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处 境,提供解放的道路。 只有俄国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才从 十月革命的经验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这个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此,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1 年 中 国 共 产党成立后,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实践 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正确,战胜 错误,改正不足,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从而取得 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胜利。 并在建立 新中国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还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 气、实践勇气,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 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启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迎来了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光 明 前 景 。 中 国 170 多年的近现代史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理论体系是从理论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以什 么理论作行动指南的问题。 理论带有根本性,实践路径 和制度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最终都要靠理论来解 决。 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其地位和作用更 加不可忽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 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 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谈谈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
谈谈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态。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仰之上的,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实力提升的充分自信。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全球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要原则和制度安排。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增强对其的自信。
此外,我们要在面对外部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当前世界格局面临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持有质疑态度,甚至试图干涉中国内政。
面对这些外部压力,我们必须坚定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只有坚定自信,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最后,我们要注重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才能保持道路自信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我们要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三次历史性转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就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思想汇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思想汇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信,积极建设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本文将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思想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文化自信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觉肯定和坚定信仰。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不能割裂文化发展,只有加强文化自信,才能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首先,我们要坚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中庸等。
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些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其次,我们要培养全民的文化认同感。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我们要鼓励各族人民充分认同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这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引导人们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最后,我们要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培养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传统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二、文化强国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强国思想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文化强国,是指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具备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
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但单纯的保值流传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与时俱进、富有活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发展。
其次,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它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传播中国的软实力。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问题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问题垫江县农委农技推广站汤兰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如何理解呢?一、如何坚定道路自信?习近平同志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从伟大征程和辉煌成就中坚定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二)从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政治前提。
(三)从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改革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保障。
谈谈对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
谈谈对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成功走出困境、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因此,我们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自信,这体现了我们对自身发展道路的确信和坚守。
首先,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形成和巩固的,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同时,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其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有信心坚决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对中国自主创新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有赖于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
第四,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我们要始终对这个目标保持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未来。
最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意味着对国际影响力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条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正在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际舞台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提高自身的国际话语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同繁荣、持久和平的世界作出更大的努力。
谈谈你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
谈谈你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巨大变革,对于这一道路的坚定自信。
这种自信的核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中国人民自身的自信。
首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注。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点形成的,与西方多党制等国际常规不同。
这种制度体制的成功运行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对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对中国制度的自信和对中国特殊国情的认同。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最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人民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智慧和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具有自立自强的品质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在面对外部挑战和压力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人民始终保持定力、坚持正确方向的重要动力。
只有坚定自信、坚定信心,中国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同时,中国也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论文
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1日 03 版)关键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践启示“三个自信”是此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像世界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创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更加美好幸福未来的决心。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其肇事于中国革命,贯穿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的整个历史实践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与新时期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坚定“三个自信”,是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和现实的自觉选择。
必须在实践中培育、在理论上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在根本上取决于两点: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方面体现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如何能够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文化进步方面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优势?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围绕着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建构市场经济体制来培育“自觉”和“自信”。
坚定三个自信思想汇报XX字
坚定三个自信思想汇报XX字这篇《坚定三个自信思想汇报范文XX字》,是特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敬爱的党组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要求。
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伟大成就,全方位比较中外发展历史和趋势,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新中国成立65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中国经济总量于XX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于XX年增加到30%,连续5年居世界;外汇储备XX年超过万亿美元,连续7年居世界。
可见,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不同维度多层次对比结果,既让我们认清发展阶段,更让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一)中国与印度,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比较中国与印度具有很强可比性——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都是人口大国;建国时都贫困且基础薄弱。
60 多年过去了,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XX年的统计数字看: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发电量等大约是印度的4倍;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等大约是印度的6倍;中国吸引外资额大约是印度的10倍;中国的人均寿命也高印度10岁;中国吸引的境外游客的数量约为印度的20倍。
1981年,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中,印度约占22%,中国约占43%;XX年,全世界极度贫困人口印度占比上升到33%,而中国占比下降至13%。
印度文盲率高达24%、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40%,这两个数据远高于中国的8%和13%。
(二)与日本、韩国,相同文化、不同制度国家比较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遭遇国际封锁,发展基本靠自身;日韩则得到了美国资金扶植和技术输出。
从近20年经济发展比较看:1995年至XX年,中国经济总量(以美元为单位的名义GDP)从5529亿增长到91849亿,增长近16倍,人均GDP从604美元增长到6767美元,增长超过1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2012-12-25 9:10: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更加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领会、自觉贯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鲁迅曾经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光辉道路,我们必须清楚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此,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呢?十八大报告以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总结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出这条道路的坚实基础、历史进程和实践成就,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
2、明确当前方位,保持清醒。
经历党91年来的奋斗、新中国成立63年来的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34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何处呢?十八大报告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判断:一是从发展进程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报告提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正是基于“三个没有变”的判断,报告特别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二是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报告在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和进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的基础上,强调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发展进程和发展阶段两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方位,意在提醒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3、认清前进方向,自觉担当。
在回顾光辉历程、明确当前方位后,应该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通向何方?对此,报告从三个层面给出明确回答:一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是确立“两个百年目标”: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是确立“两个全面”的目标: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五项新要求、两个翻一番的新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制度五大体制建设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就是要认清前进方向,勇立时代潮头,勇担历史重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论自信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深刻领会这个理论体系,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1、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理论体系:其一,内涵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伟大成果。
其二,特色鲜明。
这个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其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一脉相承体现在三者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线,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
与时俱进体现在三者用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不同时期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个理论体系已经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三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靠的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实践表明,正是因为有这个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二,这个理论体系必将指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按照十八大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二是要全面把握“三总”要求。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握了“三总”要求,就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三是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的新要求。
“八个必须坚持”从依靠力量、根本任务、必由之路、内在要求、根本原则、本质属性、必然选择、领导核心八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布局。
“八个必须坚持”积极回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当前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发展进步的正确指引。
我们不仅要在实践层面抓好贯彻落实,而且要在理论层面使之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信念,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强大力量。
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三大根本成就之一提出来,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这是从总结经验和发挥作用的角度,对这个制度作出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其要旨就在于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1、这个制度特色鲜明,必须自豪自信地看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特色鲜明。
一是符合国情,切合实际。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切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实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是保障民主,体现集中。
在政治层面,通过制度设计,体现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国家政权性质,坚持国家和基层两个层面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既确保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又体现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意志。
三是提高效率,注重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保障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贯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四是激发活力,规范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同时,通过各种制度规范五大建设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快速发展,保障文化发展繁荣,保障生态永续发展,保障党的先进纯洁。
对于这样一套符合国情、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应该引以为豪,充满自信。
2、这个制度优势明显,必须毫不犹疑地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应该看到,正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全国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国力大大增强,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民生办好事,有效应对攻难事,充分体现了这个制度的独特优势,极大彰显了这个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这个制度。
3、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这个制度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务实管用的,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要继续丰富和发展,不断提到新高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根本成就、鲜明特色和基本要求,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