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风电制造业的情况介绍
技术水平提升
竞争格局激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部分企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03
02
01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概况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能持续扩张,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产能扩张
随着产能的扩张和市场的增长,中国风电设备的销售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重要性
风电制造业的定义和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探索风电制造业,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
起步阶段
2005年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风电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风电制造业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成熟阶段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风电制造业的发展,加速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国际合作
中国风电制造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风电设备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01
风电设备的出口情况
03
中国风电制造业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瓶颈
虽然中国风电制造业在规模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关键技术和设备方面仍受制于人。如风力发电机组中的轴承、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产能过剩
在政策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风电制造业快速扩张,导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部分风电机组生产线的开工率不足,企业盈利压力增大。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中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补贴、税收优惠等,以促进风电制造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风电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4年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文
《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
其中,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作为风电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风电的并网运行、调度管理及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就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
二、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1. 技术进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目前,风电功率预测主要依赖于数值天气预报、历史数据分析和物理模型等方法。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据模型,结合实时气象数据和风电场运行数据,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风电功率的预测。
同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算法在风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应用领域拓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不仅在风电场运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拓展到了电力系统调度、电力市场交易等领域。
通过准确的功率预测,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进行调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能源浪费。
在电力市场交易中,风电功率预测也为风电场提供了有利的竞争条件,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
这些政策推动了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三、风电功率预测的展望1. 技术创新与突破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风电功率预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风电场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功率预测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
2. 跨领域融合与创新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进行跨领域融合和创新。
例如,与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将实现风电的优化调度和能量管理;与智能电网技术的结合将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自愈化等。
新能源风电行业未来三至五年行业趋势分析
风电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提供就业机会、支持教育和公益事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 会发展。
创新和技术研发
风电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风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 性,降低成本,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推动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政策引导和激励
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靠近负荷中心等优势,未来将成为风电发展的新热点。
挑战和机遇并存,积极应对变革
应对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
随着各国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风电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寻找新的 发展机遇。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风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精选优质项目
重点关注具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良好且风险较低的风电项目,提 高投资组合的整体质量。
动态调整
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投资组合结构,优 化投资回报。
针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建议
长期投资者
建议关注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选择具有稳定收益和良好 成长性的风电项目进行投资 。
短期投资者
03
生态保护和修复
风电场建设需要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
坏。未来,风电行业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分享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
领先的风电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确保供应链中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得到履行。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共 同推动环保和社会责任实践。
技术创新 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本 降低,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逐 渐提高,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 益。
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和 环保意识的提高,风电等清洁能 源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4年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文
《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其中,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发展潜力巨大。
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作为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风电并网效率、优化电力调度以及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1. 技术进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期的简单模型预测逐步发展到复杂的数据驱动模型预测。
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法、统计模型法以及混合模型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断优化和改进中,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物理模型法主要依据风电场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因素,通过物理规律进行功率预测。
统计模型法则主要依据历史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模型进行预测。
混合模型法则结合了物理模型法和统计模型法的优点,既考虑了风电场的物理特性,又利用了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
2. 应用领域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在电力系统、风电机组控制、电力市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通过风电功率预测可以优化电力调度,减少能源浪费;在风电机组控制中,可以通过预测结果调整机组运行状态,提高发电效率;在电力市场中,风电功率预测可以为电力交易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市场主体做出决策。
三、风电功率预测的挑战与问题尽管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风电功率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如风速、风向等变化都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风电场的地形、地貌等因素也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也是影响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
此外,如何将多种预测方法进行融合,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风电功率预测的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不断创新和优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维度的数据信息,如卫星遥感数据、气象预报数据等,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风电场和环境条件。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发电国家。
截至2023年,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初创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跨越。
本文将对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概况中国风电产业从19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全球风电领域的领军者。
2023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预计达到500GW以上,占到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40%。
同时,中国在风电研发、制造、安装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二、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和支持风电产业的发展。
政策层面上,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提供土地资源、优惠的贷款利率和强制购电等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风电领域。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严格的限电政策,以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风电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受到青睐。
三、技术创新中国风电产业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
近年来,风力发电机组单位容量产能大幅提升,风机叶片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电控制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
此外,中国在风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维和管理经验,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发电效率和风电系统的可靠性。
四、混合能源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中国开始积极探索混合能源系统的建设。
风电与太阳能、水力能等形成互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利用率。
在光伏和风电的联合开发中,中国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光伏-风电混合电站,解决了电力波动性等问题。
五、国际合作中国风电产业在国际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国风电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开拓,拓展了海外业务,建立了一批海外风电项目。
同时,中国在风电技术方面的崛起也带动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全球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六、面临的挑战中国风电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风电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稳定的风力资源仍然集中在一些特定地区。
其次,风电上网电价补贴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最后,风电的技术研发和成本降低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标题:风电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引言: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对当前风电行业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结论与建议。
一、现状分析
1.1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猛
1.2中国风电行业的崛起
1.3风电技术的发展与成熟
1.4供应链与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二、发展趋势
2.1风电装机容量继续扩大
2.2风电技术的不断创新
2.3风电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2.4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
三、挑战与机遇
3.1环保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3.2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3新兴市场与新的竞争力
3.4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与搭配
四、结论与建议
4.1风电行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4.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4.3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放
4.4提高风电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结论:
风电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放、政策支持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推动风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注:以上内容为简化版,实际撰写时需要细化每一个部分,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实例和引用文献来支持观点。
风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风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发电国家,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风能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中国风能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风能发展现状1. 现有装机容量截至2021年底,中国风能装机容量已达到300多吉瓦,位居全球首位。
特别是在东部地区,风能装机容量占比较高,如河北、内蒙古、吉林等地拥有大规模的风电场。
2. 政府支持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风能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电力购买政策以及优惠税收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风能产业的增长。
3. 技术进步中国在风能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已经成为风能设备制造和技术创新的领军国家。
同时,中国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也不断提升,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风能未来发展趋势1. 产业升级中国风能产业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未来,风能设备的制造工艺将不断改进,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使得风电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中国风能产业将继续进行自主创新,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风能技术的发展。
2. 区域布局优化目前,中国风电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对西部等资源丰富的地区的开发力度。
同时,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和远程输电技术的应用,增加风电的供应稳定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储能技术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将成为风能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加强对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这将使得风能发电在供应侧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4. 产业链完善中国风能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从风电设备制造到运维服务,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同时,将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风能与电力、能源储存等领域的融合,推动新能源综合利用。
5. 国际合作加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风能发展。
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一、风能资源风能储量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亿kW,共计约10亿kW;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万亿千瓦时电量;风能资源分布我国面积广大,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地区;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km宽的地带;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场,但是当地电网容量较小,限制了风电的规模,而且距离负荷中心远,需要长距离输电;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km宽的地带,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加上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然而沿海岸的土地大部份已开发成水产养殖场或建成防护林带,可以安装风电机组的土地面积有限;内陆风能丰富点;在内陆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海上风能丰富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水深2m到15m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倍,即7亿多kW,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二、风电的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管理逐步规范1986年建设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经过近20多年的努力,风电场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4年底,全国建成43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1292台,装机规模达到万kW,居世界第10位,亚洲第3位位于印度和日本之后;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有关风电前期、建设和运行规程,风电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队伍和设备制造水平提高,具备大规模发展风电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其中,600kW及以下机组已有一定数量的整机厂,初步形成了整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截止2004年底,本地化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8%,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750kW定桨距定转速机型的能力,相当于国际上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与国外联合设计的1200千瓦和独立设计的1000千瓦变桨距变转速型样机于2005年安装,进行试验运行;风力发电成本逐步降低随着风电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发展,通过引进技术,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以及加强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管理,我国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的成本逐步降低,初始投资从1994年的约12000元/kW降低到目前的约9000元/kW;同时风电的上网电价也从超过元/kWh降低到约元/kWh;2003年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规定风电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3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风电开发商和上网电价,并与电网公司签订规范的购电协议,保证风电电量全部上网,风电电价高出常规电源部分在全省范围内分摊,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开发风电;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和“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将风电特许权项目中的特殊之处已经用法律条文作为通用的规定,今后风电的发展应纳入法制的框架;三、存在问题资源需要进行第二轮风能资源普查,在现有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近年来国际通用的规范进行资源总量评估,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编制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分布图,评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更重要的是应该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电网、道路、场址可利用土地,环境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经济可开发储量评估;风电设备生产本地化现有制造水平远落后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国内定型风电机组的功率均为兆瓦级以下,最大750千瓦,而市场需要以兆瓦级为主流;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着技术路线从定桨定速提升到变桨变速,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提升到兆瓦级的双重压力,技术路线跨度较大关;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阶段;目前国内引进的许可证,有的是国外淘汰技术,有的图纸虽然先进,但受限于国内配套厂的技术、工艺、材料等原因,导致国产化的零部件质量、性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国际水平;购买生产许可证技术的国内厂商要支付昂贵的技术使用费,其机组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在初期不明显;在研发风电机组过程中注重于产品本身,而对研发过程中需要配套的工作重视不够;由于试验和测试手段的不完备,有些零部件在实验室要做的工作必须总装后到风电场现场才能做;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尚未建立;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这样增加了整机开发的难度和速度;特别是对于变桨变速型风机,国内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如变桨距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双馈式发电机、变速型齿轮箱,交直交变流器及电控系统,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成本和上网电价比较高基本条件设定:根据目前国内风电场平均水平,设定基本条件为:风电场装机容量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折旧年限年,其他成本条件按经验选取;财务条件:工程总投资分别取4亿元8000元/千瓦、亿元9000元/千瓦和5亿元10000元/千瓦,流动资金150万元;项目资本金占20%,其余采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贷款期15年,年利率%;增值税税率为%,所得税税率为3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0%;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水平测算:按以上条件及现行的风电场上网电价制度,以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为标准,当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时,风电平均成本分别为~元/千瓦时,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范围是~元/千瓦时含增值税;成本在投产初期较高,主要是受还本付息的影响;当贷款还清后,平均度电成本降至很低;风电场造价对上网电价有明显的影响,当造价增加时,同等收益率下的上网电价大致按相同比率增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电场资源条件差别很大,甚至同一风电场址内资源分布也有较大差别;为了分析由风能资源引起的发电量变化对成本和平均上网电价影响,分别计算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400、1600、1800、2200、2400、2600、2800、3000的情况下发电成本见表1,上网电价见表2;如果全国风电的平均水平是每千瓦投资9000元,以及资源状况按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算,则风电的上网电价约每千瓦时元,比于全国火电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元高一倍;电网制约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在向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会给电网的运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随着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增加,以及风电装机在某个地区电网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些负面影响就可能成为风电并网的制约因素;风力发电会降低电网负荷预测精度,从而影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方式;影响电网的频率控制;影响电网的电压调整;影响电网的潮流分布;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影响电网的故障水平和稳定性等;由于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电网的可靠性可能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也可能增加;为了克服风电给电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等问题,还会使电网公司增加必要的研究费用和设备投资;在大力发展风电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风电并网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四、政策建议1.加强风电前期工作;建立风电正常的前期工作经费渠道,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评估以及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满足年度开计划对风电场项目的需要;2.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细则,规定可操作的政府合理定价,按照每个项目的资源等条件,以及投资者的合理回报确定上网电价;同时也要规定可操作的全国分摊风电与火电价差的具体办法;3.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通过技贸结合等方式,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掌握兆瓦级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引进国外智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开拓国际市场;4.建立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质量保证控制体系以及认证制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完善服务;5.制定适应风电发展的电网建设规划,研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解决措施;五、“十一五”和2020年风电规划我国电源结构70%是燃煤火电,而且负荷增长迅速,环境影响特别是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资源丰富,能够大规模开发,风电成本逐年下降,前景广阔;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为2005年100万千瓦,2010年400~500万千瓦,2020年2000~3000万千瓦;2004年到2005年,“十五计划”后半段重点建设江苏如东和广东惠来两个特许权风电场示范项目,取得建设大规模风电场的经验,2005年底风力发电总体目标达100万千瓦;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60~80万千瓦,2010年底累计装机约400~500万千瓦;提供这样的市场空间主要目的是培育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年7月下发文件,要求所有风电项目采用的机组本地化率达到70%,否则不予核准;此后又下发文件支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与电源建设企业合作,提供50万千瓦规模的风电市场保障,加快制造业发展;目前国家规划的主要项目有广东省沿海和近海示范项目31万千瓦;福建省沿海及岛屿22万千瓦;上海市12万千瓦;江苏省45万千瓦;山东省21万千瓦;吉林省33万千瓦;内蒙古50万千瓦;河北省32万千瓦;甘肃省26万千瓦;宁夏19万千瓦;新疆22万千瓦等;目前各省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均要求增加本省的风电规划容量;2020年规划目标是2000~3000万千瓦,风电在电源结构中将有一定的比例,届时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10亿千瓦容量的2~3%,总电量的1~%; 2020年以后随着化石燃料资源减少,成本增加,风电则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会发展得更快;2030年以后水能资源大部分也将开发完,近海风电市场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
《2024年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文
《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迫切需求,风电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风电功率预测作为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风电并网能力、优化调度和减少弃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1. 技术进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目前,风电功率预测主要依靠数值天气预报、物理模型、机器学习等方法。
其中,机器学习算法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时表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风电功率。
2. 应用领域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
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预测技术有助于优化风机布局,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在电力调度中,预测技术能够帮助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机组启停,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在电力市场交易中,预测技术可以为风电场制定合理的电价策略提供支持。
此外,风电功率预测技术还广泛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经济评价等领域。
3. 国内外发展对比国内在风电功率预测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在风电功率预测算法、模型研究、软件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在风电功率预测技术方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三、风电功率预测的挑战与问题尽管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天气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预测带来了困难。
其次,现有预测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此外,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的难度也是影响预测精度的关键因素。
另外,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的成本问题以及与电力市场的衔接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风电功率预测的未来展望1. 技术创新未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
风力发电的未来发展与环境影响
风力发电的未来发展与环境影响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它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贡献巨大。
然而,风力发电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风力发电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风力发电的未来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度的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率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成本大幅下降。
在未来,预计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选择风力发电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供应方式。
科技进步将进一步推动风力发电设备更加智能高效,同时降低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
规模化建设与关键区域开发未来风力发电项目很可能向更大规模的风电场和海上风电场集中发展。
大型风电场具有更高效的运营维护、更稳定的供电能力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海上风能资源也是未来风力发电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海上风电场能够充分利用强劲稳定的海风资源,进一步提高产能。
能源存储与智能电网建设由于风力发电受天气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未来会对能源存储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储能技术使得风能可以供应连续稳定的电力,并实现与其他清洁能源之间的互补和协同。
此外,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有利于优化风力发电资源的调度和管理。
风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地形与生态环境影响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场往往需要占用大片土地,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改变了动植物活动区域、迁徙路线和繁殖地等,进而导致物种多样性下降和生态系统失衡。
因此,在选址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干扰与社会接受度由于风力发电场通常需要建设在人口相对稠密区域周边,运营过程中可能引起人类活动干扰,如噪音、遮挡景观等问题。
此外,厂商和政府需要积极与当地社区沟通协商,在选址前进行充分调查评估并尽量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
旧设备处理与废物管理随着风力发电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如何处理废旧设备及管理相关废物是一个挑战。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报告(2023)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
本文将对中国风电产业在2023年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展望。
一、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的几年里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预计将超过3亿千瓦。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
目前,中国已建成的风电场涵盖了整个国土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沿海地区、内蒙古等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但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海上风电也将成为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的新动力。
二、风电发电量占比逐渐增加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中国风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2023年预计风电发电量将超过1.2万亿千瓦时。
这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风电发电量的增加也为中国能源供应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稳定性。
三、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技术创新一直是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技术——大直径风机技术,通过提高单机容量从而降低风电场建设和运维成本,进一步推动风电产业迈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
此外,智能化监控系统、数字化仿真模拟技术等的应用也有助于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风电产业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四、风电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由于国内风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中国的风电装备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中国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之一,一些企业还在探索更为高效的风力发电技术。
同时,国内的风力涡轮机制造技术逐渐成熟,并迅速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
这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五、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中国风电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中国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利用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风能发电国家,
在政策、融资、技术及市场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
2024年,中国的
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8万兆瓦,累计发电量达到141亿千瓦时,
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同时,中国的风电研发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中国的风电发电水平持续攀升,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而且有助
于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风电,以促进其低碳发展,为此,中国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以加快风电市场发展。
其中,新能源发电补贴政策是
一个重要的行动,特别是给新建、改造、运行的新能源发电设施提供补贴,从而改善市场结构,促进市场运行稳定,并促进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支持风电发电的经济可行性。
二、风电未来展望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发电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
的风电发电投资者,未来中国风电的发展朝着集中、大规模、经济化、高
效率、环保方向发展,未来,中国风电行业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到2024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兆瓦。
《2024年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范文
《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如风电等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风电技术正快速发展,其关键环节——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也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二、风电功率预测的发展现状1. 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的预测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风电功率预测中,大幅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2. 预测方法目前,风电功率预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统计方法和组合方法等。
物理方法基于风力发电机的物理特性和气象信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统计方法则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规律进行预测;组合方法则结合了物理方法和统计方法的优点,提高了预测精度。
3. 实际应用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国都在加强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建设,以提高风电并网和调度能力。
同时,随着智能化电网的不断发展,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风电功率预测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风力资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其次,现有预测模型在处理大规模风电并网等问题时仍存在局限性;此外,数据获取和模型训练的难度也是制约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
展望未来,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应用于风电功率预测中,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将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四、结论总之,风电功率预测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风电项目
风电项目风电项目是指基于风能资源进行发电的项目。
由于风能具有免费、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风电项目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风电项目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变得有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风能作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家,风电项目的发展迅猛,已经在能源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的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北方平原。
在这些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适宜进行风电发电。
通过建设大型风电场,政府已经成功实现了对大规模发电的目标。
同时,逐渐发展起的分布式风电项目也不断增多,为乡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提供了清洁能源供应。
二、前景展望风电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面积可观,代表着巨大的电力潜力。
据统计,全球风能发电潜能约为2.5×10^15千瓦时,远远超过目前全球电力消费的总量。
这说明通过进一步开发利用风能,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并减少污染排放。
其次,风电产业链完善,相关技术和设备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装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风电项目越来越具备经济合理性和市场竞争力。
特别是新一代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推广,大幅度降低了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使得风电项目更具吸引力。
再次,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风电项目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能源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如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风电补贴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风电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经济保障,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面临的挑战虽然风电项目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风电依赖风力资源,资源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导致发电效率无法保证。
尤其是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山区和高原地区,风能资源受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风电项目建设。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也在逐步壮大。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形式,海上风电具有开发潜力大、资源丰富、风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本文将对中国海上风电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中国海上风电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始于2005 年。
当时,中国开始着手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南海油田沿岸的风电资源。
2007 年,中国第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在浙江海域正式启动。
从此之后,中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发展迅速,经历了新的技术、新的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发电规模和装机容量也不断扩大。
2.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海上风电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以下的现状:第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 年底,中国已经累计投入了超过1.4 万亿人民币的海上风电项目,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超过10 万兆瓦。
第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在海上风电制造、运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水平逐渐提高。
比如,中国目前开发出了自主品牌的海上风电涡轮机,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表现。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中国国家能源局连续颁布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9-2035 年)》、《海上风电政策(2019 年度)》等一系列文件,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展望1.发展方向未来,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一是高效利用风能资源。
针对地形、气候、浪况等因素,加强研究实现海上风电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是加强科技innotvation。
研发出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三是提高海洋运维服务能力。
加强海洋经济发展,优先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重大领域,提高海上风电的运维服务水平。
四是政策加持。
持续性地出台有利于海上风电的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风力发电发展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风力发电发展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风力发电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等优点,因此在全球能源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为推动风力发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风力发电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全球及我国风力发电的装机规模、发电量、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现状。
接着,文章将重点探讨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对风力发电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析行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风力发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二、风力发电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
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在技术方面,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叶片设计更加先进,塔筒结构更加稳固,风能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同时,随着智能化、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风电场运营管理和维护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远程化,提升了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在产业布局上,风力发电产业链不断完善,风机制造、风电设备、风电场开发、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均得到了快速发展。
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种类更加齐全,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风电场开发项目遍布全球,尤其是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风电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风力发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风能资源
1.1 风能储量ﻫ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根据全国900 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m 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 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 亿kW。
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 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 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
ﻫ1.2 风能资源分负荷2500 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 万亿千瓦时电量。
ﻫ
布
我国面积广大,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地区。
另外,内陆也有个别风能丰富点,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ﻫ
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km 宽的地带。
三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场,但是当地电网容量较小,限制了风电的规模,而且距离负荷中心远,需要长距离输电。
ﻫ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丰富带。
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市沿海近10km 宽的地带,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加上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影响,东南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沿海及其岛屿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
然而沿海岸的土地大部份已开发成水产养殖场或建成防护林带,可以安装风电机组的土地面积有限。
ﻫ内陆风能丰富点。
在内陆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如鄱阳湖附近地区和湖北的九宫山和利川等地区。
ﻫﻫ海上风能丰富区。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部沿海水深2m 到15m 的海域面积辽阔,按照与陆上风能资源同样的方法估测,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是陆上的3 倍,即7 亿多kW,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
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经济上可行,将来必然会成为重ﻫ二、风电的发展ﻫ2.1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管理逐步规范
要的可持续能源。
ﻫ
1986 年建设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经过近20 多年的努力,风电场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4 年底,全国建成43 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1292台,装机规模达到76.4万kW,居世界第10 位,亚洲第3 位(位于印度和日本之后)。
另外,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有关风电前期、建设和运行规程,风电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ﻫ2.2专业队伍和设备制造水平提高,具备大规模发展风电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化。
ﻫ
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我国已基本掌握,主要零部件国内都能自己制造。
其中,600kW 及以下机组已有一定数量的整机厂,初步形成了整机试制和小批量生产。
ﻫ截止2004 年底,本地化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8%,设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750kW 定桨距定转速机型的能力,相当于国际上二十世纪90 年代中期的水平。
与国外联合设计的1200千瓦和独立设计的1000千瓦变桨距变转速型样机于2005 年安装,进行试验运行。
ﻫ 2.3 风力发电成本逐步降低
随着风电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发展,通过引进技术,加速风电机组本地化进程以及加强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管理,我国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的成本逐步降低,初始投资从1994 年的约12000 元/kW 降低到目前的约9000元/kW。
同时风电的上网电价也从超过1.0元/kW•h降低到约0.6 元/kW•h。
2.4 2003年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规定风电暂不参与市场竞争,电量由电网企业按政府定价或招标价格优先购买。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2003 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通过招投标确定风电开发商和上网电价,并与电网公司签订规范的购电协议,保证风电电量全部上网,风电电价高出常规电源部分在全省范围内分摊,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开发风电。
ﻫ2.5 2005 年2 月28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
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
”和“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将风电特许权项目中的特殊之处已经用法律条文作为通用的规定,今后
3.1资源ﻫ需要进行第二轮风能资源普查,在
ﻫ三、存在问题ﻫ
风电的发展应纳入法制的框架。
ﻫ
现有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按照近年来国际通用的规范进行资源总量评估,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编制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分布图,评估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
更重要的是应该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电网、道路、场址可利用土地,环境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经济可开发储量评
3.2风电设备生产本地化ﻫ现有制造水平远落后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国内定型风电机组的功估。
ﻫﻫ
率均为兆瓦级以下,最大750 千瓦,而市场需要以兆瓦级为主流。
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着技术路线从定桨定速提升到变桨变速,单机功率从百千瓦级提升到兆瓦级的双重压力,技术路线跨度较大关。
ﻫ自主研发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少,缺乏基础研究积累和人才,我国在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总体来说还处于跟踪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阶段。
目前国内引进的许可证,有的是国外淘汰技术,有的图纸虽然先进,但受限于国内配套厂的技术、工艺、材料等原因,导致国产化的零部件质量、性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国际水平。
购买生产许可证技术的国内厂商要支付昂贵的技术使用费,其机组性能价格比的优势在初期不明显。
ﻫ
在研发风电机组过程中注重于产品本身,而对研发过程中需要配套的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试验和测试手段的不完备,有些零部件在实验室要做的工作必须总装后到风电场现场才能做。
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尚未建立。
ﻫ
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这样增加了整机开发的难度和速度。
特别是对于变桨变速型风机,国内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如变桨距系统,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双馈式发电机、变
3.3成本和上网电价比较高
速型齿轮箱,交直交变流器及电控系统,都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和研发。
ﻫ
ﻫ
基本条件设定:根据目前国内风电场平均水平,设定基本条件为:风电场装机容量5 万千瓦,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 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折旧年限12.5 年,其他成本条件按经验选取。
ﻫ财务条件:工程总投资分别取4 亿元(8000 元/千瓦)、4.5 亿元(9000 元/千瓦)和5 亿元(10000元/千瓦),流动资金150万元。
项目资本金占20%,其余采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贷款期15年,年利率6.12%。
增值税税率为8.5%,所得税税率为3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0%。
ﻫ
ﻫ风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水平测算:按以上条件及现行的风电场上网电价制度,以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为标准,当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等效满负荷2000 小时,单位千瓦造价8000~10000元时,风电平均成本分别为0.373~0.461元/千瓦时,较为合理的上网电价范围是0.566~0.703 元/千瓦时(含增值税)。
成本在投产初期较高,主要是受还本付息的影响。
当贷款还清后,平均度电成本降至很低。
ﻫ
风电场造价对上网电价有明显的影响,当造价增加时,同等收益率下的上网电价大致按相同比率增加。
ﻫ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电场资源条件差别很大,甚至同一风电场址内资源分布也有较大差别。
为了分析由风能资源引起的发电量变化对成本和平均上网电价影响,分别计算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400、1600、1800、2200、2400、2600、2800、3000 的情况下发电成本见表1,上网电价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