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15_语文优秀试卷.doc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精品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精品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再与鼎臣游龙门寺曾丰注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注释】曾丰历任赣县县丞,义宁,浦城县令,广东经略司曹,德庆知府,湖南参帅,朝散大夫等职。
生性耿直,不畏权贵,嘉泰四年(1204 年),被罢职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和友人上次同游留下的题字已经被灰尘弄脏,侧面点明了两人离别之久。
B. 和友人长久离别,身体多病,仕途坎坷,整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
C. 诗人和友人重逢一起饮酒观景,借梅花和山云表现出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D. “山云可荡胸”借用杜甫典故,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2)诗的前两句感情丰富,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解析】【分析】(1)B项,“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故选B。
(2)此题要求分析前两句的情感,首先翻译句子,然后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第一句“叹息”“来游未必重”,表达作者故地重游的伤感;“等闲十载”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又相逢”表达老友重逢的喜悦。
故答案为:⑴B;⑵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
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
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
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B(2)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2015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六、(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 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 “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 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 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 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三、(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 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 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 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二、(2015课标卷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 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 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宋 黄庭坚
2015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汇总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8.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8(1)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2)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
(3)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9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美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福建)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6答案.(6分)(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广东)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
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注释】①晁衡,日本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1)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2)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答案】(1)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①路途遥远;②航程艰险;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
【解析】【分析】(1)本诗“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诗人是在送别友人时,虚写想象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事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渲染出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态意境。
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渭》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清新明朗特点的春景给人美好感受。
但是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故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考生据此容易准确作答。
(2)司空图的话“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说文辞虽未说到苦难的情状,读时却使人十分哀伤。
本题要去考生回答本诗都隐约写了哪些“难”,来突出作者对朋友的担心和挂念之情。
前四句“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才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是什么样?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4年高考】一、【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方培育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短暂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会奇妙春光。
D.尾联运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想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缺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念和对以后奇妙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实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状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缘由,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实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验、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15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答案】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分类: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1)B(2)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
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
(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word
最新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word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优选】.doc
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 及答案 ) 【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唐)温庭筠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 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
摩,一作“磨”。
又名《泛兰丛》。
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汍( wán)澜:流泪的样子。
(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 ________诗。
(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
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 1)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 2)① 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 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 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解析】【分析】( 1)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2)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0 1 0 —2015 )(2010全国1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有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繁荣反应来描写的。
(考生如果答成下面的答案也应该算对:作者采有细节描写,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素蝶的活动情态。
或者是: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繁荣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0全国2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及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 “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 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 “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答案】(1)D(2)【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
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示例2】这一句写笙声之妙。
写笙声犹如夏夜凉风吹竹,犹如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轻微、清凉;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洁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
同时,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清静悠闲与些许的落寞悲凉。
【解析】【分析】(1)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该是“奏乐”。
故选D。
(2)“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
“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
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故答案为:⑴D;⑵【示例1】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优美清凉。
作者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切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轻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案全解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译文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注释⑴临洮:即洮州,唐时与吐蕃接界,在今甘肃临潭西。
一说指临洮军,驻狄道(今甘肃临洮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⑵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连年:接连多年。
一作“年年”。
唐郑遂初《别离怨》:“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⑷曾(zēng):竟,竟然。
一作“长”。
⑸应:一作“来”。
⑹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
⑺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⑻“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
勤王:谓尽力于王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4-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1、2014年(新课标卷Ⅰ)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2、2014年(新课标卷II)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3、2014年(浙江卷)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4、2014年(北京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5、2014年(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包括答案.doc
2017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 I 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考答案14. 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 B 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精选汇编15_语文
优秀试卷
汴河曲[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True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True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True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True 答:
True (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True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意思对即可。
)
1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6分)
采莲曲True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True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True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True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True (2)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True 答:⑴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⑵欢悦、惊喜。
12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柳True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True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True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True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分)
True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分)
True 答:
True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
意思对即可)
True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
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
12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城True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True 鹿True 柴True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True (1)《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True 答:
True ①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
True ②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
也无谓地在啼鸣。
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
)
12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True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True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True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True [文章来源于]True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True ,王诗True 。
True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True 答:
True (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意思对即给,每处1分,共3分)
True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12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中览古True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True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True
True (1)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True 答: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12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柳True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True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True
True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True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True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True 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前者运用了比喻、后者运用了拟人也正确)
128、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6分)
[越调]天净沙秋思True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江上True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True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True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
(3分)
True 马致远词:True 。
True 张可久词:True 。
True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True 答:
True (1)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1分)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
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分)
True (2)不一致。
(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