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一二章作业,配合哈工大移动通信课程
移动通信2章
![移动通信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66e6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a.png)
移动通信2章在当今社会,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这一章,让我们深入探讨移动通信的奥秘。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史诗。
早期的移动通信,仅仅能够实现简单的语音通话,信号不稳定,覆盖范围有限。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迎来了数字通信时代,通话质量大幅提升,短信功能也应运而生,让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多样。
进入 21 世纪,移动通信更是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出现,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就此敞开。
紧接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让高清视频通话、在线直播等成为现实,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等各种应用层出不穷,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如今,我们正站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时代前沿。
5G 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更是超低的延迟和海量的连接。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工厂等前沿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能够实时通信,从而避免交通事故;医生可以通过远程手术为千里之外的患者解除病痛;工厂里的设备能够高效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是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基石。
其中,频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至关重要。
频谱就像是移动通信的“高速公路”,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传输能力。
合理地规划和分配频谱资源,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多址技术则是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同时通信的关键。
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技术,让有限的频谱资源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服务。
调制解调技术则决定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先进的调制解调算法能够在相同的带宽下传输更多的数据,同时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天线技术的创新也是移动通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从传统的单天线到如今的多天线阵列,天线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还为波束成形、空间复用等高级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移动通信第一二章作业,配合哈工大移动通信课程
![移动通信第一二章作业,配合哈工大移动通信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249e17e53a580216fcfed5.png)
CHAPTER11.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特点?2.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3.为什么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1)无缝覆盖相同面积,用正六边形所需正六边形数量最少,即所需最少的无线频率个数;2)区域间隔最大为;3)重叠部分面积最小;4)重叠区的宽度最小。
4.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后者有什么好处?1)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这就是所谓“中心激励”方式。
2)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幅120度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度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顶点激励”。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全向天线系统的1/3,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的通道干扰。
5.如何选取频率复用因子?,N为簇的大小。
如果为了提高容量可以选择小的Q值,因为,小 Q则小N;如果为了提高传输的质量,则要选择大的Q值。
6.无线信道有几种双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分别是什么?全双工:一般使用同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耗电量大,但使用方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该用广泛。
半双工: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另一方使用双频单工方式。
这种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克服了通话断断续续的现象。
但其操作仍不太方便,主要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中。
7.解:设x为话音信道数,y为数据信道数,则有,又因为x,y均为整数,所以解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求三种解形式下的每个T的通信话费的数学期望:当时,当时,当时,综上可知,当信道分成三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数据信道时期望收益最大。
CHAPTER21.设天线发射高度为200米,接收天线高度为20米,求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若发射天线高度为100米,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又是多少?由公式当发射天线为200米时,d=66.45m;当发射天线为100米时,d=51.67m2.工作频率800MHz,移动速度60km/h,背离基地台运动时,多普勒频移为多大?,,带入数据得3.什么是快衰落、什么是频率选择性衰落,其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快衰落:当信道的相关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基带信号的带宽Bs小于多普勒扩展时,信道冲激响应在符号周期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此衰落称为快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传输信道对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
在线网课《移动改变生活--5G前世今生(哈尔滨工业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在线网课《移动改变生活--5G前世今生(哈尔滨工业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f7628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b.png)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1分)本门课程除了课程简介外,一共分为7章。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分)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和现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电或者电磁波作为通信的载体。
()A.错B.对2【多选题】(2分)以下哪些系统使用的是CDMA这种多址接入方式?()A.IS-95B.LTEC.TD-SCDMAD.WCDMA3【多选题】(2分)以下哪些3GPP的标准版本属于5G标准的范畴?()A.R16B.R15C.R10D.R144【多选题】(2分)5G有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它们分别是什么?()A.uRLLCB.C.eMBBD.mMTC5【单选题】(1分)中国移动于2013年12月正式商用TD-LTE,2015年2月工信部向联通和电信颁发了第二张4G业务牌照(LTEFDD),为何两者不是同时颁发?()A.两种技术体制研发和产业化进度基本一致,但按照规划先商用TD-LTEB.LTEFDD技术研发缓慢,产业化进度慢于TD-LTEC.两种技术体制研发和产业化进度基本一致,但LTEFDD不愿在中国商用D.两种技术体制研发进度一致,但在产业化进程中LTEFDD存在一定的障碍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分)5G网络中,下行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ps是以下哪种场景的需求?()A.B.mMTCC.uRLLC2【单选题】(2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区分系统中不同用户的技术是哪一种?()A.信道编码技术B.多址技术C.双工技术D.调制技术3【单选题】(2分)3G系统中采用的语音编解码技术称之为AMR,那么这种技术属于以下哪类技术呢?()A.信道编码技术B.C.调制技术D.信源编码技术4【多选题】(2分)自适应编码调制是现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能够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来自适应地选择发射端的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的码率,那么你觉得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呢?()A.在信噪比比较高的时候尽量采用高码率的信道编码B.在信噪比比较高的时候尽量采用高阶调制C.在信噪比比较高的时候尽量采用低码率的信道编码D.在信噪比比较高的时候尽量采用低阶调制5【单选题】(1分)根据香农公式,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信道容量一般会呈现出什么趋势?()A.增大B.降低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2分)当发射功率恒定,用户固定不动时,哪种衰落影响因素可能会导致接收信号的变化?()A.路径传输损耗B.其余选项都不对C.多径衰落D.阴影衰落2【单选题】(2分)若只考虑自由空间传输损耗,则当工作频率为2GHz,接收机距离发射机的距离为1km 时,自由空间传输损耗的大小是多少?()A.68.45dBB.128.45dBC.38.45dBD.98.45dB3【判断题】(1分)对于20W的功率,当其用dBm的形式表示时,数值应该是43dBm。
哈工大移动通信课后作业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课后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b1c1f10a6f524ccbf85ad.png)
第一章1.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待机时,单工制工作方式双方设备的接收机均处于接听状态,其中A方需要通话时,先按下“按—讲”开关,关闭接收机,由B方接收;B方发话时也将按下“按—讲”开关,关闭接收机,由A方接收,从而实现双向通信。
这种工作方式收发信机可以使用同一副天线,而不需要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一方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没有“按—讲”开关,双方通话像室内电话通话一样。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能消耗大。
2.答:蜂窝网使用两种双工制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
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时间(时隙)进行传输。
TDD双工方式的工作特点使TDD具有如下优势:能够灵活配置频率,使用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的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的时隙比例,能够很好地支持非对称业务;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接受上下行数据时,不要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地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的处理复杂性。
但是,TDD双工方式相较于FDD,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快衰落对TDD系统具有更大的影响,TDD支持用户的移动速率不高,通常只能达到FDD移动台的一半甚至更低;TDD系统收发信道同频,无法借助频率选择性进行干扰隔离,系统内和系统间存在干扰;需要更复杂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
3.答: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民用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增加,业务范围的扩大,有限的频谱供给与可用信道数要求递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哈工大移动通信第二次作业5分
![哈工大移动通信第二次作业5分](https://img.taocdn.com/s3/m/c02ea4f5f705cc175427090c.png)
第四章4.14.3 QPSK优点: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在电路中易于实现。
缺点:QPSK 有相位模糊现象,且QPSK 信号的相位不连续,在其码元交替处的载波相位往往是突变的,当相邻的两个码元同时转换时,会产生180°的载波变换,会导致频谱扩散,对信号非常有害 OQPSK优点:OQPSK 最多只能有+-90度相位的跳变,相位跳变小,所以频谱特性比较好,克服了QPSK 信号180°跃变的缺陷。
OQPSK 的包络变化的幅度要比QPSK 的小许多,且没有包络零点。
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功率谱,OQPSK 信号的功率谱和QPSK 相同,因此有相同的带宽效率。
缺点: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
4/π-QPSK优点: 4/π-QPSK 信号比带限QPSK 有更好的恒包络性质。
4/π-QPSK 具有能够非相干解调的优点,并且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比OQPSK 性能更好,是适用于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方式之一。
缺点:其最大相位跳变是135°。
恒包络性质不如OQPSK 。
在衰落信道中一般用4/π-QPSK 。
因为在移动环境下,要采用差分检测。
而且要有恒包络特性,为了兼顾频带效率、包络波动幅度小和采用差分检测,4/π-QPSK 是各种性能要求的一种折衷。
4.4QPSK 星座图中相邻两个码元同时转换时能产生180度相位越变,时调相波的包络上出现零点,引起较大的包络起伏,其信号功率将产生很强的旁瓣分量OQPSK 相邻码元间相位变化只能是0°或90°,不会是180°,没有包络零点/4QPSK π-只有±/4π和±3/4π的跳变。
其星座图实际是由两个彼此偏移/4π的QPSK 星座图构成,相位跳变总是在这两个星座图之间交替进行,最大相位跳变为135度,不会有包络零点 4.8OFDM 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可以很好的对抗选择性衰落。
其主要思想是把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转换,分配到多个并行的正交子载波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而且OFDM 可以看作是MFSK 与另一种多进制数字调制(如MPSK 或QAM )的结合:首先,有多个载频(MFSK ),各载频两两相互正交;其次,每个载频都采用多进制传输(如MPSK 或QAM ,甚至可以彼此不同)假设系统总带宽为B ,被分为N 个子信道,则每个子信道带宽为B/N ,每路数据的传输速率为系统总的传输率的1/N ,及符号周期为原来的N 倍,远大于信道的最大延迟拓展。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f8f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c.png)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移动通信是一门涵盖了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无线传输等多个领域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技术和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由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网和核心网组成。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指的是网络服务可以提供的区域范围,包括室内、室外、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的覆盖。
3. 列举几个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包括GSM、CDMA2000、WCDMA、LTE 等。
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知识1.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是指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小区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2. 什么是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指将一定范围的频谱资源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和分配,使得不同小区的信号能够在同一时间、相同频段内进行传输。
3. 请解释下面几个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的缩写:CDMA、TDMA、FDMA。
- 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对用户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
- TDMA:时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里进行通信。
- FDMA:频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频率划分为不同的信道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频道上进行通信。
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1. 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的作用。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是连接无线接入网络和传输网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处理用户的信号传输、用户鉴权和计费等功能。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漫游?漫游指的是移动用户在不同地区之间自由切换网络,并且能够正常通信和使用相关服务的能力。
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是什么?位置管理是指对移动用户的位置进行管理和跟踪的过程,以确保用户在不同位置能够接收到信号并进行通信。
哈工大移动通信第一次作业满分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第一次作业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14fa3bf111f18583d05abf.png)
第一章概述3、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自有何优缺点?答:1)区别:单工通信指的是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与发信,常用于点到点的通信,待机时双方设备的接收机均处于接听状态,其中A需要通话的时候,按下开关,关闭接收机,B进行接收;B通话时也将按下开关,关闭接收机,由A接收,从而实现双向通信。
双工通信则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进行工作,即任一方讲话都可接收到对方的语音。
2)优缺点:单工通信中收、发信机均可使用同一副天线,不需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便,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而双工通信中任何一方说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不需再按“按-讲”开关,十分便捷,但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处于工作状态,故电能的消耗会比较大。
4、无线信道有几种双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分别是什么?答:蜂窝网使用两种双工制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1)频分双工(FDD):特点是通过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来进行传输;与TDD相比优点是基站的覆盖面积大于FDD基站;移动台移动速度高于TDD移动台;发射功率受限小于TDD。
2)时分双工(TDD):特点是利用同一频率但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进行区分收、发信道,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来说,采用不同时间(间隙)来进行传输。
与FDD相比优点是可以比较简单地根据对方的信号来估计信道特征;TDD技术则可以灵活地设置上行以及下行转换时刻,并且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上、下行明显不对称的互联网业务;此外还可以利用零碎的频段;不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就可以了。
5、简述蜂窝网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1)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模拟量,利用蜂窝组网技术提高频率利用率,克服了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但频率利用率较低,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较差,且保密性差,此外由于制式很多,标准并不统一,互相不兼容,故不能提供非话数据业务和自动漫游服务。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45fe2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e.png)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移动通信作业
![移动通信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687275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8.png)
移动通信作业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高清视频流,从即时消息传递到全球定位服务,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作模式。
移动通信,顾名思义,是指在移动中进行的通信。
它通过无线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
早期的移动通信技术,如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模拟语音服务。
那时候,手机还是个大块头,功能单一,通话质量也不稳定。
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2G)移动通信系统引入了数字信号,不仅提高了语音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服务。
这一变革让人们的通信方式更加多样化,文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到了第三代(3G)移动通信时代,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可以用手机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甚至进行视频通话。
这使得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更成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移动终端。
而如今,我们正处于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共存的时代。
4G 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流畅的多媒体体验,让在线视频播放、网络游戏等应用成为日常。
5G 技术则更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5G 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等特点。
高速率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瞬间下载大量的数据,比如高清电影。
低延迟则使得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成为可能。
大容量连接则能够支持大量设备同时接入网络,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移动通信的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支撑。
首先是频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频谱就像是移动通信的“高速公路”,不同的频段适用于不同的通信业务。
合理的频谱分配能够提高通信效率,避免干扰。
其次是基站的建设。
基站是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它们的分布和覆盖范围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
为了实现广泛的覆盖,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建设大量的基站,包括城市的高楼大厦、偏远的山区和广阔的农村。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
![哈工大移动通信 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181bdc50e2524de5187e08.png)
1.3 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双反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收发皆用一个频率。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
单工通信,收发信机可使用同一副天线,而不需要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
而且由于收发皆用一个频率,当附近有邻近频率的电台工作时,就会造成强干扰。
双工通信,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能消耗大。
,使用方便,不需收发控制操作。
1.4有两种双工制式,即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受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
抗快衰落性能好,支持移动速率较高。
收发信道不同频率,可借助频率选择性进行干扰隔离。
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更简单。
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时间(时隙)进行传输。
能够灵活配置频率。
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时隙比例,能够很好的支持非对称业务。
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
接收上下行数据时,不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
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的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
1.61.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的模拟制式系统,其传输的无线信号为模拟量,因此人们称此时的移动通信系统为模拟通信系统。
第一代系统利用蜂窝组网技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采用蜂窝网络结构,客服大区制容量密度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
但它也存在很多缺点:频谱利用率低;通信容量有限;通话质量一般,保密性差;制式太多,标准不统一,互不兼容;不能提供非话类数据业务,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2.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系统是数字移动通信。
多址方式由FDMA转向TDMA和CDMA,FDD 双工模式,基于AMPS改进。
保密性获得很大提高,而且可以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
移动通信第2章
![移动通信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f802e2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b.png)
移动通信第2章在现代社会,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简单的语音通话到丰富多样的多媒体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移动通信的一些关键方面。
首先,要理解移动通信,我们得先聊聊它的基本组成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包括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传输链路等。
移动台就是我们手中的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它是用户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交互的终端。
基站则负责接收和发送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将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转发。
移动交换中心则像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管理和控制通信的连接、切换等操作。
传输链路则确保了信息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稳定传输。
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至关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概念。
比如,调制和解调。
调制就是把要传输的信息加载到高频载波上,以便能够在空间中有效地传播。
解调则是在接收端把加载在载波上的信息提取出来。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
每种调制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再来说说多址技术。
这是为了让多个用户能够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通信而采用的技术。
常见的多址技术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频分多址就是把频段划分成不同的子频段,每个用户占用一个子频段进行通信。
时分多址则是把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在指定的时隙内进行通信。
码分多址则是通过不同的编码来区分用户。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它的作用是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这些编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
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中,频谱资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频谱资源是有限的,而随着用户数量和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些技术,如频谱复用和频谱共享,应运而生。
频谱复用是指在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时间重复使用相同的频谱,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哈工大移动通信作业1-3章
![哈工大移动通信作业1-3章](https://img.taocdn.com/s3/m/4b2f0810a8114431b90dd82b.png)
移动通信作业姓名:班号:学号:第一章3、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各自有何优缺点?答:所谓单工通信是指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单工通信常用于点到点通信,待机时,单工制工作方式双方设备的接收机均处于接听状态,其中A方需要通话时,先按下“按—讲”开关,关闭接收机,由B方接收;B方发话时也将按下“按—讲”开关,关闭接收机,由A方接收,从而实现双向通信。
这种工作方式收发信机可以使用同一副天线,而不需要天线共用器,设备简单,功耗小,但操作不方便。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通话断续现象。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任一方讲话时,都可以听到对方的语音,没有“按—讲”开关,双方通话像室内电话通话一样。
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否发话,发射机总是工作的,故电能消耗大。
4、无线信道有几种双工方式各自的特点及优点分别是什么?答:蜂窝网使用两种双工制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
全双工:一般使用同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耗电量大,但使用方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该用广泛。
半双工: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另一方使用双频单工方式。
这种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克服了通话断断续续的现象。
但其操作仍不太方便,主要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中。
FDD利用两个不同的频率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频率进行传输。
TDD利用同一频率但不同的时间段来区分收发信道。
即对于发送和接收两种信号,采用不同的时间(时隙)进行传输。
TDD双工方式的工作特点使TDD具有如下优势:能够灵活配置频率,使用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可以通过调整上下行的时隙转换点,提高下行的时隙比例,能够很好地支持非对称业务;具有上下行信道一致性,基站的接收和发送可以共用射频单元,降低了设备成本;接受上下行数据时,不要需要收发隔离器,只需要一个开关即可,降低了设备的复杂度;具有上下行信道互惠性,能够更好地采用传输预处理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移动终端的处理复杂性。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章坚武)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章坚武)](https://img.taocdn.com/s3/m/5c6d9f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1.png)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章坚武)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章坚武1:引言本文档为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
全文按照课本章节进行细化,逐题进行解析和答案给出。
2: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2.1 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概念: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和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实现两个或多个移动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传输。
- 发展历程:从1G(模拟)到2G(数字),再到3G、4G和5G,移动通信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技术和服务不断升级和改进。
2.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核心网和运营支撑系统四部分组成。
- 移动台:包括移动方式、数据终端等移动通信设备。
- 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设备组成,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 核心网:为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提供支持,包括信令传输、用户认证、数据传输等功能。
- 运营支撑系统:负责运营商的业务管理、网络优化、用户管理等工作。
2.3 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 频率规划是指在特定频段内,按照一定规则将可用频率划分给各个移动通信系统,以避免干扰和冲突。
- 移动通信的频率规划需要考虑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邻频干扰的防止等因素,遵循国际规定的频率分配原则进行。
:::(依次类推,对每个章节进行细化和解答)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无线电技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的技术。
无线电通信的频率范围包括了无线电波的全部频段。
2: 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模拟通信技术,主要为移动方式提供语音通信服务。
3: 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语音和简单数据的传输。
4: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宽带数字通信技术,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多媒体业务的支持。
5: 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全IP网络架构,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建立时延。
移动通信第1章
![移动通信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b1f09caeaad1f346933fd1.png)
是指CDMA(码分多址)制式的移动电话
29
纵观移动通信的发展规律就像数据
通信一样,都是从专业网开始,只有
技术和规模都达到相当程度后,才发
展公众网。近2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 的发展非常迅速,短短的20年间,已
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过渡到第
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全球
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即将面世。预计到
☆参量编码技术是以话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根据输入语音 信号分析出模型参数(主要是表征声门振动的激励参数和表征声道 特性的声道参数),然后在解码端根据这些模型参数来恢复话音。
☆混合编码技术兼有波形编码和声源编码的优点,它也是目前使用最
多的编码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话音编码的研究也在不断引进新
的分析技术,如非线性预测、多精度时频分析技术(包括子波分析
2010年,在所有通信设备销售额中移
动通信设备将居于首位。
2019/12/18
30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性 电波传播条件复杂 噪声和干扰严重 网络结构复杂 频率资源紧张
2019/12/18
31
电波传播条件复杂
2019/12/18
会发生什么问题或现象呢?
32
多径效应与阴影效应
无线信道随用户的位置
2019/12/18
26
第五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欧、美、 日等国都着手开发数字蜂窝系统,其中以GSM系 统为代表。它不但能克服模拟网的一些弱点,还 能提供话音、数字多种业务服务,并与综合业务 数字网(ISDN)相兼容。
与GSM系统几乎同时诞生的一项移动通信新成果 ,即美国的CDMA码分多址方式,与GSM相比具有许 多优点,如每个信道所容纳的用户数比GSM多,大 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抗干扰能力也增强了, 对设备指标的要求相对要低,降低了设备的难度 和成本,采用软切换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话音传输 质量等,优势较大。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7f30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移动通信作业及答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移动通信的作业及答案,涵盖了移动通信的相关概念、技术、标准等内容。
通过阅读该文档,读者将了解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二、移动通信基础2.1 移动通信概念2.1.1 移动通信定义2.1.2 移动通信的特点2.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2.2.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2.2.2 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块2.3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2.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2.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各层功能三、无线传输技术3.1 无线信道特点3.1.1 传播特性3.1.2 多径效应3.2 无线传输技术分类3.2.1 广播传输技术3.2.2 点对点传输技术3.3 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3.3.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3.3.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3.3.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3.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四、移动通信标准4.1 移动通信标准的作用4.2 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4.2.1 国际电信联盟(ITU)4.2.2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4.2.3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4.3 移动通信标准分类4.3.1 TDMA标准4.3.2 CDMA标准4.3.3 GSM标准4.3.4 LTE标准五、移动通信应用5.1 移动方式系统5.2 移动互联网5.3 移动广播电视5.4 移动支付六、附件附件一: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附件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表七、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法律名词一:电信法注释:电信法是指对电信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规定。
7.2 法律名词二:无线电管理机构注释:无线电管理机构是指负责管理和监督无线电通信领域的机构。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21cbeb763231126fdb11d7.png)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刘世安学时数:54 审核: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第二章调制解调[目的要求]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码本的要求:
•(1)码本中的信号应与实际信号相近,即相差最少;
•(2)在满足(1)的前提条件下,码本容量最小。这样地址码数目少,亦即编码的长度最小;
•(3)搜索码本(即检查码本,找出最接近的信号)的时间最短。这意味着处理时间短,时间迟延小;
1)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这就是所谓“中心激励”方式。
2)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幅120度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三副120度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顶点激励”。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所接收的同频干扰功率仅为全向天线系统的1/3,因此可以减少系统的通道干扰。
3.简述CELP编码工作原理。
CELP是Codebook Excited Linear Prediction的缩写,即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或简称为本激励编码。
CELP是利用码本(簿)来坐激励源的编码方法。即把残差信号可能出现的各种(量化过的)样值实现存储在存储器中。这些样值组合按一定规则排列存在存储器中。每一个样值组合有一地址码,故这个存储器称为码本。收发各有一个同样的码本。
8.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研究重点差异在那里?
1)室内覆盖面积小得多;
2)收发机间的传播环境变化更大。
9.对于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求使接收功率达到1dBm所需的发射功率。假设载波频率f=5GHz,全向天线(GL=1),距离分别为d=10m及d=100m。
当d=10m时, 66.43dB,
当d=100m时, 86.43dB,
a)时间弥散:当发端发射一个极窄的脉冲信号时,由于多径的影响,使收端收到这个信号(经过不同路径传播的)多个副本,造成信号在时域上展宽;
b)频率弥散:在多径的环境下中,发端和收端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由于多普勒效应,各个路径的信号产生不同的多普勒频移。接收天线处合成的接收信号的频谱被展宽。称为频率弥散。
移动作业三、四章梁东宇——1080510105
CHAPTER1
1.简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2.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为什么最佳的小区形状是正六边形?
1)无缝覆盖相同面积,用正六边形所需正六边形数量最少,即所需最少的无线频率个数;
2)区域间隔最大为 ;
3)重叠部分面积最小;
4)重叠区的宽度最小。
4.什么叫中心激励,什么叫顶点激励?后者有什么好处?
OQPSK:
优点:偏移QPSK即OQPSK(OffsetQPSK)把QPSK两个正交支路的码元时间上错开Ts/2=Tb,这样两支路的符号不会同时发生变化,每经过Tb时间,只有一个支路的符号发生变化,因此相位的跳变就被限制在±90°,因而减小信号包络的波动幅度。
OQPSK的包络变化的幅度要比QPSK的小许多,且没有包络零点。由于两个支路符号的错开并不影响它们的功率谱,OQPSK信号的功率谱和QPSK相同,因此有相同的带宽效率。与QPSK信号比较,OQPSK信号对放大器的非线性不那么敏感,信号的动态范围比较小,因此可以有较高的功率效率,同时不会引起副瓣功率显著的增加。在CDMA/IS-95系统中,移动台就使用这种调制方式向基站发送信号。
第三章
1.RPE-LTP的残差点对修正恢复信号有什么作用?
RPE-LTP本质上是一种前向线性预测编码,它使用4种13个脉冲的子序列中的一个代替残差信号,以使合成波形尽可能接近原始信号。通过对残差点信号的处理,可以使用过去子帧中经过处理后恢复的残差信号,对当前子帧的残差点信号进行预测。在GSM方案中,直接用代替残差信号的子序列作为规则码激励信号。
2.波形编码与参数编码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波形编码技术是通过对语音波形进行采样、量化,然后用二进制码表示出来。它的宗旨是在解码端尽可能准确地恢复语音信号的原始波形。这种技术包括脉码调制(PCM)、差分脉码调制(DPCM)和增量调制(DM),以及自适应量化的差分脉码调制(ADPCM)、自适应增量调制(ADM)和自适应变换编码(ATC)、子带编码(SBC)技术。由于波形编码器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利用语音信号的冗余特性,只有在较高速率上才能得到满意的语音质量。而当编码速率降低到16kbit/s以下时,编码语音质量迅速下降,这类编码技术的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适应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信号。
缺点:信号的动态范围比较小。
π/4-QPSK:
优点:它有适度的相位跳变,与QPSK、OQPSK相比,π/4-QPSK的特点是相位跳变最大幅度大于OQPSK而小于QPSK,只有±45°(π/4)和±135°(3π/4),因此信号包络波动幅度大于OQPSK而小于QPSK。
一般用π/4-QPSK:
理由:在移动环境下,多经衰落使得相干检测十分困难,而且往往导致工作性能比相干检测更差,所以常常希望采用差分检测。在差分检测中,OQPSK的性能比QPSK差。为了兼顾频带效率、包络波动幅度小和能采用差分检测,π/4-QPSK是一种很好的折衷。它有适度的相位跳变,与QPSK、OQPSK相比,π/4-QPSK的特点是相位跳变最大幅度大于OQPSK而小于QPSK,只有±45°(π/4)和±135°(3π/4),因此信号包络波动幅度大于OQPSK而小于QPSK。
a)传输到移动台的信号不是单一路径来的,而是许多路径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因为电波通过各个路径的距离不同,所以各个路径电波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不同,相位也就不同。不同相位的多个信号在接受端叠加,有时是同相叠加而加强,有时是反相叠加而减弱。这样接收信号的幅度将急剧变化,产生所谓的多径衰落。
b)相关带宽 ,其中 为rms时延扩展。
参数编码技术是以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根据输入语音信号分析出模型参数(主要是指表征声门振动的激励参数和表征声道特性的声道参数),然后在解码端根据这些模型参数来恢复语音。这种编码算法并不忠实地反映输入语音的原始波形,而是着眼于人耳的听觉特性,确保解码语音的可懂度和清晰度,基于这种编码技术的编码系统一般称之为声码器。其主要用在窄带信道上提供8kbit/s以下的低速率语音通信和一些对时延要求较宽的(如卫星通信等)场合。
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4.QPSK、OQPSK与π/4-QPSK等调制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在衰落信道中一般选用哪种调制方式更合适,为什么?
QPSK:
优点:QPSK信号比BPSK信号的频带效率高出一倍。
缺点:但当基带信号的波形是方波序列时,它含有较丰富的高频分量,所以已调信号功率谱的副瓣仍然很大,计算机分析表明信号主瓣的功率占90%,而99%的功率带宽约为10Rs。QPSK是一种相位不连续的信号,随着双码元的变化,在码元转换的时刻,信号的相位发生跳变。当两个支路的数据符号同时发生变化时,相位跳变±180°;当只有一个支路改变符号时,相位跳变±90°。
2.工作频率800MHz,移动速度60km/h,背离基地台运动时,多普勒频移为多大?
, ,带入数据得
3.什么是快衰落、什么是频率选择性衰落,其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快衰落:当信道的相关时间比发送信号的周期短,且基带信号的带宽Bs小于多普勒扩展时,信道冲激响应在符号周期内变化很快,从而导致信号失真,产生衰落,此衰落称为快衰落;
半双工: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另一方使用双频单工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功耗小,克服了通话断断续续的现象。但其操作仍不太方便,主要用于专业移动通信系统中。
7.解:
设x为话音信道数,y为数据信道数,则有 ,又因为x,y均为整数,所以解有以下三种情况:
分别求三种解形式下的每个T的通信话费的数学期望:
当 时,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传输信道对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频率选择性衰落是由信道中发送信号的时间色散引起的,当发送信号的带宽大于信道的相关带宽,由频域可以看出,不同频率获得不同增益时,信道会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
4.多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多径延时与相关带宽的关系是什么?多径延时与相关带宽对传输信号带宽有什么影响?
以t=0时刻为固定延时参考,由公式得平均附加延时为 微秒
rms实验扩展为
微秒
相关带宽为 190khz,若保证信号不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应该小于相关带宽,所以该系统对AMPS业务合适,对GSM业务不合适,因为会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
14.信道的时间/频率弥散的原因,频率弥散和时间弥散的差异是什么?
(1) (对于QPSK信号, )
(2)同理 (对于QPSK信号, )
所以BPSK信号衰落的更快。
13.未归一化的时延谱如下图所示,试计算多径分布的平均附加时延和rms时延扩展。若信道相干带宽按照Bc=1/(2πστ)来计算,则该系统在不使用均衡器的条件下对AMPS(工作带宽30kHz)和GSM(工作带宽200kHz)业务是否合适。(提示:按照教材公式2.31-2.33来计算)
带入数值可得 ,Tc=1.35ms,Rb>1/ c,即Rb>740bit/s。
12.考虑两种情况:(1)v=20m/s,fc=2GHz,Rb=100kbps, BPSK调制;(2)v=5m/s,fc=1GHz,Rb=1Mbps, QPSK调制;试计算两种情况的FDT值分别是多少,并对比说明两种情况下哪种的衰落更快一些。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以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是大尺度慢衰落。一般表示为电波传输距离r的m次幂与表示阴影损耗的正态对数分量的乘积。
3)多径衰落:到达信号以随机相位从不同方向到达,在接收点矢量合成,有时加强有时减弱。基本特性表示在幅度的衰落和时延扩展。是一种小尺度衰落。
10.设两径模型中ht=10m,hr=2m,收发间距d=100m,求两路信号的相对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