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附件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是对申报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配套室内车库在满足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的其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应满足的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两部分。

基本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无障碍设施设置、风机能效等级要求、风机调控要求、照明照度及功率密度值要求、防水排水措施设置、建材环保性能要求、安全措施设置、标识标牌设置等;更高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车库优化措施应用、智能化停车措施设置、高性能建筑材料应用、自然采光措施设置、自然通风措施设置、一氧化碳监控系统设置等。

一、基本要求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车库内人行通道、主要出入口和停车位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

2、车库内主要交叉道路处应设置减速设施和凸面镜,车位应设置橡胶车挡,重要部位处应设置橡胶防撞板。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车库照明应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要求采用分区控制和定时控制节能控制措施,并合理设置自动感应和照度调节等措施;

2、车库照明照度、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

度值应达到《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相关要求,车库内照明应亮度分部均匀,避免眩光;

3、车库内设备用房照明照度、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指标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规定;

4、车库通风系统应能定时启、停,风机应能实现调速运行;

5、车库通风系统风机效率应达到《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二级能效要求;

6、车库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7、车库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的节能评价值二级及以上要求;

8、车库及配套设备房内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车库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安全;

2、车库外墙、屋面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3、防水排水措施

(1)做好车库顶排水,车库排水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2)机动车停车库应设置带有隔油措施的集水井(坑)和排水设施;

(3)机动车停车库的排水经隔油处理后,应排入污水管网或重复利用;

(4)机动车停车库内不应设置无固定围护体和排水设施的机

动车洗车设施;

(5)下车库坡道出入口应设置高于道路的凸坎,其雨水排水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100年,其明沟(管渠)排水应设置雨水集水池及排水设施。

(四)室内环境质量

1、车库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2、车库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相关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3、安全措施

(1)车库内的主要通道、车库电梯出入口等部位应按照《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的规定设置摄像装置;

(2)车库应按照《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的规定,在车辆出入口设置智能化措施进行管理或计费,实现车辆出入及存放时间记录、查询、区内车辆存放管理等;

(3)车库应按照《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的规定,对停车出入口车辆管理装置与居住区物业管理中心计算机实行联网使用,并宜对出入车辆进行自动引导、自动识别及特殊车辆位置识别。

4、标识标牌

(1)车库应有停车场指示牌、车辆进出口指示牌、人行出入口指示牌、各楼栋车库出入口指标牌,地下停车场警示牌、车辆

管理规定牌、车辆防盗守则牌、消防车道牌、车位号牌、禁鸣、禁停、限速、限高、管理员监督栏、落客区牌等标识标牌;

(2)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要求,机动车车库内的标志和标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每层出入口的显著部位设置标明楼层和行驶方向的标志;

2)应在楼地面上用彩色线条标明行驶方向、用l0cm~15cm 尺寸统一的宽线条标明停车位;

3)在各层柱间及通车道尽端,应设置停车区位的标志。

二、更高要求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合理布局,优化车位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应提供车位优化分析报告。车库设计应在保障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柱网与结构柱截面尺寸、结构体系选型、车库与上部建筑的结构关系、人防设施及设备用房的位置及尺寸、交通流线组织、屋面消防车道等影响停车效率的因素,相关指标应满足《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指标表》;

2、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

(1)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等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2)根据相关国家和地方规定设置电动车充电装置;

(3)采用机械式停车库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4)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其他优化措施:

(1)车库顶板覆土绿化应满足园林要求,且采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占总植物数量的比率应≥70%;

(2)车库顶板覆土深度不低于1.5m;

(3)车库噪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车库及其出入口不得布置在教室、病房等区域的直接贴临部位,应避免车辆行驶和噪音对教室、病房等区域的干扰。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车库应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及《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中的相关规定,设有车位信息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并设置如下智能化管理系统:

(1)设有出入口控制系统、智能化电子计费系统、广播系统;

(2)应至少被一种无线通信信号覆盖;

(3)停车库出入口控制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4)公共建筑室内大型和特大型车库应设置停车诱导系统、反向寻车诱导系统、电子标签系统、车辆以及驾驶人高清图像比对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车库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1)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

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2)钢结构,采用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

2、车库室内装饰装修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建筑材料。

(四)室内环境质量

1、在具备应用条件时,合理采用高窗、自然采光井、光导系

统等措施,改善车库的自然采光效果,对于满足自然采光的区域,

实现60%以上面积的平均采光系数≥0.5%;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

数≥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大于5%;

2、在具备应用条件时,车库应合理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

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对于满

足自然通风的区域,实现60%以上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

次/h;

3、地下空间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控装置,

实现通风系统与监控系统的实时动态调控,保证地下车库污染物

浓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三、其他要求

对本技术要求发布前已获得我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项目,在

不影响项目实施的情况下,应全面执行上述要求;对已按原设计

实施且涉及到建筑结构、建筑外立面、大型设备更换等因素无法

执行上述要求时,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并予以书面说明,

经专家评审确无执行条件的,可予以认可。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arage JGJ100-98 主编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9月1日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库址和总平面 库址 总平面 4 坡道式汽车库 一般规定 坡道式汽车库设计 5 机械式汽车库 一般规定 机械式汽车库设计 6 建筑设备 一般规定 给水排水 采暖通风 电气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汽车库建筑分类表1.0.4 规模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停车数(辆) >500 301~500 51~300 <50 注: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机式汽车库,并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1.0.5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汽车库(Garage)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地下汽车库(Underground garage)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坡道式汽车库(Ramp garage) 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敞开式汽车库(Open garage) 汽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25%的汽车库。 缓坡段(Transition slope) 当坡道坡度大时,为了避免汽车在坡道两端擦地面设的缓和线段。

重庆气候条件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以2011REV 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赛方案为例

126 重庆气候条件下的绿色建筑设计 ——以2011 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赛方案为例郭美芳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 摘 要:本文以2011 Autodesk 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方案为例,主要研究分析了方案中对建筑再生和绿色建筑设计所用的具体措施,重点研究了新风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雨污水、中水回收处理系统的应用。旨在为以后的相关规划设计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再生;绿色建筑;节能措施;新风系统;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雨污水回收;外围护结构;屋顶绿化 1 前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本文以2011 Autodesk Revit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方案为例,主要分析在重庆气候条件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所用的措施。 2 方案概况 2.1 项目概况 本案基地位于重庆大学城巴渝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用地内,为原国有 507 库厂区,厂区內有保存完好的大空间厂房设施三座,厂区內生态条件优越,现状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基地内部场地地势总体较为平缓,局部略有起伏。现取其中最大的一座厂房作为本次设计的范围,完成对该厂房的改造设计,并努力使建筑达到绿色低碳的效果。 2.2 方案介绍 本案是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与更新,在保留原有肌理、结构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建筑元素,运用退台、悬挑等建筑手法,采用新兴的绿色节能材料与技术,营造新的功能空间,使建筑寿命延长。并在传承其独有的历史文化、空间特色与结构特色的同时,予以新的面貌。设计秉承“绿色建筑”的思想,通过空间设计以提高室内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通过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尽可能提高绿化率,改善微气候,并利用多种节能技术,旨在将本建筑建设成为绿色节能新型图文信息中心。 3 建筑再生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1)保留建筑原有柱网结构和部分墙体,以减少建筑垃圾和节约建筑材料。2)运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如保温隔热墙体、中空玻璃、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太阳能等,以减少建筑运行的能耗及改善建筑的微气候。3)原材料保留与再利用:南栋建筑桁架抬高,支撑建筑屋顶。同时,也是厂房建筑记忆的证明,突出了图书馆建筑的艺术特色。建筑中拆除的钢结构材料,作为栏杆、装饰等建筑材料,既能节约建筑材料,又能使整个建筑风格统一[2]。砖块可以用作小品和铺地材料。 4 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4.1 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4.1.1 建筑外墙 本案采用主动式动态空心墙,该墙的特点是将墙体分为三层,外层遮阳、隔热,有效阻断夏季太阳辐射直接到达墙体结构部分;内层保温,防止冬季室内热流流出;空气间层使墙体调节与气候之间的适应性。除此之外,动态空心墙的施工方便,适应性广,可以配合钢结构使用,及适用于大空间公共建筑。使用的是轻质材料,建筑的总量大大的降低,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使用费用减低,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4.1.2 建筑外窗 本案采用中空玻璃窗,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辐射的短波阻挡在室外,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中空玻璃内的密封空气,在干燥剂的作用下成为导热系数低的空气,从而构成一道隔热、隔音屏障。 4.2 提高室内自然采光与光环境质量 本案利用上下空间共享的中庭上空的天窗,对整个公共区域进行自然采光,以获取最佳光线。天井顶部设置为玻璃棚并布满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该顶棚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又有一定的透光率。在平面布局上,安排了办公区、阅览室尽可能地靠近前庭和中庭的采光面。本案采用光通管自然采光,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采光器、防雨装置、标准管、弯管、延长管、固定环、漫反射器和装饰环。 本案设置适宜的遮阳系统,调节直射光进入建筑物的热负荷,减少视觉的不舒适感。在窗户处,装有可自动控制的遮阳卷帘,设置 1/4 弧形白色反射板和电灯光源,所以利用白色弧形反射板使整个空间的阳光均匀、舒适[3]。 4.3 立体绿化,遮阳与保温节能结合设计 本案采用绿色屋顶,既能阻断太阳辐射,有能降低热岛效应。本案的山墙面的立面结合遮阳构造采用花架立体绿化。既能遮阳又能防止过量的太阳辐射。本案场地的范围内,利用适当的植物布置,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上造成季节性的阴影变化,对建筑物进行遮荫。在图书馆南侧种植落叶阔叶树。夏季可以对玻璃南立面遮荫,冬季树叶脱落,不影响玻璃厅的“温室”蓄热效应,同时美化环境。根据阳光的几何特性,设计合理的遮阳格栅。通过调节,选择合适的 (下转第128页)

车库设计规范

3.1 库址 3.1.1 汽车库库址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及防火等要求。 3.1.2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库址,应临近城市道路。 3.1.3 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地段,公用汽车库库址距主要服务对象不宜超过500m。 3.1.4 专用汽车库库址宜设在专用单位用地范围内。 3.1.5 地下汽车库库址宜结合城市人防工程设施选择,并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 3.1.6 汽车库库址,应避开地质断层及可能产生滑坡等不良地质地带。 3.2 总平面 3.2.1 特大、大、中型汽车库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由管理区、车库区、辅助设施区及道路、绿化等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1 管理区应有行政管理室、调度室、门卫室及回车场。 3.2.1.2 车库区应有室外停车场及车轮清洗处等设施。 3.2.1.3 辅助设施区应有保养、洗车、配电、水泵等设施。 3.2.1.4 库址内车行道与人行道应严格分离,消防车道必须畅通。 3.2.1.5 库址绿化率不应低于30%,库址内噪声源周围应设隔声绿化带等绿化设施。 3.2.2 总平面布局的功能分区应合理,交通组织应安全短捷,环境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容貌标准》CJ16的规定。 3.2.3 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安全疏散、安全照明、消防给水及电气等规划建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 3.2.4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设计资料2006-10-08 22:23:15 阅读2896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garage, Motor repair shop and parking area GB50067-9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建标[1997]28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 修订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为强制性 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原《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J67-8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市消防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七年十月五日 1 总则 34.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火灾对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34.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以下统称车库防火设计,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防火设计。 34.1.0.3 车库的防火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4.1.0.4 车库的防火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 术语 34.2.0.1. 汽车库garage 停放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筑物。 34.2.0.2修车库motor repair shop 保养、修理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建(构)筑物。 34.2.0.3 停车场parking area 停放由内燃机驱动且无轨道的客车、货车、工程车等汽车的露天场地和构筑物。 34.2.0.4 地下汽车库under ground garage 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34.2.0.5 高层汽车库high rise garage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汽车库或设在高层建筑内地面以上楼层的汽车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第1.0.3条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汽车库建筑分类表1.0.4 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停车数(辆) >500 301-500 51-300 <50 注: 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机式汽车库,并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第1.0.5条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第2 章术语

第2.0.1条汽车库(Garage)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第2.0.2条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第2.0.3条地下汽车库 (Underground Garage)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第2.0.4条坡道式汽车库 (Ramp Garage) 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第2.0.5条敞开式汽车库(Opengarage) 汽车库内停车楼层每层外墙敞开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25%的汽车库。 第2.0.6条缓坡段(Transitionslpoe) 当坡道坡度大时,为了避免汽车在坡道两端擦地面设的缓和线段。 第2.0.7条弯道超高(Rampturnsupperelcvation 为了平衡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所设置的弯道横向坡度而形成的高差称弯道超高。第2.0.8条机械式汽车库(Mechanicalgarage) 使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运送且停放汽车的汽车库。 第2.0.9条机械停车设备(Mechanicaleguipmentforparkingauto-mobile) 机械式汽车库中运送和停放汽车设备的总称。 第2.0.10条运送器(Conveyer) 机械停车设备中承托和运送汽车的部件的总称,它包括托架、托板、台车等。

关于重庆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

关于重庆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建管局,北部新区建管局,有关单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发展绿色建筑是城乡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宜居重庆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09年就结合我市实际,发布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银级、金级和铂金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星、二星和三星级;今年又积极争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同意我市开展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为全面推进我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大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理念,建立政

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城乡建设领域“四节一环保”工作,提高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完善我市绿色建筑建设及评价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技术支撑、产业发展、实施能力等五大工作体系,组织建设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建筑,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大力实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培育绿色建筑相关地方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宣传和知识普及,使绿色建筑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三、主要措施 (一)市城乡建委负责全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负责制订我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组织编制相关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建立完善我市绿色建筑工作体系,确保我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在制定发布《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快研究《重庆市绿色建材认定与标识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组织编制《重庆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重庆市绿色施工标准》、《重庆市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形成从设计、施工、验收到使用、评价,涵盖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标准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

20100928-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征询意见稿

1 总 则 1.0.1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防火等基本需求,制定本规范。 1.0.1 [条文说明]:本规范是对《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的修订与增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机动车无论在数量上与类型上都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大、中城市,汽车已经确确实实地进入普通家庭,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自己的家庭轿车及私有车位。停车问题越来越显示其社会性与公共性,停车功能也已经成为很多建筑物必配的基本功能,停车设计也是建筑设计中大量涉及的基本设计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与新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使得停车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如停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机械式停车设备的推陈出新等,因此对原有规范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非机动车作为人们传统出行方式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由于当今节能、低碳理念的倡导,非机动的使用应该得到大力提倡,但以往规范中没有对非机动车制定相应条文加以规定,因此,本次规范的修订中,扩大了原规范的适用范围,将非机动车作为单独部分纳入进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更名为《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在机械车库方面,更新充实了相应的内容,以符合当今新的社会现实需求。 由于现今车库规模的不断扩大,防火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条中加入对防火的要求作为基本需求之一。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机动车库和非机动车库的建筑设计,不包括修车库建筑设计。独立式别墅车库、特种车型的车库、工厂及仓库的车库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1.0.2 [条文说明]:本规范车库停放的车辆为轿车、客车和货车为代表的机动车和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小型三轮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侧重于城镇中大量性的车库建筑。修车库、独立式别墅车库、特种车型车库、工厂及仓库等由于类型特殊,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其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车库建筑规模宜按车辆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车库建筑分类 表1.0.3 规 模 特大型 大 型 中 型 小 型 机动车停车数 >1000 301~1000 51~300 ≤50 非机动车停车数 >500251~500 ≤250

停车场地下车库设计规范标准[详]

停车场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的汽车坡道,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和室内,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 3.5m,双车行驶 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 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

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 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如下图所示:

地下车库尺寸设计

地下车库尺寸设计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汽车库设计 按规范停放小型汽车的车库若全部按最小考虑。 1.库内车道:车库内的通车道净距6000,柱子按600考虑。库内通车道轴线间柱距6600。 通车道净距要求6000,这条主要是汽车库消防规范6.0.12条的条文说明上要求的。 按汽车库规范则通车道净距5500即可。 6.0.12汽车库的车道应满足一次出车的要求。。。。。 以前设计我都按轴线间柱距6000,柱子500,这样通车道净距就是5500。这样更经济。有个工程最后改成净距6000。从此以后就都按净距6000设计。最近做了一个工程跟厦门院配合也请教他们这个问题。他们也是一直按5500考虑, 那么大的设计院也从来没有人提过或者被审查提过此问题。跟他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今后尽量按净距6000设计。 2.车位:小型汽车1800X4800,加汽车与旁边的距离,车位最小2400X5300。 车位有靠墙的那边另加300,即一边靠墙车位2700X5300。两边靠墙的加600,即 3000X5300。 这条往往被设计人员所忽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车位统计会出错。 一边靠墙车位:

两边靠墙车位: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_blank 有时候确实没办法就停放微型车。 微型车位2200X4000. 3.柱距:3X2400=7200再加柱子600,则柱距7800最经济。另一个方向的柱距只要满足车位5300即可。 其实柱距的确定有好几个方向。文字不好表达清楚,下面发几张图纸供参考。 发一最近做的工程做参考。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 技术细则 (2020版)

前言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为更好地施行《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细化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判定依据,提高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品质和质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部署,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编写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作为开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细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细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 参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 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万科(重庆)企业有限公司 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市建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市斯励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博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重庆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董勇、董孟能、龚毅、程丹、赵辉、杨修明、丁勇、王永超、张陆润、王智、董莉莉、韩幼玲、程吉建、郭长春、何丹、叶强、赵本坤、冷艳锋、杨丽莉、杨元华、李丰、田霞、陈进东、吴俊楠、姚清、皮璐、秦砚瑶、刘军、吴思睿、何开远、彭渤、王聪、贺磊、唐丹、左黎、胡萍、刘晔、陈杰、叶剑军、徐仁忠、边汤正、吴巍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导则

.

目录 总则 (3) 第1章地下汽车库 (4) 1.1 基本原则 (3) 1.2 平面规定 (4) 1.2.1 出入口 (4) 1.2.2 通道与柱网 (6) 1.2.3 车位尺寸 (7) 1.2.4 设备房 (8) 1.2.5 其它 (9) 1.3 剖面规定 (9) 1.3.1 层高 (10) 1.3.2 覆土 (10) 1.4 人防规定 (11) 1.5 分项规定 (11) 1.5.1 坡道 (12) 1.5.2 人行出入口 (12) 1.5.3 集水井、排水沟 (12) 1.5.4 采光井、通风井 (13) 1.5.5 车轮挡、防撞、防水及车道示意线 (13) 1.5.6 构造 (14) 1.5.7消防栓布置原则 (14) 第2章地下非机动车库 (15) 2.1基本原则 (15) 2.2 平面规定 (15) 2.2.1出入口 (15) 2.2.2车位 (15) 2.3 剖面规定 (15) 2.4分项规定 (15) 2.4.1坡道 (15) 2.4.2集水井、排水沟 (16) 本导则用词说明 (16) 附图《新城地产地下车库标准化图册》 (16) 总则

1.为方便各级管理人员对公司项目的控制,统一公司对地下汽车库与地下非机动车库控制标准,特制定《地下车库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2.本《导则》根据公司产品线分级体系编制而成,适用于启航、乐居、圆梦、尊享全系列产品线的地下汽车库与地下非机动车库。 3.本《导则》包括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具体使用时需两部分结合使用。4.本《导则》针对建筑专业,其他专业要求详见技术中心相关专业技术设计导则。 5.本《导则》中涉及到的材料及部品部件如未见详细描述应按《标准化材料部品细则》(2012版)执行。 6.各城市公司应严格按本《导则》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遇见特殊情况或出现更好的技术措施时,请及时提报总部技术中心,以便总部技术中心及时对《导则》进行修订。 7.公司项目的地下车库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各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8.本《导则》中的尺寸单位除特别注明外,一律以毫米为单位。 第1章地下汽车库 1.1 基本原则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附件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 《重庆市绿色建筑室内车库技术要求》是对申报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配套室内车库在满足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的其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应满足的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两部分。 基本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无障碍设施设置、风机能效等级要求、风机调控要求、照明照度及功率密度值要求、防水排水措施设置、建材环保性能要求、安全措施设置、标识标牌设置等;更高要求的具体措施包括车库优化措施应用、智能化停车措施设置、高性能建筑材料应用、自然采光措施设置、自然通风措施设置、一氧化碳监控系统设置等。 一、基本要求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车库内人行通道、主要出入口和停车位均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 2、车库内主要交叉道路处应设置减速设施和凸面镜,车位应设置橡胶车挡,重要部位处应设置橡胶防撞板。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车库照明应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要求采用分区控制和定时控制节能控制措施,并合理设置自动感应和照度调节等措施; 2、车库照明照度、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

度值应达到《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相关要求,车库内照明应亮度分部均匀,避免眩光; 3、车库内设备用房照明照度、一般显色指数、统一眩光值、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指标均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规定; 4、车库通风系统应能定时启、停,风机应能实现调速运行; 5、车库通风系统风机效率应达到《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二级能效要求; 6、车库通风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7、车库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的节能评价值二级及以上要求; 8、车库及配套设备房内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车库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安全; 2、车库外墙、屋面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3、防水排水措施 (1)做好车库顶排水,车库排水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 (2)机动车停车库应设置带有隔油措施的集水井(坑)和排水设施; (3)机动车停车库的排水经隔油处理后,应排入污水管网或重复利用; (4)机动车停车库内不应设置无固定围护体和排水设施的机

重庆市建筑能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申请表

重庆市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盖章)申报时间: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

填表说明 一、申请书一律采用A4规格的纸和方正仿宋字体打印,一式四份。若内容填写不完,可加附页。 二、申请书由建设单位负责填写;表中内容应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内容必须客观、真实、有效。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项目地址 子项目名称 总建筑面积居建万m2公建万m2总计万m2 建设单位传真 通讯地址邮编负责人电话手机联系人电话手机 设计单位联系电话 施工图审查机构联系电话 施工单位联系电话 监理单位联系电话

二、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标识项目情况表(一)单栋建筑名称 建筑类型□新建□改建□扩建(选项打√)□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选项打√) 建筑面积万m2层数 申请测评类型建筑能效:□Ⅰ级□Ⅱ级□Ⅲ级(单选项√) 是否执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中“建筑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容:□是□否(单选项√) 项目审批及审查时间 通过初步设计审批时间年月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时间年月日施工图设计备案时间年月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发放时间年月日 节能(绿色建筑)分部工程验收 合格时间 年月日备注说明 建筑能效部分主要技术措施 建筑围护结构墙体 幕墙 门窗 屋面 地面 底面接触室外空气: 底面基础土壤: 毗邻不采暖空间: 毗邻采暖空间: 供暖、通风集中供暖

与空调、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通风与空调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 配电与照明系统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监测与控制 建筑环境与资源利用部分主要技术措施(单栋)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

机械停车库设计方案(车库设计条件)

机械停车库规划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升降横移类 (一)入口和通车道的要求: 1、升降横移类停车库供轿车通行,要求车道宽度不小于6.0米。 2、供轿车通行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6.0米,单车道不应小于3.5 米,回转车道半径不小于3.5米,宽度不应小于4.0米。 3、出入口应设置于空地,其宽度及深度为汽车出入路中心线上一点 至道路中心线左右各60。以上范围无妨碍视线之空地。 停车数量小于100辆时,出入口的设置不得少于一个双车道或两个 单车道的出入口。当停车数量少于25辆时,宜设置双车道,也可以设置一个单车道的出入口,但必须完善交通信号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外应设置不少于2个的等候客车位。 4、大于等于100小于2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单车道的出入口。 5、车数大于等于200小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条道进,2条车道出的出入口。 6、车数大于等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三个双车道的出入口。 (二)对土建的要求: 1、升降横移类停车库要求地坪粉光误差±5mm. 2、二层升降横移类停车库对楼板的要求为活动载荷 5.396kPa左右,三层升降横移类停车库对楼板的要求为活动载荷8.339kPa左右,其他多层升降横移类停车库对楼板的要求依厂商提供的载荷量 3、轿车通行直线纵坡不大于15 %,曲线纵坡不大于12 %;且在上、下

两侧均应设置截水沟,以保持地下室干燥。 4、在停车设备四周的人行通道,宽度应大于0.6m,净空高度应大 于 1.8m。 5、停车库的人员紧急出口和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6、停车库楼板面应采用强度大、易清洁、易冲洗的不燃烧材料;并应具有耐磨、耐油、耐水和防滑的功能。 (三)电器的要求: 1、车库应采用双路供电。如果采用单路供电,则应配备备用电源。两个电源或两条线路之间采用自动切换装置。 2、一般升降横移类停车库请提供三相五线制动力线至设备区左后侧位置。 3、车库内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蓄电池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20min。 4、种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必须与动力、照明等一般线路分 开,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或两条线 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四)对消防的要求: 1、横移类停车库的停车超过50辆时,应设置防火墙进行分隔。 2、升降横移类停车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汽车库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除应安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的规定执行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要点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6.0.2 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6.0.3 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地下汽车库和高层汽车库以及设在高层建筑裙房内的汽车库,其楼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 。 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6.0.11停车场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数量不超过50辆的停车场可设一个疏散出口。 6.0.12汽车库的车道应满足一次出车的要求,汽车与汽车之间以及汽车与墙、柱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表6.0.12的规定。 注:一次出车系指汽车在启动后不需调头、倒车而直接驶出汽车库。 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系统 1、消防给水水源:市政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供给 2、车库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泡沫等灭火系统时,其室内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 3、车库应设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其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消防用水量最大的一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计算并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7.1.5.1 Ⅰ、Ⅱ类车库20L/s;

7.1.5.2 Ⅲ类车库15L/s; 7.1.5.3 Ⅳ类车库10L/s。 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 ,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 及以内的车库,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5、高层汽车库和地下汽车库的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 6、汽车库、修车库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时,室内消防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并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道相连接。 7、四层以上多层汽车库和高层汽车库及地下汽车库,其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设水泵接合器。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 水泵接合器应有明显的标志,并设在便于消防车停靠使用的地点,其周围 15~40m范围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 8、采用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时,其容量应满足2.00h 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量总量的要求,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火灾延续时间1.00h 计算,泡沫灭火系统可按火灾延续时间0.50h 计算;当室外给水管网能确保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连续补充的水量。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 ,保护半径不宜大于150m 。 采暖通风和排烟 汽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1.9. 燃油、燃气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不宜设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当受条件限制时,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以外的上述设备,需要布置在汽车库、修车库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 范 Cod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Passenger Coach Station JGJ 60-99 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9年12 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9]243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1993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的要求,由甘肃省 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 JGJ 60-99,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原部标准《公路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89 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9年10月10日 1 总则 1.0.1 表1.0.3 建筑等级划分 1.0.4 当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超过25000人次时,宜另建汽车客运站分站。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verage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 Perdiem In A Year 指车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Maximum Gather Passenger 指一年中旅客发送量偏高期间,每天最大的同时在站人数的平均值。

机械式停车场设计规范

机械式停车场设计 规范

1.总则 1.0.1为使机械式停车库(场)(以下简称停车库)的设计符合 相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和城市交通等的管理要求,特别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新建的停车库设计。扩建或改建的停车 库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停车库配置的停车设备,其安全和性能均应符合该设备现 行的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定。 1.0.4停车库的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方便高效,并符合城市规 划、交通、消防和环保以及停车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要求。 1.0.5停车库及其各项配套设施的设计,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和新工艺。 1.0.6停车库及其各项配套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 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本市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机械式停车库(场)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lot) 采用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取停放车辆的停车库(场)。 2.0.2地下机械停车库underground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 库内地坪面低于库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停车库净高一般的机械式停车库。 2.0.3独立机械式停车库independent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 单独设置的不依附于别的建筑物的机械式停车库。

2.0.4附建机械式停车库dependent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 附建于建筑物或包含在建筑物内的机械式停车库。 2.0.5机械式停车设备mechanical parking system 利用机械方法,将车辆作垂直、横向、纵向搬运,达到存放和取出车辆目的所使用的集机、电、仪一体化的全套设备。 2.0.6停车位parking place 停车库(停车设备)中车辆最终停放的位置。 2.0.7转台turntable 经过回转动作,改变所载车辆纵轴方向的机械设备。 2.0.8车辆升降机vehicle lift 依靠升降机械,改变车辆停放高度的机械设备。3一般规定 3.0.1停车库的规划、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与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库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 3.0.2停车库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建库地点的交通环境情况来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0.3停车库及其停车设备的类别应根据所需停车位数量、交通和环境情况、建筑物的规模和布局以及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空间等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和设计。 3.0.4停车设备的类别见附录 A 3.0.5常见停车设备适停车辆的外轮廓尺寸和质量见表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