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州六号的全方面介绍
神舟六号_精品文档
![神舟六号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13fa2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e.png)
神舟六号引言神舟六号是中国的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是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本文将介绍神舟六号的背景、任务目标、航天器设计、宇航员选拔和训练、任务执行情况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影响。
背景自1970年代初中国航天领域开启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随着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首次载人出舱活动的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确定了进行神舟六号任务的决心。
任务目标神舟六号的任务目标主要包括:提高航天员的综合能力和适应太空环境的能力,进一步验证舱内操作装备的可行性和长期使用性能,积累载人航天技术和经验,为后续的载人航天任务打下基础。
航天器设计神舟六号是一艘由返回舱和发射舱组成的航天器,整体重量约为8400公斤。
返回舱采用球形设计,可以容纳一名航天员,装备有作为适应太空环境的生命保障系统。
发射舱则具备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负责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宇航员选拔和训练中国航天员选拔和训练是一个严格而综合性极高的过程。
最终,神舟六号任务的两名宇航员由许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包括航天技术、生命保障系统使用、太空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任务执行情况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航天器进入预定轨道后,宇航员打开发射舱和返回舱之间的连接舱门,进入返回舱内。
在太空中,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活动,同时进行了中、俄语音接力、太空漫步等任务。
任务执行期间,宇航员顺利完成了预定计划,并在返回地面后受到了高度评价。
神舟六号的成功使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影响神舟六号的成功不仅加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六号任务的成功使得中国在科技和国际航天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的太空探索和未来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点总结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5661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d.png)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点总结在神舟六号的飞行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点。
从航天器发射到返回地面,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的支持。
下面我们将从航天器的发射、太空适应症、重力、微重力环境、大气层再入等方面对神舟六号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从航天器的发射过程来看,神舟六号的发射离不开物理学原理的支持。
航天器的发射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需要使用火箭发射器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涉及到火箭喷射推力、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学原理。
通过火箭的燃料燃烧产生的高速气流,产生巨大的向下的推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同时,火箭的动量与燃料的质量关系有关,动量守恒原理规定了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些物理学知识点的支持,为航天器的发射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
其次,根据科学家在坎培拉空间台卫星实验室中的研究,我们知道太空适应症是指进入太空环境后,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
其中,涉及了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地球上的引力,航天员会产生失重感。
这种失重感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平衡、行走和运动等。
同时,太空中的高辐射、低温和微重力环境也会对航天员的身体产生影响。
因此,航天员在太空适应症的症状和对策研究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例如,生理学知识指导下,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合理饮食、运动、休息,可以减少太空适应症的发生。
因此,太空适应症的研究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持。
接着,重力是牛顿关于普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它是与引力场有关的非均匀场。
在地球上,重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在神舟六号的太空飞行中,因为失重感的影响,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适应微重力环境。
在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平衡、动作速度和手眼协调等。
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行走、工作和操作都需要适应微重力环境。
神州六号
![神州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11155af3f61fb7360b4c65dd.png)
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10,9,8,7,6,5,4,3,2,1,点火”随着这有 , , , , , , , , , 点火 点火” 力的声音,由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六号”航天飞船于 力的声音,由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六号”航天飞船于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成功了。我看着那些对中国航天 年 月 日 时发射成功了。 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现在也要多学知识, 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现在也要多学知识,将来也 要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电视上, 要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 中国的航天员“聂海胜”在航天飞船上正在吃食物。宇航 中国的航天员“聂海胜”在航天飞船上正在吃食物。 员吃的食物是经过特别加工的,一般都做成小块, 员吃的食物是经过特别加工的,一般都做成小块,每块外 面涂上了一层很粘的食用胶,可以防止掉渣, 面涂上了一层很粘的食用胶,可以防止掉渣,吃的时候正 好一口一块。航天飞船里还有一个小厨房, 好一口一块。航天飞船里还有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有加热 如果愿意吃热的,可以到厨房里去加热, 器,如果愿意吃热的,可以到厨房里去加热,厨房里还有 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宇航员可以自己选用。 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宇航员可以自己选用。 我看着电视,心里为两位宇航员“费俊龙” 我看着电视,心里为两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 祝福,祝福他们在太空里平安, 胜”祝福,祝福他们在太空里平安,在着陆的时候平安返 回祖国。 回祖国。
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年 月 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当我看到那一幕时,我的心里非常的高兴, 当我看到那一幕时,我的心里非常的高兴,觉的我们的祖国又 变的强大起来了,放射神州六号的有两位宇航员,一位是费俊龙、 变的强大起来了,放射神州六号的有两位宇航员,一位是费俊龙、 一位是聂海胜。 一位是聂海胜。 他们的活动范围:打开返回舱舱门, 他们的活动范围: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 进行科学实 验活动,宇航服: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 公斤的太空服, 验活动,宇航服:有机会脱下重达 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 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太空时长: 小时 小时。 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太空时长:119小时。 费俊龙还在太空翻筋斗,一个筋斗就351公里呢。 费俊龙还在太空翻筋斗,一个筋斗就 公里呢。 公里呢 这两位宇航员在飞行55小时时,宇航员目睹了 次日出 次日出, 这两位宇航员在飞行 小时时,宇航员目睹了36次日出,而且 小时时 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约151公里。 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 公里。 公里 最后,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 最后,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我的心里就好象有一个火红的太 阳冉冉升起。 阳冉冉升起。 啊,我想我们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强大的。 我想我们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强大的。
1、神舟六号飞行展示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神舟5号和六号
![1、神舟六号飞行展示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神舟5号和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ddd207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9.png)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是 不载人的试验性飞 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神舟二号
• 这是我国第一艘 正样无人飞船,
技术状态与载人 飞船基本一致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二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9点到17日4点 33分,神六飞天115小时32分, 绕地球77圈,飞行了325万公里 ,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 的空间科学实验 ,成功返回。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步:长征-2F火箭点火发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5、测控通信系统
• 针对“神舟”五号飞船空中运行轨道布设的13 个测控站,组成了庞大的航天测控通信网, 为飞船提供测控通信支持。在“神舟”五号飞 船任务中,由酒泉控制中心、北京指挥控制 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对分布在国内外的13个 测控站实施管理和调度,共勇于同开始完,成才能飞找到船成 的测 控通信任务。这13个测控站功的包路 括分布在三大 洋上的4条“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国内陆上5 个固定测控站和1个活动测量站以及3个国外 测控站。3个国外测控站为纳米比亚站、卡 拉奇站和马林迪站,其中马林迪站是为确保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而新增设的测控站。
功的路
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 一。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 均气温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座落在西 昌城北60公里的峡谷中,面 积约2平方公里。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经过20年的建设, 已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将在我国“嫦娥工程”中承 担重任,负责发射第一颗月 球探测卫星。
神州六号_四年级作文
![神州六号_四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a9811acaaedd3383c4d3a2.png)
神州六号
带着中国人的希望,神州六号载人飞船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进行首次轨道维持。
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
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
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下降。
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舟六号飞船飞行到第30圈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记者通过飞控大厅大屏幕看到,两航天员身着蓝色工作服,正神情专注地监测着飞船的工作状况。
大西洋预定海域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向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此次轨控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介绍,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以来,船上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正常,两位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先后在轨道舱和返回舱进行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各项实验进展顺利。
飞控专家称,他们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对飞船再进行一次轨道维持。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日记,让我们共渡这美好时光吧!
第1页共1页。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10ee98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b.png)
“神舟六号”1. 神舟六号飞向太空:创造历史新纪录神舟六号于今日成功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史上的一项里程碑。
本次任务将有两名航天员创造飞行期最长的纪录,预计达到30天。
神舟六号将继续推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为后续任务做好准备。
2. 神舟六号返回地球:成功完成30天太空飞行经过30天的飞行,神舟六号成功返回地球,为我国航天事业再添一笔光辉战绩。
这次飞行为我国的航天员提供了宝贵的太空经验,并为未来的航天计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3. 神舟六号开启太空科学研究新纪元在神舟六号的30天太空飞行中,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太空科学实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这些实验不仅对我国太空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将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提供新的突破。
4. 神舟六号航天员回顾太空生活神舟六号的航天员在返回地球之前分享了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经历。
他们谈到了对太空的无限好奇和对地球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坦言了在太空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这次太空之旅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将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重要的参考。
5. 神舟六号任务后续计划揭晓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为我们揭开了未来的太空计划。
据悉,下一次的航天任务将包括修复太空站和发射更大规模航天器等重要计划。
神舟六号的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 神舟六号的成功,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不仅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突破,也为我国的国际地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国际航天界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赞赏,认为中国航天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神舟六号的成功不仅是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神舟六号飞船介绍
![神舟六号飞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5708036964bcf84b9d57b6e.png)
七.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计划
• 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神5,神6 • 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和出舱活动技术-神7(已启 动研制),神8 • 第三步:突破空间站技术
八.神5与神6比较
神州5号 神州6号
发射时间 任务 活动范围 宇航服 太空时长 航天员人数 食品
如厕
2003年10月15日 人在太空舱内的活动 仅限返回舱 未能离身 21小时 1人 即食食品,不加热加水
逃逸塔 外:整流罩 内:飞船
火箭
五.神六发射运行时间表
发射:2005.10.1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09:00:00点火 • 09:00:04升空 • 09:00:12向东偏南实施程序拐弯,距地211米 • 09:02:00逃逸塔分离 • 09:02:16助推器分离 • 09:02:39火箭芯一级分离 • 09:03:20整流罩分离 • 09:09:43芯二级分离,距地200公里 • 09:12帆板打开 • 进入预定轨道飞行
十.航天小知识(续)
• 飞船发动机: 飞船共有52台发动机,包含主机和备用机。 推进舱28台,4台大的用于改变轨道、轨道维持和返回制 动,小的用于控制飞船姿态。 返回舱8台,用于返回时控制姿态。 轨道舱16台,为其留轨半年提供动力。
十.航天小知识
• 发射窗口: 比较适合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范围的大小叫做窗口 的宽度。宽的以天或小时计,窄的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 通常都在傍晚或黎明,以利地面跟踪。 • 黑障区: 再入大气层时,飞船表面与气体摩擦产生巨大热量,从而 形成高温等离子气体层屏蔽电磁波,使飞船暂时失去与地 面的联系,出现黑障现象。区间为距地100-40公里。
十.航天小知识(续)
• 飞船温度: 太空中飞行时向阳面超过100℃,背阳面低于-100 ℃,返 回大气层时数千摄氏度,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 ℃上下 4℃。
“神舟六号”生死时速48分钟
![“神舟六号”生死时速48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3818b23443323968011c92f6.png)
“神舟六号”生死时速48分钟“神舟六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所用的大约48分钟内,经历了从7800米/秒到1米/秒的生死时速。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前运行在距离地球大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上,速度大约为7800米/秒。
在接到地面返回指令后,飞船在空中完成姿态调整,将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
然后飞船上的制动发动机开始工作,使飞船的速度下降,从而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自由滑行阶段。
在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前,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到大约距离地面100公里高度时,进入稠密大气层。
以数千米每秒的高速进入大气层的飞船,在稠密大气的摩擦下,速度开始急剧下降。
这时,由于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并出现“黑障”的现象。
当飞船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15公里左右的高度时,飞船的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并稳定在180米/秒左右。
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
此时返回舱180米/秒的速度依然惊人,为了把开伞对航天员的冲击力减到最低,减速伞设计为两级充气,先开一个小口,8抄后待返回航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再全部张开。
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
主伞也采取两级充气的方法,先张开一个小口,然后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米/秒到10米/秒。
在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返回舱的4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了2米/秒以内,又渐渐降到1米/秒,最终安全着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句中加点词“左右”可否省略,为什么?3.文章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体会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根据文章所包含的信息,假如你是飞船回收总设计师,你认为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才能使飞船安全回到地面?(至少写出三种)5.学校开展“普及太空知识活动周”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在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高三政治 《神舟六号专题复习》
![高三政治 《神舟六号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a867835a58da0116d17499c.png)
参考答案:
(1)①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充分说明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 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即使对于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人们也是能够做出正确 反映的。
②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 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每一次行动中都包含着自己的 意志、愿望、目的,都凝结着自己的探索、思虑和智慧。
投入。这表明政府履行
A.兴办公共工程的职能
B.积极发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职能
C.文化职能
D.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论述题
8、材料一:10月17日凌晨,5天前从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启航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平安飞行115个小时32分后 重返神州,缓缓降落在预定的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的草 地上。
材料二: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
③能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④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6、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④
有利于鼓励自主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5)神州飞船按地面指挥意图升空、着陆体现了坚持尊重规律与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规律是客观的,也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6)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载人航天工程,破解了众多技 术难题,最终成功把神州飞船送上了太空。
▪ (7)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革世界,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重大导 向作用,“神六”的成功也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成功。
〖中考专题攻〗 时事热点透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中考专题攻〗 时事热点透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https://img.taocdn.com/s3/m/7057fae16294dd88d0d26b8b.png)
⑵图2是神六飞行100小时时候两位航天英雄向海内外同胞问候的情景。请你想像一下,他们对海内外同胞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此时能与他们通话,你最想和他们说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一句话概括下表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
美国、前苏联、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主要技术指标
水星号飞船(美国) 东方号飞船 (前苏联) 神舟号飞船(中国) 起飞质量(T) 约1.4 约4.7 7.8 座舱最大直径(m) 1.8 2.3 2.5 载入方式 弹道式 弹道式 升力式 电源 蓄电池 蓄电池 太阳能电池 构形 座舱、自动舱 载入舱、仪器舱 轨道舱、返回舱
三、语文探究题
11.仔细观察正面三幅图片,完成 ⑴~⑶题。
图1 图2 图3
⑴请为图1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2005年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将时事材料引入了考题,且考查形式灵活多变。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看,神舟六号是我们语文学习"天赐"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好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科学品质,提高语文能力。这一亮点折射于中考;必将在2006年中考"试题场"中绽开绚丽的花朵。2006年时事热点仍然是中考关注的对象,考生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这一热点时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作些预测。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7596ca90dd88d0d233d46a87.png)
由于在太空中上厕所是个麻烦事, 由于在太空中上厕所是个麻烦事,所以杨利伟叔叔在太空没有 上厕所,只是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 上厕所,只是使用了类似“尿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而这一 次 “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的收集器,它不仅能强力吸走排泄 神六”增加了一个大小便的收集器, 物 ,而且还可以自动除去异味,让航天员叔叔们的工作和生活空 而且还可以自动除去异味, 间始终保持空气性, 变异的可能性,以 便更好地进行科学 实验。一些鸡蛋、 实验。一些鸡蛋、 蚕卵和云南普洱茶 也成为了“神六” 也成为了“神六” 的 特殊乘客, 特殊乘客,在太空 潇洒了一把。 潇洒了一把。
我想既然它有这么多技术改进, 我想既然它有这么多技术改进,也一定会创下不少新纪 录吧!一查资料,果不其然, 神舟六号” 录吧!一查资料,果不其然,“神舟六号”还创下了不少中国 第一呢! 第一呢! 这是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这是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多天空间飞行,首次安装了摄 像头,首次启用副着陆场,首次使用新雷达,首次进行空间 像头,首次启用副着陆场,首次使用新雷达, 实验,首次飞行达 万公里, 实验,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许许多多,让我惊叹不已, 万公里 许许多多,让我惊叹不已, 心情无比激动。 心情无比激动。
神舟六号,你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 神舟六号,你凝聚了几代航天人的心血与智慧,搭载了多 少中国人的期盼和祝福。 我为你骄傲! 少中国人的期盼和祝福。啊!神舟六号——我为你骄傲! 神舟六号 我为你骄傲 我要把这份骄傲转化成努力学习、奋进拼搏的动力, 我要把这份骄傲转化成努力学习、奋进拼搏的动力,为 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神舟六号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骄傲
神舟1-6号的资料和发射时间
![神舟1-6号的资料和发射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8d9e6c39915f804d2b16c168.png)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 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于11月 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 的重大突破!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 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 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 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 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和科技人员的 大力协同下,航天科技人员仅用7年的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 难题,即研制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 返回技术,建造了载人太空飞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 “我们的飞船比美、苏的晚40年才发射,但飞船技术水平要和他们现在 的相当,要体现技术进步,不能照抄,要迎头赶上。”王永志说。 短短七八年的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中国第一艘神舟号无人飞船的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 新的一页。
6、发射角度为什么选择42.4度?
神舟六号飞船上升段飞行时间为583.828 秒,把飞船送入一个椭圆轨道,前角是 42.4度。为什么选择42.4度呢?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席政介绍说, 大家会发现,我们的着陆场就位于42.4 度左右。这样,飞船每次经过42.4度时, 就通过着陆场,使飞船每天至少有一次 返回的机会。如果对着陆场的精度要求 不是很高的话,我们可能每天有两到三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c0fad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5.png)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神州一到神州十五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一系列飞船任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和作业能力。
以下是对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
神州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神州一号是一次无人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进行飞行测试,验证航天器的性能和货物运输能力。
神州二号于2001年1月发射,是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州二号搭载了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有人飞行的验证,验证了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和作业能力。
神州三号是中国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于2002年3月发射。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三号飞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载人飞船在太空中的长时间作业能力,并展开空间科学和生命科学实验。
神州四号于2002年12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三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两名航天员,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四号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太空环境中的物理和生物特性。
神州五号是中国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于2003年10月发射。
神州五号搭载了一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和载人飞行技术的进一步验证。
神州六号于2005年10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五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两名航天员,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六号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航天生物医学实验和空间环境物理实验。
神州七号于2008年9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六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并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神州七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员太空行走技术和从航天器外部进行航天器维修的能力。
神州八号于2011年9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七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并进行了首次太空交会与对接。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ae509bfc04a1b0717fd5ddba.png)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10月14日5时56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神六”进行 首次轨道维持。飞船发动机点火工作了6.5秒。稍后,航天员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 首次轨道维持获得圆满成功。因受大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影响,飞船飞行轨道会逐渐 下降。为确保正常运行,飞行控制专家按预定计划,决定在“神六”飞行到第30圈 时,对飞船轨道进行微调,使其轨道精度更高。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杨利伟乘坐“神五”飞行了60万公里,而此次“神六”以每秒约7.820185公里 的速度,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行距离达325万公里,费俊龙和聂海 胜因此成为飞得最远的中国人。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神五”飞行中,杨利伟一直穿着舱内航天服,而这次两名航天员第一次脱下舱 内航天服到轨道舱活动。航天服实际上不仅仅是服装,更是载人航天的个体防护保障 系统。这次使用的航天服与上次杨利伟穿的一样,只不过杨利伟没有脱过。航天服重 量10多公斤,经过训练,他们都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穿脱。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 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 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 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 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 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返回 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 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 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 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搭载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cf971a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a.png)
“神舟六号”神舟六号(Shenzhou VI)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以下是六篇与神舟六号相关的文章:1.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新里程碑的神舟六号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的里程碑。
该飞船具备搭载多名航天员进行长期太空探索的能力,并在此次任务中成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神舟六号的发射使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走向前沿,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一支强大力量。
2. 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经过数天的太空探索,神舟六号的航天员成功返回地球。
他们在太空中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任务,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神舟六号的返回标志着该飞船的任务圆满成功,并为中国航天描绘了更加广阔的蓝图。
3. 神舟六号与国际空间站合作中国航天部门表示,神舟六号计划与国际空间站进行合作,为未来共同的太空探索提供支持。
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太空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
中国作为航天强国,将与国际社会共同探索太空的奥秘,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4. 神舟六号的科学实验成果神舟六号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包括太空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这些实验不仅对于解答太空环境对人类身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未来长期太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些成果将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神舟六号展示中国航天的领先技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彰显了中国航天的领先技术实力。
从整个发射过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工作,都展现出中国航天工程师的卓越能力和专业素养。
中国航天在推进太空科学研究、提升载人能力和运载火箭技术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 神舟六号为中国航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任务圆满成功为中国航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航天部门将继续努力推动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提高载人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太空合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解读神舟六号
![解读神舟六号](https://img.taocdn.com/s3/m/9352b23bb90d6c85ec3ac64b.png)
由于惯性。它仍保持自西向东的速度.当火箭飞
到一定高度后就可以利用它的惯性,自西向东顺 势改变火箭的姿态,以较少的燃料顺利地将飞船 送人预定轨道 ,所以航天工程师们要 指令火箭 自西向东改变飞行姿态.
2.有人 认为“ 神舟 六号” 载人飞 船的飞 行轨
道距离地面太远( 约343 km) ,因而处于失重状 态.此时飞船没有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你认为这
“神舟六号”的发射和运行涉及近代力学、 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多个 科学领域。下面,我们从物理学的角度.结合中 考物理的 命题趋势,对“ 神舟六号”进行 解读.
情景一:如图2所示为“长征二号F捆绑 式”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 空的情景之 ,对于这一情景:在中考物理中可 以从以 下角度命 题,
趔盟蹩
~观点是否正确? 解读: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任何两个物体
之间都存在 万有引力作用,因而飞船 与地球之
间仍存在吸引力,即万有引力,只是这一“吸引
力”很小 而已.
3.“神 舟六号 ”在 轨道上 飞行时 ,飞船 中的
宇航员受到
力(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的
作用 。你这 样判断 的理由 是
解读:宇航员随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而
所以能保护发射台台底,是因为
解读:火箭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 到大水池里,水池中的水激烈汽化形成水蒸气, 大量 的水蒸气遇 到周围 的冷空气。 液化成 大量 的小水珠.从而形成庞大的白色气团.大水池中 的水汽 化时要吸收 大量的热, 降低了发射 台台 底的温度。从而保护了发射台台底.所以本题的 答案为:( 1) 大量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2) 水池中的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航天工程师在台底建造了一系列有关人的生理实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太空飞行试验数据及其他科学实验数满完成各项科学实验任务后按预定计划于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北部牧场成功着陆
神州六号的简介(完整版)
![神州六号的简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03f705cc175527072208f9.png)
神州六号的简介“神舟六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逃逸救生塔和一个过渡段组成, 其中载人的返回舱、轨道舱可谓“一室一厅”,作为“一室”的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待的地方,作为“一厅”的轨道舱则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1.发射与着陆 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UTC 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
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飞船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在此次绕地飞行中,“神舟六号”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后,还将继续在轨飞行,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同时还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目标飞行器。
2.在轨 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10月13日4时开始,航天员进行在轨干扰力试验,在舱内有意识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
3.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
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
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
神州六号飞船飞天的原理是什么
![神州六号飞船飞天的原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dcd40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9.png)
神州六号飞船飞天的原理是什么
神舟六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部分,其主要的飞行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助推器:神舟六号飞船通过助推器提供的推力来离开地球表面。
助推器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助推器在其燃料燃烧时产生推力,将飞船从地面推向空中。
2. 重力加速度:离开地面后,神舟六号飞船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
这些力量共同作用下,飞船逐渐脱离地球表面的引力,并开始进入轨道运行。
3. 空气动力学:飞船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可能需要经历大气阻力。
这时,飞船会通过改变姿态、使用气动翼等方法来调整其飞行轨迹,以减小阻力并降低速度。
4. 轨道控制:一旦飞船成功进入轨道,它使用推进器和姿态控制系统来调整自己的速度和飞行方向,以保持稳定的轨道运行。
总的来说,神舟六号飞船的飞行原理是利用推力离开地面,通过引力和离心力进入轨道,再通过控制飞行姿态和推进器来维持轨道运行。
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作文
![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06104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5.png)
介绍神舟六号飞船的作文
哎呀呀,你们知道神舟六号飞船吗?那可太厉害啦!嘿嘿。
神舟六号飞船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英雄,它能飞到好高好高的天上去呢!嘿呀,简直太神奇啦。
它有着很厉害的身体,里面可以装下好多好多东西,还有两位勇敢的航天员叔叔在里面呢。
当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的时候,那场面可壮观啦!“轰”的一声,它就冲向了天空,哈哈,就像一道闪电一样快。
我想象着航天员叔叔在飞船里的样子,他们一定觉得特别好玩,能看到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的东西呢。
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飞呀飞呀,完成了好多好多重要的任务呢。
哎呀,真了不起呀!
我好佩服神舟六号飞船呀,我长大了也想坐飞船去太空看看呢,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之际,“中国药都”安国、三号和四号飞船遨游太空。实验也证明,这些种子的试种已初步获得了成功。
12日上午,安国药都公园、安国市科葳种子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孙忠进经理告诉记者,这里栽培的板蓝根、荆芥等中药材不同于普通的中药材,都是“太空药材”,用搭载神舟飞船的药材种子繁殖、培育出来的。“与普通药材相比,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药材在枝叶和产量等方面都占优势。”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这里栽培的豆角、黄豆、樱桃西红柿等与常见的也有很大差别:豆角的大小竟可以与黄瓜相媲美,如果不是被提醒,还看不出来那就是豆角。“樱桃西红柿的苗可以长到小树那么高,结出来的果实也特别多,口感与一般的也有所不同。”具体联系和努力实现安国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的李小月说。
第二道坎———多道密封措施。太空中没有空气,如果舱门密封性能不好,导致舱内气体泄漏,压力变异,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设计师在舱门上采取了多道密封圈措施,密封性百分百达到要求。
第三道坎———助力点。处于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能使出的力气是很有限的,舱门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影响其开关,于是设计人员在舱门附近为航天员设计了助力点。
数字“神箭”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用通俗的语言对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有关数字作了一番详解。
0.97、0.997: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0.97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飞船防热层乃至整个飞船都是一次性使用,从这一点上说,飞船的功能虽然不及航天飞机,但可靠性却远远超出航天飞机。神舟飞船以及俄罗斯的联盟系列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也会与大气产生磨擦,在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高温,这个过程要比航天飞机剧烈。不过,飞船上使用的是成分和工艺都极为复杂的烧蚀材料,通过它的燃烧把热量带走。烧蚀材料都留有较大的余量,不会出现烧光的情况。据了解,这种材料,我国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在很多技术指标上也领先于俄罗斯。
火箭抛逃逸塔(起飞后120秒)到整流罩分离前(起飞后200秒),可实施高空逃逸即“无塔逃逸”,由4个高空逃逸发动机和两个高空分离发动机为整流罩提供动力,从而带飞船离开箭体。
整流罩分离后到船箭分离前(起飞后约584秒)如发生故障,可实施船箭应急分离。飞船成功逃逸后,将降落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约800公里的范围内。
神六两位航天员如何分工?
据新华社电 神舟五号只有杨利伟一位乘客,神舟六号为什么要上两位航天员?他们如何分工?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该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工程为神舟飞行设计的基本状态就是多位航天员、多天飞行,但考核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这次的神舟六号飞行,就到了考核多人多天的时候了:作为工程第二阶段的第一次试验,这次飞行要证明多人是否能在空间进行多天的工作和生活。
李小月介绍说,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到2002年底神舟四号发射,安国先后三次、共有152克中药材种子和粮食、蔬菜种子遨游太空,其中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蔬菜和粮食只占极小比例。目前,太空药材板蓝根、荆芥等已经育出千万颗种子,收获板蓝根、藿香、草决明、荆芥籽种各数十公斤。
为了尽可能减小低温对火箭发射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会在火箭测试发射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例如,吹热风、套防寒服、电灯泡照射及贴泡沫塑料等。其中,在火箭箭体上贴泡沫塑料是最常用也最简便的一种办法。火箭点火升空后,大气的剧烈摩擦会将这些泡沫塑料从箭体上剥离下来,这就成了人们看到的从火箭身上掉下的碎片。
据航天发射专家介绍,进入10月份以后,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开始频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明显下降。位于西北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早晚温差加大,夜间气温已达到零度以下。“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理论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但是,低温可能导致某些产品出现低温效应,如密封件失效、电缆插头接触不良、输送管路堵塞等故障,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发射时的致命“杀手”。
学会开门、关门
———攸关航天员生死的大问题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出轨道舱,是神六区别于神五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打开和关好返回舱舱门就成了成功飞行、甚至保障航天员生命的关键。神舟六号飞船舱门设计了多道“门槛”,以拒意外于“门”外。
第一道坎———防误开锁。门会不会因振动被振开?航天员会不会把关好的舱门误打开?防误开锁解决了这些问题。航天员须把拉手转到一个固定位置,门才能被打开。
关于神州六号的全方面介绍
飞行中如何逃生?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有三种模式保证航天员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安全逃生。这三种模式是:低空逃逸、高空逃逸和船箭应急分离。
低空逃逸是指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即火箭抛逃逸塔前,包括在发射台上的逃逸。低空逃逸是通过逃逸塔来实现的,故称“有塔逃逸”。逃逸塔安置在火箭最顶端,长约8米,形状酷似一根巨大的避雷针。当发射阶段火箭出现灾难性故障时,它可携带轨道舱和返回舱迅速飞离火箭,飞行至安全区域,然后抛掉逃逸塔和轨道舱,返回舱乘降落伞自行返回着陆。此次火箭成功升空后的第一个关键动作就是抛掉逃逸塔,这是为了避免白白消耗运载火箭推力。
范含林介绍,防热瓦是疏松、轻质呈脆性的陶瓷材料,耐高温、质量轻,高温下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故可重复使用。然而它在连接和受力等方面却存在着天生的弱点。整个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达数万块,一块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航天飞机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防热瓦的气动外形必然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隐患就越大。
胡银燕说,两名航天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对他们的技术要求是一样的。
神六会有防热瓦问题吗?
据新华社电 3个多月前,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生了防热瓦失效的险情,“防热瓦”一度成为国际航天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飞船系统热控制分系统主任设计师范含林指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采用一次性烧蚀材料防热,而航天飞机上的防热瓦是重复使用,我们不会出现类似故障。
据新华社电 用于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搭载了图像实时测量系统,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首次装上的“千里眼”。
据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智介绍,图像实时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分离辅助判断。在以前的飞行中,火箭的关机、分离等动作都是靠相应的遥测参数来体现的。而通过新增加的图像实时测量系统,地面可以看到火箭从起飞到船箭分离等动作的实时画面,更加准确地判断火箭状态。
回忆安国的药材种子搭载神舟飞船畅游太空一事,李小月说:“那时候,我还是安国市的副市长,正好一位战友在北京药用植物研究所主持中药栽培方面的工作,了解到如果提升中药的药品质量,主要通过组培和搭载来实现。既然是市里的相关领导,提升‘药都’药品的质量也是自己的责任,便与战友说了‘搭载’的想法,后又结识了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航天育种试验基地的有关人员,没想到通过努力,还真实现了。”
90分钟:飞船每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圆形轨道时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万多公里,每天飞行距离约68万公里。
300公斤:飞船共有电缆线300余公斤,总长度约30公里。
343公里:飞船飞行时距地面的距离。
600台:全船共有设备600余台。
10万:飞船共有10余万个元器件,来自数千家工厂。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员舱内航天服。航天服是航天员必备的个人防护救生装备。由于搭乘神舟六号的两名航天员没有出舱活动的任务,因此他们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及配套装置。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专门负责中国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在选训和飞行试验中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研制航天服、太空食品和其他个人装备,以便为神舟号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提供航天员的人力支撑保证。(新华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月14日,事故调查委员会称,哥伦比亚号起飞时遭到外力撞击,结果导致防热瓦出现裂缝,超高温气流乘虚而入,造成飞机解体。2005年7月2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几经推迟后终于发射升空,却不幸又在防热瓦上出了问题。一块防热瓦被撞失效,全世界都为之担忧,好在发现及时,宇航员通过太空行走对其进行了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