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合作、交流、学习,并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们将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某个目标的基础上,将某些人组织成为一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个目标。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是明确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任务、一个项目或者一项学习内容。
只有明确了目标,小组成员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且更好地协作完成任务。
2. 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各自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承担相应的任务,以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3. 交流沟通: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
通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4. 互相支持:在小组合作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
只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整个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合作的力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组织学生成为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
2. 课外活动小组: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成为小组,一起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课外活动小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研究小组:在开展课题研究、科学实验等方面,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研究小组,一起探讨问题、设计方案、完成实验。
通过研究小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合作研究、科学探索的能力。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建立小组制度。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由多个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应具备不同的特长和能力,以便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和促进。
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项目。
小组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相互沟通和合作意识,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
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习惯于小组学习的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作业、项目报告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优势和乐趣。
班级活动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制定小组规则。
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一份小组规则,明确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小组成员的行为。
小组规则可以包括小组活动时间、讨论方式、决策方式、分工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小组规则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选每周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和表彰;评选优秀小组成员,进行个人奖励和表扬。
也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违反小组规则或不履行小组义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应包括建立小组制度、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制定小组规则和建立奖惩机制等。
这个方案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享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并被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并通过积极的互动来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一、角色分工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例如,可以指定一个小组成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工作;另外一个成员可以担任时间管理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学习活动的时间进度;还可以有其他的成员担任记录员、讨论主持人等角色。
通过明确角色分工,可以使小组合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二、问题解决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小组的学习任务是解决一个给定的问题或挑战。
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合作,集思广益,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下的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协助,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讨论对话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一个特定的话题,并通过对话来交流和分享观点。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提供解释和支持材料,同时也可以回应和批判他人的观点。
这种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学习任务分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分组,并各自承担一个特定的学习任务。
例如,一个小组成员可以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另一个成员可以负责制作相关的展示材料,另外一个成员可以负责撰写报告等等。
通过合理地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角色分工、问题解决、讨论对话和学习任务分组等不同的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培养重要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推进方案
XXXX中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推进方案根据邹城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学习型课堂”建设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的生源状况和班额情况,确定我校本学期的课改研究主题为“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
加快构建“民主平等、积极参与、同帮互助、共同发展”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努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建设目标。
为使教改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尽快取得成果,特制订本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为抓手,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共同提高“十六字为核心理念与基本原则,在充分学习、借鉴既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校特点的教改新思路,迅速实施并尽快总结出经验与成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帮扶功能,搭建“小组合作成果”的展示平台,最终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和小组、班级整体成绩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管理层次。
二、推进步骤1 .制定方案,监督执行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教导处制定《XXXX中学“构建小组合作教学与管理模式”推进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及推进的步骤、措施,经学校研究审定后公布实施。
根据各年级推进情况,适时召开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会议。
学校领导、教导处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按节点检查、督促、考核与指导年级、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工作,推动《方案》的落实和小组合作研究的推进。
2 .深入学习,积极推进学校、教导处、年级和各备课组长搜寻有关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提供给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备课组学习;推动年级利用年级会、备课组教研时间开展学习与讨论,并要求记好教研记录笔记(也可以记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或实践构想,与同事交流分享)。
提升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帮助教师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督促教师勇于课堂实践和探索,鼓励教师总结经验和创新思路,提供教师实践的条件和展示的舞台。
3 .年级负责,统筹安排各年级主任为本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推进方案》的主要负责人。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组织架构下,通过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协调沟通等方式,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组织或团队目标的管理方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不仅关注个体的工作表现,更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提高整体绩效。
1. 强调分工合作:小组成员通过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
2. 强调信息共享:小组成员之间要积极分享信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 强调协调沟通:小组成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冲突,保持团队和谐。
4. 强调目标导向: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实际运用案例:1. 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上,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课外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增强团队主义精神。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小组讨论、小组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自我,同时也增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师管理:在教师管理上,可以将教师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小组负责管理不同的班级事务,比如一个小组负责活动组织,一个小组负责学生纪律,一个小组负责教学安排等。
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分担管理压力。
可以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会,让教师们分享教学心得和管理经验,共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以上几个案例只是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部分应用,实际上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小组成员角色明确: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明确分工,避免出现角色不明确、任务重叠的情况,影响小组合作效果。
小组课堂合作管理制度
小组课堂合作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制定了小组课堂合作管理制度,以规范小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综合素质。
第二章小组组建1. 小组的组建(1)师生共同组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组建小组。
(2)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学生成员应该是异性,不宜过多相同性别的组员。
(3)小组组名:每个小组应该取一个有意义的组名,以便区分和展示小组的特色。
2. 小组长的选举(1)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积极主动,负责协调小组内部事务,帮助组员解决问题。
(2)选举程序:小组成员通过民主投票方式选出小组长,并在学期结束时重新进行选举。
第三章小组合作方式1. 小组合作任务(1)教师指定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要求,为小组分配任务,组员应该按时完成任务,并提交给教师。
(2)自主选择任务:小组也可以自主选择任务,课后讨论,确定小组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2. 小组合作规则(1)尊重他人: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得出言不逊,不得侮辱他人。
(2)团结合作:小组成员应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不得落单,不得搞小团体。
(3)坦诚沟通:小组成员应该坦诚沟通,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得憋在心里,造成误会。
第四章小组管理制度1. 小组考核制度(1)个人评分: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监督,每个小组成员应该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组员进行评分,不得轻易给予高分低分。
(2)小组评分:教师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2. 小组奖惩制度(1)奖励措施:对于按时完成任务,积极主动,成绩优秀的小组,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表扬奖。
(2)惩罚措施:对于拖延任务,懒散无为,成绩不佳的小组,可以给予口头批评,降低小组评分等惩罚措施。
中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推进方案
中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推进方案一、背景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和构建自己的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然而,在中学教育中,还存在着学生被动听讲、缺乏合作意识和互动的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三、推进方案1.设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程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可以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程。
该课程可以包括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研究、小组合作讨论和任务实践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
2.鼓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任务,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可以设置合适的小组学习区域,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和设备,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可以提供项目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5.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合作努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预期效果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合适的分组方案和管理措施。
下面将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学的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1.分组方案:(1)兴趣与能力分组:将学生按照兴趣和能力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对所研究的主题感兴趣,并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异质性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进行分组,即在一个小组中组合具有不同学业水平和能力的学生,以便于他们相互学习和互相补充。
(3)友好关系分组:通过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学生分为愿意一起合作学习的组员,并尽量避免将不合得来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小组。
2.管理措施:(1)明确目标和任务: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老师应该清楚地向学生阐述学习目标和任务,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和角色,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
(2)设置小组规则:学生在小组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互相尊重、公平合作、积极参与等。
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这些规则,并在学习过程中监督和引导学生遵守。
(3)合理分工:在小组中,每个成员应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任务分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为小组任务做出贡献,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协助。
(4)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合作学习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学会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和协商意见。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沟通技巧和工具,如讨论指南、沟通规则等,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5)定期进行评估: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进行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和自我评估,以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并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支持。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和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组方案和管理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而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在初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具体实施方案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描述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理论基础1.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
其理论基础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学习是社会的过程,学习者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构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协作学习理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潜在地改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是值得推广的学习方式。
三、实施方案1. 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通过老师的组织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
每个小组成员的比较均匀,确保每组的学生素质差异不大,以便学生在分工合作时能够更好地互相补充、协调配合。
分组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个小组成员的水平比较均衡;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小组能够有所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包括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型小组合作学习两种。
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老师所交代的任务。
问题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老师将问题提出,小组内成员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具体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确保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有所发挥。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打造高效课堂,特订立本《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促进学生的自动参加和深入学习,提高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本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本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学生参加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包含课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试验报告等。
三、小组组建和管理1.小组组建: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构成,学生可依据自己乐意和兴趣选择组队,也可由老师布置组队。
2.小构成员责任:每位小构成员应按时参加小组活动,乐观参加讨论、共享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小组长选举:每个小组应选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的学习进程,监督小构成员的工作。
4.小组评价:每学期末,小构成员可以对本身的小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含合作态度、工作贡献等,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绩效考核的参考。
四、小组学习流程1.学习目标确定:小构成员在老师引导下,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位成员了解任务要求和学习目标。
2.学习资源调查:小构成员协作完成对相关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包含文献、资料、案例等。
3.学习方法选择:小构成员应依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共同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确保学习效果。
4.学习讨论和共享:小构成员应定期进行学习讨论和共享,每位成员应乐观参加讨论,共享本身的观点和经验,促进思想碰撞和共同进步。
5.学习成绩整理和呈现:小构成员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学习成绩,并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如PPT、报告、展板等。
五、小组合作行为规范1.相互敬重:小构成员应相互敬重,不得嘲讽、贬低或鄙视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2.公平分工:小构成员应公平分工,依据个人专长和兴趣合理调配任务,确保每位成员有参加感和成就感。
3.任务承诺:小构成员应定时完成本身承当的任务,不得拖延或推卸责任,确保小组整体任务的顺利进行。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和领导。
其基本原理包括:1. 围绕目标展开合作:小组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或团队的共同目标,因此小组成员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合作,并共同努力实现。
2. 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在合作中会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通过分工合作实现整体的提升。
3. 互相协作、互相促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互相促进,共同实现目标。
4. 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小组合作鼓励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小组合作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或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 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引导学生们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团队合作氛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集体中做出贡献,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通过相互的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4.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虽然有着很多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1. 如何合理分组: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和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协作顺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专门的任务和责任,需要互相配合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
一、小组成员的选拔1.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成员可以是同学们自主组成,也可以是老师分组安排。
建议每个小组成员人数在3-5人之间,这样方便协作和讨论。
2.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在组建小组时,可以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为其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秘书、研究员等,以便更好地协作和分工。
二、小组任务的确定1.小组任务的明确为了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需要明确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这些任务可以是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也可以是小组自主选择的研究课题。
2.小组任务的分工在确定小组任务后,需要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和责任,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拖沓”和“懒惰”的情况。
三、小组学习的方式1.小组学习的形式小组学习可以采用讨论、合作、研究等形式,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学习可以通过线下讨论或线上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
四、小组学习的评价1.小组学习的评价标准在小组学习结束后,需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成绩统计等方式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学习的反馈根据小组学习的评价结果,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合适的反馈和建议,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小组学习的管理1.小组学习的指导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定期检查和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小组学习的激励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如优秀小组奖、最佳组长奖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前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良好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制度。
组建小组阶段1:确定小组人数小组的人数应该在3-6人之间,建议以3-4人为宜。
人数太多,容易产生团队分化;人数太少,难以发挥团队协作的效果。
阶段2:组建小组小组的组成应该避免单纯的亲缘关系、同班同学或好友多聚在一个小组,应该尽可能打破同班同学、班级划分,让其跨度越大越好,尽量达到不认识彼此的状态,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阶段3:确定小组角色在组建小组时,需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如组长、秘书、财务主管、时间主管等等。
这有利于小组成员明确主要任务,合理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小组阶段4:规划小组任务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前,需由小组成员商定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等。
小组成员首先要确定小组任务的目标,再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策略。
阶段5:小组工作评估教师可以利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评估小组工作,如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填写一个反馈表格等。
在反馈表格中,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表现打分或者自我评价,同时也要评价其他小组成员的表现。
这种评估方式不仅可以评估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还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自评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阶段6:小组教学小组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是一种将课程和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有效方式。
在小组教学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一起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阶段7:小组成员的权利每个小组成员有平等参与、表达意见等权利。
阶段8:小组成员的义务每个小组成员应有承担工作任务、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等基本义务。
结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才能确保学习效率的提高。
从组建小组到小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等,都需要有详细的规定。
这里提出的管理制度只是一个基本参考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1.引言2.组建小组2.1.组建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可以根据年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
2.2.组长选举: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学习活动,并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
2.3.更换小组:根据学生成绩和合作意识等因素,适当调整学生小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3.1.设定学习目标: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
3.2.讨论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资料的分享和讨论,互相交流并解决问题。
3.3.合作实践: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如调研、实验等。
3.4.汇报和总结:每个小组对学习活动进行汇报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4.学生的权利和义务4.1.学生的权利:每个小组成员有权借鉴和学习其他组员的经验和知识,有权与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2.学生的义务:每个小组成员应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进行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其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5.教师的角色和责任5.1.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
5.2.学习资源支持: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资料,并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相关学习工具和技能。
5.3.评价和反馈:教师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针对学生个体和小组整体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6.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6.1.学校监管: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学习管理制度,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监管和管理。
6.2.教师评估:教师对小组学习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6.3.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7.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建小组、设定学习目标、讨论交流、合作实践和汇报总结等活动,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协作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如何更好地管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则成为了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管理模式、小组工作规则等多个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1、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具备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团队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二、小组管理模式小组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进行管理,以及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这里提供几种小组管理模式供教师参考:1、完全自治模式:完全自治模式讲的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小组工作规则、任务分配、讨论形式等。
教师仅仅担任督促学生学习的角色,不参与具体的小组学习管理。
该模式在学生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上有比较好的培养作用,但如果小组内部出现矛盾,教师应该及时介入解决问题。
2、委托管理模式:该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小组管理规则,然后交给教师审核。
教师可以在审核过程中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但最终管理权还是交由学生。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发挥学生自主权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学生之间的过度争吵。
3、协商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任务分配和讨论形式等。
该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组学习的实践。
三、小组工作规则的制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工作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可以规范学生小组学习的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前言在现今社会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教育领域,取代了传统的个人学习方式。
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高校课堂中,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们的选择。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整体效率往往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同学可能会被其他事情分散了精力,有的同学可能在团队中表现不佳,从而影响其他成员的学习成果。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管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需要建立一系列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
一、小组设置1.学生自行组队:学生可以自行自由组合不超过7人的小组或者由老师安排。
2.合理分组原则:小组成员应以志同道合,目的相同,能力上相近为原则进行分组。
3.固定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一般不宜过多更换,如果必须换组,也要在学期末前完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管理制度1.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应按照组员的特长、能力、倾向等方面,合理分配组内角色,促进任务执行的高效率。
2.任务分配原则:小组成员在任务分配中应不失公正,强调自愿原则,其任务量应根据组员能力和负责度来分配。
3.任务分配时间:小组成员应在开始任务前明确文档、PPT、课件、通讯录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并在任务展开的过程中每日进行任务进度的汇报和沟通。
4.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在任务分工时,应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和优势分工,而不是一味地根据任意因素进行任务分配。
5.任务进度追踪:小组成员应在任务进展过程中及时跟进任务进行情况,确保时间的有效利用及进度正常。
如有进度延误或其他问题,应及时沟通,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给组员再协商决定。
6.组员交流:小组成员间应及时沟通交流学习、知识以及进度情况。
7.组员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克服个人的自私和利益冲突,积极参与组内任务和工作,严格执行小组任务分配制度,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8.互相帮助:小组内应形成优质的互帮互助和诚信、友爱的组员关系。
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的合作模式
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的合作模式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学习小组作为一种协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小组的优势、合作模式以及如何实现高效学习。
一、学习小组的优势1.1 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小组成员共同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能够激发彼此的学习动力。
1.2 知识共享:学习小组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分享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弥补彼此的不足。
1.3 互助支持: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种互助支持可以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1.4 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势,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小组的合作模式2.1 规划学习目标:学习小组成员在开始学习之前,共同讨论和规划学习目标。
通过明确目标,可以使小组成员更有动力和方向性地进行学习。
2.2 分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不同的学习任务。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
2.3 讨论交流:学习小组成员可以定期召开讨论会议,在会议中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问题。
通过交流,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发现问题的不同角度。
2.4 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小组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这样可以有序地进行学习,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2.5 相互督促:学习小组成员可以相互督促,确保每个成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执行力。
三、实现高效学习的方法3.1 积极参与: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3.2 有效沟通: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可以利用线上工具、面对面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3.3 学会倾听:学习小组成员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也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引导学生成为了每个学校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提出了初中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二、方案内容1.小组组建在推行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首先需要进行小组组建。
我们将采取学生自愿加入和老师指导组建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安排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
小组成员的选择应该多样化,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小组建立每个小组成立后,需要确定小组的组长和小组规则。
小组组长需要对小组的学习进度和成果负责,并协调小组内部的学习和合作关系。
小组规则需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确定,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内的角色和责任,保证小组内的合作和学习有序进行。
3.小组合作小组成立后,可以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就行小组合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小组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作业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组评价小组合作的评价是小组合作模式的重要环节。
老师可以制定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例如小组合作成果、小组合作实施过程、小组成员的表现等,对小组合作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和小组合作的效果。
通过小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小组合作的持续发展。
三、实施效果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增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一、小组划分:①将全班按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身体素质、男女比例、学生本身所具特长等,划分成6个合作小组,除快乐小组5人外,其余每组 4人。
②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制订出包括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规范等方面的班级管理条例,并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③就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规范等方面在各小组间积极进行竞争,各小组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一个成员不仅自我努力,而且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④各分管班干部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班委以小组为单位评出本周优胜组和先进组长,班主任及时鼓励先1、在小组内实行‘一对一’帮助学习方式,进行1号和4号,2号和3号针对性强的学习机制。
2、自学时要独立学习,不明白的问题在自学提纲上标上记号,以便“一帮一”时提出或小组交流时大家一起解决。
3、讨论时是一个4人一组,在当任两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合作交流,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发现问题,提出疑惑,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及与上课不相关的行为,并且组长负责记录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新问题。
三、小组文化1、各小组设计组牌,学生轮流写上格言(用双语),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各小组设计评价表,体现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互补、互促,提高学习质量。
3、评价方法多样,其中包括纪律、卫生、学习态度、好人好事、学习进步等,每周通报,以表扬鼓励为主。
小组建设的改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满足优、差生自我实现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的欲望。
同时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建设通过不断改进初建成效。
4、重点展示,让组内每一个同学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同学能够快乐学习。
另外讨论完成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做些拓展性的内容,老师个别辅导差生和优生。
5、各组员互相监督,杜绝抄作业现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培训材料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
作为班主任,管的事特别多、特别细,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凭干劲和热情是不够的。
要从一些琐碎繁杂的事中自我解放出来,就需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
下面就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分工负责制”班级管理模式由于班级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事务多、头绪繁杂,如何有效地组织、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得各个方面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对班级事务实行分工负责制。
首先、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共同协商,把班级事务进行分类和层次的分解,形成一种分工很细,事无大小的事务体系,如各学科的科代表,班级卫生的管理,班级图书的管理,班级纪律的管理,饮水机的管理、电灯电扇的管理、讲台的管理、桌椅的管理、门窗玻璃的管理、走廊磁板的卫生管理等等,形成了很多个管理子项目。
然后把每一子项目形成一个个具体的管理岗位和职责分工,班级选专人管理,设置相应的基准分,根椐每一个管理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纳入到班级之星、校园之星、十星少儿、优秀学生等各项评比中去。
真正使得班级事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人管的管理模式。
第二、班委会成员定期检查各管理人的管理事项是否及时、到位、高效,班主任也不定期地对这些事项进行检查,每天各自的负责人把承包的事宜做好了可以加分。
同时也鼓励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二、“班级小组管理”模式1、构建小组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学年段,采用不同的组建方法。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班主任可在多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习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分成若干个同质组,以便于进行竞赛。
班主任还应为各小组指定组长,安排好各项工作。
而中年段的学生,班主任可只指定组长,其他成员自由组合,如分得不均,可让班主任适当调整。
到了高年段,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自选组长。
小组成立后,便可让各小组确定本组名称,如小兔队、红花队、雄鹰队、梦之队等。
2、构建小组评比量化制度为促进各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管理积极性。
班级小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为此,班主任与全班学生一起,应制定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
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文明礼仪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
低年段与中年段可采用“贴星”方法:在学习上,课堂上一次精彩的发言、一次优秀的作业都可获得加星1颗,缺交一次作业或严重违反课堂纪律则减1颗星;在纪律方面,也同样采用“加星”和“减星”的方法,迟到一次扣一颗星,而为班级做了好事加3颗星……一个星期统计一次,一个月总评一次。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可把“贴星”改为“加分”,同学们同样会兴趣盎然。
班主任可根据与全班同学商定的办法,制定评比表。
每个小组一张表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便同学们随时记录,随时统计和比较。
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3、构建小组评比激励机制既然有了详细的量化评比细则,就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确实评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可以采用每周一小评,进行口头表扬或适当提醒,或是小奖励一次。
每月或每半个学期总结一次,对获得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大奖励”一次,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而要布置为班级做一两件好事,或是多完成一两项作业等。
这样奖罚分明,让学生有一股上进的动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分清是非。
4、构建小组动态管理机制每次“大奖励”时,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如不适当调整,让学生有重新起跑的感觉,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因而,每次“大奖励”后,我会让各小组适当调整,或再次重新组合,以保持各组的相对同质性。
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状态。
教育改革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诚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应用一些管理方法绝非机械教条般的生搬硬套。
只有对班主任工作满怀热忱,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深入了解其本质,掌握其内在的变化,才能在千姿百态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工作面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刚刚接手一年级,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
可是,一想到这些小家伙要跟着我六年。
那么作为班主任则更应该有计划、分目标进行管理和引导,这样既有利于班主任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又可以有条理、有方向地培养和引导学生,更好的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所以,我通过请教学习过程中,为这个学段制定了一个总的指导思想,然后围绕总思想开展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低年级——集体管理(小组管理的模式)、首先我们从低年级谈起,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虽然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但却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在低年级段,我们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学习习惯。
那么,我们学校开展生本实验所谓的集体管理与小组密不可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集体管理也就是小组管理的模式。
小组管理的创建大致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根据不同时间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相应的措施。
一.小组管理初期:1. 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小组管理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组管理建立初期,规则很重要。
那么如何能使规则制定的科学与完善呢?首先,班主任必须注意做到的就是不要闭门造车,一定要与科任一起共同制定班级各项规则,统一课堂、作业、活动的要求和奖励的标准制,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能方便教师管理,又是学生容易适应,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如果繁杂的规则再加上各科五花八门的要求,学生很容易混淆,统一规则,学生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熟识并形成习惯。
实验证明,班级管理规则越统一,其效率就越高。
其次,在制定班级规则的时候,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去制定,不能千篇一律,不能一年级的班规到四年级还完全一样。
要及时的根据不同的年级段,根据班里学生的表现去不断修改和完善,总的原则是从粗到细,从少到多,从易到难,层层递进。
再者,班级规则要以激励为主,多奖少罚,可以用加分制评分的方法,每日一小结,每周一评奖。
有很多人误以为小组的运用只是适合在课堂,在学科,其实这样想是错误的,成功的小组管理就是渗透到班级管理中,与卫生、仪表、纪律等日常行为、学习常规紧紧相扣。
2. 精挑细选挑组长如果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小组管理,那么可以把繁杂的管理简单化,由班长――组长――组员,或者由班主任直接管组长的管理方式。
小组长的挑选是小组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组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所以班主任要挑选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做小组长。
小组搭配要精心安排,根据“异质同构”的原则,小组内根据学生成绩、性格,优、良、中、差进行安排;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安排,这是做好小组合作的前提。
3. 侧重对组长的培训选好了组长,班主任要在小组管理创建的初期加强对组长的培训,让他们熟悉班级规则以及自己的职责,掌握管理组员的技巧等等。
班主任要组织组长,每天一小结,一周一大会,并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再相机指导。
4. 组织一系列小组初期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小组团队精神,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小组间竞赛活动,如,设计组名,并把组名粘贴在黑板的一角,这样既方便教师加分,又加强了各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而且每天小组的表现也就一目了然。
还可以开展设计各具小组特色的组牌等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小组的概念,初步学会团结协作。
二、小组管理中期:当规则制定出来到落实实施的时候,作为班主任和任科老师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班级规则去落实,只讲不抓没效果,而且还要不断反思,班主任要加强与科任间的沟通,反映小组表现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小的调整。
1. 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加强学生“组”的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已经习惯并形成由个人到小组的观念,这个时候,班主任要多开展活动,来增强学生“组”的意识,充分利用镇、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竞赛,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例如教师节贺卡制作比赛,就可以让小组内共同设计制作,大家出谋划策,共享合作的喜悦。
并且班主任不管在课堂还是班务总结上,都尽量评价小组,不要评价个人,每周根据小组积分评选三个优秀小组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