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经典)世界地理部分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1)《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2)《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教案..

第1讲地球与地图[考纲要求]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教学目标] 1. 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半径大小 2.理解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辨别方向和测量距离等 3.识记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理解这些地理要素在解题中的信息效能 4.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地理问题[重难点] 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辨别方向和测量距离等、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地理问题[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设问引导、学案导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知识讲解:考向一、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一)、经纬网的判读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
要尤其注意180°东西两侧的经度。
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
②自转方向法:极地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
③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
④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
(二)、经纬网的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表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
常见的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两种。
上图中,四点的地理位置A点为经度0°,北纬80°;B点为东经40°,北纬70°;C点为经度180°,纬度0°;D点为西经160°,南纬20°。
例1 (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高三地理世界地理复习教案

第1章 世界地理概况[考纲要求](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知识讲解]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亚、北美——白令海峡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大洲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3)七大洲地形特色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300m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等: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马达加斯加岛大洋洲:大分水岭、艾尔湖、塔斯马尼亚岛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三、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人口密度:(3)分布及原因: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原因: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达。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概况教案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地理概况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2)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3)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4)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学生常见错误主要是各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分布不明确,导致空间定位不正确。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知识,常见错误主要是判断方法不正确。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3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问题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世界海陆分布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在北半球有谁?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地球(1)(新课标)

第一讲地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4.理解地球上的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
本讲重点:(1)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本讲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3)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地方时、区时及时差的计算和应用考点点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表1—1: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一个圆,且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见图1—1)表1-2:经度与纬度的比较表起点线度数划分度数含义代号常用划分界线纬度赤道(0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作900当地纬线上的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N)南纬(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以300、600把地球划分为低、中、高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0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平面的二面角东经(E)西经(W)200W、1600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经纬网的综合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图1-1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高三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全程教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Ⅰ、地球复习总要求:1.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
2.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3.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4.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
5.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地球各纬度受热不均。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质量=60万亿亿吨------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厚厚的大气层(2000~3000千米)二、地球仪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是地球的模型。
构成地球仪的要素有:1、地轴地球自西向东地自转所围绕的一根假想的轴。
2、南、北极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观察经纬网,分析比较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区别:画辅助图:(1)经度(两面角)、纬度(线面角) ;(2)经线、纬线在侧视图、俯视图中的形状;(3)从经度、纬度数值变化规律判断东经、西经、北纬、南纬。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5、本初子午线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6、经度从0°经线算起,向东、西各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表示方法:“120°E”读做“东经120度”;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表示方法:“20°W”读做“西经20度”。
7、东、西半球习惯上,自20°W经线顺时针地(或自东向西地)到160°E 经线这部分叫做西半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教案(第1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地理第一课时【设计思路】由于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具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世界地理。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世界地理进一步复习深化,以区域图为抓手建构学生头脑中的“脑地图”;二是建构“世界地理”知识框架,江苏地理中主要侧重人地关系的考查,把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具体区域,所以在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分析;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所复习的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都是紧密的以区域为载体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第一课时:世界地理概况【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
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
4.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也是对必修一中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影响的进一步复习。
1、复习重点: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
2、复习难点: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在现在世界中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如何写?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2023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工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__或月貌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高三世界地理教案(5篇)

高三世界地理教案(5篇)高三世界地理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世界地理教案篇1一、教学现状分析上学期基本完成了一轮复习。
从上学期历次月考和市统考成绩中可以看出,地理仍是文科综合中的一门弱科、差科,学习成绩呈现出有效分人数少、高分人数少、优分人数少、低分人数多的特点。
没有考好,说明教和学肯定有问题。
当然问题主要在教师,教授和知识的落实上有问题。
但是,凭心而论本人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研究,教学也不能“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
以下分析,若有不当请指正。
1.课时不足。
高中地理必修3本,选修3本,初中四本,内容多。
高一、高二所开课时仅够讲解新课用,大批量训练根本不可能。
受中考影响,间隔时间过长,初中地理基本上等于没有学,本来应该初中掌握的内容都堆积在高中。
高二和高三排课时,受高考比分的影响,课时不足,导致学生知识落实很差,知识点没有弄透、记牢,消化不良。
要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是不行的。
建议高三下应该强化文综,地理每班每周增加1-2课时。
2.思想认识的偏差。
一是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和弱科生,学不学无所谓,不能认真学,以至于作业经常不能按时交,提问题的人很少,不懂的题目也没有人问,更谈不上主动地反映意见、建议、方法,实际上地理学不好,3+x照样等于零,可在某种意义上对高考也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你的地理没有学好,总分肯定要比别人差一大截子,而且地理再怎么说也要比语数外好学一些,特别是后期语数外再增长已是非常困难,而突击地理确实非常有实效的;二是很多学生包括班主任在内都认为地理嘛还不好学呀,无非是读一读,记一记,背一背,错,这就需要校领导和班主任平时要多注意思想方面的宣传。
3.教学条件的限制。
缺少必要的教学挂图,到目前为止连一幅中国地图都没有,课件更是奇缺。
地理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地理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本学期,高三地理学科组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校学术委员会教研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年级组领导下,认真制定备考计划,落实各项备考措施,改进备考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备考工作,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备考复习,取得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分析1、教师构成:高三地理学科组共有三位成员(王培定、彭雪峰、李玲),其中一位已经上过高三的老教师,两位第一次上高三年级。
2、教师工作量:本学期高三地理学科组教学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在这个学期完成第一轮高考复习。
二、主要工作情况高三地理学科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研教改活动,每周星期一晚上7:30分,进行集体备课:资料共享,进度统一,考试统一。
每周集体备课时,分工协作,主讲者既讲教法,又讲学法,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巩固练习;其成员再作补充。
在此基础上再各自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教育教学工作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成绩逐步提高。
具体做法主要有:1、加强集体备课。
在学科组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近年来,特别是重庆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的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具体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练习。
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
本学期,本学科组根据计划,文科班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中,地理科的复习以教科书为线索,复习资料《全品高考复习方案》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提高备考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我们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认真批改,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本学期地理学科周练共进行16次,大综合本校出卷2次,1次学校月考考试,1次五校联考。
4、加强信息交流,把握高考动向。
本学期10中旬到11月份学校组织了本学科全体人员听高三教师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11月份高三教师到武冈二中学习并交流经验、5、抓住主干,理清脉络。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营造一种气氛。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是2004年12月29日,西气东输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在座的是关心国家大计的有识之士,我们将在此组织一个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被采纳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高考地理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 加深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复习内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世界地理和国情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3. 地理学科的图形、图像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三、复习方法1. 采用“结构化学习法”,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2. 运用“比较法”,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利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图表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复习步骤1. 梳理知识点,构建地理知识结构。
2. 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分析联系和差异。
3.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进行图表练习,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五、复习评价1. 定期进行知识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表现。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六、复习重点与难点1. 复习重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世界地理和国情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地理学科的图形、图像和数据处理能力;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2. 复习难点:地理学科的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世界地理和国情地理的知识点的深入掌握;地理学科的图形、图像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的突破。
七、复习计划与进度1.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复习内容和目标。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复习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3. 定期进行复习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4. 根据复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复习策略与技巧1. 采用“循序渐进法”,由浅入深地复习知识点。
2. 运用“分散复习法”,避免过度集中和疲劳。
3. 采用“多样化复习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7篇)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7篇)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 1一、完成教学计划情况本学期七八年级地理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为从能力的培养中获取知识,做到能力和知识并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
注重导学案的应用和系列练习的编写,导学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系列练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不遗漏重点,不全面铺开,做到少而精。
教学中加强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应用。
本学期圆满完成各章教学任务并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备课组常规活动情况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和教法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以达到完成知识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习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__激活课堂。
在学校公开课周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
听其他学校的课,比较其他学校的地理课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学习众教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衡量自己在本区地理教师中的水平地位,树立信心,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
本学期多人次参加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听了多节其他学校的地理课,学习了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点,也衡量了我校地理教师的优秀水平。
三、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情况继续进行七八年级地理中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完善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分析初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如何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强化和突破,分析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激活课堂,为今后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参加初中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创新论文,成绩不理想。
四、参加学校地理教研组的一切活动全校地理教研组一盘棋,初中地理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团队的一部份,参加本学期学校地理教研组的全部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完成学校__给地理教研组的任务。
高考地理复习内容教案 2一、学情分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高三地理复习精品教案---区域地理(经典)

第一单元地球复习目标识记1.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理解1.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3.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注意生态平衡基本训练要求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大致位置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和范围4.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本章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综合性、分析性及实用性明显加强。
如地方时间的换算;据地表昼夜状况推断时间,进而推断出更加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反过来据时间推断以上一系列的地理现象等等。
总之,这些综合性题目的加重,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既要扎实又要活学活用。
课时2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二单元地图复习目标识记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理解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等高线地形图是传统的高考内容,主要可用来考查地图知识、等高线判读、特殊地形部位的名称、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形剖面图的画法等。
而且考查不断转向深层次,即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种类,再解释地形与降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影响,试题的广度、深度、综合性不断增强。
高三地理复习世界地理部分:世界地理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学案世界地理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七大洲地形特色海底地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米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和等地形第二部分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第三部分世界的自然资源第四部分世界居民和国家(5)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 、 等等问题。
世界的人白种人(3)人口问题增长过快——生态方面: 减少,草原破坏, ,土壤沙化——社会方面: 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 、等困难。
(4)解决人口问题途径:控制 ,实行有 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 、 发展相适应,人种特点:特点:黄种人黑种人人 种、民族、 语特点:民族:世界近 个,人数最多 。
语言:世界上共有 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宗教: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1)世界有 个国家, 个地区。
发达国家有 多个,主要分布在 、 、 ,还有亚洲的 等。
发展中国家有 个,主国分布在 、 、 。
(2)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亚洲的 、 、 、 、 ,欧洲的 、第五部分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东亚 位置范围位置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带海陆位置: 东部, 西岸临海国: (首都 ) 内陆国: (首都 ) 半岛国: (首都 )韩国(首都 ) 岛国: (首都)地形特征:地势 高 低地形多种多样西部内陆 东部:以 、 为主半岛、岛屿:以 为主西部内陆地区是 气候特征 东部沿海地区 气候显著季风及其成因 居民朝鲜2、面积 ,人口 ,人口超亿的国家1、东亚岛国,由 、 、 、 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3、海岸 ,港湾优良—— 、 最大海港,境内多山, 狭小—— 平原最大4、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山最高,是活火山,原因是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5、季风显著, 性强,6、自然资源: 贫乏, 、 丰富 自然 地理特征日 本1.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欧共体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2.利用丰富的 资源及岛国多 的有利条件,发展 ,进口 ,出口 ,开拓 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不利条件: 贫乏, 狭小。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地理知识,巩固基础概念;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1. 理清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2. 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注重互动;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准备:1. 复习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2. 准备复习提纲、练习题;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教学过程:1. 复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2. 讲解地理知识的重点内容,如地球的气候、地形、资源等;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5. 总结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复习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2时光流逝,从__年9月2日正式上课,到__年1月17日上课结束,这一个学期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本学期带6个班的高一地理,一个班的高三地理。
与此同时,区对于今年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给了我更多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机会,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一)关于高一教学工作总结高一六个班的地理课进度一致,上到第三章结束,其余内容下学期再上。
本学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期中和期末成绩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工作成绩、成长:1、能认真备课,期中考试以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上课实效性大为增强;2、基本上每周都去……听导师的一节课,并与导师交流学习心得;……来听我3次课,每次听完课都进行了点评,受益匪浅。
3、本学年出了一次高二期中考试卷,一次高一期末考试,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出卷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地球复习目标识记1.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和赤道周长;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国际日期变更线;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形成;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理解1.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3.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注意生态平衡基本训练要求1.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大致位置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与两半球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和范围4.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本章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综合性、分析性及实用性明显加强。
如地方时间的换算;据地表昼夜状况推断时间,进而推断出更加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反过来据时间推断以上一系列的地理现象等等。
总之,这些综合性题目的加重,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既要扎实又要活学活用。
课时 2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二单元地图复习目标识记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理解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海拔和相对高度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3.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地面高低和坡度陡缓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等高线地形图是传统的高考内容,主要可用来考查地图知识、等高线判读、特殊地形部位的名称、海拔和相对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地形剖面图的画法等。
而且考查不断转向深层次,即根据等高线图判读地形种类,再解释地形与降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重要影响,试题的广度、深度、综合性不断增强。
另外,比例尺的变换与比较及各类地图中方向的判断也依然是本章中考查的重点。
而且,在考查中将更趋向与实际相联系,应用性增强。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做题过程中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从而推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单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复习目标识记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3.世界著名的山脉、高原和平原4.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点5.板块构造及其运动;褶皱和断层,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理解1.火山和地震2.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本训练要求1.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能在两半球图上准确地填出它们的名称2.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脉与盆地;在亚洲地形图上,学会分析亚洲地形特点3.初步学会对照阅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板块运动的关系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上海和广东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本章在高考试题中没有什么大的综合性的题目,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但是高考题中涉及到本章的内容往往不单纯是孤立的一小部分,而总是和世界分区地理知识以及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知识结合在一起,如:2003上海卷和2004上海卷,这样就极大程度地增加试题的难度,促进了考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要求考生今后应当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前后系统起来,特别是有关联的部分,一定要弄清楚它们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综合,从而也就提高了考生的应考能力。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和政区复习目标识记1.世界人口地区分布的特点;人口向城市的迁移2.三大人种的主要地区分布3.世界的国家、领土和国界理解1.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2.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基本训练要求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人,仲和语言分布图4.对照世界政区图,指出世界地理的13个大区。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本单元为世界地理总论部分,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展望,重点还在世界各国的人口上面,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世界上人口过1亿的国家,以及世界人口的分布,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多注意知识的综合。
如:200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问人口过一亿的亚洲国家的数量,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其次要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如:2002年上海高考卷中,问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就是一个此类的题目。
课时 3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要求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注意分区与各大洲的联系,区别好总论与分论的关系。
第六单元:东亚复习目标识记1.日本海、黄海、东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的分布2.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位置及首都3.太平洋沿岸多平原,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4.日本四岛和富士山、濑户内海、横滨、大阪、神户5.日本矿产贫乏,农业精耕细作理解1.温带季风气候及其成因2.内陆地区的高原地形和干旱大陆性气候3.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原料进口、产品出口。
4.日本工业临海分布及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基本训练要求1.将东亚的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正确填到图上。
2.初步学会从海陆位置方面,分析东亚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气候与农牧业的逐渐变化。
3.将日本的主要岛屿临海、山峰、首都和主要的工业中心正确填入到图上。
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与分析得知,东亚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在日本国家上,要求考生把日本的双基知识要认真把握好,同时将日本的工业特点、工业区、工业分布知识很好地与高中经济地理部分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应试能力。
还要做好日本与其它国家的对比如:2003年上海高考试题中,将日本与英国进行了比较,从以下几千方面:①世界著名渔场②海底隧道③全国最大金融中心④电子工业基地⑤能源资源状况及生产、消费特点。
基本上概括了日本与英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都要求考生利用比较法把握住,多注意知识的联系。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第七单元:东亚复习目标识记1.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半岛和岛屿2.南海、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湄公河、伊洛瓦底江3.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及首都 4.锡和石油的生产和出口理解1.中南半岛上山河相间,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3.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和稻米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区基本训练要求1.将东南亚地区的岛屿、半岛、临海、海峡、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及城市的名称填入图中2.初步学会阅读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说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以看出,东南亚这个分区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基础知识,也有较多的能力要求,基础知识以本区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为主,如:2001年上海卷中的题目,能力要求主要与时事政治和气候知识联系较为密切。
如:2003上海卷。
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牢记双基知识,同时多关心时事政治,多注意与东南亚有关的知识,关心引起全球气候反常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对于提高应考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第八单元:南亚复习目标识记1.地理位置和范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亚次大陆、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2.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及其首都,克什米尔地区3.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恒河与恒河平原、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4.印度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花生、黄麻、甘蔗、茶叶5.煤、铁资源及其分布;德干高原东北部重工业区和南部新兴工业区理解1.热带季风气候2.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基本训练要求1.在南亚填充图上,按正确的位置填绘出南亚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以及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名称2.初步学会分析印度主要农产品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回顾,可见本章与高考联系较多的部分在印度这个国家。
它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求学生掌握印度的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地理状况。
如:2003年上海卷和 2002年上海卷的题目,同时要做好印度和南亚其它两个临海国: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对比,通过比较牢记地理知识提高应考的能力。
如:2004年上海卷中,选择题第26题,比较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同的地理特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题目。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第九单元:中亚复习目标识记1.平原为主的地形;土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咸海、里海、阿姆河、锡尔河、卡拉库姆运河 2.中亚五国的分布3.煤、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矿、冶金、纺织为主理解1.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以小麦、棉花为主的种植业,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基本训练要求1.从地图上判别中亚有哪几个国家同我国新疆接壤2.学会分析本区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亚这一个分区,在高考中没有一些大的综合性的题目,在历年的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在于本区的内陆性和干旱的自然环境。
例如:在02年的上海卷中,重点考查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即:哈萨克斯坦。
在03年的上海高考卷中,重点考查本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除了这两部分是重点内容之外,本区的棉花生产,以及本区有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也是常考之处。
课时 1课时复习过程课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应当掌握本区的重点,领会贯通中亚5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干旱的自然环境,同时多与历史知识相联系,多与环境问题相联系,以提高考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单元西亚和北非复习目标识记1.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2.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沙特等西亚国家和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等北非国家3.高原为主的地形和干旱的气候特征4.复杂的居民和宗教5.埃及长绒棉,石油和旅游业理解1.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2.灌溉农业和畜牧业3.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4.尼罗河与埃及现代经济的发展基本训练要求1.阅读世界地图,学会分析说明西亚和北非交通位置的重要性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非与西亚两个地区在地形、气候、居民、资源、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相近的地理特征从近年高考看本单元复习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西亚和北非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特别是本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