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在好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教学的好处

(一)分组方式与标准的创新

传统的分组主要有学生一对一的互助小组或学习成绩同一层次的学习小组,它们的唯一目的和标准都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分组与以往不同,它的分组目的是让学生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所以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学习小组是按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全班分成7~9组,每组有6~7人,每组都包括了学习能力上、中、下的学生,这样就比传统的分组更有丰富的层次性,小组内的互补性也更强,为分享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合理化的组织基础。

(二)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提问、学生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和裁判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学习自觉的学生才能跟上教师的节拍而获得真正的学习机会。分组分享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环节进行了彻底的创新:分组分享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由若干个分享环节组成的,每一个分享环节都基本上包括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分享:学生小组内的分享→学生各小组之间的分享→师生之间的分享。分组分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结构与环节上,与传统教学法“满堂灌”有着本质的区别,分组分享教学法的特色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探讨研究,共同分享学习的得失成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机会。

(三)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相当于过去的“双基”,以往是通过灌输与题海战术来实现;“过程与方法”在过去是没有的、不讲究的,以往只是要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当于过去的思想教育意义,它往往是与课堂教学内容割裂开来进行枯燥的说教。而分组分享教学法则不同,它的分组原则和分享的特色,使它具有与新课标理念高度一致的可操作性:分组分享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座位安排,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方便学生的探究与分享,通过“我探究,我成功!我分享,我进步!”的落实,无论是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还是旧知识、旧技能的运用,都必须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归纳、提高,就必须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吸取众长,学会团结合作,这个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实践,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因此,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我探究,我成功!我分享,我进步!”特色,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结合成可操作性极强的一个整体,使它们始终贯穿在分组分享教学过程中。

(四)大班教学中实现主体教育的创新

强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质上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其实也是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没能得到实际的落实?这里除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大班教学的国情,在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近几年都是大班教育一统天下,试问,一个教师,就算他能力再高,在一节课堂的时间内有可能对五六十个学生都给予足够的关注,让每一个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及时地进行因材施教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那么,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进行呢?分组分享教学法为此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在分组分享过程中,让素质高的学生通过分享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素质低的学生通过分享吸取他人的知识、方法来提高自己。也就是说,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正好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

自身优势:善于动手的则分享他的动手能力;善于总结的则分享他的总结能力;善于表达的则代表小组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善于解题的则分享他的解题方法;善于记忆的则分享他的记忆方法──其他同学则在这些分享中吸取众人所长。所以,分组分享教学法可以在大班教学中实现“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达到主体教育的目的。

(五)课堂组织形式与纪律保障的创新

传统的插秧式座位,非常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或灌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却不是那么方便落实,甚至不少教师还认为:讲授了解题方法或思路就实践了过程与方法;讲授了学科史或祖国的一些建设史就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是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了。而分组分享教学法则不同,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座位安排,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方便学生的探究与分享。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是由教师主导的,插秧式座位非常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控制与保障的需要,换成学生围坐的方式,课堂纪律怎能保障?这其实也是许多教师不敢开展分组教学的原因,也是分组分享教学法能否推广实施的关键。我们在实施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践中,对课堂组织形式与纪律保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正如前面所述,学习是学生本身的事,没有谁(包括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纪律是学生自身关心、自我制约的事,所以,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让课堂纪律从过去的教师管理(他律),转化到现在的学生自我管理(自律)。在这一创新方面,要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课堂纪律与评价方案挂钩,在课堂中引入了小组竞争方案──没有哪个人愿意自己所在的小组在竞争中败北,也没有哪一个学生愿意因自己的行为而败坏整个小组的。从而利用小组竞争方案形成小组内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制约的自律机制。事实证明,在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纪律中,即使学生貌似守纪的表象下也不能有效地集中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的精神。在我们最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自己在过去课堂中的精神状态“只能部分时间集中精神,但经常分神”或“经常走神,不集中精神老师也不知道”的学生占66.97%,而在如今他律的分组分享教学法课堂中,同一选项的只占12.5%,有近8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精神状态“有张有弛,但较少走神,因为有同组同学互相督促”。这也说明,将分组分享教学法与他律机制创造性地结合到一起,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也更符合心理学青少年的注意力规律。

(六)学生评价方式的创新

唯考试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已经扼杀了我们中国多少代人的创新意识,现在是构造更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时候了!在构建这一新的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必将占据一席重要之地,但在大班教学的国情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注意到的都会是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几个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试问又有多少时间给他们表现?)这对过程性评价是一个难题。而分组分享教学法则不同,每一个小组都相当于一个小小教学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表现自己,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本小组学生都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有个较全面细致的认识和了解,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包括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分组分享教学法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更准确地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