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观音有"明前茶"一说吗?一年生长几季呀,几时采

(2010-03-14 14:34:01)

铁观音没有明前茶一说的.一般分为一年可采四至五茬,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网刚好,后期不粗老"。安溪铁观音茶树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所以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它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香气清芳高雅,水色清澈金黄,叶底肥厚软亮,常以天然的兰花香和特殊的“观音韵”而区别于其它乌龙茶。一般而言,四茬茶叶的采茶时间为:(一)春茶:谷雨前开采至立夏后结束,相当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二)夏茶:夏至前后开采至前后结束。相当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三)暑茶:在大暑至处暑采摘,相当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四)秋茶:在秋分前开采至寒露结束,相当于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各季茶叶的采摘间隔期为20~40天。近年来我们安溪县的茶农科学管理茶园,错开了采摘时间,基本实现了茶叶均衡采摘,均衡生产。

一般来讲春茶和秋茶都是比较好茶的茶叶季节.有"春水秋香"一说,讲的就是我们安溪铁

观音的最大差别,多数的朋友都是认为春茶的汤水比较醇厚的,滋味比较好喝,秋茶呢,都是最香的茶叶,保持时间最久.喝铁观音茶叶呢,喝新鲜的大家都是认为比较好的,有鲜气,有滋味,

感觉更好哟

中国茶文化(1)茶的起源

(2009-04-16 22:13:18)

何时开始有饮茶,多种说法,莫衷一是。大多可以说是开始于汉代,而盛行于唐朝吧。我国茶圣--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之《六茶之饮》中记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可以佐证。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

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日本茶道。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印度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中国茶文化(2)功夫茶

(2009-04-16 23:16:42)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莲花茶襟太远丙子”(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问世还要早三百余年。建茶、斗茶在宋代元朝已蔚然成风,到明清时期,茶叶制作

工艺创新,开创了乌龙茶的制茶工艺,而单在乌龙茶中,就有铁观音、大红袍、本山、梅占、佛手、黄金桂、白芽奇兰等等名贵品种。对于乌龙茶的最准确、简洁的表诉,应该是“不冷不热”。红茶性热,绿茶性凉,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不冷不热,其性温和,四季咸宜。

功夫茶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也必定要喝上几轮,可以这样说,有潮汕人的地方,就必定有喝功夫茶的习俗。

所谓功夫茶,其实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顾名思义,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虽然日常生活中不像茶艺表演那么繁赘,但操作起来也颇费一定的功夫。

首先是茶具。在一个名曰“茶鼓”的精美瓷具上放着三几个其洁如玉其薄如蛋壳的小小茶盅;还有一把陶制小茶壶或瓷制阔口盖壶;一把专供煮开水的小水壶(有陶制的、钢制的、铅制的和不锈钢制的),装茶叶最佳是锡制的茶罐等等。

其次是冲沏和操作程序也较为讲究。例如,先得将水煮沸,然后用滚烫滚烫的沸水洗涤茶具,在洗涤小盅的时,右手拇指触及小盅的嘴口边缘,中指顶着盅底,食指拨着盅沿周而复始地转动,状如轴轮旋转。洗盅后就是沏茶了。沏茶要用沸水高高地冲,然后用茶壶盖刮去飘浮在壶面上的泡沫。第一次冲沏要当洗茶用而倒掉,第二次冲沏才人盅;入盅时要低洒,以防盅里起水泡,开始要均匀地在那三几个小小盅上轮回地洒,这叫“关羽巡城”待到最后几滴浓汗时,那是茶之精髓所在,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