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笔记:人体解剖之肌学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人体解剖学:肌学--2
第三层:
(桡侧)拇长屈肌—桡骨前面、骨间膜 (尺侧)指深屈肌---尺骨前面、骨间膜
拇指远节指骨底 (屈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在指浅屈肌腱深面)2~5 远节指骨底 (屈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 第四层 – 旋前方肌:桡、尺骨的远端 • 起自尺骨 • 止于桡骨 • 使前臂旋前
• 前臂后群肌:10块,浅深两层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于 指
2.骨间掌侧肌:3块,使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
背
腱
3.骨间背侧肌:4块,以中指为中心外展2、4、5指
膜
背侧肌
第六节 下肢肌
组成: 一、 髋肌 (骨盆内外面---股骨上部,跨髋关节)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 足肌
(一)前群
一、 髋肌
1.髂腰肌: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
内侧头
桡神经沟
三、前臂肌:前群:屈肘、屈腕、屈指、旋前 桡侧的:外展 后群:伸肘、伸腕、伸指、旋后 尺侧的:内收
(一)前群肌:9块,四层排列 浅层(第一层):5块,由桡—尺侧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以屈肌总腱起子内上髁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翻
国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四、 足肌
(一)足背肌 1.拇短伸肌
2.趾短伸肌
(二)足底肌
拇展肌
Ⅰ内侧群
拇短屈肌 拇收肌
Ⅱ中间群
趾短屈肌 蔗方肌 蚓状肌 骨间足底肌 骨间背侧肌
Ⅲ外侧群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腓骨短肌
拇长伸肌
(三)后群
1.浅层:小腿三头肌
起点: 腓肠肌(浅表的两个头):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比目鱼肌(深的一个头):胫、腓骨的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跟骨 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
系统解剖学-肌学重点整理1、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浅筋膜(L.C.T):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深筋膜(D.C.T):①于四肢处,插入肌群间构成肌间隔,进而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骨筋膜鞘。
②全身的深筋膜大都能包裹肌肉、血管、神经。
③在某些部位供肌附着。
④形成肌腱的支持带(如手部的屈肌支持带、脚踝的伸肌上下支持带)⑤分隔同一肌群的各肌肉⑥改变肌牵引方向,可用于推测炎症和积液的蔓延方向。
(2)腱鞘1)定义:套在肌腱表面的鞘管2)分层:①外层:纤维层(腱纤维鞘)是由深筋膜增厚形成,呈半环状覆盖于骨面②层:滑膜层(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3)功能: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减少肌腱和骨面之间的摩擦4)一个临床症状:腱鞘炎:当手指长期不恰当的过度用力活动,肌腱或腱鞘受到强烈摩擦而导致腱与腱鞘的损伤,产生疼痛等症状,称为腱鞘炎。
(3)滑膜囊:滑膜囊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有的则独立存在。
其大小由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
囊腔含少量滑液。
多存在于皮肤、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之间,其作用为增加滑润、减少摩擦、促进运动的灵活性。
临床上常见的滑膜囊炎即发生于此。
(4)籽骨:由肌腱骨化而成,如髌骨即为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
2、面肌(面N):面肌也称表情肌,为扁而薄的皮肌,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①颅顶肌:由左右枕额肌(面N)构成。
枕额肌为二腹肌:枕腹:1)位置:起自枕骨,位于枕部皮下2)功能:牵拉帽状腱膜向后额腹:1)位置:起自额骨,位于额部皮下2)功能:提眉,产生皱纹②眼轮匝肌:1)位置:居于皮下,在睑裂周围,呈扁椭圆形2)功能:使睑裂闭合,少量肌束可牵拉泪囊后壁,以扩泪囊,促进泪液流入鼻腔。
③口周围肌:分为口轮匝肌和颊肌功能:口轮匝肌收缩时可闭口,颊肌收缩时牵拉口角向外,并能助咀嚼和吸吮。
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备课笔记绪论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分类: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巨视解剖学叙述.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九大系统:1、运动系统:2、消化系统;3、呼吸系统;4、泌尿系统;5、生殖系统;6、脉管系统;7、内分泌系统;8、感觉器;9、神经系统。
(三)分部: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二)方位术语: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2、前(腹侧): 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6、四肢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下肢:胫、腓(三)轴和面1、轴: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2、面: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解剖学肌学的知识点总结
解剖学肌学的知识点总结一、肌肉结构1.肌肉类型:根据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骨骼系统中的肌肉,主要用于人体运动和保持姿势。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参与呼吸、消化、循环等功能。
心肌是心脏内的特殊肌肉,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肌肉结构:肌肉由肌肉纤维构成,而肌肉纤维又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内含有许多肌纤维,而肌纤维内又包含有肌小丝,肌小丝中则包含有肌原丝。
肌原丝由肌纤维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3.肌肉结构的层次:肌肉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肌肉纤维层次、肌束层次、肌肉(肌腱)层次和肌群层次。
肌肉纤维层次是最基本的层次,是组成肌肉的最小单位。
肌束层次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而肌肉层次则是由肌束组成的肌肉组织。
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是肌肉与骨骼之间的连接器。
肌群层次是由肌肉组成的肌肉群,参与人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功能。
二、肌肉功能1.运动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体的运动。
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以驱动骨骼系统实现各种运动,包括行走、跑步、举重等。
不同肌肉通过协调配合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功能。
2.姿势维持功能:肌肉还可以维持人体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躺姿等。
通过肌肉的紧张和松弛,可以保持人体的平衡和姿势。
3.内脏功能:平滑肌和心肌参与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活动,包括呼吸、消化、循环等。
平滑肌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控制血液循环;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驱动血液循环。
4.热能产生功能:肌肉通过代谢作用可以产生热量,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人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会产生热量,帮助人体维持稳定的体温。
三、肌肉运动原理1.肌肉收缩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基本功能之一,实现肌肉运动的基础。
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纤维中的肌原丝与肌球蛋白发生结合,导致肌肉纤维的缩短。
2.神经控制原理:肌肉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物质,向肌肉发送信号,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潘殿兴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肌肉解剖知识点
肌肉解剖知识点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了解肌肉的解剖知识点对于学习人体运动学和运动训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肌肉解剖知识点,包括肌肉组织结构、肌肉分类、肌肉功能和肌肉的生理特性等。
一、肌肉组织结构肌肉组织是由许多肌肉纤维组成的。
肌肉纤维是由肌原纤维融合而成的多核细胞。
肌原纤维通常是并列排列的,它们的细胞膜形成一层层的褶皱,称为横纹。
这些横纹纵向排列,形成肌纤维。
肌纤维包裹在一个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鞘内,形成肌束。
肌束则组合在一起形成肌肉。
二、肌肉分类人体内的肌肉可以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位置,肌肉可以分为胸肌、腹肌、肩肌、臀肌、大腿肌群、小腿肌群等。
根据功能,肌肉可以分为主动肌和辅助肌。
主动肌主要负责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的方向,而辅助肌则帮助主动肌完成运动。
三、肌肉功能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控制关节运动。
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身体的不同部位能够运动。
肌肉通过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腱来控制关节的运动。
不同的肌肉组合起来协同工作,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四、肌肉纤维类型人体内的肌肉纤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性肌纤维和快速肌纤维。
慢性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具有较大的氧化能力,能够持续产生力量,适用于长时间持续的运动,如长跑。
快速肌纤维收缩速度较快,但氧化能力较差,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适用于短时间的爆发性运动,如短跑。
五、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当神经系统接收到运动信号时,会通过神经传递到相应的肌肉纤维,引发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横截面积和收缩的速度。
通过适当的训练,肌肉可以增加横截面积和提高收缩速度,从而增强力量和爆发力。
六、肌肉的训练和保健肌肉的训练可以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来进行。
力量训练主要通过负重练习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有氧训练则通过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来提高肌肉的氧化能力和心肺功能。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也对肌肉的训练和保健至关重要。
系统解剖学笔记[参考]
系统解剖学笔记[参考]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机体的各种系统、器官以及其之间关系的学科。
学好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系统解剖学进行简要介绍。
一、肌肉系统人体的肌肉系统由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
骨骼肌与骨骼相连,其收缩和松弛可使骨骼运动。
平滑肌分布于我们的内脏器官中,并控制我们的消化、循环和呼吸功能。
心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肉,使心脏收缩跳动。
二、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由206个骨骼组成,它们连接成为各种关节。
骨骼提供身体形态以及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结构。
骨骼还存储重要的矿物质,如钙。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它们一起完成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素的重要功能。
循环系统还可以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和肾脏处理。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子、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它们可以通过将氧气带入身体、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来获取必要的氧气和清除废气。
呼吸系统还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和过滤。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它们一起完成把食物分解为化学成分,并从中提取必要营养所需的过程。
消化系统还可以排出废物。
六、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用于处理感觉信息、控制运动和调节体液平衡。
神经系统还可使我们意识到周围环境和做出反应。
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们可以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产生尿液,并将其排出体外。
这些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机体。
理解这些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人体肌肉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肌肉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肌肉解剖学是对人体肌肉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下面将介绍人体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肌肉分类人体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们与骨骼相连接,使骨骼运动。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及血管壁等处,控制内脏器官的运动。
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使心脏能够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二、肌肉组织结构肌肉组织由肌肉纤维构成,而肌肉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组成的。
肌原纤维是细胞内细长的肌纤维,由多个肌节组成。
每个肌节内含有多个肌溶纤维,能够收缩并产生力量。
三、肌纤维结构肌纤维主要由肌丝构成,肌丝包括厚丝和薄丝。
厚丝由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组成,薄丝由肌动蛋白组成。
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通过肌肉收缩产生力量。
四、肌节结构肌节是肌纤维的功能单位,包括Z线、H带、I带和A带。
Z线位于肌节的两端,连接肌丝,决定了肌节的长度。
H带位于A带的中央,只含有厚丝。
I带位于H带的两边,只含有薄丝。
A带是整个肌节中最暗的区域,包括厚丝和薄丝的重叠部分。
五、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是通过肌肉纤维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之间的结合通过钙离子调节。
钙离子的释放使肌纤维收缩,钙离子的再吸收使肌纤维舒张。
六、肌肉运动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完成各种运动。
人体肌肉的主要功能包括抗重力运动、身体姿势调节、维持体温和产生呼吸等。
不同的肌肉通过协调工作,实现人体各种复杂的运动。
结论以上介绍了人体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肌肉分类、肌肉组织结构、肌纤维结构、肌节结构、肌肉收缩和肌肉运动等内容。
对于理解人体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帮助,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解剖学肌学重点总结
解剖学肌学重点总结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
第一节总论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分类: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
1、按形态分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
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裂周围)。
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层;2、按部位分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四肢肌:上、下肢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束膜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肌(小血管随膜走行)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1、起止点: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经鞘等。
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结构用。
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
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
两层间含少量滑液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腱滑膜腔)第二节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一、背肌1)浅层:斜方肌(trapezi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肩胛提肌和菱形肌①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点:锁骨的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
人体解剖学-肌学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肌学要点1: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和功能斜方肌位于项背部。
该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如肩胛骨固定,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阔肌位于背下部。
此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臂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位于前述浅肌群的深面、脊柱两侧的沟中。
如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使头后仰。
要点2:胸大肌的位置和功能胸大肌位于胸廓前壁的上部,呈扇形。
该肌可使上臂内收、旋内和前屈。
如上肢上举固定,可引体向上。
要点3:膈的3个裂孔的名称和穿行结构(1)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通行主动脉和胸导管。
(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位置较高,约平第8胸椎,在主动脉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要点4:腹肌的名称和腹肌形成物(腹直肌鞘、腹股沟韧带和腹股沟管)腹肌包括:腹真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物:腹真肌鞘、腹股沟管。
要点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位于颈前两侧,一侧收缩,头向同侧侧屈,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重要的肌性标志,受副神经支配。
要点6: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和穿行结构斜角肌为颈深部外侧肌群,它们起于上部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由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
间隙内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穿行。
要点7: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咀嚼肌主要有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均由三叉神经支配。
咬肌、颞肌、翼内肌收缩可上提下颌骨。
翼内肌和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前和侧方运动。
颞肌后部纤维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后。
要点8: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1)三角肌:位于肩部,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其伸和旋外。
由腋神经支配。
(2)肱二头肌:位于臂肌前群,可做屈肘关节运动。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肌肉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肌肉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持身体的姿势、提供力量和运动。
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体肌肉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肌肉组织结构、肌肉分类、肌肉命名规则等。
一、肌肉组织结构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肌纤维、肌束和肌肉。
肌纤维是最小的单位,由一个个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肌球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组成,具有收缩能力。
肌束是由多个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肌束都被一层结缔组织包裹。
肌束的大小和形状因肌肉的功能而异。
肌肉是由多个肌束组成的,肌肉由肌肉腹、肌腱和肌膜组成。
肌肉腹是肌肉的中心部分,肌腱是肌肉的末端,负责连接肌肉和骨骼。
二、肌肉分类根据肌肉的形状和组织结构,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也称为横纹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
骨骼肌连接骨骼,通过收缩和放松实现身体的运动。
骨骼肌呈红色,横纹状,且可以自主控制。
2. 平滑肌: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血管和消化道等处。
平滑肌呈褐色,具有蠕动性,可以在没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收缩和放松。
3. 心肌: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组织,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类型。
心肌呈红色,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自主收缩,推动血液循环。
三、肌肉命名规则肌肉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词根和词缀的组合。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肌肉命名规则:1. 根据肌肉的形状和位置:例如,长肌(longus)、短肌(brevis)、腹肌(rectus)、斜肌(obliquus)等。
2. 根据肌肉的作用和方向:例如,屈肌(flexor)、伸肌(extensor)、收缩肌(adductor)等。
3. 根据肌肉的位置:例如,上肢肌肉(brachialis)、下肢肌肉(cruris)等。
4. 根据肌肉的数量和形状:例如,双头肌(biceps)、三头肌(triceps)等。
5. 根据肌肉的起始点和连接点:例如,肩胛舌肌(scalenus)、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等。
笔记(肌学)
肌学第一节总论运动系统的肌是骨骼肌skeletal muscle,又称随意肌,约占体重的40%.⑴肌通常以两端附于两块/以上的骨面上,中间跨过一个/多个关节.⑵起点(定点)和止点(动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互换.⑶肌的配布①肌的配布与该关节运动类型密切有关,一个运动轴相对的两侧有一对作用相反的肌(群).②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固定肌屈肘关节:在屈肘中,肱二头肌和肱肌是原动肌,前臂的肱桡肌、旋前圆肌等是协同肌,肱三头肌是拮抗肌,菱形肌、斜方肌等是固定肌。
4、肌的命名法5、辅助装置⑴筋膜:包括浅筋膜(皮下筋膜)和深筋膜(固有筋膜)⑵滑膜囊:多存在于腱与骨面接触处.⑶腱鞘①位置:包于肌腱外,存于活动性较大处②构造:由纤维层(外)和滑膜层(内)构成.③作用:固定、减小摩擦.第二节头肌一、面肌(表情肌)颅顶肌(额腹+帽状腱膜+枕腹)、眼轮匝肌、口周围肌(颊肌、口轮匝肌)、鼻肌二、咀嚼肌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前三块肌可上提下颌骨,翼外肌是张口肌舌骨上肌群的协同肌;两侧翼内、外肌交替收缩,则完成下颌骨的研磨运动(即下颌骨的侧向运动)。
第三节颈肌一、颈浅肌群1. 颈阔肌2. 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偏,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二、颈前肌群1.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参与口腔底构成;上提舌骨,协助完成吞咽;舌骨固定时拉下颌骨向下,是张口肌。
2.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下降舌骨和喉三、颈深肌群1. 外侧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名词解释: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围成的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第四节躯干肌一、背肌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若肩胛骨固定,作用同胸锁乳突肌背阔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上肢固定时,参与完成引体向上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潘殿兴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作用:减少腱活动时与骨面间的摩擦。
第二节头肌头肌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面肌又称表情肌,位于面部即颅顶。
多数起自于颅骨,止于皮肤。
收缩时,可以改变面部皮肤外形,出现皱纹,形成各种表情。
1、枕额肌由两个肌腹之间的帽状腱膜构成。
2、眼轮匝肌位于睑裂周围,呈环形,收缩时使睑裂闭合。
3、口轮匝肌位于口裂周围,呈环形,收缩时使口裂闭合。
4、颊肌位于面侧部,收缩时协助咀嚼和吸吮。
二、咀嚼肌咀嚼肌位于颞下颌关节周围,收缩时,参与咀嚼运动。
1、咬肌长方形,位于下颌支外面。
2、颞肌扇形,位于颞窝内。
3、翼内肌位于颞下窝内,下颌支内面。
4、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内。
第三节颈肌颈肌分为浅、深两群。
一、浅群1、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薄而宽阔,有紧张颈部皮肤和下拉口角的作用。
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颈阔肌深面。
3、舌骨上肌群位于舌骨和下颌骨之间,由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頦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深层有甲状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4、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和胸骨之间,颈前正中线两侧。
二、深群颈肌深群肌主要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围成的三角形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第四节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
一、背肌背肌位于躯干背部,分为浅、深两群。
浅群肌连于躯干与上肢之间,深群肌位于棘突两侧的沟内。
(一)浅群肌1、斜方肌位于项背上部,单侧呈三角形,双侧合起来呈斜方形。
2、背阔肌位于背下部,为全身最大的扁肌。
(二)深群肌深群肌主要由竖脊肌,又称骶脊肌,位于棘突两侧的沟内,上窄下宽,从骶骨的后面向上一直延伸到枕骨。
收缩时,可使头后仰,并可后伸脊柱。
二、胸肌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两部分。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收缩时使上肢产生运动。
胸固有肌位于各类间隙内,又称肋间肌,参与构成胸壁,只要有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一)胸上肢肌1、胸大肌位于胸廓前上部,呈扇形,宽而厚,起自锁骨、胸骨和上位数肋的前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使臂内收、旋内和前屈;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剧烈运动时,可辅助呼吸。
2、胸小肌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
起自于第3~5肋前面,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向前下方牵拉肩胛骨。
3、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宽大扁肌。
起自于上位8肋的外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何下角。
作用:上部肌束收缩,可使肩胛骨向前紧贴胸廓;下部肌束收缩,可助臂上举;肩胛骨固定时,可提肋,助深吸气。
(二)胸固有肌(肋间肌)1、肋间外肌肌束由外上斜向内下,可提肋,使胸廓容积扩大,助吸气。
2、肋间内肌技术由外下斜向内上,可降肋,使胸廓容积缩小,助呼气。
三、膈膈位于胸、腹腔之间的一块扁肌。
中部向上隆起,呈穹窿形;肌性部在周围,腱膜在中央成中心腱。
四、腹肌腹肌位于胸廓与骨盆之间,参与构成腹壁。
腹肌分为两群:腹前外侧群和腹后群。
(一)腹前外侧群腹前外侧群由三层扁肌和腹直肌组成。
1、腹外斜肌为腹前外侧群最表层的扁肌。
2、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
3、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
肌纤维横行向前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
4、腹直肌位于腹前正中线的两侧,为上宽下窄的长带状。
被腹直肌鞘所包围。
(二)腹后群腹后群包括腰大肌(见下肢肌)和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长方形。
后面与竖脊肌通过深筋膜相隔。
(三)腹肌的局部结构1、腹直肌鞘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形成的包裹于腹直肌表面的纤维性鞘。
2、白线为腹前壁正中线上的一条纤维腱性结构。
3、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管韧带内侧半稍上方,为腹壁三层扁肌及腱膜间的斜行间隙,长4~5cm。
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是易发生疝的部位。
五。
盆底肌盆底肌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全部肌肉的总称。
主要有肛提肌、尾骨肌、会阴深横肌、尿道膜部括约肌(男性)或尿道阴道括约肌(女性)等1、肛提肌呈漏斗形,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有上提肛门,承托盆腔脏器,紧缩肛门的作用。
2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3、盆膈有两侧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及其上、下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构成。
作为盆腔的底,其中部有肛管通过。
4、会阴深横肌、尿道膜部括约肌(男性)或尿道阴道括约肌(女性),位于盆膈下方的前部。
5、尿生殖膈有会阴深横肌,尿道膜部括约肌(男性)或尿道阴道括约肌(女性)及其上、下的尿生殖膈上筋膜和尿道生殖膈下筋膜构成。
第五节上肢肌依其所在部位,上肢肌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一、肩肌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作用于肩关节的肌,都起自于上肢带骨,止于肱骨。
1、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包围肩关节,使肩部呈圆隆形。
2、冈上肌位于冈上窝内,斜方肌深面,使肩关节外展。
3、冈下肌位于冈下窝内,使肩关节外旋。
4、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使肩关节外旋。
5、大圆肌位于肩胛骨下角的背面,小圆肌的下方,使肩关节内收和内旋。
6、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窝内,使肩关节内收和内旋。
二、臂肌臂肌配布于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一)前群1、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浅层。
2、喙肱肌位于肱骨中上部前面,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深面使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3、肱肌位于肱骨中下部前面,肱二头肌下半部深面,作用为屈肘关节。
(二)后群肱三头肌位于臂后部。
起点有三个头:长头起自关节盂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背面上部外侧,内侧头起自肱骨背面下部内侧,三个头向下会合成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三、前臂肌前臂肌配布在尺骨、桡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一)前群前群位于前臂前面,为屈肌和前臂的旋前肌,除肱桡肌起自外上髁外,其余均起自内上髁和桡、尺骨上端的前面。
1、第一层有5块肌。
由桡侧内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2、第二层只有指浅屈肌。
3、第三层有2块,为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
4、第四层只有旋前方肌,位于尺桡骨前面远端。
(二)后群后群位于前臂背面和桡侧,为伸肌和前臂的旋后肌。
全部起自外上髁和桡、尺骨上端的背面,共有10块,可分为深、浅两层。
1、浅层有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2、深层有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四、手肌手肌多数短小,主要分布与手的掌侧,分为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
(一)外侧群又称鱼际,位于手掌拇指侧,共4块,分为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
(二)中间群位于手掌中间部分,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
(三)内侧群又称小鱼际,位于手掌小指侧。
包括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第六节下肢肌由于人的直立行走,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有力。
下肢肌分为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一、髋肌髋肌配布于髋关节周围,作用于髋关节的肌,起自骨盆,止于股骨。
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1、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2、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下方腱膜增厚,形成髂胫束。
(二)后群1、臀大肌位于臀部最浅层,为臀部最大的肌,略呈方形。
2、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遮盖。
3、臀小肌在臀中肌深面,完全被臀中肌遮盖。
4、梨状肌位于臀中肌内下方,臀大肌深面,可是髋关节旋外。
二、大腿肌大腿肌位于股骨周围,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群1、缝匠肌为长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从外商斜向内下方。
2、股四头肌为全身最粗大的肌,起点有四个头,分别为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
(二)内侧群内侧群位于大腿内侧,有5块,分别为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三)后群后群位于大腿后部,主要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1、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外侧,有长、短两头。
2、半腱肌位于大腿后内侧,居皮下,腱细长,约为肌长的一半。
3、半膜肌位于半腱肌深面,起端腱为膜状,约为肌长的一半。
三、小腿肌小腿肌分布于胫骨、腓骨周围,分为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一)前群前群位于小腿的前外侧,有三块肌,分别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拇长伸肌。
(二)外侧群外侧群位于小腿外侧。
有两块肌,分别为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三)后群后群位于小腿后面。
分浅、深两层。
1、浅层只有小腿三头肌,由浅表的腓肠肌和深面的比目鱼肌构成。
2、深层有三块长肌,有内测向外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拇长屈肌。
四、足肌1、足背肌较薄弱,包括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2、足底肌与手肌配布相近,分为外侧群、中间群和内侧群。
第七节全身重要的肌性标志在人体某些部位的肌肉,常在人的体表形成较明显的隆起或凹陷,临床上常作为定位等应用,称为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1、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面,咬紧牙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与颧弓下方之间可摸到较坚硬的条块状隆起。
2、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当头转向一侧时,可看到明显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