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相关知识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均衡饮食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避免刺激性食物
某些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可能对身体产生 刺激,影响耳穴埋豆法的疗效,因此应尽量避免。
3
多吃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如红枣、山药、枸杞等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 的食物,可辅助增强耳穴埋豆法的疗效。
运动锻炼指导
患者情况介绍
治疗效果
患者中年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 血糖控制不佳,伴有口渴、多饮、多 尿等症状。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 良好,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明显 减轻。
治疗方法
采用耳穴埋豆法配合饮食控制和药物 治疗,选取胰、胆、脾等穴位进行埋 豆。
05
耳穴埋豆法辅助手 段介绍
饮食调理建议
1 2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耳穴埋豆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耳穴埋豆法操作技巧 • 常见病症耳穴埋豆治疗方案 • 耳穴埋豆法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耳穴埋豆法辅助手段介绍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耳穴埋豆法基本概 念与原理
耳穴定义及功能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这些区域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有 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区域可以调整和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望诊法、压痛点法、电测定法等。
埋豆材料选择与准备
埋豆材料
王不留行籽、磁珠、绿豆等。
材料准备
将选好的材料进行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1. 清洁耳部皮肤,用探棒寻找敏感点。
2. 将胶布剪成小块,将选好的埋豆材料贴于胶布中央。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将贴有埋豆材料的胶布贴于选定的耳穴上,按压片刻。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05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研究进展与成果
耳穴埋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01
研究发现,耳穴埋豆可以有效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关节痛
等,其效果与药物相当,且无副作用。
耳穴埋豆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02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缩短病程。
耳穴埋豆在焦虑、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护理课件
目录
• 耳穴埋豆简介 • 耳穴埋豆操作方法 • 耳穴埋豆护理应用 •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 耳穴埋豆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耳穴埋豆简介
定义与历史
定义
耳穴埋豆是一种中医护理技术,通过 在耳朵上相应的穴位埋入药物豆,刺 激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治疗疾病的目的。
历史
02
03
04
贴豆定位
将耳穴埋豆贴贴在选定的穴位 上,并用胶布固定。
埋豆按压
用探棒在耳穴埋豆贴上按压, 力度适中,以患者感到酸胀为
宜。
观察反应
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是否有不 适感。
定时更换
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耳穴埋豆 贴。
护理效果评估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护理效果。
记录护理前后变化
穴位定位不准确
如发现穴位定位不准确,应及时调整,确保 穴位准确无误。
护理期间注意事项
在护理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沾水, 以免影响护理效果。
04
耳穴埋豆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一:失眠患者的耳穴埋豆治疗
总结词
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通过耳穴埋豆治疗,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1️⃣ 引言:中医耳穴疗法的奥秘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孕育了众多独特的疗法。
其中,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特点,备受中医爱好者和患者的青睐。
本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专业操作步骤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耳穴埋豆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耳部是全身脏腑经络的汇聚之地,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未病”和“已病防变”的效果。
耳穴埋豆疗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选取耳部与疾病相对应的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用种子)贴压,通过持续、微弱的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3️⃣ 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专业操作步骤步骤一:诊断与选穴首先,医生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明确疾病类型及体质特点,然后根据中医耳穴图谱,选取与疾病相对应的耳穴。
步骤二:准备材料准备王不留行籽(或其他药用种子)、医用胶布、消毒酒精等。
王不留行籽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刺激适中,是耳穴埋豆疗法的首选材料。
步骤三:消毒与贴压用消毒酒精清洁耳部穴位及周围皮肤,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用医用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
贴压时需注意力度适中,既要保证刺激到位,又要避免患者感到不适。
步骤四:交代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数次,每次约30秒至1分钟,以加强刺激效果。
同时,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胶布过敏或感染。
步骤五:观察与调整治疗期间,医生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穴位反应,必要时调整穴位或更换治疗方法。
4️⃣ 耳穴埋豆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耳穴埋豆疗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失眠、头痛、胃痛、月经不调等。
但需注意,孕妇、严重皮肤病患者、对胶布过敏者等不宜使用本法。
5️⃣ 结语: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魅力中医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简便的操作方法、显著的疗效,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024年耳穴埋豆课件

耳穴埋豆课件一、引言耳穴埋豆,又称耳针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耳穴埋豆在预防和治疗各类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课件旨在介绍耳穴埋豆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以期为推广和普及这一疗法提供参考。
二、耳穴埋豆的基本原理1.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耳与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
通过对耳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耳穴的分布与功能耳穴是指在耳郭上分布的特定穴位,共有90余个。
这些穴位分别对应于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
耳穴埋豆就是通过在耳部特定穴位贴敷王不留行籽,以刺激耳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耳穴埋豆的操作方法1.选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取相应的耳穴。
选穴原则包括: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经验选穴等。
2.消毒用75%酒精棉球对耳郭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贴敷王不留行籽将王不留行籽贴在选定的耳穴上,用小块胶布固定。
一般建议每次贴敷一侧耳朵,两侧耳朵交替使用。
4.按压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贴敷王不留行籽的耳穴,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3-5次。
按压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
5.更换一般建议每3-5天更换一次王不留行籽,持续治疗。
四、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1.内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内科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颈椎病等。
2.外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外科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疗效,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3.妇科疾病耳穴埋豆对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
4.儿科疾病耳穴埋豆在儿科疾病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小儿消化不良、遗尿、多动症等。
5.其他疾病耳穴埋豆还适用于减肥、美容、戒烟、戒酒等。
五、注意事项1.患者在接受耳穴埋豆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耳穴埋豆法ppt课件

耳穴的定位与分类
掌握常用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方案
了解针对不同疾病的耳穴配伍及治疗方案。
27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耳穴埋豆法的基本理论和 操作技能,对中医外治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的体验
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了耳穴埋豆法对某些疾病 的显著疗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02
耳穴埋豆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Chapter
2024/1/29
8
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和穴位特性,选择合适 的耳穴进行治疗。
对患者耳部皮肤及医者手指进行 常规消毒。
了解病情 选择穴位 准备材料 消毒处理
2024/1/29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 征,明确治疗目的。
选用大小合适、质地优良的豆状 物品,如王不留行籽、绿豆等, 以及胶布、镊子等工具。
佳治疗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03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配合针灸、推拿等其他中医疗法进行综
合治疗。
20
长期跟踪管理建议
定期复诊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
整治疗方案。
自我观察
鼓励患者自我观察症状变化,并 做好记录,以便为医生提供准确
的病情信息。
生活习惯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充足睡
2024/1/29
24
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
• 预防感染:确保无菌操作环境,定期对埋豆部位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 过敏预防:在埋豆前了解患者过敏史,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胶布进行固定,如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 控制刺激强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需要调整刺激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神经损伤。 • 应急处理:如出现感染、过敏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应立即停止埋豆操作,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感染
耳穴埋豆PPT课件

如何更好地推广与普及耳穴埋豆技术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学术会议、培训班、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医 务人员和公众宣传耳穴埋豆的知识和优势。
制定标准规范
制定耳穴埋豆的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确保 其安全、有效、可控。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耳穴埋豆技术的 推广提供资金、场地等资源保障。
05
耳穴埋豆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现代医学对耳穴埋豆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耳穴埋豆的理论研究
01
深入研究耳穴埋豆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其与代医学理论的
结合点,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耳穴埋豆的实验研究
02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耳穴埋豆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其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耳穴埋豆的技术创新
03
总结词
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慢性疼痛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影响生活质量,耳穴埋豆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 能够调节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案例三:治疗焦虑症的耳穴埋豆方法
总结词
减轻焦虑、改善情绪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耳穴埋豆可以减轻焦虑症状,改善情绪。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 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情绪。
禁忌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过敏体质等患者不宜进行耳穴埋豆。
03
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的治疗
失眠
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 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便秘
刺激肠道反射区,促进肠 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头痛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缓解 头痛症状,提高疼痛阈值 。
特殊病症的治疗
2024版耳穴埋豆ppt课件

耳穴定义及分布特点耳穴是指在耳廓上分布的一些特定穴位,是耳廓上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感应点。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有密切联系。
01埋豆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穴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利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等中药进行贴压。
02埋豆法通过刺激耳穴,激发经气传导,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03埋豆法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埋豆法原理及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埋豆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禁忌症对于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有溃破者,以及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应慎用或禁用埋豆法。
此外,对于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妇女等特定人群,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了解患者病情及耳部皮肤情况,排除禁忌症。
准备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镊子等物品。
选择合适大小的王不留行籽或磁珠。
向患者解释耳穴埋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准备工作01常用耳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肾等。
02定位方法直接观察法、压痛法、电测定法等。
03选穴原则少而精,一般每次选择1~3个穴位。
定位选穴技巧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耳部皮肤。
医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皮肤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并轻轻揉按1~2分钟。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有无晕针等现象。
0102030405埋豆操作过程演示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如局部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时为正常现象,无需处理;若皮肤出现红肿、破损等现象,应立即停止贴压,并涂抹消炎药膏,防止感染。
耳穴贴压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忌暴怒、忧郁等情绪波动。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774c5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49.png)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供工作人员使用)一、什么是耳穴埋豆(耳穴压豆)?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
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
耳穴压豆疗法就是在耳部的穴位上压贴颗粒状药物,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副作用,安全经济,不损害组织,药子刺激持久,医疗效果稳定。
二、取穴的原则与方法:按病变相应部位找准阳性反应点,这是治疗的关键。
本次项目规范中取穴如下:2型糖尿病耳穴取穴:胰腺点位于胰胆和十二指肠之间。
胰胆位于肝肾两穴之间。
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
高血压耳穴取穴:角窝上(降压点)位于三角窝前上方。
交感位于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
三、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耳穴压豆疗法对于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疼痛、炎症、鼻塞等,效果显著。
对气管炎、咳嗽、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面肌痉挛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或一定改善作用。
2.禁忌症:胶布过敏者、耳廓皮肤病、瘫痕、化脓性疾患、雷诺氏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禁忌使用此法。
孕妇应慎用。
四、注意事项:1.探查耳穴时室内光线要好,于病变相应区挨次探压,要压力平均,以不重复为好。
2极个别患者压豆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现象。
令病人仰卧休息片刻,即可消失。
一般先压利眠穴可减少或防止上述现象。
3.选用王不留行籽儿或其他药豆自制耳贴的要注意光滑面接触皮肤,以防刺破皮肤。
4.一定要提前询问过敏情况,少数对胶布过敏者,要立即拿下耳贴,严重者对症脱敏治疗。
标准耳穴图。
《耳穴埋豆》PPT课件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习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学习本 次课程,对耳穴埋豆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 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治 疗原理。
实践体验
部分学员分享了自己在 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和解决方法,以及给患 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反 馈。
感悟与思考
学员们认为耳穴埋豆作 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耳穴埋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介绍了耳穴埋豆的定义、作用原理及 在中医理论中的依据。
耳穴的定位与功能
详细讲解了常用耳穴的定位方法、功 能主治及临床应用。
埋豆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演示了耳穴埋豆的操作步骤,包括选 穴、消毒、埋豆、按压等,并强调了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方案
针对一些常见疾病,如失眠、高血压、 糖尿病等,介绍了相应的耳穴治疗方 案及效果评估。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疼痛、 炎症、失眠、焦虑、高血压、糖尿 病等。此外,还可用于保健养生和 预防疾病。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湿疹等皮肤破损 或炎症者禁用;孕妇慎用;对胶布 或药豆过敏者禁用。
操作注意事项
消毒严格
在贴压药豆前,应对耳廓和药 豆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定时更换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多元化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未来耳穴埋 豆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将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形成多元化 的治疗体系。
智能化辅助工具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智能化辅助工具,如耳穴定位仪、 埋豆机器人等,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耳穴埋豆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耳穴埋豆法》课件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调节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规律 、痛经等问题。
乳腺增生
通过刺激耳穴,缓解乳房胀痛 和增生症状。
产后抑郁
改善产妇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
更年期综合症
调节内分泌,缓解潮热、心悸 、失眠等症状。
04
耳穴埋豆法的优势与局限 性
优势分析
非药物治疗
耳穴埋豆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具有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特点,
便秘、月经不调等。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耳部炎 症患者等不宜使用耳穴埋豆法。
02
禁忌症
02
耳穴埋豆法操作流程
选穴原则
对应取穴
根据病症选择与脏腑器官相对应的耳穴 进行埋豆。
压痛取穴
在耳朵上寻找敏感压痛点,作为埋豆的 穴位。
经验取穴
根据临床经验,选取对特定病症疗效显 著的耳穴。
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选取符合病情的耳 穴。
未来发展展望
深入研究
拓展应用范围
未来可以对耳穴埋豆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 的依据。
未来可以尝试将耳穴埋豆法应用于更多的 病症和人群,拓展其应用范围。
提高操作简便性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改进,提 高耳穴埋豆法的操作简便性和舒适性。
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耳穴埋豆法 推向国际市场,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容易被患者接受。
操作简便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 要特殊的设备和场地,方便在家庭
和社区推广应用。
疗效显著
耳穴埋豆法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如 头痛、失眠、便秘等,具有较好的 疗效,且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调节全身
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可以调节 全身的生理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病 和身心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培训课件

护士专门从事中医护
培养中医 理操作。
操作能手
刚开展时, 可承诺:先 操作,有效 果再收费。 向患者宣传 成功之例。
如何开展
耳穴压豆
良性诱导 宣传中医
医护和谐
共同努力 科主任的支持
让我们工作开
展的如火如荼
。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26
护理学习之路 你我携手共进
感谢您的聆听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27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9
常用耳穴治疗方法
首先用耳穴压痛棒或耳穴电测仪 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压痛点,再选下法进行治疗:
㈠ 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压1~3分钟,疼痛性、 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 人自行按摩2~3次/日,贴压物放置3~ 7天取下更换穴位,贴5次为一疗程。休 息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个 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
10
㈢ 针刺法—用毫针刺入皮肤直达软骨,其深度以 耳针能站立而不刺透对测皮肤为宜。 留针0.5~1小时;
㈣ 电针法—将电针仪正负极接在两个毫针柄上, 选择所需波形和频率,通电10~20分 钟。每日或隔几日一次,7~10次为一 疗程,两疗程之间隔2~3天。
㈤ 注射法—利多卡因+对症药液,针斜面向下缓 慢注入耳穴0.1~0.3ml/穴,隔日1 次,7~10次为一疗程。
17
2.操作步骤:观耳---消毒---探压痛点---取穴---
压贴---交待注意事项。
耳朵
位置
大小
形状
颜色
耳厚且硬则肾功能强 耳薄且软则肾功能弱
耳大者肾大 耳小者肾小
耳穴埋豆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 耳穴埋豆基本概念与原理 • 耳穴埋豆操作方法与步骤 • 常见疾病治疗应用举例 •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处理 • 效果评估与随访管理策略 • 耳穴埋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01
耳穴埋豆基本概念与原理
耳穴定义及功能
耳穴定义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 定区域,与人体内脏、肢体、器 官等相互对应,能够反映身体的 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医对耳部结构和功能认识
耳与经络脏腑关系
中医认为耳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耳部穴位可反映 身体各部位状况。
耳部穴位分布规律
耳穴在耳廓上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位相对应,是耳穴埋 豆治疗基础。
耳部功能
中医认为耳具有听觉、平衡及脏腑功能反射等作用,通过刺激耳 部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
埋豆法在中医治疗方法中优势分析
患者自我护理建议
01
02
03
04
保持耳部清洁
定期清洗耳部皮肤,保持干燥 ,避免沾水。
避免过度刺激
避免频繁触摸或揉捏埋豆部位 ,以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出 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调整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05
效果评估与随访管理策略
02
耳穴埋豆操作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与材料选择
消毒用品
75%酒精、消毒棉签或棉球。
耳穴埋豆用品
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胶布(0.6cm×0.6cm)。
探棒
用于寻找敏感点。
定位与选穴技巧
01
02
03
定位方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选 择相应的耳穴。常见病症 的取穴可参考耳穴分布图 。
耳穴埋豆护理知识

耳穴埋豆护理知识1. 介绍耳穴埋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理疗方法,据说起源于中国的宋朝时期。
耳穴埋豆依据中医经络学中的耳部穴位理论,通过在耳穴上埋入适当的豆子,以刺激穴位,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耳穴埋豆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2. 耳穴的选择耳朵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耳穴是中医学中常用的穴位之一。
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耳朵上的穴位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相对应。
在进行耳穴埋豆护理时,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耳穴及其对应的器官:•皮肤穴:位于耳垂上方凹陷处,与皮肤相关。
•心穴:位于耳廓中部,与心脏相关。
•肺穴:位于耳廓上部,与肺部相关。
•肾穴:位于耳穴下部,与肾脏相关。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耳穴埋豆护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 操作方法耳穴埋豆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护理方法,下面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清洁耳朵: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面奶清洁耳朵,确保耳朵干净无菌。
2.找准穴位:按照上述介绍,找到适合的穴位。
3.插入豆子:使用消毒棉签或豆针,在穴位上轻轻插入豆子,深度约为2-3毫米。
4.固定豆子:使用透明胶带或医用胶布将豆子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豆子不会脱落。
5.轻柔按压:在埋豆后的几天里,每天进行轻柔的按压,以刺激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时要注意卫生,确保使用消毒工具和材料,并避免感染和刺激。
4. 注意事项在进行耳穴埋豆护理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避免过度刺激:埋豆的深度和按压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刺激耳朵。
•保持耐心:耳穴埋豆是一种缓慢的疗程,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要保持耐心。
•注意卫生:在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
•倾听身体:在护理过程中,要倾听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异常,应及时停止护理并咨询医生。
5. 护理效果与注意事项耳穴埋豆护理可以有一定的效果,对于缓解一些身体不适和调理身体有一定作用。
但需要强调的是,耳穴埋豆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严重的疾病或疑难杂症,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中医耳穴埋豆试题及答案

中医耳穴埋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耳穴埋豆法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种疾病?A. 心血管疾病B. 高血压C. 失眠D. 糖尿病答案:C2. 耳穴埋豆法中,“豆”通常指的是什么?A. 红豆B. 绿豆C. 黑豆D. 医用胶布上的小颗粒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耳穴埋豆法的适应症?A. 头痛B. 神经衰弱C. 肥胖症D. 骨折答案:D4. 耳穴埋豆法中,耳穴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A. 随意选择B. 根据病症选择相应耳穴C. 按照耳穴图谱随机选择D. 按照个人偏好选择答案:B5. 耳穴埋豆法的操作方法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耳穴局部常规消毒B. 将贴有颗粒的胶布贴在选定的耳穴上C. 每次选择5-10个耳穴D. 埋豆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答案:D二、判断题1. 耳穴埋豆法是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方法。
(对)2. 耳穴埋豆法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疾病。
(错)3. 在进行耳穴埋豆法之前,不需要对耳穴进行消毒。
(错)4. 耳穴埋豆法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自行更换胶布和颗粒。
(错)5. 耳穴埋豆法治疗后,患者应避免耳部沾水。
(对)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耳穴埋豆法的基本原理。
答:中医耳穴埋豆法是一种通过在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贴上带有小颗粒的医用胶布,通过按压刺激这些穴位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方法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耳朵是全身经络的汇聚之处,通过刺激耳穴可以影响相应的经络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描述耳穴埋豆法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耳穴埋豆法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a. 确定治疗方案,选择相应的耳穴。
b. 对患者的耳廓进行常规消毒。
c. 将医用胶布贴在选定的耳穴上,胶布上的小颗粒对准穴位。
d. 指导患者如何按压胶布上的小颗粒,以增强刺激效果。
e.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沾水、定期更换胶布等。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5岁,长期失眠,希望通过中医耳穴埋豆法进行治疗。
请根据此案例,制定一个耳穴埋豆法的治疗方案。
耳穴埋豆PPT课件

临床应用前景
拓展应用范围
将耳穴埋豆应用于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如疼痛、 失眠、焦虑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耳穴埋豆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联合治疗手段
将耳穴埋豆与其他中医疗法相结合,如针灸、推 拿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普及与推广策略
加强学术交流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加强耳穴埋豆领域的学术交流, 提高学术水平。
培训与教育
开展耳穴埋豆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 素养。
宣传与普及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普及耳穴埋豆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公 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THANKS.
应用范围与优势
应用范围
耳穴埋豆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疼痛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 理。
优势
耳穴埋豆操作简便、安全无痛、效果显著,且经济实用,深受广大患者和医生 的欢迎。
耳穴埋豆的操作方
02
法
操作前准备
01
02
03
环境准备
选择安静、整洁的治疗室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用具准备
准备耳穴埋豆所需的耳穴 贴、棉签、75%酒精等。
03
耳穴埋豆的临床应
用
常见病症治疗
失眠
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调节 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睡眠 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痛、腹泻、便秘等, 通过调节胃肠道功能,缓 解症状。
疼痛性疾病
如头痛、关节痛等,通过 缓解肌肉紧张和舒缓神经 系统,减轻疼痛。
辅助治疗
手术麻醉
在手术前进行耳穴埋豆,有助于 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减少麻醉药
耳穴埋豆的未来发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1️⃣ 引言:中医耳穴疗法的独特魅力中医,这一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蕴含着无数治疗疾病的智慧与方法。
其中,耳穴埋豆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其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特点,深受患者与医者的青睐。
本法通过在耳部特定穴位埋置药豆(如王不留行籽),利用药豆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从而治疗多种疾病。
2️⃣ 耳穴埋豆疗法的理论基础2.1 耳廓与脏腑经络的关联中医理论认为,耳廓是全身经络的汇集之地,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以间接调节全身脏腑的功能。
耳穴埋豆疗法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2 药豆的选择与作用药豆的选择至关重要,常用的有王不留行籽、绿豆等。
这些药豆具有无毒、无刺激性、易于固定等特点,能够持续刺激耳穴,产生治疗效果。
同时,药豆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3️⃣ 耳穴埋豆疗法的专业操作步骤3.1 诊断与选穴首先,医者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中医理论,确定需要刺激的耳穴。
选穴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3.2 消毒与准备在选定穴位后,医者需对耳部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感染。
同时,准备好药豆和医用胶布等物品。
3.3 埋置药豆医者将药豆粘贴在医用胶布上,然后准确贴敷在选定的耳穴上。
注意药豆的位置要准确,固定要牢固,避免脱落。
3.4 按压与刺激患者需每日自行按压埋豆部位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通过持续的刺激,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的目的。
3.5 观察与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医者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若患者出现不适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穴位或治疗方法。
4️⃣ 耳穴埋豆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耳穴埋豆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失眠、头痛、高血压、月经不调等。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此法。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耳部皮肤破损者等人群禁用此法。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耳穴埋豆PPT动画课件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推广耳穴埋豆技术,提高 临床疗效
培养专业人才,为耳穴埋豆的推 广提供人才保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科研力度,深入挖掘耳穴埋 豆的潜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耳穴 埋豆技术的全球发展
案例三:某患者 因胃痛接受耳穴 埋豆治疗,经过 治疗后,胃痛症 状得到改善
案例四:某患者 因便秘接受耳穴 埋豆治疗,经过 治疗后,便秘症 状得到缓解
06
耳穴埋豆的未来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智能化技术:利 用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技术提高 耳穴埋豆的精准 度和效率
标准化操作:制 定耳穴埋豆的标 准化操作流程, 提高治疗的规范 性和安全性
稻壳学院
耳穴埋豆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耳穴定位与操作方法
04
05
耳穴埋豆的实践经验分享
06
07
总结与展望
耳穴埋豆概述 耳穴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的未来发展前景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耳穴埋豆概述
定义与原理
发展历程
起源:古代中医 理论中的耳穴疗 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普及推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耳穴埋豆的认知度和接受 度
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政策法规对耳穴埋豆行业的推动 作用
政策法规对耳穴埋豆行业发展的 挑战与机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耳穴埋豆中医操作

耳穴埋豆中医操作1️⃣ 引言:中医耳穴埋豆疗法的起源与原理中医耳穴埋豆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源自中医的经络学说与脏腑理论。
该疗法通过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埋置小颗粒(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等),利用这些颗粒对耳穴产生的持续、微弱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目的。
耳穴埋豆不仅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而且适用范围广泛,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具有显著效果。
2️⃣ 专业操作步骤2.1 准备阶段患者评估:首先,中医医师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包括舌诊、脉诊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耳穴埋豆治疗。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耳朵上相应的治疗穴位。
耳穴分布广泛,每个穴位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生理功能。
工具准备:准备消毒酒精、棉签、小颗粒(王不留行籽等)、耳穴贴等必要工具。
2.2 操作过程消毒:使用消毒酒精和棉签对选定的耳穴进行局部消毒,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
埋豆:将小颗粒放置于耳穴贴上,然后准确贴敷于已消毒的耳穴上。
贴敷时需适度按压,使颗粒与穴位紧密贴合。
固定:轻压耳穴贴,确保其牢固粘贴于皮肤上,避免脱落。
同时,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揉搓耳朵等。
2.3 后续护理观察反应: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有过敏反应、局部红肿等。
定期复诊:根据治疗情况,安排患者定期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向患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建议,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3️⃣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注意事项:耳穴埋豆期间,患者应避免耳朵接触水,以免感染;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禁忌症:严重皮肤病、出血性疾病、孕妇等人群不宜进行耳穴埋豆治疗。
此外,对于过敏体质者,需特别谨慎使用。
总之,中医耳穴埋豆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的操作方式,在中医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通过专业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该疗法能够为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改善。
然而,任何疗法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在接受治疗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医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埋豆法一,定义:耳穴压豆法,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二,适应症:1,耳穴预防:主要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以用于其她疾病的预防,如输液,输血反应,晕车,晕船等,2,耳穴保健:包括戒烟,戒酒,减肥,美容等3,耳穴治疗:(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病,扁头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症等。
各种炎症性疾病(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4)各种慢性疾病,如腰痛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三,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5、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
肩背部、腰腿部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染。
四,特色:1,没有副作用,用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疾病史安全可靠地,唯一不足就就是有点痛,在治疗的初期,耳穴的反应点比较敏感,贴压后可能感到有点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还可能会睡不好觉,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几天,随着病情的好转,疼痛的减轻,疾病也正好转中。
2,操作方便,病人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
3,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与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等。
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疼痛与一切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效果更好。
4,治病更防病,还能美容、抗衰老等特点五,取穴取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就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2,按脏腑辨证选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络循行与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就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选穴因考虑其功能5,按临床经验选穴常见病的取穴(了解)1,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可促进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2,失眠:神门、枕、皮质下、胃。
可协调大脑兴奋与抑制,起到镇静作用3,落枕:颈或颈椎、神门、枕4,腰椎间突出:腰椎穴,肾,肝,内分泌,三焦5,失眠: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6,高血压:降压点、交感、神门、心、耳尖放血7,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8,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9,消化不良:小肠、胃、胰、胆、脾10,便秘: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便秘点11,偏头痛:太阳、神门、肾、皮质下12,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颊13,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14,耳鸣:肾、枕、内耳、外耳15,牙痛:神门、上颌、下颌、牙痛点、喉、牙16,近视眼:肾、肝、目、眼17,感冒:内鼻、肾上腺、额、肺18,咳嗽:平喘、肾上腺、咽喉、肺、枕19,胸闷:交感、心、胸、肺、平喘20,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平喘、肾上腺21,哮喘:交感、神门、平喘、肾上腺22,中耳炎:肾、内耳、内分泌、外耳23,晕车预防:枕、内耳、胃、神门24,扁桃体炎:扁桃体、耳尖、咽喉25,中暑:神门、心、胸、枕26,眩晕:神门、肾、枕27,胃痛:神门、胃、脑、交感、脾28,美容:内生殖器、肾、肺、肾上腺、皮质下、缘中、面颊区29,痤疮:神门、大肠、面颊、肺、屏间、脑、肝30,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枕、肝、脾31,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肺32,胃神经官能症:胃、神门、肾、交感、肝、内分泌33,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皮质下34,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枕、内分泌、皮质下35,胃痉挛:胃、神门、交感、耳中、枕36,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37,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上腺38,呃逆: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39,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脾、肾、肺40,肠胀气:肺、大肠、小肠、胃、交感、三焦41,消化不良:肠、胰胆、脾、胃、内分泌、三焦42,胃肠功能紊乱:胃、交感、脾、大肠、小肠、枕、三焦43,过敏性结肠炎:内分泌、大肠、交感、肺、神门、直肠、小肠、三焦44,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交感、脾、肾45,酒精中毒:艇中、枕、额、皮质下46,咳嗽:气管、咽喉、对屏间、神门、肺47,胸闷:交感、心、胸、肺、肾上腺48,胸痛:肝、神门、相应部位、交感49,伤风感冒:内鼻、外鼻、肺、肾上腺、神门50,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枕、耳迷根、肾51,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间、肾上腺、肾、脾、大肠52,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53,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耳尖(放血)又咽喉,可用蒜泥天灸内关穴54,高血压:角窝上、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耳背沟、相应部位55,低血压:心、交感、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相应部位56,心肌炎:心、交感、神门、肾上腺57,阵发性心动过速:心、交感、神门、小肠、内分泌、枕、皮质下58,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小肠、肾、(耳折痕) 59,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60,心动过缓:心、交感、肾、枕、肾上腺61,心律失常:心、交感、神门、内分泌、小肠、枕62,头晕、头痛: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肾、耳尖(放血)63,失眠:神门、肾、心、枕、胃、耳尖(放血)64,多梦:神门、肾、枕、心65,偏头痛:颞、神门、肾、皮质下、枕66,三叉神经痛:面颊区、颌、神门、肝、枕、眼67,面神经麻痹: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68,肋间神经痛:脑、神门、枕、交感、腺69,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神门、肾、肝、枕、皮质下、耳尖(放血)70,脑震荡后遗症(脑干)、肾、心、神门、额、胃71,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心、神门72,癫痫:神门、心、枕、皮质下、胃、交感73,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肝、脾74,癔症:神门、枕、心、(脑干)、皮质下、肝、相应部位75,精神分裂症:肾、神门、心、(脑干)、肝、枕、(枕小神经)76,癔症性失语:缘中、咽喉、心、枕、肾、口、神门77,面肌痉挛:面颊区、眼、口、神门、肝、脾、颞、枕、皮质下、耳尖(放血) 78,休克:肾上腺、心、枕、(脑干)、皮质下、升压点79,膈肌痉挛:耳中、神门、交感、胃80,多汗症:交感、肺、内分泌、枕、肾上腺、皮质下81,戒烟:口、肺、胃、内分泌82,弱智:缘中、皮质下、心、肾、耳尖(放血)、神门、内生殖器83,尿急:膀胱、肾、神门、尿道、内分泌、艇角、内分泌84,尿频:交感、外生殖器、艇角、内分泌85,尿潴留: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输尿管、皮质下、尿道86,遗尿症:膀胱、(支点)、肾、缘中、心、尿道87,膀胱炎:膀胱、肾、交感、枕、肾上腺88,肾盂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脾、内生殖器89,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肾、交感、皮质下、膀胱90,急性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肾上腺、输尿管91,阳痿: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肾、腮腺92,睾丸炎: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内生殖器93,副睾丸炎: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外生殖器、肾94,早泄:内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心95,前列腺炎:艇角、膀胱、内分泌、肾上腺、肾、三焦96,神经性多尿:肾、缘中、内分泌、神门、神经点97,糖尿病:胰胆、内分泌、三焦、神门、(饥点)、肺98,肥胖症: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内分泌、(男)对屏尖99,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缘中、皮质下、肾、交感(女)卵巢100,溢脂性皮炎:肺、内分泌、脾、枕、肾上腺、肾、心、神门101,痤疮:肺、内分泌、睾丸、面颊区102,湿疹:肺、肾上腺、枕、大肠、内分泌103,婴幼儿湿疹:相应部位(点刺)、肺、枕、肾上腺104,口腔溃疡:口、内分泌、神门、舌、肺105,牙痛:颌、神门、(牙痛点)106,牙周炎:颌、口、肾上腺107,舌炎:舌、口、内分泌、心、肺、小肠108,舌裂:舌、内分泌、交感、肺、枕、脾、小肠、肾109,牙龈出血:颌、肺、肾上腺、口、脾110,乳腺小叶增生:内分泌、缘中、(乳腺)、枕、交感111,乳腺囊肿(乳腺)、内分泌、肾上腺、枕、神门、交感112,乳腺炎:乳腺、内分泌、胸、肾上腺常见穴位功效:(了解)肘:在腕与肩穴之间。
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扭伤疼痛、网球肘、风湿性肘关节炎、上臂疼痛。
肩:与屏上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平耳轮脚。
主治肩周炎、肩部疼痛、上肢瘫痪、功能障碍等。
锁骨: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的耳舟部。
主治肩周炎、肩背部疼痛、全身各关节疼痛亦可从锁骨治疗有效。
跟:在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前上方近三角窝处。
主治足跟痛、跟部疾患,如足跟部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
踝:在跟与膝连线中点处。
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
膝:在对耳轮上脚部的中点。
主治:膝关节炎、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
髋:在对耳轮上脚起始部中点。
主治髋关节疾患、坐骨神经痛。
臂:在对耳轮下脚外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臂部损伤。
坐骨神经:对耳轮下脚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主治胃肠痉挛症、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绞痛、哮喘、痛经、急惊风。
交感对内脏器官有较强的镇痉与解痉止痛作用。
颈椎:对耳轮下处。
主治颈椎病(包括病骨质增生、退化性病症)、落枕。
胸椎:对耳轮中处。
主治胸痛、胸椎病变、经前期胀痛、乳腺炎、乳汁不足。
腰骶椎:对耳轮上处。
主治腰骶椎疾患。
腰椎:在骶椎与胸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
主治腰部疾患。
颈:在耳轮颈椎前侧耳甲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