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备课讲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教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架构与逻辑思维,所以针对该学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强调更深刻内容与更优化教学方法,例如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法是基于放射性思维具象化的思维工具,它利用知识结构图形式来展示可视化表征内容,特别是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更加有利。
本文就结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来简要探析了数学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
标签:小学数学;六年级;思维导图教学法;优势;案例分析思维导图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英国,著名教育家Tony.Buzan发明提出了它。
这是一种典型的图示工具,它能够较为直观的帮助学习者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知识结构,实现视觉化表征,按照自然人的最基本思维习惯来优化和放射图形化思考内容,让人将思维都集中于导图主干上,再顺着主干来观察分支向多方向放射思维。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正希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发散能力,帮助他们优化数学学习体验。
一、小学数学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基本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基本优势应该体现在3点上,那就是适应、激趣以及提效。
首先说适应,适应即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思维体系,他们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创造能力,所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模仿人脑思维模式具有它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它不但能够较为直观的拓展和宽泛学生想象空间,也能根据学生偏好来设计适合于他们学习兴趣的思维导图,更加鼓励学生思考,并在脑海中萌生各种创新解题思路。
客观讲,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说激趣,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毫无创新新意,但在引入思维导图以后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数学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主要是因为在思维导图中教师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布局与不同颜色的线条,这些直观图像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对思维导图这样的新奇事物产生兴趣,并在思维导图助力下的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数除法复习课(小学数学思维导图)PPT课件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主题简介
01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 要概念,它涉及到除法的定义、 性质、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等 多个方面。
02
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和商业计算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掌握小 数除法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 际操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4
经典例题解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PART 04
经典例题解析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简单例题解析
总结词
基础题目,涉及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 和运算规则。
详细描述
例如,0.8÷2=?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 生对小数除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即如 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并掌 握商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小数和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数制表示 方式,掌握两者之间的转换对于提高 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涉及到加减乘除的 综合运用,通过练习,学生们将提高 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PART 07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PART 07
参考文献
小数除法的概念
总结词
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是掌握小数 除法运算的前提。
详细描述
小数除法是除法的一种形式,其 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小数。 在进行小数除法时,需要特别注 意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总结词
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是进行小数除法运算的关键。
巧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
随笔巧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教学何志红摘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
教师应充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并通过思维导图科学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思维导图具有形象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熟练运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巧妙运用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在脑和脑中建立紧密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一、在数学新知授课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如今,小学数学的内容已具有一定的深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也很强。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仅通过数学课堂的例行教学很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因此,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工作。
例如,在刚开始的几分钟之内的新课堂中,老师可以停止对新课程内容的渗透,也可以停止课堂工作的练习,使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总结和梳理课堂内容。
在教授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手乘和口乘的不同形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使用练习,样板表演和其他教学方法来解释知识点。
但是,尽管这些形式的解释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但仍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整体理解。
此时,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有效地梳理和诱导知识点。
在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课堂中的中心知识点,并通过发散性思维扩展和扩展中心知识点。
二、以思维导图为基础构建数学错题集为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教师经常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建立,构建和组织问题集,但大多数学生认为问题集是摆在自己身上,写下正确的问题答案您在学习中犯了错误。
因此,对错题集的整理产生了疲惫的心态,导致初等数学中的错题集难以发挥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说课讲解
思维导图在三角形整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徐伟新课标标准下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及观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目的是通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新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一、案例分析:谈本次课的内容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包括(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内容,由于这些内容散见于一至五年级各个不同阶段,所以本节整理复习课的内容较多,涵盖面广。
二、案例评析:(一)思维导图引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节课结构设计上的主要目的是: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合作整理、构建网络。
思维导图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从认识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到能够看懂思维导图,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相关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针对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1、自主回顾、再现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加工和整理。
小学阶段从一年级就开始有所认识,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对三角形既有一定认识,同时也有知识点的遗忘。
我采取:首先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调动小学生“我知道”“我想说”的表现欲望,同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已有知识的自身整理水平,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汇报,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再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我发现这个时候学生的知识点是自由的、零散的,甚至是跳跃的,不系统,多个零散的知识学生还不能进行有效的联系。
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说到的知识点进行一级分支,帮助学生进行初级思维导图的制作。
一个完整的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我将这节课内容分为五个一级分支(1)三角形的定义(2)各部分名称(3)三角形的特征(4)三角形的分类(5)三角形的应用我和学生一起将“三角形”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在分组进行归纳整理时,再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格图。
借助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借助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摘要:数学学科抽象、包含概念公式繁多,小学生要想熟练掌握学科知识十分困难,需要教师科学地设置课程,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本文就结构化教学的作用和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围绕思维导图的使用对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展开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结构化前言: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只要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其对于学科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也会更加畅通,因为其无需了解深入了解每一项细枝末节的内容,就能大致掌握相关知识点的规律,并因此推导出更多的知识内容。
这是数学教学开展结构化教学的初衷,也是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最终目标[1]。
根据布鲁纳的这一理论,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习得有关数学知识的基本思想或框架(结构),学生在此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总结吸收、消化许多概念知识,并做到将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促进其数学能力的生成。
一、结构化教学的含义结构化教学即是将教学结构化划分,提炼出知识内容的梗概、骨架,以令学生在掌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觉将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完成对知识点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
这一教学理念是基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而提出,其默认的是结构化学习就是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师要开展结构化教学必须要跳出零散的知识点而引入知识的框架,使学生在一个单元或一个更大的整体视野下认识知识,以一个全局的视域去连接、驾驭下面的各个知识点。
因而将结构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分析与比较,让其通过对规律的摸索与探寻逐渐抽离出某一知识的的本质及其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完成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进而生成相应的能力与素养。
二、结构化教学的设计原则(一)整体性以小学数学为例,结构化教学的设计主要遵循三点基本原则。
其一便是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即要求学生在接触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先能从整体角度把握知识点所在章节的框架、脉络,明确该知识点在整个章节中的位置,待到其明确了知识内容的本质与学习方法,再从一个个知识点开始展开学习。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4单元思维导图讲课讲稿
第二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数的要求a 字母和数,字母和字母相乘时,可不写“×” ,用“.”表示,也可以什么符号都不写。
例如:a ×b ×c 可写成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
字母与1相乘,1省略不写。
例如1×a= 1×b= 1×c=b 字母与数相乘,乘号省略,必须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例如b ×5=5b ,不能写出b5。
( 3×c= 7×d= m ×6= n ×9= )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习惯上按英文字母顺序写(不是必须的)例如a ×x 一般写出ax 。
(b ×a= x ×y=c ×f= e ×t= ) c 相同的字母相乘,要写成乘方的形式。
例如a ×a 写出a 2。
(b ×b= c ×c= m ×m= k ×k= 9×9= 10×10=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后,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例如121×a 要写出23a 。
( 1 54×a= 173×b= 2 41×m= ) d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数量时,要在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如果代数式是数与字母相乘的形式,不必用括号把代数式括起来(如:4b 千克);如果代数式有加减关系,要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外边写上单位名称。
3李芳有m 元钱,买书用去58元,还剩_______元。
当m=100时,李芳还剩___________元。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图形的周长。
C= a C= C=5大客车每小时行a 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大客车多行30千米。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课件
在学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梳理知识结构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知识 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清晰的知 识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
学概念和公式。
记忆和回忆
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和逻辑性,有 助于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点,同时也 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内容,提高 复习效率。
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 地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设计思维导图的布局
中心主题明确
设计时需确定中心主题, 并将其放置在思维导图的 中央。
层次分明
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点, 将内容按照层次进行划分 ,确保各部分之间的逻辑 关系清晰。
使用颜色和图像
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 像来突图像
关键词
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提炼出 关键内容,并将其作为关键词添 加到思维导图中。
02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
数的认识
小数
小数点后有若干个数字,如 3.14、-0.5。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 之几,如50%表示0.5。
整数
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1 、-3、0。
分数
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 1/2、3/4。
千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 之几,如1/1000表示0.001。
案例二: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总结词
图形结合,注重几何形状的特点及关系 。
VS
详细描述
该思维导图以网状结构呈现了图形与几何 的知识点,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 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通过不同形状 和颜色的图形符号标记,展示了各知识点 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同时,每个图形都配 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和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及关系。
借助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的类比归纳,
提升学生的结构性思维品质。
例如 ,教学《四边形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时 ,教师
借助教具,
慢慢地拉动平行四边形框架,
让学生观察,
它是哪个图形?学生一开始说是平行四边形。随着
两边成直角时 ,学生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 ,有的说是
“长方形”,
有的说既是“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
就是对已学知识进行结
构化的整理,
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之
前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整理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
优化知识在头脑里的呈现方式,
从而准确地把握知识
2021·06
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志文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
析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利用思维导图,
的内在联系。借助思维导图对知识整理复习,
让学生
将辐射点串联 ,进而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规律。将知
在自主搭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 ,梳理知识的前后联
识结构化的同时,
促进学习方法结构化。
系 ,将多维度的知识进行关联与重构 ,最终通过语言
例如 ,教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复习》一课时 ,
这部分知识涵盖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不规则
该阶段的概念学习是环环
相扣、节节递进的。然而,
对于小学生而言,
按部就班
的概念教学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更谈不上掌握
与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巧用思维导图,
激发学生的逻
辑分析能力与发散思维,
让他们通过多种元素相互之
间的关系与个体本身存在的特性进行推理,
巧借思维导图之石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巧借思维导图之石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 引言1.1 导言导图的使用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绘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通过导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梳理知识点,将散乱的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片段的认识变为整体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一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行说明,最终总结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重视以及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 正文2.1 概述我们将介绍什么是思维导图以及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学习工具,通过中心主题和分支结构组织知识,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将探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讲解数学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小组合作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巧借思维导图之石,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学习备课讲稿
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思维导图简介二、了解形象思维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3,3,3,3; 4,4,4,4; 5,5,5,5; 6,6,6,6;接下来: 7,7,7,7; 4,4,10,10;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一、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
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从思维导图自身特点来看,我们既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图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工具。
首先,把它视为图形,主要是从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形式来说,它把学习者线性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用图形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不仅从表面上美化了笔记形式,而且有利于唤起学习者对先前知识的刺激,更有利于他们之间对各自隐性知识的获得,对学习群体将有大的促进作用;把思维导图视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自身的优点,来辅助我们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达成学习目的。
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利用思维导图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利用思维导图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
思维导图一:小学数学知识结构
我们可以用一个思维导图来表现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
在这个思维导图中,我们将小
学数学的知识点按照具体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长度、面积和体积、时间、图形等。
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整数和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
运算和分数运算;长度、面积和体积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时间包
括时间的认识和时间的计算;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通过这个思维
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关联和脉络。
思维导图二:加减法运算
以加减法运算为例,我们可以用一个思维导图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知识点。
在这个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进位与不进位
等内容展示出来。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加减法知识点的内容与联系,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思维导图三: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通过以上的三个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更直
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
多加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导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指导中思维导图的运用1. 引言1.1 概述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参与,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是关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兴趣培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可以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概念、信息和关系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将中心主题与相关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线条标示在一张纸或屏幕上,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思维导图通常采用树状结构,以简洁清晰的方式呈现复杂的内容,使得信息层次清晰,便于快速阅读和理解。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借助图形化的方式,以一种非线性的、联想的方式呈现信息。
在思维导图中,主题通常以中心节点的形式呈现,周围围绕着与主题相关的分支节点,每个分支节点又可以展开成更多的次级分支节点。
这种层级结构使得复杂的信息可以被清晰地组织和展示,方便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借助思维导图落实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借助思维导图落实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作者:薛群郑爱斌来源:《天津教育·上》2024年第06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育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众多教育方法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结构化的工具,逐渐在数学教学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思维导图的运用,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价值(一)提高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依赖于文字和符号,使得一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而思维导图将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元素相结合,它的有序和结构,使得数学知识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研究表明,人脑对图像的处理速度远高于对文字和数字的处理速度。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和整合,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二)构建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一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需要将各个知识点、概念和思想方法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能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使之呈现一种和谐的结构。
学习数学时,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章节和模块中,零散而杂乱。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知识点,使之更加清晰易懂。
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够快速地将其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关联,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将数学概念以图形化方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辨析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避免在学习过程中混淆。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摘要: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引导小学生在积累了充分的感性素材之后展开必要的逻辑推理、数学论证,在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亲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但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发育状态并不理想,很多学生都难以适应数学课程的逻辑性、抽象性,也不善于整合、归纳各个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需要积极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拥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并建构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引言:数学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具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但是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弱化了课程的思维特征,常常以单一的知识讲解传输数学概念;学生也经常以机械接受、听讲的方式去总结数学知识。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思维特点,以结构化的图形去呈现知识体系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具有直观性、形象化、结构化的特点[1]。
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可切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能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易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也将在学生的问题解决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意义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不再按照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机械性的灌输知识,而是借助思维导图以及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呈现枯燥乏味的学科知识,尝试利用直观教学法来指导学生[2]。
其次,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会主动模仿教师,结合个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串联多个知识点,深度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对策,进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顺利过渡,不再停留于知识层面。
最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比较考验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知识时无从下手。
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思维导图大纲版
单位相同时,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 单位不同时,要先同一单位,在进行计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先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数, 再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
加减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6.11~ 20各 数的 认识
11~20的认识
数数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数的顺序 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比较大小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 进行比较。
11—20各数的组成 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
5.
数的组成 组成。
6~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10
的
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认 识
6—10的加减法
一图四式 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和
加
减 法
连加的计算方法
等于 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大于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小于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符号填写 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 1~
第几
数第几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 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思维导图
过这样整理,关于小学数学,我对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编排顺序等有了清晰地了解。
并有了几点看法:
1、20以内的加减法是基础,一旦20以内加减掌握了,多位数进退位加减、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规律可以一气呵成,教会孩子。
而不是象大纲这样拖沓,小数的加减要拖到四年级下册才教。
我的女儿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我的方法,她已经能做小数的竖式加减了,而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教。
2、统计:分布在不同的学期,过来过去教,当然了,有所不同,感觉太拖沓。
个人觉得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可以一次教,并教孩子如何用EXCEL制作。
计算机是工具,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运用它,而不是将计算机当成游戏机。
关键是让孩子理解统计的意义:统计是将死数据变成活数据的途径,让数据说话的方式。
3、分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小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以后的因式分解、集合、加减转化为乘除,这都是基础。
4、图形变换、面积、体积可以对比学习、集中学习。
5、方程、代数直到五年级才开始接触,感觉有点晚。
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不少题目,如果用方程会很简单,可是孩子没有学,变得很难做。
我常和一年级的女儿玩一种扑克牌游戏,我就尝试用大小王代替任何数,渐渐让她领悟"王”可以代替任何数,就像我们代数和方程中的"X"。
而她已经娴熟运用了。
6、做好应用题的关键是将文字信息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画图、列式子、列方程
7、个人觉得小数数学课本的亮点是"“数学广角”,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数学变得亲切可人。
经过上述剖析,我想到一些很有趣的游戏。
通过轻松快乐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轻松玩转小学数学。
当学校课堂学习时,孩子会感到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