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笔记

合集下载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1、微生物定义:形态微小、数量众多、结构简单。

2、三大类微生物:(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粒。

---形体最小,纳米为单位,只有一种核酸。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记忆:原(衣原体)来荔(立克次体)枝(支原体)一裸(螺旋体)放(放线菌)就长细菌(细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

----人体属于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称粘肽,肽聚糖----细胞壁特有,肽聚糖β-1,4糖苷键为抗生素作用部位。

(2)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3)细胞质(4)核质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在医学意义:PG和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3、胞质颗粒------用于细菌鉴别诊断。

异染颗粒:鉴别白喉,鼠疫,结核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4)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

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指标。

1.05kpa,121.3℃,15-20分钟------灭除第三节细菌的生理1、细菌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不同。

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2、热源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如脂多糖。

3、细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

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1、消毒:杀灭物体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不一定杀灭芽胞2、灭菌:指杀灭所有微生物,--------一锅端3、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等(1) 巴氏消毒法:加热62℃----30分钟、71.7℃----15~30秒。

微生物学完全笔记!考试无忧!~

微生物学完全笔记!考试无忧!~
②贮藏元素;
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当培养液中的感受态因子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系统诱导一些感受态一特异蛋白质(competence specific protein)) 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自溶而死亡;
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孔蛋白:中间有孔道、可控制某些物质进入外膜的三聚体跨膜蛋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周质空间:在Gˉ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其中存在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
微生物学
绪论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特点有:
1. 小(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
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下抱起、病毒)
2. 简(构造简单)
单细胞
简单多细胞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3. 低(进化地位低)
③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细菌细胞壁主要功能:
1)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 的损伤;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分为两类:壁磷壁酸(是与肽聚糖,其含量会随培养基成分而改变);膜磷壁酸(是跨越肽聚糖曾并与细胞膜相交)。
磷壁酸主要功能:
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
3.生长旺,繁殖快:在发酵工业中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 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同时对基本理论的研究也 带来极大的优越性,使科学研究周期大为缩短、空 间减少、经费降低、效率提高。也有些病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推荐文档

②化学渗透趋势转运系统;③基团转移。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简答)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2。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

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5、渗透压:五、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繁殖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繁殖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

活菌数保持稳定。

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菌能量代谢活动中主要涉及ATP形式的化学能。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范围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微小形态,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2. 微生物的范围:(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2)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它们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等。

(3)真核微生物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3)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的诱导与阻遏、反馈抑制等。

3.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DNA、RNA。

(2)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

(3)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4.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极端环境等。

(2)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5. 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酱、抗生素生产等。

(2)微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

(3)微生物环境保护: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1. 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17世纪- 19世纪中期):(1)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2.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1)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明微生物是引起发酵和疾病的原因,发明巴氏消毒法。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第1章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是:(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5)适应性强,易变异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

(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1990年,HACCP体系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

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微生物学12笔记

微生物学12笔记

(3)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根据1884年革兰(Christian Gram)发明
的染色反应,真细菌常常分成两类。
表2.2 革兰氏染色程序和结果
步骤
初染 媒染剂 脱色 复染
方法 结晶紫30s
结果
阳性(G+) 阴性(G-)
紫色
紫色
碘液30s
仍为紫色 仍为紫色
95%乙醇10—20s 保持紫色 脱去紫色
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的成分60-90%,它同细 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见图2.4)。 肽聚糖:又称粘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成分。其分子 是由肽与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又四肽尾和肽桥两 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 接而成,呈长链骨架状。
#有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teichoic acid), 也即胞壁质(murein)。
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有一个明显的核区,这个核区上 集中了它的主要遗传物质,由一条与类组蛋白相联系的双链 DNA构成的染色体组成。真核生物细胞则是由一条或一条以 上的双链DNA与组蛋白等结合成的染色体,并由核膜包围。
(2)代谢场所 #原核细胞没有独立的内膜系统,与代谢有关的酶如呼吸酶
合成酶等位于细胞膜上,因此它的能量代谢在质膜上进行。
第二节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organism)是指一大 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nuclear region) 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 群。
#真细菌(eubacteria)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等,其细胞膜含由酯键连接的脂 类,细胞壁中含特有的肽聚糖(无壁的支原体除外), DNA中一般没有内含子(但近年来也有例外的发现)。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1.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共同特点: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微生物主要类群:①原核微生物:真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粘细菌②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霉菌)、原生动物、真核藻类③病毒2.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的清道夫-分解者 2.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及降解-微生物抗毒、转化和降解3.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4.被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5.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益环境的产品6.环境检测的重要指标3.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丝状(丝状菌)4.革兰氏染色的机制: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5.革兰氏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固定、初染(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染1~2min,水洗)、脱色(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染约45s后水洗)、复染(滴加沙黄红染2~3min,水洗并干燥)、镜检6.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7.芽孢:某些细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少数球菌等)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构造,称为芽孢。

8.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9.拟核:细菌细胞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更没有核仁,结构简单,为了与真核细胞中典型的细胞核有所区别,称为拟核10.鞭毛: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外的一条纤细的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11.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且长,在光镜下能看见。

医学微生物笔记

医学微生物笔记

第六章革兰阳性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葡萄状排列2、营养要求不高3、菌落较大,可有色素,脂溶性4、可有溶血圈,菌体表面可有SPA5、触酶阳性6、甘露醇发酵+7、产生血浆凝固酶和毒素。

血浆凝固酶: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意义:①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②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③使化脓性病灶出现典型特点:浓汁粘稠、病灶局限、不易扩散、界限分明。

8、可产生耐热核酸酶9、抵抗力较强,耐10-15%氯化钠,对碱性染料敏感。

10、耐药菌株多见二、分类:1、按色素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2、按血浆凝固酶有无分类:血浆凝固酶阳性和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根据噬菌体分型:26型。

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细菌增殖部位的标本, 如脓, 血, 脑脊液, 呕吐物等。

2、直接涂片: 有参考价值。

3、分离纯种: 接种血平板,或高盐平板。

根据菌落及镜下形态挑选。

鉴定:菌落及镜下形态、触酶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

(1)血浆凝固酶试验玻片法:检测菌体表面的凝固酶。

直接将菌落混于人或兔血浆中,立即观察有无凝固。

试管法:检测菌体外的凝固酶。

培养物和血浆混合,37 º C 4h 后观察结果。

(2)耐热核酸酶试验在含核酸甲苯胺蓝平板上打孔;培养物沸水浴15min后加入孔中;35℃1h 观察结果。

甲苯胺蓝变为红色者为阳性4、肠毒素检测:病人分离株培养物,煮沸30min,接种幼猫腹腔,4小时内出现症状为阳性。

第二节链球菌属一、生物学特性1、革兰阳性,球形,呈链状排列。

2、多数在培养早期有荚膜。

3、营养要求高, 需血液或血清4、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小菌落。

5、血平板上分别形成α、β、γ三种特征性溶血现象。

6、触酶阴性7、可产生透明质酸酶等多种酶:扩散因子是浓汁稀薄,病灶扩散,病灶界限不清。

笔记整理微生物

笔记整理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整理结论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绪论部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许多微小生物的总称,其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肉眼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迅速,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容易变异。

微生物种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bacteria)、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virus)(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最小的微生物)等。

微生物作用:1.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2.用于工农业食品生产3.用于医药生产4.构成人类正常菌群5.引起人类疾病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进行二分裂增殖。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u m)为单位。

细菌的分类:1.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特例: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胞壁1. G+细菌细胞壁(cell wall):肽聚糖、磷壁酸、特殊的表面蛋白。

厚度20~80nm 10-50层肽聚糖G+细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5-50层,占细胞干重的50-80%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赖冬酸、丙氨酸.......‘甘氨酸’(青霉素抑制甘氨酸合成)②磷壁酸分为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

作用:表面抗原、黏附细胞③表面蛋白质如:SPA—与IgG结合G-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2层,占细胞干重的5~20%四肽侧链没有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DAP、、丙氨酸.... “所以只能形成1~2层①肽聚糖外膜层。

微生物重点笔记

微生物重点笔记

1.质粒(plasmid):细菌染色体外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自主复制;可通过接合和转导传递遗传信息;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

2.易染颗粒(metachromatuc granules):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酶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是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易染颗粒3.中介体(mesosome):4.鞭毛(flagellum):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5.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软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6.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推动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热原质(pyrogen):即细菌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培养基(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抗生素(antibiotics):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纯培养(pure culture):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消毒(disinfection):灭杀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等。

3..细菌易μm为单位,病毒以nm为单位。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bacterium):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2.广义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基本形态三种: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4.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 Wall)7.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G+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1)肽聚糖(黏肽):原核细胞特有,为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凡能破坏肽聚糖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溶菌作用。

(2)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壁磷壁酸膜(脂)磷壁酸9.磷壁酸的医学意义:a、磷壁酸的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表面抗原成分;b、某些革兰阳性菌(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LTA)具有粘附宿主细胞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尚有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A球链球菌的M 蛋白等。

1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包括肽聚糖和外膜。

肽聚糖包括: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特点:较疏松的二维单层平面网状结构;G-菌的肽聚糖较少,仅1~2层。

蛋白:位于肽聚糖与外膜之间,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外膜脂质双层:类似细胞膜,其上镶嵌有多种蛋白质,称外膜蛋白。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细菌的物理性状菌体半透明、表面积大、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自养型细菌(光能,化能)异养型细菌(光能,化能-腐生菌,寄生菌)水: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有水才能进行。

氮源: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质等,合成菌体成分。

碳源:来源于糖类,提供能量。

无机盐:钾、钠、钙、镁、磷、硫等。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转运系统1.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2.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3.基团转移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充足的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合适的酸碱度(pH):多数7.2-7.6(霍乱弧菌8.4-9.2,结核分枝杆菌6.5-6.8)适宜的温度:对细菌生长速度影响最大(嗜冷10-20,嗜温20-40,嗜热50-60)必要的气体环境:多数需氧,分为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氧做受氢体)微需氧菌(5%-6%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兼性厌氧菌(人动物大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脆弱拟杆菌。

有机物做受氢体)(有氧会产生过氧化物,超氧离子毒害细菌)少数需要二氧化碳(CO2参与嘌呤,嘧啶的合成;O2参与氧化)渗透压: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法(binary fission)核质体DNA的复制和分裂、形成横隔膜、子细胞分裂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20-30min)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生长一般指群体生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菌数对数为纵坐标迟缓期(lag phase)代谢活跃,分裂迟缓对数期(log phase)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用)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产生)衰退期(decline phase)活菌数急剧减少(营养缺乏,毒性产物积累增多)细菌的分解代谢: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验、硫化氢试验。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1菌落:细菌等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2孢子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3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4同宗配合:是单一的孢子囊孢子萌发后形成的菌丝,甚至同一菌丝的分支相互接触,形成的接合孢子的过程5烈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造成细菌裂解的噬菌体6一步生长曲线:用群体病毒一次性侵染群体细菌,得到的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并不造成细菌裂解,而是将DNA整合到宿主核酸分子中37原噬菌体:整合在溶源性细菌核酸分子上的噬菌体或病毒核酸38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39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其DNA随着苏辙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不造成细菌的裂解40噬箘斑:敏感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形成的透明空斑41溶源性细菌的特性:溶源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源性细菌的复愈42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态: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原噬菌体,营养期噬菌体43亚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朊病毒44类病毒仅含有一个单链环状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和脂类,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生命体45病毒包涵体:寄主细胞中,由寄主蛋白质包裹着病毒形成的聚集体46分辨力:显微镜能分辨的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48速效氮源:无机氮源或以蛋白质降解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氮源,可以直接被吸收利用50迟效氮源:蛋白胨必须通过水解后讲解形成胨,肽。

氨基酸,等才能被吸收利用51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需求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集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生长因子包括:嘌呤和嘧啶碱基,氨基酸,维生素52氨基酸缺陷形:有些微生物缺乏或丧失合成某些氨基酸的酶,所以不能合成生长所需的氨基酸53野生型(原养形):不需要生长因子而能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54营养缺陷型:由于自发或诱发突变等原因从野生型菌株产生的需要提供特定生长素物质才能生长的菌株55培养基:应科研或生产的需要,由人工配制的,适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56天然培养基:利用化学成分还不完全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物质,玉米粉制成的培养基61合成(组合)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62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计数等方面的研究。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第一章生态学简介第一节生态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一、生态学定义1.def:最早“生态学”(Oikologie)一词是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字oikos(房屋、住所)和logs(研究)构成,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

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2.生态学定义的发展1927年埃尔顿---“科学的博物学”1961年普里斯-“对自然界结构和功能的研究”1990年马世俊——“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生物群落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生态学最经典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这里的环境包括水、光、热、土等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环境。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从宏观来看。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生物、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等类。

●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在其植物地理学著作中已提出类似今日植物群落的概念。

●公元前后出现的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著,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锶的《齐民要术》等均记述了素朴的生态学观点。

生态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末到19世纪末●17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

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

如雷奥米尔的6卷昆虫学著作中就有许多昆虫生态学方面的记述。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物候学、生态学和地理学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外界环境条件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

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2、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物生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生动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共性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四、微生物学科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就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1、)●个体微小(<0.1mm),借助显微镜观察形体;●结构直观:直观多细胞,单细胞或非胞●低等:演化地位高。

二、微生物的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一定体积的物体,划分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优点:提供更多非常大的稀释面,排出面和互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小就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2、稀释多、转变慢●原因:表面积/体积比值小●例举:乳糖发酵细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3、生长旺、繁殖快●原因:稀释多、转变慢●简述:大肠杆菌●利弊:有益--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有害--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4、适应性强、易变异●适应环境弱原因:体积小、表面积小;有效率的新陈代谢调控机制(诱导酶)●极端微生物(extrememicroorganism)●易变异原因: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利弊:有益---育种(青霉素),有害---耐药性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3)微生物的种数多●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微生物特有:分解天然气、石油、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多种新增产能方式:细菌光合作用、嗜盐菌紫膜光合作用、王念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各种厌氧菌的新增产能途径生物固氮促进作用;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等)能力;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甾体化合物等);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独有的产卵方式(病毒、类病毒、肮病毒的激活、细胞分裂)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含氮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类糖类贱气性新陈代谢产物:酒精、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糖类不好气性新陈代谢产物: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右旋糖苷;微生物酶类:蛋白酶、淀粉酶、酯肪酶、工具酶;--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生物碱3)微生物的种类多●目前比较确实的微生物种数大约10万种,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种、新属、新科、新纲陆续被发现。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1、微生物类型:三菌:细菌、真菌、放线菌;四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一病毒:病毒。

2、原核细胞微生物特征:呈细胞形态,仅有原始的类核,DNA 分子盘旋在细胞质内,无核膜和核仁,不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器。

3、各种细菌的个体形态与其排列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而有特征的,可以作为分裂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4、革兰氏染料:结晶紫、碘、酒精95%。

5、革兰氏阳性菌:壁厚,主要成分肽聚糖,脂多糖,磷酸,蛋白质,被染成蓝紫色,对青霉素敏感。

革兰氏阴性菌:壁薄,主要成分脂多糖,还有磷酸,脂蛋白,蛋白质,被染成红色,对链霉素敏感。

6、革兰氏染色时,酒精脱色时间长,均染成红色,时间短只阴性菌染成红色。

7、质粒:存在细胞质中,细菌核体外的一小段DNA分子。

特点:主要成分为DNA、位于核体外、环状、可以转移、可以丢失、可以自我复制。

8、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纤毛)、芽孢、S-层。

9、荚膜的功能:保护细菌、具有抗原性、用于细菌的鉴定、储存营养物质、利于排除废物。

10、S-r转化:有荚膜的细菌丧失荚膜所发生的表形变化。

11、鞭毛是重要运动器官,显微镜穿刺实验——鞭毛染色,银染法。

12、鞭毛的功能:运动性、抗原性、致病性。

13、纤毛特点:抗原性,粗而少,依靠性菌毛进行遗传物质的传递。

14、用芽孢的特征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饲料添加剂。

15、芽孢特点:有DNA,具有抗辐射、抗氧化、耐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

16、显微镜的种类: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17、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定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称为菌落。

18、菌落特征:由一个细菌(无性繁殖,克隆);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而来;可见;具有一定形态。

菌落在实际培养中的应用:鉴别、计数(比浊法、显微镜直接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19、酵母菌菌落特征:多数为乳白色,少数为黄色或红色,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多为出芽生殖,个别为横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2、微生物的共性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四、微生物学科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1、)●个体微小(<0.1mm),借助显微镜观察形体;●结构简单:简单多细胞,单细胞或非胞●低等:进化地位低。

二、微生物的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一定体积的物体,分割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优点:提供巨大的吸收面,排泄面和交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大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2、吸收多、转化快●原因:表面积/体积比值大●例举:乳糖发酵细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3、生长旺、繁殖快●原因:吸收多、转化快●例举:大肠杆菌●利弊:有益--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有害--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4、适应性强、易变异●适应强原因:体积小、表面积大;灵活的代谢调控机制(诱导酶)●极端微生物(extreme microorganism)●易变异原因: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利弊:有益---育种(青霉素),有害---耐药性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2)代谢产物种类繁多(3)微生物的种数多●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微生物特有:分解天然气、石油、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多种产能方式:细菌光合作用、嗜盐菌紫膜光合作用、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各种厌氧菌的产能途径生物固氮作用;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等)能力;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甾体化合物等);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独特的繁殖方式(病毒、类病毒、肮病毒的复制、增殖)2)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含氮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类糖类厌气性代谢产物:酒精、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糖类好气性代谢产物: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右旋糖苷;微生物酶类:蛋白酶、淀粉酶、酯肪酶、工具酶;--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生物碱3)微生物的种类多●目前比较肯定的微生物种数大约10万种,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种、新属、新科、新纲陆续被发现。

4)遗传基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种类多样性。

●基因库资源丰富。

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发展经历五个时期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2、初创期(1676-1861年)3、奠基期(1861-1897年)4、发展期(1897-1953年5、成熟期(1953-迄今)●学习微物学发展历史的目的:--学习前人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明确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突破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科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连的。

四、微生物学科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近代科学中,微生物学是对人类福利贡献最大的一门科学。

1、医疗保健2、食品和医药行业3、微生物学促进农业发展4、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5、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贡献1、医疗保健--外科消毒技术的建立--寻找人畜病原菌--免疫防治法的应用--化学治疗剂的发明--抗生素治疗的兴起--用工程菌生产各种生化药物2、食品和医药行业--食品微生物发酵--罐头灭菌和长期保存方法--厌氧纯种发酵技术--深层液体通气发酵技术--代谢调控理论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生物工程的兴起3、微生物学促进农业发展--微生物农药--菌肥--植物生长激素--高等真菌--饲料4、微生物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食物链中主要环节,物质循环,污水处理5、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贡献--以微生物作材料,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是在生化、遗传学、微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动、植物细胞应用研究中采用微生物培养/发酵方法。

--微生物学独特实验操作技术。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研究主要内容:从不同水平(层次)研究生命活动五大基本规律。

●根本任务:发掘、利用、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改造有害微生物。

●分科: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活动规律分;按微生物应用领域分等不同分种方式。

Chap 1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s)§3 其它原核微生物§1 细菌(bacteria)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1)形态和染色●自然界中杆状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状最少;量度细菌大小的单位是μm(微米,10-6m)作单位。

亚细胞构造的量度用nm(纳米,10-9m)作单位。

2、染色●细菌的形态和主要构造的观察:一般都要将菌体细胞染色。

原因:菌体微小。

含水分多,对光线吸收、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借助颜色的反衬作用。

●染色方法:--死菌:正染色负染色:荚膜染色法等-- 活菌:用美蓝或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二)细菌细胞构造与功能1、细胞壁(cell wall)(1)组成与结构●G+菌和G-菌细胞壁构造比较A、肽聚糖(Peptidoglycan)●组成和结构特点●水解肽聚糖的酶类:溶菌酶(lysozyme)、自溶酶(autolytic enzyme)B、磷壁酸(Teichoic acid)●存在:●成分与结构实型:磷酸多元醇聚合体,主要有甘油磷酸型和核糖醇磷坒酸两种类型。

●结构特点(甘油型为例):●磷壁酸的功能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存在:G-菌细胞壁特存成分,组成细胞外壁外壁层的重要成分。

●分子结构类脂A、核心多糖区,0-特异侧链●LPS的主要功能D、外壁层中的蛋白质:基质蛋白、外壁蛋白、脂蛋白。

(2)细菌的某些特性与细胞坒组成,结构的关系●草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溶菌酶敏感性、青毒素敏感性3)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即壁膜空间,内含多种蛋白质(酶、结合蛋白、受体蛋白)。

(4)细胞坒的功能A、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B、为细胞的生长、分布和鞭毛运动所必需;C、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D、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缺乏细胞壁的微生物支原体、粘菌、原生动物、某些嗜盐菌、产甲烷细菌(疵壁菌mendosicutes)原生质体、球状体、L-型细菌2、细胞膜与间体●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作用;--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许多酶和电子传递组分的所在部位;--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3、细胞质(cytoplasn)●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羧化体(carboxysome)4、核质体(rcuclear booly)●核区、拟核、核基因组、遗传信息。

(1)鞭毛(flagella)●组成成分:鞭毛蛋白(鞭毛素flagellin)●构造:G+ 细菌与G- 细菌鞭毛构造差别●鞭毛着生方式:一端单毛、一端丛毛、两端(单毛、成束)、周生、侧生2)菌毛(pilas)●存在G-菌(特别是肠道菌,假单胞菌)表面的一种蛋白质附属物,它由菌毛素(piling)形成中空的丝状体。

●种类:一般菌毛和特化菌毛(性菌毛sex pilus, F-Pilus)(3)糖被(glycocalyx):●荚膜(capsule)、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slime layer)、菌胶团(zoogloea)。

●糖被生理功能保护作用、贮藏养料、堆积代谢废物菌体附着、信息识别作用、屏障和交换系统(4)芽孢(endospore spore)●定义:●产生芽孢的细菌种类●芽孢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研究细菌芽孢的意义:(5)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三)、细菌的繁殖1、裂殖(fission)2、芽殖(budding)一、细菌群体培养特征1、固体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菌落(colony)及特征描述、菌苔(lawn)2、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特征:混浊、菌膜、或絮状沉淀。

3、半固体培养基培养特征§2 放线菌(actinomycetes)一、概述●定义:●分布:●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重要类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二、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链霉菌为例)●一般形态与构造2、放线菌的繁殖3、●横割分裂,4、两种途径:细胞内陷、壁膜同5、时内陷。

三、放线菌的培养特征●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3 其它原核微生物一、蓝细菌(cyanobacteria)蓝藻或蓝绿藻●定义:●形态:●细胞结构特点:●繁殖:●蓝细菌转基因研究进展: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1、支原体(Mycoplasma)1)特征:●个体微小●缺乏细胞壁●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二等分裂繁殖●对抗生素(四环素)敏感性2)种类:胸膜肺炎支原体,类支原体2、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1)定义:(2)种类:立克次氏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s, RLO)。

(2)特征●结构●繁殖●对热、四环素等抗生素敏感●培养(3)与人类关系:3、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有独特生活周期(原体、始体)、小型G-原核微生物。

●营专性能量寄生:●独特生活周期:小型G-原核微生物●培养●传播感染范围●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三者主要区别Chap 3 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1 . 真核微生物概述●真核生物、真核微生物一、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P40.表2-1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菌物界(Mycetalia)●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Fungi)的特点三、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一)、细胞壁1、真菌的细胞壁●构造:微纤维(单糖的聚合物)、基质(甘露聚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

●不同分类地位真菌的细胞壁多糖2、藻类的细胞壁●结构骨架(纤维素)、间质多糖(杂多糖)。

二)鞭毛与纤毛●真核微生物的“9+2”型鞭毛●存在:鞭毛(鞭毛钢的原生动物、藻类、低等水生真菌的游动孢子或配子),纤毛(纤毛纲的原生动物:草履虫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