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汇编
(完整word版)初二物理上册经典题目汇总,推荐文档

1. 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B .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 .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2.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4.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5. 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6.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 .千克/米3B .克/厘米3C .千克/分米3D .吨/米3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A .0.5g 60mgB .5g 60gC .50g 60kgD .500g 60t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A .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温度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 质量相等B .密度相等C .体积相等D .以上都不对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7. 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8. 3.如图1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9. A .靠近透镜 B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0.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图1B 山在水中的倒影 A屏幕上的手影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 C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11.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12.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13.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上多种草、多植树8.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3 分)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 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 .相对于是运动的 .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 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8.“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9.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 .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 ________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 ________做参照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77aa97482fb4daa58d4be4.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2.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3.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2)不变;(3)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乙距离相等,时间相等;(2)由于乙和甲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乙接收到的时间总是比甲晚一定的时间;(3)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在相同距离内,时间减少;解:(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小,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增加,故时间差也会变大;故答案为:(1)0;(2)不变;(3)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有关方面的内容,计算时要注意时间单位和路程单位的统一.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_____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多次弹起来代表声源的振动,是转换法的应用;(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因为桌子的振动幅度是很小的,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可以利用实验(1)的方法,即转换法,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来表示桌子的振动;所以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是声波经过空气传递到了左边的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的振动,所以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再经过科学的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点睛】重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加深理解难度不大,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塑料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_____做法你认为更合理.A.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B.手拿小锤子,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杯.(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答案】 A 吸音性能聚酯棉【解析】(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而B很难保证敲击玻璃杯的力度相同.故A正确.(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故答案为:(1)A;(2)吸音性能;(3)聚酯棉.【点睛】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考查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并且注重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26个计算题(含答案)

目录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1)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
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6b08eb312b3169a551a474.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较轻 1.00m 2.5s 2较重 1.00m 2.5s 3 更重 1.00m 2.5s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间接 s v t =秒表 0.25 斜面坡度应小些 B 无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解析】【详解】(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s v t=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B段的路程80.0cm-40.0cm=40.0cmABs=,1.6sABt=,AB段的平均速度40.0cm=25cm/s=0.25m/s1.6sABABABsvt==;(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5)[6]由图可知80cm=0.8mACs=, 2.4sACt=,40cm=0.4mBCs=,2.4s-1.6s=0.8sBCt=,所以小车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0.8m0.33m/s2.4sACACACsvt==≈;小车由B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0.4m=0.5m/s0.8sBCBCBCsvt==,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正确;(6)[7][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svt=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73a39058fb770bf78a55f4.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1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C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D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有关。
答案:A2. 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C.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D.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解析:B选项正确,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A选项错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选项错误,因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快的。
D选项错误,因为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快的。
答案:B3. 下列关于声音的频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B. 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高C.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低D. 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C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答案:A4. 下列关于声音的响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频率有关B.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C.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关D.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波长有关解析:B选项正确,因为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A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频率无关。
C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
D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波长无关。
答案:B5. 下列关于声音的音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 音色与发声体的形状有关C. 音色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D. 音色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2024-2025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单选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及解析1

2024-2025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必刷单选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及解析1.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
小英同学想对此现象作一些相关的探究:她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后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穿越大气层能经受高温后成功着陆,这说明飞船外表材料()A.硬度小B.导电性好C.导热性差D.延展性好3.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了图中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要测量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合理的测量顺序是→②①B.计算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2NF=C.金属块A的浮力大小与金属密度有关D.盐水的密度表达式()()1312F FF Fρρ-=-水盐水4.“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手在振动B.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C.“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D.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5.“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所估测的数据最接近的是()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m/sB.考场的温度约为26℃C.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8cmD.一支新的2B铅笔的质量约为100g6.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C919大型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
“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A.硬度大B.密度小C.弹性大D.耐腐蚀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5310m/sC.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D.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B.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铁丝的质量变大C.将密封在针筒里的空气用力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密度变大D.篆刻刀在质地均匀的印章上刻字,印章的密度变小10.最多能装载5t水的水箱,能装载5t的()A.酒精B.煤油C.汽油D.酱油11.关于“质量和密度知识”的理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质量一定越大;℃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mVρ=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考经典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习题精选作图光学作图作出下列反射光路。
在图中已画出了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方向,试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根据要求作图二.力学作图1.画出图中重为2N的紫砂茶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2.如下图所示是长在枝条上的苹果,请在图中画出苹果受力示意图。
3.画出图中小明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4.如图所示,画出重为9N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5.在图中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物体对斜面压力F的示意图.6.在光滑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
在图中画出球受到的重力G、悬绳对球的拉力F的示意图。
7.如图所示,重为10N的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受到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计算速度的相关计算 主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推导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 ) 时间=路程÷速度(t =S/V ) V 表示速度,单位是:m/s (或km/h)1m/s=1×3.6 km/h=3.6km/h 1km/h=1÷3.6 m/s=5/18 m/s S 表示路程,单位是:m (或km ) t 表示时间,单位是:s (或h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2分钟内通过了300米的路程,它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答案:2.5m/s一人骑车以3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5分钟内他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若通过16.2km 的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合多少秒?答案:270 1.5 54003.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先以3m/s 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 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 ,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2.4m/s一列火车在40分钟内匀速前进了48km ,它的速度是多少m/s ?合多少km/h ? 答案:20m/s 72km/h5.一列火车长200m ,以40m/s 的速度穿过一3800m 的隧道要用多少时间?答案:1min40s6.某人坐公交车所得的发票如图所示,请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7.(1).若小明的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 ,则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通过这段路程最快要几分钟? 密度相关计算 借瓶、水测液[例1] 一瓶0.3Kg ,装满水后为0.8Kg ,装满某液后为0.9 Kg ,求所装液体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题(完美修订)

八上物理复习一、机械运动1、如图,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
如图l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3、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4、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舒适温度约为37o C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7、五一假期,甲同学一家到黄山旅游,在黄衙南高速公路上看到杨家园隧道入口有一块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图中“80”表示允许汽车通过的速度不能超过,若汽车匀速驶过隧道用了2分钟,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车过隧道时(选填“遵守、违反”)交通规则。
8、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
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合_________m/s。
初二上学期物理完全题目总结

1.(2012江西,第4题)100跑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的方法。
2.(2012潍坊)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3.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 C D4.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_____运动,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在最后一个2.25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_m/s.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6分)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 26时间t/s 4平均速度v/(m/s)15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4分)6.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钢球质量m/kg抛出点离地高度h/m水平抛出的速度v/(m/s)落地时间t/s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x/m1 102 1 0.64 0.642 20 2 1 0.64 0.643 10 2 2 0.64 1.284 10 4 2 0.91 1.82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分)(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分)(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分)(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和_____无关.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的实验结论.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 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 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
故选B。
2、在水平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光滑无摩擦的水平车厢表面,相对卡车静止。
卡车突然减速时(不考虑空气作用力),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小球相对轿车静止B.小球相对轿车向西运动C.卡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D.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AB.卡车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于水平车厢表面光滑无摩擦,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因此,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又因为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相对于轿车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小球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卡车减速,但仍在运动,因此,卡车相对地面仍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
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
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A.0.5mB.1mC.2mD.3m答案:C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
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根据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B.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C.相同体积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质量大D.相同质量的蜡块和干松木,蜡块的体积大答案:C解析: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蜡块的密度与体积无关,干松木的密度与质量也无关,AB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体积相同均为20cm3时,蜡块的质量为20g,干松木的质量为10g,所以蜡块的质量较大,C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相同均为20g时,蜡块的体积为20cm3,干松木的体积为40cm3,所以蜡块的体积较小,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结合图像,利用密度计算公式ρ=m分析计算。
V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手影B.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C.利用太阳灶烧水D.光的色散答案:A解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的障碍物后被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形成影子;手影就是利用手挡住光线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A符合题意;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从上面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且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B不符合题意;太阳灶是凹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会聚光线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不合题意;光的色散是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A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3、下列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C.体温计内有一段弯曲的细管,防止水银流回玻璃泡D.体温计,酒精温度计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答案:C解析:A.0℃的冰与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A不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B不符合题意;C.体温计的直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段缩口,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膨胀,当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体积缩小,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C符合题意;D.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酒精温度计不能,D不符合题意。
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

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八上物理经典习题及答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的经典习题及答案。
一、力和压力1. 一辆汽车质量为1000千克,加速度为5米/秒²,求所受的力是多少?答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所以力=1000千克× 5米/秒² = 5000牛顿。
2. 一个体重为600牛顿的人站在一个面积为0.5平方米的地板上,求地板对他的压力是多少?答案: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所以压力=600牛顿÷ 0.5平方米= 1200帕斯卡。
二、机械能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高度为10米,求它的重力势能是多少?答案:重力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所以重力势能=2千克×9.8米/秒² × 10米 = 196焦耳。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速度为10米/秒,求它的动能是多少?答案: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所以动能=5千克× (10米/秒)² ÷2 = 250焦耳。
三、声音1. 一个声音的频率为1000赫兹,求它的周期是多少?答案:周期等于1除以频率,所以周期=1秒÷ 1000赫兹 = 0.001秒。
2. 光速为3×10⁸米/秒,求声速为340米/秒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答案:声音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乘以介质的折射率,所以传播速度=3×10⁸米/秒× 340米/秒= 1.02×10¹¹米/秒。
四、光学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离镜子的距离为30厘米,求成像的位置是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答案: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成像位置在凸透镜的这一侧。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71cbc58e9951e79b8927b0.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S AB =80.0cm-40.0cm=40.0cm[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AB ABAB 40.0cm25cm/s 1.6?sSvt===(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sv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根据的原理是_____,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度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是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图中秒表每格为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m/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答案】s v t =刻度尺 秒表(停表) 较小 变速 0.2 大 【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s v t=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初二上物理必看练习题

初二上物理必看练习题这里给出了一些初二上学期物理学的必看练习题,供同学们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使用。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及其解答。
一、运动的描述与运动方程1. 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向北行驶,持续行驶了30 s,计算汽车的位移。
解答:汽车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 = 10 m/s × 30 s = 300 m。
2. 一个机器人以20 cm/s 的速度向东行驶了5分钟,计算机器人的位移。
解答:首先将时间转换为秒,5分钟 = 5 × 60 s = 300 s。
然后将速度转换为米每秒,20 cm/s = 0.2 m/s。
因此,位移 = 0.2 m/s × 300 s = 60 m。
3. 已知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为2 m/s²,时间为5 s,计算物体的位移。
解答:物体的位移可以由运动方程 s = ut + 0.5at²计算得出。
代入已知数值,位移 = 10 m/s × 5 s + 0.5 × 2 m/s² × (5 s)² = 250 m。
二、力与运动1. 受到50 N的力,质量为2 kg的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是多少?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加速度a = F/m = 50 N/2 kg = 25 m/s²。
2. 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汽车沿着路面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为800 N,这时驱动力是多少?解答:根据动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匀速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即阻力 = 驱动力,所以驱动力为 800 N。
三、电学基础1. 电压为6 V,电流为2 A,计算电阻的阻值。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 U = IR 可以得出 I = U/R。
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阻值 R = U/I = 6 V/2 A = 3 Ω。
2. 如果一根电阻为6 Ω,通过它的电流为2 A,计算通过电阻的电压。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集锦57例(带答案)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1、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______分s;;;;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cm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实验时,A端固定不动,指针C端紧靠在铜棒B端,当用酒精灯给AB加热时,小明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3)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辆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则这辆小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v1+v2 2 B.v1•v2v1+v2C.2v1•v2v1+v2D.v1+v2v1•v25、墨墨测出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做出了相应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小车在AB段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_km/h.6、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s,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7、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A.跟实际值相同B.比实际值偏大C.比实际值偏小D.不能确定8、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9、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声.若当时的速度是340m/s,问: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炮弹运行速度多大?10、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11、声音的响度跟距声源的_______有关12、下列4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响度大的是()A.(1)(3)B.(2)(4)C.(1)(2)D.(3)(4)14、登山队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声叫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消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6、2013年4月16日,中国海事第一舰“海巡01”轮在海上展开拉练,未来将被派往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如图所示,“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A.声波具有能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18、有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7℃,用这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19、说出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1)烧开水时冒的“白气”(2)夏天湿衣服晾干(3)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4)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6)吃冰棒解热(7)游泳以后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8)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9)雾的形成:(10)雾凇的形成:(1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1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1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1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1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1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1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1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19)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0)水结成冰()(21)北方冬天的树挂()(22)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23)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24)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20、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21、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________,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________,极易发生 _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22、汽车上用凸面镜做后视镜,是因为()A.大所成的像放大的正立的虚像B.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扩大视野C.为了看清后面的物体,且缩小大视野D.成的像是缩小的倒立的虚像22、如图在圆形大厅的顶部四周安装了若干个监控器,每个监控器监控的角度是55°,则至少要安装 ____个监控器才能监控到整个大厅.23、办公大厅顶部采用凸面镜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小组成员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 ________,就不会反射到司机的眼睛里;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前窗的 _______,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_______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即使前窗竖直装, ______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混淆.25、下列词句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选填数字号码)①立竿见影;②镜花水月;③坐井观天;④海市蜃楼;⑤凿壁偷光;⑥水中捞月;⑦夕阳如血;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6、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A.是断断续续的结果B.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C.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27、星光灿烂,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象顽皮孩子在眨眼,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看到的“星星”是 _______像.29、把一根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从正面看过去的情形和图中哪个图相符().B.C.D.30、(1)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后,反射光线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2)画出图中凹透镜的折射光线的方向.、图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小明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你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3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4、请在玻璃砖内恰有一个圆形的气泡,请画出图中光线穿过它的光路图.35、水中有一气泡,一束光从水中射入气泡内,请作出光射入气泡及射出后的光路图.36、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37、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38、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9、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40、近视眼的睫状体无法放松,调节功能弱,对吗?4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A.B.C.D.42、所示,为光线经过某人眼球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人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B.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近视眼C.此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此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4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A.会聚更多的光B.成像更明亮C.增大视角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4、“①地球、②太阳系、③宇宙、④银河系”,按照天体的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天体前的序号).45、把物体质量从小到大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一位初三学生质量②一枚1元硬币质量③一个鸡蛋质量④一台手提电脑质量⑤一本物理书质量⑥一头大象质量.46、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2.5×107mg的是()A.一头火象B.一个小学生C.一只兔子D.一只蚂蚁47、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_______________g.48、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49、50、51、一块石碑,长50cm,宽20cm,高3m,质量为0.75吨,其密度是()A.2.5×106kg/m3B.2.5×103g/cm3C.2.5×10-3g/cm3D.2.5g/cm352、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即在低温和真空条件下,制备出了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如图所示,一块8cm3的“全碳气凝胶”甚至可以静止地被花蕊支起,说明该材料的__________很小.一块体积为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只有0.016g,则它的密度为 ________kg/m3.53、把一质量为56g的石块,放在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的位置,(g取“10N/kg“)求:(1)石块的重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4)石块所受到的浮力.54、晴天,位同学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顺风走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顺风走C.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流向外界,应迎风走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应迎风走.55、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一半,将乙切去三分之二,则剩余矿石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56、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57、为了使竖直放置的正方形玻璃管内的水按图中方向流动,采取冷却的方法,温度降低的位置是()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1、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两个图中秒针指示的位置相同,关键是看小盘的分针指示的位置,图1中,分针指示在3.5min以后,因此秒针是48s,即读数是3min48s;图2中,分针指示在3min到3.5min之间,因此秒针是18s,即读数是3min18s.故答案为:3min48s;3min18s.2、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不符合题意.故选C.3、分析:本题考查对刻度尺分度值和物体热胀冷缩特性的了解以及对实验效果扩大法的运用.由于钢尺的热胀冷缩的变化量很小,所以用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为了能够读出数据则需要将其微小变化进行放大(如本题所示),然后才能观察其变化量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过大,对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的实验改造进而将微小的变化扩大,便于观察读数.所以本题的答案为:(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其他答案合理亦可)(2)指针示数变化(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3)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物体的长度变化是否与材料(物体的自身长度、温度的变化大小等)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A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路程,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物体的路程:s1=v1t,s2=v2t,总路程s=s1+s2=v1t+v2t,5、答案为:(1)静止;(2)大于;(3)12.分析:根据图象可知小车在OA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B段处于静止状态,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车在在OA段、BC段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小车在AB段用时为t2=3min=0.05h,但是路程为零,所以AB段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小车在OA段运动通过的s1=2km,用时t1=6min=0.1h,OA段的速度;小车在BC段通过的s3=1km,t3=6min=0.1h,BC段的速度=10km/h,所以小车在OA段运动的速度大于BC段运动的速度;(3)由图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2km+1km=3km,用时s=15min=0.25h,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2km/h.6、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小球从A到D的运动时间是t=0.1s×3=0.3s,小球的路程s=30cm=0.3m,小球的平均速度v=1m/s;故答案为:0.3 ; 1.7、解答:解:由题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t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偏小.故选C.8、分析: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V固>V液>V空气.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慢且衰减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传播速度在比空气中快,因此脚步声应先经过大地再经过水传到鱼的听觉器官.故选C.9、答: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为510m;炮弹飞行的速度为850m/s.解答:解:(1)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0.6s=1.5s,∴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s=vt=340m/s×1.5s=510m;10、解答: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故选B.11、距离12、解:(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故选B14、解答:答: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喊可能由于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16、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17、故答案为:b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44.18、答案为:37.7℃;38.419、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1)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2)湿衣服干了,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4)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了,是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钢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6)吃棒冰解热是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7)游泳以后从水中出来,水会蒸发吸热,感觉特别冷,属于汽化现象;(8)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9)雾的形成: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10)雾凇的形成: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1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1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1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15)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1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1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19)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20)水结成冰(凝固)(2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22)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3)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24)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20、分析:(1)晶体的熔点跟晶体的种类、是否有杂质、压强等有关.(2)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点.解答:解: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是增加杂质,降低冰的熔点.增加盐,不能使冰雪的温度升高.故选A.21、解答:解:“倒春寒”天气空气的温度比较低,会使地面、墙壁受冷温度降低;暖湿气流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大,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地面、墙壁就会液化成小水珠.故答案为:较低;较高;液化.22、分析:由图可知扫射到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而圆周角为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才可以.解答:解;∵图中监控器扫射范围对应的圆周角为55°∴它对应的圆心角为110°要想监控到每一个角度,监控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之和得大于或等于360°所以至少得4个监控器.23、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光的照射范围大24、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前窗玻璃倾斜,车内物体通过它成像在车的前上方,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不会扰乱司机的视线.解答:解: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从车后方入射的水平光会被前窗玻璃内表面反射向(下),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25、解:①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镜花水月,这里的花和月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⑤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⑥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⑦夕阳如血,是因为夕阳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⑧猪八戒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④⑦.26、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上疏下密,当光线斜射到大气层时,类同于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不断偏折.由于介质的疏密不断变化,折射光线会连续偏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很多奇观,如海市蜃楼、沙漠蜃景等.解答:解:星光绝大部分是宇宙中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恒星的发光是持续不断的,星光传播到地球表面前,除了要通过浩瀚的宇宙真空区域,还要穿过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层,星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时,要产生反射和折射,我们在地面所看到的星光是经过大气层折射后的那部分光.当星光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时也要发生折射,一般说来,空气相对于地面不是静止的,总是在流动,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观察者注视的区域内,空气的密度会时大时小,因此穿过该区域的星光被折射,会有所不同,于是,折射光线就会不停的颤动、摇摆.故选D.27、答案:28、解答:解: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即星星闪烁不定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看到的“星星”是折射而成的虚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经典题型

八年级上册物理经典题型一、声学部分。
题目1: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解析:1. 首先明确声音从探测船到障碍物再返回探测船所经过的路程s:- 根据公式s = vt,其中v = 1530m/s,t = 0.6s。
- 则s=1530m/s×0.6s = 918m。
2. 然后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d:- 因为声音走的路程是船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所以d=(s)/(2)。
- 即d=(918m)/(2)=459m。
题目2: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两次声音间隔2.43s。
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析:1. 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_空。
-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t_铁=(L)/(v_铁),其中L = 884m,v_铁=5200m/s,则t_铁=(884m)/(5200m/s)=0.17s。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_空=(L)/(v_空)。
- 已知两次声音间隔Δ t = 2.43s,且t_空-t_铁=2.43s。
- 即(884m)/(v_空) - 0.17s=2.43s。
- 先计算(884m)/(v_空)=2.43s + 0.17s = 2.6s。
- 解得v_空=(884m)/(2.6s)=340m/s。
二、光学部分。
题目3:一束光与水面成30°角射向水面,试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解析:1. 首先确定入射角i:- 因为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已知光线与水面成30°角,那么入射角i = 90° - 30°=60°。
2. 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r = i = 60°。
初二上册物理经典练习题

初二上册物理经典练习题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二上册物理经典练习题对于我们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二上册物理经典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1.力的概念和性质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作用力10N,求该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加速度a=F/m=10N/2kg=5m/s²。
2.直线运动题目: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0s,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析: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所以距离=12m/s×10s=120m。
3.力的合成题目: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方向相同,求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解析:相同方向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和,即合力大小=3N+4N=7N。
4.力的分解题目:一个力的大小为5N,将这个力斜向上分解成2个力,一个力沿竖直方向,另一个力沿水平方向,求这两个力的大小。
解析:根据力的分解原理,可得竖直方向的力大小为5N乘以sinθ,水平方向的力大小为5N乘以cosθ,其中θ为斜向上的角度。
5.速度和加速度题目:一个物体初速度为6m/s,匀加速度为2m/s²,经过多长时间速度会增加到12m/s?解析:根据v=at+v₀,可得12m/s=2m/s²t+6m/s,解方程可得t=3s。
6.功、能量和机械效率题目: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从地面上抬起10m,重力加速度为10m/s²,求抬起这个物体所做的功。
解析:根据功=力×距离,可得功=mg×h=5kg×10m/s²×10m=500J。
7.浮力题目: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0N,重力为60N,求物体的净力。
解析:净力等于浮力减去重力,即净力=浮力-重力=40N-60N=-20N (方向向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下列现象中, 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 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B .寒冷的冬天, 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 .放在盘子里的水, 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2.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4.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5. 2.唐诗《浪淘沙》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6.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船行”所选参照物分别是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 .千克/米3B .克/厘米3C .千克/分米3D .吨/米32.一般一只鸡蛋和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分别约为:( )A .0.5g 60mgB .5g 60gC .50g 60kgD .500g 60t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 )A .逐渐增大,且总是大于入射角B .逐渐增大,且总是小于入射角;C .逐渐减小,且总是小于入射角D .逐渐减小,且总是大于入射角;5.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A .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温度6.小明家安装自来水管时,将一根水管截成长短不同的两段,则这两段水管( ) A . 质量相等B .密度相等C .体积相等D .以上都不对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7. 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8. 3.如图1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9. A .靠近透镜 B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0. C .远离透镜 D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图1B 山在水中的倒影 A屏幕上的手影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 C 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 图111. 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12. A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13. C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 .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上多种草、多植树8.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
关于这些现象以及发生这些现象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 .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升华现象,要放出热量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 . 初冬的早晨落叶上会出现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9.可以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光学器材是:( )A .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平面镜 10.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B .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C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浅D .鱼的实像,比鱼的实际位置深11.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 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C .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 o C 一定沸腾D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制成的 14.15. 5. 物理学中经常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则图2中能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16.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2. 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厘米刻度尺, 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6.7 B .6.70 厘米 C .0.67分米 D .66.8毫米3.某学校物理实验室的用电器当闭合开关后全部不工作,经检查发现,保险丝没有烧断,用试电笔测试室内各接线点时,试电笔的氖管均发光,由此判定鼓掌原因是() A. 室内电路断路 B. 进实验室的零线断路 C. 进实验室的火线断路 D. 以上说法都不对4.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甲乙丙丁图2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一定质量的水全部结成冰, 它的体积和原来相比( )A .增大B .减小C .增大D .减小 6.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7.如图2,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 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8.关于物态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气体, 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 都可以发生液化B .冰的温度达到0℃, 就一定熔化C .水可以在80℃时沸腾D .晶体熔化时温度升高 9.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 )A .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 .同一种物质, 密度跟体积成反比C .同一种物质,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D .不同种物质, 质量一定, 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6.“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7小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 图3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 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 .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C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D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8.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 .一张课桌桌面的宽度是5mB .某同学正常的体温是47℃C .人步行的速度是1.2m /sD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dm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 .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图2图6 图7图3图510.图4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11.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 ,在距离凸透镜焦点5cm 处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 A .倒立的 B .放大的.正立的 D .实像12. 请根据图5所示楼房顶上的旗帜和两船上旗帜的飘扬情况,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A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B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C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D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二.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吗?(共23分,每空1分)10.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后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 、 、 。
11.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_____不一样,它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
12.如图3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
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钟声音变化的情况是 _。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____ __中传播,但不能在_ ___中传播。
16.图6所示的是我国古代工匠运用高超的工艺铸造出大小不同的编钟,这些钟在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 不同.乐队合奏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辨别不同种类的乐器.1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7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移.18.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量.19.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 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图 3图4叉鱼时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用放大镜鉴赏古董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AB D图6 图7 图8(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m.13.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某透明物质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的大小是__30°__。
当入射光线逐渐靠向法线时,折射光线将 ___。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的。
小刘在游泳时,他潜入水中看到岸边小李的身高将______。
14.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通过__ 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__骨__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听自己的演奏声。
24.夏天小潇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冷的直哆嗦,如图9这是因为水,可他却惊奇的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却热得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吐出舌头和快速喘着粗气,这样可以增大,并且加快了,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而带走小狗体内多余热量的原因.15.如图4体温计的量程是:__ _,分度值为:_ _,示数是_ __。
图416.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17.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种类,先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18.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5所示),让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 5.4 _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__ _节约了空间___ __。
图5三.你能确做出下列图像和回答出下列问题吗?(共14分,第19题2分,第20题6分,第21小题2分,第22小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