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态度。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朗读和复述课文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包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寓意。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课文《鸬鹚》文本。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分组学习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鸬鹚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词或难点时进行标记。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朗读与复述: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词和短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鸬鹚》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渔人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鸬鹚的特点及其与渔人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鸬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鸬鹚的特点及其与渔人的关系。

4. 讲解要点: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态,尊重传统文化,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后进生。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鸬鹚形象的认识。

2. 运用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渔人和鸬鹚的角色,增强情感体验。

4.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渔人和鸬鹚的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表现,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鸬鹚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生字词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深入了解某一动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懂得感恩,珍惜与动物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鸬鹚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鸬鹚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有关鸬鹚的资料,了解其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的鸬鹚资料。

(3)简介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解释。

(3)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4. 深入了解鸬鹚(1)学生分享自己对鸬鹚的了解。

(2)教师展示有关鸬鹚的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3)讨论鸬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鸬鹚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其特点,下周分享。

2.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了解其生活习性。

(2)与家人分享所学,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年级鸬鹚教案

三年级鸬鹚教案

三年级鸬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鸬鹚、渔人、一抹、喉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人捕鱼时的优美景色和鸬鹚捕鱼的高超本领,体会作者对鸬鹚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人捕鱼时的优美景色和鸬鹚捕鱼的高超本领。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鸬鹚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水鸟——鸬鹚。

(板书课题:鸬鹚)2、展示鸬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鸬鹚的外形特点。

3、提问:你们对鸬鹚有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2)理解词语“一抹、喉囊”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归纳:课文主要描写了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捕鱼的高超技艺。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夕阳、湖面、垂柳、稻田、渔船、渔人、鸬鹚(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夕阳西下时湖面的平静和美丽。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景色的优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渔人是怎样指挥鸬鹚捕鱼的?(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拿竹篙、抹船舷、赶鸬鹚(3)结合插图,理解“一抹”的意思,体会渔人动作的熟练。

(4)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渔人的轻松和自信。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鸬鹚捕鱼的高超本领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鸬鹚捕鱼动作的词语。

鸬鹚语文教案

鸬鹚语文教案

鸬鹚语文教案鸬鹚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了解湖面的景色以及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体会湖面景色的美丽。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其表达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湖面的景色及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情景,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复习第八课《火烧云》。

1.听写词语。

霞光乘凉模糊庙门笑盈盈金灿灿茄子紫揉眼睛2.背诵《火烧云》。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鸬鹚)学习这篇课文,也要和学习《火烧云》一样,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画有鸬鹚外形的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鸬鹚的样子。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舷”“篙”“抹”“囊”“痕”等的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四、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大致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2.讨论。

(1)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主要讲鸬鹚捕鱼的事。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鸬鹚捕鱼这件事的?(是按捕鱼前、捕鱼、捕鱼后的顺序讲的。

)(3)按照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捕鱼前;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段,讲鸬鹚捕鱼;第六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捕鱼后。

)3.请三名学生分段朗读。

五、学习第二段,理解鸬鹚是怎样捕鱼的。

1.学生默读第二段,思考鸬鹚捕鱼的特点。

2.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讲鸬鹚捕鱼的特点的?(第三自然段。

)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注意提示学生说清鸬鹚有喉囊,捕到的鱼在喉囊里,渔人抓住它的脖子把鱼挤出来。

)(2)从“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捕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渔人把竹篙一抹,就是命令鸬鹚下水捕鱼。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课文主题的预想,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章:生词学习2.1 教学目标掌握《鸬鹚》课文中出现的重要生词和短语。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2.2 教学内容分析《鸬鹚》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生词和短语,并提供例句进行解释。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纠正发音。

第三章:文本解析理解《鸬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3.2 教学内容解读《鸬鹚》课文,理解其中的事件和角色。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场景的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供绘画或其他形式表达的工具和材料。

4.3 教学方法分组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或制作相关的手工艺品。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提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表达。

6.3 教学方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的能力。

《鸬鹚》教案(优秀9篇)

《鸬鹚》教案(优秀9篇)

《鸬鹚》教案(优秀9篇)《鸬鹚》篇一教学要求: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边有______(3)湖的远处有______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6、齐读第二段。

《鸬鹚》教学设计15篇

《鸬鹚》教学设计15篇

《鸬鹚》教学设计15篇《鸬鹚》教学设计15篇《鸬鹚》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1、揭题,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鸬鹚》。

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

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

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5、检查自学效果:1)读准字音2)记住字形:窄抹柔喉拣抛痕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

(“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三年级鸬鹚教学设计

三年级鸬鹚教学设计

三年级鸬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认读“鸬鹚”这两个生字,会写“鸬”“鹚”等生字,理解“一抹”“悠然”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捕鱼的乐趣,体会鸬鹚捕鱼的高超本领。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捕鱼的乐趣。

(2)体会作者抓住鸬鹚捕鱼时的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一抹”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感受作者对水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鸬鹚》。

(板书课题)2、大家见过鸬鹚吗?(展示鸬鹚的图片)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捕鱼。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鸬鹚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1)指名读,正音。

(2)齐读。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描绘了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段(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平静的湖面、岸边的垂柳、稻田、小船、渔人、鸬鹚等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湖面平静,垂柳依依,稻田碧绿,小船轻快,渔人悠然,鸬鹚待命。

)(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就像长长的锦缎一样”,把波纹比作锦缎,形象地写出了波纹的美丽;“垂柳依依,仿佛绿衣少女翩翩起舞”,把垂柳比作绿衣少女,赋予垂柳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的柔美。

)(4)指导朗读。

(读出湖面的平静、景色的优美)(5)背诵第一段。

鸬鹚语文教案

鸬鹚语文教案

•••••••••••••••••鸬鹚语文教案鸬鹚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鸬鹚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鸬鹚语文教案1第一课时一、题揭导入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不鸟。

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

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

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

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

共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自然段。

教师注意正音。

例如:▲这个地方没读好。

不要紧,你可以请一位同学帮你读。

▲这个词语没念准,请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没念通,听老师读。

▲这个新词念得非常准,咱们听他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比较长,你能读得这样通顺,可见你平时对朗读是化了功夫的。

咱们请他再念一遍。

▲整段话没念错一个字,真不简单。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鸬鹚》这篇课文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鸬鹚》的作者和背景。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步骤1.3.1 开场提问:学生对鸬鹚的了解。

1.3.2 引入课文:介绍作者和背景。

1.3.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2 教学内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3 教学步骤2.3.1 列出生词和短语。

2.3.2 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词语的含义。

2.3.3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三章:课文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鸬鹚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教学步骤3.3.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3.3.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第四章:课文讨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3 教学步骤4.3.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4.3.2 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总结。

拓展思考题目。

5.3.1 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

5.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3.3 学生解答拓展思考题目,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6.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

6.3 教学步骤6.3.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6.3.2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鸬鹚》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掌握课文中鸬鹚的特点及其与渔夫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鸬鹚的作用。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感受鸬鹚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鸬鹚的特点及其与渔夫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发挥想象,理解鸬鹚在课文中的形象。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想象启发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鸬鹚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动画视频片段。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鸬鹚的形象。

(2)简介鸬鹚的特点及与渔夫之间的关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认识生字词,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鸬鹚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渔夫之间的关系如何?4. 想象启发(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鸬鹚捕鱼的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点评并鼓励。

5. 课堂小结(2)强调鸬鹚与渔夫之间的友谊,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鸬鹚的其他文章或故事,增加对鸬鹚的了解。

2. 写作练习:以“我和鸬鹚的故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

小学语文《鸬鹚》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鸬鹚》。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鸬鹚的外貌和特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鸬鹚》的阅读与理解。

鸬鹚的特点和习性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对课文情节的分析和描述。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鸬鹚》的文本。

鸬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创造舒适的学习氛围。

音响设备准备,用于播放视频资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鸬鹚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鸬鹚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词和短语。

4.3 课文理解: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4 生词和短语学习:老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其意思。

老师通过例句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作业5.1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鸬鹚的特点和习性。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2 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下他们对课文《鸬鹚》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在句子中进行运用。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评估:通过学生在朗读、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对生词短语的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诵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体会诗人对鸬鹚的描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展示鸬鹚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鸬鹚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如“江水”、“鸬鹚”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

4. 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改进。

5. 诗歌欣赏:(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2)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引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鸬鹚的短文,可以是描述、抒情或议论任一角度。

8. 板书设计:《鸬鹚》江水-清澈鸬鹚--捕鱼诗人--喜悦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可能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10. 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鸬鹚的图片、诗歌全文及其注释、朗读示范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鸬鹚为题材,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关爱动物的角度出发,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认识到合作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鸬鹚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鸬鹚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性: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模仿鸬鹚捕鱼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式,写一篇关于鸬鹚的小短文。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鸬鹚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讨论鸬鹚的劳动成果,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鸬鹚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鸬鹚的观察日记,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和句式,描述鸬鹚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字数在100-200字之间,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
2.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收集关于鸬鹚的图片、故事或资料,了解鸬鹚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寓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着较强的求知欲。但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本节课《鸬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以下方面感到困难:对鸬鹚生活习性的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掌握、描述鸬鹚的准确表达等。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鸬鹚的外貌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掌握《鸬鹚》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述的鸬鹚捕鱼技巧的理解与描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鸬鹚》的PPT或黑板。

2. 准备生字词卡片。

3. 准备与鸬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准备小组讨论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鸬鹚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鸬鹚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3)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鸬鹚捕鱼的技巧。

(2)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4.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作文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鸬鹚的特点和作用。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

《鸬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鸬鹚、渔夫、船、诱、捉、鱼、填饱、偷懒、喂养”等;(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3)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渔夫与鸬鹚之间的深厚感情;(2)学生能够体会到勤劳、善良、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理解;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3.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2. 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辨析和运用;3.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生词卡片;3. 图片素材;4. 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鸬鹚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鸬鹚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鸬鹚与人类的关系,引出课文主题。

2. 生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读音和词义;(2)通过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3)用生词造句,巩固生词的使用。

3. 课文朗读:(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全班一起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3)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的表现。

4. 课文理解:(1)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大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勤劳、善良、忠诚等品质的重要性;(3)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六、教学拓展1. 故事续编:(1)学生分组,每组续编一个关于渔夫和鸬鹚的新故事;(2)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小组的故事;(3)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编能力和想象力。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

《鸬鹚》教案设计《鸬鹚》教案设计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板书,齐读课题《鸬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湖面都发生哪些变化?3、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平静→不平静→平静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湖面发生这种变化呢?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第一段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课文第1自然段的录音,边听边思考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把描写景物的词划出来。

2、反馈并板书:湖面、垂柳、稻田、小渔船、渔人、鸬鹚。

3、请你自己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可写出湖面很平静?4、针对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展开讨论并研读⑴、课件出示: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A、自己认真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B、为什么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C、你能读出这种平静的样子来吗?自己先来试试看自由读→指读(请三四名学生)→齐读⑵、你还能找到其它句子也是写出了湖面平静吗?课件出示句子: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A、什么叫“悠然”?B、你能读出悠然的样子来吗?指读(三四名)→乐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读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平静?A、课件出示句子: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B、从哪里看出平静?你能读出平静来吗?5、这一段作者把湖面写得多么地平静啊,写得多么地美啊。

老师给这段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同学们连起来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

6、有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句子摘录下来。

三、研读第二段1、湖面是多么的平静啊,可忽然却发生了变化。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段,用“﹏﹏”划出课文直接告诉我们湖面发生变化的句子。

2、出示课件: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⑴谁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⑵读时我们能不能读出跳跃的样子来?A、自由读;B、女生读;C、男生读;3、为什么湖面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呢?讨论总结:鸬鹚在渔人的指挥下下水捕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鸬鹚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风景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水鸟。

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鱼后吞进自己的喉囊。

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被吞到肚子里去了。

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先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

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

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课文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随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抽五位学生,分段朗读)。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
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但是,每人的感受又都是不同的。

你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要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哪些地方的朗读。

②同桌互读。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中读出多少东西来。

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①从“恢复”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②从“渐渐”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③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

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

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柔光悠然喉囊
一望无垠波光遴遴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对小湖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

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
1、自读感悟。

①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感悟。

④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对学生的朗读,可作如下调控:
▲这句话,谁能读得更平静、更优美?
▲读开头这句话,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要给人以一种静静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觉。

你再试一试。

▲“悠然”这句话,你可以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地读,这样读起来才有味儿。

⑤教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

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①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出来。

(学生试背)
②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办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像画面背)
③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④指名配乐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读、悟、写捕鱼时的段落
1、品味“一抹”。

①教师: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

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

你们读读第二至第四段课文,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

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纸上。

(学生读书并动笔练写)
②课件呈现练习(这些词语供大家参考,要是你认为还有别的更好的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满怀希望兴致勃勃自信轻松自如喜滋滋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地一抹,好像在说:
“ ”
③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

(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朋友们、小家伙们……)
④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广化语感。

①教师:你们再读读这几段课文,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

(生读文体会)
②组织交流。

③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画面。

鼓励学生边看边议,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欢呼雀跃。

④齐读这几段课文。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说说你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1)夕阳西下时,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烟,鸬鹚待命的平静景象。

(2)黄昏时,渔人指挥鸬鹚捕鱼,湖面上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

(3)天色逐渐暗下去,渔船满载而归,湖面上又恢复平静的景象。

3.列小标题。

鸬鹚待命勇敢出征凯旋而归
4.小结:
《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生机勃勃的动态美。

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上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