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合集下载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句时 , 学 生 马 上 能联 系《 屈原列传》 和《 琵 琶行》 , 进 而
会 使 诗人 产 生 脱 离 官 场 返 乡的 心情 。 ( 2 ) 以考 查 鉴 赏表 达 技 巧 的 形 式 出现 。如 ( 2 0 1 0 ・ 安
徽卷)
想 到 屈 原 和 自居 易 两 位 历 史 人 物 , 看 到“ 请缨 ” 一词 . 也 能联 系到
渲染 了时 局 的艰 危
古 诗词的色彩姜
画 岳 新环
宋代诗人 杨万里描 绘六 月西湖荷 花 的姿色风韵 :
( 解析 ) 《 汉书 ・ 终军传》 汉武帝想让 南越王归顺 , 派 终 军 前 往劝 说 . 终军请求给 他长缨 , 必 缚 住 南越 王 . 带 回 到皇 宫 门 前 。后 用 “ 请缨 ” 来 指 投 军报 国 。“ 朝 廷 谁 请 缨” 中暗 示 朝 中无 人 为 国分 忧 . 借 以 表 达 诗 人 对 国 事 的 深 深 忧 虑 ( 3 ) 以填 空 题 的形 式 出 现 。 如 ( 2 0 0 8 ・ 浙江卷 ) 日暮 倚杖 水 边
观 赏 不 尽 的 江 南 夏荷 图 . 让 人 浮 想 联 翩 。色彩 虽然 只 是 事物客观显现 . 但 在 诗 人 那 里却 有 其 妙 用 . 用 它 装 点 画 面. 营造 意 境 . 以 期淋 漓 尽 致 地 表 达 自己 的 感 情 。


单一 的色 调 渲 染 画 面
尔辈 何 伤 吾 道 在 , 此 心 惟 有 彼 苍 知 。苍 颜 华发 今 如
堡 : 墨 I l { i
因. 最近五年语文高考很少考“ 用典 ” 这 一名 词 术 语 , 即 使考“ 用典 ” . 考 题 也 常 限 于 三 种 类型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这首小诗的成功与其色彩的妙用分不开。

白毛、绿水、红掌、青波,对仗工整,色彩明丽。

诗人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词中所写之物如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颜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读者的视觉形象。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中的“碧”、“绿”写出了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勾画玉树琼枝、漫天皆白的圣洁世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写明月当空,朗照大地。

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像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

一幅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画。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绝句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抒发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中的“红”、“白”二色反差衬映出主题。

红花和白头宫女形成反衬,使人产生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杜牧的《山行》是一首颂秋名作,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尤为出色: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炼彩霞,不是春花,胜似春花。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感悟到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力。

全诗格调昂扬、催人奋发,着一“红”字,豪情顿生。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彩来刻画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由近及远,极富层次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胭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这里用黑、黄、紫色尽写了悲壮、苍凉的气氛。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二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如下:
1、胭脂色:胭脂,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将这种花整朵摘下,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渔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2、桃红色:又称“桃夭”,出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类似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常给人娇俏可爱之感。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3、缃叶色:缃,指浅黄色,缃叶是桑叶初生的颜色,也用来指被秋风吹黄的荷叶。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4、松花色:是松树花粉的颜色,色泽为微微透着绿的浅黄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节选)
唐·李白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5、月白:古人认为月亮颜色并非纯白色,而是带着一点淡淡的蓝色。

因其近似月色,故称“月白”,又莹润的质感。

《新秋》
元·赵孟頫
夜久不能寐,坐来秋意浓。

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渐觉綀衣薄,欲将纨扇慵。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摘要】色彩美是古诗词美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主要通过颜色词来表现。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第一,颜色词与其修饰的事物一同出现,写实描绘;第二,不用颜色词,只出现事物,但读者仍能“看到”色彩;第三,用颜色词替代事物,事物不出现。

【关键词】诗词颜色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格律,在短小的篇幅内,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语不惊人死不休”,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

“难写之景”的“景”,要用文字来表现其形其状其态,并非易事。

于是,诗词中又辅以各种各样手法力求穷形尽相,色彩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家。

其实,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事物形色,诗词作家的本领丝毫不亚于画家直接用颜料描绘事物的能力。

而且诗词更富于想象力,更易于感情的融入。

诗词中表现的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具备。

最常见的是写实描绘,颜色词与它们修饰的事物紧密相连,一同出现。

《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修饰鹅毛,“绿”“青”修饰水,“红”修饰鹅掌,“白”“绿”“红”三色搭配,清新可爱,一(只)群在水中嬉戏的大白鹅形象跃然纸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骄阳下,铺满水面无穷无际的深碧荷叶,傲立其间的粉红荷花,画面绚丽夺目,作者浓墨重彩,好一派浓郁的的盛夏风光!“红”“绿”两色是诗词中的常客,其他颜色也时有登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

“青山郭外斜”、“岸上杨柳青”、“溪上青青草”、“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在诗词中修饰的多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而我们现在常用修饰天空的“蓝”,诗词中多用“碧”,“碧云天”、“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窥见其本色的要数那句“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似乎非常纯正,但还是与“绿”脱不了关系。

倒是“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浓蓝”即深蓝色,显示了“蓝”的本来面目。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2012.04段苏萍南朝文学大家沈约云:“人本含情,情性宜有所托,发而为诗文。

”意即人因自然界四时物象之变化而感动于心,诉诸诗文。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第一》又云:“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意即天地万物皆有其文彩。

故我们发现古诗词中“文彩”相生,情趣十足。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是为春日之秀美,“碧云千里暮,红叶十分秋”是为秋日之壮美;“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是民间女子青春焕发之喜态美,“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是落寞佳人保持高洁之悲剧美。

总之,古诗词以色彩之丰富来呈现物象之繁复,更以色彩所蕴涵的多重意义来构建独特的意境、表达复杂的情感,于是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斑斓无比。

一.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古人写诗着色讲究诗歌具有画面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以求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好境界,故多设色鲜明,对比强烈。

例如白居易忆江南春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西湖荷花韵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鲜明的对比色彩使得画面绚丽多姿,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杜甫诗歌尤善用色彩,工于着色。

例如《绝句二首》(其二)中“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两句,上句中的“碧”与“白”,下句中的“青“与“燃”(红),皆为内部对比,又遥相映衬,可谓相映生辉,互为竞丽,是一幅饱墨浓彩的风景画,又是一派清新的景象、融洽的春光。

《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两句,以下句中的“独明”来反衬上句中的“俱黑”,更加突出了黑云密布、雨意之浓的情景。

此所谓先以暗色调作底色,复以亮光点染之,故色调明暗对比分明,诗意丰富含蓄蕴藉。

再看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

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句,一句写松柏的翠绿,二句写梨叶的鲜红,“翠绿”和“鲜红”这两种对比鲜明的色彩,使得初冬时节的景象愈发明艳。

三四两句中的具有冷色调特点的“玉柱”和“银床”,其对比性虽不及“翠绿”与“鲜红”那般强烈,却也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凄冷的感觉效果。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

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协调与对比,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

暖色让人感觉华丽,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蓝是冷极。

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基本没有冷暖两极,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这是“中庸之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词将红绿对比描述得生动无比;“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示红隐绿,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世故人情,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相得益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性微冷色的绿的大面积的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色调丰富调和,在这首送别诗中给人以充分的热烈和热情的审美体验。

包括红绿色在内,两种对比色的冷暖调和,会对比强烈,但调色也明朗宁静,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复习之诗词鉴赏之形象——何炳照

(完整word版)2018届高考复习之诗词鉴赏之形象——何炳照

2018届高考复习之诗词鉴赏之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考向一:人物形象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类型举例傲视权贵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钟情田园的形象爱贤惜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朋友离别的形象报效国家的形象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二)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4策略策略一:要联系诗歌的景象和物象、典故等,分析人物形象如《江汉》中“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效国家的儒士形象。

”策略二:联系作者的个人境遇,分析人物形象,包括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主张;诗歌写作的背景。

策略三:抓住人物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策略四: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同一形象赋予的不同的感情《咏梅》词中,毛泽东的具有鲜明性格和高尚品格的在艰危中奋不顾身、在成功后乐于奉献的先行者和公仆的形象;陆游的至死也不会改变自己高贵品格和坚贞节操的词人形象。

(三)诗歌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5方法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说特点。

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

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者、诗人等)。

步骤二: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

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古诗中的色彩

古诗中的色彩

古诗中的色彩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古诗里那些字字珠玑,其实藏着一个个绚烂的色彩世界?就像咱们打开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每一句诗都是一抹独特的色彩,让人心醉神迷。

来,跟着我,咱们一起漫步在这古诗的色彩盛宴中吧!1. 翠绿篇: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闭上眼,是不是能感受到那雨后山林的清新翠绿?就像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呼吸,每一口都让人心旷神怡。

2. 金黄篇: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但你知道吗?在这火红的枫叶之前,是秋天独有的金黄,那是阳光洒在落叶上的温柔,暖洋洋的,让人忍不住想拥抱整个秋天。

3. 雪白篇: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想象一下,一夜之间,世界被纯白的雪覆盖,是不是觉得心灵都被净化了?那雪,就像是天空寄来的情书,每一片都写着纯洁与宁静。

4. 湛蓝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站得高,望得远,那远处的蓝天,蓝得深邃,蓝得让人心胸开阔,仿佛能包容世间万物。

5. 火红篇: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江南的日出,美得让人心动,那江面的花红得热烈,就像是热恋中的人儿,炽热而奔放。

6. 青黛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想象一下,那屋后的榆柳,青翠欲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是不是有种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安详?7. 紫霞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日光下的香炉峰,云雾缭绕,竟生出了紫色的烟雾,那是仙境才有的颜色吧?让人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无限遐想。

8. 墨绿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那山林间的松树,墨绿深邃,像是藏着无数秘密,引人探寻。

(完整word版)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

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观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3.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4、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谁?“酬乐天”的意思是什么?2、全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3、首联写出了诗人如何的遭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是如何描绘表达的?请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或从练字角度赏析首联)。

4、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或各有什么作用)?5、颔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或赏析颔联)。

6、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显现出的画面(或颈联的原意是什么?)。

7、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揭露了如何的真理(或此刻人们给予颈联什么新意?)是如何揭露的?联合详细内容加以剖析。

8、颈联表达如何的感情?9、从修辞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尾联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尾联中的“长”字。

12、这首诗感情浓烈,前后感情基调有什么不一样?【答案】 1、标题中的“乐天”指诗人白居易,“酬乐天”的意思是以诗酬答(赠答)白居易。

2、全诗既表达了诗人被贬官以后愤懑不平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豪迈乐观的感情。

3、首联诗人经过“悲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富裕感情色彩字句的衬着,写出了作者远离京城,身处偏僻之地,长远被贬谪,遭弃用的遭受,表达了作者无穷酸楚和愤懑不平之情。

4、①向秀闻笛:表达对受害致死友人的和人事全非的沉痛迷惘之情;②王质烂柯:表达对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悲迷惘之情。

5、诗人经过典故向秀闻笛和王质烂柯,委宛委宛地表达了对受害致死友人的和对人事全非,光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穷沉痛迷惘之情。

6、波浪滔滔的大江之上淹没的船只旁边,有不计其数的船只扬帆经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表现出一派活力勃勃、繁荣昌盛的情形。

《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word版本

《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word版本

《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沈园二首》陆游古诗赏析【沈园二首】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赏析】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尝自称“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渴望“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是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写有大量天风海雨般的作品。

但这只是其人其诗之一面(当然是主导方面)。

他还有另一面,即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儿女之情的缠绵悱侧。

他抒发此类感情的作品,写得哀婉动人。

他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据《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时与母舅之女唐琬结琴瑟之好,婚后“伉俪相得”,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于婚后三年左右离异。

后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

绍兴二十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偶然与唐琬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

唐氏见后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

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沈园》即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

《齐东野语》日:“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人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

盖庆元己未也。

”庆元己未为公元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沈园》乃诗人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五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沈园》之一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

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

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

“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结 语
因此,由诗及画、再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 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对于提高我们对古诗词(尤其是古代写景 题材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与提升我们对传 统文化的审美品位是十分有益的。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着色——入境——言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对仗工整,色彩明丽。诗人 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 ,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 ,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爱。
——骆宾王《咏鹅》
色彩的运 用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 们常用色彩对比的手法。
古诗词中的色彩 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毛 浮
骆 宾
绿 水 ,
王 《 咏 鹅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①诗歌——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
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
②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
定的意境。 ③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形成色
调鲜明的意境美。所以说自古 Nhomakorabea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 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
冷——暖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 性和直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增强了诗歌 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运 用
冷——暖
➢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 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 明朗而热烈。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色彩的运 用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 刻画意境。
色彩的运 用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word版】.doc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word版】.doc

暗暗淡淡紫——李商隐《菊花》赏析【附译文】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

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升:摆进。

【创作背景】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

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

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

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

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

到会昌四年。

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

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

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赏析】《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

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完整word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找出王绩《野望》中写出山家秋天傍晚景色的两联。

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找出王绩《野望》中表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诗句。

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野望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本诗中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关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6、本诗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7、赏析本诗的尾联。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word版】.doc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word版】.doc

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附赏析)24首必读经典七绝名诗《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着名之作。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名扬海内外)《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自然天成,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

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

诗中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美轮美奂)《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

《示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

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诗的色彩美近代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色彩的经验类似感动或情绪的经验。

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不过因为诗笔和画笔的不同,在对色彩的反映上和诉诸欣赏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

”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

“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

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他在另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上面各例是色彩的明显对比,还有一种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

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两句都未明写色彩,而雨后之竹含“翠”,夕阳在山见“红”,仍暗寓鲜明的色彩对比。

陶岘的“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则写出了光与色的变幻和对比。

乌鸦翻动枫叶,使得叶上的夕阳之光不停晃动;白鹭站在芦花滩上,映得秋水格外澄明。

上句是红与黑的对比,下句是青与白的映照。

这种色彩的暗比,不仅可以用来写景,还可以写人。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写一位少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杏红色的上衣,多么鲜艳;再配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有如小乌鸦的羽毛,下句以比喻写颜色。

两相映照,其人之美,宛在眼前。

诗人运用色彩的对比,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行情氛围。

请看:“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骆宾王)“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李商隐)好象电影的镜头,从树上黑色的鸣蝉,转为狱中白发诗人的悲吟;从秋雨中飘零的黄叶,切入寒灯下白头的客子;从夜残媳灭的烛火,化为春去夏来,石榴绽开的红花(暗示耿耿相思,随着时序的转换而永无尽时)。

诗人悲苦的情怀都寄寓在色彩对比和转换的镜头中了。

有时候诗人不用复色对比,而通过一种单色,也能浸渍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春草的绿色使离人想起爱人的罗裙,因而产生一种恋惜之情。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

在这里,色彩中饱蘸着感情,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了。

中国古典诗歌有炼字的传统,讲究“一字见境界”。

有时这一个字,恰好是一种色彩。

杜甫常有此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别的诗人也常爱炼这类字:“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五更疏欲断,一例碧无情。

”(丰高隐)“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例子不胜枚举。

即此一斑,也能窥见色彩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何等神奇的魅力了。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2.说说第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2分)答:▲3.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答:▲4.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答:▲5.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答:▲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分析】一般而言,说明文一定有一题是关于文章结构的。

其实只要心细一点,分数拿全完全没有问题。

在考场中有的时候会存在一篇文章读下来,其实你并不知道它讲什么,其实这也没什么,说明文嘛,没什么趣味性和故事性,但凡注意力稍稍不集中,就会有点看不进脑子里。

平复下自己,找出线索,就行了。

另外,初中的说明文一般题目就可以略见一二了。

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题目。

明显的,图中是古诗词关于色彩美的一种分类,在看文章的时候也看到了,文章分了很多段,每段会开头有句话,后面就举例谁谁的诗是这样的。

那么一般看这种结构性的图标时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这张我们就从左到右,如果一旦出现了什么模糊的不好判断的再结合上下左右一起判断。

由最左边的一列可以看出,并列的是:复色搭配之美、(1)、景物组合,形成色调之美。

那么(1)填什么呢?我们从文中从头到下看一遍,提取关键词:②中“追求复色搭配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再结合图表可以看出,就是最左边上面的肤色搭配之美,再往下看,由③④⑤的第一句都可看出其实在讲的就是②段中的“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只是展开来说而已。

所以这三个显然都不是(1)。

那么再往下看,⑥段第一句里的还是用全篇用色,在对照图片看(2)与局部用色同属复色搭配之美,那么(2)显然是全局用色。

那么迎刃而解的就是局部用色中的双色对比和(3)并列,也就是都属于复色搭配的多色组合。

由第7段中的“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可得正确答案。

【答案】(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2)全篇用色(3)多色组合【注意】在我们已经遇到过的几篇考察结构的文章里其实这篇算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即使是这样这里的难度也只是对耐心和细心的考察,所以即使着手事有点混淆不清心理上要暗示自己平复,可以画画写写,在草稿纸上把这几个表示类型的关键词写下来就清楚了。

最后再代入看看,没什么问题。

况且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这张图表里的很多词本身就是包含和互补的关系,比如局部用色——全局用色。

2.说说第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2分)答:▲【分析】回到第④小节,抓住这个词前面一个特别关键的连词“所以”,所以前面是什么呢?是一个例子,而看举出的几个诗人的例子,再次又回顾到我们之前掌握的方法了,在说明文里,在某段中出现的词语或者例子,一定是为该段的段落大意服务的,这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呢?很明显第一句“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所以这周着色的情感就是这句要体现的意思,那么我们来整理一下语言,联系前一句的例子一句“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串起来就是:用对比色的这些诗句使情感表现明朗,,具有绘画的鲜明感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答案】(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