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挖掘以及结合学生实际,都是学生开展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一、开发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孕育着许多教材上没有的非预期性因素,可以说,正是这些非预期性因素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使教学过程感性化并充满生命力,且使僵化的、传统的教学体系转变成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体系。然而,许多教师提起课程资源,就想到教材、图书、图片、光盘等,而很少想到学生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际上,从广义的课程资源来理解,学生无疑是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从狭义的课程资源来分析,学生的生活体验、个体知识、思维方式等都是课程、教材开发与实施中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致使教师自身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尽管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教材仅是老师在教学设计时所思考的依据,教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优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比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等,对教材做二次加工。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除了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外,还要注意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的与数学教学中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

2.自身特长,凝集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情况一无所知,致使学生对数学课缺乏兴趣,不能积极地投入学习中。“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教师只有深入地调查、研究学生,掌握等一手资料,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课下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对数学课感兴趣,希望学到哪方面知识,希望教师怎样讲课等。这样,教师通过调查学生情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计划性,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4.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教学中的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要通过反思加以完善。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方式很多,如教学日记、录像带、录音带以及教学心得等。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对自己的教学发展路径做长期跟踪,对自己的进步做长期的分析,进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的环节。另外,教学评议、教学经验交流会、数学教学专业网络活动等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有效途径。

三、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台,更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平台,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场所。每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生活体验也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的生活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目标发生良性互动,借助这种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同时生活体验得到检验、修正与丰富,实现二者的畅通、互补与融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在课上有意识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如果向东走3米记作﹢3,则向东走5米记作___。(2)如果向东走3米接着左转向北走2米。如何标记终点与起点的关系?(3)谁能找出更多的只用数轴不能表示出位置关系的生活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会提出大量属于自己的问题。不但有课本举例中的温度变化和找座位的问题,想确定教室内电扇、电灯、窗格、地板砖位置,课本中某个字的位置,生活小区中两楼之间的位置等等。由此可知,只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学生定会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

2.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使课堂成为完整的人的生命成长的空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课堂中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发掘与引导。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探索性成果,使学生树立自信,从而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1、让教学情境转化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实施课程标准以后,不仅可促进教师对纯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彻底的改革,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1)创设铺垫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在这种质疑情境下,顺势点出课题,指出要识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

(2)创设认知冲突型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找答案。

(3)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进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但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物的态度、科学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4)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践性问题情境是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自主研究、写出报告或完成作品、进行交流的情境。这样学科知识在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综合和延伸。

(5)创设试误型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2、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良好的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