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1)学科专业简介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疾病及保健的临床医学主要学科之一。

学科内容包括妇科学、产科学、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女性保健等部分。

同济大学妇产科学位点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同济医院妇产科、第十人民医院妇产科和东方医院妇产科组成。

于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共有硕士生导师近10 名,教授、副教授20余名,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90%。

在全国(市)妇产科学术组织任主任及副主任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名。

妇产科学位点拥有全国唯一的“WHO围产保健合作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和“上海市产科质量管理中心”。

以产科、妇女保健学科和微创妇科为重点学科,在高危孕妇的诊治、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围产保健服务、妇科微创手术和盆底重建外科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建设完善,学术梯队合理,具有稳定的研究人员和方向。

通过本学科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学科正不断成长壮大,在全市、全国同类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本学科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有志于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课题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进展。

3、培养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阅、写。

5、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围产医学2、妇女保健3、妇科内镜学4、妇科肿瘤学5、妇科泌尿学6、生殖内分泌学三、学制与修读年限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为4年。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医医学论文范文: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

浅析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摘要:以中医妇科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从人文素质和医德、经典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中西医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这几方面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及内在修养,掌握更合适的医患交流技巧,使人才更具有独立性。

要积极开展以经典为中心的活动,定期开展经典研讨和比赛,让学生沉浸在中医经典的浓厚氛围中。

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要加强对中西医妇科交叉学科的学习,拓宽临证诊断思路,增强动手能力。

要将提高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列为中医妇科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可通过沙龙讲座或课程来对研究生进行辅导。

要对当前就业形势做出判断,打破自身局限性,满足行业需求,以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中医复合型实用人才。

关键词: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医妇科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体系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逐步提高,需要具有高综合素质和临床成熟临证思维的中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

中医复合型研究生人才是指掌握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与技能,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医学生。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十年的摸索与反复实践中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对传统的单一式医学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开始实行德、育、研、经、思的培养模式[1]。

1人文素质和医德古人云“医乃仁术”,新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作为首个培养目标,这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德教育极为重要,医学生医德教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应作为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工作[2]。

中医妇科复合型研究生人才要具有爱国情怀,突出责任意识,掌握医学伦理学、大众心理学、医患沟通学等多种学科,在临床工作中正确面对医患关系,避免或妥善解决医患纠纷,通过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学习牢记医德信念和医学职业精神。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年(同等学力人员最长不超过年)。

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每年月下旬入学后进入各附属医院(导师所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周。

月初返校进行公共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周。

第二阶段:公共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入各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个月。

在规培期间,须同时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等相关工作。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含公共学位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分、专业课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临床能力训练学分及必修环节学分)。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附院妇产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考核。

(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及文献分享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可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结合进行。

.公共学位课:由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考核。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统一,通过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学生自学等方式完成学习,由各附属医院(妇产科专业住培基地)组织授课与考核。

.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

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由各附属医院组织授课与考核,考核必须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能独立开展妇科和产科的临床实践
和研究工作;
2.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医学科研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3.具备较强的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进行合作与交流;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规,具有人
文关怀和患者沟通能力。

三、培养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医学进展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妇科医学、产科医学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级妇科病理学、高级产科病理学、生殖免疫学、生殖内分泌学等;
4.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妇科微创手术技术、妇科超声诊断技术等;
5.实践教学:包括妇科和产科的临床实习及研究工作;。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妇科和产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临床治疗和教学工作。

毕业后可在医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二、培养要求1. 具备较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具备从事妇科和产科工作的基本素质;2. 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检查、诊断、治疗技术;3. 具备妇产科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研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多学科人员合作,提高诊疗水平;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能够尊重患者权益,保守医学秘密,遵守职业规范。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2. 专业课程:妇产科学基础、妇科疾病诊治、产科疾病诊治、产前保健、计划生育学等;3. 实践课程:临床实习、学术论文撰写、科研课题设计等;4. 研讨课程:文献讨论、病例讨论、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

四、研究生培养模式1. 导师制培养: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实习工作;2. 学分制管理:研究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3.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期限为3年,研究生需全职参与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4. 部分时间制研究生:学习期限为4-5年,研究生可以在医院或科研机构工作一定时间,学习时间较为弹性。

五、学位授予和评定1. 申请学位资格:研究生需修完规定学分和完成学术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2. 学位授予: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合格,授予硕士学位;3. 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应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被收录。

以上即为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广大医学研究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培养计划,帮助其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希望研究生能够严格按照培养要求,扎实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时间: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4年(同等学力人员最长不超过6年)。

二、时间安排第一阶段:每年7月下旬入学后进入各附属医院(导师所在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6周。

9月初返校进行公共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6周。

第二阶段:公共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再进入各附属医院继续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 33 个月。

在规培期间,须同时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等相关工作。

三、课程学习与考核(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

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含公共学位课14学分、专业基础课4分、专业课4分、专业选修课4学分、临床能力训练8学分及必修环节5学分)。

公共学位课由研究生处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开设并组织考试,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外语和专业课由各专业自行开设,在第二学年内由附院妇产科教研室统一组织考核。

(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在临床轮转期间,每月安排不少于4个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分析及文献分享等方式,学习各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可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学习结合进行。

1.公共学位课:由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考核。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相统一,通过专题教育、网络课程、学生自学等方式完成学习,由各附属医院(妇产科专业住培基地)组织授课与考核。

3.专业课:专业课必须按二级学科设置,主要采取教(导)师讲授、辅以研讨、阅读文献、自学等方式组织学习。

授课内容应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硕士生层次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由各附属医院组织授课与考核,考核必须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

六、课程学习与考核
1.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根本依据,主
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
(1)学位课程(共 20 学分)
1)公共必修课(3 门,9 学分)
①《自然辩证法》54 学时,2 学分;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 学时,2 学分;
③《公共英语》180 学时,5 学分;
2)专业必修课(4-5 门,不少于 11 学分)可根据专业培
20
14
医学病毒学
20
15
医学细菌学
20
16
心血管药理学
40
17
神经药理学
40
1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50
19
劳动心理学
30
20
健康行为学
30Leabharlann 21劳动生理学30
22
皮肤病理生理
30
学分
2.5 2
2.5 1.5 2.5 2.5 1.5 2.5 1.5
2 1.5 2.5
1 1 1 2 2 2.5 1.5 1.5 1.5 1.5
课程 类别
公 学共
必 位修
课 课︵ 程 11

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公共英语
讲课方式和
学时数
讲授
实 验
学分
54
2
36
2
180
5
任课单位
人文社会科学 部
人文社会科学 部
外国语教学部
选课 打勾处
√ √ √
分语

专业英语
50
研究
方向 导师根据研究方向

自行授课

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探讨

中医妇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思路探讨
作者单位 :成 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 ( 成都 6 0 7 1 05)
床基础技 能但往往操作欠缺规 范。 而在研究生 学习阶段, 又将精力 过多的放在英语学 习以过 “ 六级 ”国家统考 和 开题与毕业 论文答辩上 ;加之 目前 医患关系紧张 ,临床 老师为 了尽可能不发 生医疗纠 纷, 对研 究生们 放手 不够 , 使其 失去 了一部分动手机会 ,导致 部分学生临床基础 薄 弱 ,动手能力差 。 1 中医经典 学 习欠 缺 中医经 典著 作对 中医临床 有 . 2 着广泛 的实用 性和指导意义 ,是培养研 究生临床辨证 能 力 的关键环节 。 由于 目前研究 生中医专业思 想不牢固, 但 加之学 习任 务繁重 ,实 习轮转科 室较 多 ,加之部分 学生 忙于 临床病例 收集或毕业课题 实验等 原因 ,使得 中医妇 科研究生对 中医经典课程不够重视 ,更无暇顾及 中医妇 科领域 的经 典著 作 ,难 以透彻领悟 中医理论全貌 ,以致 中医临床辨证能力相对不足 。 1 科研创新 能力薄弱 近年来 ,医学本科教 育从精 英 . 3 教育转 向大众化 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已成为培养 医学精 英 的重要渠 道之- [。对 于医学研 究来说 ,临床 是基础 , -” 科研是龙头 ,科 研意味着提升和发展 。对 于一个研究 生 而言 ,论 文是评 价其水平高低 的重 要标准 ,而现在研 究 生论文普遍质量 不高 ;大 多数研 究生毕业论文往往是 导 师 的课题 ,因此 在科研能力方面 多有 欠缺 ,阅读文献 能 力差 ,不 具备 临床 和实验研究设计和 评价的基本能力 , 且缺乏创新性 。 2 中医妇科专业研究生教 育的几点建议 21 健全 管理 制度 提 高培养 质量 建立 健全研 究 生 . 管理制度 ,实行校 、院 、学科 、导师各层 次管理模式 , 采用 科学 的管理方 式,加强研究生 的教学管理工作 。同 时加强导师 队伍 管理和 建设 ,提高导师 素质 也是提高研 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导师 的知识 结构、学术水平 、 治学风格对学生具有潜 移默化 的影响并直接 决定 了研 究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附件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为贯彻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有关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旳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2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有关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旳意见》(教研〔2023〕2号)精神,不停完善我国中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改革,建立适应中医特点旳人才培养制度,增进中医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特制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旳与规定一、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旳中医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旳现代诊断技术,具有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旳体现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有关专业旳常见疾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研究能力,并有一定旳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纯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旳能力和很好旳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旳专业规定旳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

二、入学方式。

参与全国硕士硕士招生,并到达规定规定,着重考核学生旳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中医硕士生学制3年。

在规定期间内未到达培养规定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和申请学位年限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有关文献规定自行规定。

二、培养原则。

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旳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

培养过程应涵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内容与规定,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旳全面培养,同步重视祖国医学老式经典传承。

硕士培养实行导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制,积极吸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教师参与硕士教学培养。

大连妇产医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大连妇产医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大连市妇产医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培养目的妇产科专业临床医学研究生以训练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目的是为培养妇产科临床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二、培训时间1、技能型:2年2、科研型:1.5年三、临床能力训练1、临床训练要求:全面轮转本学科主要专业组学习。

要求研究生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操作,需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严格系统的基本训练,逐步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及基本操作,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临床日常工作,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尚医德,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2、轮转安排:妇科门诊:一个月,门手:一个月,产房:一个月,产科病房:B 超:一个月,妇科病房:产科门诊:一个月,注:妇科病房,产科病房轮转计划由带教老师根据情况提前提供轮转计划3、轮转要求:(1)产科病房①学会并逐步熟悉妊娠期母体的重量变化,胎儿生理及其发育,胎盘、羊水的功能等基本理论。

熟悉分娩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熟悉正常与异常分娩的机制,熟悉正常及异常产褥的临床经过,熟悉新生儿的病生理特点。

②认识围产保健的重要性,并学会作围产保健工作。

掌握腹部检查,四段触诊、骨盆外测量及肛查。

会绘制并应用妊娠图。

在实习期间内学会并掌握产科的阴道检查及骨盆内测量。

学习识别头位难产及其处理原则。

③学会并熟练处理正常分娩,要求基本熟悉掌握正常接生。

学会观察产程,会绘制并应用产程图,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学会并熟悉掌握会阴侧切及缝合术。

学会并掌握引产的适应症及方法,产褥妇的管理。

④掌握产科常见合并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能识别常见内外科合并症。

⑤学会并熟悉使用胎心监护仪,逐步学会判断异常,了解B超诊断的意义。

⑥初步掌握剖宫产、产前及胎吸的适应症和手术前后处理,第一年当好剖宫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及产后节育术的助手,以后逐步做术者。

⑦掌握正常新生儿处理。

学会并掌握对高危儿的常规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早产儿处理,新生儿生理性及病理性黄疸、肺炎等诊断与处理。

中医妇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法与效果

中医妇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法与效果

病例导入 式教学 又称 C S 教学法 ,其 英文全 称为 B C s aeS d ,这种教学法 是 由西德教育家 瓦・ 舍 ae s t y B u 根
提 出 的 ,强 调 从 日常 生 活 中 选 取 蕴 含 科 学 本 质 的 范 例 进 行 教学『。其 实质是运 用临床 病案进 行教学 ,促进 学生 2 】
重 要 作用 及 冲 任 二 脉 相 资 的 理 论依 据 ? ”然 后 引 导 学 牛 围
病例查询相关参考 书或文献 。 课堂上采用 S A 格式 引 O P 出病例 『,பைடு நூலகம்对病人 的健康 问题按 照主观 资料 、客观资 4 ] 料、评估 、计划来描述 ,然 后让学 生进 行分组讨论 。在 病例讨论结束 后 由老师进 行总结评价 ,并结合病例 讨论 情 况 。例如 :在 讲述 “ 月经 过多 ” ‘ 节时 ,先举 出病例 “ 某,女 2 刘 4岁 ,未婚 。患者平 曰月经规律 ,近 3个月 来 经 行 量 较 平 口增 多 ,色 深 红 ,质 粘 稠 ,7 d净 ,平 时 口 渴饮 冷 ,心烦 多梦 ,小便短 赤,大便秘 结 。检查 :舌红 , 苔黄 , 脉滑数 ” 。在学生讨论 结束后 明确该病例 的诊断为
“ 经 过 多 ,血 热 型 ” 月 。随 后 引’ “ 常 月 经 量 、经 量 过 出 正
绕着 肾主生殖 的生理功 能 ,入癸 的产 生 ,冲任经络 的起 源 、循行 与十 二正经 的关系 、与脏 腑气血的关 系等方 面 去思考 , 自学后在课 堂讨论, 后教师给予指 导并总结 。 最 J 此方法不但 可 以调动 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着重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 的习惯和 能力,还可 以促使教师不断地积 累和 更新知识 。我们 在采用 P L教学法 的同时 ,还将此 B 方法 与病例导入 式教学法相 结合 ,创 建出具有我科特色 的教 学方法 。其优越性 已在 教学实验 中得到 充分证 实 。 3 实 行例 会制度 我科每 周进行一 次例会 ,在例会 中对研 究生学习研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00211 )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妇科手术学、妇科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底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

2.3. 生殖医学专业:生殖内分泌临床及有关基础研究,配子及胚胎的遗传学诊断,受精及胚胎着床机理研究。

4、计划生育专业:避孕、绝育、优生技术研究开发。

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小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鼓励“三种经历”,即社会实践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

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的,经导师认定后,提交医学院学位分委员会讨论认定,可以作为必修课成绩,取得相应学分,培养计划以外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认定。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五、应修总学与课程设置应修总学分:30 ,其中必修20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1)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2)第一外国语,3学分。

(3)专业外语,2学分。

(修读培养方案中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

)(4)学位基础课:(2-3门)(5)学位专业课:(2-3门)*硕士生在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供参考。

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1]。

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相对于中医学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目的是培养具扎实且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且具有娴熟且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中医实践性,培养内容具有专业领域性。

采取科学且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针对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新制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专业及年限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的高级中医药临床人才。

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专业。

培养过程中将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中医学诊断与治疗技能,以及独立从事中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学术功底中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熟悉中医经典著作,掌握现代中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要求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临床能力中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外、内、妇、儿、针灸等多个临床学科的综合医疗能力,熟悉各类中医诊疗技术与方法,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

3. 科研能力中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中医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并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思维。

4. 综合素质中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元化的医学环境中应对复杂问题。

三、培养内容及课程安排1. 学术课程中医硕士研究生学术课程包括中医学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学等。

学生需修读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

2. 临床实践中医硕士研究生需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参与诊疗病例和临床讨论,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和诊疗水平。

3. 科研项目中医硕士研究生需参与科研项目,指导教师将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帮助学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并撰写学术论文。

4. 学术交流与讲座中医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讲座等,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交流能力。

四、学位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相应的学业水平和科研成果,方可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五、评价与考核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与考核方式包括学术考试、学术论文评审、临床实践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方面。

学生需通过各类考核环节方能毕业。

以上就是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系统的培养和研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成为中医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知识分享

妇产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知识分享

形式。(主持人 /组织者签字、参加人员名单、讨论主题,考核成绩)
3. 临床实践, 1 学分
临床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必须参加不少于 6 个月的临床实践。 临 床实践阶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由导师组负责安排在妇产科学科内相关科室轮转,轮 转时间不少于 6 个月,其中包括门诊、病房二部分。要求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书写各种 医疗文件。 参加疑难危重、 死亡病例讨论。 在有上级医师指导下 , 参加病房夜间值班工作。 在有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手术操作。
1 学分 /次
2. 讨论班, 1 学分
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 一般以研究
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
讨论,展开学术争鸣。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直接
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
五、应修总学与课程设置 应修总学分: 30 ,其中必修 20 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 1. 必修课(学位课) ( 1)思想政治理论, 3 学分; ( 2)第一外国语, 3 学分。 ( 3)专业外语, 2 学分。(修读培养方案中 1 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 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 ) ( 4)学位基础课:(2-3 门) ( 5)学位专业课:(2-3 门) * 硕士生在第一学期集中上课,第二学期起跟随导师组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 导师组开设的专业课和相关专业基础课, 可采取多种形式: 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 :写出 读书报告 2 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 1 学分。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 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③由本专业 (未统一开课的) 命题,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 业自行决定。 2. 选修课(非学位课) (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不少于 2 门的专业选修课。 非专业选修课: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 1 门公共选修课或 1 门跨培养单位选 修课。)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 1-2 门。补修课程 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前沿讲座, 2 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 提高研究生参与学

妇产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妇产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00211)一、培养目标1.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临床的医学人才。

2.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修养。

3. 掌握科研设计、立项、实验操作及撰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把握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前沿及国内外动态,在妇产科领域至少一个方向有着较深入的研究。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5. 能熟悉地运用英语阅读书刊,写出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1. 妇科肿瘤2. 围产医学3. 生殖内分泌三、学习年限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课程学习第二学期:部分公共理论课、专业理论学习、查阅文献选课题,写综述、开题准备。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学科内临床轮转,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在所学专业内参与临床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及答辩。

临床工作时间12个月、课题研究5个月(可脱产)、课题总结撰写论文和答辩5个月。

2.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可至4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公共课程按学校规定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在导师指导下,在学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择,课程累计必须至少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1.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各导师指导研究生选题后由学科统一组织公开开题,课题研究工作如期进行后要求研究生向导师小组作论文工作阶段性报告和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2.在第二学年选题确定后开题,一方面继续查阅文献、积累资料,一方面需要着手摸索和掌握研究的技术操作,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步骤的进行科研工作,以达到预期目的,第四学期结束前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至第三学年完成课题研究后作结束报告。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经、带、胎、产、杂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带下生理及其周期性特点,结合西医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利用循证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

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外语(英语)90学时 4.0学分自然辩证法54学时 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 1.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1.5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中医妇科学生殖理论研究与实践(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54学时 2.5学分组织学实验技术18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54学时 2.5学分医学信息检索20学时 1.0学分中药药剂学专论(单数年)36学时 2.0学分伤寒论研究(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中医经方医案解读(单数年)18学时 1.0学分3、选修课 4.0学分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选定选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经、带、胎、产、杂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特色,探讨妇女月经、带下生理及其周期性特点,结合西医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利用循证医学与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

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外语(英语)90学时 4.0学分自然辩证法54学时 2.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 1.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 1.5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 1.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中医妇科学生殖理论研究与实践(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54学时 2.5学分组织学实验技术18学时 1.0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54学时 2.5学分医学信息检索20学时 1.0学分中药药剂学专论(单数年)36学时 2.0学分伤寒论研究(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中医经方医案解读(单数年)18学时 1.0学分3、选修课 4.0学分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选定选修课程,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临床工作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的需要,在中医妇科系统以及相关科室轮转6个月,熟悉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常见的检测技术。

了解本学科2~3种疾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西医处理方法;培养临床教学技能等。

七、学位论文工作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1、张玉珍主编.刘敏如主审.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第七版.2、肖承悰.中医妇科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北京第一版.3、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第七版.5、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六版.6、田代华整理.皇帝内经素问.(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7、何任,何若苹整理.金匮要略.(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8、钱超尘,郝万山整理.伤寒论.(选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中医妇科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1. 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慢性病、难治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防治研究;2. 妇科生殖内分泌失调(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证型规律与证候要素研究;3. 妇科杂病(如子宫肌瘤、盆腔炎)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预防、控制与治疗研究;4. 女性绝经期疾病(绝经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规律及中医药防治的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6.5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 1.5学分自然辩证法54学时 2.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 3.0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 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40学时 1.5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2门,至少2.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中医妇科临床进展27学时 1.5学分金匮要略研究27学时 1.5学分伤寒论研究(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临证处方的基础与方法(单数年)20学时 1.0学分中医辨证治疗学基础(双数年)27学时 1.5学分温病学研究(单数年)27学时 1.5学分3、选修课 2.0学分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从选课表中选定选修课程。

六、临床工作要求(一)基本要求:1. 完成中医妇科学的基础培训,在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方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 掌握中医妇科基础知识及相关技术操作,学会运用中医及/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种检查、诊断、治疗技术与操作规范,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的水平。

3. 了解现代妇科临床新进展、新知识、新技术。

培养较强的临床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熟悉该领域1~2个专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最新研究课题。

(二)具体要求和安排:Ⅰ临床技能训练(15个月):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导师可为研究生选择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中医内科、中医外科,或辅助科室轮转,如心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消化内科、急诊科、超声诊断、病理科等,掌握疾病的诊疗规范,熟悉各种相关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最终达到妇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

妇科病房(3个月)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增殖症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医分型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判断。

熟悉本专业内的物理诊断技术、本专业常见病与危重病的诊治与抢救原则。

急诊科(2个月)了解急诊科常见的3~4种疾病之患者的临床诊疗路径、掌握相关的抢救学知识。

中医内科(6个月)研究生可在心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消化内科中选择2~3个三级科室进行轮转,重点掌握临床诊断学技术、病历书写规范、各科室2~3个主要疾病的诊疗规范。

中医外科(2个月)熟悉无菌手术的操作规范,熟悉各种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中西医学的抢救、治疗原则。

了解各类伤口的换药方法。

辅助科室(2个月)可在物理诊断科、核医学科、病理科中选择1~2个科室,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常用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Ⅱ专科临床训练(12个月)本阶段为中医妇科高年住院医师培训阶段,要求巩固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妇科的中医及西医学科论著,掌握、熟悉、了解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及妇科急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

研究生可结合课题需要,在强化训练时有所侧重。

1. 理论知识:(1)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增殖症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医分型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判断。

(2)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学临床研究新进展(选择1~2个病种)。

(3)了解在本学科急危重症中合理运用中医药进行救治或辅助治疗的优势病种,并掌握其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法,如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

2. 临床技能:(1)掌握本专业内的物理诊断技术、本专业常见病与危重病的诊治与抢救原则。

(2)掌握本专业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特殊仪器(如输卵管通液仪、阴道镜等)的操作规程。

(3)熟悉本专业住院病种的中医辨证治疗与病历书写;背诵妇科常用方剂100首。

(4)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影像学和常用微创检查/手术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

轮转:中医妇科门诊(3个月)1. 理论知识(1)掌握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中医妇科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常规。

(3)熟悉妇科急诊病人的中西医诊断及抢救处理原则。

(4)了解女性常见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2. 临床技能(1)门诊病历书写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门诊处方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

背诵妇科常用方剂100首。

(2)掌握:①中医四诊方法,妇科专科检查方法,妇科门诊患者异常情况判断。

②妇科辅助诊断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如外阴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与脱落细胞检查、局部组织活检等。

③妇科常见病(部分疑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如月经病(崩漏、闭经、痛经、经行诸症、断经前后诸症);带下病与外阴病(各种生殖道炎症、性病等);妊娠病(各类流产、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恶阻、母婴血型不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贫血、妊娠发热等);产后病(产后发热、产后乳汁不足、产后关节痛、产后恶露不尽、产后抑郁症等);妇科杂病(子宫肌瘤、盆腔炎、不孕症等)。

不同病种各1~2个。

⑶熟悉:①妇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妊娠剧吐伴酮症酸中毒、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或黄体破裂、异位妊娠等)。

②妇科门诊小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无菌操作技术等。

如取子宫内膜、分段诊断性刮宫、取活体组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通液、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切开引流、宫颈息肉摘除、宫颈糜烂的物理治疗(电灼、冷冻、激光等)。

③妇科范围内的卫生宣教、计划生育知识与健康体检。

(3)要求了解妇科一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新理论、新方法。

中医妇科病房(6个月)1. 理论知识(1)掌握:①中医妇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②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③妇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④常见的妇科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⑵熟悉:①常见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②各种内窥镜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⑶了解本专业1~2类疾病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

2. 临床技能(1)病历书写应达到正规合格的要求。

上交(不同病种)3份完整的住院病历。

要求完成各种刮宫手术不少于10例、各类附件手术6例、子宫手术(二助或三助)3例。

要求完成符合规范的(中医妇科)完整的住院病历之病程记录30份;完整的中医优势病种病历之中医辨证分析20份。

(2)掌握:①无菌技术、妇科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腹部及会阴部伤口切开、缝合、拆线及一般感染伤口的换药等技术操作。

②独立完成诊断性刮宫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行附件手术、巴氏腺囊肿切开造口或袋形缝合术及剖腹探查术。

③本学科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的辨证论治方法,如胎漏/胎动不安、滑胎,恶阻,盆腔炎,手术后肠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殖症,母婴血型不合,妊娠发热,妊娠贫血,陈旧性宫外孕,更年期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