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地理特征
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四川

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四川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四川四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也是一个充满山川秀美的地方。
以下是四川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对八年级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亚洲东部,中国西南地区。
北纬26°03'—34°19',东经97°21'—108°51'之间,东、南、西三面与云南、贵州、重庆、陕西等省市接壤,西北与甘肃、青海两省毗连。
二、地形地貌四川自然地理特征鲜明,境内的崇山峻岭、深谷幽壑、河流众多、土地肥沃、天气多变等都是四川地理的显著特征。
1. 山地:四川省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区,包括东部的四川盆地以及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和贡嘎山。
2. 平原:四川盆地是四川省中心部分的平原区域,其中包括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
3. 河流:四川省境内有许多主要河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和岷江两条河流。
三、气候特征四川省气候多样,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域为主。
南部则属于热带气候区域。
四川省境内的气候特征包括以下方面:1. 温度:四川省气温高,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30℃以上。
2. 降雨:四川省降雨充沛,但降雨分布不均匀。
冬、春季降水较少,夏季则是四川主要的降雨季节。
四、自然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以下方面:1. 森林资源:四川省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9.4%。
2. 水力资源:四川省河流丰富,其中以长江和岷江最具代表性。
3. 矿产资源:四川省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包括煤、铁、铜、锰等多种矿物。
五、经济发展四川省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中,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涉及到能源、金融、旅游、电子等多个领域。
四川省还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和交通枢纽。
以上便是八年级地理会考知识点-四川的介绍。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重要的地理知识,并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的了解四川的自然与文化。
四川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四川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文字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气候变化。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 水文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四川地区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
3. 地貌:地壳运动、岩石分类、地貌类型。
四川地貌复杂,有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
4. 地震与火山:地震的成因与分布,火山的形成与活动。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震带上,地震活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
四川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成都为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四川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水稻、油菜、茶叶等。
3. 工业地理:工业类型、工业布局、工业发展。
四川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 交通地理: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发展。
四川交通以公路、铁路为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原理、遥感应用。
遥感技术在四川的农业监测、环境评估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应用。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原理、GPS应用。
GPS技术在四川的导航、测绘等领域得到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污染类型、环境破坏。
四川面临水污染、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2. 资源利用:资源分类、资源节约、资源再生。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成都市自然资源

成都市自然资源
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
市之一。
成都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
山脉起伏,河
流纵横,气候温和湿润,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水资源、气
候环境等方面介绍成都市的自然资源。
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势平坦,四周环山,有着典型的盆地地貌特征。
盆地内分布着成都平原、都江堰平原等,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成都周边还有峨眉山、青城山等著名的山
脉景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城市的一大自然资源亮点。
水资源
成都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岷江、嘉陵江等。
岷江是成都市的母
亲河,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用水和灌溉水源。
成都的水乡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
灌溉工程都江堰更是被誉为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气候环境
成都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凉,雨水充沛。
这种温和湿润的
气候条件使得成都市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以种植水稻、蔬菜著称。
同时,成都也因
其宜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外来人口前来定居,成为一座宜居城市。
总的来看,成都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地形地貌优越,水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宜人。
这些自然资源为成都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的生
活体验和旅游乐趣。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四川是中国的西南省份,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下面将对四川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97°21′52″至108°12′50″,北纬26°03′35″至34°19′07″之间。
四川的地形和山脉众多,主要包括川东、川南、川西和川北四个主要地貌类型。
川东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在300米以上;川南是山地区,主要由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组成;川西则是高山峡谷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包括了四川境内最高峰九寨沟黛叫海、乌尤、北川等;川北地区地形起伏不定,有大面积的盆地和丘陵。
二、气候特点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明显。
四川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四川的温度和降水量均很丰富,年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
三、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盐矿、石油和水电资源等。
四川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为主要种植作物;工业则以能源、化工、冶金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
此外,四川还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地震活动和灾害防治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是四川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四川积极进行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了地震预警和防护设施建设。
五、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其中,四川盆地、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四川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
四川简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化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自主命题考点:四川地理概况

自主命题复习考点:四川地理概况绝对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7ºN—34 ºN之间一、位置:经度位置:大部分在100ºE——108ºE之间相对位置:大致在秦岭、大巴山以南,云贵高原以北,巫山以西,金沙江以东;与陕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相邻。
二、自然地理特征-西部横断山区(属青藏高原):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地势崎岖;(成因:(1)内力地形:作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发生褶皱隆起。
(2)外力作用:为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
)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区。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受寒冷气流的影响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气候:所以冬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霜期长。
盆地内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横断山区为“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西部高原光能资源丰富。
主要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年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无结冰期;横断山区多幽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
植被:大部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部横断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
黄壤、红壤——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河谷,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稻土(耕作土壤):_四川盆地有机质丰富,属肥沃的土壤非地带性土壤。
紫色土:四川盆地,富含P、K,属肥沃的土壤。
资源:(1) 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原因①为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河流众多。
③河流多流经高山峡谷区,落差大,水流湍急。
)(2) 矿产资源丰富:攀技花一一铁矿(钒、钛磁铁矿)四川盆地——天然气自贡——岩盐(3) 生物资源丰富(原因:①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②西部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显著。
四川的地理特征

四川的地理特征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山水壮丽的省份。
它的地理特征兼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仅吸引了无数旅游者的目光,也为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1. 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东经97°21′至108°12′,北纬26°03′至34°19′之间。
它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市以及洞庭湖、太湖、大别山、黄山等地形成了交界。
相对于其他省份而言,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山脉与高原四川地理特征中最显著的是其丰富的山脉和高原。
川西部分布着巍巍的横断山脉,其中包括四姑娘山、贡嘎山和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这些山脉为四川增添了壮观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户外探险者和登山爱好者。
四川还拥有广阔的川西高原,这片高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也成为牧区和农耕区的重要基地。
3. 河流和湖泊四川地理特征中也包括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最著名的是嘉陵江和长江,它们穿行于四川的西南角,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形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
此外,四川还有一些湖泊,如剑川湖、泸定湖和红原湖等,这些湖泊给四川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4. 自然灾害与气候特征四川地理特征也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这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四川还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也是四川的地理特征之一。
在气候方面,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差异,四川的气温和降水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般来说,川东地区夏季湿润,冬季相对干燥;川中平原夏季闷热多雨,冬季寒冷明快;而川西高原则气候凉爽,多以农牧业为主。
5.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四川的地理特征也使其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生活在此,被誉为地球上的“自然宝库”。
此外,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嘉陵江、长江等河流,以及天然气、煤炭、盐矿等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一地貌特征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是第二台阶上相对凹下的部分,盆底海拔200—750米。
盆地大致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界,极其完整,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盆地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纪的红色岩系,又有“红色盆地”之称。
盆西平原区,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11‰。
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的美誉。
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比高多20—200米。
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
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
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南西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
谷地海拔300—500米川北米仓山、大巴山米仓山、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
山岭海拔1500 —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
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
是山势雄伟、岩溶发育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
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含凉山州全部,总面积7.07万平方公里。
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
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
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该地貌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0万平方公里。
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
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
海拔高程,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4200米,红原、若尔盖一带为3400—3600米。
丘状高原以东是高山深谷分布区,主要山地有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雪山等,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邛崃山主峰四姑娘山高达6250米。
龙门山位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主峰九顶山海拔4969米。
一般海拔都在3500米以下。
川西高山原该地貌大致处于甘孜、道孚、康定以南、泸定、冕宁以西,木里以北,面积10.97万平方公里,系横断山系北段。
高原面海拔大致为4000 —4500米,地面波状起伏,河谷宽浅,以沙鲁里山保存较完整。
还有一些山坡陡峭、河谷深切的“山原”地貌。
高原面上矗立着座座6000 米以上的极高山,如四川最高峰、海拔7556 米的贡嘎山,以及雀儿山(6168 米)、格聂山(6240 米)。
二地质状况四川地质发展史四川地质发展史可明显地划分出3个阶段,由老到新为:太古代-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震旦纪-三叠纪槽台分野和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
太古代—早元古代是四川地壳下构造层结晶基地形成时期。
距今17亿年以前的中条运动是四川最早的一次构造运动。
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是四川地壳上构造层褶皱基底形成时期,距今8.5 亿年的晋宁运动是四川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因为在此期间,形成了统一的扬子准地台的基底。
震旦纪—三叠纪时期是东部扬子准地台和西部松潘-甘孜褶皱系分野阶段。
该阶段的地质年代为距今8.5 — 2.13 亿年。
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早震旦世的澄江期、晚震旦世一志留纪的加里东期、泥盆纪-早二叠世的华力西期和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印支期。
从此,四川东部进入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西部仍处于大陆边缘继承活动的地槽发展阶段。
侏罗纪-第四纪属陆内改造阶段,地质年代是距今 2.13 亿年以后。
其间又可划分为侏罗纪-白垩纪时的燕山期和新生代以来的喜马拉雅期。
该阶段中,四川西部上升,几乎为一片剥蚀区,东部结束海侵的历史,形成大型四川盆地,现代地貌也在本阶段中雕刻完成四川地质构造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它跨中国三大构造域:西部是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属滨太平洋构造域,北部为古亚洲构造域。
四川境内东、西部构造分带明显,大致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准地台(台区),以西是松潘-甘孜褶皱系和三江褶皱系(槽区)。
此外,玛沁、略阳、城口、房县一带以北属秦岭褶皱系。
东部扬子准地台基底具双层结构,下构造层为结晶基底,由康定群及其相当岩群组成,同位素年龄19 —29.5 亿年。
上构造层是褶皱基底,由会理群及其相当岩层组成,同位素年龄8.5 -17.0 亿年。
西部槽区也发现上构造层岩群,如恰斯群,它与会理群相似。
东部台区的盖层是上震旦统-中三叠统,属海相地台型沉积。
西部槽区的震旦系-三叠系为冒地槽型沉积。
各类构造形态及空间分布,东西两部明显不同。
台区川中为舒缓斜、穹隆与向斜,川东为梳状褶皱,川东南是垛状褶皱,川西北为短轴褶皱。
西部槽区构造线多为北西和北北西向,或呈向南凸出的弧型褶皱。
四川沉积岩四川沉积岩分布广泛,多占据四川东部地域,自震旦系到第四系都有生成。
震旦系上统为海相沉积,岩性稳定,为砂岩、页岩、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四川东部,厚1000 —7000 米。
震旦系下统,一种为“热型”沉积,为陆相基-酸性岩、火山碎屑岩、砾岩、砂岩等,主要分布在南江、峨眉、西昌、会理一带;另一种为“冷型”沉积,为冰碛砾岩、泥岩、页岩等,主要分布在川东。
下古生界的沉积岩,大抵分布在北川-康定-木里一线以东,为白云质碳酸盐岩、页岩、砾岩、硅质岩等,厚1700—23000 米。
其间化石丰富,特征典型,可与国际类比。
三叠系一般为灰岩、白云岩、砂岩、粉砂岩夹煤系地层,厚1200 —8200 米。
侏罗系-白垩系为陆相地层,为紫红及砖红色泥岩、粉砂岩、砾岩、页岩、泥灰岩和砂岩等,厚119—7450米,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岩石。
第三系为山间盆地沉积和陆相断陷沉积物。
东部为棕红及灰色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砾岩;西部为紫红及杂色粉砂岩、砾岩、粘土岩,时夹火山岩,厚1500 —9270 米。
第四系多为河流相沉积出露于阶地上,次为湖泊、洪积、冰川、风成堆积,为砾石层、砂砾层、粘土层、砂质粘土层组成。
第四纪冰川活动主要发育于西部。
四川岩浆岩与火山岩本套岩石在四川东部地区多分布于川西南西昌地区、龙门山中南段和川北米仓山等地. 西昌地区的晋宁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多呈岩基或岩株产出,以西昌南摩娑营、顺河、攀枝花、会理大田湾岩体为代表,同位素年龄为8.04 —8.67 亿年。
澄江期花岗岩分布于冕宁泸沽、大桥和汉源九襄一带,同位素年龄 6.90 —7.09 亿年。
印支期花岗岩占踞安宁河西侧,呈南北向岩基产出。
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产出于晋宁期和华力西期,分布于西昌、会理、攀枝花、康定、米仓山和龙门山南段。
早震旦世的火山分布于汉源以南。
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除峨眉山外,在会理、盐源、盐边也有产出,厚度可达2000 米以上。
龙门山中南段主要是晋宁期彭灌杂岩和雪龙包花岗岩体,同位素年龄10 亿年左右。
还有澄江期的宝兴杂岩,同位素年龄是6.54 —7.67亿年。
川北米仓山有中坝晋宁期花岗岩,同位素年龄7.17 亿年。
大巴山东的城口有早震旦世的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
四川西部的这套岩石以印支期最为发育,且岩浆岩的种类繁多。
基性-超基性岩成带成群出现。
如德格-乡城岩带为镁质超基性岩,丹巴杨柳坪岩群属铁质超基性岩,康定雅河岩群以炉霍、雅江、九龙一带的折多山、可尔因、八窝龙、烂泥坝岩体规模最大,同位素年龄 1.98 亿年前后。
甘孜、理塘一线以西的雀儿山—毛亚坝—贡卫纳岩体,海子山—哈尔因岩体等规模最大,同位素年龄2.2亿年。
燕山期的中酸性岩和白云母伟晶岩出露于丹巴地区的党岭和马奈,同位素年龄0.86—1.38 亿年。
喜山期的岩体有泸定关门沟和石棉油房沟花岗混合岩,同位素年龄0.32—0.55亿年。
四川变质岩四川变质岩多分布在西部,东部只产出于四川盆地西缘。
中条期变质作用,使康定群承受低压区域动热液变质,变质相以角闪岩相为主,岩石类型是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等,仅见于东部。
晋宁期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受变质的地层是会理群、登相营群、峨边群、盐井群、盐边群、黄水河群、道木梁群、火地垭群、恰斯群、板溪群。
变质相为绿片岩相,岩石类型为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火山岩等。
这些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地区。
加里东期变质作用仅见于川北大巴山地区,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受变质的地层是震旦系-寒武系,岩石为片岩、板岩、千枚岩、变粒岩和变质中基性火山岩。
华力西期变质作用是低-中压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受变质地层是震旦系-二叠系,只见于金沙江东岸与后龙门山地区。
变质相是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岩石是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粒岩和片岩等。
印支期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受变质地层是上二叠统-三叠系。
为低绿片岩相单相变质,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变质火山沉积岩与板岩。
本期变质作用只发生于四川西部。
三四川水系长江水系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
川江河段长1030公里,流域面积50万平方公里。
川江北岸支流多而长,著名的有岷江、沱江和嘉陵江。
南岸河流少而短,较长的是乌江、綦江和赤水河,呈极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
四川境内平均径流量2171亿立方.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
发源于秦岭南麓,自陕西省阳平关入川,到广元市纳入白龙江,至合川城,左纳渠江,右收涪江,穿“小三峡”(沥鼻、温塘、观音),于重庆注入长江。
干流长1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
嘉陵江最大特色是曲流发育,有“九曲回肠”之说。
此外,次级支流分叉明晰,属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岷江沱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都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
发源于松潘弓木贡岭,由北向南流经汶川、都江堰市、乐山市,到宜宾市后注入长江。
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河源至都江堰市的上游段河道长340公里,落差达3009米,河谷深切,河道平均比降8‰;都江堰市至乐山中游段河道长232公里,著名的都江堰灌区水流密如蛛网,落差305米,平均比降2.6‰;乐山至宜宾下游段,河道163公里,落差97米,河道比降0.59‰,叉流浅滩极为发育。
岷江水系有大小支流90余条,但东侧少,西侧多。
西侧的大渡河是岷江最大支流,干流长1062公里,流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
青衣江为岷江二级水系、大渡河一级水系,干流长276公里,流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
它有三源:左源绵远河,发源于茂县九顶山南麓,为主源,河长180 公里;中源石亭江,河长141公里;右源湔江,河长139公里,三源于金堂县赵镇汇合始称沱江,再经资阳、内江到泸州市注入长江。
干流全长629公里,流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