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之令狐文艳创作
临床药物治疗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令狐文艳一、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临床医师在临床用药治疗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的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药品。
二、合理用药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三、临床医师在使用药品给病人治疗时,必须遵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正确使用药品,对禁忌症、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要熟知,并详细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或对所拟使用的药品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避免禁忌症患者使用该种药品,因不负责任所致的医疗差错或引发的医疗纠纷,当事医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中规定使用的药品,医师应根据规定,优先使用。
医院药物治疗和药事管理委员会应首选引进此类的药品供临床选用。
五、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是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机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管理工作。
下设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成员包括:药剂、医务、院感、护理、检验、临床专家,主要工作包括: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根据医院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用药目标和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定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培训,努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六、医务人员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
七、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的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
八、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和患者情况个体化设定给药方案,经济、合理的选择药物,防止药物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现代医学理论已经证实,大多数药品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作用与患者生理机能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安全有效用药,成为维护患者健康,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使用药物时意外出现的明显的、不良的和非预期的生理或病理现象。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①剂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如氯氨酮、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②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多数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③肝毒性反应,长期使用肝毒性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生素等,都可能引起肝损害;④骨髓抑制反应,如抗癌药物等,常常影响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⑤神经毒性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药等,长期使用会引起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等。
二、安全用药的措施1.全面准确的药史采集。
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在开具药方前,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史、用药情况以及生理、病理等身体情况,避免开出对患者不适合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
2.按病情选择合适药物。
不同病症所要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医生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避免长期、过大、过小剂量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3.合理药物组合。
一些药物在组合使用时,会产生更大的药物反应,医生应当了解患者已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加重或产生新药物反应。
4.重视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一些人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加敏感,医生应当根据特殊人群的身体情况,推荐他们适合的药物,并且按照相应的剂量使用。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在组合使用时,会产生更大的药物反应,医生应当了解患者已使用的药物情况,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加重或产生新药物反应。
三、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极大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患者也应当了解自己使用的药物,与医生沟通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用药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之令狐文艳创作
药品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
令狐文艳
二、应急预案
1、应严格适应症,出现不良反应停药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处理。
2、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3、患者在注射或输注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出现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5、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6、及时报告药学部、护理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三、处理流程
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 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用药,静脉用药者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口服者清除胃内容物。
4、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药学部、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物送药学部。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和药物进行封存。
二、 处理流程
立即停止用药 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药
就地抢救 观察生命体征 记录抢救过程 及时上报
保留输液器和药物 送检。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论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22-02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n,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之令狐文艳创作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令狐文艳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二、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临床和药剂人员组成。
由医务科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药剂科负责分析、处理和保存报告档案。
三、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
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医务科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
四、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
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
五、医务科和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六、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除一般的病例外,其余病例报告时均要求向医务科呈报药品说明书和病例摘要,死亡病例还需呈报死亡小结。
七、医护人员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报告医院药剂科和医务科,经分析确认后由医务科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药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目录摘要 (2)第一章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3)1.1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3)1.2药物的相互作用 (3)1.3药物的质量问题 (3)1.4机体方面的因素 (4)第二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5)2.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5)2.2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6)2.3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7)2.4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9)第三章怎样做到合理用药 (10)3.1合理用药的方法 (10)3.2把好用药安全关 (11)3.3合理用药的意义 (11)结语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摘要目的: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方法: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并且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
结果:为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结论:现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与人们对药物安全的期望尚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合理用药第一章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引起的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它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而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WHO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四种类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药物相对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迟现性不良反应。
由于药品上市前的临床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病例数太少、研究时间太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太窄、用药对象条件控制太严、试验设计太单纯,以及某些发生率低、潜伏期长的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观察实验期间很难被发现。
常用化疗药毒性对比之令狐文艳创作
氮芥:1.该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症状较明显,眩晕、耳聋、皮疹、脱发等症状少见。
2.注意注射时避免外溢出静脉,不可静脉滴注。
3.孕妇、肝肾功能不良及血象低下者慎用。
环磷酰胺(环磷氮芥、癌得星、CTX):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及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性皮炎、视力模糊、可逆性精子低下等;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肌病变和肾毒型;肝肾功能不良可加重该药毒性。
2.巴比妥类、皮质激素、别嘌醇等药物对该药代谢、活性和毒性均有影响。
3.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明显恶液质者、孕妇忌用。
4.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一般不用于腹腔内注射。
5.该药应避免高热及日光照射。
氮甲: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美法仑):1.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动脉灌注会引起水肿、神经毒性、皮肤起疱等。
2.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根据血象调整剂量。
硝卡芥(消瘤芥):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塞替派(三胺硫磷、TSPA、TESPA):1.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男性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发热、皮疹等。
2.与琥珀胆碱合用可引起呼吸困难;与尿激酶合用可提高该药治疗膀胱癌的作用;该药可增加血尿酸水平。
3.有痛风病史、肝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结石患者慎用。
孕妇禁用。
4.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稀释后如发现混浊不得使用。
白消安(马利兰、二甲磺酸丁酯、白血福恩、米埃罗生):1.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偶有肺纤维化、头昏、面红、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闭经、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畸形胎儿,大剂量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孕妇禁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甲基-CCNU):1.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迟发性骨髓抑制、肝肾毒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肾脏萎缩)。
2.用药期间严格检查血象,药物应在8ºC以下保存。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
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0)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0)(一)研究背景 (10)(二)研究目的 (10)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11)三、药物不良反应产生原因 (11)(一)药物方面 (11)(二)机体方面 (11)四、研究背景及目的 (12)(一)安全性 (12)(二)有效性 (12)(三)经济性 (13)(四)适当性 (13)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药瓶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
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应避免不合理使用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处方药一定不要不合理使用。
正确选择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求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要求对药物有全面的了解,特别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使用以后或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患者身上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要全面掌握、充分考虑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合理使用药物不仅可以减少、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还能避免药品乃至医药资源的浪费。
本文旨在引导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一)研究背景药品是双刃剑,药品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国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都是很普遍的。
据报道,WHO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有250万人是因ADR 而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ADR,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
美国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四位,其中死于不良反应约有20万人,这些数据都是很惊人的。
(二)研究目的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医生必须做到对症下药,配伍合理,避免误用、滥用药物。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时,尽量使用首选药物,做到足量、规律、按疗程用药,防止耐药性产生,在联合用药时,必须考虑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适当性、经济性四要素,防止二重感染发生。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药品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效应、继发效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的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名词解释:令狐文艳3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4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6 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些药物有多方面的作用,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7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8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9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10.1兴奋药: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药物。
10.2抑制药: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药物。
11.1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11.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物质。
12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13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4 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5 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17 耐受性:指药物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
18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19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科室上半年不良事件分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干三科上半年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令狐文艳
为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科室据医院制定的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鼓励科室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医院在三月份试行了“不良事件管理规定”,通过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三月份之后上报不良事件数量较前有所增加,并组织大家进行讨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一、总结分析
1.上半年我科共报4件不良事件,其中第一季度报有1件,第二季度报有3件,较第一季度有所增长。
充分体现规范管理培训后,持续改进效果明显(见图1)。
其中无Ⅰ级、Ⅱ级事件发生,Ⅲ级1件占25%,Ⅳ级75件占%(见图2)。
图1:
图2:
2.从上报良事件类型来看,护理不良事件有2例,医疗有1例,自医院7月1日开通治安不良事件上包平台后,补报1例走失不良事件,未报替他类型不良事件,总体来上报例数不多。
(见图3)
图3:
3.在上报不良事件中有填报错误、主要有的事件类型、事
件类型错填、事件等级选错及其他各类各项漏填、错填等现象。
4.上报的不良事件原因多为医患沟通不到位、药品安全应用知识缺乏等发面,如何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最大限度避免医疗纠纷,需要在医患沟通、药品安全应用以及改善医疗环境等方面上提高警惕。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相关制度、上报流程及上报操作的再培训与考
核,
确保全员知晓的同时做到及时、准确上报。
2.充分做到有效医患沟通,将谈话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上,必要时
签署患者同意书。
2.提高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的监管,必要时与主管药师联系为
患者、
临床医师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常用的抢救药物心三联: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阿托品呼三联:洛贝林、尼可刹米、佳苏仑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抗心律失常药:西地兰、利多卡因抗过敏药物:异丙嗪、DXM止血药: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平喘药:氨茶碱阿片类药物解毒剂:纳洛酮利尿药:速尿纠酸药物:SB镇静药物:安定心三连肾上腺素规格:1mg/支药理作用:对α、β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兴奋心脏临床应用: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不良反应:1.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眩晕,呕吐、四肢发凉2.有时可有心率失常,严重时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3.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禁忌:器质性脑病、心血管病、青光眼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等慎用。
抗过敏时,需补充血容量。
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致脑溢血。
注意事项:1.剂量过大产生搏动性头痛,血压急骤升高,诱发脑出血,心律失常。
2.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等慎用,运动员慎用。
阿托品规格:0.5mg /支药理作用: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临床应用: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有机磷农药中毒、缓解内脏绞痛,用于麻醉前给药,眼科散瞳副作用: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干燥、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注意事项: 1.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2.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慎用 3. 孕妇静注阿托品可使胎儿心动过速。
4.监测心率异丙肾上腺规格:1mg/支药理作用:①扩张支气管②增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③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左心为著)负荷,以纠正低排血量和血管严重收缩的休克状态。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毕业论文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毕业论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品已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必需品。
然而,药品不良反应(ADR)已成为影响药品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用药过程中,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剂量及长期使用所导致的毒性反应等。
本文旨在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药品不良反应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1)明显不良反应指服用药物后,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变化,如过敏反应、口干、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心悸等。
(2)潜在不良反应指服用药物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免疫系统损害等,这些并不一定会在服药期间出现,但在长期使用时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药物剂量、剂型等因素可以影响药品的不良反应。
药物分子的构造、结构、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其药理学效应和不良反应。
(2)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年龄、性别、代谢能力、疾病状态等因素也是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例如,老年人和婴儿可能由于代谢酶的活性减弱而不适合某些药物。
(3)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从而增加其剂量和毒性,导致不良反应。
三、安全用药的方法安全用药是指在合法、合规、安全的情况下,正确选择、正确用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方法。
以下是安全用药的方法:(1)合理用药首先,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品治疗方案。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2)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患者在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且不能自行加减药物的剂量或使用频率。
(3)关注药品说明书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理解其用药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等重要信息。
常见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见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令狐文艳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依托泊苷 1.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剂量限制原因,血小板下降少见。
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一般较轻。
3.低血压静脉内推注可出现低血压,故应静脉点滴给药,至少半小时。
4.皮肤反应脱发较常见,偶见皮炎、瘙痒。
5.其他头痛、发热、心悸、心电图异常、静脉炎等,也有神经系统毒性。
1.本品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因此应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2.本品不能肌注。
3.长春新碱能抑制可溶性微管蛋白二聚物进入微管的解聚作用,影响神经微管的功能与轴索的运输,替尼泊苷可增加微管蛋白对长春新碱的亲和力或增加微管蛋白对长春新碱解聚作用的敏感性,因而二者合用可增强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
4.置于冰箱内(4℃),避光保存。
羟基喜树碱1.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红细胞及血小板无明显的影响。
2.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
3.偶见泌尿系统毒性:血尿、尿频和轻度蛋白尿。
4.其他:偶见有嗜睡、乏力、头痛、脱发。
1.不宜用葡萄糖液稀释。
2.为避免膀胱刺激及血尿发生,用药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3、遮光、密闭,阴凉处保存。
顺铂1、肾毒性: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是顺铂的主要限制性毒性,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的危险因素2、消化道反应:严重的恶心、呕吐为主要的限1、.在化疗期间与化疗后,病人必需饮用足够的水份。
2、监测末梢血象、肝肾功能、末梢神经毒及听力表现等变化,必要时减少剂量或停药,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避免采用与本品肾毒性或耳毒性叠加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令狐文艳制性毒性。
3、.过敏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困难、面部水肿、变态性发热反应等,都可能出现。
4、神经毒性:神经损害如听神经损害所致耳鸣、听力下降较常见素、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戊炔喃苯胺酸、利尿酸纳等。
静滴时需避光。
3、遮光,密闭室温保存。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制度与程序-----之令狐文艳创作
药害事件调查处理流程令狐文艳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院内发生的药害事件,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流程。
一、药品安全危害事件(以下简称药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药品质量事件、群体性药害事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重大制售假劣药品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药品安全事件。
二、医院任何科室和个人有权及时向医院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报告。
重大药害事件可越级上报。
三、医疗科室在发现有关药害事件时,在做好患者的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药害事件信息需在第一时间上报,不得隐瞒、缓报和谎报。
四、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对与药害事件相关的、可疑的药品进行全院暂停使用,以免药害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领导小组指派临床、药学、检验等各专业学科的专家对药害事件进行情况调查、分析和汇总,在规定时间内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药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后,领导小组须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七、药害事件发生后,有关临床科室或人员未依照本流程履行职责或行动迟缓、失职、渎职而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医院将予以严惩;对表现突出并做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实施办法一、概述药品和医疗器械作为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与诊治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事件。
加强药品及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以下简称“监报”)工作,对促进医疗安全有积极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PDCA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之令狐文艳创作
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令狐文艳一、事情经过:2014年第二季度发生10例用药错误不良事件,为正确给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确保病人用药与治疗安全,护理部制定了针对给药错误的整改计划。
二、制定计划1.整理2014年第二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资料,查找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完成时间:2014年07月2.组织护理人员经行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加以落实。
——完成时间:2014年08月3.汇总统计第三季度给药错误不良事件数,进行效果评价。
——完成时间:2014年09月三、实施计划1.收集资料,对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2.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给药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3.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流程、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护士长定期检查工作质量。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使用腕带识别身份。
5.输液单尽量电脑打印,加药前必须双人核对。
6.加强护患沟通,用药宣教落实到位。
四、检查阶段1.护理部、护士长下病房,检查护士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落实情况。
2.统计第三季度给药错误共6例。
五、处理阶段1.护士给药正确率提高。
2.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给药流程和规范。
3.继续做好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上报,汇总与分析。
六、效果评价1.降低因给药错误造成的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确保了患者安全。
2.切实落实了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了护理行为。
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记录表2014年度护理部PDCA案例:降低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主题选定一、改进前调查结果4-6月住院病人给药错误发生率统计如下二、给药错误原因分析(特性要因图)加强各项相关制度、流程如: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患者身理知识的培训。
3.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流程、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互相监督执行情况,护士长定期检查工作质量。
4.规范护理书写、剂量书写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必须使用腕带识别身份。
中药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令狐文艳摘要: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炮制目的,方法,影响;化学成分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中药炮制的方法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
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
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
合理用药培训资料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理用药令狐文艳合理用药的概念:是以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1、是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2、是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是购买药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是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是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是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是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是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
9、是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是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适当性】合理用药适当性是指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患者、适当的疗程、适当的治疗目标。
1、适当的药物、适当的患者: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并且这个药物应适合患者。
例如,肾功能不好,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即使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很严重,也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因为这样可能会出危险,反过来,如果觉得症状好转,也不能随意减少剂量,应及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3、适当的时间:用药间隔应尽量在每天的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作息时间协调。
比如:每天两次,应尽量间隔12小时服药,在早7点和晚7点用药。
如果每日三次,应尽量间隔8小时服药,在早6点、下午2点和晚10点用药。
如果每日四次,应尽量间隔6小时服药,在早7点、中午12点、下午5点和晚上10点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令狐文艳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字: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
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
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
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
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
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药品使用现状1.1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1.2过多使用新药、贵药,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目前临床上存在片面用药“洋、新、贵”的现象,对新药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未能充分了解,使用不当则能引起不良反应。
1.3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力度不够2004年3月1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和监测管理办法》,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4],但由于逐级上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反馈等原因,很多药物不良反应多是在引起较严重后果时才被重视。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2.1 药品因素(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
(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5]。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不良反应如何判断3.1从时间判断一看用药后数秒至数小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在接受药物后突然发生。
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数分钟至12小时内。
支气管哮喘也常是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多发生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内。
另外,如发生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则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二看用药后1至2周发生的不良反应。
血清病样反应多在首次用药后10天左右发生。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在用药后几小时至28天内发病。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在10天后开始发病。
三看停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使用心得安、可乐定降血压,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高血压,连续使用抗凝剂突然停药后,可出现反跳性高凝状态伴血栓形成等。
四看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如保泰松、氯霉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在停药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发生,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变常在病人用药后1年以上出现,停药后仍可继续发生。
3.2从症状判断一般而言,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其表现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
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药物性皮疹,表现与原发疾病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
心得安治疗高血压,在症状控制后停药而发生反跳性高血压,双氢克尿噻在利尿过程中又出现水肿或使水肿加重,此种现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4 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
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4]. 纪立伟,傅得兴,胡欣.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中国临床医生》,2005.33(9)50[5].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6]. 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