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2[1].1(荒漠化的防治)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2[1].1(荒漠化的防治)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一、.考点再现: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二、知识结构:三、主干知识梳理:考点一:荒漠化的概念及类型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因素发生变异与人类过度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按荒漠的成因分类:有风蚀沙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盐碱荒漠化等。

其中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此外,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黄淮海平原区和青藏高原区也有较大面积的荒漠化土地。

全国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千米。

3、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先兆”(即指示荒漠化的迹象),迹考点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起伏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同纬度降水最少、最干旱的地方本区水分条件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东部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呈草原景观,受水分条件制约向西逐步变为荒漠草原。

西部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荒漠景观。

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⑴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⑵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统计表明: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新)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导学案精品《 荒漠化的防治》

(最新)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导学案精品《 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 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阻隔,受大陆气团控制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光照强,大风日数多,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水文:地表水贫乏,河网密度小,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植被:贺兰山以东草原为主、以西荒漠为主有大片戈壁和沙漠;土壤发育差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外力作用: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风力堆积二荒漠化1 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原因--气候变异,人类过度的经济后动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2 西北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干旱的气候导致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大量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条件;大风日数多---动力条件气候异常---多年持续干旱,加剧荒漠化进程②人为因素------常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干旱缺乏能源的地区过的放牧---牧区掘井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水资源利用不当-用水紧张绿洲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①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③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④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牧,保护植被,规定合理载畜量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⑥恢复自然植被,植树种草,种植耐旱植物⑦生物固沙、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等1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云贵广西等地)石漠化严重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多,降水集中强度大,对地面冲刷强烈地形起伏坡度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严重土壤层薄且贫瘠,易造成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滥垦耕地、砍伐薪柴等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使土地裸露,失去保护2 江南丘陵----红漠化(水土流失)3 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4 土地此生盐渍化原因自然原因: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大量盐分在地表积累华北半湿润地区,降水集中雨季短,春秋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大量盐分在地表积累人为原因:农业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排泄排水不排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导学案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2-1-2 编制人:郝伟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课题: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学习目标】1、根据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分析治理荒漠化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

2、根据对荒漠化的学习,归纳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方法。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扭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实践证明,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方法。

②治理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治理措施:⑴合理利用_______;①在农作区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推广____________,避免土壤的盐碱化;②在牧区草原,减少_____________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 导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课前预习一、荒漠化1.荒漠化⑴概念:指发生在 、. 地区..及一些 地区..的这种 。

⑵形成:是 变异等 因素与人类过度的 相互作用的产物。

⑶主要表现:耕地退化、 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 化、 荒漠化和 渍化。

⑷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 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 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 以西, 山— 山— 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 、 、 (北部)、 (大部)2.地貌特点: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的 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 和 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⑴干旱成因:深居 , 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东 西干旱程度半地带自然景观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资源的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4);;;;该图反映的主要是哪一种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课上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1、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土地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气候因素人类活动荒漠般的景观土地生产能力完全丧失2、阅读荒漠化分布图,分析世界和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情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防治的要紧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并能针对我国常见的“暖冬”现象和北方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暴天气,向人们讲明人类活动不当所造成的严峻后果,宣传爱护植被的重要性。

2.通过本节学习学会运用进展的观点来分析区域地理现象的变化。

一、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计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连续进展,严峻威逼人们的①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 预防② 的威逼扭转③ 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复原④ 的生产力 3.原则⎩⎪⎨⎪⎧ 坚持⑤ 与提升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⑥ 相结合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⑦__________。

(2)利用生物措施和⑧____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剂⑨______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⑩__________。

(5)操纵⑪____________。

二、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计策1.苏联垦荒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⑫______________,气候洪涝,降水变率大,且⑬__________两季多大风。

2.苏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1)大面积推广⑭__________________。

(2)推广农作物的⑮________________。

(3)营造⑯________________。

(4)保留残茬,⑰____________。

我的疑咨询1. 。

2. 。

3.。

探究点一我国荒漠化防治的计策和措施【探究材料】材料一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洪涝日”。

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

这一主题旨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进展和进步,必须爱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材料二教材图2.11植物固沙。

1.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要紧内容有哪些?2.人类活动不当是荒漠化的要紧缘故,因而荒漠化的防治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人为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设计【学习目的】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和现状。

2.通过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图文资料和人口、经济、社会等人文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依据资料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 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说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学习,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预习知识】(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2.原因: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4.现状(1)世界:约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地区最为突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位置:以西,昆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3.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4.主要景观:以为主。

5.内部分异:以为界,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6.脆弱的生态环境(1)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风化和作用显著,形成大片的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平地多疏松的;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季节。

(2)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根本原因(1)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

2.防治内容:预防的威胁;扭转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的生产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综合治理对策.知识清单一、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1.内容:预防①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②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原则:坚持③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④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3.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⑤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⑥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对策和措施对策措施发展⑦节水农业,合理载畜,合理调配水资合理利用水资源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封沙育草,建设防沙林带和农田防护林网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退耕还林还草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营造⑧薪炭林,推广使用沼气和省柴灶问题控制⑨人口增长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我国西北地区实施的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和重点1.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 D解析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关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性质采取不同措施②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有一定生产力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导致的森林被滥伐和草地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经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是荒漠化防治的重点.考查点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防治荒漠化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科学问题,其对策的核心应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调整农林牧结构C.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D.解决牧区能源问题答案 C解析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造成荒漠化.因此防治荒漠化应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4.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风沙危害严重区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扩大绿洲地区农业的种植面积D.营造薪炭林解决牧区能源问题答案 B解析在我国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内流河下游和山麓冲积扇边缘产生固定沙丘活化的荒漠化.所以防治措施是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5~6题.5.P地与Q地相比, P地(双选)(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6.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答案 5.AB 6.AC解析本题组以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及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为背景,主要考查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区域地图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5题,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偏西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故较Q地年降水量较多.第6题,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方法技巧练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______,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远近(2)选②或③.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解析本题以西北某区域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和获取图中地理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根据干旱地区的划分标准,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第(2)题,为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 综合提升一、选择题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1~2题.地区超载起止年份(年) 超载持续时间(年) 年平均超载率(%)西藏牧区1964~2000 37 47青海牧区1970~2000 31 18甘肃牧区1973~2000 28 20四川牧区1982~2000 19 101.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析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惟一原因.读下图,回答3~4题.3.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4.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答案 3.C 4.C解析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沙漠化地区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5~6题.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答案 D解析在北方农牧区,由于长期的开荒种植,使得这里的草场面积急剧的减少,开垦成农区的地方由于人的干预作用出现了沙漠化,环境严重恶化,所以退耕还草、增加草场面积就显得格外重要.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A解析农牧交错带是东部农耕区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农牧交错带可充分利用草地家畜资源和玉米带的饲料资源发展高效畜牧业,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和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7~8题.7.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的人口密度约为40人/km2,而到了1980年则达到了近80人/km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8.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答案 A解析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主要是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而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二、综合题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是我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漠.近年来,两沙漠已有多处连在一起,呈“握手”之势,这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城市P兴起的原因是( )A.交通 B.科技 C.资源 D.政策(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甲、乙、丙三地区中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________.(4)贺兰山不仅是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水源涵养林区,而且对乙农业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表现在: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然原因:连年干旱导致植被稀疏,在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向南移动.人为原因:滥采、滥牧导致植被破坏.(2)C (3)小麦乙(4)阻挡沙漠入侵阻挡寒潮侵袭。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word学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word学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word学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包括四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西北荒漠化的成因、防治措施以及成功体会。

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缘故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

(2)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连续进展,人地和谐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能够治理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是总体扩张的趋势,因而防治荒漠化又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动植物的变化对荒漠化的指示作用为本节的难点。

4、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得人为因素是阻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明白得人类因素阻碍的不同表现,关心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能够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预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和谐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治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进展。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荒漠化防治优秀导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3荒漠化防治优秀导学案

荒漠化防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识记要求:(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自然特征的形成和不同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危害。

(2)了解荒漠化的防治2. 能力要求:(1)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别及成因。

二、重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防治三、难点:荒漠化防治四、学习过程:1、知识链接:(1)我国大兴安岭以西到新疆地区有哪几个大地形区?(2)本区属于什么干湿区?属于什么自然带?从东向西属于何种地域分布规律?(3)本区属于你那种气候?发展农业有什么有点和不足?2、自主疏理:(1)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大风吹扬(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但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决定作用。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人为原因:①②;③;④利用不当。

统计表明: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危害: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危害的时间可延续几代人甚至不可逆(3)荒漠化的防治: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我国学者提出的行之有效的荒漠化整治模式:①在防治中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贯彻国家相关法规的同时,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并举;②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性质,采用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

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现状,耕作制度、组织和资金等问题。

对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和策略。

③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任何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4、归纳总结:5、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B.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土地退化4.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D.旱作地区和高原牧区5.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地区局部小气候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7.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定居点附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农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防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二___班 第___小组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6-25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及图文详解一书中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概念内涵1.概念:指发生在 及一些 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2.形成:是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_______和 。

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 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 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 、 、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 ;西部(新疆境内)是 和 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1)干旱成因:深居_______,高原山地阻隔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西 东________递减,_________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位置本区条件分析:①基本条件----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二___班 第___小组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16-25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及图文详解一书中相关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

〈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针对性训练;(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荒漠化的概念内涵1.概念:指发生在 及一些 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2.形成:是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_______和 。

4.影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 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地形区范围: 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 、 、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地形以 和 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 ;西部(新疆境内)是 和 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1)干旱成因:深居_______,高原山地阻隔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西 东________递减,_________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水汽难以到达 干旱位置本区条件分析:①基本条件----气候。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

③动力条件---- 。

④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4)3(1)由于耕作技术落后,措施不当;(2)干旱气候条件下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因地制宜地对、的地段进行综合治理。

2.措施:(1)合理利用;(2)利用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问题;(5)控制_________增长。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课内探究案探究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2.如何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P17)探究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中,首要因素是什么?其次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2.解释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原因。

探究三、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

2.分析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4.人口和贫困是本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课后巩固案一、选择题1.2019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表明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形成的重要条件是A .平坝的高原B .人口密集C .有绿色屏障保护D .交通发达区3.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4.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5--6题5.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 亿元。

据此回答7--9 题。

7.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 % ,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8.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9.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左图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同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其荒漠化发展统计图材料二:右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表形态图(1)统计图中反映3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农作侵入牧区 草地变旱地 草场超载 劳动力需求(2)西北地区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地区荒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______和______承载力之内。

(4)读材料二下图可知该地区盛行风的是_________风。

(5)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请判断图中哪条线附近最有可能引起沙尘暴天气:______。

2.1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参考答案预习案:一、1.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2.气候异常;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3.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西北地区二、1.大兴安岭;新疆、宁夏2.高原、盆地;高原;山脉、盆地3.干旱;(1)内陆;身居内陆;高大山脉;草原、荒漠、降水、干旱三、干旱、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四、1.人口激增;水资源2.过度樵采、燃料;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3.灌溉;蒸发五、1.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2.水资源;生物措施;农、林、牧;能源;人口3.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三北探究一、1、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2、课本P17第2自然段探究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 人口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探究三:1、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全年的高温,蒸发量大,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是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2、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营模式;而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单一,大规模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4、控制人口增长,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选择题:1—5 CCCAD 6—综合题1. (17 分)⑴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荒漠化面积扩大⑵自然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过度放牧与垦殖;片面追 求经济增长,农业、牧业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⑶资源、环境 ⑷西北(2分) ⑸MN 荒漠化加剧农作侵入牧区 草地变旱地 草地面积缩小 草场超载 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 劳动力需求 人口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