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1一、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数量比例大且女孩多于男孩。
在本次调查中,我村的留守儿童中女童大约占75%,男童多随父母外出读书。
其中,有35%的留守儿童为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65%.随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80%是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抚养孩子兼务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只顾工作,不顾孩子的学习情况,放其自生自灭。
有20%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由奶奶爷爷或外公外婆抚养。
还有少数是托付给亲戚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严重,因为监护人对其教育的了解一片空白。
3.留守儿童不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有些行为习惯欠佳。
农村的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看护,长辈对其教育不重视加上孩子从小没接受严格教育,不按时完成作业,家里长辈只顾养家糊口没顾及孩子的读书情况,造就孩子的懒性甚至有些孩子还有打架、吸烟等不良行为。
这些问题都是从小父母忽视教育没好好教育孩子造成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从小缺乏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缺少热情和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孩子会逃课、打架、谩骂老师。
留守儿童没人管教,自觉性较差,造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留守儿童从少缺少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不仅对其学习而且在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只有从教育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教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2.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引导。
留守儿童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特别是教育这一方面。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2024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教育困境及解决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进行隔代监护,这种监护模式在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境。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亲情缺失、监护能力不足、社会支持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城市相比,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机会不均等。
解决路径针对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设施,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如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亲情缺失隔代监护模式下,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导致他们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缺失。
亲情的缺失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路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鼓励父母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和亲情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监护能力不足祖辈监护人往往年龄较大,教育水平有限,难以有效承担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职责。
他们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解决路径完善监护体系,加强对祖辈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水平。
同时,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如志愿者、社工等,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关爱。
社会支持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社会支持网络相对薄弱,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这不仅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发展机会,也增加了他们面临困境时的风险。
解决路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应共同发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是指孩子与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同一个居住环境下,亲属或外界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在农村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的增多,许多家庭面临着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需要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来承担隔代教育。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随着农民工在外务工、务农或到城市谋生,留在家中的儿童。
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人数在逐年增加。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了家庭、社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之一。
隔代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得益于隔代教育,一些留守儿童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说爷爷奶奶会对他们更加关注、呵护,给予更多的爱和慰籍。
但是,隔代教育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说年龄差距、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有些亲属缺乏教育指导,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观念滞后一些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滞后,他们对教育的概念和方法不了解。
一些爷爷奶奶过于溺爱孙子,给予过多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使得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学习环境不利一些爷爷奶奶家庭条件差,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很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家庭缺乏读物、图书馆等资源,使得孩子难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3. 亲属带来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会让亲属来接管孩子的教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和方法,经常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受到损害。
三、应对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为了弥补隔代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减轻留守儿童的焦虑和困苦。
1. 加强教育宣传和教育指导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亲属的教育宣传和教育指导,使得他们理解并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得隔代教育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2. 改善学习环境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在农村建立一些阅读室和图书馆,增加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有条件的接触到知识。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篇1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
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有20xx%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02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
工作总结有助于梳理工作中的重要节点和关键事件,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有益梳理,有助于吸取教训,提升工作智慧,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通用6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1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存在安全隐患多、学习成绩差、心理障碍凸显等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各级政府为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担负主要的责任。
国家应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来消除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障碍;农村基层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建立灵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等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工业化城市化户籍制度教育投入灵活、多元的教育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1、导语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
为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现有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寻求解决的政策。
2、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
由于问卷法采用的调查工具,是调论文联盟查者实现设计好的书面的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点:(1)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能在广阔的范围内对地域上相隔千里的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评课在脚断掉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信息。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综述报告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综述报告一、现状隔代教育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现象,朱亚杰发表的论文中认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即隔代教育),但是在祖辈进行“隔代教育”的过程中,祖辈封建的教育理念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无法避免的会使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问题,甚至会出现偏差行为。
张丹丹发表的论文中认为隔代教育是农村留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祖辈一般根据已有经验照顾和教育孙辈,因而在隔代认为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路金平发表的论文中认为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特殊产物,隔代教育是农村家庭在此基础下的自然选择,但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刘海燕认为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个不小的数目,整个隔代教育群体的数量还是呈上涨趋势的;其次,迫于生活的压力,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普遍化,但隔代教育普遍忽视子女的社会化问题。
王媛丽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为了改善生计,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逐渐普遍化、严重化,家庭中直接教育的缺失导致“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化;由于留守儿童祖辈本身在教育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与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使得隔代教育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二、问题朱亚杰认为隔代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消极方面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认知表现和行为表现。
认知上表现在学习意识以及心理状况两个方面,学习意识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低、学习兴趣不高、上课纪律松散;心理状况方面具体表现为一是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关怀,易出现心理失衡;二是留守儿童与父母缺少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容易产生心理负担与心理怨恨;三是祖辈与留守儿童缺乏心理和情感的沟通,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对情感需求,祖辈过度溺爱,留守儿童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的性格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本文目录1.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论文3.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4.11月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临沂市是农业大市,总人口1018万人,农村人口占75%以上,全市在外务工人员129.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6.05万人。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全面了解临沂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最近市妇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苍山、平邑、临沭等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采取抽样的方式,对300名5--17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其中学龄前儿童5名,学龄儿童295名。
他们当中男性留守儿童165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55%,女性留守儿童135人,占45%。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务工以父亲单独外出务工和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居多,分别占32.7%和61.7%,母亲单独外出务工占5.7%。
38.3%的留守儿童与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其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比例占32.7%,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仅占5.6%。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
51.7%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1.3%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
295名学龄留守儿童中,47人学习成绩优秀,占15.9%;106人学习良好,占35.9%;129人学习成绩一般,占43.7%;10人学习成绩较差、3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辍学,占4.4%。
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留守现象的持续加剧,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陪伴孩子成长,而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老人来照顾和教育。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了未来社会的发展。
本文旨在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现状1. 父母缺乏陪伴由于大部分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他们无法长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导致留守幼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幼儿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影响其全面发展。
3. 孤独与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幼儿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身心健康。
4. 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地区的家庭多数存在着传统观念,认为留守幼儿隔代教育是无可避免的,这种观念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幼儿的问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社会支援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针对留守幼儿的特殊教育项目,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和老人的教育水平,指导他们更好地教育和照顾留守幼儿。
2. 增加留守幼儿关爱机构在农村地区建立留守幼儿关爱机构,提供课后托管、心理辅导、文体娱乐等服务,为留守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活动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留守时光。
3. 完善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优质的教育设施,提供更多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提高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水平。
4. 增强传统观念的更新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和转变,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人们的现代教育观念,让更多的家长和老人意识到留守幼儿受教育权益的重要性,尽可能减少留守幼儿的发生。
三、结语农村留守幼儿隔代教育问题是一个涉及人口、社会、教育、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通用6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通用6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篇一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但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理解“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期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此刻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到达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理解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构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河南农村14周岁以下留守儿童242.75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和教育上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隔代教育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留守儿童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关注他们面临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这些孩子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而父母则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等。
其中,隔代教育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其次,隔代教育问题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呵护。
在教育方面,他们无法得到父母亲自的指导和关心。
据调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下降、自尊心低下、社交能力欠缺等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也更容易接触到不良行为和社会风险。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那么,什么因素导致留守儿童遭遇隔代教育问题呢?首先,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农村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往往无法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选择去城市打工。
尽管外出打工可以增加收入,但也使得留守儿童面临家庭照顾和教育上的困境。
第二,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有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者,缺乏家庭教育的传承和引导也使得隔代教育问题更加突出。
为解决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
其次,应当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良好合作机制,建立家访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密切家庭和学校的沟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爱,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1摘要: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本文就胜利村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了解其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探讨。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胜利村是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现有人口1927人,外嫁未迁户口56人,常住人口1437人,未满14岁的留守儿童74人,占全村人口的3.84%,有52人和奶奶、爷爷在一起生活,22人在家独立生活。
在调查中发现,65%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2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频率月均不足1次。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情况比较突出。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性格比较内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他们表示一般他们放学回家后一般就在家里,很少出去,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主要的活动就是在家看电视,这主要是10岁左右的孩子,更大点喜欢到网吧去打发时间。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成果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呵护,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表现差的客观现实开展研究,我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两年的研究和教育实践,对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加强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本研究主要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习惯教育的现实问题1、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新途径。
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抛弃传统的育人方法,变单一的说教式、挖苦式、孤立式、侮辱式、放弃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用启发式、情感式、鼓励式,平等交流等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人人成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彻底屏弃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以考分定胜败,考分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
3、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师生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彼此信任,情同一家。
(2)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优化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之健康成长。
(3)创设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进行爱的教育,提倡爱的奉献。
(4)创设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校舍净化、绿化、美化,有礼貌,守纪律,视校园为我家。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因此,抓好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们对留守学生的现状概括为“六失现象”: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
具体表现在1、“留守学生”比例大全校“留守学生”475人,其中,“留守儿童少年”中单亲外出的占79.6%,双亲外出的占30.2%。
2、“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凸现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中,由祖辈监护的占21.71%,由亲友监护的占8.29%,无人监护的占0.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四)报告结构安排 (5)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6)(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7)(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8)(三)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 (10)(四)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11)(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2)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3)(一)教育资源匮乏 (14)(二)教育方法不当 (15)(三)亲子沟通障碍 (16)(四)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18)(五)家庭教育指导不足 (19)四、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20)(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21)(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3)(三)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 (24)(四)完善家庭教育监管机制 (25)(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6)(六)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27)五、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0)(二)对政策与实践的启示 (31)(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四)案例分析 (33)(五)实践意义与价值 (35)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隔代监护或亲友托管,这种监护模式往往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农村家庭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和执行困境。
关于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论文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工作,而被迫与父母分离、独自留在家中或由亲友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教育。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常常缺乏爱和关怀,感情上容易受到伤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隔代亲人缺乏专业教育知识和教育经验,无法提供科学、全面的教育。
再者,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导致性格发展、社交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对策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包括成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中心等,从制度层面上为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提供保障。
2. 家庭关爱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互动,尽量参与孩子的教育。
他们可以利用假期或休息时间回家,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
3. 隔代教育培训针对隔代亲人,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给孩子提供更科学、全面的教育支持。
4. 学校关怀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和关注,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辅导员,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和学业上的支持,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5. 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包括志愿者服务、经济援助等。
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支持,我们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实现人生的价值。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篇一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
5、道德上缺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告隔代教育圣人行无言之教。
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是人类教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不管是有钱的,还是贫穷的,都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最重的。
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他无论走进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能很好地去发展自己。
家庭教育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前,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下,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儿童。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
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子女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该由谁来坚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块阵地呢?根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一祖辈监护。
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很多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能在生活上让儿童吃饱了、穿暖了就已很不错,根本无暇去顾及儿童思想上、心理上的变化;农村里长年闭塞的生活,落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祖辈教育儿童的内容也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祖辈监护人教育儿童的方式存在两个极端:要么对儿童严加看管,打骂被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要么就对儿童溺爱异常。
大多祖辈年老体弱,不仅要辛苦劳作、操劳家中的全部农活,还要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失去了太多的耐心,更不会考虑教育儿童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只是简单地采取在他们看来最有效的方式——打骂。
打骂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人对儿童的期望会影响到儿童的表现,如果一味地只是打骂,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让他们缺少自信,降低他们的成就动机。
还有一部分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不仅不让儿童干活,而且对儿童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骄纵,使得儿童不懂得自我约束,做事情我行我素。
祖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造成一些孩子利用爷爷奶奶对自己的溺爱,贪玩好耍,好吃懒做,有的甚至骗钱出去上网打游戏、拉帮结伙干坏事,耽误了学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当然,也有一部分祖辈懂得以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孙辈进行教育,使孙辈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也健康茁壮地成长。
他们只是农村中老一辈人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但是他们却应是留守儿童祖辈教育的好典范。
二亲戚朋友监护。
亲戚朋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多数也不能得到全面、细心的教育。
实地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或是儿童的祖辈过世,没有至亲的祖辈可以托付;或是亲戚朋友家能给予儿童成长某些方面的帮助,比如亲戚朋友家离儿童上学的学校近,或亲戚朋友是有知识文化的人,能辅导儿童学习。
第一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大都只能得到叔伯阿姨生活上的照顾,叔伯阿姨本身也有自己的家庭、子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子女教育好,至于代为照管的留守儿童能平平安安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种情况下由亲朋监护的儿童很显然在学习上被压得很紧,如果说这样的亲戚朋友能给予儿童一些教育的话,主要是学习上的辅导。
三自我监护。
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可以说其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家”只有他一人坚守着,没有与父母长辈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其家庭教育从何谈起。
《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李天燕在其《家庭教育学》中则指出“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相互教育”。
因此,我们应看到家庭教育既指家庭中年长者对儿童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智力开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与传授,也是父母等家庭中的年长者与儿童进行互动的一个过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不光是长辈单方向的传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用眼、用心的学习着长辈待人处事的做法、劳作生活的习惯与技能。
父母的长期外出,这样的受教育机会在留守儿童这里几乎消失了。
没有见过父母对待祖辈的孝顺,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没有机会与父母到田间地头去辛勤的劳动,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没有感受过父母给予的爱与亲情,长大后这些留守儿童将如何去给予他人爱与关心。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少,有一定抑郁心理,性格内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与同学在一起总是听别人说,感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较强,内心比较敏感,往往因一点小事而有强烈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消极,对别人批评教育接受认可程度不够,甚至产生对抗行为。
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乏,有些学生受不良影视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诱导,不谙世事,对社会充满新鲜好奇的儿童少年很容易干出危险出格的事来。
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
失缺了爱的环境的熏陶,成为儿童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
二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
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漫长的留守岁月使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也使他们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
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
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
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造成从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自我中心严重,自私任性,不能与同龄朋友友好相处。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
另外,父母为了弥补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常常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
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即使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造成的心理创伤。
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会使子女养成乱花钱、沉溺于游戏厅等不良习惯。
三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
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
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
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父母单方面就可以处理好的。
它既需要我们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要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更需要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整合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共同完成对孩子们的学业帮助、生活关怀和人格塑造。
一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崔亮副组长:葛娟成员:胡庆丹、谢慧敏、张慧等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
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
加强对我校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
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门档案,进行重点管理。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要重点摸清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家庭住址、“代理监护人”的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地点以及具体的联系方式,并将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联系电话告知留守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或家校联系卡,为相互联系沟通提供方便。
另外,要把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当作重要的交流渠道,将留守学生每个月在学校及在家庭的各种表现、心理状况记录在册,让外出父母定期了解,加强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相关的课程。
我校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他们走好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学校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
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以对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
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生活技能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立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马克思说过:“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
”因此,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经常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
第一,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打工同样挣钱,有的家长对孩子道德修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正面引导不够,往往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累,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转变。
第二,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
家长要多找机会返乡与子女“零距离”接触,要多打电话与子女交心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第三,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
尽量避免双方同出打工,可让一方选择本地务工,使自己能不隔太长时间回家一次,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第四,“留守儿童”应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烦恼,其实都可以认为是缺乏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内心不平衡所至。
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留守儿童”应以健康的心态,正视现实、面对现实。
实际上“留守”背后还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