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数据格式转换

合集下载

DEM数据格式转换

DEM数据格式转换

DEM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源:.dxf格式等⾼线(以及⾼程点等)1、基于GeoStar-GeoTINGrid⽣成NSDT格式(国家交换格式)(数据处理>⽣成DEM)(1) 将.dxf格式转换为.GeoStar的.god 格式(⽂件>数据格式转换)注:特征线的权重⼤于等⾼线盒⾼程点,⼀般可将dxf⽂件的TERP图层设置为特征线类型。

(2) 打开.god格式等⾼线(⽂件>打开)扫描数字化对等⾼线的简化造成数据分布不均匀,为了保证构TIN的正确性,需对其进⾏加密。

根据地形类型和等⾼距的不同,加密最⼤长度⼀般取值5~15⽶。

(3) 构TIN(数据处理>三⾓形联⽹)(4) 在平三⾓形内添加特征点(数据处理>⾃动增加特征点)(5) 重新构TIN(数据处理>三⾓形联⽹)(6) ⽣成NSDT格式(国家交换格式)DEM(数据处理>⽣成DEM)2、基于VirtuoZo NT将NSDT格式转换成DXF格式(产品>输出>DEM)使⽤该软件时,需要新建测区和模型,可以在软件安装根⽬录(例如C:\)下的virlog\blocks ⽂件夹中⽤记事本新建⼀个内容为“C:\”后缀为blk(强制修改)的测区⽂件,并任意位置⽤记事本新建⼀个空⽩的后缀为mdl(强制修改)的模型⽂件,然后打开软件,在⽂件>打开测区中选择测区⽂件,在⽂件>打开模型中选择模型⽂件,之后即可以进⾏数据格式的转换。

3、基于ArcInfo将DXF格式转换成BIL格式,ArcInfo命令⾏命令如下:Arc:w ⽂件路径Arc:wArc:&R 相同⽂件路径dxf2bil.aml注:其中dxf2bil.aml为放在与DXF⽂件相同路径下的脚本⽂件例⼦:设D:\dem路径下有I48E015001.dxf和dxf2bil.aml两个⽂件则ArcInfo命令⾏命令如下:Arc:w D:\demArc:wArc:&R D:\dem\dxf2bil.aml(实现是或全部书写或在写完Arc:&R 后将D:\dem路径下的和dxf2bil.aml⽂件拖到命令⾏中)运⾏结果在D:\dem路径下新⽣成I48E015001.bil、I48E015001.blw、I48E015001.hdr、I48E015001.stx、outfile、log⽂件和Info⽂件夹4、基于ERDAS打开BIL格式并进⾏拼接、裁切等操作之后保存为IMG格式5、基于ERDAS将IMG格式转换为GRID格式(结果⽣成包含若⼲.adf⽂件的⽂件夹)6、基于ArcInfo将GRID格式转换成BIL格式,ArcInfo命令⾏命令如下:Arc:w ⽂件路径Arc:wArc:gridimage GRID格式⽂件夹路径# 包含后缀的BIL格式⽂件名注:其中#代表当前路径例⼦:设D:\dem路径下有名为I48E015001的包含若⼲.adf⽂件的⽂件夹则ArcInfo命令⾏命令如下:Arc:w D:\demArc:wArc:gridimage D:\dem\I48E015001 # I48E015001_new.bil运⾏结果在D:\dem路径下新⽣成I48E015001_new.bil、I48E015001_new.blw、I48E015001_new.hdr、I48E015001_new.stx。

DEM数据格式转换

DEM数据格式转换

DEM数据格式转换作者:不详发表时间: 2013-7-19 10:29:11最近遇到DEM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

问题缘由要把一批DEM数据通过ArcSDE入库,但是手上已有的数据的格式是TXT(记录点的X,Y,Z)和DXF,这两种格式却都不能直接导入。

有两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如下:1.TXT——(Access)数据库表——(ArcMap)shp——(3D Analyst)TIN——(ArcToolbox)Raster(1)用Access导入TXT文件,转换为数据库表,相应的字段给予对应的字段名称(如:X,Y,Z);(2)ArcMap—>Tools菜单—>Add XY Data对话框,选择转换后的数据库表,为X和Y 选择对应的字段名称,必要时定义投影信息。

新文件绘制完毕,在文件名上右键单击,选择Data—>Export Data,输出点shp文件;(3)加载3D Analyst工具条,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选择上一步生成的shp文件,并制定高程值对应的字段名,生成TIN;(4) 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生成GRID 格式的Raster数据集。

现在可以通过ArcSDE导入数据库了。

2. TXT——(VirtuZo).grd——(ArcToolbox)Raster(1)通过VirtuZo软件,把TXT文件转换为后缀名为.grd的文件,其实按理.grd文件是ArcInfo Grid交换格式文件。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文件的头文件格式如下:ncols 数据列数nrows 数据行数xllcorner 数据左上角的X值yllcorner 数据左上角的Y值cellsize 数据分辨率NODATA_value 无值数据标志(一般-99999)通过VirtuZo转出来的文件可能头文件有点出入,需要按照这个格式进行调整,幸好它是明码文件;(2)通过批量改名,把grd的后缀改为txt或asc,这是因为转换的源文件它只认这两个后缀的文件;(3)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ASCII to Raster,生成GRID格式的Raster 数据集。

DEM高程数据处理教程

DEM高程数据处理教程

DEM高程数据处理教程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数据是用来表示地表高程信息的数值化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形分析、地质勘探、水文模拟等领域。

对DEM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提取有用的地学信息,如坡度、坡向、流域分析等。

下面是一个DEM高程数据处理的简单教程。

1.数据获取:2.数据格式转换:获取到的DEM数据可能是不同的格式,需要将其转换成常用的数据格式,如GeoTIFF。

可以使用GIS软件(如ArcGIS、QGIS)或地理数据处理软件(如GDAL、GRASS GIS)将DEM数据转换成所需格式。

3.数据预处理: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后续分析的效果。

常见的预处理操作有:-去除异常值:检测并去除DEM中的异常值(如野点、噪声点),以减少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填补空白值:对DEM中的空白值进行填补,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邻近区域的平均值或插值法进行填补。

-投影转换:根据需要,将DEM数据由原始坐标系转换为其他坐标系,如UTM投影坐标系。

4.地形分析:通过DEM数据可以进行各种地形分析,获取地学信息。

常见的地形分析方法有:-坡度计算:根据DEM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坡度,得到坡度分布图。

可以通过计算斜率值来判断地形的陡缓程度。

-坡向计算:根据DEM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坡向,得到坡向分布图。

可以通过坡向判断地形的朝向,如南坡、北坡、东坡、西坡等。

-流域分析:根据DEM数据计算流域边界和流域内的地形特征,如流向、河流网络、汇水面积等。

可以用来分析河流的走向、流域的范围等信息。

5.可视化呈现:对处理后的DEM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地形信息。

可以使用GIS软件绘制等高线图、坡度图、坡向图等,或者使用地图制作软件制作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6.结果应用:对处理和可视化的DEM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

可以用于地质勘探、水文模拟、土地规划等领域,也可以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集成分析。

NSDTF-DEM格式到ArcGIS中的转换软件

NSDTF-DEM格式到ArcGIS中的转换软件

NSDTF-DEM格式到ArcGIS中的转换软件文章来源:文章作者:2008-05-01 字体:[大中小]我国的DEM国标文件,但是其格式与ArcGIS等软件不兼容,不能转换,为此在网上寻找了一番,终于弄清楚了格式之间的转换问题,但是发现国内还没有一个能直接进行转换的软件,转换的时候只能一个一个改,实在太麻烦了!所以今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用VB编了一个,希望能帮到大家!下载地址:/uploadfile/NSDTF_DEM.exe使用说明:1.选择你需要转换的文件所在文件夹,双击,在右边就会出现你要转换的文件(扩展名必须为dem,如123.dem)2.单击你想要转换的文件,并等待下面的进度条到满格,说明读取文件结束。

3.在“输出文件名”中填写你想要输出成dem的文件名(如“456”)。

4.点击转换,你就可以在初始转换文件的相同路径下找到你转出的文件(456.txt)。

5.打开ArcMAP或ArcCatalog,选择arctoolbox中的conversion tools中的To Raster中的Ascll To Rester,并输入刚转出的文件和结果文件名。

6.祝你成功!附录:NSDTF-DEM格式说明:DataMark--------中国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格网数据交换格式(CNSDTF-RAS或CNSDTF-DEM)的标志。

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Version--------该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的版本号,如1.0。

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Unit--------坐标单位,K表示公里,M表示米,D表示以度为单位的经纬度,S表示以度分秒表示的经纬度(此时坐标格式为DDDMMSS.SSSS, DDD为度, MM为分, SS.SSSS为秒)。

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Alpha--------方向角。

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Compress--------压缩方法。

0表示不压缩,1表示游程编码。

基本部分,不可缺省。

Xo--------左上角原点X坐标。

DEM网络化更新操作说明

DEM网络化更新操作说明

3. 客户端连接
分配好任务后,把 blkc 文件复制到客户端。 3.1 连接 点击文件、打开菜单,选择 blkc 文件。然后会显示工程设置对话框,要求输入用户名。
如果用户名匹配成功,会显示 DEM 的渲染图和当前的用户,进入编辑状态。
3.2 查看任务 点击任务按钮,可以看到分配的任务。
3.3 退出 点击文件、关闭菜单,关闭文档,关闭和服务器的连接,结束编辑。 3.4 服务监控 服务器监测到用户登录后,会有状态显示。
4. 编辑环境
4.1 文件菜单
打开:可以打开多种文件,进行作业。不同的文件,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 a. 打开服务配置可以启动网络业作业; b. 打开客户端可以连接服务器进行数据作业; c. 打开 DEM 可以进行编辑; d. 打开 PixelGrid 工程可以基于立体像对进行编辑。
导入空三成果:导入 Inpho、JX4、PATB、SSK 的空三成果,建立 PixelGrid 工程。 导入矢量:导入 R12 版 DXF 文件到当前 DEM 中,辅助编辑。 输出服务工程:在打开 PixelGrid 工程后使用,输出网络化作业的配置。 保存 DEM:立即保存当前编辑结果(默认 30 分钟保存一次)。 关闭:关闭当前文档。 退出:退出程序。
DEM 网络化更新
启动界面
版本 1.2 董启明
工程区域
菜单栏
工具栏
显示区域
输出区域
状态栏
使用数据: 1. DEM(PixelGrid tile 格式,后缀名 btm) 2. 原始影像(.tif,.raw 等等) 3. 定向参数(.ori) 4. 配置文件(服务器用 blks,客户端用 blkc)
1. 数据准备
2. 配置服务器
2.1 启动服务 点击文件、打开菜单,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选定 blks 文件。 程序会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显示当前的配置。点击确定启动网络数据服务。

国标dem批量转换arcgis grd格式

国标dem批量转换arcgis grd格式

将国标DEM批量转换为ArcGIS GRID格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准备所需的工具和软件:确保您已经安装了ArcGIS软件,并且具备相关的转换工具。

打开ArcGIS软件:启动ArcGIS软件,并打开您的工作空间。

导入DEM数据:在ArcGIS中,选择“File”菜单,然后选择“Add Data”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Add Raster Data”选项,然后浏览并选择您的DEM数据文件。

创建GRID格式:在ArcGIS中,选择“Raster”菜单,然后选择“Conversion”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From Raster”选项,然后选择“Create Raster Dataset”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出格式为GRID格式。

批量转换:如果您有多个DEM数据文件需要转换,可以使用ArcGIS的批处理功能。

在ArcGIS中,选择“Raster”菜单,然后选择“Conversion”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Batch Conversion”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输入文件夹和输出文件夹,并选择适当的转换选项。

保存转换结果:在完成批量转换后,保存转换结果。

在ArcGIS中,选择“File”菜单,然后选择“Save As”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类型为GRID格式,并指定保存路径和文件名。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因ArcGIS版本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此外,在进行批量转换时,请确保您的计算机具有足够的内存和处理能力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第三章DEM数据获取方法

数字高程模型第三章DEM数据获取方法

扫描与矢量化:黑色或彩色扫描,扫描参数根据图件信息量、线划密度、质量等因素调节,一般分辨率不小于300dpi。扫描后进行矢量化。 数据分层:主要用于DEM的层有地形信息层、水系层、推测区域、辅助高程层、公里网层等。
2.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 1〕摄影测量的根本原理:利用在不同地方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同一景物的两张影像,在室内建立立体模型,对其进行三维量测。 2〕摄影测量的信息获取方式 航空/航天摄影测量:飞行器上搭载摄影测量设备〔传感器〕,垂直摄影方式获得数据。 地面摄影测量:采用倾斜摄影或交向摄影方式获取数据。
基于不同观点的采样 1.统计学观点:DEM外表可以看作是点的特定集合〔采样空间〕有随机采样和系统采样两种方法。因此,对特定集合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采样数据的研究。 随机采样:对各采样点以一定概率进行选择,各点被选中的概率各不相同〔假设概率相同那么为简单随机采样〕。 系统采样:也称规那么采样,以预先设定的方式确定采样点,各采样点被选取得概率为100%。
5 . 地貌单元类型 不同的地貌类型划分对DEM数据采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黄土地貌破碎,要分布较的采样点,而平原地区高程数据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对坡向、流域网络影响比其他地区要大〕。
采样数据的属性 采样:确定在何处需要量测点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三个参数决定:点的分布、点的密度和点的精度。 1.采样数据的分布:由数据位置和结构来确定,指数据点的分布形态。 位置由地理坐标系统中经纬度或格网坐标系统中坐标决定。 结构〔分布〕的形式很多,因地形特征、设备、应用的不同而不同。 结构〔或分布〕的类别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和标准,实际采样时相互之间很多时候是重叠的。
5.选择性采样:根据地形特征进行选择性采样,沿山脊线、山谷线、断裂线、离散特征点〔山顶点〕等。 优点是只需以少量的点便能使其所代表的地面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6.混合采样:将选择性采样与规那么格网采样相结合或者是选择性采样与渐进采样相结合的方法。

las点云转换成国家标准格式dem(nsdtf格式)

las点云转换成国家标准格式dem(nsdtf格式)

需要用到两个软件:1. globalmapper(网上都有,有非付费版的),主要是用它来进行插得到标准格网间距的DEM和转换成中间格式ascii2. MapMatrix操作:原始数据必须是.las点云格式1. 打开globalmapper,直接将待转换的.las数据拖入到globalmapper界面中来,会弹出如下对话框:(主要是说没有投影信息,这个可以任意给个投影,其实对它来说没啥用)点击确定,然后随便给个高斯投影就行再点击确定继续确定进来后就是这样的:2. 以上进来的就是离散点模式(不规则三角网模式)需要将他们变成规则格网操作:菜单中的“工具”------“控制中心”,弹出对话框中,选中对应的las文件,右键用3D数据创建格网点确定,即开始转换这种转换纯粹是密集点云抽稀和插,保证每条边的边线长度基本上是上图中“手动指定使用的格网间距”(本例 2米)转换完了后3. 导出中间格式在新转换出的图层上(上图被选中就是)右键,选中“输出--输出选中的图层(s)到新文件”选择输出格式“Arc ASCII GRID"点击确定,弹出对话框意思是用当前投影信息,如果要改变投影信息,则用工具菜单中的配置来设置,我们不需要改变投影,继续点击确定即可,弹出如下对话框在一般设置中设置x和y 方向格网间距即可,点确定,给定输出路径和名称,程序即会输出标准格网间距的 ascii码的高程模型。

globalmapper的使命完成了,可以关掉。

4. 格式转换在这一步要用到mapmatrix打开MapMatrix,点击菜单“工具”中的“DEM转换”工具弹出对话框中点击左上角的打开DEM对话框如上图所示,弹出对话框中,将默认的文件类型改成所有文件(*.*),然后选中刚才导出的ascii文件需要修改格网起算点坐标值如上图。

可以留意一下默认的输出路径(路径可改的,在工具栏上修改)。

点击工具栏上的“执行”按钮(类似于人在跑的那个按钮),即可将ascii码转换成我们国家标准DEM格式,如果需要其他格式的,也可以用此工具转换。

DEM数据处理与分析

DEM数据处理与分析

DEM数据处理与分析DEM数据处理与分析一、DEM数据获取在进行DEM数据处理与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DEM数据。

DEM数据是通过激光雷达或者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可以提供地形高度信息。

获取DEM数据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或者购买商业软件进行获取。

二、DEM数据处理一)初步预处理在进行DEM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初步预处理。

这一步骤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筛选和数据去噪等。

其中,数据质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保证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二)其他处理除了初步预处理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处理方法可以对DEM数据进行优化。

比如,可以进行数据插值、数据平滑、数据过滤等操作,可以提高DEM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坐标转换(计算坡度之前的预处理)在进行坡度计算之前,需要对DEM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的过程,可以保证DEM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DEM数据拼接一)获取在进行DEM数据拼接之前,需要先获取需要拼接的DEM数据。

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或者购买商业软件进行获取。

二)镶嵌将多个DEM数据镶嵌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DEM数据集。

在进行镶嵌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筛选和数据去噪等。

三)裁剪在进行DEM数据裁剪之前,需要明确裁剪的范围和目的。

裁剪可以将DEM数据集中的某一部分提取出来,可以用于特定的分析和应用。

四、地形属性提取在进行DEM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先进行地形属性提取。

地形属性包括坡度、坡向、高程等信息,可以用于地形分析和地形建模。

提取地形属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GIS软件和编程语言进行实现。

一、提取坡度在地形分析中,坡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我们可以使用GIS软件来提取地形的坡度信息。

坡度的计算方式是通过对高程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到的。

在提取坡度时,我们需要先选择合适的高程数据,并设置合适的参数。

DEM是什么?如何获取DEM?

DEM是什么?如何获取DEM?

DEM是什么?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

DEM分辨率是DEM刻画地形精确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决定其使用范围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DEM的分辨率是指DEM最小的单元格的长度。

因为DEM是离散的数据,所以(X,Y)坐标其实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上标识出其高程。

这个小方格的长度就是DEM的分辨率。

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刻画的地形程度就越精确,同时数据量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由于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通讯、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在工程建设上,可用于如土方量计算、通视分析等;在防洪减
灾方面,DEM是进行水文分析如汇水区分析、水系网络分析、降雨分析、蓄洪计算、淹没分析等的基础;在无线通讯上,可用于蜂窝电话的基站分析等等。

Tips:DEM是一种数据类型,有很多常用格式,比如TIF、hgt、img等,那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的目标应用软件支持什么格式。

不过好的一点是,DEM的所有格式都可以相互转换。

广西善图科技。

关于从网上下载的DEM投影成西安80或者北京54的方法

关于从网上下载的DEM投影成西安80或者北京54的方法

关于从网上下载的DEM投影成西安80或者
北京54的方法
前言:由于DEM使用的是WGS-UTM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与通常的西安80或北京54坐标系存在较大区别,不能采用直接平移的办法。

具体方法如下:
1,现将dem投影成wgs84地理坐标系。

2,将wgs84的图按照给定的经纬度(也必须是wgs格式的坐标,通过mapgis确定直角坐标范围,再点投影成wgs84)边界进行裁剪,得到需要的部分
3,将其转换成wl格式,导入到mapgis中进行投影
4,运行mapgis的wl格式文件(原始是WGS-84格式地理坐标系),投影成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格式
5,转换过程的操作步骤
(1)导入线文件(WGS84格式)
(2)选择“P进行投影变换”
注意,上面的几个框框全部不要选择
(3)设置当前投影为WGS84地理坐标系,设置目的投影为西安80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4)开始转换,完成。

DEM成果坐标转换

DEM成果坐标转换

DEM成果坐标转换
1.DEM格式转换
可以用MM主界面下的工具里面的DEM格式转换工具,将DEM的格式转换成TIF/GEOTIFF 格式
2.准备两套像控点(最好是带有高程信息的,本例给的控制点都没有高程信息),一套源成果坐标系的(本例为80的),一套为目标成果坐标系的(本例为2000的)
3.控制点格式编辑
编成我们软件默认的控制点格式即可
点数
点号 1 X(向东) Y(向北) Z(高程)
点号 2 X(向东) Y(向北) Z(高程)
其中如果给的两套控制点没有高程信息,则可以先用MM显示一下待转换的DEM,把鼠标放到显示出来的DEM上,大概看一下该DEM的大概高程
把鼠标放到上面,在屏幕右下角就可以看到高程信息
上面的控制点的高程就全部用这个估计的平均高来填充(本例大概为1190米)
4.用EPT主界面上的工具菜单里面的投影转换来转换第2步转换好的tif
转换模型,采用7参数模型
5.转换后的DEM(tif格式的)再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国家标准格式(NSDTF)
采用第1步转换的工具来转换即可
6.转换后的成果套合dxf检查
有两种方式:
a.MM 的DEM编辑里面叠加外部矢量辅助编辑DEM,如果dxf没有高程信息(只有平面信息),则需要分屏情况下看左影像窗口中叠加情况
b.测图里面矢量叠加DOM来检测
任建一个fdb文件,导入dxf(无论二维还是三维的),设置边界为矢量数据外包,然后从工具参考文件参考影像中将DOM(普通tif或geotiff均可,但建议用普通tif)叠进来即可在矢量窗口将TIF(实际上是dem)同矢量叠加在一起检查。

海量多文件存储模式的CNSDTF-DEM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海量多文件存储模式的CNSDTF-DEM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海量多文件存储模式的CNSDTF-DEM数据转换方法研究王小东;付宇;戴福初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区域高精度CNSDTF-DEM数据的多文件存储模式方便了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增加了数据使用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增加了DEM数据使用时数据转换与合并的开销.针对西南某地区应用多文件模式存储的海量CNSDTF-DEM数据作为水库塌岸预测与评价时所带来的格式转换与数据合并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CNSDTF-DEM数据与USGS-DEM数据的存储结构,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海量CNSDTF-DEM数据向USGS-DEM数据的自动批量转换,并在ArcGIS软件平台下采用VBA宏语言将USGS-DEM数据批量转换为可直接读取的img格式的数据,为区域高分辨率DEM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王小东;付宇;戴福初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5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83.7
【相关文献】
1.海量多文件存储模式的CNSDTF-DEM数据转换方法研究 [J], 王小东;付宇;戴福初;
2.海量数据存储模式的研究 [J], 郭艳霞;颜军
3.测绘数据档案海量存储模式的选择 [J], 田文娟;叶葵;张琛
4.利用分级存储模式实现海量数据高效存储 [J], 黄炜
5.高校数字图书馆海量存储模式的选择 [J], 杨泽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M数据的介绍,获取,处理

DEM数据的介绍,获取,处理

DEM网格单元大小的确定简单方法1由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生成DEM时,DEM网格大小的粗略估计: CELL Size = Scale分母/ 纸张分辨率纸张分辨率为300bpi(一般为200bpi),即一英寸纸张上面可以印刷300条线,以1:5万地形图为例:cell size = 50000/300 (inch) = 4.24 (meter)方法2地图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影像分辨率的关系带来的启示航摄规范(GB/T 15661-1995)中规定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每毫米内不少于25 线对”。

根据物镜分辨率和摄影比例尺可以估算出航摄影像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D,即D=M/R。

(其中M 为摄影比例尺分母,R 为镜头分辨率。

)根据航摄规范中“航摄比例尺的选择”的规定和以上公式,可得下表。

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影像地面分辨率(m)1:5000 1:10,000~1:20,000 0.4~0.81:10,000 1:20,000~1:40,000 0.8~1.61:2,5000 1:25,000~1:60,000 1.0~2.41:50,000 1:35,000~1:80,000 1.4~3.2补充: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选择考虑不同比例尺成图对影像分辨率要求和对应规格商用卫星影像产品的稳定货源。

卫星QuickBird-2 IKONOS-2 SPOT-5 SPOT-4 Landsat-7最高分辩率(m) 0.61 1 2.5 10 15成图比例尺卫星影像(分辨率)1:5000~1:10,000 QuickBird(0.61m)IKONOS-2 (1m)1:25,000 QuickBird-2(0.61m)IKONOS-2 (1m)SPOT-5(2.5m)1:50,000 SPOT-5(2.5m)DEM生成方法- ANUDEM 模型水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侵蚀因素。

ANUDEM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采用了这一思想,使用地貌与水文数据作为插值约束条件,插值等高线高程。

dem精度评估方法

dem精度评估方法

形等。
边缘直方图形状特征
03
通过对边缘直方图进行形状分析,提取形状特征,如对称性、
连续性等。
边缘直方图相似度比较
01
02
03
直方图相交距离
计算两个边缘直方图的相 交距离,作为相似度指标 。
直方图交叉相关
利用交叉相关系数计算两 个边缘直方图的相似度。
直方图平方差和
计算两个边缘直方图的平 方差和,作为相似度指标 。
03
基于统计学的精度评估方法
均方根误差(RMSE)
总结词
均方根误差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精度评估方法,用于衡量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标准偏差。
详细描述
均方根误差(RMSE)的计算公式为:$\sqrt{\frac{1}{N} \sum_{i=1}^{N}(y_i - \hat{y_i})^2}$,其 中 $y_i$ 是实际观测值,$\hat{y_i}$ 是预测值,$N$ 是样本数量。RMSE的值越小,表示预测的模型 精度越高。
实验数据与实验设计
数据来源
实验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通过选择其中一部分区域作为实验区,获取相应的精度评估 数据。
实验设计
采用多种常见的DEM精度评估方法,如均方根误差(RMSE )、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等, 对实验区内的DEM数据进行精度评估。
均方误差(MSE)
总结词
均方误差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学精度评估方法,用于衡量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详细描述
均方误差(MSE)的计算公式为:$\frac{1}{N} \sum_{i=1}^{N}(y_i - \hat{y_i})^2$,其中 $y_i$ 是实际观测值 ,$\hat{y_i}$ 是预测值,$N$ 是样本数量。MSE的值越小,表示预测的模型精度越高。

DEM高程基准转换方法及应用

DEM高程基准转换方法及应用

第35卷第2期2021年2月北京测绘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35No.2February2021引文格式:李月华,孙超.DEM高程基准转换方法及应用北京测绘,2021,35(2)217-221.DOI:10.19580/ki1007-3000.2021.02.018DEM高程基准转换方法及应用李月华1孙超2(1.北京华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2.浙江合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力地图需求部门对数字高程模型的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在数字高程模型生产中,电力业主方提供的立体模型高程基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特征数据的DEM基础转换方法。

该方法在进行DEM制作过程中采用先采集特征数据,后转换特征数据高程基准的方式,实现了DEM成果的高程基准的转换,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通过对比转换前后的DEM成果位置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布尔沙转换模型;不规则三角网;坐标转换;线转点[中图分类号]P2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00(2021)02-0217-050引言随着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eogra-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迅速发展,电子 地图[1]具有动态性、交互性和超媒体集成性等特点,为电力行业地图的使用设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工作模式。

而在电子地图应用中,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在电力行业应用需求越来越广泛。

通过航空摄影等测量手段获取高精度的DEM,为电力行业线路选线及线路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将DEM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op,DOM)数据结合,构建真实三维场景,可为杆位埋设、房屋拆迁、树木砍伐、断面测量等电力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M数据格式转换
作者:不详发表时间: 2013-7-19 10:29:11
最近遇到DEM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

问题缘由要把一批DEM数据通过ArcSDE入库,但是手上已有的数据的格式是TXT(记录点的X,Y,Z)和DXF,这两种格式却都不能直接导入。

有两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如下:
1.TXT——(Access)数据库表——(ArcMap)shp——(3D Analyst)TIN——(ArcToolbox)Raster
(1)用Access导入TXT文件,转换为数据库表,相应的字段给予对应的字段名称(如:X,Y,Z);
(2)ArcMap—>Tools菜单—>Add XY Data对话框,选择转换后的数据库表,为X和Y 选择对应的字段名称,必要时定义投影信息。

新文件绘制完毕,在文件名上右键单击,选择Data—>Export Data,输出点shp文件;
(3)加载3D Analyst工具条,3D Analyst—>Create/Modify TIN—>Create TIN From Features,选择上一步生成的shp文件,并制定高程值对应的字段名,生成TIN;
(4) ArcToolbox—>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TIN—>TIN to Raster,生成GRID 格式的Raster数据集。

现在可以通过ArcSDE导入数据库了。

2. TXT——(VirtuZo).grd——(ArcToolbox)Raster
(1)通过VirtuZo软件,把TXT文件转换为后缀名为.grd的文件,其实按理.grd文件是ArcInfo Grid交换格式文件。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文件的头文件格式如下:
ncols 数据列数
nrows 数据行数
xllcorner 数据左上角的X值
yllcorner 数据左上角的Y值
cellsize 数据分辨率
NODATA_value 无值数据标志(一般-99999)
通过VirtuZo转出来的文件可能头文件有点出入,需要按照这个格式进行调整,幸好它是明码文件;
(2)通过批量改名,把grd的后缀改为txt或asc,这是因为转换的源文件它只认这两个后缀的文件;
(3)ArcToolbox—>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ASCII to Raster,生成GRID格式的Raster 数据集。

这个方法其实也还是一个个文件转换的,只不过步骤少一点。

但是这个方法还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a.不同的DEM的分辨率可能不同,用VirtuZo转换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数据设置参数;b.头文件格式调整,上面提到的;c.转换成的.grd文件高程值是用整数值存储高程的,如果想保留数据的精度,需要在转换中设置高程缩放参数,然后生成DEM之后,需要用DEM代数运算除去缩放的参数,还
原原始的高程值,这个过程可以用Model Builder搭一个简单的模型,简化一点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