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

合集下载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4)壹、名词解释1.感染2.侵袭力3.毒血症4.败血症5.带菌者6.内毒素7.外毒素8.菌血症9.脓毒血症10.类毒素11.菌群失调12.条件致病菌13.致病菌14.细菌毒力15.侵袭力16.医院内源性感染17.医院感染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19.医源性感染20.非特异性免疫二、填空题1.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及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和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和构成。

4.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和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菌体抗原(O抗原)是。

7.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或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和粘膜屏障,和。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吞噬和吞噬俩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和,,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等。

20.定居于人和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1.和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异染颗粒D.脂多糖E.磷壁酸2.细菌代谢产物中,和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3.和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鞭毛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芽胞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A.肽聚糖B.M蛋白C.膜磷壁酸D.壁磷壁酸E.SPA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菌毛B.荚膜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7.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A.H抗原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E.脂蛋白9.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食物中毒B.发热C.休克D.DICE.白细胞反应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壹项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12.外毒素的特点之壹是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耐热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霍乱肠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奈氏菌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破伤风杆菌C.肉毒梭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肠炎沙门菌16.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可中和和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E.B+C17.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且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8.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19.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且可传染他人者20.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和生具有,人皆有之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D.和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21.不属于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溶菌酶C.抗生素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22.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和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壹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免疫与临床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乡医学院

免疫与临床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新乡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无害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E:有害无利答案:D2.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耐受C:免疫防御D:免疫识别E:免疫自稳答案:C3.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希腊人B:英国人C:印度人D:中国人E:法国人答案:D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B: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C: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答案:E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为()。

A:胸腺和骨髓B:MALT, 淋巴结和骨髓C:MALT, 淋巴结和脾脏D:脾脏和胸腺E:胸腺和淋巴结答案:C6.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

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超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自身抗原答案:A7.胎儿在宫腔内感染,脐带血或新生儿外周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

A:IgAB:IgGC:IgED:IgDE:IgM答案:E8.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

A:IgDB:IgMC:sIgAD:IgAE:IgG答案:CE9.关于单克隆抗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B:白血病分型C:检测T细胞亚群D:可应用于导向药物E: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答案:ABCDE10.属于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是()。

A:免疫调节作用B:抗体的中和作用C:抗体的调理作用D:补体参与的溶细胞作用E:抗体的溶解细胞作用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黏膜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

A:IgGB:SIgAC:IgMD:IgAE:IgE答案:B2.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LPS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PHA受体E:ConA受体答案:B3.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1、单选心理活动活跃而波动,并且是卫生保健最关键时刻的阶段为()A.儿童期B.青少年期C.中年期D.更年期E.老年期正确答案:B2、单选细胞受刺(江南博哥)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5.静息电位是存在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当静息电位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如果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反极化。

3、单选对肌腹的正确描述是()A.位于长肌的两端B.主要由胶质纤维组成,具有收缩功能C.由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功能D.色白,具有光泽E.色红,坚硬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一块典型的长肌,可分为中间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

肌腹是肌的主体部分,由横纹肌纤维组成的肌束聚集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

肌腱呈索条或扁带状,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有光泽,但无收缩能力,腱附着于骨处与骨膜牢固地编织在一起。

4、单选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不当的是()A.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血液中B.机体主要通过肾来调节体液的平衡,肾的调节功能受神经和内分泌反应的影响C.正常人的体液的缓冲系统、肺的呼吸和肾的调节作用使血液pH保持在7.35~7.45D.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E.水电解质失调主要包括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群。

5、单选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局部电位B.阈电位C.峰电位D.后电位E.负后电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单一细胞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再增加刺激强度并不能使动作电位幅度增大,峰电位可能因刺激过弱而不出现,但在刺激达到阈值以后,它始终保持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6、单选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A.甲状旁腺B.肝C.肾上腺D.骨E.胃肠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菌群失调及产生原因。

(2)感染、传染、LD50、ID50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毒力、微菌落、生物膜的概念;细菌致病性的各种因素及其特点。

(4)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概念、作用特点及二者的主要区别。

(5)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以及带菌者的概念。

(6)抗菌免疫机制。

(7)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2.熟悉:(1)超抗原的概念、基本特征及所致疾病。

(2)感染的来源、方式与途径、类型。

(3)抗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

(4)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控制。

3.了解:(1)细菌的数量、侵入门户及其与致病的关系。

(2)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的防治【课程内容】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二、机会致病菌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一、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二)毒素(三)超抗原与疾病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吞噬细胞(三)体液因素二、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二)细胞免疫(三)黏膜免疫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二、感染的类型三、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五节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ID50(半数感染量)2.LD50(半数致死量)3.毒血症4.脓毒血症5.内毒素血症6.败血症7.菌血症8.感染(infection)9.致病微生物10.毒力因子11.侵入12.外毒素13.内毒素14.隐性感染15.显性感染16.特异性免疫17.血脑屏障18.自然杀伤细胞19.胞外菌20.完全吞噬21.溶菌酶 22.调理吞噬作用23.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24.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25.正常菌群(normalflora)26.二重感染27.医院感染28.内源性医院感染29.外源性医院感染30.微生态平衡31.微生态失衡二、填空题1.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和_______。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基础知识强化章节训练 第9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2)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师)基础知识强化章节训练 第9章 微生物和免疫基础(2)

第9章微生物和免疫基础(2)1.肠道病毒,小儿麻痹症的致病病原体A.脊髓灰质炎病毒2.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三带喙库蚊B.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3.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感冒症状。

E.柯萨奇病毒4.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为血液传播D.乙肝病毒5.双股DNA病毒C.疱疹病毒6.与Ⅰ型超敏反应有关的Ig是C.IgE7.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天然被动免疫功能的Ig是A.IgG8.初乳中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的Ig是B.IgA21.当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形成C.免疫缺陷病22.当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过长,形成A.超敏反应23.当免疫自稳机制发生异常(应答过强或过弱)则发生D.自身免疫病45.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C.淋巴结46.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胸腺47.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A.骨髓48.滤过血液的器官D.脾49.青少年期后逐渐萎缩B.胸腺9.免疫细胞中,"具有强大的非特异性吞噬能力;富含溶酶体颗粒,其内容物参与杀菌、溶菌和清除"属于C.中性粒细胞功能10.免疫细胞中,"属淋巴细胞;无特异性TCR;无须致敏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属于D.自然杀伤细胞功能11.免疫细胞中,"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具有黏附特性;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提呈"属于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12.免疫细胞中,"来源于骨髓,在胸腺内发育成熟后,移行至外周淋巴组织,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参与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属于A.T细胞功能13.免疫细胞中,"①产生抗体:中和、调理作用;②提呈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外源性可溶性抗原;③分泌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属于B.B细胞功能61.最常见的沙门杆菌感染。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E.急性肠炎(食物中毒)62.出现高热、寒战、厌食、贫血等属于B.败血症63.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A.肠热症81.细菌的表面结构物质,能够阻止吞噬并有抵抗抗体和补体作用D.细菌的荚膜82.毒性强,小剂量即能使易感机体致死A.外毒素83.一种以体液抗体为主的免疫应答,用于以外毒素致病的病原菌造成的感染C.抗毒性免疫84.可引起发热反应,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B.内毒素85.构成细菌侵袭力的酶E.细菌的胞外酶69.下述微生物属于真核细胞型的是A.真菌70.下述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的是C.病毒1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中,"表现为以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属于D.免疫应答的过程15.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中,"当抗体产生后,可不断与抗原结合,并被清除。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兽医免疫学)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兽医免疫学)
①有严格针对性; ②非经遗传获得; ③有免疫记忆性。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致病的机理不同,机 体抗感染免疫的特异性免疫机理也不同。
5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相互依赖与 协作,共同发挥消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天然免疫在获得 性免疫产生之前,可限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迅速扩散,并能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能特异、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 物,其作用的发挥也有赖于天然免疫因素的参与,如细胞因子 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补体等。
2
3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和个 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类 免疫功能大多经遗传获得,出生后即有,其作用 广泛,无特定针对性,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识别 和反应方式基本相同,且没有记忆的特点.
4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个体出生后通过与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等抗原接触而形成。其特点是: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细菌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1
第一节 概述
抗感染免疫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机体不断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过程。
病原体的侵入,一方面导致感染,另一方面诱发 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性应答—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 疫由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 免疫)两方面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C反应蛋白(CRP)细菌表面多糖及 磷酯胆碱
致敏微生物;激活补体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杀伤靶细胞;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点: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点: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点:细菌的感染与免疫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点: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变异的机制是细菌基因发生突变、转移或重组。

突变是细菌基因结构发生稳定性的改变,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突变是随机的,可以自然发生,其突变率为10-6~10-9,当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可使突变率提高。

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包括转化、转导和接合。

当外源DNA转移到受体菌中,外源DNA可与内源DNA发生重组。

1.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1)转化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的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如活的无毒力的肺炎球菌可摄取死的有毒力的肺炎球菌DNA 的片段,从而转化为有毒株。

(2)转导转导是指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向受体菌的转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无性菌毛菌获得非结合性耐药因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3)接合接合是指细菌通过质粒介导和性菌毛连接沟通的细胞间接触,将遗传物质(质粒或染色体)从供体菌转入受体菌。

性菌毛是F质粒表达的中空管状结构。

(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指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发生改变。

溶原性细菌可因之而获得新的特性,如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可因溶原性转换而分别成为可产生白喉毒素、α毒素和肉毒素的有毒株。

(5)原生质体融合失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可彼此融合,其染色体之间可发生基因的交换和重组,获得多种不同表型的重组融合体。

2.耐药质粒的组成及与耐药性的关系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无自身转移能力,可把R质粒分为接合性和非接合性耐药质粒。

(1)接合性耐药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决定因子)两部分组成。

RTF的实质是F因子,可编码产生性菌毛和通过接合转移;r决定因子可表达耐药性的基因;(2)非接合性耐药质粒可由转化和噬菌体转导方式进入受体菌。

条件致病菌和至病的条件1.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为条件致病菌。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

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精选)[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补体的作用的是()。

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激活(江南博哥)免疫球蛋白作用C.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溶解某些病毒作用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①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②调理作用;③免疫黏附作用;④炎症介质作用;⑤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B项,免疫球蛋白激活补体。

[单选题]2.下列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

A.潮气量B.肺活量C.时间肺活量D.肺泡通气量E.深呼气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时间肺活量即用力呼气量,或单位时间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而且反映了呼吸道阻力变化,所以是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单选题]3.动作电位最基本的特点是()。

A.局部反应B.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C.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D.动作电位产生后,出现电紧张性扩布E.具有“全或无”现象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具有“全或无”现象。

[单选题]4.降钙素的主要靶器官是()。

A.甲状旁腺B.肝C.肾上腺D.骨E.胃肠道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要靶器官是骨,对肾也有一定的作用。

[单选题]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B.外呼吸C.内呼吸D.肺通气E.肺换气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因此答案选B。

[单选题]6.传导电流的定义是()。

A.电荷在导体中流动传导所产生的电流B.偶极子内束缚电荷位置移动所产生的电流C.大小与方向不变的电流D.位置移动的电流E.大小与方向变化的电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传导电流是指带电微粒(如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气体中的离子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导体内部做定向运动而形成的电流。

兽医免疫学《抗感染免疫》课件

兽医免疫学《抗感染免疫》课件
❖ 如曼氏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存在循环抗原,可在宿主体内形 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 实验证明,这种复合物可能改变宿主免疫反应,如抑制嗜酸 性粒细胞介导的对童虫的杀伤,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等。
❖ (2)也可表现为直接破坏特异的免疫效应分子
❖ 例如,枯氏锥虫的锥鞭毛体的蛋白酶能分解附着于虫体上的 抗体,使虫体上仅有Fab部分,而无Fc部分,因而不能激活 补体以导致虫体的溶解。
❖ (2)体液免疫:深部真菌的感染可刺激机体产 生相应抗体。抗体的抗真菌作用尚有争论。
思考题
• 抗感染免疫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 机体抗胞外病原体感染和抗胞内病原
体感染的机制有何区别?
❖ 在有补体存在时,抗体与补体共同调理作用以吞噬破坏细菌。
❖ 二、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
❖ 例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鼻疽杆菌等,常致慢 性感染(主要免疫病理性损伤——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 肉芽肿。
❖ 机体初次感染胞内菌,吞噬细胞虽可吞噬,但不能有效地消 化杀灭。细胞免疫建立后,通过各种细胞因子,激活吞噬细 胞,增强其吞噬消化能力,抑制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同时激活杀伤细胞杀伤靶细胞。
❖ (2)非中和抗体
❖ 指病毒表面的不具有吸附穿入作用的抗原及病毒内部抗原 所诱生的抗体(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 不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但可发挥调理作用。
❖ 2、抗体介导的抗病毒作用方式
❖ 中和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其吸附于敏感细胞; 中和作用是机体灭活游离病毒的主要方式。
❖ 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 ➢ 病毒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调理作用); ➢ 激活补体,导致有囊膜的病毒裂解; ➢ 通过ADCC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使感染了病毒的细胞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 临床免疫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抗感染免疫 临床免疫学

药物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最常见
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免疫血清最常见
三、临床常见疾病
(二)呼吸道超敏反应
吸入
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花粉过敏症的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疾病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食入
进食鱼、虾、蟹、 蛋、奶等食物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胃肠道症状
三、临床常见疾病
(四)皮肤超敏反应
药物
食物
荨麻疹 寄生虫
冷热 湿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预防原则
(一) 查明抗原,避免接触:
询问过敏史和皮肤过敏试验
(二)脱敏疗法:
对抗毒素皮试阳性者,采用小剂量、短间隔
(20-30min),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二、治疗原则
减敏疗法
对已查明的变应原,如花 粉、尘螨,采用小剂量、 长间隔(1周左右)、多次 皮下注射的方法。
发生机制
1、中等大小IC形成与沉积
2、中等大小IC的致病作用
激活补体→产生C3a、C5a →吸引中性粒细胞
→过敏毒素作用
引起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微血栓
一、发生机制
一、发生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
1、血清病:
通常在初次大剂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发生。 表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和蛋白尿 一过性反应
第八章 临床免疫学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病 移植免疫 肿瘤免疫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受到相同抗原再 次剌激后,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和(或)生理功能 紊乱,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变应原 容易发生超敏反应的个体称过敏机体 分型 •Ⅰ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免疫》考题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免疫》考题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免疫》考题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感染与抗感染免疫》考题导语: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以下是关于这一知识点的相关考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地复习。

医学微生物学-感染与抗感染免疫复习题A型题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A.异染颗粒B.荚膜C.菌毛D.脂多糖E.鞭毛2.哪项除外,均为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A.溶菌酶B.透明质酸酶C. 血浆凝固酶D.胶原酶E.链激酶3.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4.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5.细菌的侵袭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A.粘附能力B. 抗吞噬能力C. 繁殖能力D. 扩散能力E.产生毒素能力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A.形态B.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C. 侵袭力和毒素D.侵入机体的部位E.分解代谢产物7.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A. 芽胞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 鞭毛8.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普通菌毛B.细菌素C.脂磷壁酸D.内毒素E.透明质酸酶9.细菌内毒素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A.芽孢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10.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A. DICB.发热C.休克D.食物中毒E.白细胞反应11.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 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1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13.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A.都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B.受甲醛作用可制备成类毒素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E.稳定性好,耐热1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红疹毒素C.白喉外毒素D.肉毒毒素E. 破伤风痉挛毒素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淋球菌16.类毒素是A.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7.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18.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E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19.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C. 发挥作用快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针对性强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A. 抗生素B.溶菌酶C. 补体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21.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22.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3.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经血流播散至远部组织,但不在血中繁殖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4.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为A. 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5.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又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为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2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27.下列哪项是人类吞噬细胞杀菌的主要系统?A.MPO系统B.非MPO系统C.依氧系统D.非依氧系统E.以上都不是28.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A.PHA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LPS受体E.Con A受体29.和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的病毒是A. CMVB.HIVC.HSVD. EBVE.VZV30.检查内基氏小体可诊断何种病毒感染A.狂犬病病毒B.麻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31. 下列哪种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A.HBVB.脊髓灰质炎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流感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32. 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隐性感染居多的是A.麻疹B.狂犬病C.流感D.脊髓灰质炎E.汉坦病毒33. 在下列病毒中,能引起潜伏感染的是A.HAVB.VZVC.狂犬病毒D.ECHOVE.汉坦病毒34.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轮状病毒C.HAVD.乙型脑炎病毒E.麻疹病毒35. 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是A.HAVB.HBVC.HIVD.流感病毒E.鼻病毒36.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是A.风疹病毒B.腺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狂犬病毒E.脊髓灰质炎37. 下列哪种病毒不是经虫媒感染A.乙型脑炎病毒B.森林脑炎病毒C.登革热病毒D.狂犬病毒E.黄热病病毒3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A.HBVB.HIVC.HCVD.乙型脑炎病毒E.人类嗜T细胞病毒39. 不能经垂直感染的病毒是A.HIVB.HBVC.风疹病毒D.CMVE.脊髓灰质炎病毒40. 中和抗体抗病毒的机理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C.阻止病毒脱壳D. 阻止病毒核酸转录E. 阻止病毒核酸复制41. 干扰素主要作用于病毒的A.吸附B.穿入C.脱壳D.生物合成E. 以上都不是42. 下列关于干扰素的论述哪一条不正确A.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制品B.是一类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蛋白质C.抗病毒范围广泛D.受保护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E.抗病毒作用无种属特异性43. 病毒免疫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吸附B.分泌型IgA能阻止病毒从粘膜侵入C.补体结合抗体能阻止病毒再感染D.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E.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局限病毒感染的作用44. 关于干扰素的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有种属特异性B.病毒感染后早期出现C.广谱抗病毒作用D.有直接杀病毒作用E.属非特异性免疫因素45.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4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47. 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Ⅳ型变态反应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E.以上均对48. 病毒的致病因素是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49. 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50. 下列病毒哪种易导致潜伏感染A.出血热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流感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51.Shwartzman现象是一种动物实验反应,以观察细菌某种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

免疫学技术9-抗感染免疫

免疫学技术9-抗感染免疫
(一)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先天性免疫 1、种属免疫和遗传免疫 某种动物对某病毒的天然不感染性 机体细胞缺乏某病毒的特异性受体 缺乏某病毒必须的酶类等基质。 2、屏障作用: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 3、吞噬和吞饮: 吞噬细胞:吞噬病毒、病毒-抗体复合物,被溶酶体酶溶解。 所有细胞都有吞饮功能。 4、体液免疫成分:干扰素、细胞因子
是抗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
(1)细胞毒性T细胞(Tc)的抗病毒作用 Tc特能够异性地识别病毒和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杀伤病毒或
裂解感染细胞; 致敏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直接破坏病毒,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
功能,或分泌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2)Th和Ts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
病毒抗原多为TD抗原,Th和Ts分别从正向和反向调节机体抗病毒 免疫应答的强弱,影响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或免疫损伤 作用。
3.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被激活的Tc、NK及活化的巨噬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
可释放细胞因子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例如:IL-2促使T、NK、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
大量聚集,释放IFN-γ、IFN-α,并形成足够的浓度, 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并诱导邻近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 状态。
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成的巨细胞构成,在
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
四、抗细菌毒素免疫
▪ 细菌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 ▪ 外毒素:细菌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细胞外的具有毒
性的蛋白质。破伤风毒素 ▪ 外毒素具有较大毒性和良好的抗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
生中和抗体; ▪ 外毒素由中和抗体中和其毒性。 ▪ 内毒素:是细胞壁构成成分,毒性小,免疫原性弱,机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3抗感染免疫

13抗感染免疫
(一)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 许多病原微生物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特殊结构,如荚膜多糖,SPA等。 (二)干扰细胞因子或补体的功能 如大肠杆菌吸附H因子,逃避补体的攻击。 (三)隐匿于宿主细胞内 (四)形成生物被膜 它是细菌吸附于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多 糖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 中形成的膜状物。抗吞噬作用和阻挡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五)免疫隔离 (六)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改变 (七)抗原变异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细菌的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屏障 吞噬细胞 体液中抗菌物质 抗细菌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胞外寄生菌和胞内寄生菌) B细胞介导的抗菌免疫 T细胞介导的抗菌免疫

一、抗细菌的固有免疫应答
血脑屏障
屏障
皮肤与粘膜 胎盘屏障 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补体 乙型溶素 溶菌酶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一)固有免疫屏障
病毒
A
病毒复制
上皮细胞层
病毒受体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巨噬细胞
B
毛细血管
静 脉 动 脉
树突细胞
引流 淋巴 管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C
IL-8 巨噬细胞
中性粒 细胞
上调粘 附分子
IL-1, TNF-a
前往下丘脑 内皮细胞
2.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病毒感染早期的主要抗病毒细胞 NK细胞在无抗原刺激下,通过非抗体依赖的方式杀伤病 毒感染的靶细胞,不受MHC限制。 特异性抗体产生后,NK细胞还可通过ADCC作用进一步杀 伤靶细胞。
(三)干扰素及其作用
一、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屏障
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对病毒有机械阻挡作用;

病原生物学 病毒学总论

病原生物学 病毒学总论

病原生物学病毒学总论1.病毒只含一种:() [单选题] *A.酶B.糖C.核酸(正确答案)D.蛋白质E.无机物2.对人致病的病毒多为() [单选题] *A.砖形B.丝状C.杆状D.球形(正确答案)E.螺旋状(D)3.病毒的测量单位为 [单选题] *A.mB.cmC.mmD.nm(正确答案)E.um4.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是() [单选题] *A.细菌B.病毒(正确答案)D.放线菌E.螺旋体5.人类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单选题] *A.病毒(正确答案)B.细菌C.真菌D.衣原体E.放线菌6用理化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方法是() [单选题] *A.消毒B.灭菌C.杀毒D.灭活(正确答案)E.防腐7.决定病毒传染性的是病毒的() [单选题] *A.核心(正确答案)B.衣壳C.包膜D.剩突E.蛋白质8.病毒只能在易感的活细胞内寄生,是因为:() [单选题] *A.体积太小C.抵抗力弱D.无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正确答案)E.无法合成蛋白质9.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最好采用() [单选题] *A.干扰素B.抗生素C.人工自动免疫(正确答案)D.人工被动免疫E.自然被动免疫10病毒培养不能采用:() [单选题] *A.血琼脂培养基(正确答案)B.鸡胚培养C.动物接种D.组织细胞培养E.以上均否11.病毒的潜伏感染与慢发病毒感染相同的是() [单选题] *A.潜伏期较长(正确答案)B.细胞膜C.临床表现D.预后E.机制12部分病毒在其衣壳外还有一层结构称:() [单选题] *A.细胞壁B.细胞膜C.荚膜D.包膜(正确答案)E.糖衣13.下列属于垂直传播方式的是() [单选题] *A.经消化道感染B.经呼吸道感染C.经胎盘感染(正确答案)D.经动物叮咬传播E.皮肤14.经用电镜才能观察其形态的是() [单选题] *A.细菌B.病毒(正确答案)C.支原体D.螺旋体E.放线菌15.能在病变组织中形成包涵体的是() [单选题] *A.细菌B.支原体C.螺旋体D.病毒(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16.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正确答案)C.以复制方式增殖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17.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 [单选题] *A.细菌B.衣原体C.病毒(正确答案)D.立克次体E.真菌18.不属于病毒复制周期的是() [单选题] *A.吸附B.脱壳C.组装D.成熟E.扩散(正确答案)19.病毒体的基本结构为() [单选题] *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正确答案)E.核酸20.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正确答案)21.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单选题]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正确答案)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接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成熟及释放E.结合、复制、成熟及释放22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什么之间的干扰() [单选题] *A.细菌与病毒B.病毒与病毒(正确答案)C.病毒与宿主细胞D.病毒与抗体E.病毒与干扰素23.病毒的特征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核酸C.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D.二分裂法繁殖(正确答案)E.对干扰素敏感24.不含有核酸的微生物是() [单选题] *A.亚病毒B.朊病毒(正确答案)C.类病毒D.拟病毒E.微小病毒25.灭活病毒无效的因素是() [单选题] *A.扰素B.乙醚C.紫外线D.青霉素(正确答案)E乙醇26.送检分离病毒标本的最佳温度为() [单选题] *A.37℃B.4℃C.-20℃D.-70℃(正确答案)E.25℃27.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主要是() [单选题] *A.滤过灭活血液中的病毒颗粒C.激活NK细胞B.激活巨噬细胞D.直接灭活病毒E宿主细胞合成AvP(正确答案)28.病毒的水平传播是指病毒() [单选题] *A.在细胞与细胞间的传播B.从侵入门户向血液中的传播C.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正确答案)D.通过血液向其他组织传播E.沿神经传29.在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中,最不常见的是() [单选题] *A.显性感染(正确答案)B.隐性感染C.潜伏感染D.病原携带者E.杀死病原菌30.大部份人表现为() [单选题] *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正确答案)C.潜伏感染D.病原携带者E.杀死病原菌31.关于干扰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对一种病毒发挥作用B.直接杀伤细胞C.作用具有特异性D.发挥作用晚E.由宿主细胞产生(正确答案)32.CPE于普通光镜下可见:() [单选题] *A.染色质边移B.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C.细胞变圆、脱落(正确答案)D.膜通透性增加E.核仁结构发生变化33.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状结构称() [单选题] *A.包涵体(正确答案)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34.关于病毒包涵体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是病毒导致细胞融合的产物B.是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产物C是病毒在细胞单层上形成的空斑D.有些是病毒粒的聚集体(正确答案)E.是病毒一种变异形式35.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单选题] *A.补体B.巨噬细胞C.抗体D.NK细胞E.T细胞(正确答案)36.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单选题] *A.补体B.巨噬细胞C.抗体(正确答案)D.NK细胞E.T细胞37.干扰素的作用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对病毒作用无特异性B.可受抗原刺激产生C.对使用的机体有种属特异性D.可直接杀死病毒(正确答案)E.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38.关于病毒的感染和免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后果严重B.干扰素能够直接将病毒杀死(正确答案)C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通过某种方式储存在宿主的组织或细胞中引发潜伏性感染D.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不出现症状面成为病毒携带者E.母体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等方式将病毒传给子代的方式成为垂直传播39.哪项不是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单选题] *A.溶细胞感染B.继发感染(正确答案)C.形成包涵体D.稳定状态感染E.基因组整合40.目前,病毒分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肉汤培养基培养B.鸡胚培养C.细胞培养(正确答案)D.动物接种E.人体接种41.有关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单选题]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正确答案)C.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D.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42.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单选题] *A.使用抗毒素B.使用中草药C.免疫预防(正确答案)D.使用抗病毒化疗药物E.使用干扰素43.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组织标本递送要求是() [单选题] *A.暖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防腐剂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的50%甘油缓冲液中冷藏速送(正确答案)44.对病毒性感染进行血清学诊断时,双份血清抗体效价至少增高几倍时,才有诊断意义:() [单选题] *A.2倍B.4倍(正确答案)C.8倍D.16倍E.32倍。

免疫学-第十八章抗感染免疫

免疫学-第十八章抗感染免疫
2、抗感染细胞免疫应答及其效应机制 感染早期的微环境首先诱生Th17细胞,后者介导如下效应:分泌IL-17,促进成纤维细胞、 上皮细胞、角质细胞等分泌更多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炎症灶;分 泌
IL-22,通过与IL-17协作而促进角质细胞合成抗菌肽。
感染中后期 ,病毒等胞内微生物可促使DC分泌IL-12,后者与 NK细胞分泌的IFN‐γ共同诱导Th1细胞分化。Th1细胞的作用是: 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促进对胞内菌吞噬和杀伤:介导迟发 型超敏反应,造成结核慢性肉芽肿等病理损伤。
综上所述,机体针对胞内病原体、胞外病原体、真菌、原虫、 蠕虫等不同病原体的抗感染保护机制不尽相同:抗体应答有助 于清除胞外病原体;细胞免疫是清除胞内病原体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及其机制
(一) 病原体抗原改变
病原体可隐匿于免疫细胞内部或寄生于某些免疫赦免部位而逃 逸免疫识别与攻击;其次,病原体通过改变抗原或表达某些抑制 分子而拮抗、阻断机体抗感染免疫效应。 1、病毒 病毒可通过高频抗原变异而干扰宿主抗感染作用 2、寄生虫 不同生活期寄生虫体(如疟原虫子孢子期与裂殖子期) 其表面抗原各异
2、抗胞内菌的感染免疫
(1)抗胞内菌的固有免疫:胞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抑 制巨噬细胞内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导致巨噬细胞无法清除胞 内菌,形成以炎症损伤为主的慢性肉芽肿,结核菌隐匿其中而 逃避免疫攻击。 (2)抗胞内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抗体可清除游离的胞内菌, 或通过调理吞噬、激活补体而清除细菌。Th1细胞是抗胞内菌 感染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机制为:分泌IFN-γ,促进巨噬细胞杀 菌功能;分泌IL-12,激活NK细胞,有效杀伤和控制胞内菌感染。
此外,NKT细胞可分泌IL-4,可诱导Th2细胞分化,激活嗜酸粒 细胞介导抗寄生虫免疫;Treg细胞可分泌IL-10、TGF‐β,在慢性 感染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抗体与细菌结合,可以出现凝集和鞭毛制动现象,但一般而言,对细菌的活力只有微弱的影响,甚至没有影响。

如果抗体的结合能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或代谢途径,则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例如,某些细菌(例如败血巴氏杆菌)从血清转铁蛋白摄取铁的能力可被特异性抗体封闭,从而导致细菌生长受抑制。

2.抗体对细菌吸附作用的抑制:病原菌吸附到粘膜上皮细胞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

粘膜表面的抗体,在防止病原菌对粘膜的侵犯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在粘膜表面起这种作用的抗体主要是SlgA,它是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

SlgA抗细菌感染可有以下几种方式:在补体和溶菌酶的参与下溶解某些细菌;在肠道局部增强吞噬作用;防止细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

例如SlgA能阻止链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对粘膜表面的吸附。

至于SlgA阻断细菌与细胞吸附的精确机理尚不清楚。

很可能是阻碍了细菌表面起吸附作用的特定部位与宿主细胞相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抗体和补体对细菌的溶解作用:在许多感染中,机体能产生相应抗体(lgG、lgM、lgA),当细菌表面抗原和lgG、lgM结合的免疫复合物一旦通过经典途径使补体活化或由分泌型lgA或聚合的血清lgA通过替代途径活化补体,即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最终发生溶菌。

实验证明补体的溶菌作用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包括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发挥作用。

但这种作用往往并不彻底,仅使杆菌菌体膨大或变为球形,不引起溶解。

但若于试验中系统中加入适量的溶菌酶,则可出现溶菌现象。

4.抗体和补体对吞噬作用的调理:抗体和补体单独能适当的靶细胞起调理吞噬作用,若两者联合作用效应更加强大。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具有lgG的Fc受体。

当lgG 通过其特异性抗原结合部位(Fab)与细菌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其Fc段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Fc受体结合,即可在细菌与吞噬细胞间形成抗体“桥梁”,这不仅能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而且有助于强化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还有C3b受体。

因此,细菌与所有能结合补体的抗体(lgG、lgM)形成的复合物,均可激活补体形成活化产物C3B,从而发挥调理吞噬作用。

尤以lgM的作用更强,此作用在感染的早期特别重要,因为此时lgM抗体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