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精神与军工文化_
小三线史韵长存 军工文化耀蒙阴
小三线史韵长存军工文化耀蒙阴
佚名
【期刊名称】《军工文化》
【年(卷),期】2024()4
【摘要】蒙阴,这片深沉的土地,见证了我国小三线建设的波澜壮阔。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在熠熠生辉。
在这里,我们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无数英
雄儿女为国家繁荣昌盛而拼搏的豪情壮志。
在这里,我们见证蒙阴人民的坚韧与拼搏,见证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总页数】1页(P51-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从“军工禁地”到“文化园地——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的产业开发策略之管见
2.“三线”精神与军工文化
3.三线军工企业文化浅谈
4.追溯军工文化遗产:“三线”峥嵘史
5.三线地区军工文化的一面旗帜——记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黎阳展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线精神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三线精神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邹丽萍【摘要】三线精神饱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
将三线精神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官兵理想信念、培育官兵战斗精神、增强官兵集体观念、提升官兵创新意识。
通过编写三线精神教案、开展现地教学、邀请亲历者讲学、利用网络学习等途径推动三线精神融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使官兵自觉继承光荣传统,庚续经色血脉,助力强军兴国。
【关键词】三线精神∣三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三线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1964年,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国防和调整工业布局,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随后,400多万科技人员、知识分子、工人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迁往西北、西南落后地区,开始了长达17年的三线建设,建设中形成了宝贵的三线精神。
一、三线精神的内涵意蕴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谱系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饱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包括艰苦创业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创新的锐意进取精神。
(一)艰苦创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三线精神的价值内核。
三线建设的项目选址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西南、西北地区。
生活生产条件没有保障,但三线建设者秉持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信仰,发挥艰苦创业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没有住的地方,“天当罗帐地当床”,搭建“干打垒”泥墙房。
没有公路、铁路,就靠人拉肩扛。
成昆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其建造难度是当时普通铁路的4倍以上,三线建设者用坚强的毅力克服了自然环境的考验,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修通了铁路,创造了世界奇迹。
(二)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是三线精神的精神根柢。
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的感召下,东北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三线建设者奔赴到西部的穷乡僻壤,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用宝贵的年华浇灌出无私奉献精神。
三线建设者默默牺牲奉献,无数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为国家研发大国重器。
传承三线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征文
传承三线精神争做时代先锋1. 引言近年来,中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那些在三线建设时期默默无闻但不离不弃的先锋们。
本文将介绍三线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探讨在当代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助力中国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
2. 三线精神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在困难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复杂条件下,为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和工业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抗战准备、地方建设和综合发展。
三线精神作为这一时期特殊环境中产生的精神力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内涵和意义:2.1 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三线精神的核心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坚持抵御外部压力和内部困境,不屈不挠地奋斗和努力。
这种奋斗精神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
2.2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三线精神的成功离不开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的支持。
在三线建设时期,无数的人们放下个人利益,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和发展。
这种精神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中需要弘扬的,在团队合作和社会发展中,倡导团结、互助和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功。
2.3 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三线精神的生活方式是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保持了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注重节约资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
3. 如何传承三线精神并成为时代先锋3.1 弘扬奋斗精神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传承三线精神,首先要弘扬奋斗精神。
我们要咬定目标,加强学习和培养实践能力,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退缩。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3.2 倡导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在当代社会中,我们要发扬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
三线军工企业文化浅谈
三线军工企业文化浅谈作者:王新建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6期“三线军工企业文化”是指三线军工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三线军工企业特征的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企业管理规范、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的总和。
其构成分为三个层面: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
三者相互联系、渗透、影响,共同构成三线军工企业文化。
当年,在党中央“备战备荒为人民”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国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三线”国防工业建设。
在“靠山、分散、隐蔽”六字方针指导下,每个军工企业都独居一处,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孤岛”。
这就决定了三线军工企业文化既具有其共性又具有其个性。
其共性集中表现在:团结协作,艰苦创业。
建廠初期,在没有公路的情况下,军工人克服困难,硬是把设施设备运到了目的地。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军工人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保持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改革技术,开拓创新。
三线建设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
三线军工企业组织科研技术小组,锐意进取,取得了技术创新的辉煌成果。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规范性的反映,承载着企业文化的内容。
三线军工企业基本都是新组建的,各企业也都先后系统地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和加强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实行半军事化,加强组织纪律性。
当时,毛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
军工企业生产武器装备,实行半军事化建制,提倡部队作风。
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由于远离城市,三线人年轻时支援三线,有的携妻拖儿带女,后结婚生子,孩子就近或在本厂就业。
这就形成了三线军工为国家“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特点,培养了他们为三线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因地制宜办学校,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有声有色。
虽然身居偏僻山区,但三线人大多来自城市,他们因地制宜,自办教育。
许多三线企业办起了职工大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班。
高音喇叭遍布在半山坡上,成为三线企业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追溯军工文化遗产:“三线”峥嵘史
追溯军工文化遗产:“三线”峥嵘史作者:非马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8期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经威为历史;但作为蕴合特色精神摇篮的工业遗产,正期待着新生。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三线建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步解密,而《人民日报》第一次出现“三线”这个词是在90年代,这使得这段历史如同当年建于崇山峻岭中的西南和大漠荒烟中的西北三线企业一样,让人只知其名、不知其详。
三线建设已经过去五十多年,我们挖掘那段“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虽然艰苦卓绝但又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是简单地搜珍猎奇,而是力图客观中肯地还原历史真相,努力探寻它在纷繁复杂历史时空中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从而理解历史与当下。
三线建设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西部建设战略。
三线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已经成为歷史;但作为蕴含特色精神摇篮的工业遗产,正期待着新生。
何为“三线”和“三线建设”“三线”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我国国防上指后方,是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官方的说法是,按照当年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从地理上划分,中国沿海是一线,中部地区是二线,西部纵深地带为三线。
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当时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实际上,三线建设的重点是八省一市,即: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全境以及河南、湖北、湖南的西部地区。
这些西部三线地区,距西边的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当年战备的特定形势下,成为最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传承三线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征文
传承三线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征文“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为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而实行的一系列战备准备和工业体系构建。
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包括了道路、铁路、矿山、工厂、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建设。
这一时期,在贫困落后的内陆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军工基地,广大劳动群众勇往直前,克服一系列艰难险阻,最终建成了成功的工程。
这种“三线精神”是中国工业化发展初期所需要的,也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环境下的真实写照。
如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于“三线精神”的定义和认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如今,传承“三线精神”的意义已不仅仅属于当时的工业化建设,而是代表了中国人民无畏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
现在的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我们同样需要发扬“三线精神”,争做时代的先锋。
首先,我们应该具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三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折不挠地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有这种精神,只有“不折腾不革命”,才有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其次,我们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三线建设”中,群众们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从而促进了“三线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今,我们在面对越来越丰富、快速变化的社会信息和竞争环境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
只有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地与时俱进,为自己和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具有担当责任的精神。
有责任才有担当,只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地成为时代的先锋。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都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传承“三线精神”是我们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做的。
只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才能把“三线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推动时代发展和进步的贡献者和领袖。
“三线”精神永远是强化文化自信的思想动力
“三线”精神永远是强化文化自信的思想动力作者:来源:《中国军转民》2019年第10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守望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今后军工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越来越大,而蒋介石集团也随时准备反攻大陆,美国侵越战争更是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形势下,毛主席提出了“要准备打仗!要准备早打、大打”,“不要怕打碎了坛坛罐罐,打完仗后再重建家园”。
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依据“三线”建设的总体构想,确定了“三线”建设的方针,即三线建设要“大分散小集中”要“靠山分散隐蔽”,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也打不烂,炸不垮。
毛主席非常关心“三线”建设,指出:“三线”建设搞不好,他就睡不着觉,就是骑着毛驴也要到三线来看一下。
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数十万年轻知识分子、复转军人、熟练技工告别家乡父老,带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自豪感,来到西部荒山深沟,依靠自己的双手,修厂房,建住宅,扎根山区,“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为落后、偏僻的西部山区,送来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之光。
“三线”建设正是新中国军工建设的生动写照。
提起军工行业的“三线”建设,亲历人员自豪感常溢于言表。
一方面,以“两弹一星一艇”为标志的辉煌成就奠定了确保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的基石;另一方面,和其他行业的“三线”建设一样,也为改变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布局,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这样评价道:中国的“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进步了整整50年!因此,谈到我国军工行业文化,人们一般会不假思索的将其与“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联系起来,可以说这已成为一种深厚意识决定的条件反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我国军工行业诞生于忧患的时代特征有关,与我国军工行业草创时期的一穷二白的基础及国际国内环境有关,与我国军工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其柔弱的肩膀就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有关。
三线文化总结汇报
三线文化总结汇报三线文化总结汇报一、引言三线文化是指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积极提倡的一种工作作风和文化精神。
三线文化以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那个特定年代下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追求。
本次总结汇报将主要介绍三线文化的来龙去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现今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二、来龙去脉三线文化的提出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的特定环境。
当时,面临着日本侵略以及国内贫困的双重压力,中国政府决定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建设战略,为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倡导了三线建设,即在国家边远地区建设各种工业设施,这些工业设施往往位于山区、草原等条件艰苦的地方。
这一建设策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工作作风和文化精神来鼓励和支持人们积极参与其中。
三、核心价值观1. 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是三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当时,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毅然投身于艰苦的工作岗位。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三线建设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劳动者们以国家利益为重,无论是从事建设工作还是生活条件,都坚守着无私奉献的原则。
2. 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三线文化的另一个核心价值观。
三线建设相对边远地区的艰苦条件下进行,劳动者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生活条件。
然而,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积极迎接挑战,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和推崇。
3. 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是三线文化的第三个核心价值观。
在三线建设中,绝大多数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之上。
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们不计报酬、不计较劳动时间和辛劳,默默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对现今社会的影响三线文化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弘扬国家精神三线文化作为一种充满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弘扬国家精神,提高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三线”精神,是指在国家战略部署中,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工业布局战略。
这一战略在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工业化建设的热潮,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曾经辉煌的“三线”精神似乎有些被淡忘。
在当前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下,让“三线”精神再次发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重新认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最早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是指在国家面临外部压力和威胁时,对重工业、军事产业等关键领域进行战略性分散布局,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这一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形成了以长春、哈尔滨、沈阳等城市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不但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曾经辉煌的“三线”工业布局逐渐式微。
一方面,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三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使得这些城市的竞争力逐渐丧失。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也使得国家对“三线”经济支持的力度减弱。
曾经辉煌的“三线”精神似乎有些黯然失色。
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新认识“三线”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使得重工业和军事产业再次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焦点。
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加强国家的制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重振“三线”精神可以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重新注入活力和动力。
重新认识“三线”精神,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关注,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重振“三线”精神的信念和意志要让“三线”精神再发力,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这一信念和意志来自于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高度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上的一种“战略性”挑战,无论是从海洋国防、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来看,都需要我们加强国家的制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1. 引言1.1 三线建设的背景三线建设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中国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困境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当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苏冷战加剧,中国面临外部压力和威胁。
国内经济步伐缓慢,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明显,生产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工业化和军事化来加强国防力量。
三线建设应运而生,以解决国内资源分配不均和国防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国家整体实力和战备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制定了“三线”战略,即以重要的内陆工业区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三大战略性支撑点,实现军民融合发展和资源整合。
这种策略性的调整,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为国家后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线建设的背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是应对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困境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三线建设的定义三线建设是指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为实现国防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实施的重要战略。
三线建设是根据国家安全需要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主要是在南北战线之后建设了以西南、东北、西北三个方向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三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防设施相对安全的内地地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工业基地,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三线建设的基本思想是在军事上依托山川地貌,以分散化和备战状态为原则,以地下防空工事等为主要军事设施,加强国防能力建设,以应对可能的全面战争。
三线建设是中国国防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
1.3 三线建设的重要性三线建设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保障国家安全是我国发展的首要任务。
三线建设作为我国国防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基础,能够保障国家在面临各种挑战时的自主性和自主权。
三线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三线建设,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上世纪50年代通过“一线”工业基地和城市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开始启动“三线建设”工程,即在内陆、山区、偏远地区建设大量的军工和民用工厂、设施,以分散敌方轰炸的目标,保障国家安全。
三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国策工程,它是中国知识分子辈出、国家民族自力更生的产物,彰显了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工业意识,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传承的一种宝贵的文化传统。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初期。
当时,美国和其盟国的军事人员和设备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使得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和长江流域陷入了严重的威胁之中。
中国北京城和东北的一些大城市成为敌军拿手的目标,当时,中国军队与敌人在一线疆场遭遇,交战十分激烈残酷。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必须加快国防工业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以增强抵御外敌的能力。
随着“一线”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中国政府意识到全国工业在经济上、军事上、国家安全上的严重不足,人民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在战争中,满洲地区和东北的工业基地在经济上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各种军事设备、战略物资的交通运输过于集中易受其害。
这就需要国家发展新的工业基地,建立军工和民用工厂设施的重要生产中心。
中国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和地理实际情况,颁布了三线建设方案,自内陆向西部山区、边疆地区分流化建设。
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实行经济转移的计划,三线建设的历程实质上就是一项全国工业分散和布局的过程。
这个工程由中国人民政府及其军事部门,经济部门、工业部门,和军民工程部门共同制定并实施,从而形成军民结合的协调联合的建设工作,是一项全国的房产计划。
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这个工程确已有了明显的成效,不仅仅为中国的国防工业建设和扩大生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实施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了许多艰难险阻,但政府决心有力,民众团结协作,不惜重金、精力、人力进行战胜了一个个难题,赢得了三线建设中的辉煌胜利,显然,中国的敌人也深深感到三线建设的伟大。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及精神内核“三线建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一项伟大战略工程。
这个名词来源于中国建设部对地形的划分,一线指的是沿海地区,二线指的是内陆地区,三线就是指的是更为偏远的边远地区。
因为三线地区通常地处边远山区、沙漠或丛林区域,对经济建设而言极为不利。
在当时的中国,正是这些地区成为了国家安全与经济建设的关键战略领域,于是“三线建设”成为了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重点之一。
“三线建设”的缘由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在当时中国正身处内战后的艰难岁月,生产力的全面恢复成为了国家的迫切需要。
与此国际形势也极为严峻,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压力,因此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加大对内陆地区的经济建设力度,以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三线建设”战略开始逐渐展开。
“三线建设”始于对内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这些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内陆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国还加大对内陆地区的工业设施建设力度,以减轻沿海地区的工业生产压力,提高国家的工业产能。
这些举措促进了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除了经济建设外,“三线建设”也着力加强对内陆地区的国防能力。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需要保障自身的国防力量,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中国在内陆地区加强了军事基地和军工厂的建设。
这些举措改善了中国的国防布局,提高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在精神内核方面,“三线建设”的精神是勇往直前,顽强拼搏。
建设三线地区的工作是极其艰苦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石器时代的简陋设备,地处边远的山区更是能见度低安全系数高。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中国的工程师、建设者们毫不畏惧,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地开展三线建设工作。
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三线地区的兴盛与发展。
“三线建设”精神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念。
三线精神的内容
三线精神的内容
三线精神是指毛泽东提出并总结的第三线建设的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自力更生:指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国家要以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不依赖外援。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面对的敌人非常强大,国际援助也非常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敌人。
自力更生的精神要求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厂不失火神不离身:指在特殊时期保守国家机密和保护国
家利益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提出三线精神时特别强调了保守国家机密的重要性。
他说:“厂不失火,神不离身;机密工作,切切莫记丢。
”这是因为在特殊时期,国家面临敌人的威胁和
挑战,必须保护好国家机密,避免敌人的渗透和破坏。
3.艰苦奋斗:指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全国人民要努力工作,
勇于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在第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物质短缺、生产条件恶劣等。
因此,全国人民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吃苦、吃苦耐劳,尽最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线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指导中国经济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三线精神”是指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为应对重大国防需求而在内陆地区开展的军民工程建设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作风和培育的创新意识。
这些工程项目在缺乏现代化技术和条件下,经过无数人密切协作、矢志不渝的奋斗以及无数次艰难险阻的攻坚克难,最终成功建成。
这一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源远流长,不仅衍生了一些优秀成果,更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们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今中国已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在空前快速的发展中,但是我们也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三线精神”,科学的运用三线精神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共同开创新的辉煌。
首先,“三线”精神是一种勇毅果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创新之路上,我们需要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新的思路与方案。
同时也需要面对困境,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和策略,我们要在相对的压力下,保持我们的耐心和决心,向困难挑战前行。
其次,“三线”精神是一种创新意识。
在科技进步的时代,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核心要素。
只有保持创新意识,并与新的技术相结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甚至赢得市场。
同时,创新精神也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追求和眼光。
我们必须掌握新的机遇,瞄准优秀市场,并且寻找不断发展的机会。
最后,“三线”精神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挥“三线”精神中,不仅需要个人英勇奋斗,更需要融入到团队和协作中。
这种集体主义观念表明,只有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建立出成功的企业模式。
团队合作应该成为我们开创未来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发挥“三线”精神,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从这个历史时期中学习借鉴,珍惜和发扬我们的优秀精神特点,结合时代的需要,不断进步。
让我们牢记“三线”精神,坚定信念,以更高的目标去追求。
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前进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和财富。
“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上)——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上)——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作者:冀中仁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8期1964 年到1978 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作为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三线建设给人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多多。
笔者因有着数年在三线深山军工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三线建设有着更多更深的感受、认识和记忆。
冀中仁1964 年到1978 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 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 多万,安排了1100 个建设项目。
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立起战略大后方体系,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做了必要的准备,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表现的艰苦奋斗精神,造就的“三线”军工文化,都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是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协调。
鉴于此,国家着手对三线建设进行了持续的调整改造,使三线建设必将以其独有的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国家战略基地建设,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由“吃穿用”向战备转变。
1964 年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前前后后,中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直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的156 个大型骨干项目中,航空、兵器、电子、造船等国防工业项目就占41 个;“二五”计划期间,国家相继安排大型国防工业建设项目44 个;“三五”计划期间,在辽阔的三线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国防科研、生产基地。
勿忘三线建设
勿忘三线建设弘扬三线精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突然撤走在华专家,中断对华援助,并在我国北部边境线上陈兵百万,随时准备进犯我国。
与此同时,美国侵略越南,直逼我国,并在我国东南沿海怂恿蒋介石搞所谓“反攻大陆”,我国受苏美两国南北夹击,时局剑拔弩张,形势动荡不安。
开国领袖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大三线建设方针。
所谓“三线”,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
三线建设分两大片,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
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两大片为大三线,中部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建国以来第一次最大规模的以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为主的中国大三线建设,拉开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序幕。
永载史册的三线建设那个年代党中央对三线建设高度保密,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遵照毛泽东提出的“靠山、近水、扎大营”、“建设小城镇”的选址建设方针。
三线企业建厂选址都严格按照“靠山、分散、隐蔽、钻山洞”的原则。
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是三线企业的共性。
为了保密,企业名称也十分革命化、大众化。
2013年6月上旬,我作为《三线风云》一书的编委,参加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钱海皓中将,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春才带领的三线调研组到贵州省,对六盘水市煤矿、钢厂、开发区等进行参观调研并座谈,深入了解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革、转型与发展。
在六盘水,三线企业水城矿务局称为“大河农场”,下级机构称为生产大队、生产队;水城钢厂称为“林场”;电力部门统称“渔场”。
有关抢救性保护“三线”军工文化议案
有关抢救性保护“三线”军工文化议案
关于抢救性保护“三线”军工文化的议案
舒城县是“三线”军工文化大县,可以说“三线”军工文化,是舒城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建筑和设备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都在慢慢消失,因此,抢救性保护“三线”军工文化迫在眉睫。
1.打造“三线”军工文化,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河棚镇离万佛湖风景区和四支队遗址都很近,打造“三线”军工文化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3.河棚镇岚冲村是原先锋机械厂所在地,厂房和相关设备保存较为完好,并且近几年来,岚冲村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已具备打造“三线”军工文化旅游基地的条件。
为此建议:由县发改委、县文旅体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考证,并给以资金支持,助力河棚镇抢救性保护并打造“三线”军工文化。
第 1 页共 1 页。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
让“三线”精神再发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经有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即“三线建设”,其目的在于加强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
这项战略的实施吸取了先进的玛格农原则,将重要军事生产、矿产资源、新兴工业等布局在较为安全的内陆地区,形成了一条横跨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三大区域的重工业线。
“三线建设”是当时的一个壮举,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所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斗,它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拼搏精神,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然而,随着国家发展的快速进程,人们往往会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与挑战,纷纷追求物质富足和精神享乐,并逐渐失去了勇气和拼搏精神。
现在,世界面临着诸多挑战。
新冠疫情的爆发、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危机等问题给全球带来了重重困扰。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振奋精神,拾起“三线”精神,不断发力,向前迈进。
第一,“三线”精神教育我们勇往直前。
过去,三线建设工程面临着来自贫困地区的诸多困难。
人们必须要克服它们,确保完成这项重任。
如今,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职业,我们需要用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尽管这些困难可能看上去比较无法逾越,但我们只有立下“必胜”决心,迈出坚实的一步,才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
第二,“三线”精神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起优秀的品格。
三线建设工程需要人们在其他条件并不完全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
这需要他们思考和管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能够让他们成为出色领导者,具有高度的情感智商和智慧。
我们也需要树立起同样的优秀品质,才能够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三线”精神教育我们坚守信念,不断追求进步。
在三线建设时期,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以及工业发展。
他们用极大的热情和努力,不断实现了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工业的先进发展。
今天,我们需要同样的精神,专心致志,在我们自己的领域中努力创新,不断追求变革和进步,推动自己和社会的发展。
总之,“三线”精神是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fenc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39
工人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样一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信邪、不 的军工科技体系。几代军工人奋斗的
怕压的那么一股气、一股劲,在戈壁、在深山,用激情浇铸起共和国的军工基 集体成果,无形中融入了一个崇高的
础,创建了共和国的军工体系。因此,也用激情熔铸出了“艰苦奋斗,奋发图 灵魂:“自力更生,奉献报国”。
追 (一)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先进性 工之魂在于铸剑强国。我国军工行业
过去,我国军工行业靠自力更生
公
求 卓 文化方向
就是为实现伟大的强国梦想而建立起 建立起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
司越
我国军工行业文化建设必须按照 来的。当时,在那样菲薄的物质基础 又靠自主创新大大提升了军工科技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遵循马克思 上,我们铸出了神剑,成功地打破了西 市场竞争能力,这种敢为天下先、敢于
报国”的现实意义
责任意识教育。从这两方面注入实干
(二) 强化“改革创新,开放进取”
现在,经营行为观的不实,已成 精神,塑造军工行业经营行为观,对
的发展意识
为一种社会通病。如对国家作假、对 军工行业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
军工行业经过近 3 0 年的改革洗 职工不义、对用户无信等,导致商业 实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 必须继承几辈军工人创造的光荣传统 在我们提自主创新,这实际上是对自
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融入 和精神遗产,把军工人特别能吃苦、特 力更生的发展和延伸。可以这么说,没
军工科研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增强文 别能战斗,艰苦奋斗,奉献报国等代表 有自力更生,军工行业就动不了追赶
建设第一流军工文化,主要应从
的科技性文化品位
人类丰富想象的奋斗史诗。几代人不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军工文化, 管是身经百战的军旅精英,还是学富
38 Defenc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航中
天 伺 服
国 运
精 神
载
-
诚火
信 坚
箭
韧技
精 细
术
公
司
何为“三线”精神?
的。当时国内环境是百废待举、一穷二
首先,从时代烙印来看,“三线”精神产生的时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 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中国年轻
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的时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充满着生命的激情 的军工人响应共和国缔造者们的号召,
而走向世界,100 多年的强国梦想开始充满希望而走向现实。共和国的缔造者们 挺起民族的脊梁,不看别人的颜色行
业发展,为国防提供更高的现代化科 先进科技发展目标实现。
实实在在发展我国的军工科技,仍显
技装备呢?这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得非常必要。
械公 司勇
文化支撑问题。 笔者认为应具备以下 (三)必须突出铸剑强国的行业性
有 限
于 创
五个方面的品质: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灵魂
(五)必须彰显敢为天下先的创新
军人之魂在于敢于亮剑卫国。军 性文化特质
发展,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严重挑战, 济方法、用行政强制方法管理人才、管 它对我们克服今天快速发展中产生的
适应我国新军事变革、打赢高科技条 理科技创造性劳动的不足,形成具有 或多或少的浮躁思想和行为,力戒浮
件下的人民战争的需要,推进军工行 自身特色的文化管理,保证赶超世界 华的选择和追求,认认真真抓好改革,
们富则思进。前者可称为“0 位”精神, 工自觉的发展意识,让改革的措施、手 神,已显得非常迫切。对此,必须在
后者可称为“进位”精神。 把明天的起 段、工具更具人性化,形成“以人为本” 两方面来矫正经营行为观。一是将
点归位到“0”,继续用昨天“艰苦奋斗, 的文化认同,保证科技产品与科技人 “做实”作为经营的灵魂,从文化上
文化,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成就人、 明。
“敢为天下先”,没有这一理念支撑,我
培育人放在第一位,把人才第一资源
国军工行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令世人
的开发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的思想 (四)必须弘扬克难发展的史诗性 瞩目的成就。
导向功能。
文化精神
我国军工行业的创业发展过程有 第一流军工文化该如何打造?
(二)必须具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着近乎神话的文化表现,是一部超越
设和生产生活中,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形成了水乳交融的生存关系。当地淳朴的 的成色,也就是发展的品质。“三线”精
民风、古老的民俗、独特的民情所构成的浓郁的地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抱 神的源头活水是革命文化,来自于共
团求存,苦乐同搏”的共同意志。
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但它又经历了上
第三,从环境特征来看,“三线”军工企业作为我国军工行业的一个缩影, 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持续经济改革
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表现出“拖 一典型特征的军工文化,首先所需要 起了共和国一座座军工科技发展的丰
不垮、打不乱”的顽强生存力和持续发 的是必须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碑。这一长期克难发展的历程,是物质
-
江 企企 西 业业
目精
信 标神 达 打以
造人 现为
长 代本 制
林 造真 业诚
机 强服 优务
-
展力。
重知识劳动的价值,尊重人才的价值” 技术基础不断积累的苦旅,是文化精
放在首位,培育与世界卓越科技型企 神内涵不断升华的苦旅,具有史诗般
我们需要的军工文化什么样? 业接轨、具有挑战力量的人才价值观, 的震撼力。这一文化精神,对今天的军
面对 21世纪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 克服现实某种程度上存在的单纯用经 工科技发展仍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文北
京化
理
念时
“三线”精神与军工文化
-
用 芯 创 造
代 民
芯精
芯
将“两弹一星”精神和“三线”精神联系起来,可以说这已成为
科服
务
一种深厚意识决定的条件反射。 这与我国军工行业草创时期的一穷二
技
白的基础及国际国内环境有关,与我国军工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其柔弱 的肩膀就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有关。
有
限
& 王运斌
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由马 方强权的核讹诈、经济封锁和高技术 向西方强权说“不”的精神,是我国军
克思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指 垄断,建立起了自己完整军工科技体 工科技创新动力之所在。
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军工文化作为 系。铸剑强国已成为融化在军工人血
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还需不
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必须在 液中的精神和灵魂。突出这一灵魂,就 需要自力更生呢?回答是肯定的。现
强”的伟大精神。
第四,从发展品质来看,“三线”
第二,从地域特色来看,“三线”是按国防的需要划定的一个特定的战略区 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积淀性,而且还
域,作为“三线”布局的军工企业,根据战备的需要,当时都远离城市建设,分 具备良好的延展性。文化的积淀性映
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在这一特定的地域里,“三线”军工人在长期的建 射出文化的底蕴,延展性折射出文化
是在西方强权对新中国进行政治封锁、经济禁运和军事扼杀的条件下建立起来 的洗礼,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在
Defenc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37
C ultural construction 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产生的数以万计的乡镇 是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先进文化。 五车的科技大师,不管是刚换下军装
和研
谐究
院
第
十
八
研
究
所
(一) 科学界定“艰苦奋斗,奋发 礼,已形成了深厚的“改革创新,开放 贿赂成灾,经营信用缺失,等、靠、
图强”的现代价值
进取”的新的发展意识。但现实存在问 要、骗、贿,欺、诈、卡、压、欠已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是让我 题是忽视人的发展、忽视管理的人性 成为某些不法经营者的主要经营手
化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形成先进的军 文化灵魂的东西加以提炼,使军工文 的“步”,没有自主创新,军工行业就
工行业文化,引领整个军工行业的不 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生动、底 失去了超越的“腿”。不管是自力更生,
断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先进军工 蕴更加深厚、行业特征和形象更加鲜 还是自主创新所体现的行为理念是
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向世界强权说“不”的强国之路。要在 100 多年动 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扬中国工
乱的废墟上重建共和国经济,要在世界强权虎视眈眈、甚至想将新中国扼杀在 人阶级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摇篮中的封锁条件下建立起共和国的现代军工,谈何容易。但共和国年轻的军 的大无畏精神,建立起了自己的完整
们穷则思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化、忽视人文的作用已严重地侵蚀着 段,“自力更生,奉献报国”所倡导
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物质生产已经丰富, 发展的凝聚力。这种现象迫切需要军 的实干精神已被他们忘记。因此,唤
生产力水平已有很大提高的今天,让我 工行业必须改变旧作法,唤醒广大职 醒诚信经营意识,再造信用经营精
企业,许多都没有逃脱“昙花一现”的 它的特征具有追赶性、超越性、高目标 的解放军战士,还是初出校园的莘莘
生存宿命。而“三线”企业靠“军转民”、 性和高品位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学子,他们在荒漠戈壁、深山大川,硬
靠深化内部改革,象火中凤凰,获得再 力。 建设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 是靠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斗志建立
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来实现今天的高 才双优双产,实现行业与职工的共同 重建军工行业经营信用,按“八荣八
度。这种体现“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内 发展、和谐发展。
耻”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