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高司谏书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4第四单元第13课与高司谏书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4第四单元第13课与高司谏书
_一__种__文__体__,__指__《__捕__蛇__者__说__》__
③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_劝__说_____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通__“__悦__”__,__高__兴____
①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
_看__重_____ 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_看____ 2.顾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为什么说本文是一封对旧党迫害新政行为的“发于极愤 而切责之”的政治宣言书? 【点拨】 这篇文章义正辞严,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嫉恶如仇 的精神。作者于激愤之下所作,故文章言辞锋芒毕露,无所 顾忌。他尖锐地指责高司谏并非“愚者之不逮”,而是“以 智文其过”,故责骂他为“君子之贼”,又奚落他“犹能以 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 耻事尔!”这些激烈的言辞一气呼出于胸肋,荡荡的中气环 绕全文。犀利刀笔剖辟高司谏虽为“言事之官”,实为随人 进退之辈,虽在“朝中称谏官”,但对范仲淹被贬之事却“ 默默”“不敢一言”,背地里则累加“诋诮”,故其为人“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
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古诗品韵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年携手处,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 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这是一首伤时惜别、感叹人生聚散无常的小 令。词的上片写在春风中为友人举杯送行时,回忆起往昔和 友人一起在洛阳城东郊野游玩的情景,当时春花遍地,杨柳 依依,凡是柳阴花下我们都游遍了。下片写惜别之情。“聚 散”两句充满哲理性的感叹,人生短暂,聚散匆匆,无穷的 遗恨尽在不言中。今年的鲜花开得比去年明艳,想必明年会 开得更加美丽吧?只是那时,又能同谁一起游玩呢?言外之 意就是明春我们未必能像去年一样相聚。把全词推进了一个 富于高度概括意义的境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2)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2)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2)原文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

修再拜。

(有删节)译文: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

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

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

我还有些怀疑。

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

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

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

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3《与高司谏书》课文对译23页文档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3《与高司谏书》课文对译23页文档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3《与高司谏 书》课文对译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与高司谏书》 对译

《与高司谏书》 对译

《与高司谏书》对译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安家到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考中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那时我年纪轻,没有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庠、宋祁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而您也夹杂在他们中间,只是没有突出表现可以称道,我本来怀疑您,不知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那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却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是不是贤能,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

我依然怀疑您。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正直的人不可屈服,有学问人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凭借着不可屈辱的气节,有能明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人上下,沉默不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能的人吗?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这不能不使我对您产生怀疑啊!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才认识了您,您刚直严肃,议论前代的事,清清楚楚,非常中听,评判对错,没有一点谬论。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唉!拿这辩论的才华来展示给人们,谁不敬重您呢!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虽然我还是怀疑您是真正的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这样说来,我自从听说您的大名直到与您认识,总共十四年,却有三次怀疑您。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3)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3)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3)原文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

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

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作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

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

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

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

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

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

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

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

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

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

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

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

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

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4-13 与高司谏书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4-13 与高司谏书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与高司谏书学习重点1.记: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欧阳修名句。

2.读: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3.写:运用层层说理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4.练:掌握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方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欧阳修名句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朋党论》)2.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朋党论》)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伶官传序》)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9.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六一诗话》)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其创作实绩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搜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高司谏,即高若讷,时任司谏。

“与高司谏书”,就是“给高司谏写的一封信”。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祐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

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

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原文及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此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后来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

予友尹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识,君子人也。

予迟疑之。

以不行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静静,无异大家,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认识。

予自闻足下之名及认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而后决满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其疑遂决。

希文一生刚直、勤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以言事触宰相冒犯。

足下既不可认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认为当黜,是可怪也。

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情世故,可是作一不才谏官尔。

今乃否则,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认为当黜,庶平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抑天子骤用不贤之人?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静静无一语;待其自败,而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圣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难免责;认为不贤,亦难免责,大略罪在静静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这样,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不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医生,进出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惭愧事尔。

所惋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改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译文|赏析《与高司谏书》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书信体政论文。

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秉睦,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本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与高司谏书》原文宋代: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与高司谏书》教案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理清文章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三、感受作者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学习借鉴中国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胆识。

四、学习本文观点鲜明、析理透彻、语言简洁有力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

二、着重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刚正的性情和坦荡的胸怀。

三、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自学、点拨提示、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

二、题解。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

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

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

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

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

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

高若讷(音nè),字敏之,时任左司谏。

三、阅读理解。

1教师范读全文(有条件可听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同时正音。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可采取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方式。

第1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家随州:家,用作动词,可译"家住"。

与高司谏书(节选)

与高司谏书(节选)

与高司谏书(节选)作者:来源:《月读》2017年第06期〔宋〕欧阳修前日范希文贬官后b,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c。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d,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e。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

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f,进用谏臣,容纳言论。

如曹修古、刘越g,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h,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i,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

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欧阳修全集》)注释:a 高司谏:高若讷,字敏之。

时任左司谏,掌讽喻规谏。

b 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仁宗时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抵御西夏侵扰。

庆历中,主张革新,但未能成功。

c 安道:余靖,字安道。

时任集贤校理。

范仲淹坐事被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余靖上书为其辩护,也遭贬斥。

d 师鲁:尹洙,字师鲁,官河南府户曹参军。

e 以言事触宰相得罪:指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上《帝王好尚》《选贤任能》等四论批评朝政,指责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遂为其所恨,以“越职言事,离间君臣,荐引朋党”的罪名将范仲淹贬为饶州知州。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三与高司谏书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三与高司谏书含解析

单文精练三与高司谏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高司谏①书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②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阅读答案翻译篇一:《与高司谏书》(语文版必修4)《与高司谏书》教案教案[教学目标]一、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继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四、学习本文观点鲜明、析理透彻、语言简洁有力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接、厕、卓卓、黜、逮、诛;固、以、其。

三、难点:文章的结构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个别句子的翻译理解。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自学、点拨提示、研讨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疾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和胸怀胆识。

二、题解。

这封信写于北宋景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

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

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

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

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

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

高若讷(音nè),字敏之,时任左司谏。

三、阅读理解。

1教师范读全文(有条件可听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同时正音。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概括各段主要内容,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可采取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方式。

第1段重点词语和主要内容:家随州:家,用作动词,可译"家住"。

未与人接:接,交往。

厕其间:置身其间,列名其间,厕,夹杂。

卓卓:出众、突出的样子。

予固疑足下:固,本来。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与高司谏书翻译赏析《与高司谏书》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与高司谏书》宋代欧阳修的作品,《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

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今ORg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

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

修再拜。

【翻译】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

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

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

我还有些怀疑。

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

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

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

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

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

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力否定希文的所作所为,然后我就不再怀疑了。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博古通今,他立身朝廷始终如一,这是天下都知道的。

如今又因为正直敢言触怒了宰相得到罪责,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又害怕有识之士会责备自己,于是就跟着别人来诋毁他,认为他应当受到贬斥,这真是太奇怪了。

说起人的性格,刚正果敢,怯懦软弱的性格都受之于天,不可勉强改变。

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用办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别人一定办到。

如今您家中有老母,自身又爱惜官位,害怕忍饥受冻,顾念利益俸禄,因而不敢稍有违反宰相以致受刑遭祸。

这也是平庸之辈的常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

虽然是朝廷中的君子,也将怜悯你的无能,而不会用必须办到来要求您的。

如今却不是这样,您反而昂然挺胸十分得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羞愧畏惧,随意诋毁希文的贤能,认为他应当遭受贬斥,希望以此掩盖自己不据理力争的过错。

应该说,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

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敌人了。

况且希文难道真的不贤吗?从三、四年以来,从大理寺丞做到前行员外郎,他在做待制的时候,每天备作皇帝的顾问,如今同僚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

这难道是天子仓促起用不贤之人吗?假使天子把不贤之人当作贤人,那是聪明之中的疏忽。

您身为司谏之官,是天子的耳目,当希文仓促间被起用之时,为什么不马上为天子辨明他的不贤,反而默默地不讲一句话。

等到他自己失败了,然后跟着别人说他的不是。

如果希文真是贤人,那么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他违背自己的心意而斥逐贤人,您就不得不出来讲话。

如此说来,那么您认为希文贤,也不免遭受责备;认为希文不贤,也不免遭受责备,大概您的过错就在于默默无言罢了。

从前汉王朝杀害萧望之和王章,估计当时朝廷中的议论,必然不肯明确地说是杀了贤者。

相反必然把石显、王凤说成是忠臣,而萧望之和王章作为不贤之人而遭受罪罚。

如今您真把石显、王凤看作是忠臣吗?萧望之与王章真的不贤吗?当时也有谏官,他们必定不肯承认是害怕灾祸而不向天子进言,也必定会说萧望之、王章应该被杀而不值得提出意见的。

如今您看,他们真的该杀吗?那是只可欺骗当时的人们,而不可欺骗后代的。

如今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们,就不怕后代人的不可欺骗吗?何况现在的人也未必就能欺骗啊。

我恭敬地以为,当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官,采纳意见,如曹修古、刘越虽然已经去世,还被人们称扬。

如今希文与孔道辅都由于敢于进谏而被提拔任用。

您幸运地生于此时,碰到如此能听取意见的圣主,尚且不敢说一句话,为什么呢?前几天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廷中贴出布告,告诫百官不可超越本职谈论政事,这样,能够提意见的只有谏官了。

假如您又不说话,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

您在谏官那个位置上却不说话,就应该离职,不要妨害胜任谏官之职的他人。

昨天安道遭到贬谪,师鲁也等候着罪责,您还能够有脸面去见士大夫们,出入朝廷号称谏官,那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事了。

所可惜的是,圣朝有事情,谏官不说而让别人去说,这种事情记载在史书上,以后使朝廷蒙受到羞辱的,是您啊!按照《春秋》的法则,对贤者要求详尽周全。

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

倘若您还认为希文不贤而应当斥逐,那么我今天如此为他说话,那是朋党邪恶的小人了。

希望您直接带着这封信到朝廷上去,让天子判定我的罪过而杀了我,使得天下都真正了解希文应当被斥逐,这也是谏官的一大作用啊。

前几天您在安道家中,把我叫去议论希文的事情。

当时有其他客人在,我不能畅所欲言。

因此就写了区区此信,恭敬地希望您明察。

不多言了,欧阳修再拜。

【鉴赏】《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一、反话正说,直砭肌骨。

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

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欧阳修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

二疑其品节问题。

欧阳修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岂可不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

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

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不可谓不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

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

二、对比叙事,戳其贼貌。

与其说欧阳修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之心,不如说欧阳修在心底潜隐着“猩猩相惜”之意。

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欧阳修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

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更令人激愤不平。

欧阳修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卑鄙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

欧文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长透辟的说理风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

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历历分明。

作者在文中活画出高司谏媚骨十足、颠倒黑白的丑态和贼貌。

三、穷究其理,无可遁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