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角洲综合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 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 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 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 型的三角港。
3、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1)扇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 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 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 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 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 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 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2)鸟足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 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 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 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 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 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3)尖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 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 为尖形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多:沙源广(流域广,降水多且强,坡度陡,土质松,植被少。 (2) 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1分)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 截留部分泥沙。(1分)
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3)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历史变迁规律。(3分)
(3)长江口沉积作用大于海浪等侵蚀作用,海岸线随着时间的延 续而向大海推移;(1分)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长江流域植 被破坏程度增加,河流含沙量上升,海岸线向大海推移的速度越 来越快;(1分)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口北岸沉积作用 更加明显,河口沙坝逐渐和北岸陆地相连,北岸海岸线向东推移 速度快,三角洲海岸线总体向东南摆动。(1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 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2013新课标II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 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8分)
第29题图2
(1)沙源地:①河谷及三第29题角图1 洲;湖岸。
第29题图3
成因:①:①河谷宽广,三角洲面积大;②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裸露的湖岸带变宽,沙源物质丰富;
③西北风经过湖面,尤其冬季湖面结冰,使风力增强,有利于风
沙输送;
④受甲区域以东山地(日月山)阻挡,风速减小,利于风沙堆积。
(2)分析 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分)2012福建高考
(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 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 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 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 地带,海水的顶托便堆积 作用增强,在 R 河的河口 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河口地段的沙洲(属河流堆积地貌),因泥沙堆积而成,其形成条件必须有二 :一是多泥沙,二是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多沙洲,首先要有泥沙,这表明 ①河流含沙量比较大;②河流输沙量比较大--流量大。其次,泥沙要能沉积 下来,这表明河流流速在河口地段减缓,河水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沉积。流速 减缓的原因是①地势低平,水流平缓;②受海水顶托,流速降低。【参考答案 未提及河流“含沙量”,是不全面的。】
36.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 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 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3分)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3、错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分)
①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 ②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 ③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 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 ,风力强劲。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分)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 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 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 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 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 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 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 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原因分析的模式:从“过程”切入,再逐步深入分析
上游流速
植被覆盖率 地势
含沙量 泥

水流速度Biblioteka 沉 积三角洲的形成
海水侵蚀(洋流)
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及“两河概况对比表”,回答:
1160E
1160W
材料二:R2、R3两河概况对比表
河 长度 流域面积 河口年径 4-7月流量占 流域年均降
流 Km
万Km2 流量亿m3 全年比重 % 水量mm
R2 688
5.56
442.5
61
R3 2044 41.5
2340
68
1600 450
读甲、乙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及“两河概况对比表”,回答:
1160E
1160W
3)河流R1在其河口区形成了著名的三角洲,简析为何河流R3河口 地区没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第(2)题,风力的大小主要有大气环流及在气压场中的位置和下垫面状况决定。提取图像信息,H 县城处在40ºN,116ºE附近,靠近东亚冬季风源地,等高线信息和文字信息显示处在河谷地区,且河 谷为西北-东南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河谷导致狭管效应,加大风力。 第(3)题: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若选择观点 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的提供是持续不断的方向考虑。此沙源(1)题 已经解决,故选择该观点答题比较容易。另外原因分析问题,除考察自然原因外,还需进一步考察是 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B, 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1)题中有沙源提供的基础上, 考察存在着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考察,人为因 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考察。
第(1)题:由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该地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 沙量大。又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 河床裸露提供沙源。H地有风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上风向为温带荒漠,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引发沙 尘天气,出风口在此地发生风力沉积。
前0整(92尚安体)地存新徽;疆5理:0受罗0环根多气布据境平泊候材是方水和料千各面和人米要在图类,古素91活,代相97结动曾2互合年经等联所完超因系学全过素知、干3的0识涸相00影,。互平回塔响方渗答里,千透下木注米和列河,入问相曾1罗0题经互0布。是多影罗年泊响的的 布水泊量的减主少要,水源湖。泊2水0世位纪下后降半,期,河塔流里人木湖河口流向域修湖建心水延库伸20,0 三 多角座洲,位耕置地前面积移扩;大后约来1倍,。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 弱(,2)三运角用洲地位理置环后境退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
过程。(10分)
点睛:三角洲形成 1、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 (2)海洋或湖泊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或湖 水冲走,在河、海或湖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 (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2、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上游的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较强,使河水有一定的含沙量;在河流入海洋或湖泊的 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河流在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比降减小,水流向外扩散, 水面展宽,水深变浅,加之河水受潮流的顶托作用,流速显著减弱,河水将挟带的大量 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中上游地区雨水少,对地表冲刷力弱,入河泥沙少; 下游植被覆盖良好,泥沙流失少; 河口区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急,泥沙难以淤积。
刚果河的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三角洲?
2008年36题(3)
缺泥沙
沙源缺乏
上游水土保持好 中游容易沉积
河流没有 形成明显 三角洲原因
输沙力小←流速小
泥沙不易沉积
海岸侵蚀作用强←海岸陡峭
(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河流大多分布在湖泊南岸和西岸;湖泊 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2)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 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 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 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 浅滩露出水面 (3)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 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 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 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贫乏 ,营养条件不足
区域地理综合题 解题的整体性思维
瑞安塘中地理组 2013.3.10
3(63. )根流据域下面列积材大料,,泥完沙成来(源1)广-(-(泥3沙)来题自。两(条20河16流浙)江;高流考域卷降)水 材量料大三(两:由河于支河流流主每要年分带布来在的喜2马亿拉吨雅的山泥迎沙风,坡图)1中;戊夏区季域降形水成集了中, 面降积水8强万度平大方;千流米域的内三地角形洲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河流侵蚀作用强←流速大—落差大
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迁。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长江河口(多)沙坝的成因。(2分) (2)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速度减慢,可能原因有哪些?(2分)
(1)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1分); 又受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所携泥沙在长江口堆积形成沙坝。(1分)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 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 分) 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 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 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