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优秀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 涵。
苏轼生平及主要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等方 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政治家,被誉为“文坛巨匠”。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意义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定风波
词牌名。
穿林打叶声
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吟啸
放声吟咏。
芒鞋
草鞋。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料峭
01
微寒的样子。
斜照
02
偏西的阳光。
也无风雨也无晴
03
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课件制作待优化 部分课件页面设计不够美观,字体大小和颜色搭 配有待改进。建议优化课件设计,提高视觉效果, 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对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01
深入研究《定风波》及相关作品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定风波》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引入苏轼的ຫໍສະໝຸດ 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
02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定风波》的跨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 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 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05
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策 略
教学目标设定和重难点把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定 风波的词牌特点、格律要求和创 作技巧,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
艺术手法与修辞技巧
苏轼定风波ppt课件
艺术风格
苏轼在《定风波》中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如语言平实、意 境深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文学 艺术的表达方式。
05
苏轼的其他作品介绍
苏轼的其他代表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01
一首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表现了苏轼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的情感和心境。
苏轼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自然界 的风雨与人生的起伏进行对比,突出了 主题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
生的真谛。
语言特色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莫听穿 林打叶声”,使得诗歌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亲和力。
苏轼的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 雕琢,符合他一贯的文风特点。
苏轼的其他方面
艺术造诣
人格魅力
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尤其擅长行书和山水画。
豁达开朗、幽默风趣、机智过人,深 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思想观念
倡导“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 责任感,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02
定风波的创作背景
宋朝历史背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 繁荣的时期之一,文化艺术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 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
宋朝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 重视文化教育,为文学艺术的 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苏轼个人经历与创作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 赋、词等多个领域。
苏轼的生平经历十分坎坷,他曾多次被贬谪,历经磨难,但这些经历也促使他更加 深入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夜,短松冈”。
哲理
苏轼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如《赤壁赋》中的“寄蜉
苏轼在《定风波》中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如语言平实、意 境深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文学 艺术的表达方式。
05
苏轼的其他作品介绍
苏轼的其他代表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01
一首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表现了苏轼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的情感和心境。
苏轼还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自然界 的风雨与人生的起伏进行对比,突出了 主题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人
生的真谛。
语言特色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莫听穿 林打叶声”,使得诗歌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亲和力。
苏轼的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 雕琢,符合他一贯的文风特点。
苏轼的其他方面
艺术造诣
人格魅力
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尤其擅长行书和山水画。
豁达开朗、幽默风趣、机智过人,深 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思想观念
倡导“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 责任感,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02
定风波的创作背景
宋朝历史背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 繁荣的时期之一,文化艺术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 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
宋朝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 重视文化教育,为文学艺术的 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苏轼个人经历与创作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 赋、词等多个领域。
苏轼的生平经历十分坎坷,他曾多次被贬谪,历经磨难,但这些经历也促使他更加 深入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
夜,短松冈”。
哲理
苏轼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如《赤壁赋》中的“寄蜉
定风波优秀课件(公开课)
04
归去——意向的隐逸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苏轼
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
跋涉在荒野古道上
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一时
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苏轼 《定风波》
定 风 波
01
苏 轼
0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诵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01
02
研 读 小 序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天气:雨,晴。
地点:沙湖道中。
故,交代写作缘由。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品读上片
1、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雨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2、哪些词能表现苏轼抵抗狂风暴雨的心态和精神?从每一句找出一个词加以说明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01
沉 着 豪 迈 随遇而安 旷 达
02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品读下片
苏轼人生中有没有风雨?结束了。“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品读下片
“
3
“风雨”“晴”
《苏轼词定风波》课件
艺术手法
苏轼在《定风波》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使得作 品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这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CHAPTER 03
《定风波》词文解析
词的上片
总结词
描绘雨中景象,表达诗人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详细描述
上片开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描绘出雨滴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雨 中景象。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不必过分在意这些琐碎的小事,可以一边吟诗一边慢慢行走。
CHAPTER 02
《定风波》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
苏轼创作《定风波》时正值北宋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化氛围
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各种 思想、文化交流频繁,诗词创作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个人背景
苏轼生平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 曾多次被贬谪,历经磨难,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较欣赏
可以将《定风波》与其他诗人的同类 型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欣赏和 理解该诗词。
THANKS
[ 感谢观看 ]
04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文笔 流畅、思想深邃而著称 。
苏轼思想及影响
01
02
03
04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释、道三 家影响,主张“文以载道”。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 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民疾苦
的关注和同情。
苏轼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
文宗”。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在《定风波》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等,使得作 品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这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CHAPTER 03
《定风波》词文解析
词的上片
总结词
描绘雨中景象,表达诗人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详细描述
上片开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描绘出雨滴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雨 中景象。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不必过分在意这些琐碎的小事,可以一边吟诗一边慢慢行走。
CHAPTER 02
《定风波》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
苏轼创作《定风波》时正值北宋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化氛围
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各种 思想、文化交流频繁,诗词创作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个人背景
苏轼生平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十分丰富, 曾多次被贬谪,历经磨难,这些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较欣赏
可以将《定风波》与其他诗人的同类 型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欣赏和 理解该诗词。
THANKS
[ 感谢观看 ]
04
他的散文作品则以文笔 流畅、思想深邃而著称 。
苏轼思想及影响
01
02
03
04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释、道三 家影响,主张“文以载道”。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 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民疾苦
的关注和同情。
苏轼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
文宗”。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定风波》优秀公开课课件
6
02
《定风波》文本解读 与赏析
2024/1/25
7
原文呈现与注释解读
2024/1/25
原文呈现
全文准确呈现苏轼《定风波》一 词,包括题目、作者、正文及标 点。
注释解读
对词中难懂的字词、典故、历史 背景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读,帮 助学生理解词意。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分析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如“穿林打 叶声”、“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词中的画 面感。
10
03
《定风波》艺术特色 分析
2024/1/25
11
结构巧妙与层次丰富
上下片呼应
上片描述自然景象,下片 抒发情感,二者相互呼应 ,使全词结构紧密。
2024/1/25
时空交错
词中通过时空的交错转换 ,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起伏 变化,增强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线索清晰
以词人的行踪为线索,贯 穿全词,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层次分明 。
12
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
炼字精准
苏轼运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等 ,刻画出生动的景象和强烈的情
感。
2024/1/25
音韵和谐
全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乐美感。
比喻生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 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 染力。
13
表现手法独特,意境深远
寓情于景
意境深远
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苏轼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 认同。
《定风波》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02
《定风波》文本解读 与赏析
2024/1/25
7
原文呈现与注释解读
2024/1/25
原文呈现
全文准确呈现苏轼《定风波》一 词,包括题目、作者、正文及标 点。
注释解读
对词中难懂的字词、典故、历史 背景等进行详细注释和解读,帮 助学生理解词意。
8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分析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如“穿林打 叶声”、“竹杖芒鞋”、“一蓑烟雨 ”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词中的画 面感。
10
03
《定风波》艺术特色 分析
2024/1/25
11
结构巧妙与层次丰富
上下片呼应
上片描述自然景象,下片 抒发情感,二者相互呼应 ,使全词结构紧密。
2024/1/25
时空交错
词中通过时空的交错转换 ,展现了词人内心的起伏 变化,增强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线索清晰
以词人的行踪为线索,贯 穿全词,将写景、叙事、 抒情融为一体,层次分明 。
12
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
炼字精准
苏轼运用精准的动词、形容词等 ,刻画出生动的景象和强烈的情
感。
2024/1/25
音韵和谐
全词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音乐美感。
比喻生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得 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 染力。
13
表现手法独特,意境深远
寓情于景
意境深远
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苏轼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形象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 认同。
《定风波》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苏轼《定风波》ppt课件
审美体验丰富
读者在欣赏该诗时,可以感受到诗 人的豁达、乐观与坚韧,同时也能 体会到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从而获 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04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与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豪放派作品欣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该词表达了苏轼壮志未酬的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 面,展现出词人的狂放和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描绘雨中景象,表达诗人从容不迫的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竹杖芒鞋与马对比,突出诗人的豁达与超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描绘春风吹拂、酒醒后的感受,展现诗人的乐观与坚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超脱境界。
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的豪放派词风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奔放、笔力雄健为主要特点, 常常借助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内心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婉约派作品比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该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借月之圆缺寄托 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苏轼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定风波》ppt课 件
目 录
•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 诗词内容详解与赏析 •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与比较 •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传承 • 课堂互动环节
01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苏轼简介与成就
01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 主题思想
读者在欣赏该诗时,可以感受到诗 人的豁达、乐观与坚韧,同时也能 体会到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从而获 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04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与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豪放派作品欣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该词表达了苏轼壮志未酬的豪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描绘出猎的壮观场 面,展现出词人的狂放和豁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描绘雨中景象,表达诗人从容不迫的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竹杖芒鞋与马对比,突出诗人的豁达与超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描绘春风吹拂、酒醒后的感受,展现诗人的乐观与坚韧。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超脱境界。
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的豪放派词风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奔放、笔力雄健为主要特点, 常常借助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内心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婉约派作品比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该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借月之圆缺寄托 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苏轼婉约派词风的特点
苏轼《定风波》ppt课 件
目 录
•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主题思想 • 诗词内容详解与赏析 •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与比较 •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传承 • 课堂互动环节
01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苏轼简介与成就
01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02
《定风波》创作背景及 主题思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苏轼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时代背景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为苏轼等文学家的涌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个人经历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 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苏轼文化 现象。
文学传承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勇于创 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的一座丰碑。
02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全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穿林打叶声:指风雨声。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一 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料 峭:形容微寒的风。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 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启示读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美景 ,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提 醒读者珍惜当下,把握美好时光
。
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
苏轼的《定风波》作为经典文学作品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苏轼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高潮期,他继承并发扬了前辈 的文学传统。
《定风波》一词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 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诗歌方面
《题西林壁》、《饮湖上 初晴后雨》等。
词作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课件
03
苏轼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 放奔放,也有婉约柔美;既有 山水田园,也有边塞题材。
04
苏轼的词作则开创了豪放派词 风,成为后世词人学习的典范 。
苏轼思想及影响
01
苏轼的思想深受儒、释、道三 教影响,主张“内儒外道”, 强调内心修炼和道德修养。
02
苏轼的思想影响了后世许多文 人墨客,尤其是他的豁达乐观 、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色
平易自然
苏轼的词语言平实,不事雕琢, 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读来亲切自然。
清新脱俗
这首词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 ,语言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
含蓄蕴藉
苏轼的词往往言简意赅,含蓄深远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 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耐人寻味。
05
《定风波》的影响与评价
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启示
《定风波》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 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教育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这首词传达了一种不畏 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VS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定风波 》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 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从而培养他们的 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 通过这首词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 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02
03
意境深远
苏轼的诗词意境深远,常常通过 描绘自然景物或历史典故来表达 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04
03
《定风波》诗词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雨中行走的场景
详细描述
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烟雨任 平生。”描述了词人在雨中行走的场景,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畏风雨的精 神境界。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问题二
苏轼在《定风波》中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
问题三
从《定风波》中,你领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小组讨论:如何从个人角度理解《定风波》
小组内成员分别阐述自己对《定 风波》的独特理解,探讨苏轼在 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人生
观念。
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 体会,交流彼此对这首词的不同
解读。
写作特点
详细分析了苏轼在《定风波》中 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对比等,展现了苏轼 高超的文学造诣。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课件通过具体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和 感受词中的意象,如“莫听穿林打叶 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审美体验
结合苏轼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 素,引导学生体会《定风波》中的审 美意境,感受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 态度。
崇尚自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 自然的崇敬和敬畏,认为自然是宇宙 间最高法则。
借景抒情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思想,认 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应当顺应自 然规律。
古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 心情感,如山水诗、田园诗等。
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及特点
客观描绘
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对现实的客观 描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自然
03
李清照
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作品多 写离情别绪和个人身世之慨,
风格清新婉丽。
04
艺术手法探讨
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 的情感、景象等具象化, 使读者产生共鸣。
拟人
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动作,增强诗歌的生动 性和感染力。
苏轼在《定风波》中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
问题三
从《定风波》中,你领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
小组讨论:如何从个人角度理解《定风波》
小组内成员分别阐述自己对《定 风波》的独特理解,探讨苏轼在 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人生
观念。
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 体会,交流彼此对这首词的不同
解读。
写作特点
详细分析了苏轼在《定风波》中 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对比等,展现了苏轼 高超的文学造诣。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课件通过具体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和 感受词中的意象,如“莫听穿林打叶 声”、“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审美体验
结合苏轼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 素,引导学生体会《定风波》中的审 美意境,感受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 态度。
崇尚自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 自然的崇敬和敬畏,认为自然是宇宙 间最高法则。
借景抒情
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思想,认 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应当顺应自 然规律。
古代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内 心情感,如山水诗、田园诗等。
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及特点
客观描绘
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对现实的客观 描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自然
03
李清照
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作品多 写离情别绪和个人身世之慨,
风格清新婉丽。
04
艺术手法探讨
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 的情感、景象等具象化, 使读者产生共鸣。
拟人
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动作,增强诗歌的生动 性和感染力。
定风波公开课优秀课件
问题思考
1、“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 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胸襟?
好。“竹杖芒鞋”,是步行者即闲人所 用,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是忙人所 用的。两者都从“行”字引出,具有可比性。 “竹杖芒鞋” 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 用它,拖泥带水的,没有骑马的便捷。但 “轻”字寓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无所谓, 从容处之,外物不足萦怀,紧张什么?跑什 么?我就要悠闲自在,不慌不忙地慢慢走。 “何妨”“吟啸”活现了词人的泰然自若的 心态。
展示成果
2、一蓑烟雨任平生。
“风雨”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界的风雨, 而是兼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 的考验。 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 算得了什么?一 个“任”字,表现词人无惧苦难,勇敢前 行的意志品质,显现出自若、自信的胸襟。
巨大落差。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1080 1082 1082
《卜算子》 《西江月》 《念奴娇》 《定风波》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
失意自伤 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一尊 时运不济 超脱旷达 还酹明月。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1083
《浣溪沙》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 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 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 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 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 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苏轼定风波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地抬头 谁愿藏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许美静演唱
2.古今中外, 不乏如苏轼般, 身处逆境, 仍 能泰然自适, 豁达超然之人。课后, 请围 绕此主题, 积累2-3个相关素材。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听诵读, 自主学习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风 波 苏轼
苏 轼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 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掌握作者一语双关和以小见大的表现 方法。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 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 生观。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 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
庭坚并称“苏黄”
文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 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 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艺 全
苏门四学士: 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才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地抬头 谁愿藏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许美静演唱
2.古今中外, 不乏如苏轼般, 身处逆境, 仍 能泰然自适, 豁达超然之人。课后, 请围 绕此主题, 积累2-3个相关素材。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听诵读, 自主学习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风 波 苏轼
苏 轼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 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掌握作者一语双关和以小见大的表现 方法。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 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 生观。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 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
庭坚并称“苏黄”
文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 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 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艺 全
苏门四学士: 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才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定风波公开课优秀课件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 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 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 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 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 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 是潇洒超俗、乐观开朗、旷达恣肆 的。
“山头斜照却相迎” 给我们怎样的人生 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 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 希望。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是什么?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2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 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 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身在闲散江湖胜过在官场奔波劳碌
❖轻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归纳小结
❖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 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 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 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 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
逸闻趣事
❖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 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 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 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 “水漂东坡诗(尸)。”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 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 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 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 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 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 是潇洒超俗、乐观开朗、旷达恣肆 的。
“山头斜照却相迎” 给我们怎样的人生 启示?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 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 希望。
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是什么?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挑 轻松 神态 战 欢快 自若
12
竹杖芒鞋轻胜马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 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 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闲散
❖马
奔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身在闲散江湖胜过在官场奔波劳碌
❖轻
心情的轻松 无官一身轻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归纳小结
❖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 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 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 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 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
逸闻趣事
❖ “尸骨”未寒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 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 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 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 “水漂东坡诗(尸)。”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选取苏轼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与《定风波》
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
化。
02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比较
选取同时代其他词人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与
《定风波》进行比较分析,展现不同词人的创作特色和时代背景对作品
的影响。
03
与后世词人的作品比较
选取后世词人的代表作品,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与《定风波》进
行比较分析,探讨宋词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定风波》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文学艺术在传承和 创新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提升 通过欣赏和分析《定风波》等优秀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关注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现象,提 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水平
拓展阅读其他唐宋词人的作品,了解 不同词人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通过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的文学 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内涵,感受诗人的情感世
界。
分组讨论与分享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围绕《定风波》的主 题和意象进行分组讨 论。
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 分享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的智慧和创意。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 极发言、交流看法, 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 能力。
创意写作与展示
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定 风波》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 如续写、改写、扩写等。
和精神境界。
课程意义
定风波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拓“学”
30/40
认识东坡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 抒情主人公形象?
(用“四字词语” 概括词中人物形象特 点)
31/40
从这首词中, 能够看出 一个 拄着拐杖、穿着草鞋、 吟啸徐行、顶风冒雨、 不畏艰难、镇静从容、 旷达乐观
词人形象。
32/40
33/40
考查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 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 析。
【课外积累】 变通利用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看“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 明月。面对如江水般深沉失意, 他看见风在山顶咆哮盘旋, 带 着撕身裂骨阵痛穿过漆黑荆棘 林。他逍遥红尘, 最终名垂千 古。
——四川考生《风, 能够穿越 25/40
26/40
归纳总结
《定风波》表达词人在自然 风雨中镇静自若、在仕途风 险中泰然处之、在失意中豁 达自解旷达情怀。
20/40
回首人生风 风雨雨, 苏轼悟 出了“也无风雨 也无晴”人生真 谛。
21/40
第三步
赏“情”
22/40
【课外积累】 变通利用经典历史人物素材(苏轼)
就是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 在那条 崎岖难行泥泞道路上, 有这么一位老者, 他脚着芒鞋, 手持竹杖, 阵阵凉风吹过他 苍白发梢, 冰凉雨滴打落在他瘦弱身躯上, 而他却浑然不觉, 依然悠然吟啸, 缓步徐 行
9/40
第二步
析“意”
10/40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 ~平~~生~。
~~~~~~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雨声,不妨一边吟诗 长啸,一边缓步而行。竹杖和芒鞋轻捷更胜过马, 有什么可怕! 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 我也不在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沉着 豪迈 随遇而安
7
旷达
品读下片
苏轼人生中有没有风雨?
苏轼,“ 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 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 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8
品读下片
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 一场雨也结束了。“也无风雨也 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 悟?
18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
舞,深得其乐”。
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
的,是旷达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
了他这一精神特质
11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一时
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 跋涉在荒野古道上 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定风波 12
苏轼
.晴无 也雨风无也,去归 ,处洒萧来向首回 。迎相却照斜头山
“
“风雨”“晴”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9
下片: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超脱、旷达、乐观 但并不颓丧沉沦
10
苏轼,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
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归前见去天—下无—一意个不向是的好人隐。逸”
,马胜轻鞋芒杖竹 。行徐且啸吟妨何 ,声叶打林穿听莫
他,也重情重义,
他壮志难酬、、、、
然而,当人生的风雨 扑面而来的时候, 他却有着阔达渺远的意境 和豁达的胸襟
14
探究延展
当人生的风雨来临时,你会怎么去做呢?
15
职场
设置情境: 毕业后进入一家单位,受到前辈的排挤,自己的主张得不
到赞同,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
---- 苏轼 《定风波》
1
波风定
苏轼
2
诵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4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 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 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5
品读上片
1、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 雨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2、哪些词能表现苏轼抵抗狂风暴雨的 心态和精神?从每一句找出一个词加以 说明
,冷微 ,醒酒吹风春峭料
。生平任雨烟蓑一 ?怕谁
,马胜轻鞋芒杖竹 。行徐且啸吟妨何 ,声叶打林穿听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他渴望建功立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13
苏轼
.晴无 也雨风无也,去归 ,处洒萧来向首回 。迎相却照斜头山
,冷微 ,醒酒吹风春峭料
。生平任雨烟蓑一 ?怕谁
【任务】 如果你是苏轼,你下一步会怎么办?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或者你自己会怎么办,为什么?(拟出发言提纲,包括两个基
本要点:“怎么办”和“为什么”。))
16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17
阳光总在风雨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打击只会让我们坚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上片:风雨中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沉着 豪迈 随遇而安
7
旷达
品读下片
苏轼人生中有没有风雨?
苏轼,“ 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 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 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8
品读下片
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 一场雨也结束了。“也无风雨也 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 悟?
18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
舞,深得其乐”。
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
的,是旷达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
了他这一精神特质
11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一时
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 跋涉在荒野古道上 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
定风波 12
苏轼
.晴无 也雨风无也,去归 ,处洒萧来向首回 。迎相却照斜头山
“
“风雨”“晴”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9
下片: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超脱、旷达、乐观 但并不颓丧沉沦
10
苏轼,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
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归前见去天—下无—一意个不向是的好人隐。逸”
,马胜轻鞋芒杖竹 。行徐且啸吟妨何 ,声叶打林穿听莫
他,也重情重义,
他壮志难酬、、、、
然而,当人生的风雨 扑面而来的时候, 他却有着阔达渺远的意境 和豁达的胸襟
14
探究延展
当人生的风雨来临时,你会怎么去做呢?
15
职场
设置情境: 毕业后进入一家单位,受到前辈的排挤,自己的主张得不
到赞同,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当我们面对人生风雨的时候
---- 苏轼 《定风波》
1
波风定
苏轼
2
诵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沙湖道中遇 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词。
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4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 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 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5
品读上片
1、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 雨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2、哪些词能表现苏轼抵抗狂风暴雨的 心态和精神?从每一句找出一个词加以 说明
,冷微 ,醒酒吹风春峭料
。生平任雨烟蓑一 ?怕谁
,马胜轻鞋芒杖竹 。行徐且啸吟妨何 ,声叶打林穿听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他渴望建功立业,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13
苏轼
.晴无 也雨风无也,去归 ,处洒萧来向首回 。迎相却照斜头山
,冷微 ,醒酒吹风春峭料
。生平任雨烟蓑一 ?怕谁
【任务】 如果你是苏轼,你下一步会怎么办?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或者你自己会怎么办,为什么?(拟出发言提纲,包括两个基
本要点:“怎么办”和“为什么”。))
16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17
阳光总在风雨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打击只会让我们坚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