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理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不需膜蛋白的帮助
(四)影响因素:扩散通量 (mol/s·cm2)
⑴浓度差—动力 ⑵通透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
二、易化扩散
(一)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 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 “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 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二)转运的物质:小分子亲水物质 离子
(三)特点: 1、顺浓度差、电位差,不耗能 2、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3、具有选择性
•下降支:复极相 Na+通道失活→K+通透性升高→ Na+内流停止, K+外流→膜内电位由正向负值变化→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机制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刺激阈电位AP
1、阈电位: 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AP, 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2、阈强度:使细胞膜去极化到阈电位的最小 刺激强度
Na+、K+ 在细胞内外的分布
Na+ Na+
K+ Na+
Na+
K+ K+ K+ K+ K+ Na+ K+ K+ Na+ K+
K+ K+
Na+
Na+
Na+
K+ Na+
钠-钾泵的功能
⑴具有ATP酶的活性,分解ATP ⑵对Na+ 、K+进行逆浓度差、逆电位
差跨膜转运(3:2)
[k+]o↑、[Na+]i↑ → ATP酶激活→分解ATP
载体转运的特点
⑴ 特异性 ⑵ 饱和性 ⑶ 竞争性抑制
三、主动转运
(一)概念: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 某物质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 侧移动的过程
由生物泵完成 (二)特征 1、逆电化学梯度
2、耗能
(三)分类: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能量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能量
1、原发性主动转运
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
(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离子跨膜扩散的两个条件 1. 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 2. 安静时,膜主要对K+通透
RP形成的离子机制
RP形成的机制
在上述条件下,K+顺浓度差从膜内向 膜外扩散(负电物质不能外移)→膜外 侧形成一层正电荷(正电位)、膜内侧 为一层负电荷(负电位)→膜外侧的电 场力与[K+]差的动力达到平衡时,K+的 净通量为零,此时的MP即RP,相当于K+ 的平衡电位(EK).
原发性
主动转运
继发性
出胞和入胞
跨膜物质转运方式的比较
转运方式
单纯扩散
易 通道
化 运输
扩 散
载体
运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动转运
转运物质
脂溶性 小分子
非脂溶性 小分子 离子
膜蛋白
通道 蛋白 载体 蛋白 生物泵
入胞出胞 大分子团块
电化学梯度与耗能
顺浓度、电位差 不耗能
逆浓度差、电位差 耗能 耗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RP)
细胞的跨膜电位(MP):指存在于细胞膜 两侧的电位差)
安静时: 静息电位(RP) 受刺激时:动作电位(AP) (一) RP的记录及概念
RP的纪录
RP的概念:
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RP范围:﹣10~﹣100mV. 骨骼肌细胞:﹣90mV, 神经细胞:﹣70mV, 平滑肌细胞:﹣55mV, RBC:﹣10mV
阈电位 阈电位≈静息电位+15 mV
意义: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 志,只有先产生兴奋及产生动作电位, 然后才表现出各自特定的生理功能.
特点
“全或无”现象: 不衰减传导: 脉冲式:不会融合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学说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跨膜物质转运 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电现象 肌细胞的收缩活动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 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组 成:脂质,蛋白质,糖类 基本结构:液态鑲嵌模型
(一)脂质双分子层
组成: 70%磷脂, 30% 胆固醇 存在形式:双分子层 特点: 具有流动性 功能: 1. 屏障作用
MP的状态:
极化:静息时内负外正 反极化: 内正外负 去极化:膜电位绝对值减小,-90mv- -70mv
超级化:膜电位绝对值增大,-90mv- -100mv 复极化: 去极化 极化
特征:
静息电位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 电位,但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可以不同; 只要细胞未受刺激、生理条件不变,这种 电位将持续存在。
→ Na+ 、k+逆浓度差转运

恢复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
生理意义:钠泵造成Na+、 K+ 的不均衡分 布
① 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 ② 是细胞产生生物电的基础 ③ 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2、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某一物质的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需要 依赖另一物质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而浓度势能是由于消耗ATP建立的。
2. 传递信息
脂质双分子层
物 质 的 跨 膜 转 运 方式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小分子 主动转运 入胞和出胞 大分子
一、单纯扩散
(一)概念: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 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二)转运物质: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O2、CO2、 NH3 、N2 其他:尿素、乙醇
(三)特点: ⑴顺浓度梯度,不耗能(ATP)
(四)分类: 膜蛋白
1.通道转运:通道蛋白 2.载体转运:载体蛋白
转运物质 离子 小分子亲水物质
1、通道转运
通道转运的特点
(1) 选择性:Na+通道,K+通道,Ca+2通道 (2) 门控性
化学门控通道:膜外侧化学信号控制 电压门控通道:膜两侧电位差控制
机械门控通道:由机械运动控制
2、载体转运
钠泵→ Na+浓度差→葡萄糖逆浓度差转运
继发主动转运-协同转运-同向转运
●:葡萄糖 ◆:氯化钠
四、入胞和出胞
入胞:细菌、异物的清除, 药物、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
出胞:激素、神经递质、酶的分泌
入胞
入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出胞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单纯扩散
被动转运
通道转运
易化扩散
载体转运
膜蛋白介导
二、动作电位(AP)
(一)AP的记录、特性、概念
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短暂的、 可逆的膜内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
0mV
AP
神经纤维
刺激
(二)动作电位的机制
产生条件:
1.细胞膜外Na+ 浓度是膜内的12倍 2.受刺激时,膜主要对Na+通透
产生的机制
锋电位 •上升支:去极相
由Na+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 有效刺激(≧阈刺激) →部分Na+通道开放→少量 Na+→膜去极化→阈电位→大量Na+通道开放→大 量Na+内流→膜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