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
![浅层地震勘探(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ee915faa9e31433238689339.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本科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浅层地震勘探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成绩二〇一五年三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工作目的和任务及工作完成情况第三章工区地理情况和经济地理情况第四章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第五章数据处理5.1反射波数据处理5.1.1 原始记录5.1.2 道均衡5.1.3 一维滤波5.1.4 二维滤波5.1.5 抽道集5.1.6 速度分析5.1.7 动校正5.1.8 水平叠加5.1.9 混波5.1.10 时深转换5.1.11 数据输出5.2 折射波数据处理第六章解释推断第七章结论与建议第八章报告附图第一章序言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一中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来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而浅震是工程物探中的一种常见勘探方法,此次实习,采用了折射波勘探和反射波勘探,此实习报告完成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部过程,并详细叙述了各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等。
由于浅震能量不需要很大,所以震源采用的是人工锤击的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VISTA。
对折射波勘探而言,使用的相遇时距曲线的解释,方法由于数据处理相对反射波较简单,所以,采用手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方式,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章: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2.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学习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装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
2、学习和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4f00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c.png)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技术水平,拓宽地质找矿视野,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与解释,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等相关软件,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设计浅层地震野外观测系统。
主要包括地震仪器的选型、布局,观测线的布置,炮点、检波点的设置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根据地质任务和地形地貌条件,合理设计观测系统,以提高地震数据质量。
3. 资料整理与解释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学习了如何对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解释。
主要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地震资料的编辑、地震剖面的绘制等。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地震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资料解释的能力。
4. 实习成果汇报实习的最后一周,我们完成了实习成果的汇报。
我们分别从野外工作、资料整理、成果解释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
通过实习成果汇报,我们检验了实习效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震仪器的使用、观测系统设计、资料整理和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在野外实地操作,感受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1e8c0d02020740be1e9b4c.png)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学号:班级: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前言………………………………………………..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二折射波法地震勘探………………………………..2.1数据采集………………………………………2.2数据处理………………………………………2.3结果解释………………………………………三反射波法地震勘探………………………………..3.1数据采集………………………………………3.2数据处理………………………………………3.3结果解释……………………………………….四实习总结……………………………………………一 前 言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
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
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
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场地测量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数据采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图件分析与解释数据不合理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1.3.1工区概况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
地震勘测报告
![地震勘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b53301844769eae009ed76.png)
浅层地震勘测报告实践目的:了解浅层地震勘测的定义、勘测方法等基础内容,掌握浅层地震勘测在地震地质工作中的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译)及方法。
实践过程:课前准备、课堂实践。
课前准备:通过查阅资料,理解什么是浅层地震勘探、浅层地震勘测专业名词、浅层地震勘探在地震地质工作中的目的及意义等知识,并初步掌握浅层地震勘探的方法及流程。
课堂实践:①浅层地震勘测仪器的介绍②数据的采集③数据的处理④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一、浅层地震勘测仪器的介绍本次实践课程采用美国S-land公司研制的地震仪进行数据的采集,其主要设备如图1、图2、图3所示。
二、数据采集本次实践课程采集了3条测线数据,均采用中间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道数分别为24道、72道和72道(偏移距6m)。
图1 仪器主机和检波器图2 供电蓄电池、采集器和测线电缆触发器图3 重锤、锤垫、触发器采集步骤:1布线①布置测绳(尽可能将测绳布置在一条直线上)②按要求间距布设电缆和检波器(注意与采集器与电缆相连的一头为红头),然后将检波器插入地下,同时要将电缆末端要与端口连接③连接采集器与电缆,采集器与主机、采集器与蓄电池④连接触发器,整个连接完成后装置如图4所示图4 装置连接完成后的整个装置2. 检测检波器稳定性检测检波器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异常值,如果检波器不稳定或存在异常值,将具有异常值的检波器与大地插紧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直到异常值消失,检波器稳定如图5。
图5 检波器稳定图像3.数据采集设置采集参数,存储路径(建立新文件夹以避免覆盖以前采集数据),开始进行数据采集,注意采集时一定要做到采集点与记录点相对应。
4.导出数据将采集的数据导出,为下一步数据处理做好准备。
三、数据处理采用S-land公司提供的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滤波、标记初定、叠加等步骤。
四、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1. 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的主要任务是:①划分构造层;②确定反射层的地质属性,了解地层厚度的变化及接触关系;③对断层等地质构造作出解释。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16bb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3. 通过实验,提高对浅层地质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采集地震波数据,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现象,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反射波法,即通过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1)地震仪:用于采集地震波数据;(2)震源:用于激发地震波;(3)接收器:用于接收地震波;(4)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5)实验场地:用于进行地震波数据采集。
2. 实验步骤(1)实验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场地,确保场地平坦、开阔,便于地震波传播。
(2)地震波数据采集:按照设计好的测线,布置震源和接收器,激发地震波,接收其反射波。
采集过程中,注意控制震源和接收器的间距、排列方向等参数。
(3)地震资料处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利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去噪、叠加等操作。
(4)地震资料分析:对处理后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反射波特征,推断地下地质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采集到了一定数量的地震波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以下地质结构信息:(1)地下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推断为沉积层与基岩的接触面;(2)地下存在一个倾斜的断层,推断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3)地下存在一些小型的地质构造,如溶洞、地裂缝等。
2. 分析与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地质结构,为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质量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控制实验参数,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
(3)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06ad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e.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城市地下结构的研究和探测需求日益增长。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工程建设、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掌握,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学习。
学习了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地震勘探方法、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
实习地点选在华北某城市,该城市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适合进行浅层地震勘探。
(1)现场布置首先,我们进行了现场布置。
在实习地点选取了多个观测点,并按照设计要求布设地震检波器、震源等设备。
在布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完成现场布置后,我们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震反射波法,利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通过检波器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调整震源和检波器的位置,以提高数据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完成后,我们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静校正等预处理,然后进行偏移成像、解释等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介质结构、断层分布等信息。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实习,我对浅层地震勘探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本次浅层地震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地质勘探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浅层地震地震实习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浅层地震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b9ce1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a.png)
中国石油大学浅层地震地震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3)1、实习目的 (3)2、实验内容 (3)第二章施工设计 (3)1、工作方法概述 (3)2、激发条件与震源选择 (4)3、接收条件的选择 (4)第三章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5)1、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5)2、数据处理 (7)3、地质解释 (10)第四章折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3)1、折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11)2、数据处理 (11)3、地质解释 (13)第五章结束语 (13)1、结论、建议与体会 (13)2、主要教材与参考书 (14)第一章概论1、实习目的浅层地震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震勘探原理》专业课教学后开设的一门实习课程,也是一次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教学试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具体的实习目的有:○1.了解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2.了解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3.学会相应方法来进行资料处理;○4.学会解释地质目标。
2、实习内容2.1 工区概况本次实习的场地位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医院旁的实习场地,场地是长方形的,北边靠近长江路,南边是校医院,东边毗邻校体育馆,西边是河流。
本次实习的测物有两个,位于靠近河流的西侧,以南北向排列间隔为40米左右。
2.2 实习方法用两种方法(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法、浅层折射地震勘探法)进行勘探。
每种方法一条剖面,剖面为同一测线。
并对采集后的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本次实习采用的观测系统是一共有48道,但是其中只有24道接收,向前滚动依次采集地震数据,偏移距为1米,炮检距为1米,可以对待测物5次覆盖,采用两边激发的方式激发,这样,既可以完成反射波法的数据采集,同时,也可以完成折射波法的数据采集,而且不会影响到对待测物的探测。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e33b8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a.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自身在地震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层地震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2. 掌握地震勘探仪器的操作技能;3. 学习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4. 了解浅层地震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浅层地震的基本原理,包括地震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记录等。
同时,了解了地震波的速度、振幅、频率等参数对地震勘探的影响。
2. 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地震勘探现场,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实际操作流程。
实地考察内容包括:(1)地震勘探仪器设备:地震勘探仪器包括地震记录仪、地震检波器、地震道头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仪器的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
(2)地震观测系统:地震观测系统包括地震台站、地震道、地震观测点等。
我们了解了地震观测系统的布局、布设原则和观测数据采集方法。
(3)地震数据采集:地震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采集的流程,包括地震震源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数据记录等。
3. 数据处理与解释在实习后期,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1)地震数据预处理:包括地震数据滤波、去噪、时间校正等。
(2)地震数据处理:包括地震数据叠加、偏移、反演等。
(3)地震解释:根据地震数据特征,分析地下结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信息。
4. 实际工程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了解了浅层地震在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1)地质勘探:通过地震勘探,可以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工程地质勘察:利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对地基土层、岩层进行评估,为地基处理、边坡稳定性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7bc56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e.png)
地震勘探实习报告〔共4篇〕第1篇:地震勘探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论 .3§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3 §2 测区的自然地理、交通与经济条件.....4 §3物探工作完成情况 ..6第二章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仪器简介...8§1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8 §2地震资料采集系统简介 .9第三章浅层初至折射波法勘探 (13)§1试验工作13 §2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14 §3浅层地震初至折射波法资料整理和解释 ........16 §4浅层折射波资料的定量解释....17 第四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野外工作方法 (21)§1 干扰波的调查及最正确接收窗口的选择..21 §2 屡次覆盖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 .21 第五章三维地震反射波资料的解释 (24)§1 资料概述24 §2 垂直时间剖面的比照与解释25 §3 等T0 构造图的绘制..27 §4 三维资料成果分析^p 和解释.....28 第六章结论和建议.30§1 获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30 §2 对今后实习安排建议 .31附主要【参考文献】:^p 附图第一章绪论§1 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及其实习内容1.1.1 实习的目的及要求〔1〕稳固和加深学生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学会纯熟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初步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展野外消费各工种工作技术的根本训练。
〔3〕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正确窗口的选择。
〔4〕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5〕熟悉屡次覆盖反射波勘探的测网布置与野外作业。
〔6〕掌握三维反射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7ba4220b1c59eef8c7b49d.png)
本科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型生产实习题目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勘探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学生姓名000000学生学号0000000000000000000指导教师李澎张玮田仁飞王堃鹏实习地点成都理工大学校内实习成绩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〇一七年十二月1.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及工作的完成情况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课堂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初步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行野外生产各工种工作技术的基本训练,基本掌握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整个流程。
学习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佳窗口的选择,学会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勘探资料的整理和解释,培养刻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
1.1 工作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校内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初步了解地震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和装备,初步进行野外生产各工种工作技术的基本训练。
(3)学会浅层折射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4)学习浅层反射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和最佳窗口的选择。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1.2 基本要求(1)学会熟练地使用和维护地震仪器和装备。
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区一部分物理点的测量工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2)学习和掌握多种地震分支方法的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并能处理野外出现的一般故障问题。
(3)结合实际工区的资料,初步了解地震工作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学习并掌握地震野外资料的一般整理、处理和反演、图示方法。
(5)根据工区实际地质条件和实测的物探资料,编写实习报告,初步掌握物探资料的解释方法。
1.3工作完成情况(1)本次工作历时五天,第一天观察并掌握浅震仪器的使用,并在银杏篮球场前草地以及银杏餐厅后草地上进行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
浅层地震报告
![浅层地震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eaee2f58fb770bf78a55aa.png)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浅层地震实习报告前言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卓越班进行了维持一天的实习,地点在工科楼B北面的一片空地上。
主要实习浅层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的应用。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短短的半天就完成了任务。
一.实习目的1.了解浅层地震仪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学会反射,折射和瑞利面波的资料处理的及一些简单解释。
3.通过资料处理及解释得到的地下浅层的基本物理性质;速度和厚度,便于对学校的地层做初步了解认识。
二.实习任务1.三种方法都有一条剖面,共用同一条测线,根据学校的情况实习具体在布置测线。
2.观测系统的设计(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处理及解释的问题)。
3.根据的到的数据对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根据校园工区内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观测系统现通过反射波,折射波和面波对地下地质体进行解释1.反射法(1)原理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分为垂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两种。
垂向分辨率是指垂直方向所能区分的最薄地层的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是指水平方向所能区分的最小地质体的尺寸。
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所要解决的大多数问题是地层的划分,查明小断层等。
在解决这些地质问题的过程中,地震记录的垂向分辨率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要弄清子波分辨率与其频率成分的关系,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高保真去噪问题,大地滤波作用。
折射法原理射波法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
当穿过波速不同的介质的分界面时,波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产生折射。
当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其上层介质的波速时,在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情况下,折射波将会沿着分界面以下介质中的速度挂行。
这种沿着界面传播的滑行波也将引起界面上层质点的振动,并以折射波的形式传至地面。
通过地震仪测量折射波到达地面观测点的时间和震源距,就可以求出折射界面的埋藏深度。
折射波法是浅层地震勘探中一种重要的工程勘察方法,常用来探测覆盖层或低速层的厚度,基岩起伏,等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pdf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pdf](https://img.taocdn.com/s3/m/577d97f001f69e31433294f9.p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 名:
沈
班 级:
班
学 号:
时 间 : 2015 年 05 月
指导老师:
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 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 GEODE9浅6 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折射波法地震勘探中, 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相遇追逐观测系统。 O1是 O2的 追逐炮, O4是 O3的追逐炮;若测线方向为 O1→O4方向,则 O1称为正追逐炮, O2称为正相遇炮, O3 称为反相遇炮, O4称为反追逐炮。 追逐炮的作用:
干扰波调查是采集单炮多道地震记录,排列长度依据勘探深度和有效波 分布的范围确定,本次实习排列长度 36 道,道间距为 1m,偏移据为 0m,不 使用模拟滤波器。本次干扰波的实验采取单边放炮并且对采集的实验数据进 行绘制成图,并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4
图( 1)单边放炮第一次数据
图( 2)单边放炮第二次数据 从以上俩附图可以看出,第二次的数据信噪比比第一次要高,不过俩次实 验测得的数据基本一致, 我们可以看出首波均很明显, 均在 13 道左右发生转折, 我们可以判断,在这之前的首波为直达波,在这之后的首波均为速度更大的折 射波,因此我们在折射波勘探中要考虑到观测窗口的大小对实验的影响,要求 最小炮检距要大于十三道的位置,即大于转折点对应的炮检距,这样便压制了 直达波对地震勘探的影响。
6.3 双边放炮、中间放炮观测对比:
5
图( 3)正向追逐炮 图( 4)反向追逐炮
6
图( 5)中间放炮 从图( 5)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间激发时,我们可以同时观测到炮点俩侧的 地震数据,具有宏观对称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炮点与检波点相距太 远导致能量衰弱的现象。 从图( 3)和图( 4)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辨别各种波形,从反向追逐炮中明 显地看到前面有几道可能是在移动炮点时碰到了检波器,使检波器出了些问题, 但是对整体影响不大。我们可以看到下图所示的情况: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d5f4ec86bec0975f465e27e.png)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地震实验报告姓名:沈班级:班学号:时间: 2015年05月指导老师:张一、实验目的实验一: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二、仪器介绍1、仪器简介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
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
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
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
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
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
(如下图)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注释: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
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e3720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2.png)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对地质勘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理解,我们于某地质勘探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浅层地震勘探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某地质勘探公司2. 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3. 实习内容:(1)浅层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适用范围。
浅层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研究地下结构、岩性及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适用于探测深度在数百米以内的地层结构、断层、岩溶、滑坡等地质问题。
(2)地震数据采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地震数据采集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了地震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地震仪器的组装、调试、布设等。
然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震源和接收器,进行了地震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采集参数的设置、记录数据的处理等技能。
(3)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浅层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地震数据的预处理、解释、成像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数据去噪、静校正、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等数据处理方法。
(4)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是浅层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震剖面的分析、地质构造的推断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地震剖面解释、断层识别、岩性划分等技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们深刻理解了浅层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沟通交流:实习期间,我们与公司员工、导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19825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9.png)
实习报告:浅层地震勘探实践经历我在大学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浅层地震勘探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是在我国某地质勘探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的,旨在让我们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震勘探的知识,并亲身体验了地震勘探的整个过程。
以下是我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首先,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接受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地震勘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地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实习地点,一个位于郊区的地震勘探现场。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地震勘探的设备,了解了地震勘探仪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学习了如何布置测线、如何进行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如何记录地震数据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艰辛和复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浅层地震勘探。
这种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的断层、溶洞等地质结构。
我们使用了可控震源和地震仪器来激发和接收地震波。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地震波及其反射波,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地质结构的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是震源干扰波的干扰,这使得地震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多种去噪技术,提高了数据信噪比。
其次是地下地质结构复杂,导致地震波传播路径多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成像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地震勘探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震勘探的基本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次浅层地震勘探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0252785acfa1c7aa00cc56.png)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前言浅层地震实习是勘查卓越班在学习了《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后新增加的实习项目。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面波发、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二.实习目的:1、掌握浅层地震已使用方法;2、学会相应方法:资料处理;3、学会解析地质目标。
三、实习任务(内容):用三种方法(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法、浅层折射地震勘探法、浅层面波地震勘探法)进行勘探。
每种方法一条剖面,剖面为同一测线。
并对采集后的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
四、工作安排:设计观测系统;选定所要测量的工区;按照设计的观测系统在工区布线,采集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并做相应的地质解释。
五、正文(一)、浅层反射地震勘探1、基本原理:反射波是地震勘探中利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波。
通过利用不同炮检距的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的不同振动情况,得到地震的初始数据后,进行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偏移归位,等处理,得到的叠加剖面就是地下地质体真实情况的一种反映,从而综合分析解释,解决地质问题。
2、工作区及观测系统:工作区:观测系统参数:N=24,X1=1m,ΔX=2m,n=6,d=2施工过程采用的是48道接受每一炮的信号,并且检波器位置不变,这样覆盖次数不能计算出来,即覆盖次数中间最多并向两边递减,最边上的两个点覆盖次数为1,最中间的覆盖次数是25.也为后面数据处理带来了麻烦。
4、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数据采集:根据设计好的观测系统布置好测线,24道采集地震记录,仪器摆在测线中间;接上炮线;检波器按一定道间距接到大线上,检查检波器与地面的耦合程度;将大线接到仪器上;接上电源,红线接正极,黑线接负极。
启动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
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
勘探技
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 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 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 地球物理
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
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
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
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
异时,
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
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
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XXXXXXX 学校
实验报告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
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
(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
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
地下每
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
四、实验器材
4.1 S-Land采集系统简介
本次浅层地震勘探实验使用的是美国SI公司S-LAND工程地震仪。
和传统的检波器组合技术相比,S-Land的数字检波器技术具有两方面优势:①模数转换在检波器上完成,避免大线传输过程中的干扰;②数字检波器静校叠后输出波形比传统模拟检波器组合的分辨率更高。
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阻抗:1kΩ
电容:5纳法
模数转换:24位Δ-Σ模数转换器
前置放大倍数:0dB,12dB,24dB,36dB
输入信号水平:0dB 5Vpp
12dB 1.25Vpp
24dB 312.5mVpp
36dB 78.1mVpp
漂移:自动校正
采样率:0.25ms,0.5ms,1ms,2ms
带宽(-3dB):428Hz
阻带衰减:(-6dB增益下高于Nyquist频率测量)>130dB
通带纹波:(低于400Hz) 0.01dB
通带相位特性:线性
抗干扰能力:抗220V/380V,50Hz/60Hz工频干扰
信噪比:(均方根比值800Ω终端输入)
0dB 123dB(典型)>120dB
12dB 122dB(典型)>118dB
24dB 115dB(典型)>112dB
36dB 103dB(典型)>100dB
数据传送速率:100mb/s
数据记录:连续、无间隔、实时数据记录电池电压:输入12V(带保险丝)
功耗:<250mW
工作温度:-40~75℃
操作系统:Windows 7
震源:锤击震源采用5kg大锤。
图4.1 S-LAND工程地震仪的各工作模块
4.2 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采用地震反射波法,数据的处理采用的是骄佳技术公司(Geogiga Technology
Corp.)的Geogiga Seismic Pro软件的Geogiga Reflector 6.0子模块。
骄佳技术公司(Geogiga Technology Corp.)主要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是国际领先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公司。
多年来,先后开发完成电阻率成像、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面波法及井间地震波法等一系列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软件,其领先的技术、齐全的功能和易学易用的操作受到业界一致推崇,用户遍及世界各地
五、实验步骤
5.1 室外采集
1、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
2、按照试验计划和操作规范布设测线,测线的标准规范有:①地震测线宜为直线,尽
量减少因遇障碍物出现剖面空白地段,如遇较大障碍物无法连续布设,测线可平移或分段。
②测线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勘探线重合或通过已有地质钻孔。
③若有已知断层可能存在,测线宜垂直跨越地下构造的走向,长度应以能够控制被探测的断层位置为准。
由于本次实验场位于学校内,场地条件不佳,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浅层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因此测线的布设仅满足部分条件。
3、检波器布设,本次实验按照1m的道间距布设检波器,检波器安插必须遵循“直、准、
紧”的原则,即检波器的间距必须满足道间距的要求,检波器必须垂直且安插紧固稳当。
(图5.1)
图5.1.1 按照规范安插道间距为1m的检波器
4、按照规范连接各工作模块
5、试验性测试,得到最佳偏移距,本次实验的偏移距设置为40m
6、根据实验目的及场地条件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图5.2)。
图5.1.2 设置合适的采集参数
7、敲击人工震源,进行数据采集
5.2 反射波法数据处理
本次资料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定义观测系统、增益控制、道编辑、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时深转换、叠后偏移等,(图
1、定义观测系统
准确建立、排列炮、检波点的空间位置,是提高处理质量的必要条件,是一切处理工作的基础,不正确的空间位置排列会导致地质构造假象,见图4.2。
2、增益控制
对地震数据采用自动增益和道间均衡增益控制,提高信噪比,达
到压制干扰波的目的。
3、道编辑
剔除不正常工作道,压制噪声,从而提高信噪比,达到净化剖面的目的。
4、扩散校正
消除炮点激发能量随深度衰减导致深部接收信息较弱的影响,从
而到达提高信噪比目的。
5、滤波
通过频率滤波,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对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压制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提高有效波信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图5.2.1。
图5.2.1 反射数据处理流程图
六、实验结果(数据和图表)
6.1 室外数据采集
本次实验一共布设了72个检波器,实验偏移距为40m,采集设置为24道接收,一共接收到36条合格的数据记录。
6.2 室内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按照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处理流程进行数据的处理
6.3 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