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住宅抗震性能因素分析论文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2bafa22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现代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与改进地震,作为一种难以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在地震面前,建筑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对现代建筑抗震性能的分析与改进,成为了建筑领域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现代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一)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在抗震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则能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但其变形能力相对较弱;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抗震性能上表现较为出色。
(二)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能力。
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如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同时,材料的连接方式和节点处理也对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变化和悬挑部分。
不规则的平面和立面布局容易导致地震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增加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风险。
(四)基础设计稳固的基础是保证建筑在地震中不发生过大沉降和倾斜的关键。
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等,并确保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可靠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现代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一)静力分析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
这些方法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
静力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复杂结构和大震作用下的分析结果可能不够准确。
(二)动力分析方法如时程分析法,通过输入地震波记录,模拟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动力响应。
动力分析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但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资源要求较高。
(三)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将建筑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求解单元的力学方程,得到结构的整体响应。
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等因素,对复杂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e0025448d7c1c708a145b3.png)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第1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分析前言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建筑企业应把房屋1具体使用需求,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功能区分,实现建筑结构资源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和复杂化,用户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科学划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合理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等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选型,做到既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又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又有效节约建筑建造和运营的有关成本和费用。
1.1.3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建筑结构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建筑结构材料,要对相关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建筑选型以及布置过程中充分分析建筑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建筑结构。
现代建谓的水平承重结构,此类型的结构一般包含有无梁楼盖结构、密肋楼盖结构、肋形楼盖以及平板体系几种,而这些结构一个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增加楼层层数。
1.2.3下部结构的选型对于建筑物来说,特别是高层建筑,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础选型,即下部结构。
此类结构选型的好坏,会对结构的安全、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施工工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分别为:①柱下独立基础:此类基础适合用于层数较少,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地基为岩石地质时,则可以利用地錨在岩石上锚固好基础,要注意锚入长度≥40d。
②交叉梁基础:即双向为条形基础。
适用:层数不2够与第三抗震性能的水准相满足。
2.1.2地震作用下结构设计要求在多遇地震时,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复核结构变形时都要跟弹性设计要求相满足。
经弹性计算分析后可知,结构沿着主轴方向产生的振动形式相似,并且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形态以及量值都要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结构所具有的地震作用要能够跟高度分布进行响应:有效的质量系数跟楼层剪力的大小要相关的规范要求相满足,同时要确保剪力墙和连梁截面跟剪应力的控制要求、配筋都在合理范围内。
有关建筑结构抗震研究_毕业论文范文_
![有关建筑结构抗震研究_毕业论文范文_](https://img.taocdn.com/s3/m/ba61e3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f.png)
有关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导读: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
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成为一个很关注的问题。
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地震,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
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10000 人,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十亿美元。
尽管如此,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却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
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成为一个很关注的问题。
1.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1.1建造结构所用的材料及施工质量这个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容易被人们忽视。
对于材料而言,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地震对结构作用的大小几乎与结构的质量成正比。
一般说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地震作用就大,震害程度就大;质量小,地震作用就小,震害就小。
所以,在建筑的楼板、墙体、框架、隔断、围护墙以及屋面构件中,广泛采用多孔砖、硅酸盐砌块、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板、空心塑料板材、瓦楞铁等轻质材料,将能显著改善建筑的抗震性能。
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
施工中造成的材料性能和截面几何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砂浆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以及延性构造措施在施工中的变动等施工质量问题,对实际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研究1.2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建筑物如果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心与刚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则会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
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害实例。
中国台湾921 地震中,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结构平面不规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严重扭转效应而破坏倒塌,同时撞坏相邻建筑上部的阳台。
农村民用住宅抗震性能探究
![农村民用住宅抗震性能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3ad2ef647d27284a735172.png)
1.5破屋顶山墙要加固
1、屋顶不能重。农村居民的屋顶一般是平的和倾斜的。在地震的基本强度在六度以上的地区,需要选择轻型材料作为屋顶。
1.2地基要做牢做稳
避免在软土层等不利地区修建,基础可采用水泥浆砌筑或石混凝土铺设,基础也可采用加桩等技术进行加固。地基土的更换也可以进行。假如建造了建筑物,一定要设大梁,来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要阻止不均匀的沉降,墙基需要设有扩大的支脚,基于混凝土,砖石或钢筋混凝土。
1.3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
2、墙体不应选择廉价材料,而且要考虑墙体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就一般而言,砖墙性能比石墙好,不能使用土胚墙。
3、把握墙体砌体的形式和措施。普通粘土砖墙除砌筑实心砖墙外,还需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首先,一定要限制修建房屋的高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在接缝处增加连接钢筋和构造柱。
一、农村居民住宅防震的基本措施
1.1场地选择要恰当
1、房屋的修建应选在平坦的地形,场地土层密集、基岩均匀或平稳等有利区域。
2、不建议在软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滨,古老河流,埋藏池塘或山谷,陡坡,柔软的人工填充物和孤立的山丘或山脊中建造房屋。
3、在可能发生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活动断层不得修建房屋。在这样的不安全地区,即使房屋建造牢固,如果发生地震,房屋也会相应倒塌,支撑着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1、在建造房屋时,必要防止高程的忽然变化,平面形态要精简。墙体安置应平均对称,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顶板和外廊适用于目前的浇注板,由砖和垂直和水平墙组成。房子的完整性更好。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5572c1ee06eff9aff8078c.png)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2、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3、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应用策略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升策略探究5、谈建筑钢结构腐蚀分析及防护全文总字数:14865 字篇一: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工民建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增多,其施工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影响着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施工过程控制力度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限制了工民建建筑的发展。
因此需要针对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施工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解决对策新时期的到来为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建筑单位的不重视,投入力度不足,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提高建筑企业的重视程度,参与到施工全过程当中,做好施工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工民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力度不足: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单位并不重视全过程的施工控制工作,相关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建设的并不完善,并不重视前期的准备阶段,材料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原材料的性能。
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单薄,专业素养并不高,难以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工程中存在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多是临时召集当地的或外来务工的农民,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脱产的培训,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水平不能及时更新,更不用说与时俱进,所以他们在建筑施工中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鲜有经验老成且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研究论文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9780e7a300a6c30d229ffe.png)
一.各种因素对破坏的影响1.地基基础影响的破坏。
房屋建筑物所在的地基土质、下卧岩层的结构与深度、基础的类型和深度以及地表地形特征,都对房屋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有影响。
当加速度较小时或地质坚实时,地表层或下垫层可能会先达到屈服点,岩石、土层将产生塑性变形,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地基失效造成的破坏和强烈地震引起的振动导致基底土质液化引起房屋建筑物的下沉、倾斜和滑坡造成的破坏,在历次地震灾害中并不少见。
2.纵波<竖向地震力>导致的破坏。
纵波使房屋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若房屋建筑物的竖向稳定性不是太好,而地震力较大时,会使底层柱子和墙体瞬间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上部的自重,当超出底层柱子和墙体的承载能力,底层墙柱会垮掉从而导致破坏。
3.横波<横向地震力>导致的破坏。
横波是房屋建筑物损坏水平摇摆,破坏力很大。
它相当于给房屋建筑物施加水平方向来回反复的作用力,大小和引起的变形超出底部墙体和柱子的极限时,就会使整幢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倾倒从而导致破坏。
4.旋转地震力导致的破坏。
各种原因引起的旋转地震力,导致房屋建筑物围绕水平轴或竖向轴扭转,这种扭转力对房屋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因为房屋建筑物一般抗扭能力较差,很容易扭坏。
二.常见结构类型房屋建筑物震害表现。
1.砖木结构。
指砖或砌体墙体承重的房屋建筑物,通常为一层,破坏主要在墙体,产生斜向或交叉裂缝,特别是窗间墙、房屋尽端和转角部位破坏较大,墙体一旦破坏,房屋建筑物就会倒塌。
2.砖混结构多层。
指黏土砖、砌体通过砂浆砌筑成承重墙和各种混凝土楼板组成,不超过6层。
由于墙体材料为脆性,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低,当地震产生的主拉应变超过相应极限应变式,就产生斜裂缝,反复作用时,就形成交叉裂缝,在横墙上中部产生水平剪切裂缝,在纵墙产生窗间墙交叉裂缝;当横墙间距过大或楼板刚度不足,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纵墙产生过大的水平面变形,导致墙体的抗弯强度不足在纵墙窗口上截面处产生水平裂缝;在房屋四角和部分凸出阳角的墙面因扭转作用影响和墙角刚度相对较大、应力集中原因产生的纵横两个方向的V形斜裂缝;楼梯间由于横墙间距较小,所以水平刚度较大,分担的水平地震剪力较大,但楼梯间不像别的房间有墙体和楼板组成的盒子结构,本身空间刚度较小,因此楼梯间墙体容易破坏;纵横墙体交接处由于不能保证连接质量,也容易遭到破坏;楼板和屋盖处以及房屋附属物,特别时突出烟囱、女儿墙在地震中容易产生破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建筑结构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建筑结构论文-土木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6abbf6227916888586d7a6.png)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建筑结构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自2008 年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汶川、玉树、鲁甸等地震灾害,不仅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如近段时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的 6. 5 级地震,已造成3 人,142 人受伤,倒塌房屋38697 间,严重损坏22100 间。
可见,建筑物的倒塌与损坏是造成地震灾害严重的主因,建筑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更关系着地震灾害的危害程度。
因此,从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出发,探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优化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2. 1 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设计对于抗震相当重要。
在地震中,容易坍塌的建筑一般都是因其平面布置过于复杂,使得建筑结构质心与刚心不重合而产生扭转效应,最终导致发生整体坍塌。
例如,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一栋钢筋混凝土建筑,其倒塌原因就是因为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的质心和刚心不一致,在水平地震的作用下发生了扭转效应。
针对此类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偏离刚心远端框架柱以及抗震墙承载力的大小。
而针对此类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如果建筑结构重心过高,受根部与下部结构连接薄弱和鞭梢效应的影响,地震时出屋面部分容易率先破坏倾倒。
因此,结构重心要设计得尽可能低,以降低地震时鞭梢效应的影响。
2. 2 建筑场地地震对不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具体原因有以下三点:(1)在地震过程中,地面产生剧烈运动,极有可能使得建筑物因形变过大、强度不足或整体性遭到破坏而损坏;(2)有些建筑受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水库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而被摧毁;(3)在地震中,有些建筑因场地发生地层陷落、断层错动等地面变形而被直接摧毁。
常见的加固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前两种情况,但后一种情况单纯地依靠加固技术难以到达预防目的。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7944f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6.png)
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与性能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
然而,当大自然的力量——地震来袭时,建筑的安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抗震设计能够在地震中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准确分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地震是一种极其复杂和破坏性的自然现象。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时,地面会产生剧烈的震动。
这种震动会对建筑物施加巨大的水平和竖向力,导致结构的变形、破坏甚至倒塌。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要能够抵抗这些力的作用,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震设计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则能够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抗震性能较好;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结构形式。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除了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对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钢材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强度,能够在地震中吸收能量,减少结构的破坏;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延性相对较差。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可以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筋或者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等方法。
此外,建筑节点的设计也是抗震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节点是结构中各构件连接的部位,如梁柱节点、墙柱节点等。
一个可靠的节点设计能够保证结构在地震中的整体性,防止构件之间的连接破坏导致结构的倒塌。
在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规则性。
规则的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能够使地震力的传递更加均匀,减少结构的扭转和应力集中。
例如,建筑平面应尽量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建筑立面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应均匀,避免出现突然的变化。
对于不规则的建筑,需要采取加强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增加抗震支撑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为了准确评估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计算。
精选范文--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精选范文--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https://img.taocdn.com/s3/m/b8b041e365ce050877321318.png)
从震害谈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得人们对日常居住的房屋,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所涉及的各种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等的安全性有了更多关注。
那么我们现在居住或使用的房屋在地震中是否安全呢?从抗震性能看房屋建筑的工程抗震设计地震的危害性非常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
即当地震烈度小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应基本完好;当地震烈度大于设防烈度时,房屋建筑即使产生较大破坏,也应保证不出现即时的垮塌,以使人员能够有逃生的时间。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砌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钢结构框架以及钢与钢筋混凝土的组合结构。
其中,住宅多为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公共建筑由于需要较大空间,一般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多见于多层建筑从抗震性能的角度分析:砌体结构由于由砖、石等砌筑而成,砌块之间的连接较差,虽然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加强措施,但当遇到强震时,在水平和竖向交替振动作用下,砌块之间的连接容易被破坏,导致砌体松散,竖向受力构件破坏,建筑物垮塌;相比之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为宽敞的使用空间,有利于建筑功能的组织和分割,但其抗侧刚度较弱,在强震作用下易出现较大位移,导致结构产生较严重破坏,因此也属抗震不利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多用于多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位移较小。
经过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破坏会局限于门窗洞口处出现裂缝,即使墙体开裂,各墙肢也可支承楼板,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垮塌。
从日本坂神地震的实例来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房屋未出现大的破坏,震害较轻。
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建筑和多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合适的部位增设剪力墙,在提供满足功能需要的大空间的同时,由增设的剪力墙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24d9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f.png)
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分析了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和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韧性、刚度等特性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特性,以确保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材料特性;房屋结构;抗震性能;强度引言: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抗震设计和施工中,材料的选用和特性是影响房屋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深入探讨材料特性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一、材料强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1.1强度与地震荷载的关系材料的强度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地震荷载是指地震作用下施加在建筑物结构上的力,其大小与地震的震级和震源距离有关。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会产生剪切、弯曲和扭转等力和变形,材料的强度决定了结构的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
1.2 材料强度的提升对抗震性能的改善材料强度的提升可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抗扭强度,增加结构的抗震变形能力;提高材料的抗压屈服强度和抗剪屈服强度,延缓构件的破坏过程,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提高材料的抗震性能,降低结构的震动响应,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通过提高材料强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抵抗能力和变形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1.3 材料韧性对抗震性能的影响1.3.1 韧性与结构变形能力的关系材料的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的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材料的韧性能够提供足够的延展性和吸能能力,从而减缓结构的应力集中,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韧性与结构变形能力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韧性材料能够吸收较多的能量,延缓结构的破坏过程,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韧性材料能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分散和缓冲地震荷载,减小结构的震动响应。
我国城市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
![我国城市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e3c35fe45c3b3567ec8ba4.png)
我国城市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摘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城市房屋建筑结构形式,总结了砖木结构、砌体结构及框架结构城市建筑的主要破坏形式,并分析了震害产生的原因,最后重点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城市房屋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房屋;抗震性能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1现有城市建筑结构形式及震害特征1.1砖木结构及震害特征这种形式的建筑是以砌体和木材为主要材料,纵、横墙为主要的承重构件,均由砌体砌筑而成,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建造时间比较久远,多集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特点是建造简单,取材容易,费用较低,但其防潮、防火及抗震性能比较差。
震害主要有:1)屋面破坏及坍塌。
由于木屋架支撑处没有均匀传力的垫块和紧固措施,地震作用下木屋架上的惯性力不能有效地传递至砖墙上,木屋架缺乏有效约束,构件体系的整体性差,导致木屋架整体坍塌。
2)墙体开裂。
纵、横墙交叉处的裂缝是由于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结合部位咬合不牢,更没有拉结钢筋,加之砌体的延性、抗剪、抗拉强度均较低,所以这些部位两侧墙体接搓处容易形成上下贯通的裂缝。
3)结构整体倒塌。
砖木结构的抗侧力体系较为单一,冗余度不足,若墙体刚度不足,没有圈梁、构造柱对墙体形成有效约束,加之震害较重时,则结构整体倒塌。
1.2砌体结构及震害特征砌体结构主要是以砖、石等材料通过砂浆的粘结作用砌筑而成的结构,2008年汶川大地震砌体房屋的破坏率也高达70%。
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
震害特征:1)墙体出现贯穿的斜裂缝。
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墙体上的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引起剪切破坏,从而出现贯穿墙体的斜裂缝,这种震害现象比较常见。
2)墙体出现x形裂缝由于靠近走廊一侧的的纵墙上即开门又开窗,该侧墙体的刚度及承载力小于另外一侧,所以X形裂缝主要出现在该侧的纵墙上,多集中于门洞之间,窗间墙和窗下纵墙。
1.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
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单跨框架的侧向刚度就更加的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容易造成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框架节点处应力集中现象显著,容易造成节点区域的破坏。
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及其抗震问题的探讨
![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及其抗震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dfff4eafab069dc502201a4.png)
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及其抗震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设计过程当中,民用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其抗震问题的研究成为了重要考虑的因素,民用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其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文章叙述了影响民用建筑物稳定性的因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筑物抗震措施的实施,希望对我国民用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问题作出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民用建筑;稳定性;抗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界信息的了解范围越来越广。
近年来,地震危害给社会以及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害,甚至多次危及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而对民用建筑物的稳定性起到影响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从民用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方面探讨一下这些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影响因素民用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影响地基作为所有建筑物的根本和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平地就是指的地基,扎实牢固的基础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中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
合理的选择地基,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帮助建筑物抵抗外力的威胁,还可以大大地节省劳动力的成本以及建筑工程的所用材料;地基不牢固,那整个建筑物的质量都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在民用建筑物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地基的处理和选择不合理,造成的垃圾建筑工程时有发生,地基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不仅仅会为后续的其他建筑过程增加大量的问题,还有可能在建造过程中就出现建筑倾斜、倒塌的现象,这对于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会出现不小的影响。
地基方面的影响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地表的选择问题,对于地面材料的组成选择和对于施工场地土层结构的分析等等;第二是地基的后期处理问题,不同的地表条件,其处理的方法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大多工程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处理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事倍功半的后果。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fff991440b4e767f5bcfce02.png)
★建筑抗震论文_共10篇范文一:建筑抗震论文世界第一高楼建筑抗震论文学生:师震学号:08100106日期:2012年4月18——哈利法塔现况:已完工投入使用动土时间:2004年9月21日封顶时间:2009年10月使用时间:2010年1月4日总高度:828米(2,716.53英尺)用途:综合建筑层数:168层结构形式:组合结构抗震能力:6.3级地震造价:70亿美元占地面积:34.4公顷设计单位:SOM--阿德里安·史密斯建筑工人:1.2万名建筑温差:底层-顶层:-10℃开发单位:伊玛尔地产施工单位:韩国三星工程、BESIX、Arabtec坐标位置:25°11'49.00"N55°16'26.92"E1、建筑设防分类和标准所以迪拜塔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世界的最高建筑,它是为了体现世界的最高愿望。
当前正在建造的上层建筑,在2007年的夏天已经达到了135层。
这个建筑最后的高度是一个“非常严守的秘密”。
如果在中国实施此建筑应按甲类标准执行。
2.地震的影响3.2.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表征。
3.2.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注:g为重力加速度。
3.2.3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确定这个钢筋混凝结构的设计师根据ACI318-02(美国混凝土协会)的混凝土建筑规范要求。
迪拜市政局(DM)指定迪拜为一个UBC97加速度为2a的地震区(地震因数Z=0.15和土壤剖面)。
地震分析包括一个特制的反应谱分析。
典型的地震荷载不是支配整个钢筋混凝土塔架结构的设计。
地震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平台建筑和钢架塔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元素分析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元素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313f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7.png)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元素分析论文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元素分析论文1地震的危害及建筑设计中的抗震理念地震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和高破坏性的特点。
当地震震级达到六级以上时就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破坏。
强烈的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中的各种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避免地震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威胁,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抗震设计理念恰当地运用在其中,要做到合理的抗震设计。
2提高建筑物抗震性的措施2.1合理的设计建筑结构建筑物自身结构的设计对建筑的抗震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复杂地形下对建筑物进行平面布置时,建筑物的质心与钢心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会导致建筑物出现重心不稳的状况,在地震的影响下,建筑结构将会发生很大的扭曲,从而使地震的破坏作用加大。
对于建筑设计者来说,所设计的建筑物不仅要遵循形状规则和结构对称的原则,还应该满足竖向均匀的原则,从而可以有力的降低建筑结构的扭转度,保证非结构构件可以保持稳定的状态,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损耗。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中,要求建筑结构在进行平面布置时尽可能的使建筑结构的重心保持稳定,建筑立面上尽可能的降低结构的重心,避免建筑结构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2.2选择轻质材料,降低构件的重力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建筑物在地震时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力与建筑结构的刚度成正向关系,即重量越大的结构构件,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在保证建筑材料安全性的'基础下,还应选择轻质材料,尽量地减少建筑结构构件的整体重量。
在建筑的屋面构件中可以尽可能地用轻质材料来代替厚重的材料。
同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抗震性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不仅要选择高质量轻便的材料,还有加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3对建筑结构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建筑设计的精确度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结构各个部位可能对地震产生的响应进行计算分析,这种计算分析主要包括对建筑构建中的每个墙柱和梁板的承重力及变形率的计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4091c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1.png)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探析
![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4678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f.png)
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探析影响房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探析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痛苦深刻的记忆,房屋的抗震因素已经成了现在人们选房的首要考虑因素。
汶川地震时我国很多地区不少高层建筑也有明显反应,有关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话题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本文就房屋抗震的因素做简单的论述。
标签房屋抗震;影响因素;措施引言房屋的抗震性能最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越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就越强。
目前,已有数百位专家在研究讨论新的房屋抗震设防标准,以期修改沿用多年的房屋建造抗震标准,增强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
北京地区近日已率先将农房抗震要求提高到了能抵御8级地震的高标准。
据测算,抗震设防标准每提高一级,建筑成本将随之提高8%-10%。
房屋的选址是房屋抗震性能的外部主要条件,初步总结四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遭遇同等强度地震的不同位置的房屋,其抗震性能有所不同。
位于地质断层附近的房屋比其他房屋更易被震塌。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0%以上。
因此,各地今后在房屋建筑设计与施工之前,必须充分重视房屋的选址应远离地质断层,防患于未然。
房屋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房屋装修是决定房屋抗震性能中受人为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在房屋结构设计中,一般而言,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优于砖混结构。
在施工质量中,建筑物必须严格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施工。
居住者在房屋装修时不得随意更改房屋结构,尤其是不可随意更改房屋承重墙等一些关键部位,更改结构时应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或相关许可,任何擅自改动都有可能降低房屋抗震性能,造成致命隐患。
1 建筑物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不同程度上的抗震性能不同结构型式是不同建筑物功能需求和性价比所决定的,不能单单片面的说地震来临时,哪种结构型式就一定好哪种结构型式就一定不好;因为按目前的抗震设防标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53e2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c.png)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一、现状分析地震是自然界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往往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因此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抗震性能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震频繁地区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无法有效地抵抗地震的破坏。
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其抗震性能大打折扣。
另外,一些建筑结构虽然在设计时考虑了抗震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抗震性能逐渐下降。
有必要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二、存在问题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会受到地震波的作用,产生振动。
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地震频繁地区的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抵抗地震的破坏;二是一些建筑结构在设计时考虑了抗震要求,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保养不到位,抗震性能逐渐下降;三是目前一些地震抗震结构设计的标准还不够完善,无法很好地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1.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建筑设计师应加强对于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研究和设计,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材料、提高结构稳定性,设计出更具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
2. 加强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应依据抗震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合格,避免出现漏施、错施等情况,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3. 加强建筑结构维修保养。
建筑业主应定期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保持建筑结构的良好状态,提高其抗震性能。
4. 完善地震抗震结构设计标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震抗震结构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才能提高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分析及其提升措施
![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分析及其提升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a80e8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0.png)
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分析及其提升措施第一章:引言自古以来,地震一直是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问题愈发突出。
在过去的地震灾害中,城市住宅因抗震能力不足而被摧毁,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提升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第二章:分析城市住宅地震抗灾现状1. 抗震设计标准存在不足城市住宅的抗震设计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的。
然而,由于标准的制定者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情况,所以标准的制定难以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这就导致了城市住宅中的一些抗震措施不足以应对真正的地震威胁。
2. 建筑结构存在问题在城市住宅的建筑中,许多问题导致建筑结构不够稳定。
例如,在地基处理方面,常规方法中未能完全处理好地质问题,而在钢筋混凝土方面,则常存在现场配制控制不当造成质量等问题。
3. 设备安全性不足城市住宅中的电气设备如电缆、配电盘、电线、插座等设备在地震时可能会出现断裂,从而影响住宅的正常使用。
此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消防系统等设备也可能受到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
第三章:城市住宅地震抗灾能力提升措施1. 加强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城市住宅抗震设计标准需要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地震情况,从而提高城市住宅的抗震能力。
加强抗震设计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此外,还应从地质、结构、设备安全性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标准,以确保城市住宅的抗震能力。
2. 完善城市住宅建筑结构在城市住宅建筑结构方面,应采用符合国家抗震设计标准的严格的建筑技术,尽可能让住宅在地震发生时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
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方面应控制现场配制混凝土质量,提高钢筋骨架质量,避免水泥太多,控制过沉量等等。
3. 提高装备安全性在城市住宅的装备设计方面,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测试标准来依据抗震设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升级,以提升装备的安全性。
例如,电缆应采用耐地震表面材料以提高其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住宅抗震性能的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就几种常见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抗震性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也就是人们在选择和使用建筑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抗震
【中图分类号】tu68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429-01
一、常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
这4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1、钢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建
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建筑一是重量轻、强度高。
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
二是抗震性能好。
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结构建筑倒塌数量最少。
从理论上讲钢结构的建筑比框架跟砖混的结构结实的多,使用年限也长。
不过,由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和其它原因,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将不
断更新与变化,对建筑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将是人们的首选结构形式。
2、框架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建筑。
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房屋的结构可以随客户的意愿而改变,大开间建筑均采用此结构。
梁、板、柱等承重构件,可以预制,也可以浇注,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目前大多数框架结构都采用现浇。
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剪结构建筑,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这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3、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砖混结构是由砖墙支撑和现浇、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盖成的建筑。
由于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不同,抗震性能悬殊。
砖的抗压性强,但韧性差,一遇到67度地震破坏就会局部开裂和散落,8度时裂缝会更大,稳定性差的会倒塌。
但施工质量确实好,砖的形状规则,砂浆的强度高,灰缝均匀,这类房屋只有在10度时才会被严重破坏或倒塌。
通常这种结构房屋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构件有:跨度大的横梁、楼梯间墙体和开有较大洞口的墙体等。
地震发生时,住户应避开这些部位和构件进入结构稳定并
具有小空间的部位,如厕所、小厨房等较安全。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好于砖砌体结构,砖混结构在唐山地震经历了考验,受灾小很多,这种结构经济实惠,会便宜一些,冬暖夏凉,砖混结构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
底层框架的结构抗震最不利,主要是出于建筑使用功能才这么做的,底层柱子比较少,容易出现薄弱、破坏。
一般首层破坏,上部结构就整体掉下去。
4、砖木结构的抗震性能。
此类建筑在我国的农村较为普遍,用砖墙、砖柱、木屋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稳定性较差,6、7度地震时极易倒塌,所以这类房屋的住户在地震时特别要注意墙倒砸人。
二、影响抗震性能的要素
面对可能发生的破坏力巨大的地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够更加“坚固”一些,对此,我们可以注意这样几点:
1、房子的体形。
体形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
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形、“丁”字形体形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2、地震除了和房子的建筑结构形式有关,与户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的房子抗震性最好。
3、新房优于老房。
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
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增长,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
一般说抗震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每10年进行一次调整,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它也是越来越严格,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
从这一点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房子抗震性能就要差一些。
4、建筑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
5、房子的施工质量。
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照图施工、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6、居家装修也要防震。
在房屋的设计中,有许多结构都是按照房屋的抗震需要建造的。
屋内有些地方是坚决不能改动的,否则一旦破坏房屋的整体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时就极为危险。
尤其是目前有不少临街居民楼将1层、2层改为商铺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的一户居民将承重墙拆除,将会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和负荷应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强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
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屋内墙上的门窗尺寸也不能随意拆改,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
7、“证件”齐全保平安。
开发商是否能提供商品住宅楼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文件。
在这些文件中,对于包括防震抗震性在内的房屋安全性能都会有较具体的说明。
另外查验开发建设单位的相关验收手续,也是购房者对房屋的防震抗
性能进行考察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执行设计要求,按抗震规范施工。
在钢筋制作时,要注意柱竖筋驳接48d长度,梁钢筋入支座锚固48d长度,箍筋抗震钩要留够10d长度、弯钩够135度。
柱与墙之间的拉结筋入墙不得少于1m,入柱不少于300mm,两头90度弯钩,水平每隔500mm两条一度。
其它的施工操作必须要执行抗震规范及措施,房屋的抗震能力是设计、施工、监理、质检、业主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努力,造就美好的生活空间。
三、小结
多层砖房在城乡建设中量大面广,应加强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使民用建筑的地震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
应按照概念设计的原则重视抗震概念设计,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从根本上消除建筑物中的抗震薄弱环节,较好的控制震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