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和文明的交流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习目标定位】

1、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方式、条件、影响。

2、古代世界的帝国的主要统治措施、特点、共同点、影响。

3、古代文明交流的总趋势、表现、重要方式。

【核心逻辑线索】

古代世界文明:各文明古国的扩展———→形成大帝国———→交流(局部)【知识与思考】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学练思考:1、古代世界帝国

图1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图2 公元前4世纪末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图3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思考1:据上述地图和所学知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何相似之处?(6分)

①都通过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②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③都实行行省制度等。思考2:据图片和所学,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4分)

①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

②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学练思考:2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

波斯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最著名的是从小亚细亚的以弗所到帝国行政中心苏萨的“御道”,它全长2 400多千米,设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设一驿站,驿站备有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从巴比伦开始的驿道有两条,分别通向波斯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和中亚以及印度。通向中亚的驿道的长度不在“御道”之下,为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思考: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为什么古代世界的大国都要修建大通道?(9分)

政治:实现或巩固对辽阔疆域统治的需要(利于军队调动、政令畅达);

军事:进行征服和扩张,保证后勤补给的需要;

经济文化: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1、知识梳理

2、学练思考: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后汉书•西域传》

⑴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①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

②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

③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

④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⑵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路途远、交通不便;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利丰厚)的“遮阂”,即阻隔。

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①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②通过丝绸之路;③以经济联系为主。

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①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

②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

③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④大国之间交往的愿望等。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结构』

【基础习题演练】

1.《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债务人,“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该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贵族利益B.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C.具有人文关怀色彩D.倾向照顾弱势群体

2.罗马法的法律体系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C.习惯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3.在早期罗马法中,家长权占据重要地位,家长对其家属享有生杀予夺、财产控制、婚姻同意等权利。但到了特拉雅努斯帝时(公元2世纪)禁止虐待子女,家长对家属的责罚权,重罚必须经法院判决。查士丁尼统治时,家长权已缩小在极狭小的范围内。罗马法的这一变化

A.深受自然法精神的影响B.促使家庭人员之间日趋平等

C.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D.适应了帝国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大

4.公元前448年,一位罗马贵族将自己的遗产以遗嘱的方式留给了自己的士兵。家人告上法庭,法庭判决遗产由士兵继承。法官的判决依据是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5.《民法大全》规定: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主人;如果用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由此可见

A.古代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B.《民法大全》重视法律程序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古代罗马崇尚自由与平等

6.正如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立法影响大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

C.罗马众多的法学家的宣传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

7.《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如1804年制定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加以仿效。这反映了罗马法

A.能维护和巩固各国的统治B.法律观念具有普适性

C.能有效震慑被统治阶级D.代表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

8.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A.《查士丁尼法学总论》B.《查士丁尼新敕》

C.《查士丁尼学说汇纂》D.查士丁尼法典

9.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

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是对罗马法的总结

③查士丁尼法典由《法典》、《总论》、《汇纂》、《新敕》四部法典组成

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