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教案品总结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与反思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与反思一、总结税法是我在本学期所学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我对税法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学期的税法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税法的体系结构、分类、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二是具体税种的学习,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税种的理论和实务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课、查阅资料、参加讨论,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税法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1.学习内容本学期的税法课程包含了税法的基础知识和具体税种的学习。
基础知识部分,我通过学习税法体系的结构和税法的分类等理论知识,了解了税法的基本框架和逻辑。
这些知识对于我理解税法体系的全貌和具体税法的实务应用非常重要。
具体税种的学习包括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
我通过听课、查阅资料,了解了这些税种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并了解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增值税为例,我了解了增值税的纳税对象、计税方法、减免税政策等重要内容,了解了增值税在商品生产、流通环节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具体税种的学习使我对税法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了解,为将来的实务应用打下了基础。
2.学习方法本学期,我通过多种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尤其是在老师讲解具体税种的内容时,我会更认真地记录并思考。
其次,我在课后会复习所学内容,并深入研究相关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了解到税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此外,我还参加了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思考和交流,这样不仅加深了我的理解,还拓宽了我的思路。
最后,我还利用网上资源和相关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掌握。
通过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应用,我充分利用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应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应用能力。
本学期的税法课程要求学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通过实例分析、实务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了自己的应用能力。
税法课程期末总结
税法课程期末总结税法课程是财政与税收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也是了解税收政策与税法实务的重要途径。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逐渐掌握了税收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深入了解了税法在国家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期末总结中,我将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了税法对于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性。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税法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税法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了解税收政策与税法的法律规定,为国家财政管理提供合法性和规范性依据,同时也为纳税人提供税收认识和合规建议。
其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收制度。
税法作为一门立法学科,有其独立的学科体系和法律性质。
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税收平等原则、税法立法程序原则、税收合法性原则等。
税收制度包括直接税与间接税、税目分类和税收优惠等。
学习这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税法,同时也为今后从事税务工作提供了基础。
再次,税法学习的重点是掌握税法实务和应用。
税法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税务机关的职能和税收征管的基本流程。
了解税法实务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未来从事税务工作提供指导。
此外,税法学习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税法是一门既具有纲要性又具有细节性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学习和研究,我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今后从事税务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税法课程是财政与税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了解税收政策与税法实务的重要途径。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系统学习税法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了税收政策和税法实务的相关内容。
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税法纳税实训总结汇报
税法纳税实训总结汇报税法纳税实训总结汇报一、实训目的与背景税法纳税实训是为了培养我国税收从业人员的纳税能力和税法理论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税收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实训主要以税收政策的了解、税务登记与申报、纳税义务履行等方面为核心内容。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税收政策的了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学习资料的阅读,全面了解我国税收体系的构成、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等。
2. 税务登记与申报:通过模拟纳税申报流程,学习并掌握税务登记的基本步骤、登记税种及申报表的填报要求等,了解纳税人在实际操作中的需要和注意事项。
3. 纳税义务履行:通过实操演练,了解企业如何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计算应纳税额,掌握确定税务机关、税收征收主体、纳税义务和税款等要素,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实训过程及体会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两个阶段,下面将分阶段介绍实训过程以及我所得到的体会。
1. 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与学习资料的自主阅读,全面了解了我国税收体系的构成、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等。
我对我国税收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各种税种的征收政策进行了了解,对税收政策的改革与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其中一些利好政策对于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我认识到了税收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的重要作用。
2. 实操演练阶段在实操演练阶段,我们通过模拟纳税申报流程和案例分析,学习并掌握了税务登记的基本步骤、登记税种及申报表的填报要求等。
在实操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纳税申报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并按照纳税法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另一方面,纳税人还应注意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税负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税法实训总结
税法实训总结
一、引言
在这次税法实训中,我深入了解了税务的基本概念和实际操作,对税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训让我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对税法实际应用的认知。
二、实训内容
在实训中,我主要学习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了解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和税务审计等实际操作流程。
三、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某些税法条款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在计算税额时出现错误。
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找到了解决方案。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了持续学习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掌握了税法的基本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我理解了税法不仅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五、总结和展望
总的来说,这次税法实训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它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对税法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税法实验报告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税法实验课程。
通过模拟真实的税收环境,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税法知识,掌握税收计算和申报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熟悉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掌握税法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税收基础知识:包括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
2. 各税种计算及申报: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 税务会计核算:包括增值税核算、企业所得税核算、个人所得税核算等。
4. 纳税申报表填写:如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等。
5. 税务登记与税务稽查:了解税务登记的程序和税务稽查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2. 模拟实验法:模拟真实税收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税收计算和申报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指导法: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任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对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对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收计算和申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实验总结1. 税法实验课程对学生掌握税法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4版《税法》教学教案
阐述税法的定义、作用、体系等基本理论。
税法基本概念详细介绍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税种介绍讲解税收制度的构成、税收管辖权、税法的适用原则等。
税收制度介绍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方法、手段等。
税收征收管理教学内容概述01知识目标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和税收制度。
0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税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税收筹划能力。
0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与要求01知识点02技能点税法的定义、作用、体系;主要税种的基本规定和计算方法;税收制度的构成和适用原则;税收征收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运用税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税收筹划能力;税收计算和申报能力。
知识点与技能点03系统介绍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税种、税收程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税法知识框架。
理论讲授通过具体案例、模拟操作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
实践应用引入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争议点,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争议性或实际意义的案例,确保案例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案例选择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与点评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030201案例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提问与回答通过课堂小测验、练习题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课堂小测验与练习提供课后答疑时间和地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解答,确保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
课后答疑与辅导互动式教学与答疑税收概念、特征与分类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税法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和税收法治化的深入推进,税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税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开展了税法实验课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各税种的计算及征收申报知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税法的基本体系,熟悉各税种的基本概念、计税依据、税率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税务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税收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1. 增值税实验:通过模拟企业实际业务,使学生掌握增值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等。
2. 消费税实验:分析消费税的计算公式、税率等,培养学生对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申报流程的掌握。
3. 企业所得税实验:学习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使学生熟悉企业所得税收管制度。
4. 个人所得税实验: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培养学生的个人所得税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过程1. 增值税实验: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其12月份的业务发生情况,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2. 消费税实验:选取某消费税税目,计算其消费税税额,填写消费税纳税申报表。
3. 企业所得税实验:选取某企业为例,分析其利润构成,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4. 个人所得税实验:以某个人为例,计算其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增值税实验:通过模拟企业实际业务,使学生掌握了增值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提高了学生的税务实践操作能力。
2. 消费税实验:通过计算消费税税额,使学生熟悉了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申报流程,提高了学生对消费税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企业所得税实验:通过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使学生掌握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提高了学生的税务实践操作能力。
4. 个人所得税实验:通过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使学生熟悉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申报流程,提高了学生的个人所得税实际操作能力。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税法是我所学税收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税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税法的知识,包括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的主要原则以及税法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税法的学习使我对税收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税法,我了解了税收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税法还涉及到国际税收,即跨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纳税的相关规定。
这些知识深化了我对税收体系和税收政策的认识,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其次,税法的学习使我对税收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税收管理是税法实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税法,我了解了税法对企业和个人纳税的相关规定。
税法还涉及到税收征收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税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让我对税收管理的流程和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税收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此外,税法的学习使我对税收筹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税收筹划是企业和个人合理避税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税法,我了解了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税法还涉及到避税合规的相关规定,即企业和个人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
这些知识让我了解了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使我能够更好地应用税收筹划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税法的学习还使我对税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学习税法,我了解了税法对企业和个人的实际影响,即纳税人应如何依法纳税,如何申报税款。
税法还涉及到税务争议的处理,即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
这些知识让我了解了税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税法实践中的挑战。
总之,税法是我所学税收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税法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税法的学习使我对税收体系、税收管理、税收筹划以及税法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税法实验报告总结体会(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税收政策的逐步优化,税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税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会计学院特开设了税法实验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税法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税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本次税法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增值税计税及申报2. 企业所得税计税及申报3. 纳税申报表填制及审核4. 税务登记及税务管理实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分步骤进行操作。
以下是对实验内容的详细总结:1. 增值税计税及申报增值税作为一种流转税,其计税依据为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以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例,根据其12月份的业务发生情况,计算其应纳税额,并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2. 企业所得税计税及申报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取得的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同样以该制造业企业为例,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并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 纳税申报表填制及审核纳税申报表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重要文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填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审核。
4. 税务登记及税务管理实训税务登记是纳税人依法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法定程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等操作,并了解了税务管理的基本流程。
三、实验体会通过本次税法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税法实验课程使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 提高计算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各种税种进行计算,这锻炼了我们的计算能力,使我们在面对实际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3. 熟悉税收法律法规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税收法律法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报告
税法期末课程总结报告一、引言税法是财税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财政收入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税法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法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报告将对学期内所学的税法知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税法实践的理解。
二、税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在本学期的税法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税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税法是以法律形式规范纳税人应纳税款的法律规范,是国家依法实施税收征收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税法的基本原则有征税合法性原则、征税平等原则、税负合理性原则、征税公平原则等。
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正确应对税务问题至关重要。
三、税法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税法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法律体系。
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税法的法律体系和各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尤其是税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
了解税法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是判断税法问题的基础。
四、税收主体与纳税人义务税收主体是指依法行使税收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和税务部门。
纳税人是指在国家法定范围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税款的个人和单位。
纳税人义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纳税义务。
缴纳税款是纳税人的基本义务,同时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税收的主要方式和税种税收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根据其自身的经济能力直接缴纳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向最终消费者转嫁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税种是指在不同环节和对象征收的具体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六、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实施征税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税收征收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征税认定、纳税申报和缴纳、发票管理、税务审查、税收稽查等。
精品课程《税法学》教案
精品课程《税法学》教案第一章税法学总论其他要素★教学重点:;掌握税法的定义,了解税法的分类、地位和作用;了解税收的产生过程及其职能作用;明确税收立法的原则、立法机关和程序,以及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教学难点:掌握税法的定义,了解税法的分类、地位和作用;掌握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第一节税法学序论一、税法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一)西方学者对税法学的研究德国1919年颁布《德国税收通则》,税法开始从行政法中独立出来。
日本学者北野弘久的《税法学原论》是税法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二)我国学者对税法学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重视税法学的研究和发展。
1985年北京大学刘隆亨教授编著的《国际税法》,1993年高尔森主编的《国际税法》2002年刘剑文主编的《税法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刘剑文主编的《国际税法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徐孟洲主编的《税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二、税法学的学科属性(一)税法学的基本性质1.税法学是研究税法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法学学科。
2.税法学是涉及多方面学科知识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3.税法学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税法学的研究对象1.日本学者北野弘久在《税法学原论》中对租税的概念、税法学的出发点、基本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主张结合判例进行研究,以拓展税法学研究对象的领域。
2. 我们认为,税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税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主要包括研究税收基础理论及税法地位、税法作用、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和税收法律关系等理论,以及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法律内容。
(三)税法学的基本特征1.研究内容的规范性。
2.专业基础的广泛性。
3.理论知识的实践性。
(四)税法学的学科体系1.税法学总论。
2.税收实体法研究。
3.税收程序法研究。
三、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税法学与经济法学的关系(二)税法学与财政学的关系(三)税法学与税收学的关系(四)税法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第二节税收基础理论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法》课程教案---张丽.doc
《税法》课程教案经济管理系张丽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系统地掌握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税法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使学生在毕业后,经过一定的工作实践, 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纳税实务的学科体系,了解纳税实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明确不同税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相关理论。
熟悉税务会计账务处理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方法。
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行为税会计处理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更接近于实际业务,加强模拟实训,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专层次,即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从事财会电算化工作的相应纳税实务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基层会计人才。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行业发展需要和从事物流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宗旨和本课程的特点,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具体见下表四、实践环节和内容的总体设计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思想是突出职业素质,强化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构建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有:(一)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各种企业的应交税款的计算。
安排学生到有关单位参观熟悉报税流程。
(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具体见下表)。
本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期开设,周4学时,一学期完成。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六、教学资料收集和配置设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收集主要来源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精品课程网站、相关外贸网络、多所大学的案例集、习题集、校内外实训室及相关的实训基地。
大班税法小课堂活动反思总结
大班税法小课堂活动反思总结税法知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能有些深奥,但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纳税意识。
以下是我在一次大班税法小课堂活动中的反思总结。
一、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大班幼儿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纳税意识,让他们明白税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以一个关于税收的童话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税收的概念。
2.观看动画:通过有趣的动画,展示税收的来源、用途以及纳税的重要性。
3.互动问答: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们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情景模拟: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纳税的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纳税的过程。
5.作品展示: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中的税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反思与总结1.活动设计方面:本次活动的环节设置较为丰富,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但在故事导入和动画展示环节,部分孩子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内容不够生动有趣。
今后可以尝试采用更具趣味性的方式,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2.教学方法方面:在互动问答环节,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导致部分孩子觉得无聊。
今后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
3.课堂氛围方面: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但部分孩子在扮演纳税人角色时,表现出紧张和不自然。
为此,教师应加强引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4.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孩子能够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初步树立纳税意识。
但在作品展示环节,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不敢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今后,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四、改进措施1.优化活动内容,提高趣味性,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
3.在情景模拟环节,教师应加强引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4.多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完整)税法教案
税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3. 熟悉税收征收管理及税务争议的处理4. 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二、教学内容:1. 税收基本概念与分类1.1 税收的定义1.2 税收的性质1.3 税收的分类2. 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2.1 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2.2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2.3 税法的构成要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税收基本概念、分类,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等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税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税收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材:税法相关教材或资料2. 课件:制作税法教案课件,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3. 案例:收集税收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税收的兴趣2. 讲解税收基本概念与分类:阐述税收的定义、性质及分类3. 讲解税收法律关系与税法构成要素:分析税收法律关系的含义、主体与客体,讲解税法的构成要素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税收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5. 小组讨论:提出税收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拓展:1. 税收政策与经济关系:分析税收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了解税收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效果。
2. 税收筹划:介绍税收筹划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规划税务事项以减轻税负。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分组调查身边的纳税情况,了解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税收征收情况。
2. 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其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并讨论其税务处理的正确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总结税法
课程设计总结税法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税法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税种,理解税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税收法律关系等内容。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了解主要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和税率等。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税收问题,解决实际税收问题。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认识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和税率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分类等。
2.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等。
3.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
4.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税法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税法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提供税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多媒体资料将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税法的实际案例,实验设备将用于模拟和演示税法的实际操作。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税法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通过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案例分析等,旨在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
中小学税法教育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税法意识,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和税务机关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税法教育活动。
本文将对本次中小学税法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成效,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活动目标1. 提高中小学生对税收的认识,使他们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2. 增强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爱心的公民。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1)组织各年级教师开展税法教育课程,将税法知识融入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
(2)邀请税务机关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税收政策、税法法规等知识。
2. 主题活动(1)开展“税收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税法的兴趣。
(2)组织“税收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税收的理解和感悟。
(3)举办“税收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税法知识。
3. 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税务局、税务分局等机构,了解税收工作流程。
(2)开展“税收宣传周”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税法知识。
四、活动成效1. 学生对税收的认识明显提高。
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税收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2. 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增强。
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
活动让学生们明白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4.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税法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税法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存在问题1. 部分教师对税法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税法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2. 税法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税法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对税法教育的需求。
六、改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税法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税法教育课程质量。
税法课程设计总结
税法课程设计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税收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自觉地遵守税法,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
1.掌握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
2.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3.熟悉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程序和法律责任。
4.能够正确计算各种税种的应纳税额。
5.能够分析和解决税收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税收事业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分类,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程序和法律责任。
具体安排如下:1.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
2.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
3.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征收管理和法律责任。
4.税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分类和税收政策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用于探讨税收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各种税收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法的具体运用。
4.实验法:学生参观税务机关,了解税收征管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税法教程》或其他合适的税法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税法资料和案例,以供学生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以图文并茂地展示税法知识。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税务机关,了解税收征管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税法课程总结
税法课程总结一、课程简述税法是税收方面的政策法规,本课程全面介绍税法的基本原理,各种税的基本法律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和申报缴纳办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涉税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会计等经济管理工作。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我国税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现行各种税的基本法律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和申报缴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税法问题的能力。
《税法》是初级考试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初级考试奠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授课过程分析总结(一)教学日历进度执行效果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基本一致,能够严格按照教学日历的进度进行授课。
(二)执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大纲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执行,对于重难点问题给学生重点讲述并且反复进行练习,让学生能达够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考核分值符合大纲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情况(创新点、需要改变的)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蓝墨云班课。
案例教学法是在讲各个税种的同时给学生列举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企业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准确的计算出相应的应纳税额。
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手段是课前给学生提前发布课程资源与与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时调整授课的进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课后老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发起活动比如说小组作业、测验及时的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
在每个章节里面都会给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的测验让学生及时的反馈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查漏补缺。
(四)课程组在本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课程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共同探讨授课的方式、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平时成绩的构成、期末试卷的题型、期末试卷的难易程度的情况等。
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五)其他税法教材与习题册需要更新相关内容,比如说税率的调整、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的调整等。
税法实训报告总结模板
税法实训报告总结模板1. 前言税法实训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方式,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课程学习中,我们对多种税法进行了学习和实践,收获颇丰。
下面是总结报告,以便于更好地总结和反思。
2. 实训过程2.1 参加课程学习我们在本次税法实训课程中学习了多种税法,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印花税等。
教师讲解让我们对税法了解得更加全面,特别是在税收政策与实际业务操作的联系中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2.2 完成实训任务针对所学的税法进行实操是税法实训课程的重点。
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各类税务申报表格,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等。
在实操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税法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差异,并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
2.3 实践总结在课程学习和实训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参观了当地税务局,并与税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从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税务管理的流程和细节,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些实务操作技巧。
3. 收获与体会在本次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在这里简单总结如下:•学习和掌握了多种税法的理论和实操技巧。
•理解了税收政策和实际操作的联系,拓宽了视野。
•掌握了各类税务申报表格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深刻理解了税法实践与实际业务操作的差异。
•通过参观当地税务局,并与工作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了税务管理流程和细节。
我们的体会如下:•学习税法不单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将来的职业生涯。
•要注重税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学习税法要注重实践,多多操作才能掌握。
•参观税务局、深入实践,是更深入了解税收管理的好机会。
4. 反思和建议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里对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在实操环节中,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操作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法概论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掌握税法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税收的立法原则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三性及税制要素教学内容一、税法的定义1税收及其三性(1)税收(2)税收“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稳定性)(3)税收的基本职能: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2、税法二、税收法律关系:1、主体(当事人):(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主体: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属地兼属人原则)2、客体:征税对象3、内容:三、税法的分类1、按职能: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2、按基本内容和效力: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3、实体税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和作用:(19种)(1)流转税类:(4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2)所得税类:(2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资源税类:(3种):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4)财产和行为税类:(4种)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等5)特定目的税类:(6 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宴席税(各地自主正否)、城建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4、按税收管辖权:(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购税等)(2)地方税(8 种)(3)共享税(增、营、所、城建、印花、资等7 种)5、按计税依据的属性—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6、按税款是否包含在计税依据中—价内税、价外税四、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2、征税对象(税制的首要因素)3、税目4、税率(税制的核心要素和中心环节)5、计税依据6、纳税环节7、纳税地点8、纳税期限9、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第二章增值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的认定,准确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出口货物的税收政策并能进行“免、抵、退”税办法的计算,把握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及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及申报等)。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与出口退税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增值税及其特点二、征税范围1境内销售货物2、境内提供应税劳务3、进口货物4、特殊:视同销售行为5、混合销售行为及兼营行为的税务处理三、纳税义务人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四、税率及征收率1.一般纳税人的税率基本税率:17% 低税率:13%2、小规模纳税人—3%※ 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一)销项税额的计算1、销项税额的含意及确认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2、销项税额的计算:销项税额=计税销售额X税率(1)一般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2)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3)几种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①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②混合销售行为③兼营非应税劳务二)进项税额的计算1、扣税凭证2、可以扣除的进项税额3、不得扣除的进项税额二、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三、进口货物征税1、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3、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四、出口货物退(免)税(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及其适用范围(三种)二)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1、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免、抵、退”办法(1)“免、抵、退”的含意(2)“免、抵、退”的计算公式2、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计算:(1)先征后退2)特准退税的计算第三节纳税管理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纳税期限三、纳税地点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五、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第三章消费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税目和特点,能够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出口退税的计算。
掌握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和申报等)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消费税及其特点二、纳税人三、征税范围税目税率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1.从价定率(对外销售的)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X税率(1)应税销售额的确定:同增值税(2)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2.从量定额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应税数量X单位税额3.复合计税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X税率+应税数量X单位税额4.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规定:(1)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含义(2)用于其他方面的规定:视同销售※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1、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确定2、代收代缴税款的规定3、委托方自行缴税的计算(1)已经销售:按实际售价计税??(2)尚未出售或还需继续加工:按受托方代扣代缴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税??三、进口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应税数量X单位税额=组成计税价格X税率+应税数量X单位税额※(1)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计税价格。
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的核定权限规定如下:(一)卷烟、白酒和小汽车的计税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送财政部备案;(二)其他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核定;(三)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海关核定。
探(2)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
四、外购应税消费品及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1、扣除范围2、扣税凭证(1)外购的:(2)委托加工收回的:(3)进口的:3、计算(1)外购的:①从价定率的计算②从量定额的计算:(2)委托加工收回的计算:(3)进口的:4、注意事项五.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1.出口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税收政策2.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3.出口应税消费品办理退(免)税后的管理第三节纳税管理一、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二、消费税纳税期限三、消费税的纳税地点四、消费税纳税申报第四章营业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营业税的税目和计税依据,能够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把握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掌握其他税制要素或征收管理规定:纳税时间、地点及申报等及税收优惠。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及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税目、税率一、征税范围税目、税率二、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税营业额X税率1、计税的依据的一般规定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1、兼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2、混合销售行为3、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行为4、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划分第三节纳税管理一、税收优惠1、起征点2、减免税收优惠规定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三、纳入期限四、纳税地点五、纳税申报第五章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了解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一、纳税义务人二、税率三、计税依据四、应纳税额的计算五、征收管理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纳税期限纳税申报第六章资源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资源税的纳税人和征税范围,能够进行应纳税项的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税目、单位税额一、纳税人二、税目、税额三、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税数量X单位税额1、确定资源税课税数量的基本办法2、特殊情况课税数量的确定3、关于盐税的特殊规定:以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资源税的扣除第三节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一、减税、免税项目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三、纳税期限四、纳税地点五、纳税申报第七章土地增值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地增值税纳税人和征税范围,把握其应税收入和扣除项目的内容,能够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扣除项目的确定与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范围1、征税范围的界定2、对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三、税率—四级超率内累进税率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1、应税收入的确定2、扣除项目的确定(1)一般情款况下2)销售旧房的扣除项目、增值额的确定增值额=应税收入-扣除项目金额增值额率二增值额十扣除项目金额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增值额X适用的最高档税率-扣除项目金额X速算扣除率第三节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税收优惠1、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2、对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3、对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1、纳税地点2、纳税申报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能进行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征税范围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范围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二、税率(税额)三、应纳税额计算年应纳税额=应税面积X单位税额第三节税收优惠与征收管理一、税收优惠1、下列土地免缴土地使用税2、下列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减免土地使用税二、征收管理1、纳税期限2、纳税地点和征收机构3、纳税申报第十章房产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房产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能进行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及征税对象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对象三、征税范围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计税依据税率二、从价计征的计算三、从租计征的计算第三节征收管理一、税收优惠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三、纳税期限四、纳税地点五、纳税申报第十一章车船税法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能进行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
教学重点:征税范围与应纳税额的计算难点:应纳税额的计算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一、纳税义务人二、征税范围:车辆船舶第二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一、税率车辆税额船舶税额二、计税依据三、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第三节征收管理与纳税申报、税收优惠1、法定的免税车船2、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车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征收机关纳税申报教学要点及考核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印花税的纳税人及征税范围,能进行计算,掌握其征收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