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政党制度

合集下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

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 又名武家政治。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 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 治结束。
明治宪法体制 1868年,倒幕派发动政变,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 天皇亲掌权力的天皇政府。此后,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 1889年宪法和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明治宪法:实行天皇制,一切立法、行政、司法、 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皆集中于天皇;议会的职责是协 助、赞同天皇立法;内阁国务大臣的职责是辅弼天皇,由 天皇任命,对天皇负责;枢密院的职责是“应天皇之咨询, 审议重要国务”,凌驾于议会与内阁之上,左右政务和政 局;军令机关直属天皇,内阁陆海军大臣由天皇任命;法 院必须以天皇的名义行使司法权。 明治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近代天皇制的确立。这是一 种典型的二元君主立宪政体。
二、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 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权利法案----议会至上 历次改革---民主制度的完善 日本政治制度的演变 幕藩体制 ----军事专制 明治宪法体制-----天皇专制 1946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一)英国:渐进的制度创新
2009年4月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纪念中发 建交45周年

5、法西斯独裁政体 二战前夕及大战期间,意大利、德国的法 西斯政党凭借暴力夺取了政权,在前所未有 的规模上使国家机关警察化和军事化。两国 在名义上保留着议会,实际上国家的权力完 全被法西斯首领所掌握。同时期的日本虽然 保持着二元君主制,但是在逐步完成军国主 义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专制独裁的性质。
阿道夫· 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 治人物,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 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 成为德国元首。

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的政治制度
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

日本的政治制度主要由宪法、君主、内阁和国会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首先,日本的宪法是1947年颁布的,它规定了日本政府的基
本政治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日本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日本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对国民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宪法还确立了基本的人权保障和市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日本政治制度中的君主是天皇,他的角色主要是象征国家和团结人民的。

日本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但在日本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再次,日本内阁是日本政府的行政机关。

内阁总理大臣是内阁的首长,由国会选举产生。

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国家的政治事务和行政管理。

内阁还包括各个部门的部长,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

最后,日本的国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两个议院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

参议院则是由选举和任命产生的,代表地方政府和国民的利益。

国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审查政府预算和行政工作等。

除了这些主要的组成部分外,日本政治制度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重要机构和制度,如日本的最高法院、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总的来说,日本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

尽管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历了一些挑战和调整,但日本的政治制度在保障人权、民主法治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有传统的君主制元素,同时又具备现代民主制度的要素,实现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模式。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

日本混合选举制改革以来的政党体制变迁及其可能走向作者:周建勇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周建勇摘要: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高度相关。

著名的迪韦尔热定律已证明,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和议会内两党制度的形成高度关联,比例代表制有助于形成多党制。

那么,混合选举制会导致何种政党体制呢?我们对1996年进行选制改革以来的日本选举进行研究发现,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众议院出现了两次政党轮替,最大的两个政党垄断了议会多数席位(2012年稍许例外),小党空间有限,有效议会政党数持续减少。

但从有效议会政党数来看,日本政党体制更可能走向两党体制,而非一党独大体制。

当然,纯粹的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需要更加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混合选举制;两党制;政党体系变迁中图分类号:D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4-0107-0081993年以前的日本政党体制一直保持着自民党一党独大的“五五体制”,这期间的日本长期实行中选区(又称复数选区)单名不可转让的投票选举制度。

从1993年“五五体制”终结、1994年日本进行混合选举制改革,并于1996年实行混合选举制以来进行首次大选至今,众议院已经进行了七次大选,尤其是2012年第六次大选,自民党获294席、民主党获57席、新成立的维新会获54席,形成了“第一大党绝对居优,第二、第三党实力相当”的局面。

我们应如何看待此次大选结果?维新会是否会改变日本政党体制?在混合选举制下,迪韦尔热定律是否仍然有效?日本将回归一党独大制,还是继续走向两党制?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

关于日本政党体制的走向,萨托利曾在1976年预测,日本自民党失去绝大多数优势后会形成一个极化的政治体制,①但由于日本选举体制进行了改革,我们已经无法判断萨托利的预测是否准确。

1994年选制改革以来,其他关于日本选举体制对政党体制影响的研究,学界至少有三种预测:②(1)介于两党制与多党制之间的一种政党体制,如“温和多党制”或者可能出现三党制。

政治学概论选择题

政治学概论选择题

政治学概论历年选择题201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主张“无为而治”的流派是( )A.法家 B.道家C.儒家 D.阴阳家2.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这句话表明国家是( )A.在历史上存在过B.还会在未来存在C.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D.国家总会被消灭的3.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 )A.国家形式问题 B.国家结构问题C.国家的分类问题 D.国家的政体问题4.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 )A.购买 B.分封C.赠予 D.强占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6.实现公民权利的最重要形式和保障是( )A.法律 B.民主政治C.权力结构D.国家机器7.邓小平理论形成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8.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办法是通过( )A.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 D.资本主义改革9.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想出划分标准的是(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布丹10.指出国体是“社会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列宁 D.马克思11.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C.美国 D.德国12.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一切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国家机关是( )A.国家元首 B.议会C.中央政府 D.最高法院1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14.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剥削制度 B.民族压迫C.民族差异D.民族矛盾15.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未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 )A.参政党 B.反对党C.在野党 D.非法政党16.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 )A.德国 B.法国C.英国 D.美国17.亨廷顿认为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 )A.贵族掌权 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一般大众参与政治18.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核心是( )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B.社会舆论的改变C.国家政权的改变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19.南北关系矛盾是指(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D.发展中国家的矛盾20.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A.价值冲突 B.宗教信仰C.力量对比关系 D.文化交流二、多项选择题21.欧洲中世纪神学主张的观点有( )A.原罪学说 B.神创等级理论C.君权神授 D.社会契约论E.君主专制论22.亚里斯多德以掌握国家权力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 )A.君主国 B.贵族国C.民主国 D.专制国E.寡头国23.法西斯主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资产阶级寻找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B.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发展C.资产阶级信心日益增强D.资产阶级力量消弱E.资产阶级继续利用议会保持其统治2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A.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B.反映我国政权基础的广泛性C.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D.采取统一的多民族单一制国家形式E.实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作合作制25.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主客观因素有( )A.国体 B.国家治理形式C.国家管理形式 D.国家结构形式E.自然与人文环境26.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任免权包括( )A.批准省及行政区的建置 B.选举国家主席C.决定国务院总理 D.选举中央军委主席E.选举党中央总书记27.政党主要功能有( )A.争取群众 B.教育群众C.集中阶级意志 D.掌握政权E.行使政权28.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是( )A.组织功能 B.参政功能C.执政功能D.民主监督功能E.教育功能29.政治文化的层次分为( )A.政治情感 B.政治心理C.政治价值观 D.政治信仰E.政治行为模式30.国际法的主要作用包括( )A.是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的法律条件B.是确定国际法主体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法定依据C.为非常状态下的国际政治关系提供基本准则D.可以通过强制力约束各国的行动E.为政治解决国际纠纷提供法律标准2011-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亚维里B.孔子C.老子D.洛克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制度研究法B.法律主义研究法C.行为主义研究法D.历史主义研究法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A.立宪君主制B.共和制C.专制君主制D.分封制4.使氏族社会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关系B.血缘关系C.文化因素D.心理因素5.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A.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B.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对所有外国人也有约束力6.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主要手段是()A.直接利用宗教B.直接利用迷信C.直接利用政治思想D.直接利用政治强制力7.中国封建社会占主要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领主占有制B.地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8.国家的职能决定于()A.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国家的阶级性质D.行政机关组织完善程度9.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开始于()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10.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A.工农联盟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议会君主制国家的权力中心是()A.首相B.议会C.君主D.内阁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13.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4.中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5.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A.民族差异B.民族运动C.政治仇恨D.剥削制度16.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A.民族问题的性质B.历史文化传统C.自然环境D.经济结构17.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分子所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是()A.政党B.利益集团C.压力集团D.社会团体18.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取得次多席位数的政党称为()A.参政党B.执政党C.在朝党D.反对党19.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B.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C.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20.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A.国际组织B.国家C.政党D.政治团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A.参与者之间地位平等B.参与者之间不得侵犯各自权利C.具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D.超越条约规定的活动属无效E.其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相互订立的条约22.国际法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平时法B.国际经济法C.战争法D.中立法E.民商法23.政党的主要特征是()A.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B.政党是由阶级、阶层、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C.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D.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E.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24.下列关于民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B.所有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国家C.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化D.民族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E.民族有共同的经济生活25.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有()A.立法权B.法律公布权C.财政同意权D.弹劾权E.质询权26.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包括()A.执政党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E.国家元首27.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是()A.国家具有单一宪法B.统一的法律体系C.统一的国家权力机关D.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E.统一的国籍28.以下国家中采用过法西斯制度的有()A.美国B.日本C.德国D.英国E.意大利29.国家的作用和目的是()A.缓和阶级冲突B.把阶级冲突控制在一定秩序范围内C.实现统治阶级专政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E.实现社会各阶级的妥协合作30.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以法治国B.为国以礼C.为政以德D.以德行仁E.无为而治201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 )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 )A.马基雅维里B.洛克C.卢梭D.布丹3.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是( )A.托马斯·阿奎那B.马基雅维里C.布丹D.卢梭4.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 )A.国王手中B.官员手中C.领主手中D.农民手中5.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 )A.统治形式B.统治机构C.统治方法D.国家本质6.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了( )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为人民谋福利7.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 )A.工人阶级领导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公有制8.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 )A.集权制B.分权制C.民主集中制D.全民民主制9.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民族问题的核心是( )A.民族平等与团结B.民族发展与国家主权C.民族同化与融合D.民族自决与分离11.民族压迫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民族团结B.民族独立C.民族同化D.民族融合12.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党制度是(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D.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13.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为( )A.亚系统政治文化B.参与型政治文化C.主导型政治文化D.共识型政治文化14.阿尔蒙德认为,标志着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类型是( )A.臣属型文化B.参与型文化C.狭隘型文化D.群众型文化15.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 )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B.社会舆论的改变C.国家政权的改变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 )A.政企分开B.行政管理体制改革C.依法治国D.机构改革17.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统一的宗教B.统一的文化C.统一的政权D.统一的民族18.园际组织起源于( )A.国际会议B.个人组织C.利益集团D.国际政党19.非洲统一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政治性国际组织B.经济性国际组织C.军事性国际组织D.文化性国际组织20.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 )A.波茨坦会议B.巴黎公约C.万隆会议D.印度独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为国以礼D.以法治国E.为政以德22.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特点( )A.专职官吏组成B.有严密官僚等级体制C.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D.官僚权力与土地占有成正比E.可免受法律制裁23.能够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类型的国家有(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E.加拿大24.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基本特点是( )A.人数多B.人数C.产生先于资产阶级D.产生晚于资产阶级E.战斗力强25.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 )A.暴力强制B.道德强制C.法律强制D.伦理强制E.思想强制26.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同化B.民族自治C.民族平等D.民族分离E.民族联合27.实行过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 )A.前苏联B.蒙古C.前南斯拉夫D.匈牙利E.古巴28.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 )A.法国B.美国C.意大利D.英国E.德国29.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 )A.发达国家B.现代化国家C.传统国家D.发展中国家E.过渡国家30.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 )A.以暴力方式进行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E.发动者是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2010-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国家政权B.政治结构C.政治规律D.国家类型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 )A.马基雅维里 B.洛克C.卢梭D.布丹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 )A.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B.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4.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氏族组织解体和阶级的形成 B.君主制的出现C.一夫一妻制的形成D.战争的作用5.最早对国家进行系统分类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洛克6.西方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7.福利国家制度最早始于( )A.19世纪6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特征是( )A.对反动派实行专政B.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C.少数服从多数D.过渡性9.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决条件是( )A.工农联盟B.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暴力革命D.改造旧生产关系10.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 )A.首相B.总理C.君主D.总统11.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 )A.管理方式B.统治方式C.阶级性质D.政权组织形式12.中国宪法解释权属于(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3.最早提出一切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的是( ) A.柏拉图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孟德斯鸠14.民族联合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 )A.民族自决B.民族团结C.民族独立D.民族合作15.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其核心是( )A.民族平等与团结B.民族发展与进步C.民族团结与融合D.民族自决与分离16.划分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参政党的标准是( )A.以政党的阶级基础为标准B.以政党是否掌握国家政权为标准C.以政党的活动范围为标准D.以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为标准17.最系统的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是( )A.家庭B.学校C.社会D.单位18.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A.统治者的残暴B.启蒙思想的传播C.人民生活极端贫困D.社会基本矛盾19.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是( )A.宪法B.战争法C.平时法D.中立法20.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 )A.国际组织B.国家C.政党D.政治团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B.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问题C.政治学以国家权力为研究对象D.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E.政治活动没有艺术性22.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A.现代社会学 B.心理学C.文化人类学D.伦理学E.形而上学23.正确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掌权人数多少B.政体形式C.国家的阶级性D.国家的经济基础E.国家的地理位置24.构成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是( )A.法西斯国家 B.自由资本主义国家C.福利国家 D.混合国家E.君主立宪国家25.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 )A.历史状况B.文化传统C.物质发展水平D.人口数量与素质E.疆域与资源26.我国国务院的社会管理权包括( )A.保障公民权利B.华侨事务C.领导和管理科教文卫工作D.控制人口E.维护公共秩序2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是( )A.组织功能B.参政功能C.民主监督功能D.教育功能E.经济功能28.政治发展的一般形式与途径是( )A.政治运动B.国内战争C.政治革命D.国际战争E.政治改革29.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 )A.以暴力方式进行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E.自下而上地进行30.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 )A.普遍性B.突然性C.共识性D.应然性E.约束性201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政治学》一书是在总结哪一个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A.罗马B.埃及C.印度D.古希腊2.政治的核心是()A.政治权力B.阶级斗争C.生产关系调整D.公共管理3.“国家三要素”中说的三要素是指()A.主权、领土、居民B.主权、军队、制度C.主权、领土、政权D.领土、居民、机构4.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A.土地所有制B.资本所有制C.分配制度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A.1787年B.1788年C.1789年D.1790年6.马克思第一次系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指出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任务途径的著作是()A.《资本论》B.《反杜林论》C.《共产党宣言》D.《法兰西内战》7.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A.首相B.总理C.君主D.总统8.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划分标准的是()A.希罗多德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布丹9.英国的分权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具体实施形式()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1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分为上下两院B.都有公布法律的权力C.批准行政机关的预算案D.都执行法律11.下列各国的国家机关有权审理弹劾案的是()A.英国的下议院B.美国的参议院C.法国的地方法院D.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12.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B.民族独立C.民族分离D.民族同化13.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14.多党制最早产生于()A.瑞士B.法国C.德国D.意大利15.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6.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A.贵族掌权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大众参与扩大化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大资产者掌权17.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有()A.国际大赦组织B.联合国C.世界气象组织D.世界海事组织18.国家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组织者维护者是()A.固定的领土B.定居的居民C.统一的政权D.统一的社会组织19.南北关系矛盾是指()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D.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20.德国的政党制度属于()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B.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C.两党制D.一党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B.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问题C.政治学以国家权力为研究对象D.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E.政治活动没有艺术性22.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孔斯坦B.边沁C.孔德D.斯宾塞E.罗尔斯2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4.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正宗政体包括()A.平民政体B.君主政体C.贵族政体D.共和政体E.寡头政体25.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包括()A.执政党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E.国家元首26.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A.民族团结B.民族歧视C.民族同化D.民族平等E.民族不平等2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有()A.组织功能B.参政功能C.执政功能D.民主监督功能E.教育功能28.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A.阶级因素B.地理因素C.民族背景D.文化水平E.城市化程度29.市场经济的特点()A.自由竞争B.自由交换C.平等竞争D.平等交换E.计划控制30.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A.普遍性B.实然性C.共识性D.应然性E.约束性2009-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本质是()A.金钱关系B.民族关系C.阶级关系D.人际关系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制度研究法 B.法律主义研究法C.行为主义研究法D.历史主义研究法3.恩格斯说:“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其含义是()A.国家把社会控制在统治秩序范围内B.国家保持价值中立C.国家对各阶级不偏不倚D.国家的作用是镇压,把对立阶级消灭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5.国家的职能决定于()A.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B.政治管理形式C.行政机关组织完善程度D.国家的阶级性质6.提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第一次尝试是()A.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C.苏维埃制D.光荣革命8.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的是()A.全国人大B.国家主席C.中央政府D.最高人民法院9.在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又被称为()A.权力制约原则B.分工负责原则C.公开审判原则 D.合议制原则10.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A.政治压迫B.经济掠夺C.民族解放D.地区民族冲突11.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政策对外表现的是()A.民族联合B.霸权主义C.和平外交D.多边合作12.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是()A.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B.政党的竞选方式不同C.政党行使政权方式不同 D.政党体制不同13.法西斯国家的政党制度属于()A.一党独大的多党制B.两党制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D.一党制14.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15.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影响因素是()A.社会B.家庭C.学校D.单位16.《传统社会的消失》一书的作者是()A.阿尔蒙德B.莱纳C.亨廷顿 D.科尔曼17.以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A.无产阶级B.中产阶级C.大资产阶级D.先进的政党18.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A.革命阶级发动强大革命行动 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C.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D.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存下去19.国家对内对外的具体代表和象征是()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C.政党组织D.统一的政权20.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被称为()A.两大阵营的矛盾B.南北关系矛盾C.东西关系矛盾 D.和平时期矛盾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所说明的主要观点是()A.政治主要是权术活动B.政治活动是不讲道德的C.政治的根本是权力D.政治是现实的政治活动E.统治者要遵守诚信22.道德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A.以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B.政治的目的追求是道德C.政治与道德没有明确分野D.强调贤人治国E.强调以法治国,严刑峻法23.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日本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日本是什么制度的国家

日本是什么制度的国家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制,具体来说属于议会中的议会君主制(也叫君主立宪制)。

日本政府是代议制民主国家,实行议会内阁制,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议会、内阁和法院行使相应的权力,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

政党制度日本有多党制。

虽然有很多政党在国会占据席位,但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已经垄断了几十年的权力,其他政党也在途中掌权了一段时间。

许多预定管理的政策议程文件来不及公布,或者它们要么胎死腹中,要么被自民党搁置。

自民党内派系林立,派系斗争从未停止。

在斗争中,主流和反主流不断重组,这是日本政党制度的一个特点。

(几大党:自民党、公明党、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等。

),现在的安倍政权是两党(自由党和公明党)的联盟。

因为形势、政策、舆论、投票、理念,不得不临时联手,这是有策略无策略。

每个人都想占主导地位,但是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这样的眼神,挺符合与人分享功绩的任用机制。

宪法制定是一个主权国家基本权力的体现,按常理,中国的由中国人来定,美国的由美国人说了算,俄罗斯的由俄罗斯联邦政府审议通过。

可恰恰邻国日本的宪法是由美国人代劳编写和定稿的,why?大家都懂,不再讨论了。

现行的《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实施。

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以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从以上不难看出,二战结束后美国就全领域的实权操控日本这个国家。

作为美国的仆人也好,附属国也好,远东地区的桥头堡或第一岛链守护者也罢,对日本的定位就是要钱给钱(现金提款机),要人给人(富商精英),要地给地(驻日美军)。

对内对外政策我来定,安全争端危机我来搞。

(美帝并不是慈善家,比如:钓鱼岛争端,朝鲜的日本人质和导弹问题,日韩领土争端等等,重大问题上也玩两手策略,模糊自己对日本的防务承诺,两头获利等常套手段。

日本的政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日本近代政党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

自由民权运动初期,以要求设立国会为主要政治纲领的、于1875 年在大阪成立的“爱国社”,可算是近代政党的雏形。

1881年明治政府迫于日益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的压力颁发天皇诏书宣布1890年开设国会之后,相继成立的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可算是日本最早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

随着帝国议会的建立,围绕争夺国会议席的斗争,以上述两个政党为轴心,几经演变,分别形成以三井财阀为台的政友会(1900年)和以三菱财阀为后台的民政党(1927年),可算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党的典型。

这些政党政治上在一段时期内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甚至还组织过几届政党内阁(当然不是名副其实的),但是确定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战前宪法, 既没给与议会以真正的立法权,更无政党组阁的明文规定。

因此,当军部势力膨胀、军国主义发展时,这些政党便逐步变成赞助帝国主义战争的工具而名存实亡。

在这种制度,被压迫群众组成的政党,更难逃脱悲剧的命运。

战前的日本,虽然有过政党和政党活动,但并未形成政党制度,更无“ 政党政治” 可言。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前提,也就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这在战前军事封建法西斯专制统治下的日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日本现代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战后开始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被盟军(主要是美军)占领将近七年。

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迫于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压力,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使日本到1955 年在经济上完成了恢复和调整,并从战争经济体制过渡到和平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结束了军事封建性天皇专制主义的法西斯统治,进入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行列。

这场改革为日本现代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也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这期间,代表各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党便应运而生,相继恢复或建立。

10年间,日本政党经过了激烈的变动,这也反映了日本战后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动荡。

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政治新体制的建立,各政党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有的壮大并站稳了脚跟,有的削弱被吞并,有的则自行消灭。

日本首相选举

日本首相选举

3、政治文化因素
日本内阁本身非常复杂,而且日本人民 对议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反应相当激烈,并且日 本不得不屈服于占领自己的美国,让日本首相 在面对民众时,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首 相又没有足够的权利的制约,只有政治手腕相 对强硬的在任者才能排除压力。
4、经济因素
在日本历史所有首相中,仅有伊藤博文一人的 单届任期超过4年:1892.4-1896.12(日本总理大 臣每届任期4年),其他人的单届任期都没有达到4 年。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唯一 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在鸠山由纪夫之前的日本政 坛,自民党一直独霸江山,再加上日本的首相基本 上是由大企业在背后支撑,一旦经济发生动荡,企 业便需要寻找新的可以改变形式的新人选担任首相 ,所以日本首相改变速度极快。
首相选举的时机
在日本,首相是内阁的首长,国会是由众议院和参议 院两院组成的,由于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两院决 议,众议院享有优先权。而日本宪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首 相的任期。但是也有如下规定: 第70条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一职空缺之时,或者众议院 议员总选举后第一次召开国会之时内阁必须总辞职。 因此这就在制度上决定了每一任首相的任期最长不会 超过4年,也就是两次众议院议员总选举的间隔时间。不管 是因为众议院议院届满还是首相辞职、病故等原因空缺, 就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新的首相选举。
三、 日 本 首 相 频 繁 更 替 原 因 分 析
3 政治文化 因素
1 制度设计
4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因素
2 政党制度
1、制度设计
日本虽然是民主制度, 但这一制度设计有一些 问题,比如首相的权力 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日 本首相实际上是内阁的 首席,是一个召集人, 赋予他的权力非常小。
2、政党制度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民主体制,包括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和地方政府等要素。

政府架构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部门,实行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选举制度体现了严格的法规和程序。

政党体系多元化,主要有自民党和民主党等。

地方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具有较高的自主权。

日本政治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展望未来,日本政治将继续发展,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国家繁荣与稳定。

【关键词】关键词:日本政治结构,政府架构,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体系,地方政府,特点,未来发展。

1. 引言1.1 日本的政治结构概述日本的政治结构是一个混合制度,结合了传统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

日本的政治体系主要由天皇、内阁、议会和政党组成。

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性元首,拥有仪式性的权力,而实际的政治权力则属于内阁和议会。

内阁是日本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各部长组成。

内阁总理大臣由议会选举产生,负责领导政府工作。

议会分为两个议院,即众议院和参议院。

众议院的议员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负责立法和政府监督;参议院的议员则由地方议会选举和全国性选举产生,具有修正、审议和监督的职能。

日本的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性投票制,选举出候选人中得票最多者当选。

政党制度主要由自民党和民主党两大主要政党组成,但日本政治并非绝对两党制,多党竞争较为活跃。

地方政府在日本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权力。

日本政治结构的特点在于既保留了传统的君主制元素,又积极融入了现代的议会民主制度,体现了日本政治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2. 正文2.1 日本的政府架构日本的政府架构由三个主要部门组成:内阁、国会和司法系统。

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其他内阁成员组成。

首相是政府的首脑,负责制定政府政策和指导各部门工作。

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负责管理特定部门的事务。

政治学概论B

政治学概论B

1. 革命成功的最主要途径是组建政党暴力和平方式议会斗争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暴力2. 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的是全国人大国家主席中央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全国人大3. 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理想国》《论法的精神》《论法律》《论共和国》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理想国》4. 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是( )。

学校家庭传媒社会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家庭5. 东南亚国家联盟和美洲国家组织属于全球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区域性国际组织6. 政治社团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群体共同利益意思的孕育成熟政治权利的扩大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经济的发展7. 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政治形式是( )。

苏维埃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巴黎公社社会主义自治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巴黎公社8.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直接利用宗教间接利用宗教政治思想宗教化直接利用封建迷信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政治思想宗教化9. 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领主占有制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领主占有制10. 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二判断题1. 根据公民是否对于自身权益具有行为能力以及是否作为的标准,我们把政治参与的共时类型主要有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

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2.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

日本政党制度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

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等。

(1)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执政党。

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1955年起连续执政38年。

1993年8月沦为在野党,1994年6月底参加三党联合政权,重返执政地位。

1996年11月恢复单独组阁。

1999年1月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权,10月与自由党和公明党组成三党联合政权。

2000年4月与公明党、保守党建立联合政权。

自民党是历史较长的传统保守政党,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势力较强。

党首为总裁,任期2年,原则上只能连任1次,可酌情适当延长。

自民党决策机构由党总裁小泉纯一郎、干事长山崎拓、政调会长麻生太郎、总务会长堀内光雄4人构成。

党内主要派系有:桥本派(105人)、森派(59人)、江藤-龟井派(57人)、堀内派(45人)、山崎派(23人)、加藤派(15人)、高村派(15人)、河野集团(10人)。

(2)民主党:最大在野党,是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

1998年4月27日成立,由原民主党、民政党、新党友爱和民主改革联合四党组建而成。

1998年7月参议院选举和2000年6月众议院选举后实力大增。

该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构筑新自由社会。

党代表鸠山由纪夫。

(3)公明党:执政党。

1964年11月成立,其母体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

1970年6月实行政教分离,93年8月参加非自民联合政权。

但自94年底以后,为参与日政界分化改组,公明党分出一部分力量参加新进党,新进党解散后,组成“和平新党”。

未分出去的部分则重组为“公明”。

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党”和“公明”宣布合并,并恢复原党名。

1999年10月,公明党加入自民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权,成为执政党,2000年4月,公明党与自民党、保守党组成联合政权。

该党基本政策主张总体上仍沿袭了过去公明党“中道路线”的传统,坚持稳健的政治路线,提倡和平主义。

日本政党制度:参议院与众议员的知识

日本政党制度:参议院与众议员的知识

说来有些惭愧,虽说是学习⽇语的,对于⽇本政党制度却不太了解,天天就见两党在那⾥争也不知道究竟是咋回事??今天找到参议院与众议员的知识,总算让⼩编对⽇本政党制度有了⼀定的了解。

和⼩编⼀起来学习下吧~~⽇本政党制度:参议院与众议员的知识 ■众议院vs参议院 ⽇本本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构成,众议院480席,参议院242席,议员均从20岁以上的国民中普选产⽣。

众院议员任期4年,但⾸相有权提前解散众院,议员任期随之结束,此规定被认为较能忠实地反映民意,因⽽众院在国会中拥有较⾼地位(众议院优越制);参院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能中途解散。

⽇本⾸相由政党提名、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投票选举产⽣,⼀般⽽⾔由国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

⽬前,⾃民党在众院占296席,超过半数,⽽在野党在参院占过半数议席。

根据⽇本宪法规定,当众参两院全体会议⾸相指名选举⼀致,则该被提名者担任⾸相;若意见相左,由众参两院议员组成的两院协议会进⾏协商,不能取得⼀致意见时则将众院的选举结果作为国会的表决结果。

■众议院的诞⽣过程 ⽇本众议院议员选举实⾏⼩选区与⽐例代表并⾏的选制,选民原则上要投票两次:⼀次是为“⼩选区”的议员候选⼈投票,⼀个选区选出⼀名议员,全国总计将会在“⼩选区”中选出300名众议员;另⼀次是为“⽐例代表选区”的各家政党投票,⽇本全国共有11个“⽐例代表选区”,各家政党将会根据最后的得票多少分配剩下的180个议席,获得上述议席的政党通常会把名额分配给那些在“⼩选区”落选的本党众议员候选⼈。

■⽇本政党⾯⾯观 ⽇本是亚洲近代最早出现政党的国家之⼀,实⾏多党制,但长期由⼀党执政。

⽇本主要政党可分为保守政党、⾰新政党和中道政党3种类型。

保守政党主要指⾃民党,它主张⾃由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维持、发展现⾏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新政党主要指社民党和共产党,它们与⾃民党处于对⽴状态,主张打破现状,进⾏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中道政党包括公明党等,主张建⽴中道政治,共同⽬标是结束⾃民党的⼀党统治。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摘要】日本的政治结构由三大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组成。

三大机构包括国会、内阁和最高法院,分别代表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议会制度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

政党制度是多党制,主要有自由民主党和公明党等。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来参与政治决策。

行政机构由内阁和各部门组成,负责实施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的政治结构体现了分权制衡和民主原则,为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引言: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正文: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 日本的议会制度, 日本的政党制度,日本的选举制度, 日本的行政机构结论: 总结日本政治结构关键词: 日本政治结构, 政府机构, 议会制度,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 行政机构, 政治体制, 政治组织, 日本国会, 内阁制度, 选举方式, 行政部门, 民主制度.1. 引言1.1 概述日本政治结构日本政治结构是指日本政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包括政府的各个机构、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行政机构。

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基于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分立的机构,相互制衡、独立运作。

日本政府的三大机构分别是内阁、国会和最高法院。

内阁是政府的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内阁成员组成,负责政府的日常事务和决策。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两院构成,分别是众议院和参议院,负责通过法律和监督政府的活动。

最高法院是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宪法、审理案件并维护法律的正义。

日本的议会制度采用双院制,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同参与立法过程,经过双院通过后才能成为法律。

日本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有多个政党参与竞选和组阁,但自民党和民主党是两大主要政党。

选举制度采用单一非转移选举制,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进入国会。

日本的行政机构包括各个部门和官僚机构,负责实施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日本政治结构体现了民主、法治和分权原则,保障了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日本一党执政下的多党制

日本一党执政下的多党制

日本政党制度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政党与选举之间关系密切,民主选举是政党取得政权的合法途径,而选举也对政党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占领期间,逐步建立起了民主主义制度,在政党制度方面,实行多党制。

但自1955年起,这种多党制实际上成为了一党执政的多党制,即自民党在议席等方面相对其他政党占有很大的优势并且长期执掌政权。

虽时有新党出现,但都很难打破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自民党利用这一优势,保持其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国内政治基础。

这一经济上的成就也大大地巩固其执政地位。

然而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因所获议席不足半数而下台,从而终结了其长期一党执政的历史,日本的政党政治走势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政党分化重组,新的政党不断涌现,特别是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国会选举中民主党脱颖而出,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直至2009年民主党开始执掌政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和胜利,民主党与自民党成为日本两大主要政党。

日本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第一,从自民党自身来看,一方面日本的企业财阀通过投给自民党的政治献金来影响其政治决策以满足自身的利益,从而为权钱交易、金钱政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钱政治丑闻被曝光,日本选民对自民党丧失了信心。

另一方面,由于自民党长期的一党单独执政,使其不能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政策始终偏向于其代表的财阀和农民的利益,忽视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引起了普通民众的不满。

同时其他利益集团的诉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只能通过支持其他政党来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第二,从选民方面来看,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推动日本国民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现状的满足,出现了一批不把自身利益与特定政党联系起来的阶层,即他们不是某个政党的坚定支持者,在选举中呈现出一种游离性,有时甚至会缺席投票,由此对选举结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主要是选举制度方面的原因。

日本的政治制度——附图

日本的政治制度——附图

案例一日本的政治制度一、政体日本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制。

日本的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天皇的权限只在形式上。

天皇虽有任命总理大臣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但前者须经国会提名,后者由内阁总理大臣提名。

天皇的有关国事活动必须由内阁建议和承认。

天皇只能按内阁的决定,作礼仪上或形式上的活动。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国民选举产生。

众议院每名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任期6年,其中参议员每3年改选一半。

宪法规定,国会职权有立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以及外交、财政和司法的监督权。

法院是日本的司法机构,行使司法权,所有法官“独立行使职权,只受日本宪法及法律约束”。

众议院选举决定内阁执政党二、政党制度日本是多党制国家,参加日本政治活动的政党有自民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共产党、新生党、新党等。

三、当今社会,东方国家多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

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

日本,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的政治制度必然也有值得探讨与学习的地方。

除三权分立外,日本实行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的地方自治管理形式。

地方自治体行政首长、议会议员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官员由地方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条例。

“仅适用于某一地方的特别法,非经该地居民投票半数以上同意,国支不得制定”。

四、小结在这里我要不得不夸一夸日本的政治制度。

一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真的要夸日本的制度,日本的民主制度要比美国的先进,美国的各种制约,日本的更多,更仔细,也更稳定。

日本的政治制度,最关键最关键的,是选政党而不选人。

在这里,我是指的最高领导,在日本的制度中,就不是大选产生的。

日本的制度选举什么?选举由哪个党来执政。

当然是哪个党在选举中胜出,就由哪个党执政。

日本政党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本政党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日本政党制度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自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担任首相以来,一直努力推动修宪,企图使日本具有集体自卫权,引起周边国家普遍反对和担忧。

而日本的政党体制已逐渐由一党独大向两党制转变,引起这种变化的首先是日本自民党自身执政能力的减弱,其次是民主党的崛起,同时日本选举制度的变化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这种变化。

这将对日本政治走向造成深远的影响,不但推动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社会的极端化倾向。

标签:修宪;两党制;选举制度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屡屡提及修改宪法的设想,并在国内进行推动宣传,但是来自自民党的安倍晋三并没有得到执政联盟公明党的支持,关于修宪的议题究竟能走多远还需要拭目以待。

至于安倍晋三致力推动的修宪,在日本的政治现实中来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这里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日本的政党制度。

日本1955年形成所谓的“五五体制”,即以自民党为首的一党独大制。

自民党控制着日本政坛,但是在1993年自民党因实力下降,难以独力控制众议院,遂组建执政联盟,直到2009年被民主党夺取执政党的地位。

一、政党制度变化的原因(一)自民党自身原因1.自民党执政能力低下1993年后日本自民党一直无法保持众议院绝对多数的席次,故不得不组建执政联盟。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2001年以改革为主题的小泉纯一郎获得民众的支持,成为日本新首相。

因为日本金融尤其是银行的大量坏账,导致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到2006年3月,日本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从2001年3月的5.3%下降到1.8%”[1],小泉通过一系列改革确实降低了银行坏账的比例,使得日本经济逐渐恢复了元气,并开始增长。

小泉的改革增强了日本经济的活力,但帶来了日本社会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不良后果。

自民党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使日本的经济社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日本民众失去了耐心,2009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了第一大党的地位,彻底失去了政权,民主党成为第一大党。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日本政治制度,战后日本其政体是议会制,具体而言属于议会中的议会君主制(也称君主立宪制)。

日本的政府是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由国会,内阁,法院行使相应权力,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

日本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实行由天皇总揽统治权的君主立宪制。

战后,根据1947年《日本国宪法》实行议会内阁制,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仍保留下来。

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日本国家形成较晚,3世纪初期才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即邪马台国。

约4世纪,在本州中部又兴起了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即大和国。

到5世纪,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

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8世纪后半叶,土地私有和庄园制度得到发展,10世纪时封建武士开始崛起。

12世纪末,武士出身的将领源赖朝建立了统治全国的军事政府──镰仓幕府,从此,日本进入幕府时期。

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成为中央政权,天皇形同虚设。

幕府政治又称武家政治,它以军事封建统治为特色,以首长武家栋梁与从者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为基础。

从者对栋梁(主人)提供军事服务(奉公),主人对从者恩惠(御恩)以土地,同时保护其领地。

江户幕府时期,幕府又把将军领地、天皇和公卿以外的全国土地分为许多藩,封大名为藩主(诸侯)。

大名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军事、行政、司法和征收贡赋等权利,但他必须对幕府纳贡和负担军事义务。

藩成为幕府统治全国的地方机关。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成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

日本政治制度

日本政治制度

序号
城市
都道府县
区域
人口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东京 横滨市 大阪市 名古屋市 札幌市 神户市 京都市
福冈市 川崎市 埼玉市 广岛市 仙台市
东京都 神奈川县 大阪府 爱知县 北海道 兵库县 京都府
福冈县 神奈川县 埼玉县 广岛县 宫城县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 近畿地方 中部地方 北海道地方 近畿地方 近畿地方 九州,及冲绳地 方 关东地方 关东地方 中国地方 东北地方
内阁
•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 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 (部委)的大臣组成。首相由国会提名, 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 皇认证。 • 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 省厅。
司法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采用“四级 三审制”。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 大案件。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各都、道、 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 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 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 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 票审查。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 任期10年,可连任。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 •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 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 (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 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检事长以上官 员由内阁任命。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日本政治制度
主讲人:何梓莹
• 日本的政治以日本国宪法所规定的体制为基础运行。因此, 日本是以立宪主义为基础的国家。另外,日本的司法、行 政是以宪法和国会所制定的法律、明文化了的法令为基础 运行的。因此,日本是法治的国家。 • 日本国宪法规定主权在民的国民主权。另外,在政治上规 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分别由国会、内阁、法 院行使分立的三权。以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议 会民主政治,由国会和内阁协作实行议会内阁制。另外, 设置世袭君主天皇作为“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民统合的 象征”。但宪法规定天皇没有参与国政的权力。 • 日本国宪法还规定了地方自治。日本的地方自治指的是全 国划分为47个都道府县,都道府县中划分出市町村,由这 两层地方公共团体担负自治职能。所有的都道府县和市町 村都设有各自的作为议事机关的议会和作为执行机关的首 长(都道府县的知事、市町村长)。地方公共团体在法律 范围内有权制定条例。 • 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 权和和平主义。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 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

日语政治知识点总结

日语政治知识点总结

日语政治知识点总结日本政治体系日本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政治体系由宪法、议会、内阁和司法组成。

国家元首是天皇,其权力被限制在象征性的范围内。

日本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内阁由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负责行政事务。

政党和选举日本的政党制度多元化,主要政党有自由民主党、立宪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等。

在国会选举中,候选人会提出各自的政策主张,选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

日本采取比例代表制和单一候选人选区制的混合选举制度,以确保各政党的议席比例与得票率相符。

政治参与日本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可以通过选举和政治运动等手段参与政治决策。

此外,日本的政治参与也包括政治献金、请愿活动、集会示威等形式。

政府机构和制度日本政府机构包括内阁、行政机构、监督机构、司法机构等。

日本内阁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由首相和其他部长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行政机构包括国务大臣、局、厅、官庁等各级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官僚工作。

监督机构包括审计院、行政诉讼法院等,负责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司法机构包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负责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

国会和立法日本国会是日本的最高立法机构,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国会议员通过审议、讨论和表决,制定法律、通过预算、审查政府工作等。

日本议会还设有特别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等,用于处理特定问题和调查政府的活动。

政治制度与宪法日本的政治制度是基于宪法的,宪法规定了政府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日本宪法体现了基本人权、民主原则、行政分权等现代宪政原则,对日本政治体系的发展和运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文化和价值观日本的政治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平和主义、权力分散、公民参与等。

日本公民普遍具有对政治的兴趣和关注,愿意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对政府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批评。

政治参与和决策日本政治参与包括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政治献金、请愿活动、示威抗议等。

日本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简述

日本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简述

日本近代政治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后,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的探索过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天皇的战争责任毋庸置疑。

但美国为了远东争霸的需要,保留了天皇。

194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了议会君主制。

并明确规定放弃战争。

在战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日本特有的政治结构,其特点为:议会内阁制、多级单轨的司法体系、一极多党的政党制度。

日本的选举制度1996年以前是中选区制,由全国130个选举区按人口比例分别选举3—6名议员。

投票采用非移让式制度,候选人超过当选票数时剩余选票不许移让给同党其他候选人,世界上只有日本执行这种选举制度。

随着选民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日本的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向小选区制过渡。

1993年国会决议改革选举制度,实行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1996年10月首次在新选举制度下选举产生了国会。

在小选区实行多数当选制,获得有效票数最多者当选,但必须获得总票数的六分之一以上。

在比例代表区被重复推荐者的候选人若同时当选,则以小选区为先;具体操作是把全国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一名众议员,余下的200个议席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等11个比例区。

2000年,自民党通过方案把众议院比例代表区议员减少20名,在比例代表区以选区为单位政党提交候选人名薄,并以选区为单位计算选票,各政党根据得票率分配议席,确定各党的议席总数。

具体人选由各政党在选举前所排定的名单顺序确定。

在小选区制,选举采用赢者通吃的方式,自民党是大型政党所以占尽优势。

同时,右翼小政党面临联合组建大政党与自民党竞争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占社会支持率30%上下的左翼就会土崩瓦解。

要麽作为一个小政党出现,要麽和右翼政党联合,可能还有执政的机会。

日本政党制可能因此走向两极化。

日本现在主要有六个政党:自民党、民主党、自由党、保守党、社民党、共产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政党制度
日本近代政党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

自由民权运动初期,以要求设立国会为主要政治纲领的、于1875 年在大阪成立的“爱国社”,可算是近代政党的雏形。

1881年明治政府迫于日益高涨的自由民权运动的压力颁发天皇诏书宣布1890年开设国会之后,相继成立的自由党和立宪改进党可算是日本最早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

随着帝国议会的建立,围绕争夺国会议席的斗争,以上述两个政党为轴心,几经演变,分别形成以三井财阀为台的政友会(1900年)和以三菱财阀为后台的民政党(1927年),可算是当时资产阶级政党的典型。

这些政党政治上在一段时期内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甚至还组织过几届政党内阁(当然不是名副其实的),但是确定专制主义天皇制的战前宪法, 既没给与议会以真正的立法权,更无政党组阁的明文规定。

因此,当军部势力膨胀、军国主义发展时,这些政党便逐步变成赞助帝国主义战争的工具而名存实亡。

在这种制度,被压迫群众组成的政党,更难逃脱悲剧的命运。

战前的日本,虽然有过政党和政党活动,但并未形成政党制度,更无“ 政党政治” 可言。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前提,也就是政党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这在战前军事封建法西斯专制统治下的日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日本现代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战后开始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被盟军(主要是美军)占领将近七年。

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迫于国内外民主力量的压力,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使日本到1955 年在经济上完成了恢复和调整,并从战争经济体制过渡到和平经济体制,在政治上结束了军事封建性天皇专制主义的法西斯统治,进入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行列。

这场改革为日本现代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
形成也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这期间,代表各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党便应运而生,相继恢复或建立。

10年间,日本政党经过了激烈的变动,这也反映了日本战后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动荡。

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政治新体制的建立,各政党经过反复的较量和斗争,有的壮大并站稳了脚跟,有的削弱被吞并,有的则自行消灭。

到1955 年前夕,有一定影响的政党只剩下自由党、日本民主党、左派和右派社会党以及日共。

这说明,过多政党的存在,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经过将近10年的历程,日本的现代政党制度初步形成。

1955
55年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出现的一种体制,即政党格局长期维持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与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两党政治格局。

1955年体制带来的并不是日本“两党制”的开始,而是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

因此,55年体制实际上只能意昧着日本资产阶级专政的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日本的一党制,不同于战前西欧某些国家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

不是采取暴力进行压制和消灭其他政党的结果,而是在其他政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依照法律程序,按期举行选举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

这可以称之为“日本式的一党制”
在这种制度下,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利害矛盾,则表现为自民党内派系的斗争。

1990年代初期,由于自民党政权腐化、派系平衡崩溃,自民党陷入分裂。

加之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长期经济不景气,社会党党势一度上扬。

然不久之后,两党皆陷入衰退局面。

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沦为在野党,“55年体制”正式崩溃。

从70年代开始,自民党势力逐渐衰退。

自民党势力衰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是加剧了自民党内的派系矛盾和斗争,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

第二个后果是在野党在国会中的发言权增大,执政党的政策提案不可能再在国会中畅通无,顺利贯彻。

自民党的衰退使在野党在政治上变得活跃,促使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但由于他们立场不同,实际上也是同床异梦,不能持久。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

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一样,天皇于日本只有元首名义,并无政治实权。

日本现行的《日本国宪法》是于1947年5月3日由当时占领日本的美国草拟后,经过日本国会的审议,再由天皇颁行的。

日本国宪法最重要的三大原理是主权在民、基本人权的尊重和和平主义。

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

日本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国会。

日本实行两院制度,众议院有480席,参议院有242席。

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民。

众议院议员任期为四年,但事实上经常中途解散,鲜少有做满四年任期的情况。

参议院议员任期为6年,每3年改选一半。

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

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

内阁总理大臣
内阁总理大臣,简称总理大臣、总理,通称首相,是日本内阁的最高首长,也是日本实际的政府首脑,领导各行政机关运作。

其产生方式为国会议员之中择一提名,经国会议决指名,再形式上由天皇任命。

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为伊藤博文,最初的时候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的人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定,具有政治实力的人组成的枢密院推荐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

关于内阁总理大臣的现行法规,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迄今的《日本国宪法》规定,国会在国会议员中提名总理大臣人选,并召开联席会议以进行表决(此程序称为“首班指名”),后再由天皇任命;同时,根据《日本国宪法》第66条第2项,军人不能成为总理大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