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

合集下载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科学技术的定义科学技术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受过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改变自然与社会的过程。

科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系统观察、实验和理论解释;而技术则是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分为不同时代的阶段。

从古代的人类使用简单工具开始,到中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大爆炸,再到工业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演进。

而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是科技发展的高峰,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生产方式不断升级,社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

另外,科学技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在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保护等领域,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也将迎来更多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和善用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四篇科学技术观12章科技基本性质
这些技术活动并非用于科学研究成果向技术和生产 领域的转化,而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活动自身的需要。科 学的技术化是科学实验难度和规模日益增大、所用仪器 设备日趋复杂化,并且越来越难以用现成生产技术制造 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科技的基本性质
29
(2)技术的科学化
这是指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 的指导和作用。这表现在:
科技的基本性质
27
2、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性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趋势根源在于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统一性,即为了更 深刻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更深刻地改造世界; 反之,为了更深刻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更深刻 地认识世界。
科技的基本性质
28
科学和技术的统一性主要表现为: (1)科学的技术化
这是指在总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包含着大量 的技术活动,如技术发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 用的活动。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从任务看
科学主要解决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 问题,对于经济因素、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等较 少顾及。
技术直接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它不仅与某一门学科有关,而且往往要涉 及到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还要涉及到经济的、 社会的、法律的、地域的、资源的、环境的、心 理的和生理的因素。
科技的基本性质
21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统 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科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自然 界的规律性,探索通往未知世界的途径;技术 的主要任务则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进行利用、 转化和控制。这就决定了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 又有相互联系。
科技的基本性质
22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技的基本性质
25
(4)从结果和评价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到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到第四章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提纲第二章1.现代物理学包括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与基本粒子理论。

2.两朵乌云:第一朵是黑体辐射问题;第二朵是关于光速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3.牛顿力学把绝对空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称为“惯性系”。

4.爱因斯坦采取的态度是:先确定宇宙中相互联系的基本过程——光速,这是一个宇宙常数,然后定义异地时间。

5.时间间隔与空间距离的相对性:两事件的时间间隔相对性、空间距离的相对性。

6.广义相对性原理: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不可区分。

7.等效原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无法区分。

8.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把广义相对论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这个理论的立论基础如此简单与完美,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引起了人类思想的全面变革。

9.霍金与广义相对论:他被认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专家和宇宙论家,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10.霍金代表作《时间简史》11.黑洞面积:随时间增加,面积不变12.相对论的意义(论述)13.如果说迈克耳逊-莫雷实践等引起的光速之谜导致了相对论的提出,那么,关于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则导致了量子力学的创建14.所谓“绝对黑体”指的是百分之百吸收照射到其上的物体15.绝对黑体内高于某一频率的无限多的驻波,其能量总和将必然是无限的!这就是著名的“紫外灾难”16.老三论:世界系统结构的科学(解释名词)●信息概念与信息论●“可能性空间”与控制论●整体性与系统论17.申农的“最小努力量原理”——人们总是力图用最小的力量来完成既定事件18.传播信息的通道称为信道。

某一信道1秒内能够通过的信息量(比特)是信道的传播速率,称比特率19.用信息论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理解事物和改造事物的方法,称为“信息方法”20.控制论的最基本的思想要素是“可能性空间”。

维纳—“可能性空间”21.负反馈(课本71页图)22.“新三论”又称“自组织理论”23.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哈肯的协同学理论、艾根的超循环理论。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化、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1、研究地球系统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2、研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地理环境、人为环境的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

2、地球科学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5)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6)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的多学科性3、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1)应用各种高科技向纵深、交叉、系统型发展。

(2)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3)由“资源型”转向“社会服务型”、“环境型”(4)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4、世界地球日: 4月22 日。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5、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

太阳系共吸引八大行星,2000多颗小行星,600多颗彗星。

太阳系共有50颗卫星。

太阳系的特征:太阳系(携带地球)以22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旋转一周需2.8亿年。

地球以30千米/秒的速度绕太阳公转。

6、太阳系中行星的总体特征:体积密度卫星表面主要元素类地行星:小、大、少、固,Fe,Mg,Si,K,Ca,Al,Ti,Ni类木行星:大、小、多、非固,H,He,CH4,氨冰,水冰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岩石组成类木行星:木/土/天/海,气体组成第三章地球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8、陆地表面地形的类型及特征:山地:是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上的低山、1000m 以上的中山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山脉称山系。

丘陵:是指海拔小于 500m 、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平原:海拔低于 200m 、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华北平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2.作为工业微生物发酵使用的菌种,通常有以下特点:(1)具有 稳定的遗传学特性。(2)微生物生长和产物的合成对于基质没 有严格的要求。 (3)生长条件易于满足。(4)具有较高的各种 酶活力。(5)对于包含体,要求在细胞破碎是不易破碎,而 在目的产物的分离提出时,则易破碎。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四、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特征
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
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为了使发酵
过程能顺利进行,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
产物浓度,同时还要及时为发酵菌提供必需的营养,并严
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 五、分离提纯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 制,将发酵产物制成合乎要求的产品。对发酵产品的 要求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也相应有些区别。利用发 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菌种代谢产物和菌种本身(如酵 母菌和细菌)两大类,如果产品是菌种,分离方法一 般是通过过滤、沉淀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如果产品是 代谢产物,则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提取。 分离提纯后的产品,还要经过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 成为正式产品。
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等处理
菌种,使菌种产生突变,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随
着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科学家开始构建
工程细胞或工程菌,用它们进行发酵,甚至能生产出一般微
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
第十二章微生物发酵ppt
•二、菌种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选择出的菌种生活的环境,对菌种有多方面的影响, 所以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 能确定。另外,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多要求是纯培养的,即 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有杂菌,否则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 得不到产品。例如,如果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污染了杂菌,这些 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形成的青霉素分解掉。因此,培养基 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语言学概论》第十二章高频考题

《语言学概论》第十二章高频考题

《语言学概论》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逐题击破一、单选题1.人脑中掌管人语言功能的是()A.大脑左半球B.大脑右半球C.小脑D.小脑2.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大约是()A.5-6岁B.7-8岁C.9-10岁D.12-13岁3.机器翻译技术的四个层级中,最高层级是()A.词语平面B.句法平面C.语境平面D.语义平面4.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单词、句子、话语、篇章B.单词、句子、句群、篇章C.单词、句法、语义、语境D.语音、语法、语义、语用5.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基本上不能说话,但扔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是()A.布洛卡失语症B.威尔尼克失语症C.失写症D.失读症6.患者能说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是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是()A.布洛卡失语症B.威尔尼克失语症C.失写症D.失读症7.正常情况下人出生时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是因为大脑中存在A.语言记忆机制B.语言获得机制C.语言学习D.语言创造机制二、主观题8. 失语症【名词解释题】9. 汉字编码【名词解释题】10. 语音合成【名词解释题】11. 机器自动翻译【名词解释题】12. 简要说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分工及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简答题】13. 简述语言遗传机制的主要内容。

【简答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D3.C4.C5.A6.B7.B三、主观题8. 失语症【名词解释题】1)因大脑不同部位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统称为“失语症”。

2)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的叫做“布洛卡失语症”。

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而且患者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叫做“威尔尼克失语症奥这两种是最主要的失语症。

9. 汉字编码【名词解释题】1)汉字编码是汉语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一项汉字处理技术。

2)汉字编码有两个任务:一是要给每个汉字确定一个机器代码(也称内码),这样计算机通过内码就能检索和输出汉字;二是要给每个汉字确定一个跟内码相关联的输入代码(也称外码)。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导论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

伽俐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

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

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

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

生物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

第一章测试1.第一种基因工程药物是由生产的?()A:动物B:植物C:细菌D:酵母答案:C2.下面哪个不是生物技术包括的基本内容_________。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遗传工程D:酶工程答案:C3.人类历史上诞生第一种生物技术是 ______ 。

()A:农业技术B:疫苗技术C:发酵技术D:基因工程技术答案:A4.巴斯德在甜菜酿酒厂考察时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了发酸的葡萄酒,发现罪魁祸首是。

()A:乳酸球菌B:丁酸杆菌C:丁酸球菌D:乳酸杆菌答案:D5.能够用于DNA检测的样本包括。

()A:牙齿、骨骼B:口腔粘膜细胞C:血液、精液D:干净的衣物答案:ABC第二章测试1.基因这个名词是______年由遗传学家约翰逊 (W. Johamsen)提出来的。

()A:1908B:1909C:1906D:1907答案:B2.在DNA分子中,基因的起始密码子是()。

A:CGAB:TCGC:AGTD:ATG答案:D3.关于cDNA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B:与mRNA互补的单链DNAC:同mRNA互补的双链DNAD: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双链DNA答案:D4.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A:克里克B:孟德尔C:沃森D:达尔文答案:AC5.酵母基因工程的优势是生产出来的蛋白()。

A:产量高B:活性高C:成本低D:周期短答案:B第三章测试1.细胞培养所用的工具,灭菌常采用:()A:高温高压B:重蒸C:过滤D:灼烧答案:A2.下列哪种在MS培养基中不起促进生长作用()A:维生素B:肌醇C:氨基酸D:琼脂答案:D3.来源于不同种属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其细胞寿命是()A:同类型细胞的寿命相同B:不相同C:相同D:细胞寿命与种属无关答案:B4.对多能干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A:未发生细胞决定B:可无限增殖C:未分化D:已发生细胞决定答案:BCD5.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较传统方法具有的优点()A:安全, 低毒性(或无毒性)B:治疗范围广阔C:治疗材料来源充足D:还可以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避免产生排斥反应答案:ABCD第四章测试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科学技术概论课件5.1天文学的诞生与发展

科学技术概论课件5.1天文学的诞生与发展

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贝塞尔 ( F.W.Bessel, 1784-1846 ) 。 1810 年 起任哥尼斯堡天文台台长兼哥尼斯堡大 学教授。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编制包含75000颗星 的基本星表,后经阿格兰德 ( F.W.A.Argelander , 1799-1875 ) 扩 充为《波恩巡天星表》。首先测定天鹅 座61号星距离,视差为0”.31。研究成 果还有贝塞尔函数。著有《天文学基 础》。
第五章 天地演化
5.1 宇宙
5.1.1 天文学的诞生与发展
导言
天文学因与人类的基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受到 一切原始民族的重视,而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古老的学 科之一。它是研究天体系统运动、结构和演化规律的 科学。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天文学先后 发展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三大分 支学科。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诞生 了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和宇宙学。
系统论述了他的日心地动说。
1543年《论天球的旋转》出版 时,哥白尼已神志不清,不久便与 世长辞。
哥白尼日心体系
布鲁诺为捍卫真理英勇献身
布鲁诺批判宗教哲学,热情宣 传和支持日心说。布鲁诺的唯物主 义宇宙观,引起了宗教界的极端仇 视。
1592 年 , 在 威 尼 斯 遭 到 逮 捕 , 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审判并遭监禁。 在遭受酷刑和监禁的8年中,他没有 屈服。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因坚持 真理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近代天文学的成就(1)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中)与妹妹卡落琳·赫歇耳用自 制的反射式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
科技史概论
近代天文学的成就(2)
威廉·赫歇耳与妹妹卡落琳·赫歇耳用自制的反射 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星——天王星。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成都师范学院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成都师范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可以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B: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C: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D:自己做好了,要教育学生,不教学生自然不会学好答案:A2.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整体发育性;第二,();第三,自相关性。

()A:整体发展性;B:外对应性C:.内对应性D:自我发展性答案:C3.下列主要属于科学范畴的是()。

()A: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B:电脑的维修C:5G网络的建立D:小说的创作答案:A4.下列属于技术范畴的是()。

()A:拉瓦锡发现空气中有氧气B:发现万有引力C:电视的诞生D:基因的发现答案:C5.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突出标志。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相对论B:基因理论C:量子力学D:系统理论答案:ABCD2.19世纪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A:放射性的发现B:电子的发现C:X射线的发现D:质子的发现答案:ABC3.下列哪些不属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支柱的是()。

()A:相对论和量子力学B:热力学和相对论C:原子论和分子论D: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答案:BCD4.以下哪位科学及提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A:达尔文B:鲁道夫·克劳修斯C:开尔文D:瓦尔特·能斯特答案:D5.爱因斯坦于1906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一项不是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

()A:化学热力学B:化学动力学C:物质结构D:材料化学答案:D2.以下哪一种元素是人体不需要的微量元素?()A:锌B:钙C:铬D:铁答案:C3.以下哪些学科是属于理、工学科范畴?()A:新闻学B:化学C:食品质量与安全D:物理学答案:A4.什么是绿色化学?()A: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B: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C:绿色化学诠释为环境友好化学,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D: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答案:ABCD5.周期律的发现表明,自然界的元素不是孤立的偶然堆积,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南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南科技大学

科学技术概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南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通常科学通常可分为()两类。

参考答案: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2.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是()。

参考答案:科学事实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科”是()。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4.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参考答案:科学方法论5.在20世纪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已开始显现出来,即()、技术科学化并且相互依存。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化6.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在于()。

参考答案: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技术为科学提供研究手段;二者都要用科学方法;二者都使用仪器设备;二者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交替发生;二者不可分割7.下面关于科学与技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科学是技术的归纳和升华;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8.科学与技术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错9.科学与技术可以完全隔离开,科学自已发展,技术自己发展。

()参考答案:错10.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科学和技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参考答案:哥白尼2.维萨里于()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参考答案:15433.()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基本思想的奠基者。

参考答案:伽利略4.()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被称为17世纪物理数学百科全书。

参考答案:16875.1896年,人类首次发现了()元素所具有的天然放射性。

参考答案:铀6.19世纪80年代,人们曾寻找“以太”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实验是()。

参考答案:迈克尔逊-莫雷实验7.()体现了光的粒子性。

参考答案:光电效应;单缝衍射8.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受益于量子力学,例如()。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8
第二节 大科学与高技术
一、大科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由“小科学”变成“大科学”。 (一)大科学的诞生
1.大科学概念的由来 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1961年提出。 小科学的概念定义、大科学的概念定义★(P21) 2.大科学形成的原因 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和各种社会条件的作用 3.标志性事件★ 1登9月42计年划美;国当实代施,研人制类的基“因曼组哈计顿划工最。新程版”整理是p大pt 科学诞生的标志;60年代,阿9波罗
最新版整理ppt
28
第三节 基本粒子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1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二、高技术的崛起
(一)高技术的内涵★
1942年12月2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运行,标志着高技术的产生。 高技术与基础科学理论紧密相连,以最新科学成就作为技术理论的基础; 它与产品、企业、产业紧密相连,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创造 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技术的基本特征★(“七高”)
(二)观察实验否认绝对坐标系存在
伽利略变换以绝对时空观的存在为前提。19世纪末人们认为绝对时空是相对于 “以太”介质静止的时空,但一系列实验证明绝对静止的空间是不存在的,从 而引发“以太”危机★ 。代表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三)相对性思想的酝酿
最新版整理ppt
21
第一节 相对论
二、运动的相对性和狭义相对性原理
最新版整理ppt
5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现代技术的结构
• 目前无公认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1.实验技术:是基础,分为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技术四种类型 2.基本技术:为实验技术提供设备,推动产业技术,也分为四类,广义机械技 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 3.产业技术:分类之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现代科技概论各章选择题

现代科技概论各章选择题

各章选择题第一章1、1893年,( A )从日本引进中国并使用“科学”一词。

A.康有为B.严复C.梁启超D.谭嗣同2、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表明,它具有( C )A.真理性B.探索性C.共享性D.解释性3、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A.伽莫夫B.弗里德曼C.哈勃D.威尔逊4、大爆炸宇宙模型最早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ABC )等人提出的。

A.伽莫夫B.阿尔弗C.赫尔曼D.威尔逊5、( C )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B.弗里德曼C.哈勃D.威尔逊6、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 D )A.爱因斯坦B.拉普拉斯C.开普勒D.魏格纳7、科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DE )A.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 B. 科学内容的无阶级性C.科学劳动的探索性 D.科学认识形式的抽象性E. 科学理论的解释性和预见性8、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9、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A.相对论B.量子力学C.基因理论D.系统理论10、最早给技术下定义的学者是( A )A.狄德罗B.巴克C.亚里士多德D.福泽谕吉11、( B )创造了“Technology”一词A.狄德罗B.巴克C.亚里士多德D.福泽谕吉12、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表明技术具有( B )A.中介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解释性13、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A.中介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解释性E.探索性14、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包括(ABC )A.物质变化技术B.能量转换技术C.信息控制技术D.系统变换技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是魏格纳,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论述了南美和非洲大陆能拼合在一起的思想。

(√)中国古代没有“技术”一词。

(√)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磁相互作用是信息技术的主要能量载体(√)×第二章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形成最早发明阴历历法的国家是( C )A.埃及 B.中国 C.巴比伦 D.印度最早创造了零的概念及其数字符号的国家是( C )A.中国 B.巴比伦 C.印度 D.埃及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A.古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 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是( A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B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A.张仲景B.李时珍C.华陀D. 孙思邈被称为的中国医圣的是( A )A.张仲景B.李时珍C.华陀D. 孙思邈( D )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株 矮株
787
277 2.84:1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9
• 孟德尔在他的遗传理论中,首先提出在生物体内 存在着一种遗传物质——因子;每一性状都由一 对因子所决定,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 方;这一对因子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它们在性细胞中单个出现,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 在。接着他把因子分为两类:显性因子和隐性因 子,是它们决定了物种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8
孟德尔试验结果
F1显性 F1隐性
圆种 皱种
F2显性 F2隐性
5,474 1,850
比例
2.96:1
黄种 绿种
6,022 2,001 3.01:1
紫花 白花
705
224 3.15:1
鼓荚 瘪荚
882
299 2.95:1
绿荚 黄荚
428
152 2.85:1
侧花 顶花
651
207 3.14:1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4
• 经过8年的反复杂交试验,孟德尔终于发现了生物 遗传的基本规律,开创了用数量统计方法研究生 物遗传规律的道路。
• 1865年,孟德尔在布隆博物学会上宣了《植物杂 交实验》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两条著名的遗传 定律:性状分离定律(第一定律)与自由组合定 律(第二定律)(参见本书第7章)。翌年,这篇 论文发表在布隆博物学会会议录上,并出版了单 行本,分发到欧洲120多个图书馆。
14
12.2 基因理论的建立
• 1909年,丹麦植物遗传学 家约翰森(1857~1927),
根据物理学中的量子化思想,
提出生物的信息遗传也存在
着最小的单位——“基因” (Gene),取代替了孟德
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基因概
念很快就被人们所接受,基
因理论成为遗传学理论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 最早对生物遗传性状进行研究的人是奥地利生物学 家孟德尔。1856年,孟德尔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 实验。他首先把试验用的豌豆从品种、植株按照稳 定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分为圆种或皱种、绿色 或黄色、高株或矮株、白花或紫花、顶花或侧花等 7种性状;接着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 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按性 状进行统计;然后他根据每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归纳、 分析,得出体现豌豆遗传规律的结论。
第12章 现代生命科学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1
•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 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 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现代生命科学包括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和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其中以分 子生物学为代表。
•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摩尔根的基因 理论的建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 密码的破译以及生命起源的研究等,为现代 生命科学奠定了基础。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5
豌 豆 的 七 种 性 状
物电学院
显性特征 隐性特征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6
豌 豆 的 七 种 性 状
物电学院
显性特征 隐性特
种子形

状 种子
颜色
花的
颜色
豆夹 形状
豆夹 颜色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7
纯种亲本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F1代
黄色豌豆
F2代
物电学院
• 至此,人们才知道了孟德尔30多年前的研究 工作和得出的重要结论。孟德尔遗传定律被 重新发现并被证实,打开了20世纪的遗传学 大门,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12
1900年3—5月,三位生物学家几乎同时独立 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
德弗里斯(荷兰) Hugo de Vries 1848~1935
• 依据这两种假设,孟德尔对性状分离定律与自由 组合定律作出了明确解释:杂种第二代发生性状 分离,可以得到四种遗传类型的个体,但从外表 看,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10
• 如果是两对性状杂交,即双亲各带有两对遗 传因子时,在杂交第二代中,不同因子独立 分配,互不干扰,不但出现了双亲所具有的 两种组合性状,而且还会出现亲本所没有的 两种组合性状,其分离的比例是9:3:3:1。
物电学院
柯林斯(德国) Carl Correns 1864~1933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切马克(奥地利) Erich von Tschermak 1871~1962
13
• 1906年,英国遗传学家威廉·贝
特森(1861~1926)最早提出遗
传学“Genetics”(原意起源或
发生)一词,同时给出了定义
• 由于孟德尔的试验方法设计巧妙、逻辑严密、 结论新颖、富有创造性,他的遗传定律和遗 传因子假说走在了同时代生物学家们的前面, 所以未能被当时的同行们所接受。在科技发 展史上,类似这样的事件是屡见不鲜的。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11
12.1.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
• 在1900年的3至6月间,有三位研究者几乎同 时独立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他们是荷 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1848~1935)、德 国生物学家柯林斯(1864~1933)和奥地 利的生物学家切马克(1872~1962)。他 们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提到了当时科学界并不 知道的奥地利人孟德尔,说他发现了重要的 遗传学定律。
约翰森
15
12.2.1染色体理论的建立
• 20世纪初遗传学的研究从个体水平逐步深入到细胞水平,由 此而导致了染色体和基因理论的创立。
• 1876年,德国生物学家W·弗莱明(1843~1915)首先在细胞 核内发现了一种可以被碱性红色染料染色的“微粒状特殊物 质”,他称之为“染色质”。
• 生命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们的 勤劳汗水和聪颖智慧的结晶。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2
12.1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
• 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是从生物细胞、生 物遗传以及生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开始的, 其中对生物遗传的研究起到了主要作用。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定律
说:它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生理
基础的科学。贝特森对遗传学
一词的定义很有见识,因为整
个生命科学都离不开遗传学。
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到底是
什么样的物质?它又是如何保
持和改变物体的性状?对孟德
尔遗传定律的解释和遗传因子
假设的证明成为20世纪初生物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物电学院
科学技术概论第12章-60
威廉·贝特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