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均衡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避免刺激性食物
某些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可能对身体产生 刺激,影响耳穴埋豆法的疗效,因此应尽量避免。
3
多吃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如红枣、山药、枸杞等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 的食物,可辅助增强耳穴埋豆法的疗效。
运动锻炼指导
患者情况介绍
治疗效果
患者中年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 血糖控制不佳,伴有口渴、多饮、多 尿等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 良好,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 减轻。
治疗方法
采用耳穴埋豆法配合饮食控制和药物 治疗,选取胰、胆、脾等穴位进行埋 豆。
05
耳穴埋豆法辅助手 段介绍
饮食调理建议
1 2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耳穴埋豆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耳穴埋豆法操作技巧 • 常见病症耳穴埋豆治疗方案 • 耳穴埋豆法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耳穴埋豆法辅助手段介绍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耳穴埋豆法基本概 念与原理
耳穴定义及功能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这些区域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有 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整和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望诊法、压痛点法、电测定法等。
埋豆材料选择与准备
埋豆材料
王不留行籽、磁珠、绿豆等。
材料准备
将选好的材料进行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清洁耳部皮肤,用探棒寻找敏感点。
2. 将胶布剪成小块,将选好的埋豆材料贴于胶布中央。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将贴有埋豆材料的胶布贴于选定的耳穴上,按压片刻。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05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耳穴埋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01
研究发现,耳穴埋豆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
等,其效果与药物相当,且无副作用。
耳穴埋豆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02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缩短病程。
耳穴埋豆在焦虑、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目录
• 耳穴埋豆简介 • 耳穴埋豆操作方法 • 耳穴埋豆护理应用 •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耳穴埋豆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耳穴埋豆是一种中医护理技术,通过 在耳朵上相应的穴位埋入药物豆,刺 激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治疗疾病的目的。
历史
02
03
04
贴豆定位
将耳穴埋豆贴贴在选定的穴位 上,并用胶布固定。
埋豆按压
用探棒在耳穴埋豆贴上按压, 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为
宜。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是否有不 适感。
定时更换
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耳穴埋豆 贴。
护理效果评估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护理效果。
记录护理前后变化
穴位定位不准确
如发现穴位定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确保 穴位准确无误。
护理期间注意事项
在护理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沾水, 以免影响护理效果。
04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一:失眠患者的耳穴埋豆治疗
总结词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通过耳穴埋豆治疗,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1️⃣ 引言:中医耳穴疗法的奥秘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孕育了众多独特的疗法。

其中,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特点,备受中医爱好者和患者的青睐。

本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专业操作步骤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耳穴埋豆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耳部是全身脏腑经络的汇聚之地,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未病”和“已病防变”的效果。

耳穴埋豆疗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选取耳部与疾病相对应的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用种子)贴压,通过持续、微弱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3️⃣ 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专业操作步骤步骤一:诊断与选穴首先,医生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明确疾病类型及体质特点,然后根据中医耳穴图谱,选取与疾病相对应的耳穴。

步骤二:准备材料准备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用种子)、医用胶布、消毒酒精等。

王不留行籽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刺激适中,是耳穴埋豆疗法的首选材料。

步骤三:消毒与贴压用消毒酒精清洁耳部穴位及周围皮肤,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用医用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

贴压时需注意力度适中,既要保证刺激到位,又要避免患者感到不适。

步骤四:交代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数次,每次约30秒至1分钟,以加强刺激效果。

同时,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胶布过敏或感染。

步骤五:观察与调整治疗期间,医生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穴位反应,必要时调整穴位或更换治疗方法。

4️⃣ 耳穴埋豆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耳穴埋豆疗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失眠、头痛、胃痛、月经不调等。

但需注意,孕妇、严重皮肤病患者、对胶布过敏者等不宜使用本法。

5️⃣ 结语: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魅力中医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简便的操作方法、显著的疗效,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4年耳穴埋豆课件

2024年耳穴埋豆课件

耳穴埋豆课件一、引言耳穴埋豆,又称耳针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耳穴埋豆在预防和治疗各类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课件旨在介绍耳穴埋豆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以期为推广和普及这一疗法提供参考。

二、耳穴埋豆的基本原理1.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耳与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

通过对耳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耳穴的分布与功能耳穴是指在耳郭上分布的特定穴位,共有90余个。

这些穴位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

耳穴埋豆就是通过在耳部特定穴位贴敷王不留行籽,以刺激耳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耳穴埋豆的操作方法1.选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的耳穴。

选穴原则包括: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经验选穴等。

2.消毒用75%酒精棉球对耳郭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贴敷王不留行籽将王不留行籽贴在选定的耳穴上,用小块胶布固定。

一般建议每次贴敷一侧耳朵,两侧耳朵交替使用。

4.按压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贴敷王不留行籽的耳穴,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3-5次。

按压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

5.更换一般建议每3-5天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持续治疗。

四、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1.内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内科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颈椎病等。

2.外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外科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疗效,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3.妇科疾病耳穴埋豆对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4.儿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儿科疾病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小儿消化不良、遗尿、多动症等。

5.其他疾病耳穴埋豆还适用于减肥、美容、戒烟、戒酒等。

五、注意事项1.患者在接受耳穴埋豆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2024/1/29
耳穴的定位与分类
掌握常用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方案
了解针对不同疾病的耳穴配伍及治疗方案。
27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耳穴埋豆法的基本理论和 操作技能,对中医外治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的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耳穴埋豆法对某些疾病 的显著疗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02
耳穴埋豆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Chapter
2024/1/29
8
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和穴位特性,选择合适 的耳穴进行治疗。
对患者耳部皮肤及医者手指进行 常规消毒。
了解病情 选择穴位 准备材料 消毒处理
2024/1/29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 征,明确治疗目的。
选用大小合适、质地优良的豆状 物品,如王不留行籽、绿豆等, 以及胶布、镊子等工具。
佳治疗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03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配合针灸、推拿等其他中医疗法进行综
合治疗。
20
长期跟踪管理建议
定期复诊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
整治疗方案。
自我观察
鼓励患者自我观察症状变化,并 做好记录,以便为医生提供准确
的病情信息。
生活习惯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充足睡
2024/1/29
24
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 预防感染:确保无菌操作环境,定期对埋豆部位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 过敏预防:在埋豆前了解患者过敏史,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胶布进行固定,如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 控制刺激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需要调整刺激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神经损伤。 • 应急处理:如出现感染、过敏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应立即停止埋豆操作,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

耳穴埋豆PPT课件

耳穴埋豆PPT课件
效的治疗方法。
如何更好地推广与普及耳穴埋豆技术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医 务人员和公众宣传耳穴埋豆的知识和优势。
制定标准规范
制定耳穴埋豆的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确保 其安全、有效、可控。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耳穴埋豆技术的 推广提供资金、场地等资源保障。
05
耳穴埋豆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现代医学对耳穴埋豆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耳穴埋豆的理论研究
01
深入研究耳穴埋豆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其与代医学理论的
结合点,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耳穴埋豆的实验研究
02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耳穴埋豆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耳穴埋豆的技术创新
03
总结词
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慢性疼痛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耳穴埋豆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 能够调节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案例三:治疗焦虑症的耳穴埋豆方法
总结词
减轻焦虑、改善情绪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耳穴埋豆可以减轻焦虑症状,改善情绪。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 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禁忌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过敏体质等患者不宜进行耳穴埋豆。
03
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的治疗
失眠
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 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便秘
刺激肠道反射区,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头痛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缓解 头痛症状,提高疼痛阈值 。
特殊病症的治疗

2024版耳穴埋豆ppt课件

2024版耳穴埋豆ppt课件

耳穴定义及分布特点耳穴是指在耳廓上分布的一些特定穴位,是耳廓上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感应点。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有密切联系。

01埋豆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利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中药进行贴压。

02埋豆法通过刺激耳穴,激发经气传导,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03埋豆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埋豆法原理及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埋豆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禁忌症对于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有溃破者,以及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禁用埋豆法。

此外,对于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等特定人群,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了解患者病情及耳部皮肤情况,排除禁忌症。

准备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镊子等物品。

选择合适大小的王不留行籽或磁珠。

向患者解释耳穴埋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准备工作01常用耳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肾等。

02定位方法直接观察法、压痛法、电测定法等。

03选穴原则少而精,一般每次选择1~3个穴位。

定位选穴技巧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耳部皮肤。

医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皮肤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并轻轻揉按1~2分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有无晕针等现象。

0102030405埋豆操作过程演示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如局部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时为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皮肤出现红肿、破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贴压,并涂抹消炎药膏,防止感染。

耳穴贴压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忌暴怒、忧郁等情绪波动。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供工作人员使用)一、什么是耳穴埋豆(耳穴压豆)?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

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

耳穴压豆疗法就是在耳部的穴位上压贴颗粒状药物,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副作用,安全经济,不损害组织,药子刺激持久,医疗效果稳定。

二、取穴的原则与方法:按病变相应部位找准阳性反应点,这是治疗的关键。

本次项目规范中取穴如下:2型糖尿病耳穴取穴:胰腺点位于胰胆和十二指肠之间。

胰胆位于肝肾两穴之间。

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

高血压耳穴取穴:角窝上(降压点)位于三角窝前上方。

交感位于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

三、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耳穴压豆疗法对于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疼痛、炎症、鼻塞等,效果显著。

对气管炎、咳嗽、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面肌痉挛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或一定改善作用。

2.禁忌症:胶布过敏者、耳廓皮肤病、瘫痕、化脓性疾患、雷诺氏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禁忌使用此法。

孕妇应慎用。

四、注意事项:1.探查耳穴时室内光线要好,于病变相应区挨次探压,要压力平均,以不重复为好。

2极个别患者压豆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现象。

令病人仰卧休息片刻,即可消失。

一般先压利眠穴可减少或防止上述现象。

3.选用王不留行籽儿或其他药豆自制耳贴的要注意光滑面接触皮肤,以防刺破皮肤。

4.一定要提前询问过敏情况,少数对胶布过敏者,要立即拿下耳贴,严重者对症脱敏治疗。

标准耳穴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埋豆法一,定义:耳穴压豆法,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二,适应症:1,耳穴预防:主要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以用于其她疾病的预防,如输液,输血反应,晕车,晕船等,2,耳穴保健:包括戒烟,戒酒,减肥,美容等3,耳穴治疗:(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病,扁头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症等。

各种炎症性疾病(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4)各种慢性疾病,如腰痛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三,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5、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

肩背部、腰腿部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染。

四,特色:1,没有副作用,用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疾病史安全可靠地,唯一不足就就是有点痛,在治疗的初期,耳穴的反应点比较敏感,贴压后可能感到有点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还可能会睡不好觉,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几天,随着病情的好转,疼痛的减轻,疾病也正好转中。

2,操作方便,病人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

3,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与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等。

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疼痛与一切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效果更好。

4,治病更防病,还能美容、抗衰老等特点五,取穴取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就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2,按脏腑辨证选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络循行与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就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选穴因考虑其功能5,按临床经验选穴常见病的取穴(了解)1,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可促进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2,失眠:神门、枕、皮质下、胃。

可协调大脑兴奋与抑制,起到镇静作用3,落枕:颈或颈椎、神门、枕4,腰椎间突出:腰椎穴,肾,肝,内分泌,三焦5,失眠: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6,高血压: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耳尖放血7,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8,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9,消化不良:小肠、胃、胰、胆、脾10,便秘: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11,偏头痛:太阳、神门、肾、皮质下12,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颊13,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14,耳鸣:肾、枕、内耳、外耳15,牙痛:神门、上颌、下颌、牙痛点、喉、牙16,近视眼:肾、肝、目、眼17,感冒:内鼻、肾上腺、额、肺18,咳嗽:平喘、肾上腺、咽喉、肺、枕19,胸闷:交感、心、胸、肺、平喘20,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平喘、肾上腺21,哮喘:交感、神门、平喘、肾上腺22,中耳炎:肾、内耳、内分泌、外耳23,晕车预防:枕、内耳、胃、神门24,扁桃体炎:扁桃体、耳尖、咽喉25,中暑:神门、心、胸、枕26,眩晕:神门、肾、枕27,胃痛:神门、胃、脑、交感、脾28,美容:内生殖器、肾、肺、肾上腺、皮质下、缘中、面颊区29,痤疮:神门、大肠、面颊、肺、屏间、脑、肝30,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枕、肝、脾31,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肺32,胃神经官能症:胃、神门、肾、交感、肝、内分泌33,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皮质下34,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枕、内分泌、皮质下35,胃痉挛:胃、神门、交感、耳中、枕36,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37,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上腺38,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39,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脾、肾、肺40,肠胀气:肺、大肠、小肠、胃、交感、三焦41,消化不良:肠、胰胆、脾、胃、内分泌、三焦42,胃肠功能紊乱:胃、交感、脾、大肠、小肠、枕、三焦43,过敏性结肠炎:内分泌、大肠、交感、肺、神门、直肠、小肠、三焦44,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交感、脾、肾45,酒精中毒:艇中、枕、额、皮质下46,咳嗽:气管、咽喉、对屏间、神门、肺47,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48,胸痛:肝、神门、相应部位、交感49,伤风感冒:内鼻、外鼻、肺、肾上腺、神门50,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枕、耳迷根、肾51,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间、肾上腺、肾、脾、大肠52,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53,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耳尖(放血)又咽喉,可用蒜泥天灸内关穴54,高血压:角窝上、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耳背沟、相应部位55,低血压:心、交感、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相应部位56,心肌炎:心、交感、神门、肾上腺57,阵发性心动过速:心、交感、神门、小肠、内分泌、枕、皮质下58,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小肠、肾、(耳折痕) 59,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60,心动过缓:心、交感、肾、枕、肾上腺61,心律失常:心、交感、神门、内分泌、小肠、枕62,头晕、头痛: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肾、耳尖(放血)63,失眠:神门、肾、心、枕、胃、耳尖(放血)64,多梦:神门、肾、枕、心65,偏头痛:颞、神门、肾、皮质下、枕66,三叉神经痛:面颊区、颌、神门、肝、枕、眼67,面神经麻痹: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68,肋间神经痛:脑、神门、枕、交感、腺69,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神门、肾、肝、枕、皮质下、耳尖(放血)70,脑震荡后遗症(脑干)、肾、心、神门、额、胃71,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心、神门72,癫痫:神门、心、枕、皮质下、胃、交感73,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肝、脾74,癔症:神门、枕、心、(脑干)、皮质下、肝、相应部位75,精神分裂症:肾、神门、心、(脑干)、肝、枕、(枕小神经)76,癔症性失语:缘中、咽喉、心、枕、肾、口、神门77,面肌痉挛:面颊区、眼、口、神门、肝、脾、颞、枕、皮质下、耳尖(放血) 78,休克:肾上腺、心、枕、(脑干)、皮质下、升压点79,膈肌痉挛:耳中、神门、交感、胃80,多汗症:交感、肺、内分泌、枕、肾上腺、皮质下81,戒烟:口、肺、胃、内分泌82,弱智:缘中、皮质下、心、肾、耳尖(放血)、神门、内生殖器83,尿急:膀胱、肾、神门、尿道、内分泌、艇角、内分泌84,尿频:交感、外生殖器、艇角、内分泌85,尿潴留: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输尿管、皮质下、尿道86,遗尿症:膀胱、(支点)、肾、缘中、心、尿道87,膀胱炎: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88,肾盂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脾、内生殖器89,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肾、交感、皮质下、膀胱90,急性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肾上腺、输尿管91,阳痿: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肾、腮腺92,睾丸炎: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内生殖器93,副睾丸炎: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外生殖器、肾94,早泄:内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心95,前列腺炎:艇角、膀胱、内分泌、肾上腺、肾、三焦96,神经性多尿:肾、缘中、内分泌、神门、神经点97,糖尿病:胰胆、内分泌、三焦、神门、(饥点)、肺98,肥胖症: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内分泌、(男)对屏尖99,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缘中、皮质下、肾、交感(女)卵巢100,溢脂性皮炎:肺、内分泌、脾、枕、肾上腺、肾、心、神门101,痤疮:肺、内分泌、睾丸、面颊区102,湿疹:肺、肾上腺、枕、大肠、内分泌103,婴幼儿湿疹:相应部位(点刺)、肺、枕、肾上腺104,口腔溃疡:口、内分泌、神门、舌、肺105,牙痛:颌、神门、(牙痛点)106,牙周炎:颌、口、肾上腺107,舌炎:舌、口、内分泌、心、肺、小肠108,舌裂:舌、内分泌、交感、肺、枕、脾、小肠、肾109,牙龈出血:颌、肺、肾上腺、口、脾110,乳腺小叶增生:内分泌、缘中、(乳腺)、枕、交感111,乳腺囊肿(乳腺)、内分泌、肾上腺、枕、神门、交感112,乳腺炎:乳腺、内分泌、胸、肾上腺常见穴位功效:(了解)肘: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扭伤疼痛、网球肘、风湿性肘关节炎、上臂疼痛。

肩: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平耳轮脚。

主治肩周炎、肩部疼痛、上肢瘫痪、功能障碍等。

锁骨: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主治肩周炎、肩背部疼痛、全身各关节疼痛亦可从锁骨治疗有效。

跟: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前上方近三角窝处。

主治足跟痛、跟部疾患,如足跟部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

踝:在跟与膝连线中点处。

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

膝:在对耳轮上脚部的中点。

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

髋:在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

主治髋关节疾患、坐骨神经痛。

臂:在对耳轮下脚外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臂部损伤。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胃肠痉挛症、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绞痛、哮喘、痛经、急惊风。

交感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痉与解痉止痛作用。

颈椎:对耳轮下处。

主治颈椎病(包括病骨质增生、退化性病症)、落枕。

胸椎:对耳轮中处。

主治胸痛、胸椎病变、经前期胀痛、乳腺炎、乳汁不足。

腰骶椎:对耳轮上处。

主治腰骶椎疾患。

腰椎:在骶椎与胸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

主治腰部疾患。

颈:在耳轮颈椎前侧耳甲缘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