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资产证券化在金融租赁行业的应用研究
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
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应用研究融资租赁引入我国时间不长,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和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
基于对融资租赁行业融资现状的分析,本文发现租赁企业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存款和股东自有资本等短期资产,与租赁业务投入大,耗时长的资金需求不匹配。
本文旨在利用资产证券化这种结构性新型金融工具来帮助租赁公司扩宽融资渠道。
全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梳理了融资租赁以及其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然后从政策和市场层面分析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推动因素,同时概述其发展现状;文章的第三、四部分是基于资产组合原理等基础理论来对分析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现方式,具体从案例的发行动机、融资成本、交易模式特点、以及风险和定价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案例概述目前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特点和主要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售后回租增量资产进行证券化融资的首单项目——“广发恒进—南方水泥”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具体的案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对专项计划的模式设计和风险防范两方面的定性分析,发现其在基础资产、产品设计和增信措施等核心环节,以及风险控制体系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如以增量租赁债权作为基础资产,物权明确,确保真实转让;通过设置保证金账户和大股东担保的增信措施,不仅提高产品信用等级,同时很好防范了承租人的违约风险和基础资产的集中度风险等。
另外,本文尝试运用二叉树模型和现金流贴现模型对产品的定价问题进行初步量化分析。
基于案例分析,发现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具有特点:基础资产集中度较高;租赁资产包含附属的担保权益;证券化过程中受道德风险影响较大。
同时发现其在租赁物权利归属、增信模式和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政策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完善以及产品的创新提供帮助。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研究
前言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最 早出现 于国外 , 且 随后 得到 了快速 的 发展 。根据 2 0 0 0年世界租赁年报 所提供 的相 关数据 显示 ,1 9 9 8年全 美 租赁资产证券化达到 了3 5 1 亿美元左右 ,且在 1 9 9 9年 1 月至 8 月期间达 到了3 0 8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 的发展在 国外 已 处相对成熟 的水平 ,而我国可以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借鉴 国外租赁公 司的运作模式 与丰 富经验 ,促进我 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 . 金 融 租 赁 的 相 关 介 绍
1 .1金 融 租 赁 的 基 本 内容
所谓 “ 金融租赁”指 的是由承租人选择所需 的相关设备 ,而设备的 购置 的则是 由租赁公司 即出租人负责 ,再由租赁公司交付给承租 人进行 使用 与操作 ,且承租人需要按照租约定期交纳一定的租金 。需要 注意的 是,承 租人与 出租人均不能 中途毁约金融租赁合同的相关规定 。承租人 在 租赁期满后可 以选择续租或者退租租赁设备 ,抑或是将产权转 移给其 他 的承 租人 。另外 ,需要注意 的是金融租赁方式多用于成套 、大型设备 的出租与使用 。就 目前来说 ,各 国对金融租赁的性质与定义有 着不同 的 规定与提法 ,在 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中,金融租赁 指的是 出 租人将 资产所有权 的报酬 与风险转 移给承 租人 ;在我 国的相关 规定 中, 金融租赁指的是出租人通 过购 买承租 人所 选 的设 备 ,将 其 出租 给承租 人 ,并在一定的期限内收取相关 的费用 ,具有 融资与 融物 的双重功能 。 总而言之 ,金融租赁具有 以融物替代融资 ,且融资与融物 密切联系 的特 点 ,其直接 目的是融通 资金 ,其租赁对象是技术设备等 动产 ,是以企业 ( 经济法 人)作为承租人 ,其金融色彩非常浓厚。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研究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研究摘要:近年来虽然金融租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占我国租赁业务的比重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到银行资金供应和杠杆倍数的制约,在此情况下,金融租赁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试图引入资产证券化业务,突破业务瓶颈。
鉴于此,本文针对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及业务模式展开探讨,以期为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虽然受目前我国金融管制的形式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制约,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低,但由于资产证券化可提升金融租赁的融资速度,将其应用于金融租赁行业,仍可以解决金融租赁企业筹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其资产风险防范能力,所以应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分析1.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出现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即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将大量用途、性能、租期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甚至完全一致,具备生成较稳定且规模较大的现金流可能的租赁资产进行有机集合和结构完整,使其转化成金融市场中具有流通性证券的过程,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可以引进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因为,金融租赁在股东背景、资金成本等方面均较理想,使其基础资产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担保服务的作用下,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使资本风险明显降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投资环境得到了法律规范,为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条件[1]。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首先,在资金利率和同业拆借资金成本不断增加,而融资期限不断缩减的市场条件下,金融租赁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被逐渐削弱,而银行贷款和金融债券发行均存在弊端,使金融租赁企业不得不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资产证券化;其次,虽然相关规定中明确商务部和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企业的资本杠杆分别为10倍和12.5倍,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受到资本金的制约,而将租赁资产进行真实出售不仅可以实现其出表和资金快速回笼,而且在扩大金融租赁业务覆盖范围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金融租赁企业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选择资产证券化。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融资租赁公司所持有的合同、债权和资产转化成可以流通的证券,以便融资租赁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该过程包括发行证券、组成证券池和配置资金等环节。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融资租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一方面,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可以帮助融资租赁公司快速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证券化,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将不动产、机械设备等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债券市场或其他交易所发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
这样一来,融资租赁公司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传统上,投资者通常只能通过购买公司股票和债券等证券来参与融资租赁业务。
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可以通过购买融资租赁资产证券来参与融资租赁业务,实现对这一行业的投资。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过程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和监管,监管方式和标准可能会对发行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增加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和运营成本。
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通常是不对称的,投资者可能无法充分了解或评估证券化产品所涉及的风险,从而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潜在的信用风险。
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通常以应收租金为基础,如果租赁人无法按时偿还租金,就会直接影响到证券化产品的收益和偿付能力。
投资者需要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租户信用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把控,以规避潜在的信用风险。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对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可以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拥有的、符合要求的融资租赁业务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并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方式融资的业务模式。
融资租赁指一种以融资为目的的租约形式,即租赁人为承租人提供一定的资产,承租人按照约定支付租金,并在租期结束后,可选择购买该资产或退还租赁人,以实现资产融资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先将其拥有的融资租赁资产打包成证券化产品,然后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方式融资。
证券化产品是指将不同种类的资产打包成一种新的金融工具,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财务投资。
这种方式符合现代金融创新和市场需求的特点,具有投资风险小、流动性强、市场参与度高、信息披露准确及资本金使用效率高等优点。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资本金,扩大放贷规模、提高获利水平。
商业银行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时,可以拥有大量租赁资产,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这些优质资产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方式融资,增强资产负债匹配的效果,实现风险的有效分散和把控,提高了银行放贷规模和盈利能力。
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还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融资租赁业务已经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金融工具,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业务的规模和范围,为各行业提供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资金支持,推动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的提升。
总之,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还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产证券化对融资租赁的重要性分析
资产证券化对融资租赁的重要性分析2015年资产证券化井喷式发展,有望超过过去九年的总和,其中,尤以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异军突起,几乎从零起步,陡崖式跃升,引人注目。
融资租赁证券化给租赁公司带来资金来源的同时,我们看到正在逐渐改变着租赁公司的行为模式:可以预见,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正在更为深远地影响租赁行业业态。
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分类根据监管部门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租赁公司有三种,即金融租赁公司、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大致又可以归属为两大类,即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前者由银监会批准设立,后者由商务部独立批准或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批准设立。
相应地,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可以细分为两大类,即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为金融租赁公司,采用“主体审批+产品备案”的模式,主要由商业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作为发行承销商通过信托计划设立,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为商务部批准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采用“备案制”发行,由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作为发行承销商通过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设立,在交易所市场发行。
飞速跃升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从政策层面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两个市场在2014年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方面,2014年3月,中国银监会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经银监会批准后金融租赁公司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2014年1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的通知》,信贷资产证券化转为备案制,业务资格由银监会机构监管部审批,产品在发行前向银监会创新部进行备案登记。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方面,201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事前行政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备案制改革之后,资产证券化产品由证券交易所事前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挂牌条件,并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实行事后备案,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效率因此大幅提升,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资产证券化(ABS)是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证券(MBS)演变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亚洲市场逐渐引入资产证券化。
这也使得外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研究远远领先于中国。
Jobst(1975)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通过证券化,融资方的资产信用可以直接提供给资本市场,而不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Thomas(199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通过债权进行证券化融资是一种不错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降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
Schwarcz(2002)提出在证券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参考资产差异特征,区分不同种类,分离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其形成的现金流在资本市场上融入资金,融资成本通常小于股权融资。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角度,Sudhir P.amemba(2000)分析研究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论述了融资租赁业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效应。
Charles W.calomiris和Joseph R.Mason(2004)通过对资产证券化的深入研究,对融资租赁业证券化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通关开展对融资租赁业资产证券化的系统分析,建立操作模型。
外国对资产证券化行业领域的分析从含义、原理与交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到更为细微的层面,对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研究更为细致,这也表明国外资产证券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加成熟。
在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方面,Charles W.calomiris(2004)发现企业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拓宽融资渠道。
Shawn D Halladay(2005)提出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缓解融资压力,从而缓解自身融资困难。
在信用增级方面,Fabozzi&kothari(2011)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提高产品的信用评级,减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研究
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的研究分析,探讨了该领域的概念和现状。
首先介绍了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我国租赁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比如案例一和案例二,展示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和效果。
结合研究总结和未来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为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在引言部分有详细论述,全文共计200字。
【关键词】租赁资产证券化、我国租赁市场、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念解析、现状分析、国内案例、研究总结、未来发展、建议与对策。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该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已有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也将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租赁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进行展望,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的深入分析研究,探讨其在租赁市场中的应用和影响,旨在深入了解我国租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揭示其在租赁市场中的作用和意义;2.剖析我国租赁市场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通过国内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4.为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相关建议和对策,推动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租赁资产证券化机制的完善。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为我国租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促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融资租赁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资产支持型业务模式,正逐步被更多投资者所认可和参与。
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或投资者的资本配置和资产流动力。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正逐渐成为行业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本文针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ABS)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概述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ABS)是指将不易流通的融资租赁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产品的过程。
其能够提高资产流动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然而,在运作过程中,信用风险的管理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
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在融资租赁ABS的信用风险评估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评估机构和模型的不统一导致了对同一资产的不同评估结果,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信息披露不透明在ABS交易中,对于原始资产池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和详尽,投资者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资产的实际情况和潜在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市场效率受损,同时加剧了投资者的信息搜寻成本和风险感知。
(三)法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ABS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监管漏洞可能导致部分不良资产通过证券化转移给其他投资者,损害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
四、对策研究(一)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统一的信用风险评估标准和规范,推动评估机构和模型的标准化发展。
同时,鼓励行业内外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评估水平。
(二)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要求ABS发行方对原始资产池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包括资产类型、规模、风险等级等关键信息。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法律和监管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ABS市场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可以将资产转变成可以流通的证券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
它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本文将探讨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应用和优缺点。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类型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些有一定收益能力的资产,如房屋抵押、汽车租赁等转变成为可以交易的证券。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抵押证券化:将债务人抵押给银行的房屋转变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此来获得资金。
2、信用证券化:将各种债务转换成证券后进行交易。
可以是信用卡欠款、学生贷款、汽车贷款等。
3、租赁证券化:将租金收入等租赁权益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以获得资金。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点1、分散化投资风险:对于持有一定数量资本的投资者而言,投资一种资产往往会面临风险集中的困境。
通过将资产证券化后,将这种风险集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2、有效地利用资产:资产转化成证券后,由于可流通性增强,能够有效地利用和支持债务融资和公司重组等交易活动。
此外,企业能够大规模地将自有资产转变成现金流,更能用于企业发展。
3、机构投资者的关注:资产证券化满足投资机构需求,更易被机构投资者关注,以达到集中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资产证券化的缺点1、不良资产池:在证券化过程中,如果涉及到包含大量不良资产,会阻碍资产证券化工具的发展和推广。
2、流动性差:由于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的相对不成熟,市场交易不充分,一些发行人以获得迅速现金流为目的而导致流动性较差。
3、信用风险:证券化过程中,各类交易涉及到大量的信用风险,如果运用不当会对持有方带来巨大损失。
四、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中国资产证券化在公告之后的发展始于2005年,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应用方向主要是以商业地产、工业资产等为主,逐渐向其它领域推广。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发展,未来将要面临的主要是国际化和流动行情的普及,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制定更严肃的法律和规则以减少非正规的行为。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
它不仅能够提高资产流动性,还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然而,由于涉及多个主体、复杂结构和市场风险等多重因素,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面临着严峻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概述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租赁资产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工具。
通过将不同风险、期限和收益的租赁资产进行组合,形成一个资产池,并通过结构化设计、信用增级等手段,将该资产池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可流通的证券。
这种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目前,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信用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 信息披露不充分: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相关主体往往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使得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资产池的风险情况。
3. 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控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
4. 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尚不完善,存在监管空白和漏洞。
四、对策研究1. 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强对租赁资产的信用评估和监控,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相关主体充分披露资产池的风险情况,提高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资产池的风险情况。
3.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确保在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填补监管空白和漏洞,确保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一、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1.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动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但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丰富资产端结构和拓展业务空间的需求。
商业银行纷纷转变业务经营思路,积极掌握新的商业模式,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并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作为业务拓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使商业银行将风险通过市场方式分散,还可以扩大其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
2. 商业银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更为便宜的融资成本,降低财务杠杆。
(2)提高流动性。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将资产变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增强了其资本实力。
(3)分散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可以将风险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分散,降低了资产的风险性。
(4)拓展业务范围。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拓宽了业务范围,增加了融资渠道。
3. 商业银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案例目前,国内外众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参与了这一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外的一些知名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意志银行等也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拓展了其业务范围和提高了盈利能力。
1. 资产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贷款资产质量整体较差,信用风险相对较高,这也决定了其资产证券化的质量并不够高。
2. 信息披露不够透明。
商业银行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投资者难以了解资产的具体情况,不能有效地评估投资风险。
3. 风控手段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在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时,风控手段相对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风险防范措施。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融资租赁公司所持有的租赁资产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以实现资产转让和资金回笼的过程。
这种模式在各个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融资租赁市场的流动性和发展速度。
传统融资租赁公司将租赁资产持有到期后,需要自行寻找接盘方或者在二级市场出售,流动性较差。
而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可以将资产进行分散,通过证券化产品流入资本市场,增加投资者的选择空间,提高融资租赁市场的流动性,进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
通过将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获得更加便宜的融资成本,减少了负债的风险;而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化产品来获取更好的收益和风险分散,提高了融资效率。
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也可以引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增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降低整体的融资成本。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产评估和风险控制的问题。
由于融资租赁资产的特殊性,其评估和风险控制相较于传统资产更加困难。
尤其在证券化过程中,如何准确评估资产价值和风险水平,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其次是信息透明度和信用风险的问题。
在证券化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租赁资产的基本情况和质量,但目前行业信息透明度和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再次是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的问题。
在证券化过程中,需要依托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政策,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规范市场行为。
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市场的健康发展水平。
需要增加融资租赁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监测机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融资租赁是指一种租赁企业,它的经营方式是通过向客户提供基于租赁的融资来获取收益。
因此,它通常涉及到大量的资本和资产,需要融资租赁公司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来支持其业务运营。
然而,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与资本和资产相关的风险和问题,这使得它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降低风险,增加资金来源。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资产证券化。
本文将探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
一、什么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些资产转化为债券,然后由投资者购买这些债券。
在这个过程中,资产原始持有人将其拥有的资产转移给一个特别设立的机构,并将这些资产作为资本投入到这个机构中。
然后,这个机构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并将这些债券销售给投资者。
投资者收到所购买债券的利息和本金,而此时这些利息和本金则是从融资租赁公司收回的租金和本金。
在融资租赁领域,资产证券化通常是为了获得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和减少风险而进行。
具体来说,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增加可获得的资金: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获得额外的资金,以此来支持自己的业务发展。
因为融资租赁公司所持有的资产可以用作抵押品,所以它们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获得更大的贷款额度。
2.降低资金成本:相对于传统的银行贷款来说,发行债券的成本通常更低。
因此,在融资租赁领域,资产证券化通常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并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的盈利能力。
3.减少风险:因为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所以它可以平衡风险,并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这使得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问题。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需要证券化的资产: 融资租赁公司需要选择那些可证券化的、规模较大且市场比较成熟的资产。
2.创建特别目标公司(SPC):特别目标公司是为了证券化而设立的,它专门负责管理和持有由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资产。
3.转移资产: 融资租赁公司将资产转移给特别目标公司,并由该机构发行各种不同类型的证券来筹集资金。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
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探讨【摘要】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资金并降低融资成本。
本文首先介绍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意义,接着探讨了其发展历程、优势、面临的挑战、风险管理和监管情况。
通过分析可知,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能够提升企业的融资效率和流动性,但也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波动等挑战。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透明度。
未来,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有望在我国金融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但需要谨慎应对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定义、意义、发展历程、优势、挑战、风险管理、监管、前景、建议。
1. 引言1.1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融资租赁合同中产生的租金流量,以及相应的资产转让权利,进行法律上的分割,将其转化为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从而融资租赁公司能够获得资金。
在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中,资产包括各类的租赁合同和租赁产生的租金收入,是一种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方式。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定义涉及到资产转化、证券发行等复杂金融操作,需要有专业的法律、金融等知识进行规范和监管。
这种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成为融资租赁行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
1.2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意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将融资租赁公司所持有的租赁合同作为资产进行金融工程处理,通过发行证券的方式将这些租赁合同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
这种金融创新方式对于资金的流动和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提高融资租赁行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借助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将自身所持有的租赁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
通过将租赁合同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租赁方式获取资产使用权,并将资产作为担保物质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
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和业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融资租赁业务中的租赁合同打包成证券,并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买卖和交易。
这种方式可以将融资租赁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拆分和重组,形成不同级别的证券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证券化方式将融资租赁业务中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商业银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合理选择资产证券化的时机和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和银行自身资金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证券化,确保能够获得较好的融资效果。
要合理定价和评估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融资租赁资产的质量和市场预期,合理定价证券产品,并评估风险水平,以吸引投资者并降低风险。
要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及时、准确地向市场披露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加投资者信任。
要加强对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管理,确保投资者的权益和市场的稳定。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风险暴露、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在开展这一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需注意选择时机和方式、合理定价和评估风险、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通过购买或租赁资产,再将其租赁给客户,实现以租赁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方式。
融资租赁业务具有资产的流动性强、风险较低、回收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广受企业和个人的欢迎。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将融资租赁的资产进行打包,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从而实现对资产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的业务。
该业务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都具有重要意义。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表。
通过将融资租赁的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将这些资产转移出资产负债表,从而减少资产端的风险敞口,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
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获得一定的发行手续费和管理费用,并从产品的收益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利润。
这对于银行来说,可以丰富其业务结构,提高利润水平。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将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给投资者,可以获得来自债券市场的融资,从而进一步扩大其资金规模。
由于证券化产品具有特定的债券特性,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从而提高融资公司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管控能力。
通过将融资租赁的资产进行打包,可以实现对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分散,减少金融机构的单一风险敞口。
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可以增加资产的买卖灵活性,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
商业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实现资产负债的优化配置,增加利润来源,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这一业务,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我国租赁业于1981年开始兴起,直至最近几年才取得了迅速发展。
据行业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租赁公司数量为58家,租赁合约规模为270亿,至2013年6月底,租赁公司数量达到了669家,租赁合约规模为19000亿,可知公司数量以及租赁业务规模都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我国租赁公司可分为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其中金融租赁公司至2013年6月底数量仅为21家,但其租赁业务达到了7400亿,占整个市场规模的38.9%,然而此强劲增长趋势下有着两个关键制约因素:资金和杠杆倍数。
关于资金方面,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而可以通过同业拆借以及发行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这便使其在资金成本以及募集资金便捷性方面相比一般融资租赁公司具有一定优势。
不过这同样没有改变金融租赁公司对银行资金依赖的现状,正因为其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一旦银行方面收缩资金规模或者提高资金成本,便使金融租赁公司资金链断裂从而无法开展新业务或者成本过高无法盈利,这对租赁公司的业务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关于杠杆倍数方面,根据规定,金融租赁公司需保持8%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杠杆倍数为12.5倍,因而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受到资本金极大的限制,如国银租赁公司在2013年6月底其资产充足率仅为8.22%,直逼8%的资产充足率红线。
为了能够继续扩大业务规模,金融租赁公司要么增加公司注册资本,要么将已有租赁业务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实现“出表”从而进行新的业务,随着金融租赁公司的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公司注册资本不是长远之计,因而为了突破此两类因素限制,可引进资产证券化业务。
按照2013年12月17日最新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规定:经银监会批准,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租赁公司发起资产证券化业务一方面需将租赁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则实现了租赁资产的“出表”,释放了杠杆限制;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销售能够迅速转移租赁公司业务风险实现资金回笼,因此资产证券化是金融租赁公司突破业务瓶颈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236 证券投资论文资产证券化在金融租赁行业的应用研究金融租赁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一种金融工具,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社会投资和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金融租赁行业能够很好的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启动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工作,随后行业发展速度加快。
据华夏融资租赁信息网统计,截至20xx年末,全国共开业56家金融租赁公司(不含3家金融租赁专业子公司),注册资本累计达1662.97亿元,资产总额已超2万亿元。
随着金融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金融租赁公司面临融资渠道过窄以及短借长投期限错配问题凸显。
发展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
一、金融租赁机构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在我国,根据监管和审批主体的不同,租赁公司分为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两类。
金融租赁公司由银监会审批和监管,属于非银金融机构。
融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审批和监管,不属于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即金融租赁公司将大量用途、租期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甚至完全一致,具备生成较稳定且规模较大现金流可能的租赁资产进行有机集合,并将其转化成金融市场中具有流通性证券的过程。
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资产证券化更具优势和可行性。
第一,金融租赁在租赁行业占比大,租赁资产优质。
目前开业运行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系金融租赁公司。
投放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等优质企业。
投放领域多为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能产生稳定项目收益的类型上。
金融租赁在股东背景、资金成本等方面都较为理想,因而其基础资产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担保服务的作用下,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明显提升,风险明显降低。
第二,租赁项目稳定收益属性适合资产证券化。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多租赁合约本身自带担保,即出租人无法支付租金时,将由担保方支付合约约定的租金,这样便增强了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金融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时看重租赁物的特性,与资产证券化基于资产信用融资的属性不谋而合,因而金融租赁资产是最适合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之一。
第三,资产证券化法律环境不断改善。
企业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允际缘悖?期间发行了不少资产证券化产品,而后虽有经历一段停滞时期,但其具体操作规范以及法律投资环境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之中。
20xx年3月银监会新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允许经营状况良好、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经批?屎罂煽?办资产证券化业务。
这为资产证券化在金融租赁行业的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租赁的重要促进作用目前金融租赁行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越来越大,金融租赁企业越来越来越受限于资本不足。
将金融租赁资产进行证券化是一种非常合适的补充金融租赁企业资本、促进金融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式。
第一,通过租赁资产出表,改善金租企业资产负债结构。
《金融租赁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规模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2.5倍。
近些年,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资本相对不足成为制约金融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资本沉淀在已投放租赁项目上;另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缺乏足够的资本投放新项目。
通过优质项目资产证券化来实现真实出表,则可以减少对资本金的消耗,提高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监管要求。
第二,降低金融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
金融租赁的业务项目主要是中长期项目,业务期限一般为三年以上,而其融资来源多为银行借款等短期资金为主,缺乏足够中长期资金。
这种短借长用的业务模式使得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负债错配情况严重,需要不断地借新还旧,流动性风险较大。
资产证券化使金租企业获得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降低金融租赁行业流动性风险。
第三,拓宽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
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将会上升,租赁业务的盈利水平将会下降。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压力增大,会阻碍金融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限制更多资本通过金融租赁向实体经济流入。
此时,通过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可以减缓其融资压力。
三、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障碍新出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已经明确了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存在诸多障碍。
第一,租赁资产证券化交易大部分未实现“真实出表”。
“真实出表”的情况下,租赁公司几乎不再承担租金资产的风险,转而由投资者承担风险。
因此“真实出表”往往代表市场对于租金资产或证券化交易安排的高度认可,有助于作为发起人的租赁公司和作为计划管理人的证券公司提高市场影响力。
大部分租赁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作为发行人的租赁公司自留次级权益或提供财务担保比例过高,承担租金资产的风险过大,未实现“真实出表”。
第二,推行租赁资产证券化存在税收障碍。
资产证券化交易流程中,租赁公司向SPV转让租金债权之后,相当于在SPV与承租方之间建立了租金收付关系,因而应由SPV 向承租方开具增值税发票。
但是依据目前税收法律法规,SPV并不具备开出增值税发票的资格。
租赁资产证券化目前就被迫局限于不开增值税发票的资产:不动产等;避免要开增值税发票的资产:有形动产等。
影响企业资产证券化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以外,还有诸如基础资产集中度的问题、资产支持证券真正落实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保理及其他融资渠道比较劣势的问题、投资者结构单一及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的问题、监管相对独立缺乏高层次法规制度问题、相关中介机构缺乏权威性等问题。
目前证券化试点过程中的额度管理制约了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也不利于提高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
四、促进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建议促进租赁资产证券化不仅需要各市场参与方积极做大发行规模,形成可持续的市场流量和存量;更需要监管机构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站在整个市场的高度将资产证券化的顶层设计核心问题不断梳理、明确、完善,营造“监管有序、监督有效、多方参与、严格自律”的市场环境,从而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更为顺畅。
第一,简化发行管理程序。
目前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的监管流程相对较长,审批效率和监管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简化发行管理程序,基础资产选择、发行数量、发行窗口及发行时机由发行主体自主选择;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用,强化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
继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扩大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和二级市场交易规模,包括创新产品设计、壮大投资者群体、完善质押回购融资功能、尝试引入做市交易等。
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产品期限和类型逐步丰富、交易逐步活跃,有利于最终形成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成本曲线与收益率曲线第二,研究解决证券化过程中的税收问题。
解决租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债权转让后承租人无法获得增值税发票的问题。
在信托公司等未明确实行“营改增”前,应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出表后继续按租赁合同向承租人开具增值税发票。
第三,强化市场约束,打破刚性兑付。
市场参与各方能够尽职履责,以市场规则替代刚性兑付。
首先是发起机构要忠实履行资产证券化契约,落实如实告知义务,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确保信息披露及时全面、重点突出、风险提示到位。
取信于投资人,满足投资者对风险识别、评估需求,使投资者能够较为全面地获取资产证券化产品内含风险和收益的信息。
其次是提升中介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为投资者的风险判断和识别提供及时、客观、专业的意见。
最后是坚持“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在发起机构完善履行信息披露和资产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刚性兑付。
第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促进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
银行间市场具有市场容量大、交易相对活跃等特点。
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主要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
对于证券交易所市场,20xx年11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取消资产证券化事前行政审批,并将租赁债权明确纳入基础资产范畴。
从特殊目的载体形式看,目前银行间市场的信托模式具有法律中明确的风险隔离作用,而对于交易所市场的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其风险隔离作用尚未得到法律层面的认可。
应在各个发行市场上充分利用信托模式的优势,促进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清晰、风险有效隔离,保护交易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考虑到各个市场具有自身特点,应积极推动发起人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市场,充分利用各市场的优势,提升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效率。
第五,完善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应当是基础资产的“独立性”或“破产隔离”、资产产生稳定现金流以及“真实出售”。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下,公司法层面上是否可以设立SPV、破产法范畴内如何真正实现破?a隔离、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范畴内对真实出售债权资产如何界定都处于一个比较模棱两可的境地。
同时对于资产转让以后的登记和公示程序,目前的相关配套制度和程序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这对SPV和投资者权益的保障上存在着较大的隐患。
五、结语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展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行业崛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都需大量的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我国租赁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
在租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将融资压力从资金缺乏的承租方转移到资金相对充足的出租人,出租人再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将融资压力转移到广大的投资者,从而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丰富了金融产品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还相对缓慢,还需要融资租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