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答案
第一章文化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的勤劳、善良、团结等品质属于( B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2.我国各族人民在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 C )A.阶级性B.时代性C.民族性D.地域性3.中华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是( A )A.农耕经济B.海洋经济C.游牧经济D.商品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谁创立于什么时期( B )A.商纣王商代B.周公西周C.孔子东周D.秦始皇秦代5.中国历史上的宗法制度是建立在( B )之上。
A.姻亲关系B.血缘关系C.朋友关系D.君臣关系6.诸子百家的兴起,其目的主要在于( C )A.彰显个人才华B.争取统治地位C.救时之弊D.获得一官半职7.玄学追求的是( A )A.放任旷达的生活旨趣B.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C.长生成仙的人生理想D.普渡众生的人生志趣8.理学家以天理遏制人欲,个人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约束,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D ),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A.开放包容B.天人合一C.和合精神D.气节与德操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 B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0.在致力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应确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这体现了( A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1.我们做事情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包,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讲求胸襟与格局,这些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深受( C )思想影响。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2.我们自小就立志高远,自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不甘人后,面临困境能从容勇敢面对,这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 D )思想。
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贵和尚中D.刚健有为13.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句话体现了( D )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答案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瑰宝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课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这篇文档将为大家提供中国传统文化网课的答案,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目录1.中国传统文化概况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3.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4.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5.总结1.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文学、哲学、绘画、音乐、戏剧、工艺美术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千百年的历史,代代相传,一脉相承。
•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伦理道德,强调个人品德和家庭责任。
•文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文化非常重要,包括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艺术表现。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相互依存。
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3.1 文学作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论语》: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学的经典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的民歌和宫廷诗歌。
3.2 绘画作品•山水画:以山水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追求自然的美和审美的内涵。
•花鸟画:以花卉、鸟类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注重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中国绘画传统,突出个性和情绪表达。
3.3 音乐作品•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古琴:中国古代的弹拨乐器,被誉为“乐器之王”,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京胡:中国传统弦乐器,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和戏曲表演。
4.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_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
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该乐器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B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中未体现“民族生存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
]2.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影响。
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中国文化骨髓里面去了。
这主要说明(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和交锋交融中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③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④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①入选,“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体现了这一点;②入选,“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影响”体现了这一点;③不选,吸收和借鉴的对象是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是外来文化;④不选,材料体现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明的影响。
]3.西部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考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后题答案一、填空题1.团圆节2.苏轼3.月亮4.长寿5.“辟邪翁”6.百家争鸣7.大自然;人类;互相理解,结成友谊8.仁;礼;中庸9.和而不同10.重和谐;主张中庸11.汉字12.大汶口文化时期13.陶文14.商代的甲骨文15.隶书16.气势.意态.韵律17.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和柳公权等18.笔.墨.纸.砚19.尖.圆.齐.健20.线条.结构.墨色21.人物画22.山水画23.青绿山水24.水墨山水25.以形写神.形神兼备26.一年四季27.冕旒28.花钿妆29.天揖30.维吾尔族31.宫殿建筑32.明33.四合院34.川35.印度36.乌龙茶37.取.沏.端38.凤凰三点头39.尝茶.闻香.观汤40.盖.碗.托41.营养42.淮扬菜43.尝鲜44.饺子45.苏东坡二、单选题1-5 CCABA 6-10 CCADD 11-15 CDDAD 16-20 BCCAB 21-25 ACCAB 26-30 ABACD 31-35 BBBAC 36-40 BABCD 41-46 CDBCBD三、多选题1-5 ABD ABCD BC AC ABC6-10 ABCD ACD ABCD ABCD ABCD11-15 ACD BCD AC CD ABC16-20 ABD ABCD ABCD AC ABC21-25 ABD ABC ABCD ABCD ABCD26-30 ABC ABD ABCD BC BCD31-35 ABD BCD BD ABCD BCD36-40 CD AB ABC ACD ABCD41-45 ABCD ABD ACD ACD ACD四、判断题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五.简答题1.拜月、赏月、吃月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文化传统 第四套习题 (附答案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套习题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 《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筮占之书,也是一本哲学书,亦或者是一本历史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和民族复兴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儒家、道教、佛教。
9. 宗法制形成于西周,秦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辞、变、象、象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人文主义。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是一种国家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
21.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____的态度。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汉代儒学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王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故选B项。
2.《汉书·儒林传》中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儒家学派重视教育是通过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实现的,故C项错误;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是儒学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3.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D.提出了“仁政”学说,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A、C、D三项。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
4.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减小贫富差距,故选D项。
5.《春秋繁露》中载:“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章一 1.为什么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4炎帝发展了原始农业,和最早的农耕用具。
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创立日市,发明医药等。
黄帝发明几乎遍及社会生活一切方面,例如文字、衣冠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发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有了文明教化的意义,在物质、精神、制度文明上作出重大贡献,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了最早的基础。
上古各族的迁徙流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导致不同氏族、部落之间的频繁接触,促进了文化发展。
在炎黄部落迁徙的沿途,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与当地的氏族部落发生了文化交流。
炎黄部落把当时先进的农业带给了东方,黄河下游的一些生活习俗也向西传播到中游地区。
古史有记载说周人即是黄帝的子孙,与炎帝也有血缘关系。
虽然在当时不同部落的军事冲突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继续耕耘,创造古老的中华文明,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时代是中国5000年文明源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早在炎帝时代就有了萌芽。
炎帝发明弄个认识自然的综合成就,对天文气候等的粗浅认识。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也发端于炎黄时代。
在较早的文献中,认得历史就是炎黄的历史,他们的成功得力于人的积极进取,这种相信人的力量依靠人的努力,问题、为社会为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1、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P21中国史前农业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两个中心地区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体系地的中国史前农耕文化,这些在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方面都有表现。
1)谷物种类北粟南稻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品种。
粟有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
稻是野生稻培育出来,起源于长江流域。
2)家畜品种中国史前农业附属生产部门的家畜饲养业,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有很大发展,有猪狗鸡牛羊。
3)农耕工具主要农具铲、耒和锄,刀和镰,磨盘磨棒。
4)聚落形态农业的发展促使大规模聚落的形成2、试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明过程P44.3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必备知识基础练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诘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
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3.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
”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 )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5.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而今之注虫鱼、命草木者,皆不足以语此也。
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下列各项中与此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愚夫愚妇与圣人同C.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7.《楹联丛话》记载,曲阜孔府大门前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
”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偕天不老”的思想是( )A.孔子的“仁”B.孟子的“民贵君轻”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8.《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课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网络课答案
一、原题
1.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它源于中国古代文明,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宗教、艺术、
文学、习俗、礼仪、技术等方面的精华。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道家、法家、兵家、医家、墨家、儒家、佛家、礼仪、书法、园林、音乐、舞蹈、戏曲等为辅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它以“仁义礼
智信”为核心价值观,以“尊师重道、敬酒畏色”为行为准则,以“谦虚谨慎、恭敬有礼”为礼仪规范,以“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
学习态度,以“自强不息、致力于公益”为精神追求。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
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
区的文化发展。
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都受到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
(2)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如日本的封建制度、韩国的朝鲜王朝制度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如日本的家族社会、韩国的宗法社会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如日本的佛教、韩国的道教等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答案
传统文化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绪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1.本讲当中解读文化的本义是(B)A. 崇德重义B. 以人为本C. 载道化成2.“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A)A. 《周易.贲》B. 《周易.震》C. 《周易.艮》3.“文”不包括(D)A. 人文B. 地文C. 天文D. 物文4.该讲当中重新解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A. “易”、“道”B. 儒、释、道三家并列C. 儒道互补5.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阴阳对立观”在审美观念层面的表现是(B)A. 中庸之道B. 中和为美C. 阴阳五行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 以人为尊B. 以仁为本C. 以民为贵2.礼教的核心是:(ABCDE)A. 长幼有序B. 朋友有信C. 夫妇有别D. 君臣有义E. 父子有亲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B.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C.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D.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A)A. 天人合一B. 辩证逻辑C. 天人感应D. 形式逻辑第二章: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D)A. 义B. 礼C. 知D. 仁2.颜渊问仁,子曰:(D)A.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B. 仁者爱人C. 仁者其言也讱D. 克己复礼为仁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B)A. 博学B. 自我修养C. 审问D. 明辨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B)中寻找A. 个性B. 共性5.天的涵义包括:(C)A. 道德义B. 自然义C.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D. 神性义6.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A)A. 董仲舒B. 孟子C. 孔子D. 老子7.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社会的和谐C. 人的身心和谐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8.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D)A. 慎独B. 穷理C. 尽心D. 仁礼的统一9.荀子提出过:(A)A. 制天命而用之B. 天人交相胜C. 尽心、知性、知天D. 不以人灭天第三章:《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D)A. 礼官B. 司马C. 祭司D. 史官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B)A. 恭宽敏惠B. 清虚卑弱C. 和静清寂D. 仁义礼智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B)A. 祭神如神在B. 无神论C. 怀疑论D. 未知生,焉知死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C)A. 善利万物而不争B. 处众人之所恶C. 推己及人D. 居善地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B)A. 圣人无常心B. 治人事天莫若啬C. 上善若水D. 物壮则老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7.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A. 道法自然B. 祸福相依C. 反向思维D. 相反相成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BC)A. 不多为B. 有所不为C. 不妄为D. 不作为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BD)A.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BC)A. 天道酬勤B. 弱者,道之用C. 天之道,利而不害D. 忠恕之道第四章:庄子1.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B)A. 万物之一类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C. 辁才讽说之徒D. 任公子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D)A. 老子B. 惠子C. 庄子D. 孔子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D)A. 四遍B. 二遍C. 一遍D. 三遍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D)A. 孰知正味B. 孰知正色C. 孰知正处D. 孰知正见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C)A. 天籁B. 地籁C. 道籁D. 人籁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A)A. 百围之木B. 水面C. 天空D. 大地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A. 以自为是B. 神人无功C. 圣人无名D. 之人无己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B)A. 养形为主B. 养性为主C. 养情为主D. 养气为主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C)A. 厨师B. 尸祝C. 治国者D. 屠户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A)A. 悬解B. 帝之悬C. 遁天背情D. 遁天之刑第五章:佛教文化1.“佛”意思是什么?(D)A. 传说中的人物B. 庙里的塑像C. 神仙D. 智者、觉者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A)B. 中国C. 泰国D. 尼泊尔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 公元前6世纪B. 三国时期C. 秦代D. 西汉末、东汉初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A)A. 白马寺B. 普救寺C. 少林寺D. 南华寺5.“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B ) A.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秦代C.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七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练习题及讲解
七年级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练习题及讲解中华民族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至关重要。
下面通过一些练习题及讲解的方式,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请问“四大发明”指的是以下哪些创造?答案:A. 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解析: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和造纸术。
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 下面哪些节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答案:A.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解析: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春节是农历新年,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3. 请问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答案:D. 二人转解析:二人转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不属于传统的戏曲剧种。
而京剧、豫剧和黄梅戏等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
4. 请问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答案:B. 杜甫解析:杜甫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尤以他的诗歌才华闻名于世,被誉为“诗圣”。
5. 请问以下哪种传统艺术形式源自中国?答案:C. 国画解析: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注重用笔和墨,以表现东方审美理念为特点。
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了许许多多的方面,例如古代科技、节日文化、戏曲艺术、文学作品以及绘画艺术等。
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传承。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练习和讲解,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可以结合PPT、视频、图片、实物展示等多媒体手段,生动有趣地讲解相关知识点。
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者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
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活动,例如舞蹈、音乐、书法、篆刻等社团或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又,本义右手)
(双,繁体作雙,本义一只手抓住两只鸟)
那么 “兵”(本义双手持兵器“斧斤”)的小篆,最可能是哪个字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兵:双手持兵器“斧斤”。B及: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C秉:表示 以手持禾。D共:拱手,打拱。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5 (1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4 (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 屈原
B. 司马相如
C. 王勃
D. 纳兰性德
答案 C
解析 “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5 (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 罗贯中
B. 曹雪芹
C. 吴承恩
D. 蒲松龄
C. 木
D. 车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提示了左边的字是“本”(本义是树木的根部),右侧是“朱”(本义是一种红 心木头),可以推测出“木”的形状,题目又提示短横为指事的符号(特指木的顶端, 就是末梢),所以是末(本义“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3 (1分)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是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7 (1分)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 欧阳修
B. 欧阳询
C. 欧阳海
D. 欧阳靖
答案 B
解析 注意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 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习题(答案)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1、(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3、苏州四大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4、颐和园前身叫(清漪园),是(慈禧太后)为了避暑和养老,以“颐养太和”之义改名为颐和园。
5、汉武帝名叫(刘彻),是汉朝第(六)位皇帝。
他建了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先后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但开辟了(丝绸之路),更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6、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清)(明)两朝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7、(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8、战国七雄是指(秦国)(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9、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10、(秦始皇)是战国时期秦国最后一任君王和秦朝的第一个皇帝。
姓(嬴)名(政)。
11、(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全长(12600里),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
12、(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军事博物馆。
13、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有(“天下第一陵”)的美称。
14、(诸葛亮)被后人封为“忠武侯”。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并在他的帮助下,与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5、管鲍之交比喻最亲密的朋友关系,指的是(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16、(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他的相国(管仲)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17、孙武被人们尊称为(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
18、连线泰山孔府青岛苏禄王墓烟台南天门德州栈桥济南蓬莱曲阜趵突泉。
中国茶道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茶道课后习题答案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礼仪、哲学和美学,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传达出一种平和、纯洁的生活态度。
下面是中国茶道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传统中国茶道的精要?A. 泡茶B. 倒茶C. 喝茶D. 做茶答案:D. 做茶2. 属于茶道中“道”的含义是?A. 茶道的仪式流程B. 品茶的快乐C. 茶道的器具D. 泡茶的技巧答案:A. 茶道的仪式流程3. 下列哪种茶不属于传统中国茶道中常见的茶类?A. 绿茶B. 红茶C. 花茶D. 苦草茶答案:D. 苦草茶4. 茶道中的“和敬清寂”是指?A. 茶道师的修养B. 参与者的安静C. 茶道仪式的和谐D. 茶水的清澈答案:C. 茶道仪式的和谐5. 以下哪种动作不是在茶道中经常出现的?A. 接茶杯B. 倒茶C. 翻茶叶D. 泡茶答案:C. 翻茶叶二、填空题1.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2. 茶道中重视的文化礼仪有(服从、敬重、竞争、分享)。
3. 茶道中使用的器具有茶壶、茶杯、茶托、(茶匙)等。
4. 茶道的目的是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达到身心(平和、协调、和谐、放松)。
5. 茶道要求泡茶时掌握好水温、水质、泡茶时间和(茶叶量)等因素。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茶道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道起源于唐代,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茶道起源于中国古代贵族社会,最初是为了展示主人的身份和修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茶道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儒家思想等多个元素,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仪式流程和相关的文化礼仪。
2. 茶道中的“四和敬”分别指什么?答案:茶道中的“四和敬”是指和敬清寂、和敬自省、和敬清心、和敬淡泊。
其中,“和敬清寂”强调仪式的和谐,参与者应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静,以此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敬自省”要求参与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时刻保持谦虚和自省的心态;“和敬清心”要求参与者在品茗时专注于当下,将杂念排除,使心灵得到净化;“和敬淡泊”则强调对物质的追求应适度,保持内心的淡然和平和态度。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篇巩固提升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
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
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可知甲骨文中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探索和记载影响到后期天人思想的形成,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故选D 项;甲骨文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意义,“真实状况”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早期自然崇拜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而非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甲骨卜辞与秦汉以后政治文明走向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2.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了“周礼”()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周礼”是对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的整理、改造,为西周统治服务,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这充分说明“周礼”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故D项正确。
3.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西周先王崇尚德政、慎用刑罚、以民为本的思想,注重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体现了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故选D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含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制度等等各方面,作为中国人的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含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一)一、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 B彩陶 C琉璃 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 B赤城山洞 C青城山洞 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 C陕西 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 B笛 C萧 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 B 紫色 C红色 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中国文化一至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岳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这5项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些考古成果()A.展示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C.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的要求,推动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①积极应对变化,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孝'’文化②勇担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③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制定保障人民利益的法律④倾听人民呼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纪录片《本草中华》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获无数点赞。
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②体现文化是民族的,彰显中华文化包容与开放③实现了综合创新,颠覆传统文化内涵④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的饮食器物,筷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
”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折射礼仪,展现文化。
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B.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器物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本身5.2021年,三星堆祭祀区6座祭祀坑的发掘全年持续引来巨大关注。
铜尊、铜II、玉璋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青铜大面具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答案绪论1【单选题】(1分)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正确2【单选题】(1分)《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
正确3【单选题】(1分)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正确4【多选题】(1分)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
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B.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
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C.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第一章1【多选题】(1分)“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A.以仁为本B.以人为尊C.以民为贵2【多选题】(1分)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夫妇有别B.君臣有义C.父子有亲D.长幼有序E.朋友有信3【多选题】(1分)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A.“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D.“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第二章1【单选题】(1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2【单选题】(1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3【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自我修养)4【单选题】(1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共性)中寻找5【单选题】(1分)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6【单选题】(1分)天的涵义包括:(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单选题】(1分)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董仲舒)8【单选题】(1分)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9【单选题】(1分)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仁礼的统一)10【单选题】(1分)荀子提出过:(制天命而用之)第三章1【单选题】(1分)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史官)2【单选题】(1分)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清虚卑弱)3【单选题】(1分)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无神论)4【单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5【单选题】(1分)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治人事天莫若啬)6【多选题】(1分)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B.C.《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7【多选题】(1分)在《道德经》中,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道法自然B.反向思维C.祸福相依D.相反相成8【多选题】(1分)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ACD)A.不妄为B.不作为C.不多为D.有所不为9【多选题】(1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A CD )A.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帝王之上师臣民之极宝”C.“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10【多选题】(1分)下列对于“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AB )天之道,利而不害B.弱者,道之用C.天道酬勤D.忠恕之道第四章1【单选题】(1分)“佛”意思是什么?(B)A.庙里的塑像B.智者、觉者C.传说中的人物D.神仙2【单选题】(1分)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A.中国B.古印度C.尼泊尔D.泰国3【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D)A.公元前6世纪B.秦代三国时期D.西汉末、东汉初4【单选题】(1分)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A.少林寺B.白马寺C.南华寺D.普救寺5【单选题】(1分)“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C)A.不空B.玄奘C.鸠摩罗什D.迦叶摩腾6【单选题】(1分)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A)A.梁武帝B.迦叶摩腾C.神光D.法兰7【单选题】(1分)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A)A.《大唐西域记》B.《大菩提藏经》C.《瑜伽师地论》D.《大乘起信论》8【单选题】(1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D)A.慧远B.释迦牟尼C.弘忍D.慧能9【单选题】(1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B) A.慧远B.陶渊明C.王维D.慧能10【单选题】(1分)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A)A.不立文字,教外别传B.当头棒喝,单刀直入禅宗公案,佛教故事D.语语机锋,步步莲花第五章1【单选题】(1分)庄子笔下的“大鱼”可以喻指什么?(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2【单选题】(1分)“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孔子)3【单选题】(1分)《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三遍)4【单选题】(1分)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孰知正见)5【单选题】(1分)《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道籁)6【单选题】(1分)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百围之木)7【单选题】(1分)“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以自为是)8【单选题】(1分)《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养性为主)9【单选题】(1分)“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治国者)10【单选题】(1分)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悬解)第六章1【单选题】(1分)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生民》)2【单选题】(1分)《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赋)3【单选题】(1分)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4【单选题】(1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红楼梦》)5【单选题】(1分)《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贾宝玉)。
6【多选题】(1分)“元曲四大家”是( ABCE)。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王实甫E.郑光祖7【多选题】(1分)1.《诗经》中“颂”分为(ABC)。
A.商颂B.鲁颂C.周颂D.秦颂8【多选题】(1分)元杂剧四大悲剧是(ACDE )。
A.《赵氏孤儿》B.《倩女离魂》C.《梧桐雨》D.《汉宫秋》E.《窦娥冤》9【多选题】(1分)《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 ABDE )。
A.王B.薛C.史D.贾E.林10【多选题】(1分)林黛玉的别名有(BCD)。
A.蘅芜君B.颦儿C.潇湘妃子D.颦颦第七章1【单选题】(1分)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声。
(清角)2【单选题】(1分)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曲?(高山流水)3【单选题】(1分)古琴又称?(瑶琴)4【单选题】(1分)《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自由变奏曲式)5【单选题】(1分)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6【单选题】(1分)古曲《阳关三叠》的原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第八章1【单选题】(1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仕女画)2【单选题】(1分)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吴道子)3【单选题】(1分)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吴家样)4【单选题】(1分)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5【单选题】(1分)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科学主义文化)6【单选题】(1分)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表意的)7【单选题】(1分)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散点式透视)8【单选题】(1分)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1【多选题】(1分)书法的三要素是(ACD)A.结字B.意境C.章法D.笔法2【多选题】(1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AB) A.易和变的观念B.阴阳对立统一观念C.忠孝节义观念D.礼义廉耻观念3【多选题】(1分)《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AB )的情绪。
A.悲愤B.沉痛C.平静D.欢快4【多选题】(1分)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ABCD)A.笔画的轻重B.C.书写的快慢D.结字的疏密5【多选题】(1分)书法的章法要(ABC)A.有秩序感B.有节奏感C.气息贯通D.整齐划一6【多选题】(1分)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ACD)A.主次分明B.左右均等C.纵收得体D.穿插避就7【多选题】(1分)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D) A.用笔要笔笔中锋B.用笔要藏露互现C.用笔要笔笔藏锋D.用笔要方圆兼备8【多选题】(1分)中国的汉字(BCD)A.B.是意象字C.是书法的载体D.具有造型美9【多选题】(1分)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ACD)A.书法是抒情的艺术B.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C.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D.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10【多选题】(1分)毛笔的特性是(ABCD)A.齐B.圆C.健D.尖第十章1【单选题】(1分)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六经皆史”)2【单选题】(1分)“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纪传体)3【单选题】(1分)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资治通鉴》)4【单选题】(1分)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5【单选题】(1分)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唐)6【单选题】(1分)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史德)7【单选题】(1分)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
”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殷鉴不远)8【单选题】(1分)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B)的意识。
B.“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9【单选题】(1分)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国亡史存”)10.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