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牙膏》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挤牙膏》案例分析
案例:
宝宝:刷牙喽刷牙喽,爸爸今天我要自己挤牙膏。
爸爸:好。
宝宝:挤了长长一条牙膏在牙刷上。
爸爸:多了宝贝,拿过牙刷就弄掉了一大块。
宝宝:不要不要。(大哭)
分析:
案例中宝宝的表现与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有关。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3-4岁的孩子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 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这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3-4岁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要求和成人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案例中的宝宝要求自己挤牙膏。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导致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
反抗期也不尽是“缺点”,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只有正确了解宝宝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知道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成长,所以面对“反抗”宝宝,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案例中宝宝大哭的表现与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有关。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行为多受情绪控制。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情绪表现具有冲动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闹。3-4岁幼儿的大脑皮层兴奋容易扩散,皮层对中枢控制能力很差,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冲动。他们还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常表现出眼泪未干又笑得很开心。例如,当他们得到玩具时,会高兴得笑出声,而当玩具被别人拿走时,又会急得大哭起来。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常因环境的变化,或一点点小事而发脾气,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甚至听不进好言相劝,短时间内不易平静下来。比如,案例中的宝宝,就因为爸爸帮他牙膏弄掉了一大块,就大哭起来。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如果父母们不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情绪发展特点,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或反对他们,就会更加导致宝宝反抗行为的发生。
针对3-4岁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宝爸宝妈们在平时的亲子相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相信宝宝。千万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宝宝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宝宝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当宝宝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样宝宝在体会成功快乐的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2.满足宝宝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宝宝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宝宝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宝宝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去做。如果宝宝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父母必
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让宝宝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宝宝反抗情绪的发生。
3.与宝宝有足够的交流。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这样做的话那么宝宝可真的要成为坏孩子了。父母要给宝宝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了解宝宝的需要。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宝宝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更要以爱心、以耐心来关注孩子,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