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中俄贸易发展背景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自上世纪中叶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贸易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换,更是包括了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内容。

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俄贸易合作已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具有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

中方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高科技产业。

双方在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两国政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双方的经贸交流和合作。

双方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加强了双边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背景十分有利,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数:261】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中俄贸易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两国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为两国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产品、科技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有所增加,使得中俄贸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俄两国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共同探索第三方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关系的影响是积极的,为中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拓展贸易领域,推动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发展壮大。

2. 正文2.1 中俄贸易合作现状分析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加强,目前已经成为中俄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合作逐渐深入开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然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于国内和中亚地区。

随着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加和中亚地区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中国开始寻求新的天然气供应来源。

俄罗斯作为地缘政治的邻国和天然气出口国,具有天然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价格竞争力强等优势。

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了天然气贸易的合作。

2006年,中俄天然气合作达成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同,即购买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20年合同。

这份合同被视为中国与俄罗斯战略合作的里程碑,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这份合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俄天然气合同是“长期定价”形式,即按照当时成交的价格在未来20年内确定价格,这在当时具有很大的风险。

其次,由于中俄之间的政治、文化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合作正在逐渐深入。

在2014年5月,中俄签署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协议,其中包括增加天然气出口供应、在中国建设天然气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

在2019年,中俄双方签署了天然气销售协议,未来30年中国将接收来自俄罗斯的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的趋势是向多元化、高质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其中,多元化是指在供应源、输送方式和价格形式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在风险分散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方面具有优势。

高质量是指在天然气的纯度、储量和开采技术等方面实现高质量,提高天然气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智能化是指在管道网络、供应链等方面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天然气合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为两国经贸发展和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新经贸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新经贸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新经贸关系研究作者:马莲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2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中俄新经贸关系已上升至一个新高度,两国在工业、交通、航空、林业、能源、跨境电商等许多行业的经贸合作,正在向着国际规范的道路和发展水平迈进,但同时也将面对与机遇并存的风险和挑战。

鉴于此,从影响两国经贸发展的几大主要因素即地缘因素、贸易结构、贸易服务体系及贸易摩擦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贸易合作;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175-02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俄罗斯是与中国在地理上接壤的大国,在历史上也有较密切的贸易往来。

尤其自进入21世纪以后,两国在各个行业的经贸合作逐渐增多。

2001年7月16日,中俄在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后,经贸关系也进一步提高;2007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自2010年以后,在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一直居于最重要的地位;2015年5月9日,中俄两国的元首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联合发表了声明。

2018年年底,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发声表示,两国关系在各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中俄新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一直成功地发展着双边关系。

当前,能源合作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构成,这不仅是两国全方位合作的重要方面,而且已经取得不错的合作成果。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2016年实施《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后,中俄的能源贸易规模呈与日俱增的趋势。

不仅如此,林业合作也是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合作方向,中俄两国的政府及企业在该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多年来,双方林业合作的领域和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对两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促进亚洲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在这一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两国在天然气贸易方面拥有天然的合作基础。

自2014年以来,中俄天然气合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14年,中国和俄罗斯政府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天然气合作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期限为30年。

这份协议被视为中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也被看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终点位于中国。

该管道每年可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也于2019年正式启用,该管道每年可输送3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些管道的建设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也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合作和人民之间的交流。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创新。

除了传统的长期合作协议,中俄还通过贸易和投资合作,实现了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共同在天然气领域开展短期交易和投资合作。

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提高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和效率。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交易价格存在一定的争议。

由于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波动,双方在天然气交易价格上的博弈一直存在着不确定性。

中俄之间天然气贸易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尚未完全成熟的天然气管网和储备设施是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俄天然气贸易也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都对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俄能源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中俄能源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毕业时间:2016年6月经济学院教务办公室制目录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毕业论文指导日志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一)目的、意义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双方在能源领域开展了一大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中俄有关能源的投资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因此,本文就中俄能源贸易现状、发展前景、障碍因素及建议等进行探讨,使广大的学生更了解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术价值俄罗斯拥有完整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在世界油气格局中举足轻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0%。

中国则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原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在向中国供应石油的国家当中,俄罗斯暂居第三位,位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将会促进中俄全方位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深化能源合作,促进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对中俄能源贸易现状、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优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与俄罗斯的利益差异,理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俄罗斯有着天然的能源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是能源供应大国,因此,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

国内对中俄能源贸易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相关论述也比较丰富。

韩玉军在《中俄石油贸易中的障碍因素与策略选择》中指出,目前阻碍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四点:①中俄两国石油贸易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②中俄两国贸易发展依赖于石油贸易③中俄两国石油产业链缺乏进一步整合④美国与日本石油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一、题目背景和意义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

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

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

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经贸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经贸关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俄经贸关系研究作者:王娜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04期中俄两国是最大的邻国,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也是重要的经贸伙伴。

本文主要分析了两国经贸现状,指出其在经贸合作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俄经贸合作的建议。

一、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积极发展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是全面构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

中俄经贸关系一直受到两国的高度重视,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俄经贸合作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一)中俄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俄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2015年中俄贸易额为680.6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中俄进出口总值达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

此外,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在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也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相互投资和合作领域推进,逐步提升贸易水平和质量。

(二)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加深。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中俄能源合作的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和核电站建设等,其中的重点便是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能源出口国,而中国石油需求旺盛,中俄两国的石油贸易有着强烈的互补性和互利性,这也是开展两国石油贸易与合作的基础。

且随着俄罗斯能源出口战略东移,推动中俄能源合作将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三)中俄在投资领域的合作扩展。

加强投资领域合作是中俄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道路、桥梁建设,以及房地产投资;能源和资源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核能等;且近年来逐步重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如:在生物能源、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

(四)中俄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

中俄本币相互结算大幅增加,双方有望在能源交易、军事技术合作等领域使用本币进行结算。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个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将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合作历史、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进行研究。

回顾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历史。

中俄天然气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首份天然气供应协议,从而开启了双方天然气合作的序幕。

这一合作协议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天然气合作进一步加强,如2008年签署了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协议,并于2019年正式投产。

探讨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模式。

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跨境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管道项目有俄罗斯西线天然气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线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直接输送天然气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而东线天然气管道则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的华北地区。

这两个管道项目使得俄罗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将天然气输送到中国,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天然气价格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定价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

俄方希望以较高的价格销售天然气,而中国则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天然气。

这在谈判过程中可能导致双方的分歧。

天然气供应稳定性问题。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的跨境管道输送天然气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管道受损、设备故障等,可能会影响天然气的供应稳定性。

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下,中俄天然气合作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干扰和限制。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俄天然气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天然匮乏紧密相连,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为中俄天然气合作提供更多合作机会,通过共建能源走廊、设立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方式,促进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强力推动,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这个倡议的核心在于促进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推动更多国家共同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天然气贸易,特别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

中国与俄罗斯向来有着密切的能源贸易关系,此前双方已经签署了多项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更加紧密了。

据估计,未来10年,中国需要进口的天然气量将会大幅增加,而俄罗斯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得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非常有前景。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非常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时间较长。

早在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就签署了大型天然气贸易合作协议。

在这份合作协议中,俄罗斯同意向中国每年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此外,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多个天然气供应协议,涉及的领域包括天然气价格调整、协议实施细则等。

第三,在贸易方式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采用了多种形式。

早期的合作模式主要是采用长期合同的形式,后续则逐渐发展为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也包括直接购买、管道输送等多种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具有较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

例如,俄罗斯在天然气出口方面的依赖度较高,一旦俄罗斯出现政治风险或经济问题,可能导致天然气供应中断。

此外,中俄天然气贸易的价格问题也需要注意。

中俄天然气价格因多种因素而波动,两国之间需合理平衡价格与市场效益。

总体来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非常重要,对于两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该倡议以加强国际合作和促进互利互惠为目标,旨在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中国与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两国在天然气贸易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并为双方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两国的互补优势。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与中国的能源需求形成了天然的合作机会。

中国与俄罗斯的地理接近也为两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合作始于2009年,当时两国签署了一项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合同。

根据该合同,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使得中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外销市场之一。

此后,双方继续在天然气领域进行合作,并签署了更多的供应合同。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根据倡议的目标,中国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这为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合作机会。

倡议还鼓励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交通互联互通,这将为两国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流条件。

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中俄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天然气输送的成本较高。

尽管两国已经建立了一条天然气管道,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天然气输送网络。

两国之间的能源价格谈判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双方在天然气供应和定价问题上的利益不同,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国际市场的天然气价格波动也对两国的天然气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克服上述挑战,中国与俄罗斯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天然气贸易的发展。

双方可以在管道建设和物流配套设施上加大投资,提高天然气输送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双方可以加强能源价格谈判,制定合理的供应合同和定价机制,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结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逐渐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对天然气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俄罗斯,则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完善的天然气供应网络。

因此,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十分具有潜力。

首先,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中国与俄罗斯是相邻的国家,距离相对较近。

这为中俄天然气贸易的互联互通提供了方便。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俄之间的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合作将日益密切,这也将为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此外,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也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贸易也具有相应的重要性。

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发展,将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当然,在推动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贸易规模相对较小,需要进一步拓展。

此外,天然气价格的不稳定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对天然气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控制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将成为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俄之间的地理优势、能源互补性,以及经贸合作的需要,都为天然气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要推进中俄天然气贸易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和研究,克服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实现天然气贸易的双赢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尤其在天然气贸易领域,双方合作进展迅速。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探讨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旨在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发展。

该倡议旨在通过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而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天然气贸易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双边经济合作、能源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两国天然气资源储备丰富,有着天然气贸易合作的天然优势。

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而俄罗斯拥有充足的天然气资源,双方具有天然气贸易合作的天然优势。

两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缘优势非常明显,便于进行天然气输送,为天然气贸易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现状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合作自20世纪末期以来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受制于政治、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双方天然气贸易一直未能够充分发展。

然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2014年,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项目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这是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重要合作成果,标志着两国天然气贸易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合作协议,俄罗斯将向中国供应大规模的天然气资源,有力地满足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中俄天然气管道的通气,将极大地促进了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发展,加深了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除了“东线”项目外,中俄在液化天然气(LNG)领域也展开了深入合作。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液化天然气资源,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市场之一,双方在LNG贸易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对华出口量更是较2018年增长了3倍之多,双方液化天然气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保障经济发展质量,要全方位的考虑,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制定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在这一环境下我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就更为重要。

本文先就中国和俄罗斯贸易的现状以及贸易的潜力估计加以阐述,然后就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发展的措施详细探究,希冀能借此理论研究,为我国和俄罗斯的贸易发展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标签:“一带一路”;经济贸易;贸易潜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加强区域整治互信以及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重要战略构想,经济带所涉及到的国家数量多达六十多个,其中俄罗斯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对我国和俄罗斯国家的经济贸易的进一步推动就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提高两国的经济开放互利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现状1.中俄贸易规模现状我国和俄罗斯长久以来都是交易合作的伙伴,并且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4年我国和俄罗斯贸易额增长了6.8%到952.8亿美元。

在我国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中,预计在2020年我国和俄罗斯间的经济贸易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将有达到两千亿美元作为支撑,届时就会促进中俄两国整体的经济贸易深化发展。

俄罗斯在摆脱了经济危机后,正开始逐步的恢复增长,经济市场的发展也需求活跃,在2001年时候我国和俄罗斯的贸易额就突破了百亿大关,随着贸易的逐步深入,从2002年—2014年之间,中国和俄罗斯间的贸易额就从120亿美元增长到了952.8亿美元,基本都处在增长的发展态势。

经济的全球化特征愈来愈明显,各种因素影响下,在2017年的中国和俄罗斯国家的贸易额为760.63亿美元,全年的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根据当前中俄两国的国内情势以及关系有利因素来判断,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的实施下,两国的贸易将会大幅度的增长。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2.加强中俄企业之间的合作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通过贸易、
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在 中俄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能源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两 国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加强中俄能源合作要重视两 国能源企业的作用。中国能源企业应该抓住俄罗斯东 部开发的有利契机,加强与俄罗斯油气企业的合作, 从企业合作层面加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
该项目计划建设年产4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加工处理能 力和1300万吨液化天然气、400万吨乙烷和220多万吨液化 石油气(LPG)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该综合体将处理 Gazprom从纳代姆-普尔-塔兹地区的阿奇莫夫和瓦兰吉阶矿 床中生产的含乙烷气体。加工后剩余的天然气(约200亿立 方米)将进入公司的天然气输送系统。该综合体的第一个区 块将于202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第二个区块将于2024年年 底投入使用。
受环保需求以及“煤改气”的驱动,2018年天然 气消费量达到2803亿立方米,而在2018年我国的天 然气产量为1610亿立方米。今后20年,我国对天然 气的需求的增长每年保持在15%以上,2020年将达 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消费将在我国能源结 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我国同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 发展对弥补我国天然气需求缺口、提高能源安全性、 多元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改革价格机制,加快与国际价格接轨
价格因素是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中一个关键的阻 碍因素,而这个因素产生根本上是由于中俄两国在价 格方面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对 天然气价格进行直接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必然导致 我国在天然气贸易谈判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应 该在不妥让的前提之下,对价格机制进行调整,尽快 地与国际价格机制相接轨顺应国际天然气发展的格局。
2.合作风险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投入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新变化。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这一经济带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会,促进双方经济向更高层迈进。

在此倡议之下,中俄两国将会不断加大对彼此的贸易方面的帮助,也会不断加大深入双方的贸易合作。

[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但使得双方之间贸易额得到了提升,而且还让双方之间人民幸福指数得以提高。

因此研究该倡议下的两国经济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以及参考意义,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

为了双方能够实现共赢,所以两国都需要及时把握住这次机会,需要加强互相的合作。

中俄两国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保持着相对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

此前,两国在贸易合作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贸易量不断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互补性增强、合作领域扩大,双方合作时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等制约着双方之间的经济发展。

所以,为了能够找到相关对策,对“一带一路”这一重要战略下的中俄贸易进行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此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的研究,其中在2023年Tatiana Sidorenko探讨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战略之下的中俄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该学者认为双方之间经济发展不够迅速原因是合作还不够密切。

而俄罗斯在中国市场当中的一大挑战便是对中国需求的多样性要进行满足,此外,加强旅游运输以及创新这几部分也是俄罗斯的一大主要问题。

2023年Bin Hu则提出中俄贸易发展的措施是进行油气合作,他提出这一观点的前提是对这一背景下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缘政治和能源的竞争。

[2]2023年Alexey Podberezkin和Olga Podberezkina探讨了中俄两国发展“一带一路”的原因,此外还探究了各国际交通走廊项目的细节以及全球大国在中亚合作的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速了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贸易方面的合作,具有百年基础的中俄天然气贸易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天然气贸易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未来合作的可能发展方向。

一、历史俄罗斯与中国在天然气合作方面始于1990年。

当时,中俄两国签署了第一份燃气贸易协议,虽然具有历史性意义,但是这次贸易很快就因为涉及双方的各种利益纷争而夭折。

1997年,雷亚诺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前总裁)出访中国,签署了第二份燃气供应协议。

经过多次反复的谈判,双方于2004年正式签订了天然气的长期合同,当时中俄两国的贸易总额约为125亿美元。

从此,中俄两国的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二、现状目前,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仍然在不断深化,各种新合作模式不断涌现,对天然气贸易呈现以下几种现状:1. 天然气价格制约双方天然气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价格。

根据目前双方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与欧洲市场定价挂钩,而中国市场价格相应低于欧洲市场。

因此,俄罗斯希望提高天然气价格,但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仍旧偏低。

2. 供应方式当前,中俄天然气供应方式主要通过跨境管道输送,在中国国内建设大型天然气接收站,通过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

而未来,两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开展陆路等其他供应方式。

3. 合作模式目前中俄天然气合作主要以长期合同为主,但双方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俄罗斯能源公司签订了一项协议,此协议规定了双方将在燃气和化工领域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三、未来1. 开展深层次合作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加深,未来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有望更加深入。

预计在能源市场领域,双方会加强‘互联互通’政策合作,同时合作模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2. 加强可再生能源合作目前中俄两国都在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前增加1.5GW的新能源设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LNG贸易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LNG贸易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LNG贸易研究摘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能源合作和LNG作为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为切入点,分析中俄天然气贸易的战略意义,研究中俄LNG贸易现状,探讨中俄LNG贸易的广阔前景。

通过分析中俄LNG贸易面临的挑战,提出优化LNG进口作业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战略;LNG进口;LNG接收站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天然气贸易的战略意义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能源需求增长,“煤改气”、能源结构转型等政策的持续实施,均助推了中国天然气需求量的持续增加。

2017年液化天然(LNG)进口量为 3 789×104 t,增幅达 48%,跃升为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

积极发展作为清洁能源的LNG进口,对中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俄罗斯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生产和出口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传统的出口对象在欧洲,但近年来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地位屡受威胁。

所以俄罗斯急于开辟通往亚太尤其是中国的天然气市场。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中俄天然气贸易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发展,还能为我国提供更多元化的进口LNG供应渠道,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务实合作前景越来越广阔。

二、中俄天然气贸易现状研究和前景预测(一)中俄天然气贸易现状研究201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2015年5月,中俄元首共同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对“一带一路”框架下务实合作作出规划。

2016年12月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签署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北极LNG项目。

由于目前中俄间的天然气管道仍未正式投产,中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只限于 LNG,2017 年中俄两国 LNG 贸易量 44.5×104 t,仅占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0.67%。

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Word文档]

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Word文档]

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关键字: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油气能源合作领域的举措不断深化,为建立长远性合作共赢的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从开放共赢的新平台角度,对中俄两国油气能源合作的互补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国需加强全方位的油气能源合作力度以保证能源供求的顺畅进行。

同时,中俄两国还需在拓宽油气能源合作的投融资渠道,加快建设区域性油气能源交易中心的合作进程,不断深化油气能源合作的交流平台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有效提升中俄油气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油气能源;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F40722[]A[]1002-2007(2018)01-0088-05[收稿日期]2017-08-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环境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4BJY072。

[作者简介]1.雷鸣,女,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油气资源经济;2.彭民,男,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油气资源环境规制。

(大庆163316)能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签订政府间的正式协议,实现能源合理、自由流动并追求共同经济利益的一种联盟。

双方或多方参与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削弱或消除贸易壁垒,从而整合各种优势资源;通过相关金融机构的互设,解决合作过程中的投融资问题,推动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有效流动,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也与日俱增,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俄油气能源合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得到突显。

因此,建立全面、高效、互利而稳定的油气能源合作机制,实现中俄油气能源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把油气能源合作作为中俄先行的发展领域,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最终将建立全方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推进中俄经济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一、题目背景和意义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

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

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

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

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素就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这对我国更好地解决油气问题、实现经济健康的发展也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研究PeterRutland(2017)认为俄罗斯的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比消费速度高,且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居世界第一位)和12%的石油资源(居世界第六位),是油气资源储备前景十分广阔的国家。

TomasHult(2016)阐述了在全球原材料的供应国中,由于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可能会成为最大的供应国之一。

DmitriTrenin(2017)从中俄两国的能源生产、消费以进出口情况入手,分析中俄能源贸易各个领域的贸易合作情况。

2.关于中俄油气贸易特点的研究LeslieElliottArmijo(2017)认为中俄两国的能源禀赋有很大不同,我国需求的紧迫性,使我国不得不采取从国外进口的策略,并且要与产油国签订长期供给合同。

俄罗斯作为世界前列的能源出口国,其原油产量为世界总量的12%,天然气产量为世界总量的22%,并通过能源禀赋的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中俄两国能源贸易。

PeterRutland(2018)认为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与沙特阿拉伯持平,并且也是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

在1998年至2004年间全球的总石油供给量的增长中,俄罗斯的贡献率达到了22%,石油和天然气是促进俄罗斯重新回到国际舞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趋势的研究DmitriTrenin(2016)指出世界能源价格不断走高,俄罗斯的成就主要建立在石油和天然气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开发这种重要的政策武器,并同时指出由于一系列紧张关系与冲突,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出现了矛盾,而基于我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俄罗斯应该会与我国在能源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1.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研究张生玲(2016)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就注定会出现环境问题,这也会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统筹规划国内与国外两种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邓颖颖,陆敏泉(2016)通过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以及供应现状,认为作为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的能源产量已经供应不上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石油供给,现有的油气田大都已经步入开采的中期甚至晚期,并不具有很高的可采价值;东部具有较高产量的油田却由于较大的开采难度,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多年来一直无法加大产量。

赵自坤(2017)阐述了我国能源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分布情况,认为我国存在一些问题:对外具有很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和对内具有较低的能源利用率;进口能源多集中在战乱的中东及非洲地区,难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

并通过分析俄罗斯的老油气区、主要开采区和新增产量接替区三个方面,认为俄罗斯具有丰富的油气储备。

李敏,桂芳(2018)认为俄罗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我国在石油安全上存在着诸多隐患,这就需要我国实施新的能源战略,主要强调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以应对石油供应短缺,进而有效节制油价的上涨,保障供应安全。

马骥(2018)阐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也在逐渐增大,中俄的石油贸易量呈跳跃式增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的中俄贸易方式发生改变,运输方式也实现了多元化。

2.关于中俄油气贸易特点的研究简爱(2016)认为处于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务实性和利益最大化等特点,使得中俄能源贸易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适用主义,并且中俄的能源贸易输出方式主要是铁路为主,比较单一。

程春华(2013)认为在中俄石油贸易方面,纵向由上中下游延伸,横向由东西两个方向支撑;而在天然气方面,主要就是围绕东西两条管道展开,故中俄能源贸易近期会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

3.关于中俄能源贸易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尹茵(2016)通过中俄能源贸易的现状去分析中俄能源贸易的前景,虽然存在制约贸易的种种因素,但中俄油气贸易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

夏义善(2017)认为中俄两国高度重视相互之间的油气贸易,并且努力开展油气贸易合作,这预示着中俄油气管道建设的前景是良好的,中俄油气贸易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吕松泽(2017)在分析中俄能源贸易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国进行油气贸易的可行性,进而推断出未来中俄油气贸易巨大的可能性。

袁新华(2017)认为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有成效的贸易,现在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未来两国在石油领域的依赖程度会加深,并且贸易的空间和潜力也会逐渐加大。

曲涛(2018)认为两国之间具有成熟的政治关系基础,并以巨大的资源互补性作为两国能源合作的物质基础,进而从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的东移以及两国能源合作的地域政治优势和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两国贸易前景展望。

虽然现今中俄油气贸易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及困难,但更应该看到中俄油气贸易的美好未来,并应该对两国的贸易充满信心。

张李昂(2017)指出由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油气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并从中俄石油贸易以及天然气管线的建设还有其他领域的贸易情况等方面对两国能源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

其认为两国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可以在能源领域开展更多积极有利的贸易,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两国能源贸易前景进行了分析,即能源市场的互补性与能源贸易领域可实现双赢两个方面。

李立凡(2013)认为中俄两国会加强能源合作,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俄会在传统领域加深贸易力度,并会进一步扩大在页岩油、核能等非常规能源贸易。

(三)研究述评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在研究中俄两国能源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方针政策。

有部分学者认为中俄两国能源贸易总额的加倍增长说明中俄能源贸易是成功的,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成绩与问题共存的情况下,一些学者对中俄未来的能源贸易趋势进行预测。

但是目前研究成果中还没有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系统研究,所提的对策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层面。

所以,现有研究成果对中俄能源贸易的过程中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中俄能源贸易中存在的障碍问题,解决如何选择贸易方式问题,解决如何促进中俄能源贸易的健康顺利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还留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因此继续关注并完善中俄能源贸易尤其是油气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一)主要内容摘要关键词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研究内容及方法二、中俄石油贸易现状分析(一)中俄石油贸易现状1.中俄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2.中俄石油贸易方式发生转变3.中俄石油贸易运输方式呈多样化趋势(二)中俄天然气贸易现状分析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步入建设实施阶段2.中俄天然气贸易价格达成一致3.与天然气有关的中俄服务贸易初见成效三、“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面临的挑战(一)“一带一路”与“欧亚联盟”利益诉求差异较大(二)能源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三)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地缘政治不稳定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一)多管齐下保障能源安全平衡地缘政治力量(二)以互利共赢管控双方分歧(三)拓宽能源合作领域(四)促进以政治法律为基础的能源模式建设1.主次复合型的区域能源经济合作模式2.市场与政府相结合模式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二)待解决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发展情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通过书籍、互联网、报纸、期刊及文献中查找相关资料,认真阅读理解,在总结资料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充分客观的分析。

其次,通过查找我国具体案例,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知识,采用查阅资料和观察分析法,最终以书面形式得出分析结论并提出措施。

五、进度计划第一阶段:选题、定题阶段,及任务书下达(201X.XX.XX-201X.XX.XX)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形成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X.XX.XX-201X.XX.XX)第三阶段:撰写论文,中期检查(201X.XX.XX-201X.XX.XX)第四阶段:论文的评阅及答辩工作(201X.XX.XX-201X.XX.XX)第五阶段:毕业论文资料的整理归档(201X.XX.XX-201X.XX.XX)六、参考资料[1]Boqiang Lin,Mengmeng Xu. Does China become the “pollution heaven”in South-South trade?Evidence from Sino-Russian trade[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2]Morena Skalamera. Sino-Russian energy relations reversed: A new little brother[J]. Energy Strategy Reviews,2016,13-14.[3]Feng A.. A Bluepr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ino-Russian Free Trade Area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Interaktivnaâ Nauka,2017(6 (16)).[4]Dmitriy Aleksandrovich Izotov. Trade Liberaliz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J]. Prostranstvennaâ Èkonomika,2015(4).[5]Fei Gao,Jian Zhang. The Prospect of Sino-Russ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lateralism[J]. Journal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3,1(2).[6]Guozheng Yu,Rongfen Wang. Conception of estabilishing the Sino-Russian border free economic region[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1999,9(3).[7]Sakon Yukimura. The abolition of the 50-verst duty-free trade zone along the Sino-Russian frontier[J]. Roshiashi kenkyu,2005,77(0).[8]Tatiana Sidorenko. Cooperación económica entre Rusia y China: alcances y perspectivas[J]. Problemas del Desarrollo,2014,45(176).[9]David Ker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Sino-Russian border: Trad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interest in north-east Asia[J]. Europe-Asia Studies,1996,48(6).[10]杨洋,董锁成,李泽红. 中蒙俄经济走廊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进展、驱动力、挑战及对策[J]. 资源科学,2018,40(02):237-249.[11]陈宪良,吴霞. 页岩革命背景下中俄油气能源合作[J]. 西伯利亚研究,2018,45(04):45-53.[12]袁海云,梁萌,徐波,刘力铭,宋涛,张茜,杨英. 中俄油气贸易通道的战略布局[J]. 油气储运,2018,37(09):961-966.[13]张李昂.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8.[14]多尔日耶夫·阿尔卡吉(Dorzhiev Arkady). 中俄能源产业合作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6.[15]潘楠. 有限遏制:美国对俄罗斯油气领域政策(1992-2017)[D].外交学院,2017.[16]宋博. 再俄罗斯化的工具选择:俄罗斯能源治理[D].清华大学,2016.[17]李晗. 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18]娜斯佳(Kanshina Anastasiia). 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7.[19]徐洪峰. 普京第三任期以来中俄能源合作新进展及潜在障碍[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6(06):118-130+158.[20]杨丽丽,徐小杰. 中俄油气合作的战略差异及前景分析[J]. 中国矿业,2017,26(S1):11-14.[21]钟琳曼.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机遇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30(04):86-89.[22]张乃欣. 中俄石油天然气工业合作产融结合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23]朱雄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24]李文华. 第三届(2016·莫斯科)中俄能源投资论坛[N]. 中国能源报,2016-05-02(004).[25]李昕. 中俄油气合作新发展的特征、动因及影响探析[J]. 国际论坛,2016,18(01):33-40+80.[26]及洋.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27]李若华. 乌克兰危机视域下的中俄能源合作[D].黑龙江大学,2016.[28]张晓桐. 俄韩油气能源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