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合集下载

风电场安全环保评估报告范本

风电场安全环保评估报告范本

风电场安全环保评估报告范本一、风电场安全环保评估报告的重要性风电场安全环保评估报告可重要啦!这就像是给风电场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看看它在安全和环保方面到底咋样。

咱得知道啊,风电场那可是有好多大风车一样的风力发电机,它们呼呼转的时候可不能出啥岔子,不然可能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有不好的影响呢。

二、评估的范围1. 设备安全风电场里的设备可不少,从那些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到各种传输线路,再到控制设备啥的,都得检查。

比如说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要是有裂缝或者松动,那可危险啦,就像人的胳膊要是有毛病,干活儿就不利索。

而且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得看看,有没有过热啊,有没有异常的震动啥的。

2. 环境影响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一方面是噪声,那些风力发电机转起来可能会有噪音,这会不会吵到周围的居民呢?还有就是对鸟类啊、野生动物的影响,会不会影响它们的栖息地呢?另外,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会不会对土地有破坏,对水资源有污染呢?这些都是要评估的范围。

三、评估的方法1. 现场检查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啦。

评估人员得跑到风电场去,亲自看看那些设备的情况。

爬上风力发电机的塔架,检查里面的设备有没有磨损啊,有没有漏油之类的问题。

在风电场里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像有没有乱堆乱放的东西,会不会绊倒人啥的。

2. 数据收集与分析还要收集各种数据呢。

比如说风电场的发电量数据,设备的运行时间数据,这些数据能反映出设备的运行效率。

还有环境方面的数据,像噪音的监测数据,周围空气质量的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就能知道风电场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情况啦。

四、安全方面的评估内容1. 人员安全风电场里有工作人员在维护设备,他们的安全可重要了。

有没有给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呢?他们在操作设备的时候有没有按照安全规程来做呢?像在爬上风力发电机塔架的时候,有没有系好安全带,有没有做好防坠落的措施。

2. 设备安全维护设备的维护计划是不是合理呢?多久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有没有备用的零件,要是设备某个零件坏了,能不能及时更换呢?而且设备的防雷措施也很关键,要是被雷劈了,那设备可能就会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呢。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目录1、前言..............................................................................................................2、项目概况.....................................................................................................3、风电项目组成及工艺流程 .....................................................................1、前言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风力发电项目是一类不消耗矿物能源、污染环境少、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兴能源项目。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风力发电项目在政策上的扶持,风力发电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风力发电项目与其他工业生产类项目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风电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产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噪声、光影和生态等方面。

下面以铁岭市昌图风力发电场工程项目为例具体说明。

2220—390--丘陵属于各类保护区。

3、风电项目组成及工艺流程3.1项目组成昌图风力发电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场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二部分。

3.1.1、风力发电场工程(1)新建一座升压站,占地面积5547m2,站内建设主控制楼一座(二层)建筑面积507.5m2,建设10kv室内配电装置室一座(一层),建筑面积198.25 m2,建设附属建筑一座(一层)为砖混结构,其建筑面积187.15 m2。

,将原有93.1.3、主要设备该项目的主要设备有风力发电机组和箱式变电站58套、主变压器2台、高压开关柜13台等。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设备一览表3.2工艺流程昌图风电项目的风力发电机出口电压为690v,采用一机一变的接线方式,即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出口经箱式变电站由电缆直接接至10kv变压器低压侧,然后从10kv变压器高压侧引出线,用10kv电缆接至66kv升压站,再由66kv输电线路接入变电所。

风能发电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风能发电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风能发电场的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风能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选择之一。

然而,风能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风能发电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风能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大量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问题。

因此,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和监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环境风险,确保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二、风能发电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影响风能发电场一般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

在选择用地时,应优先选择荒地、农田或其他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地区。

此外,发电场的建设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平整、挖掘基坑等工作,对土地的破坏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尽管风能发电场会对土地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相比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其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较小。

此外,发电场周围的土地仍可用于农田、生态恢复等目的,因此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能发电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风能发电场的水资源利用风能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对水资源的利用通常较为有限。

其主要涉及到施工期间的供水需求和发电设备的冷却需求。

相比化石能源发电厂的用水量,风能发电厂所需的水资源要小得多,对水资源的消耗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小。

四、风能发电场对飞鸟和蝙蝠的影响风能发电场的旋转叶片和高塔结构对飞鸟和蝙蝠造成一定的威胁。

飞鸟和蝙蝠常常会在低空飞行,而旋转的叶片很容易与它们发生碰撞而导致伤亡。

为了减少对飞鸟和蝙蝠的影响,一般在风能发电场建设之前,会进行详细的鸟类和蝙蝠勘察,并选择远离繁殖地、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的区域建设发电场。

此外,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叶片的转速、改变旋转方向、改变发电机运行方式等,也可以减少对飞鸟和蝙蝠的伤害。

五、风能发电场的噪音与视觉影响风能发电场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主要来源于风轮旋转时造成的气流噪音和机械设备运转时的机械噪音。

海城鑫田风力发电项目环评

海城鑫田风力发电项目环评

海城鑫田风力发电项目环评【实用版】目录一、项目概述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依据三、项目周边环境现状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五、环境保护措施六、环评结论正文一、项目概述海城鑫田风力发电项目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海城市,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组、输电线路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该项目的建设旨在利用风能资源,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本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三、项目周边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较为多样。

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同时,项目周边存在一定数量的居民区,因此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能会对周边鸟类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一定影响。

2.输电线路的建设及运行可能对周边景观和居民区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3.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扬尘等污染。

五、环境保护措施1.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对鸟类的影响,可以在选址阶段充分考虑周边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

2.对于输电线路,可以采用景观绿化等措施,减小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噪声控制、扬尘治理等,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六、环评结论综上所述,海城鑫田风力发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轻环境负担。

风力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团结风电场工程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18台850KW的风力机组、10KV配电装置、2台5万千伏安的2005年6月~2007年6月场内及场外送入输变电缆施工;基础施工及场地平整2006年2月~2007年11月风机设备吊装、调试及试运2007年12月风机设备验收、交付生产运行11)清洁生产分析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它不同于火电项目,不用消耗任何燃料;不同于水电项目,不需要在建设大面积的水库以做调峰使用;它只需要利用当地的风资源,就可以将风能转变为电能,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消耗燃料,不产生污染物。

风电场建成后不仅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同时还为当地新增添了旅游景点。

本项的风电机组拟装机容量为100.3MW,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电量23156万KWh,与同等规模的燃料发电厂相比,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标煤8.1万t,水资源约69.6万t,可减少向大气排放烟尘179.7t(除尘器效率取99%)、CO219.4万t、SO21415.3t(煤质含硫量取0.8%,未脱硫)、NO x736t、CO19t、灰渣1.9万t、废水14万t(排水量占用水量的20%计)。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潜水,含水层为灰绿色细砂,地下水埋藏较深,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环境水侵蚀性地基土冻涨性等问题。

拟建风电场场址为一片风成沙丘,地形起伏较大,但地层简单,岩性单一,地层皆可做为天然地基土。

该地冻结深度约1.90m左右;地震裂度为VI左右。

3. 气候、气象县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干旱地区。

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少雪、风沙大。

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份,自东向西递减。

年蒸发量为1500~2000mm,大于降雨的3~4倍,干燥度为1.0~1.25。

风电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风电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风电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一、引言
风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风电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也日益普及。

然而,风电场建设与运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风电场建设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本报告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项目概况
(此处可提供项目背景信息,比如风电场规模、所在地区、项目目的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 天气气象影响评价
2. 动植物资源调查评价
3. 地质地貌影响评价
4. 噪音与振动影响评价
5. 水质影响评价
6. 废弃物、废水与废气评价
7. 生态系统评价
8.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由组织和调整,详细叙述每个评价内容的方法、结论和影响程度)
四、评价结论与建议
1. 评估结果及评价结论
(对每项评价内容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益处)
2. 环境保护建议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建议,包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降低噪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五、参考文献
(列举在报告撰写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参考资料)
六、附录
(包括相关研究报告、调查表格、受访者问卷等)
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评价结果和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项目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风力发电机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该项目的实施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机的拆解、废弃物处理、资源回收等环节。

二、环境影响评估1.空气污染:风力发电机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水污染: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油污、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边水体产生污染。

3.固体废弃物:风力发电机拆解后产生的废弃物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如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对土地,资源产生占用和污染。

4.生态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开挖、设备安装等工作,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1.空气污染防治:采取粉尘收集、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粉尘排放;对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水污染防治:对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固体废弃物处理:对拆解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钢铁、有色金属等可回收资源进行再利用,塑料等不可回收资源进行集中处理。

4.生态保护措施:台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恢复工作,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和修复。

四、结论和建议本报告认为,风力发电机拆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加强环境监管和监测工作。

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应加强科研工作,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拆解技术和设备。

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制表:审核:批准:。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风力发电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它以风能转化为电能,并且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由于风力发电具有环保、资源广泛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行风力发电项目之前,就需要进行环评报告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风力发电环评报告的范例,供参考:一、项目背景和目的本项目位于县的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旨在建设一个风力发电项目,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供清洁能源,并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环评报告的目的是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概况本风力发电项目计划在县的山区建设,总装机容量为XX兆瓦,共计XX台风力发电机组。

项目区位于远离居民区和生态保护区的山坡地区,土地面积为XX平方千米。

项目的建设期计划为XX个月,运营期为XX年。

项目建设期间主要包括土地平整、风力发电机组安装等工程。

三、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对项目区现状的环境调查和分析,以及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我们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和气象条件:项目区域的气候适宜,具备风能发电的基本条件。

2.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区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不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和水文问题。

3.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项目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在风力发电机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植被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社会和经济影响: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尽量减小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

2.严格控制建设期间的施工噪音,避免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

4.建立风力发电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对风力发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风电环评报告

风电环评报告

风电环评报告评估单位:XXX环境评估有限公司报告时间:20XX年XX月XX日评估对象:位于XXXX地区的风电场项目评估目的:本次环评评估旨在评估上述风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和治理措施,以确保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评估范围:本次评估涉及风电场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建设、运营、维护、废弃处理等环节所产生的影响。

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评估两种方法。

对于外部环境评估,我们采用野外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现场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风电场项目周边环境、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对于内部环境评估,我们对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以及废弃处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确定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根源。

评估结论:根据我们的评估,本次风电场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和治理措施。

存在的问题:1.施工期间可能对水土流失、土壤固结等造成一定影响。

2.风电机组噪声可能对周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3.运营期间需加强对鸟类、蝙蝠等野生动物的保护。

4.项目废弃后可能对当地土壤和水源产生一定污染。

环保和治理措施:1.施工期间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及时采取水土保持和土地固结治理措施。

2.规定风电机组运行时使用噪声避免技术,或者采用隔音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

3.在周边设置鸟类、蝙蝠等野生动物保护区,监测他们的迁徙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

4.在项目废弃后进行地下部件的拆除和清理,并进行润滑油和其他污染物的处理,确保无任何污染物残留。

结论:通过本次环评评估,我们得出该风电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保和治理措施,以确保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西华电泽州山河镇二期99.8MW风电项目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西华电泽州山河镇二期99.8MW风电项目环评报告

进风场道路1进风场道路2 1~11号风机机位20~30号风机机位 31~41号风机机位场内典型地貌典型灌草类植被拟选机位及场内道路 风场内拟扩建道路 一期风电场施工场地典型灌草植被场内测风塔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二、风电场总平面布置1.风机分布针对该风电场风资源状况、自然环境现状、交通运输条件、机组度电成本等,同时考虑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可研推荐风电机组为WTG3型风电机组,其中39台2200kW+7台2000kW型风电机组。

风电机组的布置按充分利用风电场场区的风能资源,并结合场区地形地貌、植被及现有道路情况进行风电机组的布置。

本工程46座风电机分布于泽州县下村镇、大东沟镇、南村镇等区域的山区一带,主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区域:北侧布置1~11号风机,沿山脊线南北走向布置;南侧布置12~46号风机,主要按南侧风场区域山脊分散布置。

风电机组的布置与盛行风能方向垂直,机组间距布置原则为:在盛行风能方向上机组间距大于6 倍的风轮直径,垂直于盛行风能方向上机组间距大于4 倍的风轮直径,尽量减少风力发电机组之间尾流影响。

在地形起伏的地方,尽量布置在高风速地区,以获得较大电量,并适当注意避免过于分散布置,以利用交通安装条件,减少机电线路长度,充分利用场地,在场区内将风机避开村庄顺山脊和山梁优化布机。

风机位置分布详见附图2。

2.道路布置本工程道路考虑到既要保证施工建设期设备、材料运输要求,又要满足生产运行期间道路的交通运输、方便维修保养,道路设计过程中,本着节约的目的,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1)进场道路本项目采用公路运输进场,国家高速公路网→晋城→(省道S332)→村道→山河镇二期风电场,运输条件较好,可以满足运输要求。

本期风电场北侧、南侧风机机位均利用现有道路直接进场,不需新建进场道路。

(2)场内检修道路本风电场的施工检修道路从S332 向南北两侧引接,新建检修道路长度约11.1km。

场内有乡村道路约19.9km 可改造利用,乡村道路宽约4m。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环评报告Ⅰ、项目背景和概述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以满足周边地区的电能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Ⅱ、环境影响评价1.空气质量影响:风力发电场减少了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相应减少了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

该项目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

2.水资源影响:风力发电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声音和振动影响: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但是该项目的距离主要居民区较远,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

4.大气环境影响:尽管风力发电项目会占用部分土地,但相比传统发电厂,其占地面积较小。

该项目设计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

5.生态影响:建设风力发电场会对周边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考虑到该项目的规模较小,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其影响程度较低。

Ⅲ、路线选择及环保设施设计1.路线选择:本项目选择了远离居民区,与现有电网连接方便的场址。

经过有效分析和评估,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建设不会对居民和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2.环保设施设计: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建设环保设施,包括噪音、振动和颗粒物的处理设备,以及废水的处理装置等。

并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环境友好性。

Ⅳ、社会影响评价1.就业机会: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经济收入:风力发电场建成后,不仅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可以通过销售电力获得经济收入。

3.地方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原材料和设备的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社区发展:项目建设期间,可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社区的发展水平。

Ⅴ、环境风险预测及风险管理1.自然灾害风险:在项目场址选定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确保项目的抗风能力和地震能力。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一、项目概述风力发电场是指利用风能产生电能的设施,其主要由风力发电机、塔架、叶片、变压器等组成。

本项目意在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旨在利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1. 需求分析目前,世界上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能源资源的快速消耗也推动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无污染、不耗损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转型能源结构的首选方案之一。

2. 可行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位于地势开阔、风资源丰富的区域,具备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良好条件。

通过对项目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本项目在技术、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三、环境影响评价1.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计划建设总装机容量为XXX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包括建设风力机组、配套设施及相关输电线路等。

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项目选址对缓冲区的影响。

(2)风电机组运行对鸟类及其他动植物的影响。

(3)风电机组运行对声、光、振动等的影响。

(4)风电机组运行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的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评价将采用综合评估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环境影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缓冲区影响评价经过对项目选址附近生态环境的详细调查分析,本项目对缓冲区的影响主要包括XXXXX。

为减轻这些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XXX措施(2)XXX措施2. 鸟类及其他动植物影响评价通过对本项目选址附近鸟类及其他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项目可能对以下鸟类及其他动植物造成影响,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1)XXX鸟类及植物的保护措施(2)XXX鸟类及植物的保护措施3. 声、光、振动等影响评价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时可能产生噪音、光污染和振动等影响,通过对现场测量和环境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和对策:(1)XXX噪音对策措施(2)XXX光污染对策措施(3)XXX振动对策措施4. 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和对策:(1)XXX土壤保护措施(2)XXX水体保护措施(3)XXX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五、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设前期保护(1)XXX保护措施(2)XXX保护措施2. 建设期环境管理(1)XXX管理措施(2)XXX管理措施3. 运营期环境管理(1)XXX管理措施(2)XXX管理措施六、环境监测与评估为了时刻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状况,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并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风电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本报告对风电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评估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该风电场建设项目旨在利用风能资源,建设大型风力发电设施,为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做出贡献。

二、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项目区域环境特征:对项目区域的地质、水文、生态、气候等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区域现状。

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土地利用、水资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潜在环境风险。

3.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针对评估发现的环境影响,在项目规划、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区域环境特征1. 地质特征:项目区域地质构造稳定,不存在地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2. 水文特征:项目区域水资源充足,不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且无严重水土流失现象;3. 生态特征:项目区域植被丰富,生态环境相对保护完好,存在少量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4. 气候特征:项目区域属于季风气候,核心建设期避免在暴雨季节施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项目建设需要占用一定面积土地,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对土地利用影响可控;2. 水资源:项目建设期间需要不大量的水资源,但不会对当地水资源造成长期影响;3. 气候:风电场建设不会对当地气候形成显著影响;4. 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对少量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可控制在较小区域内。

五、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基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结果,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项目规划:合理布局风电机组,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2. 建设施工:规范施工行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影响;3. 采用环保设备:选用高效、低噪音的风力发电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噪音的影响;4. 运营阶段:定期监测噪音、土壤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书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书

风力发电场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本报告书旨在对风力发电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并评估该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建议。

1.1 项目背景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风力发电场,充分利用地区的风能资源,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2 项目地点本项目拟选址于XX省XX市XX县的某一片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1.3 项目规模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为XXX兆瓦,共设XX台风力发电机组。

二、环境影响评价2.1 水质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存在排水口或者排污管道直接排放废水的情况。

因此,在影响范围内的水体质量不会受到直接污染的影响。

2.2 大气质量影响风力发电场运营过程中,每年产生少量废弃物,如风力机组更换的设备和组件。

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物会被释放进入大气中。

然而,根据计算和模拟分析,风力发电场的运营对当地大气质量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所以该项目在大气质量方面的影响是可控的。

2.3 噪声影响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噪声。

为了保证在项目运营期间,噪声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明显的干扰,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风机桨叶设计,减少噪音产生;- 合理调整风机布设方案,减少噪音传播;- 与周边居民积极沟通,及时解决噪声引发的纠纷。

2.4 生态系统影响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缓解和减少这种影响,我们将:- 在设计风机布设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周边生态环境,避开敏感区域;- 施工中避免破坏植被和土壤,确保土地的持续稳定性;- 定期监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三、环境保护措施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将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3.1 废弃物管理- 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分类和处理系统;- 对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回收处理;- 对危险废弃物进行专门储存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风力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公众参与结论与建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项目位于县团结镇内东新荣屯、西新荣屯境内,距县80km,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单一,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为草地,场区周围生态环境见图4,因此现状评价将主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向海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及功能分概况(1) 向海自然保护区概况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始建于1981年,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七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之间。

东西宽42km,南北最长45km,总面积10.55×104hm2,其中芦苇、沼泽2.37×104hm2,草原3.04×104hm2,水域1.24×104hm2,林业用地2.98×104hm2。

保护区水资源极其丰富,南有霍林河,西有额木太河,均为嫩江支流。

由于蒸发、渗漏,两条河流流入本区后,无明显河床,呈扇状分布,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河尾湿地或沼泽地,沼泽湖泡星罗棋布。

北有引洮(洮儿河)分洪形成的向海一、二场水库,此外,区内还有自然泡沼20多个:洪根敖包北泡、查干代西泡、高家烧锅泡、邵家泡、爱国泡、黑鱼泡、兴隆水库、尖底泡、大青山泡和周大骡泡等。

向海水库正常蓄水水面6650hm2,最大水面7100hm2。

向海水库与黄鱼泡、大肚泡、小泡、兴隆水库、小香海泡等相连通,水深一般在0.5~1.5m,最深处10m以上,保护区总水域面积为12441hm2。

此外区内还有沼泽23654hm2。

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风电四期50MW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风电四期50MW项目环评报告公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力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意见,无主管部门的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6)环境质量状况 (19)评价适用标准 (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1)环境影响分析 (3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2)结论与建议 (53)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原塔城地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对《国电XX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三期49.5MW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塔地环字[2012]161号)附件3塔城地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对国电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三期49.5MW单机容量变更请示的回复附件4塔城地区自然资源局关于国电XX托里玛依塔斯风电三期49.5MW 项目用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及地质灾害查询情况的函附件5塔城地区水利局关于对《国电XX托里玛依塔斯风电四期50MWW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附件6承诺书附件7监测报告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国电XX托里玛依塔斯风电四期50MW项目建设单位XX发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孟宪梁联系人王成通讯地址XX塔城地区托里县铁厂沟镇西侧25公里处联系电话7400传真/邮政编码834615建设地点塔城市托里县境内,距离铁厂沟镇以西200米,S318线附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风力发电D4414占地面积(平方米)983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29067.62环保投资(万元)66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2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1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本项目位于塔城玛依塔斯风区,2011年塔城地区发改委编制《塔城地区老风口-玛依塔斯风力发电规划修编》,主要就塔城地区老风口-玛依塔斯风区进行了风区规划,风区主要由托里县境内的老风口风区、额敏县境内的玛依塔斯风区两部分组成,规划在老风口开发500MW,在玛依塔斯开发500MW的风力发电项目。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

风力发电机拆解环评报告一、拆解项目介绍本次拆解项目是对某一座风力发电机进行拆解,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拆解过程的环保与安全性。

二、拆解过程安排1.确定拆解地点:本次拆解将在指定的拆解场地进行,以确保拆解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得到满足。

2.制定拆解计划: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特点和结构,制定详细的拆解计划,包括拆解顺序、拆解方法和拆解设备的选择等。

3.拆解过程控制:在拆解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各种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废弃物处理: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妥善处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清理工作:拆解完成后,对拆解场地进行彻底清理,确保场地环境恢复整洁。

三、环境影响评价1.噪音影响评价:在拆解过程中,对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噪音水平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2.空气污染影响评价:对拆解过程中的排放物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空气质量不受影响,避免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3.水污染影响评价: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确保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4.土壤污染影响评价:对拆解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评价,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土壤质量不受破坏。

四、环境保护措施1.噪音控制:在拆解过程中采取降噪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2.排放物处理: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3.环境监测:在拆解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定期评估拆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

五、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对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拆解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拆解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结果,得出拆解过程的环保和安全性符合要求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拆解工作的环境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报告1、前言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风力发电项目是一类不消耗矿物能源、污染环境少、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新兴能源项目。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风力发电项目在政策上的扶持,风力发电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风力发电项目与其他工业生产类项目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风电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产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噪声、光影和生态等方面。

下面以铁岭市昌图风力发电场工程项目为例具体说明。

2、项目概况铁岭市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地区,是我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速大,风向稳定,而且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开阔,适合于大规模开发、安装风力发电机组。

昌图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49300kw,安装850 kw风力发电机58台,年上网电量10748万kwh。

工程总投资为49881万元。

其中风力发电场工程静态投资48689万元,单位投资9876元/千瓦。

风力发电场址位于铁岭市昌图县昌图镇前哈石马沟村附近,场址中心坐标为东经124°10′,北纬42°48′,场址处为起伏平缓的山地,平均海拔高度为220—390米。

风电场场区规划面积28 km2,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约占%,林地约占46%,果园占地9%,村屯用地约占3%,水域%,道路约占3%,整体属于半山区--丘陵生态系统。

该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内无风景旅游区、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属于各类保护区。

3、风电项目组成及工艺流程项目组成昌图风力发电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场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二部分。

3.1.1、风力发电场工程(1)新建一座升压站,占地面积5547m2,站内建设主控制楼一座(二层)建筑面积507.5m2,建设10kv室内配电装置室一座(一层),建筑面积198.25 m2,建设附属建筑一座(一层)为砖混结构,其建筑面积187.15 m2。

(2)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及箱式变电站58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个机组占地面积约为266.7m2,总占地面积约15467m2。

(3)新建道路17km,道路征地宽5.5m,占地面积93467m2,改扩建道路18km,将原有3m宽道路拓宽至4.5m,新增占地面积27000m2。

3.1.2、输电线路工程新建一条11km长的66kv输电线路,由66kv升压站至220kv昌图变电所联网,线路采用变压器组接线,导线采用LGJ-240钢芯铝绞线,共设输电杆塔约44根,其中拐角杆塔9根,单根杆塔占地约36m2。

非拐角杆塔35根,单根杆塔占地约16m2。

全部杆塔总占地约884m2。

输电杆塔采用铁塔,高度为18--27米。

3.1.3、主要设备该项目的主要设备有风力发电机组和箱式变电站58套、主变压器2台、高压开关柜13台等。

具体情况见表1。

昌图风电项目的风力发电机出口电压为690v,采用一机一变的接线方式,即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出口经箱式变电站由电缆直接接至10kv变压器低压侧,然后从10kv变压器高压侧引出线,用10kv电缆接至66kv升压站,再由66kv输电线路接入变电所。

风力发电场的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风力发电场发电、输变电过程示意图风力资源及风机排布3.3.1、风力资源评估昌图风力发电场位于铁岭市昌图县前哈马石沟村附近,为详细掌握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由辽宁省气象能源开发应用研究所承担该风电场场址的风能资源实测工作。

场址的测风工作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至2004年9月30日,完成了一个年度的测风工作。

根据风电场建设需要,又从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进行了第二年度测风资料的采集。

测风仪器和方法在昌图风电场设置两个测风点:其中一点立一50m高测风塔,在塔的50m、30m、10m三个高度分别装测风仪测风,这样可直接测出风电机轮毂高度(50m)处的风能资源情况,又可以了解风能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另一点立一10m高铁杆,在杆顶安装一台测风仪。

测风内容为全年每日逐时的风向、风速。

风向为16个方位;风速精确到0.1米/秒。

每20天左右从记录仪中读取一次测风记录。

通过对昌图风电场址风能资源测试数据的计算分析和测风气候背景综合分析可以看出,2003、10—2005、9两年度昌图风电场50m测风塔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6.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m2,年有效风力小时数均多于7000h,8m/s及其以上风速年出现时间超过3200h,10m/s及其以上风速年出现时间超过1700h。

两个年度10m测风杆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分别为、5.7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m2,有效风力时数均多于5000h。

两年度风电场均以SW、N、SSW、S风向居多,SW风的能量所占比例最大,能量比较集中,有利于风电机布置,且以9~10m/s左右风速能量最高。

昌图风电场达到了建设大型风电场所要求的风力资源条件,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3.3.2、风机排布该项目风力发电机的排布,以风力发电场址处主导风向及主导能量方向来确定排列方向。

而风力发电机机组之间的间距和排距,则综合考虑风力发电场场地条件、风资源特性以及风力发电机之间尾流影响等条件。

通过风力资源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风力发电机布机主要是根据场区地形的变化特点,将风力发电机排布在山梁的高处,并适当考虑风力发电机之间排布的影响,风力发电机间距按4-5D(D为风机叶轮直径52m),风力发电机排距按7-8D进行布置。

4、主要环境影响分析风力发电是一种不消耗矿物能源、比较清洁的生产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此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噪声、光影和生态等方面,现分述如下: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土方的挖掘、堆放、回填和清运过程造成的扬尘;建筑材料(水泥、白灰、沙子)等运输、装卸、堆放过程造成的扬尘;各种施工车辆行驶往来造成的扬尘;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过程以及平整、扩建道路施工造成的扬尘。

由于施工现场距离最近的居民区超过230m,扬尘对其影响较小。

(2)施工噪声影响施工时土石方、打桩、结构和装修等阶段由于车辆、机械、工具的运行和使用将产生噪声影响。

对照《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施工现场、道路平整、土石方阶段距场地40m处噪声满足昼间75dB(A),200m处噪声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值。

结构阶段40m处噪声满足昼间70dB(A),200m处噪声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要求。

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噪声源强见表2。

本项目施工工作均在昼间进行,夜间停止施工且施工现场距离最近居民点在230m以外,因此对居民区产生的影响较小。

(3)施工废水影响施工期生产用水主要用于搅拌水泥、养生等,基本不产生废水。

项目施工人员约100人左右,生活污水排放量约8t/d,主要污染物为COD Cr、SS。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清运处理,对施工区局部环境影响较小(4)生态影响本项目永久性占地142365m2,临时性占地60000m2。

永久性占地主要是风机基础组合供电设备、新建及改扩建道路及升压站、输电线路基础;临时性占地主要是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风力发电机设备堆放以及临时道路占地等。

本风力发电场主要占地是丘陵耕地和林地,项目建设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31035 m2,采伐林木512株,蓄积量48 m3,58个单机发电机组及组合供电设备占用林地面积约为3200 m2,占用未利用地面积约为5067 m2,占用耕地面积约为7200 m2;升压站占用耕地面积约为5547 m2;新建道路占用林地面积约为22480 m2,占用耕地面积约为37230 m2,占用未利用地面积约为33757 m2;改扩建道路占用林地面积约为5355 m2,占用耕地面积约为4875 m2,占用未利用地面积约为16770 m2;输电线路基础占用耕地面积约为884 m2;本项目占用耕地55736 m2,其中占用基本农田约为42608 m2,已在项目区域北侧达子沟、纪家沟一带补划。

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项目占地情况单位:m2生态恢复及补偿措施对于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采取防治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及补偿。

对于临时性占地,待项目施工结束后,可以采取措施复耕、复植进行生态恢复;对于永久性占地,则需要在相邻或附近地方对已破坏的植被采取补偿种植措施。

在项目施工期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环境监理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本风力发电场永久性占地142365m2,临时性占地60000m2。

本项目生态恢复及补偿方案拟在每台发电机组和箱式变电站破坏及影响面积上采取种植草皮,设置水蜡树篱植物措施。

共植草皮面积为7亩,水蜡面积亩。

升压站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控制区,占地面积为亩,设有实体清水围墙,院内设有一道混凝土道路。

主要布置有主控制楼(二层)、10千伏配电装置室及配电装置。

此处绿化措施是在综合办公楼附近的道路两侧栽植垂柳,楼前种植草坪,在检修厂房周围的空地上选择栽植榆叶梅和草坪,升压站场地绿化面积为900 m2。

为防止道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扬尘,防止作业路两侧边沟的水土流失以及加固沟埂增加绿化面积,在作业路两侧路边沟土挡上栽植紫穗槐进行防护。

共需种植紫穗槐苗56160株。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光影影响昌图风力发电项目风电机排布在风电场区域内山梁的高处。

由于风力发电机设备高度较大,在日光照射下会产生较长阴影,如果阴影投射在居民区内,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干扰和影响,因此,应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阴影影响进行分析。

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h0=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数值即可算出物体的阴影长度L。

(D为物体高度)L=D/tg h0昌图风力发电场位于东经124°10′ 北纬42°48′,一年当中冬至时分为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

本项目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计算如下。

项目所在地纬度差=42°48'+23°26'=66°14',太阳高度角h0=90°°=°,风电机(含叶片)高度为91m,产生的影子长为206.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