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AD DB ,DC CA ,求 BAC 的度数。
A
B D
C
课堂练习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 BC 的中点,DE⊥AB, DF⊥AC,E、F 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A
E B D
F C
A
D
1 B M C E
课堂练习 1.如图,△ABC 中,AB=AC,∠A=36°,BD、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 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6 个 B. 7 个 C. 8 个 D. 9 个 )
A 36° E F B C D

例 2. 如 图 , 已 知 : ABC 中 , AB AC , D 是 BC 上 一 点 , 且
学生 姓名
教师 姓名
学生 年级
授课 日期
授课 时段
课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一、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重点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积的乘方,各因数分别乘方。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骤 及 教 学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内 容
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 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 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 60°。等腰 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 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 它是证明 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 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 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例 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D 是 AC 的中点,E 为 BC 延 长线上一点,且 CE=CD,DM⊥BC,垂足为 M。求证:M 是 BE 的中点。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解析

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解析等腰三角形性质:(1)具有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2)等边对等角;(3)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5)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6)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7)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等腰三角形分类: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都是60。

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利用定义;②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利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长边对大角,短边对小角;大角对长边,小角对短边。

等腰三角形的分类:等腰直角三角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所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⑴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

⑵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⑶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⑷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⑸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3.四条特殊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中位线。

⑴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⑵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即外心,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⑶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它到每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⑷三角形的三条高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⑸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二分之一。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具有很多特性和性质,下面将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定理进行总结。

一、定义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拥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被称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个底角(底边所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2. 两条腰(与底边相等的两条边)相等。

3. 顶角(顶点所对的角)等于180度减去底角的一半。

二、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性质1. 顶角等于底角的两倍: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底角的两倍。

也就是说,当一个底角为x度时,顶角就是2x度。

2. 底角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是相等的。

如果一个底角为x度,另一个底角也是x度。

3. 顶角对应的边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对应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如果一个顶角对应的边长为a,另一个顶角对应的边长也是a。

三、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性质1. 两条腰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腰是相等的。

如果一条腰的长度为a,另一条腰的长度也是a。

2. 底边对应的高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对应的高是相等的。

如果一条底边的高为h1,另一条底边的高也是h1。

3. 高的长度:在等腰三角形中,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计算高的长度。

如果底边的长度为b,腰的长度为a,则高的长度等于根号下(a^2 -b^2/4)。

四、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两边边长相等或两个角度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五、等腰三角形的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高与底边垂直:在等腰三角形中,高线与底边垂直。

2. 角平分线等于高线: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角平分线等于高线。

3. 底边上的角平分线相等: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两条角平分线是相等的。

总结:等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在很多问题中都有应用。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定理进行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在数学和几何学中运用到其他各种应用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等腰三角形一、知识梳理:专题一:等腰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考点分类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例1】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 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2、解题方法:设辅助未知数法与拼凑法.3、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A .65°或50° B.80°或40° C .65°或80° 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 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例3】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 =x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设∠A =x .∵AD =BD ,∴∠ABD =∠A =x .∵BD =BC ,∴∠BCD =∠BDC =∠ABD +∠A=2x .∵AB =AC ,∴∠ABC =∠BCD =2x .在△ABC 中,∠A +∠ABC +∠ACB =180°,∴x +2x+2x =180°,∴x =36°,∴∠A =36°,∠ABC =∠ACB =72°.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① ②【类型三】 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例4】 如图②,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 =∠F ,求证:EC ∥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 =∠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 =12∠ABC ,∠ECB =12∠ACB ,那么∠DBC =∠ECB ,再由∠DBC =∠F ,等量代换得到∠ECB =∠F ,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 ∥DF .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ABC =∠ACB .又∵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DBC =12∠ABC ,∠ECB =12∠ACB ,∴∠DBC =∠ECB .∵∠DBC =∠F ,∴∠ECB =∠F ,∴EC ∥D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类型四】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例5】 如图①,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1)若AD =AE ,求证:BD =CE ;(2)若BD =CE ,F 为DE 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 ⊥BC .解析:(1)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 =CG ,DG =EG 即可证明;(2)先证BF =C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证明:(1)如图①,过A 作AG ⊥BC 于G .∵AB =AC ,AD =AE ,∴BG =CG ,DG =EG ,∴BG-DG =CG -EG ,∴BD =CE ;(2)∵BD =CE ,F 为DE 的中点,∴BD +DF =CE +EF ,∴BF =CF .∵AB =AC ,∴AF ⊥BC .方法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类型五】 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例6】 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BE 是∠ABC 的平分线,DE⊥BC ,垂足为D .(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 与BE 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 =10,求AB +AE 的长.解析:(1)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为角平分线,可证得△ABE ≌△DBE ,即AB =BD ,AE =DE ,所以△ABD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由∠C =45°,ED ⊥DC ,可知△EDC 也符合题意;(2)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对称,可得出BE ⊥AD ;(3)根据(2),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 对称,且△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推出AB +AE =BD +DC =BC =10.解:(1)△ABC ,△ABD ,△ADE ,△EDC .(2)AD 与BE 垂直.证明:由BE 为∠ABC 的平分线,知∠ABE =∠DBE ,∠BAE =∠BDE =90°,BE =BE ,∴△ABE ≌△DBE ,∴△ABE 沿BE 折叠,一定与△DBE 重合,∴A 、D 是对称点,∴AD ⊥BE .(3)∵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EA ⊥AB ,∴AE =DE .在Rt △ABE 和Rt △DBE 中,∵⎩⎪⎨⎪⎧AE =DE ,BE =BE ,∴Rt △ABE ≌Rt △DBE (HL),∴AB =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C =45°.又∵ED ⊥B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DC ,∴AB +AE =BD +DC =BC=10.① ②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判定;(2)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一】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例7】 如图②,在△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解析:共有5个.(1)∵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2)∵BD 、CE 分别是∠ABC 、∠BCD的角平分线,∴∠EBC =12∠ABC ,∠ECB =12∠BCD .∵△ABC 是等腰三角形,∴∠EBC =∠ECB ,∴△BCE 是等腰三角形;(3)∵∠A =36°,AB =AC ,∴∠ABC =∠ACB =12(180°-36°)=72°.又∵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12∠ABC =36°=∠A ,∴△ABD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 和△BCD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 在坐标系中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例8】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3),在y 轴上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解析:因为△AOP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分三类讨论:(1)AO =AP (有一个).此时只要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O 点和另一个点,另一个点就是点P ;(2)AO=OP (有两个).此时只要以O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P 的两种选择;(3)AP =OP (一个).作AO 的中垂线与y 轴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就是点P 的最后一种选择.综上所述,共有4个.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辅助圆的灵活运用以及分类讨论时做到不重不漏.【类型三】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9】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CFE,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CF,从而求得△C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D.∵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EAC,∴∠B+∠BAE=∠ACD+∠EAC,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四】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例1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利用“边角边”证明△B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CEF,然后求出∠BED+∠CEF=∠BED+∠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1)证明:∵AB =AC ,∴∠B =∠C .在△BDE 和△CEF 中,∵⎩⎪⎨⎪⎧BD =CE ,∠B =∠C ,BE =CF ,∴△BDE ≌△CEF (SAS),∴DE =EF ,∴△DEF 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 ≌△CEF ,∴∠BDE =∠CEF ,∴∠BED +∠CEF =∠BED +∠BDE .∵∠B +∠BDE =∠DEF +∠CEF ,∴∠B =∠DEF .∵∠A =50°,AB =AC ,∴∠B =12×(180°-50°)=65°,∴∠DEF =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经典例题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例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3】已知等腰△ABC 中,AB=AC ,D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D ,若△ACD 和△ABD 都是等腰三角形,求∠C 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以下是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1. 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2.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角(底角)两个相等,顶角等于180度减去底角的两倍。

3.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性,即如果一边平行于另一边,则它们所对的角相等。

4. 高:等腰三角形的高是从顶角到底边的垂直线段,高平分底角。

5. 中位线:等腰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从顶角到底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平行于底边,且长度为底边的一半。

6. 周长和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底边长度的两倍加上两边的长度之和,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乘积的一半来计算。

7. 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直角时,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等。

8. 等腰锐角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锐角时,称为等腰锐角三角形,即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边相等。

9. 等腰钝角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时,称为等腰钝角三角形,即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钝角边相等。

以上是等腰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题相关的问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第一讲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一、认识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需要稳定的东西 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 的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7、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二、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形的等腰与等边知识点总结

形的等腰与等边知识点总结

形的等腰与等边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则是指三条边的长度均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与等边三角形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应用中也常常被使用。

下面是对于等腰与等边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有以下重要性质:- 两边边长相等,即两边是等长的。

- 两个底角相等,即两个底边上的角度是相等的。

- 顶角是两个底角的对角,也就是顶角的度数等于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的一半。

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三条边的长度均相等,即三个边是等长的。

- 三个内角均为60度。

由于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而且三条边长度均相等,所以每个角度都是60度。

3. 如何判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对于等腰三角形,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两边的边长是否相等来判断。

如果两边边长相等,则可以判断为等腰三角形。

- 对于等边三角形,我们只需要检查三条边的长度是否均相等即可。

4. 等腰与等边三角形的应用等腰与等边三角形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中,等腰三角形常用于构建大门、窗户和建筑元素。

- 在图形设计和艺术中,等边三角形常用于构建稳定、平衡的图案和装饰。

- 在数学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很多几何定理和证明的基础,是解决其他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许多特性和性质。

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其应用领域。

希望本篇文章对于你了解形的等腰与等边三角形有所帮助。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学生) 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学生) 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04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个知识点+12大题型+18道强化训练)知识点0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等角对等边”)总结:【即学即练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 ,另一边长为11cm ,则它的周长为( )A .16cmB .27cmC .21cmD .21cm 或27cm【即学即练2】如图,在ABC D 中,AB AC =,AD BD =,DE AB ^于点E ,若4BC =,BDC D 的周长为10,则AE 的长为( )A .2.5B .3C .3.5D .4知识点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做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学即练3】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有两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即学即练4】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且有一内角为6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 )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题型01 格点中画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33´的网格中,以AB 为一边,点P 在格点处,使ABP V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 )个A .2个B .5个C.3个D .1个2.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成为格点,如图,A 、B 分别在格点处,若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V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如果C 也是网格中的格点,且使ABC V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C 有 个.4.如图,在4×5的点阵图中,每两个横向和纵向相邻阵点的距离均为1,该点阵图中已有两个阵点分别标为A ,B ,请在此点阵中找一个阵点C ,使得以点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 有 个.5.如图,在方格纸中,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按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顶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一个以AB 为直角边且面积为3的直角三角形.(2)在图2中画一个以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题型02 找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1.如图,在ABC V 中,AB AC =,72B Ð=°,CD 平分ACB Ð交AB 于点D ,DE AC ∥交BC 于点E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如图,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在直线l 上(AB 与l 不垂直)请在直线l 上另找一点C ,使ABC V 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如图,在ABC V 中,已知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连接PA PB PC 、、,则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4.如图,已知ABC V 中,37AB BC ==,,在ABC V 所在平面内一条直线,使其中有一个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条.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1=∠2,DB=DC .(1)求证:AB+BE=CD .(2)若AD=BC ,在不添加任何补助线的条件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题型03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等腰三角形1.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 .40°,70°B .30°,90°C .60°,50°D .40°,20°2.在ABC V 中,36A Ð=°,72B Ð=°,则ABC V 是( )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ABC V 中,若50B Ð=°,65C =°∠,则ABC V 等腰三角形.(填“是”或“不是”)4.在ABC V 中,90A Ð=°,当B Ð= 度时,ABC V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 V 中,60,40,BAC C ABC Ð=°Ð=°Ð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判断BCD △是否为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题型04 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1.如图,在ABC V 中,6BC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 ,点N 在MC 上,连接AM ,AN ,C NAC Ð=Ð,则MAN △的周长为( )A .6B .4C .3D .122.在ABC V 中,AD 平分235BAC B ADB AB CD ÐÐ=Ð==,,,,则AC 的长为( )A .6B .7C .8D .93.如图,在ABC V 中,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8BM CN +=,则线段MN 的长为 .4.如图,在ABC V 中,4AB =,6AC =,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交于O 点,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交AB 于M 点,交AC 于N 点,则AMN V 的周长为 .5.如图,ABC V 中,CA CB =,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连接AD AE ,平分CAD Ð交CD 于点E ,过点E 作EF AB ^,垂足为点F ,与AC 相交于点G ..(1)求证:CG CE =;(2)若30B Ð=°,40CAD Ð=°,求AEF Ð和D Ð的度数;(3)求证:2D AEF Ð=Ð.题型05 根据等角对等边求边长1.如图,在ABC V 中,B C Ð=Ð,4AB =,则AC 的长为( )A .2B .3C .4D .52.如图,在ABC V 中,ABC Ð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6AD =,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若AED △的周长为16,则边AB 的长为( )A .10B .8C .6D .163.如图,在ABC V 中,12AB =,9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若12ADE C Ð=Ð,则BD 的长是 .4.如图,在Rt ABC △中,90C Ð=°,10AC =,12BC =,点D 是AC 边的中点,点E 是BC 边上一动点,将CDE V 沿DE 折叠得到C DE ¢V ,连接BC ¢,当BEC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5.如图,100,40203BAC B D AB Ð=°Ð=°Ð=°=,,,求CD 的长.题型06 直线上与已知两点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1.点A ,B 在直线l 同侧,若点C 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C V 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 最多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3,4),点P 是坐标轴上的一点,使OAP V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的个数有( )A .5个B .6个C .7个D .8个3.如图,点O 在直线l 上,点A 在直线l 外.若直线l 上有一点P 使得APO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位置有 个.4.如图,已知Rt ABC △中,90,30Ð=°Ð=°C A .在直线BC 或AC 上取一点P ,使得PAB V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 个.5.如图,在直线EF 上有一点A ,直线外有一点B ,点C 在直线EF 上,ΔABC 是以AB 、A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1)在图中画出ΔABC(2)已知40BAF Ð=°,求BCAÐ题型07 求与图形中任意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1.已知ABC V 中,AB AC =.108A Ð=°,在平面内找一点P ,使得PAB V ,PAC V ,PBC V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P 点有( )个A .4B .6C .8D .102.已知:如图ABC V 中,=60B а,80C Ð=°,在直线BA 上找一点D ,使ACD V 或BCD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D 的个数有(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3.如图,在ABC V 中,25,100B A Ð=°Ð=°,点P 在ABC V 的三边上运动,当PAC V 成为等腰三角形时,其顶角的度数是 .4.如图,60AOB Ð=°,C 是OB 延长线上一点,若18cm OC =,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O 沿O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同时出发,用()t s 表示移动的时间,当t = s时,POQ △是等腰三角形?5.如图,在ABC V 中,AB AC BC ==,ABC V 所在的平面上有一点P (如图中所画的点1P ),使PAB V ,PBC △, PAC V 都是等腰三角形,问: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 有几个(包括点1P )?在图中画出来.题型08 作等腰三角形(尺规作图)1.如图,已知直线m n P ,线段AC 分别与直线m ,n 相交于点B 、点C ,以点A 为圆心,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 于点B 、点D .若70A Ð=°,则a 的度数为( )A .45°B .50°C .55°D .60°2.如图,已知直线l 及直线l 外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l 的平行线,下面四种作法中错误的是( )A .B .C .D .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 =50°,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D ,连接CD ,则∠ACD 的度数是 .4.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 ,150а=,点A 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点B 在直线b 上运动,若以点O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OAB Ð的度数是 .5.已知:线段a ,h ,求作等腰ABC V ,使底边BC a =,高AD h =,(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作法和证明).题型09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如图,ABC V 中,AB AE =,且AD BC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ABC V 周长为166AC =,,则DC 为( )A .5B .8C .9D .102.如图,在ABC V 中,16AB AC ==,点E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过点E 分别作AB A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F ,交AB 于点D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是( )A .32B .24C .16D .83.如图,在ABC V 中,BD 和CD 分别是ABC Ð和ACB Ð的平分线,EF 过点D ,且EF BC ∥,若,BE CF ==34,则EF 的长为 .4.如图,在Rt ABC △中,90A Ð=°,30C Ð=°,作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若3AD =,则DE 的长为 .5.如图,在ABC V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BC 上,BD BE =,BAD BCE Ð=Ð,AD 与CE 相交于点F .(1)证明:BA BC =;(2)求证:AFC V 为等腰三角形.题型10 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1.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2,另一边长等于3,则它的周长等于( ).A .7B .8C .9D .7或82.如图,ABC V 中,5,9,10,AB AC BC EF ===垂直平分BC ,点P 为直线EF 上的任一点,则ABP V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10B .14C .15D .193.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一边长为4,则另两边长为 .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7,另一边是4,其周长等于 .5.已知a 、b 、c 为ABC V 的三边长,a 、b 满足2(2)|3|0a b -+-=,且c 为方程|6|3x -=的解,求ABC V 的周长并判断ABC V 的形状.题型11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在下列命题中:①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的命题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在ABC V 中,60A Ð=°,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ABC V 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 .AB AC =B .AD BC ^C .B C Ð=ÐD .A CÐ=Ð3.在ABC V 中,B C Ð=Ð,若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V 是等边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4.已知a ,b ,c 为ABC V 三边的长,当222222ab a b c bc +=++时,则ABC V 的形状是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D Ð=Ð,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连接CE .(1)求证:E ECD Ð=Ð;(2)若60E Ð=°,CE 平分BCD Ð,请判断BCE V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题型12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如图,30AOB Ð=°,点P 在AOB Ð的内部,点C ,D 分别是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连接CD 交OA OB 、分别于点E ,F ;若PEF !的周长的为9,则线段OP =( )A .8B .9C .10D .112.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 )A .75°B .15°C .30°或150°D .15°或75°3.如图,已知30AOB Ð=°,P 是AOB Ð内部的一个定点,且1OP =,点E 、F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则PEF !周长的最小值等于 .4.如图,等边ABC V 的边长为4cm ,点Q 是AC 的中点,若动点P 以2cm /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 B A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连接PQ ,当APQ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t 的值为 秒.5.如图,D 是等边ABC V 外的一点,3BC =,DB DC =,120BDC Ð=°,点E 、F 分别在AB 和AC 上.(1)求证: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2)若ED 平分BEF Ð,①证明:FD 平分EFC Ð;②求AEF △的周长.1.如图,ABC V 中,AB AE =,且AD BC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若ABC V 周长为16,6AC =,则DC 为( )A .5B .8C .9D .102.如图,在ABC V 中,AB AC =,45BAC Ð=°,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若10AF =,则BD 的长为( )A .4B .5C .8D .103.如图,在ABC V 中,AB AC =,120A Ð=°,6cm B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F ,则MN 的长为( )A .4cmB .3cmC .2cmD .1cm4.如图,D 为ABC V 内一点,CD 平分ACB Ð,BD CD ^,A ABD Ð=Ð,若5AC =,3BC =,则BD 的长为( )A .1B .1.5C .2D .2.55.如图,在AOB V 和COD △中,OA OB =,OC OD =,OA OC <,36AOB COD Ð=Ð=°.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BOM COM Ð=Ð;②AC BD =;③OM 平分AMD ∠;④144AOD Ð=°,⑤MOC MOD V V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A .5B .4C .3D .26.如图,在四边形OAPB 中,120AOB Ð=°,OP 平分AOB Ð,且2OP =,若点M 、N 分别在直线OA OB 、上,且PMN V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 V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3个以上7.如图,ABC V 中,BO 、CO 分别平分ABC Ð和ACB Ð,过点O 平行于BC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已知9cm AB =,8cm AC =,ADE V 的周长为 .8.如图,60AOB Ð=°,C 是BO 延长线上一点,12cm OC =,动点M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N 从点O 出发沿射线OA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M 、N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s t ,那么当t = s 时,MON △是等腰三角形.9.已知,在ABC V 中,AB AC =,BD AC ^于点D ,AE BC ^于点E ,若50BAC Ð=°,则DCO Ð= °.10.如图,在ABC V 中,AB AC =,AD 是ABC V 的中线,点E 在AC 上,且AE AD =,连接DE ,若20CDE Ð=°,则B Ð的度数为 °.11.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能被过顶点的一条线段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特异三角形,如图,ABC V 中,36,A B Ð=°Ð为钝角,则使得ABC V 是特异三角形所有可能的B Ð的度数为 .12.已知在ABC V 中,40A Ð=°,D 为边AC 上一点,ABD △和BCD △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 Ð的度数可能是 .13.如图,在ABC V 中,AB AC D =,是BC 边上一点,以AD 为边在AD 右侧作ADE V ,使AE AD =,连接108CE BAC DAE Ð=Ð=°,(1)求证:BAD CAE V V ≌;(2)若DE DC =,求CDE Ð的度数.14.如图,点D 、E 在ABC V 的边BC 上,AD AE =,BD CE =.(1)求证:AB AC =.(2)若108,2180BAC DAE BAC Ð=°Ð+Ð=°,直接写出图中除ABC V 与ADE V 外所有等腰三角形.15.如图,在等边ABC V 中,点D 在边BC 上,过点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 Ð的度数;(2)求证:DC CF =.16.如图,已知ABC V 中,D 为BC 上一点,AB AD =,E 为ABC V 外部一点,满足AC AE =,连结DE ,与AC 交于点O ,且CAE BAD Ð=Ð.(1)求证:ABC ADE △≌△;(2)若25BAD Ð=°,求EDC Ð的度数.17.如图,已知在ABC V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每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一秒后,三角形BPD 与三角形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能够使三角形BPD 与三角形CQP 全等?18.(1)【问题提出】如图1,在Rt ABC △和Rt CDE △,已知90ACE B D Ð=Ð=Ð=°,AC CE =,B 、C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5AB =, 6.5DE =,则BD 的长度为______.(2)【问题提出】如图2,在Rt ABC △中,90ABC Ð=°,4BC =,过点C 作CD AC ^,且CD AC =,求BCD △的面积.(3)【问题解决】某市打造国家级宜居城市,优化美化人居生态环境.如图3所示,在河流BD 的周边规划一个四边形ABCD 巨无霸森林公园,按设计要求,在四边形ABCD 中,45ABC CAB ADC Ð=Ð=Ð=°,AC BC =,ACD V 面积为212km ,且CD 的长为6km ,则河流另一边森林公园BCD △的面积为______2km .。

七年级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七年级等腰三角形知识点

七年级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在数学中,等腰三角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几何形状,它有着很多有趣的性质和特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等腰三角形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被称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它的两个边相等。

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有两个等长的边和一个没有相同长度的顶点角。

在数学符号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小竖线来表示等长的边。

例如,如果我们想表达一个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符号:∆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其相关的性质。

以下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些重要性质:1. 两边相等的角度也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由同一个角度定义出来。

由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具有两个等边,所以它的底角也是相等的。

因此,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角度也是相等的。

2. 底角的平分线时等腰三角形的高线。

这个性质是一个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和垂线的特殊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向底边做一条垂线,那么这条垂线将分割出两个等边三角形,它们的底角度数相等。

因此,这条垂线被称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线。

3. 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度也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相等边的夹角相证。

考虑等腰三角形的上部分,连接其两边与顶点,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由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度,则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度也是相等的。

4. 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也是它的高线。

这个性质是三角形中线和垂线的一个特殊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从底边的中点开始向顶点做一条垂线,那么这条垂线将分割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使得中线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高线。

三、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后,我们可以开始学习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的方法。

1.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通常需要验证两条边是否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腰相等
2、底角相等(也叫“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也叫“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也叫“等角对等边”)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三边相等。

2、三个内角都是60°。

3、等边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也叫“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且一个内角等于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比为1:1:√2。

在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比为1:√3:2 。

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

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

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两条底边相等,两条底边对应的角也相等。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所以两个底角(等腰角)也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等腰角的两边垂直于底边。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两个底角的和的一半。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已知三条边是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三条边中有两条边相等,则构成等腰三角形。

2.已知两边和一个角是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两边相等,且夹角和已知角相等,则构成等腰三角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所以它的底边中点到顶角的连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这个顶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长度等于等腰三角形的高。

3.等腰三角形的高和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顶角的平分线三者交于一点,该点称为等腰三角形的垂心。

四.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1.周长: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底边长度乘以2再加上两腿长的和。

2.面积:等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

五.等腰三角形的应用:1.几何推理中,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来进行推导。

2.在实际生活中,例如电线杆、架子等物体,常常采用等腰三角形的形状设计,因为等腰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均衡的分布特点。

3.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等腰三角形也是重要的一种特殊三角形,通过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简化计算过程。

六.相关定理: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都相等,所以两个底角相加等于180°减去顶角。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也相等,因此底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另一个角也相等。

七.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1.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θ时,底边和腰长可以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表示为:底边=2r⋅sin⁡(θ/2),腰长=2r⋅cos⁡(θ/2),其中r为等腰三角形的半径。

2.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相关问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几何图形之一,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边。

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两腰相等这是等腰三角形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名称的由来。

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以证明两底角相等。

3、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时经常用到。

4、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1、角的计算已知顶角,可以通过“底角=(180°顶角)÷ 2”计算底角;已知底角,可以通过“顶角= 180° 2×底角”计算顶角。

2、边的计算如果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可以利用周长公式“周长=腰长× 2 +底边长”计算周长;或者知道底边长和底边上的高,利用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 2”计算面积。

五、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结合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判定时,常常会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比如,要证明两底角相等,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六、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建筑设计中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可以增加稳定性;服装设计中的等腰三角形元素可以增加美观性等。

七、等腰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做法1、作底边上的高可以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较为基础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形状,例如一些路标、旗帜等等。

对于学习等腰三角形,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

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基本概念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

通常用“△ABC”表示,其中AB=AC。

2、底边等腰三角形的两条等边称为底边,通常用“BC”表示。

3、顶点角、底角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所对的角称为顶点角,另外两个角称为底角。

4、高等腰三角形的高指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线段,通常用“AD”表示。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角相等。

证明: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知,AB=AC,则角B=角C。

(结合等腰三角形仿形的原理可知,两个三角形只有当对应边与对应角彼此相等时才叫做相似)2、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平分线也是它的高线。

证明:因为角A等于角B,所以它们的平分线重合,即AD 也是角B的平分线。

3、定理3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与底边平分线重合。

证明:将等腰三角形△ABC的两条等边分别延长,分别交于点D和点E,连接DE,则△EBD与△ECD是全等三角形,所以BD=DC。

(利用等腰三角形仿形的原理)又因为AD⊥BC,DE=BC,所以AD也是BC的平分线,即AD平分BC。

4、定理4等腰三角形所在的平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为底边的中垂线。

证明:连接AB,AC,则AD是三角形的高和底角的平分线。

过D作法线DE交BC于点M,则DM=MB,故M为BC的中点,易知M是△ABC的中心,即AD为中心线。

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可知△ABC的所在平面是对称的。

三、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底边长×高。

证明:从顶点A向BC作高线AD,分别连接AB和AC,则△ABC可看成两个直角三角形,S=1/2×AB×AD=1/2×AC×AD,化简可得S=1/2×BC×AD。

等腰三角形专题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专题知识点
60 720 360 720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 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
A
1Q AB AC,1=2已知
BD=CD,AD BC三线合一
2
1
2Q AB AC,BD=CD 已知
B
D
C
1=2,AD BC三线合一
3Q AB AC,AD BC已知
1分类
顶角为锐角
等腰三角形
一般等腰
顶角为直角 多解注意画图
顶角为钝角角
特殊等腰 等边
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 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
50°,则∠B等于 70°或20°.
2性质
1两腰相等 2两底角相等
3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
4轴对称图形
4 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5 两腰上的高线相等 6 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2 5判定:
1 定义: 边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2 角 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6特殊角:
1 360,720,720, 2 450,67.50,67.50, 31080,360,360,
7辅助线: 经常做“三线”
等腰特殊角:
1 360,720,720, 2 450,67.50,67.50, 31080,360,360,
4 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5 两腰上的高线相等 6 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A
E

B●
D
●●
C ●●
A
Q
P
B
C
A
N
M
B
C
7 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8 底边上动点到两腰的距离之
和等于腰上的高 等面积思想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本文总结了八年级数学上册中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两边所夹的角)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底边两边所夹的角)相等且等于顶角。

3.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从顶角垂直到底边的线段)是底边的中线和中线所在直线的垂线,且等于底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是: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1. 使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解题,如求角度、边长等。

2. 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其他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1.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

2.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示例问题解答问题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底边的长度为6cm,顶角的度数为60°,求等腰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边的长度等于底边长度的一半。

等腰边的长度 = 6cm / 2 = 3cm所以等腰边的长度为3cm。

问题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是否能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解答:不能确定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长度相等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一,但还需要确认第三条边的长度是否与两边相等,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结论本文总结了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条件以及特殊情况,并提供了示例问题的解答。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可以帮助解题和证明其他定理。

中考数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15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15等腰三角形

专题15 等腰三角形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 <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线段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3.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名师点睛☆典例分类考点典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1】(2016山东滨州第6题)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 B.51° C.51.5°D.52.5°【答案】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2016山东枣庄第4题)如图,在△ABC中,AB = AC,∠A = 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 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等于A.15° B.17.5° C.20° D.22.5°B第4题图【答案】A.【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考点典例二、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例2】(2016湖南怀化第8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A.16cm B.17cm C.20cm D.16cm或20cm【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当腰长为4cm或是腰长为8cm两种情况:①当腰长是4cm时,则三角形的三边是4cm,4cm,8cm,4cm+4cm=8cm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当腰长是8cm时,三角形的三边是8cm,8cm,4cm,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故答案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点睛】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举一反三】(2016湖南湘西州第14题)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考点典例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3】(2016年福建龙岩第15题)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1,∠E=30°,则BC= .【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A=BC,∵BD平分∠ABC,∴∠DBC=∠E=30°,BD⊥AC,∴∠BDC=90°,∴BC=2DC,∵∠ACB=∠E+∠CDE,∴∠CDE=∠E=30°,∴CD=CE=1,∴BC=2CD=2. 考点: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性质和判定解决.【举一反三】(2016四川达州第15题)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连接BQ.若PA=6,PB=8,PC=10,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3.【答案】24+9【解析】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考点典例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运用【例3】(2016湖南长沙第17题)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答案】13.【解析】试题分析:已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EB,所以△BCE的周长=BC+EC+EB=BC+EC+EA=BC+AC=13,考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2016山东威海第10题)如图,在△ABC中,∠B=∠C=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B于点H,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交AC于点G,连接AD,A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AD,AE将∠BAC三等分C.△ABE≌△ACD D.S△ADH=S△CEG【答案】A.【解析】考点:黄金分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综合运.课时作业☆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6湖南湘西州第14题)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5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cm B.14cm C.13cm或14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和5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两种情况:①当4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cm,4cm,5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3cm;②当5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时,三边分别是,5cm,5cm,4cm,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周长为14cm,故答案选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2. (2016四川甘孜州第9题)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ED∥BC,已知AB=3,AD=1,则△AED的周长为()A.2 B.3 C.4 D.5【答案】C.【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3. (2016辽宁营口第8题)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12AC)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CD B.∠A=∠DCE C.∠ADE=∠DCB D.∠A=2∠DC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AE=EC,故A正确,∴DE∥BC,∠A=∠DCE,故B正确,∴∠ADE=∠CDE=∠DCB,故C正确,故选D.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 (2016河南第6题)如图,在△ABC中,∠ACB=90°,AC=8,AB=10. DE垂直平分AC交AB于点E,则DE的长为【】(A)6 (B)5 (C)4 (D)3【答案】D.【解析】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5.(2016河北第16题)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第16题图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M、N分别在AO、BO上,一个;M、N其中一个和O点重合,2个;反向延长线上,有一个,故答案选D.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动点C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 B.3 C.4 D.5【答案】B.【解析】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坐标与图形性质;3.分类讨论;4.综合题;5.压轴题.7.(2016山东滨州第6题)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 B.51° C.51.5°D.52.5°【答案】D.【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二、填空题8. (2016贵州遵义第14题)如图,在△ABC中,AB=BC,∠ABC=11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 度.【答案】35.【解析】试题分析:∵在△ABC中,AB=BC,∠ABC=110°,∴∠A=∠C=3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AD=BD,∴∠ABD=∠A=35°,故答案为:3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2016江苏苏州第17题)如图,在△A 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答案】27.【解析】试题分析:过点D作DF⊥B′E于点F,过点B′作B′G⊥AD于点G,∵∠B=60°,BE=BD=4,∴△BDE是等边三角形,∵△B ′DE ≌△BDE ,∴B ′F=12B ′E=BE=2,DF=23,∴GD=B ′F=2,∴B ′G=DF=23,∵AB=10,∴AG=10﹣6=4,∴AB ′=27.考点:1轴对称;2等边三角形.10. (2016湖北随州第12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9,另一边长为方程x 2﹣8x+15=0的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答案】19或21或23.【解析】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1. (2016广西河池第18题)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 =AC ,BC =12cm ,∠C =30°,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B 落在AC 的中点D 处,折痕为EF ,那么BF 的长为 cm .【答案】143. 【解析】试题分析:过D 作DH ⊥BC ,过点A 作AN ⊥BC 于点N ,∵AB =AC ,∴∠B =∠C =30°,根据折叠可得:D F =BF ,∠EDF =∠B =30°,∵AB =AC ,BC =12cm ,∴BN =NC =6cm ,∵点B 落在AC 的中点D 处,AN ∥DH ,∴NH =HC =3cm ,∴DH =3tan cm ),设BF =DF =xcm ,则FH =12﹣x ﹣3=9﹣x (cm ),故在Rt △DFC 中,222DF DH FH =+,故222(9)x x =+-,解得:x =143,即BF 的长为:143cm .故答案为:14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2. (2016内蒙古通辽第14题)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 .【答案】69°或21°.【解析】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13. (2016福建南平第16题)如图,等腰△ABC 中,CA =CB =4,∠ACB =120°,点D 在线段AB 上运动(不与A 、B 重合),将△CAD 与△CBD 分别沿直线CA 、CB 翻折得到△CAP 与△CBQ ,给出下列结论: ①CD =CP =CQ ;②∠PCQ 的大小不变;③△PCQ ; ④当点D 在AB 的中点时,△PDQ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答案】①②④.【解析】③如图,过点Q 作QE ⊥PC 交PC 延长线于E ,∵∠PCQ =120°,∴∠QCE =60°,在Rt △QCE 中,tan ∠QCE =QE CQ ,∴QE =CQ ×tan ∠QCE =CQ ×tan 60°=,∵CP =CD =CQ ,∴S △PCQ =12CP ×QE =12CP ×=22,∴CD 最短时,S △PCQ 最小,即:C D ⊥AB 时,CD 最短,过点C 作CF ⊥AB ,此时CF 就是最短的CD ,∵AC =BC =4,∠ACB =120°,∴∠ABC =30°,∴CF =12BC =2,即:C D 最短为2,∴S △PCQ 最小222=误;④∵将△CAD 与△CBD 分别沿直线CA 、CB 翻折得到△CAP 与△CBQ ,∴AD =AP ,∠DAC =∠PAC ,∵∠DAC =30°,∴∠APD=60°,∴△APD是等边三角形,∴PD=AD,∠ADP=60°,同理:△BDQ是等边三角形,∴DQ=BD,∠BDQ=60°,∴∠PDQ=60°,∵当点D在AB的中点,∴AD=BD,∴PD=DQ,∴△DPQ是等边三角形,∴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考点:几何变换综合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综合题;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4. (2016四川达州第15题)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Q,连接BQ.若PA=6,PB=8,PC=10,则四边形APBQ的面积为.【答案】24+93.【解析】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5.(2016湖南长沙第17题)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答案】13.【解析】考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6.(2016湖南娄底第17题)如图,将△ABC沿直线DE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AB=7,BC=6,则△BCD的周长为.【答案】13.【解析】试题分析:将△ABC沿直线DE折叠后,使得点A与点C重合,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D=CD,由AB=7,BC=6,可得△BCD的周长=BC+BD+CD=BC+BD+AD=BC+AB=7+6=1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解答题17. (2016山东淄博第22题)(8分)如图,已知△A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BC的中点为M,ME∥A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交AC于点F.(1)求证:AE=AF;(2)求证:BE=(AB+AC).【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BE=21BG=21(BA+AG )=21(AB+AC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 (2016湖南怀化第17题)如图,已知AD=BC ,AC=BD .(1)求证:△ADB≌△BCA;(2)OA 与OB 相等吗?若相等,请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OA=OB,理由详见解析.【解析】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9.(2016广西河池第21题)如图,AE∥BF,AC平分∠BAE,交BF于C.(1)尺规作图:过点B作AC的垂线,交AC于O,交AE于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图形中,找出两条相等的线段,并予以证明.【答案】(1)作图见解解析;(2)AB=AD=BC.【解析】考点:作图—基本作图;作图题.20.(2016辽宁营口第25题)已知:如图①,将∠D=60°的菱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将△ADC沿射线DC方向平移,得到△BCE,点M为边BC上一点(点M不与点B、点C重合),将射线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与E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MN.(1)①求证:∠ANB=∠AMC;②探究△AMN的形状;(2)如图②,若菱形ABCD变为正方形ABCD,将射线AM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原题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①、②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AMN是等边三角形;(2)①成立,②不成立,△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2)①如图2,∠ANB=∠AMC成立,理由是:在正方形ABCD中,∴∠BAC=∠DAC=∠BCA=45°,∵∠NAM=45°,∴∠NAB=∠MAC,由平移得:∠EBC=∠CAD=45°,∵∠ABC=90°,∴∠ABN=180°﹣90°﹣45°=45°,∴∠ABN=∠ACM=45°,∴△ANB∽△AMC,∴∠ANB=∠AMC;②如图2,不成立,△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是:∵△ANB∽△AMC,∴AN ABAM AC=,∴AN AMAB AC=,∵∠NAM=∠BAC=45°,∴△NAM∽△BAC,∴∠ANM=∠ABC=90°,∴△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四边形综合题;探究型;压轴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1、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2、考点:三角形的性质 中位线 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 三角形的判定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9、新知: 新知: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180A∠-︒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例1:(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B .40oC .45oD .36o同步检测一:1.在△ABC 中,AB =AC ,①若∠A =70°,则∠B = °,∠C = °②若∠B =40°, 则∠A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等腰三角形学问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学问点不算十分的多,而且较为简洁,但却是考试的必考点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等腰三角形学问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等腰三角形学问点总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以等腰三角形为条件时的常用关心线:如图:若AB=AC①作ADBC于D,必有结论:1=2,BD=DC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1=2,ADBC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ADBC,BD=DC作关心线时,确定要作满足其中一独特质的关心线,然后证出其它两独特质,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2.例1.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测量河宽,如图,即测量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其中小聪的方法是:从点A出发,沿着与直线AB成60 角的AC方向前进至C,在C处测得C=30 .量出AC的长,它就是河宽(即A,B 之间的距离).这个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解:小聪的测量方法正确.理由如下:∵ DAC= B+ C(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ABC= DAC- C=60 -30 =30ABC= CAB=A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60 BAC例2:上午10 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20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中午12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0,NBC=80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NBC=A+CC=80- 40= 40BA=BC(等角对等边)∵AB=20(12-10)=40BC=40答:B处到达灯塔C40海里ABN8040C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和6,则它的周长是( )(A)14 (B)15 (C)16 (D)14或16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0,一边长是12,则另两边长是______________推断以下语句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相互关系;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判断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掌握一般文字命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比较复杂图形、题目的推理证明。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腰、底边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第三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这两个性质证明如下:
在△ABC中,AB=AC,如图所示.
作底边BC的高AD,则有
∴Rt△ABD≌Rt△ACD.
∴∠B=∠C,∠1=∠2.BD=CD.
于是性质1、性质2均得证.
3、说明:
(1)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用符号表示为:∵AB=AC,∴∠B=∠C;
②性质1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重要(主要)性质,也是今后我们证明角相等的又一个重要依据.
(2)①性质2实质包含三条性质,符号表示为:∵AB=AC,AD⊥BC,∠1=∠2,∴BD=CD;
或∵AB=AC,BD=CD,∠l=∠2,∴AD⊥BC.
②性质2的用途更为广泛,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
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定理内容及证明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如图所示.
证明:在△ABC中,∠B=∠C,作AD⊥BC于D.则
所以△ABD≌△ACD(AAS).
所以,AB=AC.
2、注意:
①本定理的符号表示为:在△ABC中,∵∠B=∠C,∴AB=AC.
②本定理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同时也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
另外,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要注意区分,不要混淆.
知识点四: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如图所示.
2、注意:
①由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②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知识点五: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2、理由如下:如上图所示,由AB=AC可得∠B=∠C,同样可得∠A=∠C,所以∠A=∠B=∠C.
而∠A+∠B+∠C=180°.则有∠A=∠B=∠C=60°.
注意:这条性质只有等边三角形具有.
知识点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证明如下:
(1)如下图所示,若∠A=∠B=∠C,可由∠A=∠B得,AC=BC;由∠A=∠C得,AB=BC.所以AB=AC=BC.
于是判定(1)成立.
(2)如上图所示,在△ABC中,AB=AC,若∠A=60°,则有∠B=∠C=60°,于是∠A=∠B=∠C.
由判定(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若∠B=60°,则∠B=∠C=60°,于是∠A=60°,∠A=∠B=∠C.
由判定(1)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判定(2)成立
知识点七: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1、定理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证明:如图所示,∠ACB=90°,∠A=30°.延长BC至使,则有AC垂直平分,故.又可得∠B=60°.于是△是等边三角形,故,所以.即定理成立.
三、规律方法指导
1.等腰(边)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质,有时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边)三角形,可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适当添加辅助线,使之构成等腰(边)三角形,然后利用其定义和有关性质,快捷地证出结论。

2.常用的辅助线有:(1)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中线。

(2)在三角形的中线问题上,我们常将中线延长一倍,这样添辅助线有助于我们解决有关中线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