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9e24ed960590c69fc37601.png)
一、变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这一词是Boue(1820)第一个使用。
但变质作用的定义是Lyell(1833)比较系统地提出的。
变质作用是指与地壳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是在地壳形成和演化地过程中,由于地球内力的变化,使已存在的地壳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原岩的总体化学保持不变,形成新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
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岩浆作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之间比较容易区别,它们之间的界线是熔融,而和沉积成岩作用之间的重要标志是矿物组合的变化,一般认为以浊沸石开始出现为标志。
(一)变质作用---控制因素1温度温度是控制和影响变质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数变质作用是随温度升高而进行的。
温度升高可使原来岩石中的一些矿物重结晶,更重要的是会使各种原始组分重新组合成新矿物。
首先要确定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范围,既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
按研究者目前的共同认识,变质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和沉积岩的成岩作用。
而是以浊沸石、蓝闪石、硬柱石、钠云母、叶腊石等变质矿物的首次出现,作为变质作用的开始。
这些矿物出现时的温度范围为是在150℃—250℃之间。
这就是变质作用发生的起始温度。
而由于变质作用不包括原岩的大规模的熔融,终止温度就是原岩发生大规模熔融时的温度,现确定为为650℃—100℃之间。
其次是关于温度变化的原因,导致温度变化的地质因素和热源具有多样性。
主要有下列几种因素:地热增温:岩石随埋葬深度的增加,而温度逐渐增高,但其幅度一般不大,按地区的地质环境有所不同,从每千米十几度到一百多度,然而其空间范围较大。
地质工作者称此种变化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放射性元素衰释放的热量:其特点是总量大,不均匀,有时也极可观。
岩浆活动带来的热能:其强度和岩浆活动的规模有关,有时范围很小,仅限接触带,即是所谓的接触变质,有时也可能影响一个区域。
应力作用下的摩擦热:其较为局部,如断裂带。
变质作用---控制因素2压力变质作用均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进行,所以压力是控制变质作用的重要物理因素。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443bf581c758f5f61f67b5.png)
图7-6 火山锥示意图
在火山锥顶部常有 低洼的部位,略呈圆 形,边缘很陡,火山 物质由此喷出,称为 火山口。火山再次喷 发时可以将原有的火 山口炸掉一部分,使 火山口顶部扩大,成 为更大的洼地,叫破 火山口。与火山口相 连的岩浆通道叫火山 喉管(也称火山颈) 。
日本富士山
天池——火山口湖
1—岩基;2—岩株;3—岩墙;4—岩床; 5—岩盖;6—被侵蚀露出的岩盖;7—火 山颈;8—复式火山;9—熔岩流;10—熔渣 锥;11—小型破火山口;12—大型破火山 口;13—火山碎屑流;14—小火山; 15—火山颈;16—熔岩台地;17—熔岩 高原
图7-1 美国 西部圣海伦斯 火山1980年的 猛烈式喷发
(2)液态喷出物 称为熔浆。熔浆 与岩浆的差别在于熔浆挥发分较少。熔浆 冷凝后形成的岩石称为熔岩。 基性熔浆SiO2含量低,挥发组分较 少,温度高,冷却慢,粘性小,流动快。 冷却后形成颜色较深的岩石,称玄武岩。 如果基性熔浆表面冷凝成塑性薄壳,下部 熔浆继续流动就会拖曳上部薄壳使其产生 波状起伏,形成波状熔岩;如果下部熔浆 进一步继续流动,上部薄壳就会被拖引成 绳状构造,则形成绳状熔岩。
(二)岩浆在侵入作用过程中的演化 (1)原生岩浆及起源 现在一般认为可能存在多种不同性质的原生岩 浆,它们的形成、性质与分布主要与板块的相互 作用及深部热活动(如地幔热柱)有关。但在原 始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还可进一步演化,从而 形成各种各样的岩浆岩。这种岩浆的进一步演化 主要是通过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来完成的。
图7-1 美国 西部圣海伦斯 火山1980年的 猛烈式喷发
哥斯达黎加,Arenal火山的喷发
随着地球演化和地壳加厚,火山 活动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根据火山活动的时间,可将火山分 为:死火山,即人类历史以来不再活动 的火山;休眠火山,是在人类历史上曾 有过活动而近百年来停止活动的火山; 活火山,是现在正在活动或近百年来有 过活动的火山。死火山也有可能再度活 动而变为活火山。 按火山通道的形状,可分为裂隙式 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精品】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精品】第七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795f508762caaedc33d4cd.png)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目的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二、喷出作用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三、侵入作用o(一)深成侵入体o(二)浅成侵入体四、岩浆岩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o(三)岩浆岩的颜色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重点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o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
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等。
o(二)岩浆(magma)o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所以岩浆是一种处在高温高压下的,富含挥发组分而且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a1bd2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9.png)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变质岩基本特征
![变质岩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208948cd4d8d15abe234e13.png)
按成因分四类: 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变形结构和交代结构.
第三节 变质岩的结构
溶的铂族元素(Pt\Pa)稳定性更大。
4. 主要造岩氧化物含量在一般变质作用中无明显变化, 基本上可视为等化学过程。
第一节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三. 等化学系列概念和类型
(一)等化学系列概念
指原始总化学成分特征相同的所有变质岩。同一化学系列变质 岩中矿物组合的不同,只取决于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 图 1-1. 等化学系列概念说明图解 辉长-辉绿岩 玄武岩 高级变质作用 中级变质作用 基性麻粒岩 斜长角闪岩 绿片岩
五个等化学系列特征对比表
等化学系列 泥质系列 原岩类型 泥岩、页岩等 化学成分特征 富Al2O3、 SiO2 特征变质矿物 堇青石、铁铝榴石、硬绿泥石、 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 十字石 绿帘石/黝帘石、角闪石、 单斜辉石、斜方辉石、石榴石 绿泥石 石英、斜长石、钾长石 云母等
K2O,贫CaO
基性系列 基性岩浆岩和 铁质白云质 泥灰岩 各种砂岩、 粉砂岩, 中酸性岩浆岩 富CaO、FeO*、 MgO,Na2O>K2O
The study of metamorphism is a key to crustal evolution
有关变质岩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变质作用:变质作用(Metamorphism)一词是由法国 学者Boue (1820)年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由英国学者 C. Lyell(1833) 在总结十九世纪“水火之争”时,进行了系统的 总结在他的名著《地质学原理》中 。系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 件的改变,早先形成的岩石 (包括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固态条件下所发生的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的转化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 )。
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13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77e389d4d8d15abe234e7b.png)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高级区域变质伴随的部分熔融 ☆ 区域变质作用 产生的低熔物质与变质岩混合
形成混合岩的大规模变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征性的矿物,这些矿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熔岩高原:由陆地 裂隙喷发从大断裂 中涌出的黏度非常 小、流速非常快、
很稀薄的玄武质熔
岩泛流堆积而成, 覆盖面积广大的台 地状火山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洋中脊:沿着洋中脊峰顶中 央裂谷正在进行海底裂隙喷
发,流出枕状玄武岩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有时上升的岩浆达到 地表迅速减压引起溶 解气体强烈膨胀,以 强烈横向喷射的横向 冲击波形式释放能量, 形成由炽热气体和火 山碎屑混合物组成的 惊人速度紧贴地面横 扫而过的火山碎屑流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主要爆炸性喷发后, 由于岩浆中溶解的气 体大为减少,能量大 为降低,喷发转变为 熔岩流从喷出口流出
★ 火山作用
火山口 类型
裂隙喷发 岩浆从伸长的裂隙喷出口喷发 中心喷发 岩浆从一个管道状中心喷出口喷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岩浆性质:玄武质 ☆ 非爆炸性喷发 地质环境:洋中脊和洋岛
熔岩喷泉:岩浆中气体溶解度降低,形成气泡上 冒,迅速上升冒出地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熔岩席:玄武质岩浆流黏度非常小、流速非常快,流出的熔 岩迅速大面积泛滥,形成覆盖面积大而厚度薄的熔岩席
普通地质学lyun(lyxy)
![普通地质学lyun(lyxy)](https://img.taocdn.com/s3/m/19305bc9aa00b52acec7ca0b.png)
第1章绪论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壳)、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及地质学的应用问题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及综合解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 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是过去的钥匙”。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郝屯所提出并由莱伊尔发展和确立。
第2章矿物二、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17.火成岩根据石英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18.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都不具自形特征故它们都是非晶质体。
×19.因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的所以凡由上述三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必为花岗岩。
×20.粗碎屑岩中的粗碎屑都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22.岩石的颜色只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
×23.只有沉积岩才具有成层构造特征。
×24.变质岩只形成于地壳的较深部位。
×25.重结晶作用只发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26鲕状是岩石的一种构造特征。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第十四章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8ad753524de518974b7d04.png)
侵入岩分类
❖ 根据侵入深度的不同,侵入岩分为:
深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浅成侵入岩(体),深度<3km
(一)深成侵入体
❖ 1. 岩基batholith: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深成 侵入体,规模大,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常形成 于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褶皱核部隆起地带,常由 花岗岩组成,最大深度可达10~30km。
爆烈式
❖ 又称培雷式。岩浆以 突然的、猛烈爆炸的 形式喷出地表。
❖ 多以中酸性岩浆为主, 由于粘度大,流速低、 冷凝快,常堵塞火山 口而导致爆炸。
递变式❖ 以猛烈式和宁静式喷发交替出现为特
征,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其喷发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三、喷出作用的产物
❖火山喷出物 ❖火山地形
火山喷出物
❖ 2. 岩株stock:出露面积小于100km2的深成侵入 体,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可独立产出,但下部 常与岩基相连,构成岩基顶部突起部分,岩株接 触带上常形成铁、铜、金、银等金属矿床
(二)浅成侵入体 ❖ 1. 岩床sill:又称岩席,指厚度较均匀的与围岩层理面
或顶底板近于平行的层状侵入体,与围岩呈协调接触。 ❖ 2. 岩墙dike:指厚度较稳定,形状较规则,切穿围岩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一节:岩浆作用
❖ 岩浆、岩浆作用 ❖ 岩浆喷出作用 ❖ 岩浆侵入作用 ❖ 岩浆岩的类型和主要的特征
一、岩浆、岩浆作用概述
什么是岩浆?
❖ 岩浆:是由上地幔和 地壳深处形成的,以 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 炽热、粘稠、富含挥 发分的熔融体。
是非题题库
![是非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6f700646be1e650e52ea997d.png)
第一章、绪论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2,即其含50%的石英。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17.火成岩根据石英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18.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都不具自形特征,故它们都是非晶质体。
()19.因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的,所以凡由上述三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必为花岗岩。
()20.粗碎屑岩中的粗碎屑都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
()21.沉积岩广泛分布于地表,是地壳组成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岩石。
()22.岩石的颜色只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关。
()23.只有沉积岩才具有成层构造特征。
()24.变质岩只形成于地壳的较深部位。
()25.重结晶作用只发生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26.鲕状是岩石的一种构造特征。
()27.沉积岩中不可能含有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成分。
()28.酸性岩浆侵入并同化基性围岩后,可进一步提高岩浆的酸性。
()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第十三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介绍
![第十三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5dc0e5c336c1eb91a375dcb.png)
成的岩浆岩体,由于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 均较高,因而岩浆冷凝缓慢,岩石多为全 晶质中粗粒结构。岩体规模较大, 围岩受岩浆高温影响,变质现象较强,范 围较广
常见的有
岩基、岩株两种
13
岩基是侵入体中规模最大的一类,面积大于
1O0km2,最大可达数万平方公里。平面上一 般呈长圆形,长数十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宽可 达1OOkm以上。岩基一般为中酸性岩浆冷凝 而成,多由粒度较粗而成分稳定的花岗岩或花岗 闪长岩等组成
32
二、变质作用的方式
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
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 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矿物
重组合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
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挥发分 除外),原有矿物或矿物组合转变为新的矿物或矿 物组合的作用。重组合作用的主要特点是除水和二 氧化碳参与外,一般无物质的带入带出,有新矿物 的形成和原矿物的消失
41
低压区域变质作用 深度较浅,一般小于15km;压力
15
岩床又称岩席,是厚度较小而面积较大的层
状侵入体,与其顶、底板围岩平行,接触面 平坦,中部稍厚,向边部逐渐变薄以至尖灭
岩盆中央部分厚度大,边缘厚度小,中间微
向下凹的盆状侵入体。岩盆是岩浆侵入到岩 层之间,其底部因受岩浆的重力而下沉,故 中央凹陷;或岩浆侵入到构造盆地中形成的
16
岩盖(岩盘),是上凸下平的穹窿状侵入体。
它可以提供变质作用所需要的能量,使岩石中矿物 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促使一系 列的化学反应和结晶作用得以进行 温度增高还可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大,使更多的矿物 成分进入岩石空隙中的流体内,增强了流体的渗透 性、扩散性及化学活动性,促进了变质作用的过程 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可由150~200oC直到70O~ 9OO℃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6918ce3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9.png)
普通地质学试卷一、填空题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
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
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D。
铁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D).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习题:火成岩习题
![习题:火成岩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71280171fe910ef12df898.png)
一、是非题1.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是相互有着密切联系的两个作用。
()2.溶解到岩浆中的挥发作用性物质实际上不是岩浆的物质组成部分。
()3.地球上玄武质岩浆占所有岩浆总合的80%。
()4.熔岩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粘性。
而粘性于主要取决于熔岩的成分,基性熔岩含铁镁成分多,比重大故粘性大不易流动。
()5.熔岩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粘性降低、因此,更易流动。
()6.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多少对岩浆的粘性没有影响。
()7.玄武岩质成分的岩浆通常流动缓慢,故多形成块状熔岩。
()8.流纹质熔岩粘性很大所以流动缓慢。
()9.火山有活火山和死火山,一旦火山停止喷发,它就变成了死火山,永远不会再喷发了。
()10.火山活动对于人类来讲是百害而无一利。
()11.火山灰很容易风化形成较为肥沃的土壤。
()12.地下的岩浆活动可能触发毁灭性地震。
()13.火山喷发的尘埃悬浮在大气中可以保持许多年()14.现在所有的热泉都与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
()15、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矿物是玄武岩的典型矿物成分?()a.石英;b.白云母;c.辉石;d.钠长石2.火山气体喷发物最主要成分是下列哪一种?()a.水蒸气;b.氨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3.大量的安山岩主要分布于下列哪个地带?()a.岩石圈板块内陆区;b.大陆裂谷;c.岩石圈板块的俯冲带;d.大洋板块内的海底平顶山4.下列哪种火成岩侵入体在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a.花岗岩基;b.流纹岩岩盆;c.辉绿岩床;d.辉长岩岩株5.岩浆在冷凝过程中、不同矿物按不同温度进行结晶的作用叫()a.同化作用;b.熔离分异;c.结晶分异作用;d.混染作用三、填空题1.决定岩浆性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它的百分含量可把岩浆分为()、()、()和()四类。
2.熔岩的粘性主要取决于熔岩的化学成分和()、()和()等。
变质岩
![变质岩](https://img.taocdn.com/s3/m/ac2aba7927284b73f242500d.png)
动力变质作用
2、接触热变质作用
(1)概念: • ----指主要由于侵入体放出热量使围岩的矿物 成分和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一种变质作用。 • (2)主要表现: • ----原岩成分的重结晶,如石灰岩——大理岩, 石英砂岩-石英岩。由于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 岩石的化学成分在变质前后基本没有变化。 • (3)代表性岩石 • ----斑点板岩、角岩、 • 大理岩、石英岩等。
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温度、压 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 3.化学活动性流体:
• 1. 组成 • ---- H2O、CO2为主,富含挥发性物质 • 2. 来源 • ----岩浆析出的热水溶液。 • ----岩石中的孔隙水和结构水。 • ----地球的排气作用。 3. 作用: • ----扩散迁移元素,热液矿床形成 • ----改变岩石化学成分。
5.混合岩化变质作用
• (1)概念 • ----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变质岩向混合岩浆转化并形成 • 混合岩的一种作用。 • (2)方式 • ----重熔作用:在一定温度下,一部分固态岩石部分选择性熔 融,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形成重熔岩浆,与已变质的 岩石发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混合岩。 • ----再生作用:由地下深部上升的热液,与已变质的岩石发生 反 应,使某些岩石熔化,形成再生岩浆,与已变质的岩石发生混合 岩化作用,形成混合岩。
一. 变质岩的矿物 二. 变质岩的结构 三. 变质岩的构造
(一). 变质岩的矿物
1. 原来矿物
----变质岩形成前岩石中已经存在的矿物,稳定。
石英、长石、岩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矿物。
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红柱石、阳起石
透闪石、滑石、硅灰石、蛇纹石、石墨等。
变质岩
一、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地质 变质作用
![地质 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fb969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4.png)
地质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这种新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它们在形成时与当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之间处于平衡或稳定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和稳定状态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一旦它们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原有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原岩便被改造成为在新的环境中稳定的岩石。
例如,在地表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石灰岩,如果处于地下较高温的条件下,它将会转变成为大理岩。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区别为:岩浆作用是高温、高压,使原岩从固态转变成熔融的液态后;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常温、常压下,主要由外动力引起的各种变化。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等。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c34b6fbe23482fb4da4c55.png)
片状构造:大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呈现出的定向构造。
片麻状构造:大量粒状矿物和少量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显示的定 向构造。
眼球状构造:刚性矿物(长石、黄铁矿等)呈透镜状、扁豆状沿定 向构造平行排列的一种构造。
板理
Class over. Thank you
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分类: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矿物颗粒大致相等。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 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往往结晶稍早,自形程度 高。 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相似,只是基质为显晶质。 连续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连续变化,分不出基质与斑晶。
安山岩中的斑状结构
岩浆活动与地热
2. 岩浆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作用:岩浆运移到地下不同深度冷凝成岩石的过程。 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根据侵入深度不同分为浅成侵入岩(深 度<3km)和深成侵入岩(深度>3km)。 浅成侵入体的类型: 1.岩床。2.岩墙。3.岩盆。4.岩盖。5.岩脉。
深成侵入岩的类型:
岩基:出露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岩,与围岩呈不协 调接触,平面上呈椭圆形。常由花岗岩类组成。 岩株:出露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体。平面上多呈近 圆形或不规则状。岩株与围岩呈不协调接触,岩株可单独产出, 但下部常与岩基相连。
5. 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岩中保留原岩结构特点的结构,如变余砾状结构。 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由变质结晶和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与岩 浆岩结晶结构相比,不同在于:同一世代变晶矿物没有明显先后顺 序,矿物的自形程度取决于结晶能力,而不是先结晶的好)。
压碎结构:由于岩石和矿物变形变位形成的结构,可分为角砾状、碎 裂和糜棱结构。
岩浆喷出作用的产物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41f2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6.png)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岩浆岩是地球最基本的岩石之一,它的形成过程与地球内部的熔融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壳下部,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地表,这些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岩石发生熔融。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岩石中的矿物质开始熔化,形成熔岩。
熔岩由于具有较低的密度,往往会上升到地壳上层,形成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
火山喷发是最直观的一种岩浆岩形成方式,当地壳表面上出现了裂缝或者地下岩浆管道通道时,深部的岩浆会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固态岩浆岩。
这些岩浆岩形成的速度通常非常快,有时仅需几小时或几天时间。
另一种岩浆岩形成的方式是岩浆侵入。
岩浆会沿着地壳裂缝或者岩石层面的节理进入地壳内部,并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这种形成方式通常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不等。
常见的侵入岩浆岩有侵入岩和浅成岩浆岩。
岩浆岩一旦形成,便会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通过高温高压、岩浆流体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运动,改变原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新的岩石。
它是地球岩石圈中传递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接触变质,另一种是区域变质。
接触变质是指当岩浆侵入其他岩石时,充满高温岩浆的侵入体与周围岩石发生热交换,从而改变岩石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接触变质通常发生在侵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典型的岩石有大理岩和角闪石。
区域变质是指由于地壳厚度的增加和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大范围的岩石进一步加深到地下,经历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引起岩石的变质作用。
在区域变质中,原始岩石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变质岩石,例如麻粒岩和片麻岩。
值得一提的是,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过程,而是与构造运动、地质事件等密切相关。
例如,当两个地块发生碰撞和挤压时,会形成强烈的高温高压环境,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这种碰撞和挤压还可能导致岩浆侵入发生断裂和折叠等构造变形。
2022学年下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
![2022学年下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96d628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8.png)
2022学年下学期《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单选题]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正确答案)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2、世界活火山最主要集中在() [单选题] *A、扩张板块边界B、地幔热柱的岩浆源的上面C、活动的俯冲带(正确答案)D、古老造山带3、大气圈中与地质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次级圈层是()。
[单选题] *A、平流层B、对流层(正确答案)C、中间层D、热成层4、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 [单选题] *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正确答案)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C、接触变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5、真正陆生植物最初出现的时代是()。
[单选题] *A、寒武纪B、奥陶纪C、志留纪(正确答案)D、泥盆纪6、地震波离开震中后其传播速度不取决于下列哪一个因素?()。
[单选题] *A、地震的震级B、震源深度(正确答案)C、介质的刚性D、介质的密度7、下列哪种性质的变质作用出现在发育有构造混杂岩的地带,该构造混杂岩标志着一板块俯冲于另一板块之下的前缘。
[单选题]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高压(正确答案)D、低温低压8、在岩石圈板块的离散边界上是以哪种性质的断层作用为特征。
[单选题] *A、正断层(正确答案)B、冲断层C、逆断层D、走滑断层9、化学风化作用通常在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进行得最快()。
[单选题] *A、干燥B、寒冷C、温暖D、湿热(正确答案)10、夷平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下蚀作用B、侧蚀作用C、构造运动(正确答案)D、沉积作用11、下列各种沉积在河床底部的物质中,最容易被冲起搬运的是() [单选题] *A、粘土B、粉砂C、细砂(正确答案)D、中砂12、在控制冰川发育的诸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单选题] *A、地形B、降雪量的多少C、足够量的冰川冰的形成D、气温(正确答案)13、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是()。
《地球科学概论》第四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四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3b4a5f7aa00b52acfc7caae.png)
③流体压力(fluid pressure)
在地下深处,全部负荷压力都传递给流 体,这时负荷压力与流体压力相等。
流体压力是H2O、CO2、O2等挥发性流体 占据岩石粒间孔隙而产生的。
在地壳浅处,岩层裂隙发育,并与地表 沟通,这时流体压力小于负荷压力。只有在 岩浆侵入体周围,岩浆结晶时析出大量流体, 才可能出现流体压力大于负荷压力的状况。
出现高温的地区:侵入岩体的周围;断 裂带附近;地壳深处的放射热和地热区;现 代的岛弧和大洋中脊等地区。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s. Depth
Fig. 8.1
2、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②压力(pressure)
压力类型:静压力、定向压力(应 力)及流体压力三种。
压力作用:可以使重结晶矿物产生 定向排列,而形成变质岩特有的片理构 造。
静压力(static pressure)
静压力是上覆地层引起的负荷压力。 它具有均压性(围压性)。
根据岩石的平均比重,深度增加1km,压 力要增加275—300巴(1个大气压约等于1巴)。 变质作用的最低负荷压力是1—2千巴。大约在 4-7km深处。估计变质作用的最大深度为35km, 最大负荷压力为1万巴。
熔岩被:规模大,厚度大而稳定, 成份主要为基性的玄武岩浆。分布面积 可达1000km2,
如张家口北部汉诺坝一带的第三纪 岩被;峨眉山二叠纪玄武岩被分布面积 >1000km2
熔岩流
四、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1、火山作用的时空规律
古生代以前,地壳形成的早期,主要出现 熔透式的火山喷发;
古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裂隙式喷发;
•岩浆成分: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
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 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 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 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 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 CO2、H2 S、F、Cl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缓翼陡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火山渣锥: 中心式喷发 形成的由火
山碎屑组成
的锥形火山
坡度较陡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复合火山: 由安山质火 山碎屑和熔
岩互层组成
的锥形火山
顶陡翼缓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熔岩穹窿:由高黏度的安山质-流 纹质熔岩缓慢挤出形成的穹状或 塔状火山锥
等粒变晶结构 不等粒变晶结构 斑状变晶结构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结构
花岗变晶结构
岩石大致由等轴粒状变晶颗粒组成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结构
纤维变晶结构 主要由柱状、针状和纤维状
变晶矿物组成
鳞片变晶结构 主要由滑石、绿泥石、云 母等片状矿物所组成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
硬玉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
岩石在固态 条件下由重 结晶作用和
变质结晶作
用所形成的 结构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结构
根据晶粒大小 粗粒变晶结构 平均粒径>3mm 中粒变晶结构 平均粒径1—3mm 细粒变晶结构 平均粒径<1mm 显微变晶结构 根据颗粒相对大小
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三大
岩类
相互 转化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 变质作用机制 (1)变质结晶作用
SiO2,CaCO3在温度较低情况下,随温度升高, 粒度增大,成为石英大理石,到一定程度后,会产 生新的矿物,形成硅灰石大理岩 SiO2+CaCO3=CaSiO3+CO2↑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
如果变质重结晶作用进
行的不完全,原岩的矿 物成分和结构特征等将 被部分保留下来,从而 形成变余结构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构造
定向压力参与下形成的定向构造形成面状构造,
biao现为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面,称为面理
板状构造:变质结晶程度
低,密集的劈理面显示
千枚状构造:面理由细小的
化作用 ☆ 岩浆总是沿破碎带向上运移,在同化过程中, 残 留在同化体中未被同化的围岩,称捕虏体 ☆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已原有成分的作用,
称混染作用
☆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互相伴生
1 岩浆作用
★ 侵入作用
岩浆侵入围岩过程中伴生的作用有:
(2)结晶分异作用
在岩浆冷凝过程中,按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晶 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的作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爆炸性喷发
岩浆性质:安山质、流纹质 地质环境:岛弧-活动大陆边缘或内部
安山质和流纹质黏度大不 易流出地表,在喷出前积 聚了巨大的能量,一旦到 达地表,压力骤减,溶解 其中的气体迅速膨胀、逃 逸,积聚的巨大能量得以 释放,而引起爆炸性喷发, 喷出大量炽热气体和火山 碎屑,同时伴随地震、滑 坡、海啸等
片状硅酸盐定向排列而成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 变质岩的构造
片状构造:变质结晶程度
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 片、板、针、柱状矿物连 续定向排列而成 片麻状构造:岩石变质结晶
程度高,矿物肉眼可识别,
粒状矿物含量高,板片状、 针柱状矿物在其中断续定向 排列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大理岩
云英岩
蛇纹岩
红柱角岩
物只能由变质作用生成,不可能在沉积作用及岩浆作用中生 成。变质矿物是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属于变质矿物的有:红柱石、兰晶石、十字石、矽线石、 硅(矽)灰石、石榴子石、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兰闪 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石墨等。
十字石
石榴子石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绿帘石
蛇纹石
红柱石
石墨
软玉(透闪石-阳起石)
变质因素为温度、负荷压力、定 ★ 基本类型 ☆ 区域变质作用 向压力和流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变形机制为变质结晶和变形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高级区域变质伴随的部分熔融 ☆ 区域变质作用 产生的低熔物质与变质岩混合
形成混合岩的大规模变质作用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征性的矿物,这些矿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 变质作用因素
(2)压力
负荷压力: 上覆岩柱
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 动力变质作用 主要控 制因素 为定向 压力
主要变 质机制 为变形
2 变质作用
★ 基本类型 ☆ 接触变质作用 主要控 制因素 为温度 主要变 质机制 为变质 结晶
2 变质作用
★ 火山作用
火山口 类型
裂隙喷发 岩浆从伸长的裂隙喷出口喷发 中心喷发 岩浆从一个管道状中心喷出口喷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岩浆性质:玄武质 ☆ 非爆炸性喷发 地质环境:洋中脊和洋岛
熔岩喷泉:岩浆中气体溶解度降低,形成气泡上 冒,迅速上升冒出地表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熔岩席:玄武质岩浆流黏度非常小、流速非常快,流出的熔 岩迅速大面积泛滥,形成覆盖面积大而厚度薄的熔岩席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枕状熔岩:中央裂谷流出的玄武质熔岩受到海水的迅速冷却, 黏度大为降低,不能迅速大面积泛滥,形成枕状熔岩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枕 状 熔 岩 视 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非爆炸性喷发
绳状熔岩:喷出口附近熔岩温度高、溶解的气体含量高,因而 黏度低,流动迅速,形成薄的、具光滑的绳状表面的绳状熔岩
火 山 灰
火 山 砾
<2mm
1 岩浆作用
★ 火成岩(岩浆岩) ☆ 火山碎屑岩
集块岩
火山砾岩
凝灰岩
最常见的火成 岩 (C.C.Plumme r et al., 2001) A.花岗岩; B.闪长岩; C.辉长岩; D.流纹岩; E.安山岩; F.玄武岩 43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
(2)变形
向排列和褶皱
硅灰石
高温高压条件下,应变速率低→塑性变形→矿物定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 变质作用因素
(1)温度 温度升高意味着获得了新的能量,矿物中质点 活性增强,增加变质反应速率,可使原来的非晶质 变为晶质,原来小晶粒长大 温度升高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 变质热液作为催化剂、搬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 施加影响 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
2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2 变质作用
64
岩浆作用复习思考题
1.何谓岩浆?何谓岩浆作用? 2.岩浆与熔浆有何区别? 3.何谓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山机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5.火山气体、固体、液体喷出物的主要成分各 是什么? 6.侵入体与围岩有几种接触关系?如何判定? 7.鲍温反应系列揭示了哪些规律? 8.简述喷出岩、浅层侵入岩、深层侵入岩的主 要区别?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熔岩高原:由陆地 裂隙喷发从大断裂 中涌出的黏度非常 小、流速非常快、
很稀薄的玄武质熔
岩泛流堆积而成, 覆盖面积广大的台 地状火山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洋中脊:沿着洋中脊峰顶中 央裂谷正在进行海底裂隙喷
发,流出枕状玄武岩
1 岩浆作用
地质学基础
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1 岩浆作用
★ 基本概念 ★ 侵入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成岩
2 变质作用
★ 基本概念 ★ 变质岩 ★ 基本类型
1 岩浆作用
★ 基本概念
岩浆: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
热、黏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岩石
1 岩浆作用
★ 基本概念
构称斑状结构
1 岩浆作用
★ 火成岩(岩浆岩) ☆ 构造
块状构造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
枕状构造
柱状构造
1 岩浆作用
★ 火成岩(岩浆岩) ☆ 代表性火成岩
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1 岩浆作用
★ 火成岩(岩浆岩) ☆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碎屑落到地表后胶结形成
火 山 弹
>64mm
的非爆炸性形式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 屑组成的地貌景观
火山要素
火山锥
火山口 喷出口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火 山 形 成 视 频
1 岩浆作用
★ 火山作用 ☆ 火山 主要类型
盾火山:低黏度的 玄武质岩浆非爆炸 中心喷发形成的, 由熔岩流连续堆积 形成的,具有宽阔 顶面和平缓侧翼的 盾牌形大型火山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钾长石、斜长石、石英
1 岩浆作用
★ 火成岩(岩浆岩)
☆ 结构
▲ 有充分时间结晶的形成粗粒结构(>1mm) ▲ 迅速喷出的具有细粒结构甚至玻璃质结构(<1mm)
▲ 颗粒巨大,粒度>20mm时为微晶结构
▲ 粒度越细,颜色越深,喷出岩结晶时间短,粒度细,较同 成分侵入岩颜色深 ▲ 玻璃质结构的特点:玻璃光泽、贝壳状端口 ▲ 许多喷出岩矿物颗粒粒度可分为明显不同的两群,这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